《長恨歌人物形象分析5400字(論文)》_第1頁
《長恨歌人物形象分析5400字(論文)》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恨歌》人物形象分析報告目錄TOC\o"1-3"\h\u3575摘要 16135一、王安憶及《長恨歌》 315007二、王琦瑤人物特征 35789(一)滬上名媛 325842(二)身為人母 42166(三)性格軟弱 44623三、王琦瑤的角色解析 531176(一)城市的代言人 521052(二)世俗的平凡人 6627(三)愛情的悲傷人 719399四、王琦瑤代表的思想內涵 73532(一)悲劇宿命 710730(二)生活芯子與上海精神 914974(三)懷舊的情感 930638五、結論 1023112參考文獻 1128461致謝 12

一、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概況《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王琦瑤四十年的愛情故事,王琦瑤的故事與上海的歷史文化相交融,王琦瑤在上海生活的變遷及她的愛恨生活的變化,以“王琦瑤”為代表的弄堂女人生活形象已經凸顯,她們的生活在歷史的變遷中經歷了成敗,生活的期望、幻滅,充滿了生活的不安。《長恨歌》的文筆細膩、委婉動人,王安憶在編輯的過程中,運用平淡幽默的筆調凸顯了上海這座城市在變遷中的變化,被稱為“現代上海史詩”。二、王琦瑤人物特征(一)滬上名媛王琦瑤的故事始于片廠,《長恨歌》講述了王琦瑤一生的經歷,她從拎著荷葉邊的花書包的女學生變成了“滬上淑媛”,再成為“上海小姐”的經歷。上海流言的傳播與精致的個人生活等多種特色形成了大上海的風景。時光飛逝,大上海的生活變化太快,但似乎唯一難以改變的就是那份生活態度,盡管這個態度缺少了一點責任感,這不完美的生活態度也沒人能對它進行批評,只不過是生活中有一種虛榮和自私來裝飾生活而已。這份生活態度在動蕩的亂世中,自有一份從容,仿佛亂世中的根基,不變應萬變。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女兒,她出生清貧,卻不甘于清貧;她的美貌成為了她脫離清貧的助力。16歲的王琦瑤一直被旁人提醒著她的美,她如同一顆璞玉,等人來發覺她的美,特別是在獲得上海小姐第3名之后,她不再甘心于平凡的生活,在遇到不同的人之后,她的虛榮心開始需要得到門族。在遇上她的第一段戀情,讓她離開了弄堂,住進了“愛麗絲”公寓;她的好友吳佩帶她成為了“滬上淑媛”。淑媛是指一個知禮懂禮的女性,但是淑媛也自帶一種塵世的氣質,在上海,淑媛就像王琦瑤一樣,成為舞會的焦點,自有其撩人的風姿,得到大眾的關注,成為大上海的焦點。晚會,是一個風情場所,在這里有各種爭奇斗艷的魅力在紅塵的浪漫氣息中展示出來。王琦瑤就是在這樣的場合中,看似平和,卻內心火熱。她的美麗和風格都是源自于她的青春和安靜,這種安靜在這種場合中更顯得我見猶憐,讓她在晚會中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讓人沉醉。最終王奇瑤以她獨特的魅力成為備受追捧的“三小姐”,對王琦瑤而言,這一稱呼是大上海對她賜予的榮耀。在她的晚年時期,她的審美讓年輕的張永紅和她的年輕朋友們對她充滿了崇拜和迷戀,也讓她回味出了舊時光的味道。(二)身為人母歷經滄桑的王琦瑤在艱難的生活、心靈的糾結中生下了薇薇,女兒薇薇的成長也經歷著大上海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母的這一身份中,王琦瑤和薇薇之間的暗中較勁、互相攀比、斗艷反而讓人感覺她們之間更像是一對姐妹。她們之間可以從發型、服飾等各方面開展沒有硝煙的戰爭。王琦瑤對薇薇不是不愛,她對于薇薇是有求接應的。薇薇結婚了,她的丈夫小林在出國之前,為了支持丈夫,把李主任買給王琦耀的婚戒拿走了。王琦耀沒有得到任何來自她家庭的理解和溫暖,女兒薇薇最后也離開了王琦耀去美國了。(三)性格軟弱在舊上海,女性是游走于社會邊緣的,需要衣服與男性才能生存,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似乎為了更強化女性的這一地位,王琦瑤的性格也是非常的軟弱。雖然王琦瑤經歷了很多,有成功又失敗,但似乎一些選擇都不是她主動爭取的。去片場是好友吳佩珍提起的;競選上海小姐是程先生建議、蔣麗莉吵鬧著要去的;阿二的離去越發使王琦瑤無法再待在鄔橋……從她的經歷可以看出,王琦瑤除了有一點小聰明外,對命運的爭取幾乎是很少的,一本都是順其自然的接受、任其發展。在這里可以說是王琦瑤的攀比心理讓她進行了選擇,有了一次自主決定;最好是說李主任是看中了她溫柔、安靜,李主任像一個黑洞般的籠罩了她未知的少女心,讓她不知所措,只能順從。生活在穩定的世界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王琦耀不自覺地步入了后者。愛麗絲的公寓,王琦瑤又回到了世俗的弄堂女兒般等著時光流逝。她的軟弱性格在其經歷中非常顯現。她對女兒的索取予取予求,直到最后,她一直軟弱的接受著命運的安排,當五十多歲的王琦瑤容貌不再,想用保存一生的金條去挽留年輕的老克臘,也導致了她悲劇收場。三、王琦瑤的角色解析(一)城市的代言人王安憶《長恨歌》,試圖記錄上海在歷史中幾十年的變化,但是她并不是歷史的記錄著,沒有從純粹的歷史角度進行記錄,反而從生活場景出發,結合日常的生活細節進行描寫,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文字間被賦予的生命力,讓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上海的歷史變革。正如王安憶所說:《長恨歌》是“一部非常現實的作品。在我寫的女人的命運,但事實上,這個女人只是一個城市的發言人,我想寫的其實是一個城市的故事”。大上海一直被學者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在這里的歷史中,幾乎一直都上演著各種傳奇,而王安憶卻選擇了王琦瑤這一位特殊的女性來代表上海,成為了上海的城市代言。這是因為王安憶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對上海獨特的認識。王安憶用王琦瑤做代言,是寫上海城市的精神,王琦瑤的形象是她看來就是她心中對上海的認識。在她眼里,上海是以一個女性形象存在的,在歷史的發展中,突然登上舞臺,大放異彩,充滿了魅力,有一種向上發展的動力,不甘于平凡的生活,追求更好的生活,卻永遠不會淪落。王琦瑤骨子里有一種不甘落后的平民精神。所以王安憶選她為上海代言。王琦瑤是舊上海弄堂里普通人家的女兒,她追求時尚,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并為之努力;她的有一種平凡的韌性,在經歷了失敗后也能堅強的從新出發。這種對物質的追求正是上海的一種真實生活寫照。即便是她到鄔橋避難,少年阿二從她的身上看到了繁花似錦的上海,在阿二離開之后她又回到了上海。即使這個時候她只能以打針為生成為一個平凡的民眾,躲在自己的小世界,玩紙牌,喝茶,生活平淡悠閑,但依舊沒有從曾經的繁華和輝煌中清醒過來,與嚴家師母、康明遜等一起懷念殖民地時的“舊上海”。在改革開放后,上海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變革時期,各種新的文化開始涌現。各種舞會、西方節日、派對讓王琦瑤在年輕人中得到了崇拜,讓她重新找到了年輕時的魅力。從王琦瑤的一生發展中可以看出,她一生的經歷與上海的發展息息相關。(二)世俗的平凡人王安憶的《長恨歌》作為一篇長篇小說,講述了上海從40年代到80年代的變革。但正如上文所說,他沒有從歷史記錄著的角度進行描述。事實上,王安憶并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長恨歌》于她而言,更像是一種精神的尋根。她從生活的細節著手,通過王琦瑤的經歷展示了上海這座城市的變革,這也決定了《長恨歌》中王琦瑤的世俗。每個城市的發展中,民眾生活是對城市文化最好的解讀。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民眾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自然也會發生變化。王琦瑤的人物個性、人生經歷中也多了一份平凡。王琦瑤在弄堂長大,她的美貌一直讓人稱贊,盡管不甘于平凡,卻也是體驗著傳統的弄堂生活。直到16歲經過片場成為了雜志的封面人物;又獲得了“上海小姐”第三名,經歷了一個普通女孩向上海淑媛的轉變,展示了上海普通弄堂生活到夜夜笙歌的夜上海生活場景的轉變。盡管,王琦瑤看似成為了上海的焦點,但她離不開一個社會的俗人氣息。即便是“上海小姐”也有著一種世俗的氣質。王琦瑤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對應著三個時期的社會變革。但她對這些社會變革并不關心。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是動蕩的,小說的開始就交代了社會背景是解放戰爭的時期。王琦瑤卻不關心這些,當導演想帶領她走上革命之路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拒絕,在她看來,過上好日子遠比革命更有吸引力。作為一位普通女性,王琦瑤一直想要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個歸屬。盡管有一定的功利心,不過年紀輕輕的王琦瑤并沒有介意自己的這個名分,卻是心甘情愿的搬進了愛麗絲公寓,選擇成為“愛麗絲”公寓的金絲雀,因為這可以滿足她的虛弱、給她一個穩定的生活。(三)愛情的悲傷人世間的事大都說不出是好是壞,無上榮光的三小姐自此開始止,陸陸續續的接待她生命中的男人了。而且,一來就來了五個。不愿意去分析她與他們之間有多少真多少假,最真實的恐怕是,這些男人或是事故,或是逃離,或是自殺,帶給她的就是傷痛,失望和愧疚。那時的“三小姐”年輕貌美,生活富足,只是等待多過了甜蜜,無聊大過了安寧。李主任的喪生讓她幾乎喪失了希望,她嘆她的男人,嘆青春,嘆不濟的命運。她知道,生活盡管簡單但不簡陋,小小的爐膛里烘出點心和幸福的味道,哪怕窗外的戰爭連綿,這群男女的生活依舊平滑的進行著。四、王琦瑤代表的思想內涵(一)悲劇宿命舊上海的故事似乎總離不開一種悲涼,不管是在張愛玲筆下還是王安憶的《長恨歌》,似乎一直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流言蜚語。王琦瑤的悲劇似乎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她的美貌和不甘平凡的心理,讓她不甘于向普通的弄堂女孩一般平凡的生活。對于一個家境平平的女孩來說,美貌是她躋身上流社會的唯一籌碼。如果王琦瑤選擇了與程先生相伴,也許她會有一個相愛的人陪她一生一世,在最好的年級就遇到了對的人。可惜,她的心不在此,體會到的快樂也是走了樣的快樂。王琦瑤一生中遇到了6個人,王琦瑤的第一次給了李主任。對于李主任來講,王琦瑤只是他的一個情人。李主任給了她一個愛麗絲公寓和安穩的生活,卻沒有給她一個家。康明遜是王琦瑤生命中的第三個男人,卻也是影響王琦瑤最深的。他算是王琦瑤最后的一次羅曼蒂克,王琦瑤似乎有預知康明遜會離開,卻依舊頂著流言和生活壓力,生下他們的孩子—薇薇。程先生是陪伴在王琦瑤生命中最長的一個,可惜王琦瑤并沒有給他同等的愛。程先生對她來說是一個備胎,也永遠是一個備胎。程先生的專情和癡情讓王琦瑤徒增的是一份愧疚,此時王琦瑤的心的也只是一顆知恩圖報的心。王琦耀的悲劇似乎又回到了終點,王琦耀的財沒有換來老克臘的常年陪伴,卻帶來了致命的災難,可見漏財并沒有什么好處。王琦耀的財沒有換來老克臘的常年陪伴,卻帶來了致命的災難,可見漏財并沒有什么好處。雕花木盒是底,不只是里面的金條,而是“上海小姐”的年華,愛麗絲公寓的錦繡,是她精神的底;程先生是底,是她情感的底。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撕碎給人看。也許正是如此,美以悲劇的形式存在,并且是一種更長的存在,更堅實的存在。王琦瑤的悲劇是不是準備好筆一起令人震驚的悲劇,但悄悄地走進悲劇的骨髓。這一悲劇命運賦予王琦耀的人物更深刻的印象,使人物更加激烈。王琦瑤的悲劇在于她最初的就是奔著物質享受,憑借的僅僅是她的美貌。年華易老,獨立的女性僅僅是她生活中的一個點綴,最終顛沛流離。她外婆的話說:孩子開頭錯了。實際上后來這些年她都在償還。她是一個矛盾的糾結體,她為了功利選擇李主任,卻抱著一個知恩圖報的心陪著陳先生,對康明遜又敢愛敢恨,對老克臘就是一種交換。(二)生活芯子與上海精神根據自己的氣質優雅,堅持自己的生活浪漫,喚醒上海人民失去了幾十年的夢想。王琦瑤代表著上海女子嫵媚的生活藝術,但在那個講求物質主義的時代,富有風情的老上海已成為彌漫在空氣里的不可復制的昔日記憶與情懷。在80年代的上海,王琦瑤在這段時間,看到了虛擬和真實的上海。王琦瑤具有輝煌外表,以及決不遜色的內心,是默默無聞的大多數,是風流上海的艷情的最基本元素;是聰慧而堅定,又具有了更進一步的韌勁;是因陋就簡,演繹精致浪漫氣質的生活靈魂;是生活的芯子,上海的精神。王琦瑤和上海,就像一個人在前面和后面,上海的王琦耀和上海的景色豐滿,因為王琦耀。他對上海的了解作者,給予王琦瑤更形象的內涵,使王琦瑤形象的圖像更加豐富飽滿,揮之不去。(三)懷舊的情感《長恨歌》本身有著濃郁的“懷舊”性,王琦瑤作為小說的女主角,從日常起居到孤獨心境,從外在到內在,都充滿了“舊”的情懷。康明遜被她的“舊情”吸引,張永紅因王琦瑤所具有的懷舊氣息而一見如故。但王安憶本人也提到:“《長恨歌》很應時地為懷舊提供了資料,但它其實是個現實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軟弱的布爾喬亞覆滅在無產階級的汪洋大海之中。”眾所周知,上海是開放和精致的。工作的開放使用大型空間描述的小巷,因為它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