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貿易理論模型介紹_第1頁
新古典貿易理論模型介紹_第2頁
新古典貿易理論模型介紹_第3頁
新古典貿易理論模型介紹_第4頁
新古典貿易理論模型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新古典貿易理論

——要素稟賦理論(H-O模型)2/3/20231中國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的主要理論模型主要理論模型主要理論貢獻者關鍵假設決定貿易模式的因素古典貿易理論絕對優勢論亞當.斯密1.勞動是唯一的要素投入2.固定的產品邊際成本3.商品和要素市場完全競爭4.固定規模報酬(無規模經濟)5.不考慮需求生產技術絕對不同(絕對勞動生產率差)比較優勢論大衛.李嘉圖生產技術相對不同(相對勞動生產率差)新古典貿易理論H-O模型赫克歇爾俄林1.兩種或兩種以上要素投入2.邊際成本遞增3.商品和要素市場完全競爭4.固定規模報酬(無規模經濟)資源稟賦不同特定要素貿易模型保羅.薩繆爾森當代貿易理論模型規模經濟貿易模型保羅.克魯格曼1.產品生產具有規模經濟2.不完全競爭的商品市場3.競爭的要素市場生產規模不同產品周期貿易模型雷蒙.弗農

生產技術的不同階段2/3/2023目錄一、模型背景二

、模型假設三、基本概念四、主要內容

4.1貿易模式:H-O定理

4.2要素收入:H-O-S定理五、貿易與收入分配

5.1SS定理(長期)

5.2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六、對H-O模型的經驗檢驗七、要素稟賦論的評價2/3/2023一、模型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古典經濟學逐漸形成,在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下對國際貿易進行分析的新古典貿易理論也隨之產生。本章將介紹新古典貿易理論的主要貢獻者赫克歇爾和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H-O貿易模型。2/3/2023H-O理論的組成:H-O定理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斯托帕—薩謬爾森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2/3/2023理論的基本模型:H-O模型BertilOhlin,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爾發表了題為《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的論文,對要素稟賦理論的核心思想——要素稟賦差異是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一書,書中對其老師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釋,由于其貢獻,俄林與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EilHeckscher,1879-19522/3/2023模型——完善者薩繆爾森: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研究領域非常廣泛,被稱為經濟學界的最后一位“通才”。1948年出版的《經濟學》是美國大學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材,每隔兩年再版一次,目前已經出到十八版。197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PaulA.Samuelson,1915-20092/3/2023要素稟賦理論的貢獻:要素稟賦理論擴展了比較優勢理論:將比較優勢差異的原因歸結為各國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從而重新解釋了國際貿易的基礎;比較優勢理論只給人們一種樂觀的利益共享的貿易前景,但并沒有確切地講這種貿易利益究竟會對貿易雙方的收入分配產生什么影響,要素稟賦理論則深入分析了國際貿易對貿易雙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響。2/3/2023二、模型假設假設1:只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兩種商品(X和Y),兩種生產要素(K和L);(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模型又稱為2×2×2模型(兩個國家、兩種產品和兩種生產要素))假設2:A國為勞動豐富的國家,B國為資本豐富的國家;假設3:生產函數是線性齊次的,即生產過程中規模收益不變;假設4:兩國在生產中使用相同的技術;假設5:兩國消費者的需求偏好相同;假設6:國內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但在國際間不能流動;假設7:兩國的商品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假設8:兩國的生產資源被充分利用;假設9:沒有運輸成本,也沒有貿易障礙。唯一差別:要素豐裕度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產品)2/3/2023三、基本概念

等產量曲線要素稟賦要素密集度在建立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幾個重要概念:2/3/2023等產量線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可以生產相同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各種組合點的連線。假設我們生產商品X時投入了兩種生產要素,即資本(K)和勞動(L),圖1即為一條性質良好的等產量曲線。

X1KLA(K1,L1)B(K2,L2)K1K2L1L2圖1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MRTS)的等產量曲線1、等產量曲線2/3/2023兩種特殊的等產量曲線LA(K1,L1)B(K2,L2)X1KK1K2L1L2A(K1,L1)B(K2,L2)X1KLK1K2L1L2圖2MRTS不變的等產量曲線圖3MRTS為0的等產量曲線如果兩種生產要素按相同的比例相互替代,則等產量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如圖2所示;如果兩種生產要素完全不能相互替代,則等產量線要么平行于橫軸,要么平行于縱軸,如圖3所示。E2/3/20232、要素豐裕度(FactorAbundance)要素豐裕度(或要素稟賦)是針對國家而言的。要素豐裕度是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2/3/2023要素豐裕度(FactorAbundance)的衡量方法一:物質定義法若一國擁有的資本數量為TK,勞動數量為TL,則其要素豐裕度為(TK/TL)若A國的要素豐裕度為(TK/TL)A,B國的要素豐裕度為(TK/TL)B,且有:

(TK/TL)A

>(TK/TL)B

則稱A國是資本豐裕的國家,B國是勞動豐裕國家。2/3/2023要素豐裕度的物質定義法L

KOLALBEBEAKBKA圖4要素豐裕度ABEA與EB表示兩國的要素總量組合:Slope(EA)=KA/LASlope(EB)=KB/LBKA/LA>KB/LB因此:

A為資本豐富的國家B為勞動豐富的國家2/3/2023注意:要素稟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資本勞動比率通常用人均資本存量來估算。單位:美元/人2/3/2023方法二:價格定義法如果一國勞動力的價格(即工資率)為w,資本的價格(即利率)r,則其要素豐裕度可以用勞動的相對價格來表示,即:w/r

;結論:Ⅰ國為資本富裕的國家,Ⅱ國為勞動富裕的國家。?應為<2/3/20233、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針對產品而言。要素密集度是指生產某種產品所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比例;若生產X產品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K/L)X,生產Y產品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K/L)Y

,且有:

(K/L)Y>(K/L)X

則Y就是資本密集型產品,X是勞動密集型產品。2/3/2023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個相對概念例1:在X、Y兩種產品中,生產一單位Y產品所需投入的資本是3單位,所需投入的勞動力是12單位,生產一單位X產品所需投入的資本是2單位,所需投入的勞動力是2單位,試判斷X、Y是屬于類型的產品。XY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2/3/2023例2:假設在A國,生產食品的資本/勞動比率(k/l)為1,生產服裝的這一比率為1/4;在B國,生產食品的k/l=4,而生產服裝k/l=1。請問,A國、B國分別在哪種要素上較為便宜?為什么?AB勞動資本2/3/2023要素密集度的圖示QY2QY1QX2QX1(K/L)Y(K/L)XKL(W/r)1QY2QY1QX2QX1(K/L)Y(K/L)XKL(W/r)2圖5A國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圖6B國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A國勞動的相對價格為(w/r)1,B國勞動的相對價格為(w/r)2,但是在兩國均有:(K/L)Y>(K/L)X,因此,不管在哪國產品Y均為資本密集型產品,產品X均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在資本、勞動價格既定的情況下,兩個部門的廠商所選擇的最佳要素組合由等成本線與等產量曲線相切來決定。2/3/2023四、H-O定理的主要內容H-O的要素稟賦定理的主要觀點一國應當專業化生產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的產品。貿易基礎:相對要素豐裕度差異→相對要素價格差異→相對商品價格差異→比較優勢貿易模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貿易利益:

貿易能夠增進世界和各國福利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2/3/2023價格差異生產成本差異生產要素的價格差異生產要素的供給差異要素稟賦的差異貿易的發生H-O模型的基本邏輯2/3/2023H-O理論的一般均衡框架商品價格(差異)要素價格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商品的最終需求(相同)技術(相同)要素供給(差異)消費偏好(相同)生產要素所有權分配即收入分配(相同)比較優勢國際貿易模式所有影響最終商品價格的因素H-O理論所揭示的貿易基礎:

要素稟賦差異2/3/2023H-O理論關于貿易模式的確定2/3/2023要素稟賦和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形狀

要素豐裕度的國際差異以及要素密集度的產品差異導致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國際差異

假設:X為勞動密集型產品,Y為資本密集商品A國勞動相對豐裕,B國資本相對豐裕因此,A國PPF偏向于X軸,B國PPF偏向于Y軸Y:資本密集商品0X:勞動密集商品B國PPFA國PPF2/3/2023XYC’cF’FU0U1U2Pd=1/4Pd’=1QdQd’封閉經濟條件下Qd為A國生產點和消費點Qd’為B國生產點和消費點U為無差異曲線結論:消費點不能超越生產可能性曲線孤立均衡:社會無差異曲線與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請問:上圖兩個國家能發生國家貿易嗎?為什么?Pd=1/4Pd’=1<貿易基礎2/3/2023XYU0U1U2PdQdQiC2C1F1FF2ER開放經濟條件下,A國貿易后Qi為A國生產點,E為消費點消費點超越了生產可能性曲線2/3/2023XYU0’U1’Pd’Qd’EPi’F1’F1’FQiR’開放經濟條件下,B國貿易后Qi為A國生產點,E為消費點消費點超越了生產可能性曲線2/3/2023結論:

一國應出口其相對密集地使用其相對富裕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的商品,而進口其相對密集地使用其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的商品,然后進行貿易,對彼此都是有利的。2/3/2023H-O模型的擴展之一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簡稱H-O-S定理)PaulA.Samuelson,1915-2009——國際貿易對要素價格的影響主要介紹國際貿易對要素價格的影響,旨在說明國際貿易是如何通過商品價格的變動引起生產要素的再配置,最終達成要素價格的均等化。2/3/20231、要素價格均等化過程rr0r1DkDk’kSkSlDl’DlW1W0資本勞動A國要素價格的調整A國是勞動豐裕的國家B國是資本豐裕的國家假設:(w/r)A<(w/r)B(w/r)A上升兩國生產兩種產品:布和鋼鐵根據H-O定理:A國生產并且出口布,B國生產并且出口鋼鐵當A國分工生產X并減少Y(資本密集型產品)時,對勞動的相對需求就會上升,從而提高工資率,同時,對資本相對需求減少,從而降低利息率。2/3/2023LK(K/L)1(K/L)0’(w/r)1(w/r)0布A國布要素密集度的變化升高(k/l)1>(k/l)0’2/3/2023LK(w/r)1(w/r)0(k/l)0’(k/l)1’鋼鐵

勞動力的相對價格上升的結果會使得該國兩種產品的資本勞動比例(K/L)即要素密集度上升。A國鋼鐵要素密集度的變化(k/l)1‘>(k/l)0’升高結論2/3/2023請問:資本富裕的B國要素相對價格及要素密集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B國要素相對價格(w/r)會下降要素密集度(k/l)也會下降。在B國所發生的一切正相反,即專業化生產Y并降低X的產量,對勞動的需求下降,從而引起工資下降,對資本的需求增加,從而提高了利率。2/3/2023貿易前:(w/r)A(w/r)B

貿易后:

(w/r)A(K/L)A兩國面臨相同的要素相對價格和要素密集度(K/L)A(K/L)B<<結論:(w/r)B(K/L)B2/3/2023P布/P鋼鐵(PC/PS)B(PC/PS)int(PC/PS)A(w/r)A(w/r)int(w/r)Bw/r注意:上述要素價格相等是相對要素價格相等,而不是絕對要素價格相等的過程。2/3/2023

在均衡狀態下,兩國都面臨著相同的(和絕對)的商品價格,兩國具有相同的技術,規模報酬不變,則相對(和絕對)成本將相等化。H-O-S定理的內容:

2/3/2023例如:日本和韓國日本資本密集韓國勞動密集出口資本密集品出口勞動密集品勞動資本價格均等工資低利率高工資高利率低資本需求增加,勞動需求下降勞動需求增加,資本需求下降工資下降利率上升工資上升利率下降2/3/2023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實現情況

——在部分國家出現均等化趨勢表:制造業平均每小時工資為美國工資的百分數國家1959年1970年1983年1996年美國100100100100日本112451106意大利234262103法國27416298英國29355395德國295684131加拿大425775102平均數2743631062/3/2023從全世界來看,均等化的實現似乎還很遙遠現實與理論不完全一致的解釋:

A.生產要素是非同質的B.不同國家技術不同C.不完全競爭D.存在運輸成本E.存在貿易壁壘2/3/2023斯托帕-薩繆爾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Theorem,SS定理)H-O模型的擴展之二——國際貿易對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

某一商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將導致該商品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提高,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則下降。

——斯托帕—薩謬爾森定理

請問:為什么相對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貿易者”,而相對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歡貿易壁壘。2/3/2023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的意義第一,國際貿易會提高該國豐富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國際貿易雖然改善了一國整體的福利水平,但是并非對每一個人都是有利的,國際貿易會對一國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第二,關稅將增加在受到保護的商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第三,豐富要素所有者傾向于是“自由貿易的擁護者”,稀缺要素所有者則更傾向于支持貿易管制。2/3/2023現象一:1999年世界貿易組織在西雅圖召開部長級會議,預啟動千年回合,但卻因為美國大規模的游行示威而草草結束。為什么近幾年來美國社會中會出現這樣一種很強的反自由貿易傾向?現象二:為什么從李嘉圖時代開始,關于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現象三:為什么說“自由貿易決定利益創造,保護貿易決定利益分配,二者的結合決定貿易政策的現實狀況。”相關問題的解釋2/3/2023H-O模型的擴展之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要素增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各國的要素稟賦如果發生變化,有的生產要素增長得更快些,有的生產要素增長相對要慢些,這種要素稟賦差異對于國際貿易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第四章學習)2/3/2023五、對H-O模型的經驗檢驗里昂惕夫之謎(TheLeontiefParadox)

1953年經濟學家里昂惕夫(1973年諾獎得主)在美國《經濟學與統計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利用美國1947年進出口行業所用資本存量與工人人數的數據來檢驗H-O模型,其結果引發了持續一代人富有成效的爭論。WassilyLeontief,1906-19992/3/2023

計算美國生產100萬美元的出口商品中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力的數量和生產100萬與進口競爭的商品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力的數量。如果H-O理論正確:即各國應該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則美國作為資本豐裕的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這意味著:美國出口行業的資本勞動比率應該大于進口行業的資本勞動比率,即:(K/L)X/(K/L)M>12/3/2023檢驗結果令人困惑:美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里昂惕夫悖論(或里昂惕夫之謎)2/3/2023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謎內解釋謎外解釋要素稟賦和要素密集度假設條件H-O理論框架外2/3/2023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

要素密集度逆轉關稅和政府的其他貿易壁壘技能和人力資源不同勞動熟練說其他自然資源不同2/3/2023要素密集度逆轉(Factor-IntensityReversal)要素密集度逆轉是指一種給定的商品(如X)在勞動豐裕的國家(如A國)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在資本豐裕的國家(如B國)卻是資本密集型產品。要素密集度顛倒一旦發生,則H-O理論就不成立。

Jones認為要素密集度逆轉是“迷”的原因。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但與同樣出口糧食的泰國相比,其糧食生產顯然是資本密集型的。因此從世界范圍看美國出口的是資本密集型商品,但從美國角度看它出口的卻是勞動密集型商品。然而沒有證據說明的要素密集度逆轉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這一解釋成了對美國農產品出口唯一解釋。2/3/2023要素密集度對H-O定理的影響如果產品要素密集度發生逆轉,則H-O定理就會被顛覆。比如玩具在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的,如果要素密集度不逆轉,則玩具在美國也應該是勞動密集型的,根據H-O定理中國應該出口玩具,美國應該進口玩具。但是,如果要素密集度逆轉,即玩具在美國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向美國出口玩具,對中國而言屬于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對美國而言則屬于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從而也就解釋了所謂的“里昂惕夫之謎”。2/3/2023關稅和政府的其他貿易壁壘

H-O理論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假設之上的,而現實的國際貿易中存在著大量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美國的貿易政策是:限制高技術產品(一般是資本密集型的)的出口,阻礙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一些研究表明,美國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受到更嚴格的進口壁壘限制。特別受到保護的是技術落后的產業和非熟練、半熟練的勞工集團。美國通過對外貿易來節約資本、安排剩余勞動力。2/3/2023技能和人力資源不同

H-O模型中勞動力是同質的,即勞動力的知識、技能是相同的。但現實中,各國勞動力的質有很大差別,美國勞動力和越南勞動力相比,很難說是同質的,前者多是技能水平高的熟練勞動力,包含了大量人力資本投資,而后者多是技能水平較低的非熟練勞動力,包含的人力資本投資較少。在里昂惕夫計算美國進出口商品的資本勞動比率時,只統計了實物資本數量,如果把人力資本加入到實物資本上,美國出口商品的資本勞動比率就會大于進口商品的資本勞動比率,這樣,美國出口的仍是資本密集型產品。2/3/2023勞動熟練說

勞動熟練說是用勞動效率與勞動熟練的差異來解釋里昂惕夫之謎。這種學說認為,原因在于美國的勞動效率比其它國家高,大約是其它國家的3倍。在勞動以效率為單位衡量的條件下,美國就成了勞動要素相對豐富的國家。但這個解釋并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而Krelnin經過驗證,美國的勞動效率并不比歐洲高出多少。后來,美國經濟學家基辛對這個問題作了進一步的研究。通過對1950年美國的人口普查,將美國勞動分為熟練勞動與非熟練勞動,得出了資本較為豐富的國家傾向出口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而資本較為缺乏的國家傾向出口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2/3/2023其他自然資源不同(1)里昂惕夫使用的是兩要素分析,即資本和勞動。沒有考慮其它要素如自然資源的影響。如果一種產品是資源密集型的,那么在兩要素模型中可能將其劃為資本或勞動密集型產品。

(2)美國初級產品進口約占全部進口品的60%左右,而初級產品在開采中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屬于資本密集型。在檢驗中若去掉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如石油、礦產品等,里昂惕夫之謎就不存在了。

2/3/2023通過對要素稟賦的分析,指出了比較優勢的現實決定因素和貿易模式;通過對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分析,揭示了國際貿易對資源配置的重要影響,要素稟賦理論的應用性明顯增強。六、對H-O理論的評價但是新古典貿易理論并不能解釋所有的貿易問題,這是因為它的前提假定過于嚴格。最先對新古典貿易理論提出挑戰的是所謂的“里昂惕夫之謎”。對于里昂惕夫之謎的回答,其實可以通過放松新古典貿易理論的若干前提假設而得到較為滿意的答案,其中最為重要的可能是要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