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圖制圖及其應用_第1頁
地形圖制圖及其應用_第2頁
地形圖制圖及其應用_第3頁
地形圖制圖及其應用_第4頁
地形圖制圖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形圖制圖及其應用

安徽農業大學測量教研室過家春§1

地形圖的基本知識§2

地形圖的測繪§3

地形圖的應用§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

§1-2地形圖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的精度§1-3地形圖的定向§1-4高斯投影§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及圖廓注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一、地圖的基本特性由特殊的數學法則而產生的可量測性由使用地圖語言表示事物所產生的直觀性由實施制圖綜合而產生的一覽性特殊的數學法則包括地圖投影、地圖比例尺和地圖定向三個方面。使用了特殊的數學法則,地圖就具有了可量測性,用圖者可以在地圖上量測距離、高差、面積、坡度、方位等。地圖上表示各種復雜的地理信息是通過地圖語言來實現的。地圖語言包括地圖符號和地圖注記兩部分。對地表信息通過有目的地取舍和概括,簡化和抽象,表示出制圖對象主要的、實質性的特征和分布規律,就是制圖綜合。二、地圖的定義地圖是地理現實世界的表現或抽象,以視覺的、數字的、或觸覺的方式表現地理信息的工具。(ICA(國際地圖協會)Board和Weiss博士)。地圖是空間信息的圖形表達。……課本: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及其外層空間(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會現象,通過制圖綜合,使用地圖語言,縮繪到平面上的圖形,以反映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與聯系、數量和質量特征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圖。三、地圖的基本內容(三要素)數學基礎:地圖上表現為控制點、坐標網、比例尺、三北方向等。地理要素:是地圖內容的主體,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表達的地理要素的種類有所區別。普通地圖: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居民地、交通網、水系、地貌、土質和植被、境界線、獨立地物等。專題地圖:基礎地理要素和主題要素。整飾要素:圖廓外要素,圖名、圖號、接圖表、量圖圖解、說明資料等。四、地圖符號使用專門的圖形符號表現地理事物是地圖的基本特征之一。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地圖符號逐漸形成了極其簡潔而規則的符號形態。現代的地圖符號不僅使地圖表現出嚴謹的數學基礎,也更適于準確表現各種對象的定位概念和質量、數量特征,成為一種功能相當完備的符號系統。由于地形圖要要全面反映區域的自然社會情況,要素復雜、內容詳盡,是通用性基礎地圖,因而地形圖符號體系較早成為標準化的科學符號體系,國家以法定的規范和圖式統一了地形圖的符號及用法。世界各國的地形圖符號大都比較接近。由于專題地圖涉及的內容廣泛,制圖對象的性質和形式特點多樣,因而專題地圖的符號多種多樣,往往自成系統,各有各的特點。加上地圖的服務面還在不斷擴寬,涉及的制圖對象日益廣泛,所以專題地圖符號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比較困難,進展緩慢。已經得到解決的是地質圖符號系統的標準化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國正在著手對一些基礎性專題地圖,如土壤圖、地貌圖、土堆資源圖等,進行研究,以解決其符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問題。五、地圖注記地圖注記是地圖語言的組成部分。地圖符號由圖形語言構成,地圖注記則由自然語言構成。地圖注記的功能:標識對象、指示對象的屬性、表明對象間的關系、轉譯(地圖符號通過文字說明才能擔負起信息傳輸的功能)。地圖注記的分類:名稱注記、說明注記(文字說明、數字說明)。注記字體:最常用的是宋體及其變形體(長宋、扁宋、斜宋),等線體及其變形體(長等線、扁等線、聳肩等線),仿宋體,隸體、魏碑體記其他美術字體。注記的排列方式有:水平字列:字中心連線平行于南北圖廓線(小比例尺地圖上也常用平行于緯線)的排列方式。點狀地物名稱注記大多使用這種排列方式。垂直字列:字中心連線垂直于南北圖廓線的排列方式。少數用水平字列不好配置的點狀地物、南北向的線狀、面狀地物,可用這種排列方式。雁行字列:各字中心連線在一條直線上,字向直立或垂直于中心連線,通常應拉開字隔。字中心連線的方位角在±45°之間。屈曲字列:各字中心連線是一條自然彎曲的曲線,該曲線與被注記的線狀對象平行。其中的字不應直立,而是隨對象走向而改變方向。字序排列方式同雁行字列:當字序從上往下時,字的縱向平行與線狀對象;從左往右時,字的橫向平行于線狀對象。六、地形圖的概念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符號表示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地形圖是地圖的一種,比例尺一般大于1:100萬。地物:地表人工或天然的固定性物體,如居民地、道路、房屋、水系等。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態,如地勢的高低、坡度的變化等。七、數字地圖(一)數字地圖1.數字地圖/電子地圖(1)數字地圖——以數字形式存儲于磁盤、磁帶、光盤等介質上的關聯數據文件集合——地圖數據庫。(2)電子地圖是以地圖數據庫為基礎,在適當尺寸的屏幕上顯示的地圖。(數字地圖的符號化輸出)(3)利用數字地圖可以生成電子地圖和數字地面模型(DTM)(二)數字圖形、圖像的表示1.圖形與圖像(1)基本概念圖形是指由外部輪廓線條構成的矢量圖。即由計算機繪制的直線、圓、矩形、曲線、圖表等;圖像是由掃描儀、攝像機等輸入設備捕捉實際的畫面產生的數字圖像,是由像素點陣構成的位圖。(2)數據描述

圖形:矢量數據。描述對象可任意縮放不會失真。圖像:柵格數據。描述信息文件存儲量較大,所描述對象在縮放過程中會損失細節或產生鋸齒。2.矢量數據與柵格數據(1)矢量數據是用點,線,面及其X,Y坐標來構建點,線,面等具體空間要素的數據模型。(2)柵格數據柵格數據是按網格單元的行與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顏色的陣列數據。(3)二者區別與聯系3.數字地圖的“4D”產品測繪4D產品包括數字線劃圖(DLG)、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高程模型(DEM)及數字柵格地圖(DRG)。

數字柵格地圖(DRG)數字柵格地圖(DigitalRasterGraphic簡稱DRG),是現有模擬地形圖經數字掃描及計算機處理的柵格形式的圖形數據。每幅掃描圖象經幾何糾正、色彩校正,使每幅圖象的色彩基本一致;同時進行了數據壓縮處理,有效使用存儲空間。數字棚格地圖在內容、幾何精度和色彩上與紙質地形圖基本保持一致。數字線劃地圖(DLG)數字線劃地圖(DigitalLineGraphic簡稱DLG),是地形圖上現有核心要素信息的矢量格式數據集。內容包括行政界線、地名、水系及水利設施工程、交通網和地圖數學基礎(高斯坐標系和地理坐標系)。數字線劃地圖是滿足地理信息分析要求的數據結構,可視為帶有智能的數據集,不但含有幾何數據,還有社會人文信息。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簡稱DEM),是描述地表起伏形態特征的空間數據模型,由地面規則格網點的高程值構成的矩陣,形成柵格結構數據集。數字正射影像(DOM)數字正射影像(DigitalOrthophotoMap簡稱DOM),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對掃描處理的數字化的航空像片/遙感影像(單色/彩色),經逐個象元進行投影差改正,再按影像鑲嵌,根據圖幅范圍剪裁生成的影像數據。§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1-2地形圖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的精度§1-3地形圖的定向§1-4高斯投影§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及圖廓注記§1-2地形圖的比例尺定義:(地形圖)圖上兩點間的距離與相應地面兩點間的實際水平距離之比,稱為地形圖的比例尺,通常化為分子為1的形式,M稱為比例尺分母。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數字比例尺

1:500;1:1000;1:2000;1:5000……圖示比例尺(直線比例尺)105010203040m2cm1500比例尺的大小大比例尺地形圖

1:500>1:1000>

1:2000>1:5000>

1:10000中比例尺地形圖

1:25000~1:100000小比例尺地形圖

1:100000~1:1000000比例尺的精度一般認為人眼能分辨出的兩點間的最小距離為0.1mm。因此,實地的兩點縮繪到圖紙上時不能小于0.1mm。由此定義:相當于地形圖上0.1mm的實地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精度。(0.1mm×M)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精度(m)0.050.100.200.501.00比例尺精度的參考意義:根據測圖比例尺確定測圖時的量距精度如:測繪1:1000的地形圖量距精度精確到10cm即可(0.1mm×1000=0.10m=10cm

)按地形圖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詳盡程度確定測圖比例尺例如:要求邊長大于0.20m的地物要表示于圖上,則測圖的比例尺應該選擇1:2000或者更大。(0.1mm×M=0.20m,M=2000)§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1-2地形圖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的精度§1-3地形圖的定向§1-4高斯投影§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及圖廓注記§1-3地形圖的定向地圖定向是指確定地圖圖形的地理方向,以此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方位。地圖定向的標準方向(三北方向):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標北方向為滿足使用地形圖的要求,規定小于1:10000的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上都要繪出三北方向線和三北方向圖。§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1-2地形圖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的精度§1-3地形圖的定向§1-4高斯投影§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及圖廓注記§1-4高斯投影引:地圖投影的概念地表→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面→制圖面(平面)將參考橢球面上的元素歸算到平面上的過程稱為地圖投影。由參考橢球面(不可展面)投影到平面,必然會產生變形。按投影的變形性質分為等角投影、等面積投影、任意投影(特例:等距離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為幾何投影和條件投影兩大類。幾何投影§1-4高斯投影一、高斯投影(等角橫切橢圓柱投影)二、高斯投影特點屬于等角投影。中央子午線投影后為直線且長度無變形,同一緯線上,離中央子午線越遠,長度變形越大,投影帶邊緣變形最大。赤道投影后為直線并與中央子午線的投影垂直,同一經線上,緯度越低,長度變形越大,赤道上變形最大。除中央子午線外,長度比都大于1。三、高斯投影帶的劃分為控制變形,保證精度,采取分帶投影的方法。6°帶:四、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以中央子午線的投影為坐標縱軸X軸,赤道投影為橫坐標軸Y軸,為避免橫坐標Y出現負值,橫坐標Y統一加上500km;同時,為了區分投影帶,規定在橫坐標y前冠以投影帶帶號:如:課本P134第四題x=2165386.26my=19385396.38m其中:19為高斯6°投影帶帶號,該點在中央子午線以西。385396.38m-500000m=-114603.62§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1-2地形圖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的精度§1-3地形圖的定向§1-4高斯投影§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及圖廓注記§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制圖規范——各類比例尺的《地形圖圖式》:是測繪、編制、出版地形圖的依據,識別、使用地形圖的重要工具,由國家測繪部門統一制定。圖式上規定的符號主要包括地物符號、地貌符號及相應注記。1.地物符號比例符號面狀地物——房屋、湖泊、運動場等非比例符號點狀地物——控制點、獨立樹、獨立墳、電線桿等半比例符號狹長線狀地物——小路、電力線、通訊線、管道等2.地貌符號地形圖上一般用等高線表示地貌,特殊地貌用等高線配以特殊規定符號表示。(一)等高線表示地貌原理等高線——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點所連接而成的閉合曲線。(二)等高距、等高線平距、地面坡度等高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差h,也稱等高線間隔。同一幅地形圖中,等高距h相等。等高線平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d。等高線平距d隨地面坡度變化而變化。地面坡度i:d1d2d3d4d5d6hhhh(三)等高線的分類1.首曲線——基本等高線,按測圖規定的基本等高距勾繪(線粗0.15mm)。2.計曲線——即加粗等高線,將高程能被五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線加粗(線粗0.25mm),并注記高程。便于讀圖。(高程注記:◆方向與等高線平行;◆字頭向高處;◆排列向山頂)3.間曲線、助曲線:局部加繪,使地貌更祥細。間曲線——1/2等高距,用長虛線表示。

助曲線——1/4等高距,用短虛線表示。(四)幾種典型地貌1.山頭與洼地示坡線山谷:兩個山脊之間的凹地為山谷,其最低點連線為山谷線。山谷線山脊:向一個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線稱為山脊線。山脊線2.山脊與山谷分水線與集水線●雨水垂直于等高線、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線成為分水線、山谷線成為集水線。●一系列山脊線可作為匯水范圍的邊界線。3.鞍部兩個山頭間的低凹處,一般也是兩個山脊和兩個山谷的會聚處。4.絕壁與懸崖(五)等高線的特性1.同一條等高線上高程必相等(等高性)。2.各條等高線必然閉合,如不在本幅圖閉合,必定在相鄰的其他圖幅閉合(閉合性)。3.只有在懸崖處,等高線才相交,但交點必成雙(不相交)。4.同一幅圖內等高距為定值,所以,地面緩和處等高線平距大、陡峭處平距小(密陡疏緩性)。5.與山脊線、山谷線成正交。§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1地圖基本知識、地形圖的概念§1-2地形圖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的精度§1-3地形圖的定向§1-4高斯投影§1-5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及圖廓注記§1-6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一、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在我國,1:100萬、1:50萬、1:25萬(原來是1:20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1:5000八種比例尺的普通地圖,由指定的國家機構、部門按照統一規格測制或編制,其中1:5萬及更小比例尺的地圖覆蓋整個國土,1:2.5萬地圖覆蓋發達地區,1:1萬及更大比例尺地圖則分布在重點地區。1:100萬地形圖1:100萬地形圖,綜合反映了制圖范圍內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概況,用于大范圍內進行宏觀評價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國家各部門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臺,可以作為各部門進行經濟建設總體規劃,經濟布局、生產布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計劃和管理用圖或工作底圖,也可作為國防建設用圖,也可作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圖的基本資料和專題地圖的地理底圖。1:100萬地形圖采用正軸等角圓錐投影,編繪方法成圖。1:100萬地形圖覆蓋范圍示意圖1:50萬地形圖1:50萬地形圖,綜合反映了制圖范圍內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概況,用于較大范圍內進行宏觀評價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國家各部門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臺,可以作為各部門進行經濟建設總體規劃,省域經濟布局、生產布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計劃和管理用圖或工作底圖,也可作為國防建設用圖,也可作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圖的基本資料和專題地圖的地理底圖。1:50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采用編繪方法成圖。1:25萬地形圖1:25萬地形圖,比較全面和系統地反映了區域內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概況,主要供各部門在較大范圍內作總體的區域規劃、查勘計劃、資源開發利用與自然地理調查,也可供國防建設使用,也可作為編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1:25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編繪方法成圖。

1:10萬地形圖1:10萬地形圖主要用于一定范圍內較詳細研究和評價地形,供工業、農業、林業、水利、鐵路、公路、農墾、畜牧、石油、煤炭、地質、氣象、地震、環保、文化、衛生、教育、體育、民航、醫藥、海關、稅務、考古、土地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勘察、規劃、設計、科學研究、教學等使用;也是軍隊的戰術用圖,供軍隊現地勘察、訓練、圖上作業、編寫兵要、國防工程的規劃和設計等軍事活動使用;同時也是編寫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圖的基礎資料。1:10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采用編繪方法成圖。

1:5萬地形圖1:5萬地形圖是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的基本用圖。這種比例尺地形圖主要用于一定范圍內較詳細研究和評價地形,供工業、農業、林業、水利、鐵路、公路、農墾、畜牧、石油、煤炭、地質、氣象、地震、環保、文化、衛生、教育、體育、民航、醫藥、海關、稅務、考古、土地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勘察、規劃、設計、科學研究、教學等使用;也是軍隊的戰術用圖,供軍隊現地勘察、訓練、圖上作業、編寫兵要、國防工程的規劃和設計等軍事活動使用;同時也是編寫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圖的基礎資料。1:5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1:2.5萬地形圖1:2.5萬地形圖主要用于較小范圍內詳細研究和評價地形,城市、鄉鎮、農村、礦山建設的規劃、設計,林斑調查,地籍調查,大比例尺的地質測量和普查,水電等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的特殊需要,以及可作為編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1:2.5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航空攝影測量或編繪方法成圖。1:1萬地形圖1:1萬地形圖主要用于小范圍內詳細研究和評價地形,城市、鄉鎮、農村、礦山建設的規劃、設計,林斑調查,地籍調查,大比例尺的地質測量和普查,水電等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的特殊需要,以及可作為編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1:1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3°分帶,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

1:5000萬地形圖1:5000地形圖主要用于小范圍內詳細研究和評價地形,可供各部門勘察、規劃、設計,科研等使用,也可作為編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1:5000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3°分帶。1:2000、1:1000、1:500萬地形圖1:500、1:1000、1:2000地形圖主要用于小范圍內精確研究、評價地形,可供勘察、規劃、設計和施工等工作使用。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按3°分帶計算平面直角坐標。當對控制網有特殊要求時,采用任意經線作為中央子午線的獨立坐標系統,投影面亦為當地的高程參考面。1:500地形圖城市居民地示意圖1:1000地形圖農村居民地示意圖1:2000地形圖城市立交橋示意圖1:100萬1:50萬1:25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41614444644A~D[1]~[16]1~144A~D1~4(1)~(64)a~dA~V1~60二、我國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圖,必須對地形圖進行統一的分幅和編號。分幅是指用圖廓線分割制圖區域,圖廓線圈定的范圍為單獨圖幅。圖幅之間沿圖廓線相互拼接。編號即指對每個圖幅進行編號,編號應該具有系統性、邏輯性和不重復性。兩種分幅編號方法:經緯線分幅與編號圖廓線由經線和緯線組成,表現為上下圖廓線為曲線的梯形。矩形分幅與編號1:100萬1:50萬1:25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41614444644A~D[1]~[16]1~144A~D1~4(1)~(64)a~dA~V1~601.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我國1:100萬地形圖采用正軸等角圓錐投影,編繪方法成圖。分幅、編號采用國際1:100萬地圖分幅標準,從赤道開始,緯度每4°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紀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數字1、2、3……表示),列號前冠以N或S,以區別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國地處北半球,圖號前的N全部省略);從180°經線算起,自西向東6°為一縱行,將全球分為60縱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號—行號”相結合,即為該圖的編號。如:J—50,10—50。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我國在1:100萬國際分幅中的位置:48°44°40°36°32°28°24°20°16°12°8°4°84°90°96°102°108°114°120°126°ABCDEFGHIJKLM4950514847464544●1:100萬地形圖為國際統一分幅,每一幅圖為緯差4°的緯圈和經差6°的子午線所形成的梯形。●編號:例:北京所在的圖幅編號為J—50★2.1:50萬、1:25萬、1:1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1:50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采用編繪方法成圖。分幅、編號均以1:100萬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100萬地形圖劃分成2行2列,共4幅1:50萬地形圖,按“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編號。20世紀70年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70年代起用拉丁字母A、B、C、D表示。在1:10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1:50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50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Г,10—50—丁,J—50—D。一幅1:50萬地形圖的范圍為經差3°,緯差2°。1:25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1:25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編繪方法成圖。分幅、編號均以1:100萬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100萬地形圖劃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萬地形圖,用[1]、[2]…[16]表示,在1:10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表示1:25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25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2]。每幅1:25萬地形圖的范圍為經差1°30′,緯差1°。◆在1:100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6等分,得1:25萬的圖幅:編號例:J-50-[3]經差緯差分成:[1]、[2]、[3]、……[16],共16幅。◆在1:100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2等分,得1:50萬的圖幅:編號例:J-50-A經差緯差分成:A,B,C,D四幅1:50萬、1:25萬比例尺圖的分幅及編號1:1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1:10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采用編繪方法成圖。分幅、編號均以1:100萬地圖的分幅與編號為基礎,將每個1:100萬地形圖劃分成12行12列,共144幅1:10萬地形圖,用1~144表示,在1:10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1:10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10萬地形圖的編號。如H—48—142、8—48—142。每幅1:10萬地形圖的范圍為經差為30′,緯差20′。1:10萬比例尺圖的分幅及編號編號例:J-50-5在1:100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12等分得1:10萬的圖幅:經差緯差分成:1、2、3、……144,共144幅。3.1:5萬、1:2.5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1:5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分幅、編號均以1:10萬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10萬地形圖劃分成2行2列,共4幅1:5萬地形圖,20世紀70年代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20世紀70—80年代用A、B、C、D表示,在1:1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表示1:5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5萬地形圖的編號。如:H—48—142—Г,8—48—142—J,H—48—142—D。20世紀90年代起: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80年西安坐標系,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分幅、編號均以1:100萬地圖的分幅與編號為基礎,將每幅1:100萬地形圖劃分成24行24列,共576幅1:5萬地形圖,在1:10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其內1:5萬地形圖的比例尺代字、圖幅行列號,即為1:5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E017016。每幅1:5萬地形圖經差為15′,緯差10′。比例尺1:50萬1:25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代碼BCDEFGH1:2.5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6°分帶,航空攝影測量或編繪方法成圖。分幅、編號均以1:5萬地圖為基礎,將每幅1:5萬地形圖劃分成2行2列,共4幅1:2.5萬地形圖,用a、б、в、г或1、2、3、4表示。在1:5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1:2.5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2.5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144—A—б,10—50—144—甲—2,J—50—144—A—2。每幅1:2.5萬地形圖經差7′30″,緯差5′。◆在1:5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2等分,得1:2.5萬的圖幅:編號例:J-50-5-B-2經差緯差分成:1、2、3、4共4幅。◆在110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2等分就得到15萬的圖幅經差緯差編號例:J-50-5-B分成:A、B、C、D共4幅。1:5萬、1:2.5萬比例尺圖的分幅及編號3.1:1萬、1:5000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1:1萬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3°分帶,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分幅、編號:20世紀70年代前以1:2.5萬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2.5萬地形圖劃分成2行2列,共4幅1:1萬地形圖,用1、2、3、4表示,在1:2.5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表示1:1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1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144—A—б—1。20世紀70—80年代以1:10萬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10萬地形圖劃分成8行8列,共64幅1:1萬地形圖,用(1)、(2)…(64)表示,在1:1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表示1:1萬地形圖的代號,即為1:1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144—(1)。20世紀90年代起以1:100萬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100萬地形圖劃分為96行96列,共9216幅1:1萬地形圖,在1:100萬地形圖編號后加上1:1萬地形圖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號,即為1:1萬地形圖的編號。如:J50G093004。每幅1:1萬地形圖經差3′45″,緯差2′30″。1:5000地形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3°分帶,其分幅、編號是以1:1000000地形圖為基礎,將每幅1:1000000地形圖劃分成192行192列,共36864幅1:5000地形圖,在1:1000000地形圖編號后加上1:5000地形圖的比例尺代字、行列號,即為1:5000地形圖的編號。如J50H093093。每幅1:5000地形圖的范圍是經差1′52.5″、緯差1′15″。◆在1:10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8等分就得到1:1萬的圖幅經差緯差分成:(1)、(2)、……(64)共64幅。編號例:J-50-5-(15)1:1萬、1:5千比例尺圖的分幅及編號分成:a、b、c、d共4幅。經差緯差編號例:J-50-5-(15)-b◆在1:1萬圖幅基礎上行、列都2等分,得1:5千的圖幅:1:500、1:1000、1:2000地形圖主要用于小范圍內精確研究、評價地形,可供勘察、規劃、設計和施工等工作使用。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按3°分帶計算平面直角坐標。當對控制網有特殊要求時,采用任意經線作為中央子午線的獨立坐標系統,投影面亦為當地的高程參考面。分幅編號: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規格為50cm×50cm或40cm×40cm。圖號以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為單位編號,X在前Y在后,中間用短線連接,如:

1:2000,10.0—21.0;

1:1000,10.5—21.5;

1:500,10.50—21.75。帶狀或小面積測區的圖幅,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圖幅編號。§1

地形圖的基本知識§2

地形圖的測繪§3

地形圖的應用§2

地形圖的測繪一、測圖前的準備工作二、地形圖測繪方法三、等高線的勾繪四、地形圖的整飾、拼接與檢查§2

地形圖的測繪一、測圖前的準備工作1.一般準備工作資料:控制點成果,圖式,測圖規范等。測圖儀器和工具圖紙、繪圖工具2.繪制坐標方格網,建立坐標系,展繪控制點(1).繪制坐標方格網(2).展繪控制點二、地形圖測繪方法作業模式:平板儀測圖經緯儀+小平板測圖全站儀+(電子平板/電子手簿/計算機)測圖碎部點測定的基本方法:1.碎部點的選擇:地物特征點、地貌特征點2.測定碎部點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①極坐標法②方向交會法③距離交會法④直角支距法⑤方向距離交會法數字化測圖的數據采集野外實測:全站儀、GPS、三維立體掃描儀、攝影測量等普通地圖數字化:數字化儀、掃描儀航測遙感全站儀控制點成果預置于機內電子平板(便攜機)機內數據文件電子手簿計算機◆測圖軟件自動成圖◆人工編輯顯示屏打印機繪圖儀軟盤輸出碎部測量全站儀數字化測圖流程圖1.碎部點的選擇地物特征點:地物輪廓線的轉折處、轉向處,或獨立地物的幾何中心,等。東大道堅55.405.35地貌特征點:山頂點、鞍部點、山脊線、山谷線、坡度變化處,等。——測定碎部點的三要素:水平角(或水平方向),水平距離D,高差h。從而,在圖上逐點標出測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測定碎部點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

①極坐標法②方向交會法③距離交會法④直角支距法⑤方向距離交會法2.碎部點的測定(1)極坐標法:是碎部測量最常用的方法。如圖所示:bDAB◆交會角30°γ150°◆量距困難,通視良好。◆在兩個測站對同一目標瞄出方向線,相交得點的平面位置。(2)方向交會法:◆注意,交會角30150◆通視困難,量距方便。◆從兩個已測定的地物點出發,量兩段距離S1、S2交得一點的平面位置。(3).距離交會法:已測房屋待測房屋MNABx3y3x1y1x2y2●注意:

定直角要準。

●根據基線AB,量取地物點的直角支距,得到地物點的平面位置。(4)直角支距法:基本等高距的規定表8-8比例尺丘陵基本等高距(m)山地基本等高距(m)1

5000.5

0.51

10000.511

2000121

5000251.基本等高距的規定三、等高線的勾繪◆地貌特征點反映在圖紙上的僅僅是一些不同高程(且大部分不是整米數)和不同位置的點,以及一些地性線的走向。◆相鄰地形點之間坡度相等,因此可用“內插法”勾繪等高線。◆首先定出相鄰地形點之間,整米等高線通過的位置,即內插點。◆然后用光滑曲線連接相同高程的內插點,完成等高線勾繪。2.等高線內插過程設:量得圖上:ab=25mm而AB高差:h=3.6mab25d=h=3.6=6.94mm則1米高差的等高線平距為:

a1′=0.4d=2.8mm4′b=0.2d=1.4mm三等分1′4′,得2′、3′1.等高線勾繪原理(計算法)例:如圖,已知等高距為1米,在地形點A、B之間內插整米等高線通過的位置。666564633.等高線勾繪原理四、地形圖的整飾、拼接與檢查表8-10

等高線高程中誤差地形分類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誤差(等高距)1/31/22/31表8-9

地物點點位中誤差地區分類點位中誤差(圖上mm)建筑區、平地及丘陵地0.5山地及舊街坊內部0.75接邊誤差規定平面與高程的接邊誤差,不應大于上表中規定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