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6180-2006 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相比于《GB/T 16160-1996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更新:

  1. 分類體系的調整:2006版標準將致殘等級由原來的十級細化為十一個級別,新增了“一級乙等”,使得傷殘等級劃分更為細致,更準確地反映了傷殘程度的不同。

  2. 鑒定原則的完善:新標準在鑒定原則中強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保護勞動者的權益,確保鑒定過程的公平、公正。同時,增加了對醫療終結、康復情況的考量,使鑒定結論更能反映勞動者的真實狀況。

  3. 鑒定標準的修訂:對各類傷害和疾病的致殘標準進行了詳細修訂,增加了新的致殘情形,如對心理障礙、聽力損傷、視力損害等方面的鑒定標準做了具體規定,使之更加科學合理,適應了醫學發展和社會實際情況的變化。

  4. 鑒定方法的改進:引入了更多現代醫學檢查技術和評估方法,如功能測試、影像學檢查等,提高了鑒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同時,對鑒定程序進行了規范,明確了鑒定所需材料、鑒定流程等,增強了可操作性。

  5. 術語定義的明確:對一些關鍵術語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減少了因理解差異導致的鑒定偏差,提高了鑒定標準的一致性和權威性。

  6. 強化后續處理指導:2006版標準不僅關注于當前的傷殘等級鑒定,還對勞動者的康復、再就業等方面給予了更多關注,為制定相應的補償、福利政策提供了依據。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16180-2014
  • 2006-11-02 頒布
  • 2007-05-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_第1頁
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_第2頁
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_第3頁
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_第4頁
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11.020C6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6180—2006代替GB/T16180—199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Standardforidentifyworkability-Gradationofdisabilitycausedbywork-relatedinjuriesandoccupationaldiseases2006-11-02發布2007-05-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愛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16180—2006三次前言范圍觀范性引用文件23術語和定義45分級原則6各門類工傷、職業病致殘分級判定基準.附錄A(規范性附錄)判定基準的補充……13附錄B(規范性附錄)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分級16附錄C(資料性附錄)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

GB/T16180—2006本標準的全部內容為推薦性的本標準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損害、功能障礙與殘疾”的國際分類,以及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殘疾分級原則和基準。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375號令)制定本標準。本標準代替GB/T16180—1996《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本標準參考與協調的國家文件、醫學技術標準與相關評殘標準有:殘疾人標準,革命傷殘軍人評定標準等。為使勞動能力鑒定適應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勞動者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對工傷或患職業病勞動者的傷殘程度做出更加客觀、科學的技術鑒定.在總結分析10余年工傷評殘實踐經驗基礎上.對GB/T16180—1996進行了修訂與完善.并與我國勞動能力鑒定法規制度相配套,將原標準更名為《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并對以下技術原則作了調整:增加了總則中4.1.3醫療依賴的分級判定取消了總則中關于工傷、職業病證明的規定:取消了總則中關于重新鑒定的規定:傷殘類別增加了十二指腸的損傷,同時取消了單列的耳廊缺損;智能減退改為智能損傷,增加記憶商(MQ)判定指標:取消了利手與非利手的表述:增加了低氧血癥的判斷標準:增加了活動性肺結核診斷要點的判定:增加了大血管的界定;增加了癲痕診斷的界定;增加了貧血診斷標準與分級:修訂了6.4.1肝功能損害的判定與分級:修訂了6.5.4中毒性腎病和6.5.5腎功能不全的判定指標:取消了輔助器具如安裝假肢的表述;修訂了人格改變的判定基準指標;全身轟痕的最低下限由<30%修改為←5%.但>1%;對附錄A判定基準補充的A.1智能損傷表述內容作了調整:取消了判定基準補充的A.3人格障礙與人格改變的表述,同時增加了“與工傷、職業病相關的精神障礙的認定”的表述;傷殘條目由470條調整為572條;根據國家工傷保險法規及有關文件精神,對"于國家社會保險法規所規定的醫療期滿后……"的表述改為“于國家工傷保險法規所規定的停工留薪期滿…".達到與相關法規相銜接,以便于判斷與執行。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是規范性附錄.本標準的附錄C是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共同提出。

GB/T16180—2006本標準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歸口。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北京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市紅十字朝陽醫院、北京市宣武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市安定醫院、北京市口腔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北京市安貞醫院北京市兒科研究所以及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和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安壽、李舜偉、田祖恩、張壽林、游凱濤、魯錫榮、朱秀安、楊秉賢、安宗超白連啟、陳柔良、劉磊、呂名端、宮月秋、姜宏志、李錦濤、李忠實、梁枝松、沈祖堯、附良朋、孫家幫、嚴尚誠、楊和均、于慶波、趙金垣、左峰、張敏、陳泰才、任廣田、趙振華。本標準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GB/T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職工工傷致殘勞動能力鑒定原則和分級標準本標準適用于職工在職業活動中因工負傷和因職業病致殘程度的鑒定2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勒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4854校準純音聽力計用的標準零級GB/T7341聽力計GB/T7582-2004聲學聽閩與年齡關系的統計分布GB/T7583聲學純音氣導聽測定保護聽力用GB11533標準對數視力表GBZ4職業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診斷標準GBZ5工業性氟病診斷標準GBZ7職業性手臂振動病診斷標準GBZ9職業性急性電光性眼炎(紫外線角膜結膜炎)診斷標準GBZ12職業性鉻鼻病診斷標準GBZ23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診斷標準GBZ24職業性減壓病診斷標準GBZ35職業性白內障診斷標準(BZ45職業性三硝基甲苯白內障診斷標準GBZ54職業性化學性眼灼傷診斷標準GBZ61職業性牙酸蝕病診斷標準GBZ69職業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診斷標準GBZ70塵肺病診斷標準GBZ81職職業性磷中毒診斷標準GBZ82職業性煤礦井下工人滑囊炎診斷標準GBZ83職業性慢性砷中毒診斷標準GBZ94職業性腫瘤診斷標準GBZ95放射性白內障診斷標準GBZ96內照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