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 第一章、第二章_第1頁
安全管理 第一章、第二章_第2頁
安全管理 第一章、第二章_第3頁
安全管理 第一章、第二章_第4頁
安全管理 第一章、第二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全管理第一章安全管理基礎知識安全管理的目標就是控制事故和職業病。第一節事故相關基礎知識一、 幾個定義1、 事故:在生產過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員傷亡、職業病、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镀髽I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將工傷事故分為20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2、 事故隱患: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3、 危險源:可能導致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4、 重大危險源: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場所或設施)。二、 安全與本質安全1、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2、 本質安全:指設備、設施或技術工藝含有的內在的能夠從根本上防止事故發生的功能。L失誤-安全功能一故障-安全功能第二節職業病一、職業危害與職業?。ㄒ唬?職業性危害因素1、 環境因素(1) 物理因素:低溫、高溫、噪聲、振動、高低氣壓、電離輻射X射線、Y射線)與非電離輻射(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激光)(2) 化學因素(3) 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如炭疽桿菌、霉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和真菌等2、 與職業有關的其他因素:勞動組織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導致的工作緊張;個人生活習慣不良,如過度飲酒、缺乏鍛煉;勞動負荷過重,長時間單調作業、夜班作業,動作和體位的不合理。3、 其他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如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國民文化教育程度、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職業衛生法制的健全、職業衛生服務和管理系統化。(二) 職業病的概念及其分類職業?。簞趧诱咴诼殬I活動中,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界定法定職業病的3個基本條件:在職業活動中產生,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列入國家職業病范圍。職業病損:由于預防工作的疏忽及技術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損害的,稱為職業病損,包括工傷、職業病及與工作有關的疾病。第三節安全管理概述安全管理的內容:安全生產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檔案安全生產規章管理制度如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技術措施計劃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檢查等第四節安全生產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第二章安全生產管理理論第一節管理理論一、X理論: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羅把人看成是單純的“經濟人”,一切活動都出于經濟動機。其管理特征是,訂立各種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法規,運用領導的權威和嚴密的控制體系來保護組織本身,讓工人完成組織任務。二、 參與管理理論:曾經主持霍桑實驗的美國心理學家梅奧認為人是“社會人”,并提出了參與管理理論。他認為,人的工作動機基本上是由社會需求引起的,并通過同事間的關系得到認同;應該從社會關系方面去尋求工作的意義;群體對人的社會影響力要比管理者的經濟報償或控制作用更大;人的效率取決于管理者滿足他的社會需求的程度。根據這種認識,影響人的行為動機的因素,除了物質利益外還有社會的和心理的因素,并且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做是調動工人積極性的決定因素。三、 Y理論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層次。人除了社會需求外,還有一種想充分運用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對生活追求的欲望,從而真正感到生活和工作的意義。阿基里斯認為,組織的勞動分工、權利等級、統一指揮和組織控制等,不能適應健康個性發展的需要并妨礙自我實現。他主張擴大工人的工作范圍,使工人具有從事多種工作的經驗,采用參與式的、以工人為中心的領導方式,加重工人的責任,依靠工人的自我控制。麥格雷戈提出了與X理論完全對立的Y理論。Y理論認為,人并非生來就是好逸惡勞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們對工作的好惡取決于工作對于他們是一種滿足還是一種懲罰;外來的控制與賞罰并不是使人工作的唯一方法,人們為了心目中的目標而工作,能夠自我控制;對企業目標的參與程度,與獲得成績的報償直接相關,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程度是最重要的報償,能顯著地促使人們努力工作;不愿負責任、缺乏雄心大志并非人的天性,彳主彳主是其本人特殊生活經驗產生的結果;大多數人都有相當程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人的智力只得到了部分發揮。因此,應該把管理重點由經濟報償轉移到人的作用和工作環境方面。管理者盡量把工作安排的富有意義,使工人能引以為豪,并使自尊心得到滿足,以利于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和能力。鼓勵人們參與自身目標和組織目標的制定,把責任最大限度地交給他們,相信他們能自覺地邁向組織目標。應該用啟發與誘導代替命令與服從、用信任代替監督。四、 超Y理論行為科學家莫爾斯和羅爾斯把X理論和Y理論結合起來,提出“超Y理論”。該理論的主要思想是使任務、組織和人員彼此適合。五、 權變理論它要求既看到各組織中的相似性,也要承認其差異性,在全面實際的情況下探尋任務、組織與人的協調配合。在企業管理中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權宜應變,采取適宜的管理措施,而沒有什么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美國心理學家西恩提出了“復雜人”的觀點,他認為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而且人的需求是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人的原有需求與組織經驗交互作用,使人獲得在組織內行為的動機;在不同組織中,或同一組織的不同部門中,人的動機可能不同;不同人的需求和能力是不同的,他們對管理方式的反應也不同。所以,管理者不但要洞察職工的個體差異,還要適時地發揮其能力和彈性。對不同需要的人,靈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或方法。第二節安全生產管理原理一、 系統原理系統具有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有序性和環境適應性。二、 人本原理----即以人為本三、 預防原理(預防為主)運用預防原理的原則:1、 偶然損失原則事故后果及后果的嚴重程度都是隨機的、難以預測的,即事故損失具有偶然性,所以,無論事故損失的大小,都必須做好預防工作。2、 因果關系原則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只要隱患存在,發生事故是必然的,遲早的問題。3、 3E原則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原因可歸結為4個方面:技術原因、教育原因、身體和態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3種防止對策:Engineering 工程技術Education教育Enforcement法缶。4、 本質安全化原則四、強制原理含義:要求絕對服從,不必經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動。原因強制原理的原則:安全第一原則、監督原則第三節事故發生頻率與傷害嚴重程度海因里希調查了5000多件傷害事故后發現,在同一個人發生的330起同種事故中,300起沒有造成傷害,29起引起輕微傷害,一起造成了嚴重傷害。1:29:300這個比例表明,某人在受到傷害以前已經歷了數百次未帶來傷害的事故,也就是說,在每次事故發生之前,已經反復出現了無數次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某工人在作業現場滑到,跌壞膝蓋骨,造成重傷。調查表明,他從不主動清理現場的積水、漏油,已經養成了習慣,且歷時達12年之久。當他在濕滑的現場行走時經常滑倒,估計嚴重傷害、輕微傷害及無傷害的比例為1:20:1000。本節結論:。避免傷亡事故應該盡早采取措施,在發生了輕微傷害甚至無傷害事故時,就應該及時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對策,而不是在發生了嚴重傷害事故之后才追究其原因。也就是說,應該在事故發生之前,在出現了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的時候,就采取改進措施。

第四節事故致因理論一、 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人員傷亡土——,事故土——,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先天的遺傳因素 :A人的缺點」二I可以比喻為多米諾骨牌。如果移去連鎖中的一顆骨牌,則連鎖破壞,事故就不會發生。所以海因里希認為,避免事故就是破壞這個連鎖,主要是防止出現“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二、 博得事故因果連鎖論博得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的基礎上,提出了反映現代安全觀點的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管理控制不足起源基本起因直接原因管理控制不足起源基本起因直接原因接觸傷害三、軌跡交叉理論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在事故發展進程中,人的因素運動軌跡與物的因素運動軌跡的交點就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和空間,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于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則將在此時間、空間發生事故。該理論強調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按照該理論,可以通過避免人與物兩種因素運動軌跡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同地出現來預防事故的發生。四、 管理失誤論該理論側重研究管理上的責任,強調管理失誤是構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半[患”來自物的不安全狀態即危險源,而且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人失誤共同耦合才能形成。五、 變化觀點的事故因果連鎖論約翰遜(W.G.Johnson)把變化作為事故的基本原因。由于人們不能適應變化而發生失誤,進而導致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應用變化的觀點進行事故分析時,可重點關注下列方面:①對象物、防護裝置、能量等;②人員;③任務、目標、程序等;④工作條件、環境、時間安排等;⑤管理工作、監督檢查等。六、 能量意外釋放事故致因理論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種不正?;虿幌M哪芰酷尫?,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1966年美國運輸安全局局長哈登完成了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提出“人受傷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種能量的轉移”的觀點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體造成傷害的分類方法,將傷害分為兩類:①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損傷閾值的能量引起的;②影響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換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凍傷。哈登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某種形式的能量能否產生傷害取決于能量大小、接觸時間長短和頻率,以及集中程度。據此理論,可利用各種屏蔽來防止意外的能量轉移,從而防止事故的發生。七、兩類危險源理論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