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芣苢》《插秧歌》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芣苢》《插秧歌》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芣苢》《插秧歌》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芣苢》《插秧歌》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兩課時《詩經芣苢》《插秧歌》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一課時時間: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課外資料,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和四言詩的特點,了解楊萬里詩歌特點。2、通過分析詩歌,賞析詩歌使用的動詞妙處及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教學重點:通過閱讀課外資料,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和四言詩的特點,了解楊萬里詩歌特點。教學難點:通過分析詩歌,賞析詩歌使用的動詞妙處及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勞動的回報永遠都是慷慨的:它不僅創造了人類自己,使人類從荒蠻走向了文明,也讓人類所創造的文明得以萬古長青。今天所學的兩首詩歌都是關于古人勞作的詩歌。(板書課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學習目標:1、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和四言詩的特點,了解楊萬里詩歌特點。2、賞析詩歌使用的動詞妙處及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第一個小循環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一閱讀教材書P53-54頁中內容(2分鐘)通過閱讀本頁閱讀,看同學們能找到哪些知識點,你認為哪些是重點、難點、困惑點?四、出示自學指導一:(時間:8分鐘)了解《詩經》名稱的由來,分類,藝術風格,并完成下列各題。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篇。《詩經》編定是在春秋時期。在先秦時代,稱作“詩”或“詩三百”,西漢初年始稱為《詩經》。按照音樂分為(),(),()。表現方法為(),(),()。語言以(),雜用三、五、七、八言。2、誦讀第一首詩,疏通字詞,讀出節奏感。3、借助課下注釋,翻譯《芣苢》。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編定是在春秋時期。在先秦時代,稱作“詩”或“詩三百”,西漢初年始稱為《詩經》。《詩經》根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的藝術特點:(1).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

。(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3).以四言句式為主,雜用三、五、七、八言。2、采采芣苢,薄言采之。(fúyǐ)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bó]采采芣苢,薄言掇之。(duō)采采芣苢,薄言捋之。(luō)采采芣苢,薄言袺之。(luō)采采芣苢,薄言襭之。(xié)繁茂鮮艷的芣苢呀,我們趕緊來采呀。繁茂鮮艷的芣苡呀,我們趕緊采起來。繁茂鮮艷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來。繁茂鮮艷的芣苡呀,一把一把采下來。繁茂鮮艷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來。繁茂鮮艷的芣苡呀,掖起衣襟兜回來。3.種田的農夫將秧苗拋在半空,農婦一把接住,小兒子把秧苗拔起,大兒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頭盔,蓑衣是戰甲,但似乎沒什么用,雨水從頭上進入,直濕到肩胛。喊他停下來吃早餐好休息一會兒,那農夫低頭彎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種也還沒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鵝小鴨,不要讓它們來破壞秧苗。第二個小循環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二借助輔導書32頁助讀資料了解作者楊萬里,探尋《插秧歌》背景。通過自學,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點,你認為哪些是重點、難點、困惑點,誰來回答一下,并完成下題。四、出示自學指導二(6分鐘)1、楊萬里(1127——1206),字(),號(),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并稱為“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為().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2、借助課下拼音和注釋,誦讀詩歌并翻譯。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二.1、楊萬里(1127——1206),字(),號(),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并稱為“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為().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明確答案:廷秀、誠齋、陸游、尤袤、范成大、詩宗、誠齋體。)探尋背景:此詩是一幅描繪農忙時節的圖畫,似是率口而出,卻又不失耐人尋味的新鮮之意和活潑之趣。2.兜(dōu)鍪(móu)蓑(suō)胛(jiǎ)渠(qú)蒔(shì)未匝(zā)種田的農夫將秧苗拋在半空,農婦一把接住,小兒子把秧苗拔起,大兒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頭盔,蓑衣是戰甲,但似乎沒什么用,雨水從頭上進入,直濕到肩胛。喊他停下來吃早餐好休息一會兒,那農夫低頭彎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種也還沒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鵝小鴨,不要讓它們來破壞秧苗。名稱:《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課堂名稱:《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詩經分類分類:風雅頌藝術特點:藝術特點:(1).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

。(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3)以四言句式為主,雜用三、五、七、八言。《詩經芣苢》《詩經芣苢》《插秧歌》誦讀并翻譯全詩七、整理知識,背誦記憶。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6分)《芣苢》中,寫采芣苢時一片一片摘下來的兩句是,。《芣苢》中,寫采芣苢時提起衣襟兜住的兩句是,。《插秧歌》中,寫出春雨之密、之集、之大的兩句是,。答案:1、采采芣苢,薄言掇之。2、采采芣苢,薄言袺之。3、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詩經芣苢》《插秧歌》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二課時時間:教學目標:1.通過鑒賞詩歌,了解古代勞動場面,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的價值。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歌,關注身邊平凡的勞動者,深入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初步了解了兩首詩歌,這節課深入了解兩首詩歌的深層內涵。(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勞動場面,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的價值。2.關注身邊平凡的勞動者,深入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第一個小循環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一閱讀教材書P53-54頁中內容(2分鐘)通過閱讀本頁閱讀,看同學們能找到哪些知識點,你認為哪些是重點、難點、困惑點?四、出示自學指導一:(時間:8分鐘)1.《芣苢》一詩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樣的藝術效果。2.《插秧歌》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3.第一首詩中“采、有、掇、捋、袺、襭”這六個字的順序能夠更換嗎?試結合詩歌分析原因。4.第二首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離詩外,實則堪稱神來之筆,簡要賞析。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一)自學指導一:1.(1)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全詩有三章十二句只有動詞不斷變換,其余內容一樣。(2)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有特殊的藝術效果。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回環往復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換過程中,又生動再現了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2.運用了民歌手法,選取日常勞動場景,描繪了一家四口趁著農時冒雨插秧的緊張生活,他們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干的熱火朝天而秩序井然。3.不能。這首詩用詞連貫,是按勞動情景的推進來寫的。人們從一開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開了勞動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這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勞動過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滿載而歸,所以順序不能更換。4.此句在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內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別比喻笠和蓑,有一種全副武裝的意味,暗示插秧就像一場緊張的戰斗,也突出了農忙的題旨。第二個小循環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二借助輔導書32頁助讀資料通過自學,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點,你認為哪些是重點、難點、困惑點,誰來回答一下,并完成下題。四、出示自學指導二(3分鐘)《芣苢》《插秧歌》描寫了古人的日常生活與勞作場景,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他們勞動的歡樂和情趣。結合詩歌說說“樂”從何而來。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二.(1)采擷之樂。讀《芣苢》,仿佛看到在春光中美麗姑娘行走在田野間。看到漫山遍野的芣苢,姑娘們興致勃勃一邊摘一邊唱歌,歌聲在田野里回蕩。(2)勞作之樂。《插秧歌》表現農忙時節勞作之樂,頸聯詩人巧妙插入畫外音,農婦招呼農夫用早餐并休息,農夫依然彎腰勞作,“喚”與“不答”,生動活潑給緊張的插秧生活以靈動的感染,極富生活情趣。六.課堂小結,構建思維導圖。《芣苢》《插秧歌》藝術手法:1.重章疊唱,富有音樂感。《芣苢》《插秧歌》藝術手法:1.重章疊唱,富有音樂感。2.民歌手法煉字煉句:1.“采、有、掇、捋、袺、襭”2.“笠是兜鍪蓑是甲”煉字煉句:1.“采、有、掇、捋、袺、襭”2.“笠是兜鍪蓑是甲”升華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