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講義:不同時期的文化常識重點_第1頁
高考語文二輪講義:不同時期的文化常識重點_第2頁
高考語文二輪講義:不同時期的文化常識重點_第3頁
高考語文二輪講義:不同時期的文化常識重點_第4頁
高考語文二輪講義:不同時期的文化常識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二輪講義:不同時期的文化常識重點

先秦文學1.四書五經:指“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大學》《孟子》《中庸》"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2.《孟子》:“四書"之一。一書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候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面成。《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等,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其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準確、氣勢浩然。文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在巧妙運用邏輯推理、類比推理的同時,又極具藝術表現力和文學散文性質,屬儒家經典著作。3.諸子散文:指的是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的著作,反映著不同學派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它們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覺醒的背景下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中形成并繁榮起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競作,九流并起”,各種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社會政治主張。在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發展大體上經歷了春秋戰國之交、戰國中期、戰國末期三個階段。4.《詩經》六義: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風”即國風,是各地的民歌:“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數為公卿貴族所作,一般看作“正聲”:"頌”即祭祀和頌圣的樂曲,形式較為古板呆滯,詩歌語言也顯得典雅沉重;“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興”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內容的一種表現手法。5.《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6.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而成。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于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比:比喻,相當于現在的比喻修辭方法。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7.《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全詩共370多句,近2500字,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離騷》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開創了中國詩詞“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比興手法。8.楚辭: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前,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部詩歌總集,它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9.風騷:《詩經國風》和《楚辭離騷》的并稱。它們同被視為中國詩歌發展的源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總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原頭。故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并稱。“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秦漢文學1.漢賦:是從楚辭發展而來,至漢代形成并流行的一種文體。它介于散文和詩歌之間,是一種有韻腳的長篇散文體。漢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騷體賦,漢初比較盛行:一種是散體大賦,形成于漢初,興盛于中葉,并取代了騷體賦的地位。漢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揚雄等。2.司馬相如:西漢著名辭賦家,漢賦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辭藻富麗,結構宏大,后人稱之為“賦圣”。其主要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等,成語"子虛烏有"就出自他的《子虛賦》。此外,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3.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著有《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4.史記:由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記載了上至皇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大約3000年的歷史。書中分為本紀、世家、列傳、八書、十表五個部分,魯迅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5.《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通過敘述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在封建禮教摧殘下的婚姻悲劇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深重罪孽。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詩》并稱"樂以璧”。魏晉南北朝文學1.建安文學:指漢末建安至魏初的文學。這時期的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高,不少作品繼承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反映社會動亂的現實和人民遭受離亂的痛苦,表達渴望國家統一的要求。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2.三曹:指漢魏時期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均以詩文著稱,如曹操的《短歌行》《龜雖壽》,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步詩》。他們的政治地位和文學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影響很大。3.建安七子:建安,系漢獻帝的年號。漢末建安時期作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和劉桃七人,均以詩文有名于當時,曹丕(典論。論文)將他們并列于以贊揚故稱建安七子。4.竹林七賢:魏晉間文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破、王戎和劉伶七人的合稱。其中,嵇康、阮籍文學成就最高,竹林七賢的作品多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5.《三國志》:由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色,分國記載了東漢末年至東吳天亡約110年的歷史。條理清慨,書簡約生。體例創新。對后世的史學文學均有較大影響。隋唐五代文學1.初唐四杰:是我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他們四人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華的詩文作家,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時代就獲得“四杰”的美譽。而且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詩人,在初唐詩壇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其中盧、駱長于歌行,王、楊長于五律。后人所說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從他們開始定型。2“三吏三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著名作品,這些作品寫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作者對老百姓的同情及戰爭對老百姓的殘酷。“三吏”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是《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3.山水田園詩派:源于東晉詩人謝靈運和陶淵明,以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措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勢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詩人們借詩歌表達對觀實的不滿和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4.韓愈: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文學上提出“文以載道“的觀點與柳宗元問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名篇有《師說》《馬說》《進解》《祭十二郎文》等。5.新樂府運動: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導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新樂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對漢樂府而提出的,其含義是以自創的新的樂府題目寫時事。這類詩的特點是:自創新題。詠寫時事,體現漢樂府的玩實主義精神。6.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土,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7.花間派詞人:得名于詞集《花間集》。五代時期,趙崇柞把晚唐、五代詞風相近的溫庭筠、韋莊等18位詞人創作的詞共500首,編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因為這些文人都奉溫庭筠為祖進行詞創作,詞風大體相近,“花間詞派”由此而得名。花間派詞人有黃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孫光憲等。8.小李杜:唐朝的李商隱和杜牧的合稱。李商隱的詩作大都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無題詩是其別具一格的創造。其主要作品有《錦瑟》《無題》《夜雨寄北》等。杜牧博學多才,詩、賦、散文皆工,以詩的成就最高。其主要作品有《江南春》《泊秦淮》《阿房宮賦》等。9.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杰出詩人。李商隱以近體詩和律詩的成就最高,代表了晚唐詩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詩作大都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無題詩是其別具一格的創造。其主要作品有《錦瑟無題)夜雨寄北)等。10.唐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作者大多以記、傳名篇,以史家筆法,傳奇聞異事。唐傳奇內容廣泛,多以歷史、愛情、俠義、神怪故事為題材。其主要作品有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的《鶯鶯傳》書自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唐宋八大家宋代文學1.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最早興起的戲曲劇種,是我國戲劇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戲有多種異名,南方稱之為戲文。又有溫州雜劇、永嘉雜劇鶻伶聲嗽、南曲戲文等名稱,明清間亦稱為傳奇,就其音樂南曲來說,則是一·種重要的戲曲聲腔系統。南戲也為明清以來多種地方戲的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中國戲面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2.婉約派:是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育網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3.豪放派:宋詞的一個流派,與婉約派并稱為宋詞兩大詞派。豪放派詞作境界宏大、氣勢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代表作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4.唐宋八大家:唐、宋兩代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詢、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因明代茅坤選輯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名。5.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南宋著名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女詞人。其詞擅長用白描手法塑造形象,能以常意,在兩宋詞壇中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其主要作品有《聲聲慢·尋尋覓覓》《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等。元代文學1.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兩種形式,是元代文學的主體。雜剛是在北方戲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戲曲,是音樂,歌舞、道白做功等結合起來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它標志著元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散曲則屬詩歌,是元金時期在北方興起的種合樂歌唱的詩歌新體式,體制主要分為小令和套數兩類。2.元雜劇:是盛行于五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和雜劇的合稱。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間。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等。主要代表作品有《竇娥冤》《漢宮秋》《西廂記》等。其內容主要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小賓苦為主,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主線明確,人物鮮明基結構最顯蓍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3.元曲四大家:是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等。4.“荊劉拜殺”:是元代南戲《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的合稱,是南戲中除《琵琶記》外最負盛名的作品。其中,以《拜月亭》思想、藝術成就最高。5.紅娘:紅娘這個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紅娘在崔、張故事中以個婢女的身份出現,在元稹的《鶯鶯傳》中雖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個平凡的女婢,在從唐到宋的流傳過程中她的地位也直如此,自《董西廂》起,才對這個形象進行了成功的創造,使之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6.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體技,是在宋元講史等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產生于元明之交。因講史等內容較復雜的故事一次講說不完,需多次連講,所以形成了章回小說分章敘事分回標目的特點。這種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說發展初期的范本《三國志通谷演文》等作品中已大體形成,如全書分若干卷,巷中分若干節,節前有簡單目承結構上前同與后間保持連貫性等。7.《元曲選》:在眾多明人的元曲選本中。《元曲選》是最流行最為讀者接受的。編者是威懋循,類型屬于雜劇,成書時間在明神宗萬歷每間三元剛主要作家和作品都被收人《元曲選》,經過編者的整理校訂,科白俱全,最便于閱讀。8.《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是我國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誕生于盛產戲曲的元代,這部作品以反封建禮教的思想性和精甚優美的藝術性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讀者的喜愛。作品里描寫的崔、張愛情故事家喻戶曉,而作品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它璀璨優美的語言藝術,更令歷代各階層人士為之贊嘆。正是由于這部作品,作者王實甫才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