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園藝作物病蟲害防治基礎(第一部分)園藝作物病害診斷一、知識點1、園藝作物病害的概念2、園藝作物病害的類型3、園藝作物病害的癥狀二、重點
園藝植物病害癥狀的概念三、難點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的類型判斷第一節園藝作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病害的概念園藝作物在生長發育和貯藏運輸過程中,由于有害生物或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超過了園藝作物自身的適應能力,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受到抑制,代謝過程發生改變,在生理和組織結構上出現了各種病理變化,從而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劣、甚至死亡,造成了一定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損失,這種現象稱為園林植物病害。引起植物發生病害的原因,既有環境因素,又有生物因素,還有兩者相互配合等,概況地說,引起植物偏離正常生長發育狀態而表現病變的因素稱為病因。第一節園藝作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害三角(補充)
植物病害需要有病原、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三者配合才能發生,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寄主病原病害環境植物病害的發生有一定的病理變化過程,簡稱為病理程序。即病害的發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當園林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襲和不適宜環境因素影響后,首先表現為生理病變,繼而出現組織變化和外部形態變化,使生長發育受到阻礙。如月季受黑斑病菌侵染后,首先是葉片的呼吸作用降低,色素及氨基酸含量下降,病部組織遭到破壞,發生變色、壞死,最后葉片上出現黑色壞死斑,病葉早落。因此,植物病害的發生必須經過一定的病理程序。根據這一特點,風折、雪壓、動物咬傷及其它人為的器械損傷等,因無病理程序,所以不稱為病害,而稱為傷害或損傷。
對植物病害的理解曾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經濟學觀點:認為植物是否生病是看其經濟價值是否損失。生物學觀點:認為植物是否生病,應從植物本身去考慮,其正常的生理機制是否受到干擾而形成了異常后果,至于病害是否需要防治則完全可以從其經濟學的價值來考慮。本教材認為:并非所有發生植物病理變化過程的現象都稱為病害,病害是相對于人類生產和經濟損益而言的如“茭白”是其葉原基受黑粉菌侵染后,生長畸形,其腫脹部分由于肥厚鮮嫩,提高了其經濟價值;異常美麗的金心黃楊和銀邊虎尾蘭是因為受到病毒的感染;羽衣甘藍是食用甘藍病變的產物;綠菊和綠牡丹也是病害的杰作。這些植物都被視為觀賞園藝中的名花或珍品,經濟和觀賞價值大大提高,一般不作為病害處理。茭白韭黃(二)病害的類型
植物種類很多,病因也各不相同,造成的病害也形式多樣。每個植物可發生多種病害,一種病原生物又能侵染幾十甚至上百種植物,因而植物病害的種類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1)按照植物類型可分為:果樹病害、蔬菜病害、森林病害、牧草病害等(2)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為:根部病害、葉部病害和果實病害等(3)按照病害癥狀表現可分為:腐爛型病害、斑點或壞死型病害、花葉或變色型病害等(4)按照病害傳播方式可分為:種傳病害、土傳病害、氣傳病害和介體傳播病害等(5)按照病原生物類型可分為: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病害等(6)按照病因類型可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1、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侵害引起的病害稱為侵染性病害。這類病害有傳染性,也成為傳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簡稱病原物)稱侵染性病原。主要有真菌、細菌、病毒、植原體、類病毒、線蟲及寄生性種子植物等。病原物屬菌類的稱為病原菌。這類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傳染,有侵染過程,稱為侵染性病害或傳染性病害,也稱寄生性病害。田間常先出現中心病株,有從點到面擴展危害的過程。2、非侵染性病害
由不適宜的物理、化學、氣象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稱為非侵染性病害。這類病害不能傳染,因此也稱為非傳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為非生物性病原。如溫度過高引起灼傷;低溫引起凍害;土壤水分不足引起枯萎;排水不良、積水造成根系腐爛,直至植株枯死;營養元素不足引起缺素癥;還有空氣和土壤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及農藥使用不當等。這類由不利的環境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傳染,沒有侵染過程,稱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傳染性病害,也稱生理性病害。常大面積成片發生,全株發病。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與侵染性病害的關系可以相互誘發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區別(三)病害的癥狀類型
園林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環境因素的侵擾后,內部的生理活動和外觀的生長發育所顯示的某種異常狀態稱為癥狀。
癥狀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現出的病態,包括病狀和病癥。病狀:發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現。
病癥:病原物在發病部位形成的特征。
1、病狀的主要類型(1)變色型。植物感病后,葉綠素不能正常形成或解體,從而表現出不正常的顏色。常見類型有黃化、褪綠、花葉、白化、紅化、斑駁等。
A、黃化
葉綠素含量減少,整株或局部葉片均勻褪綠,進一步發展導致白化。一般由病毒、植原體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香石竹斑駁病毒病、梔子黃化病、翠菊黃化病。
缺鐵導致新葉黃化棣棠變色型
B、花葉整株或局部葉片顏色深淺不勻,濃綠和黃綠互相間雜,有時出現紅、紫斑塊,界限明顯。一般由病毒引起。如紫丁香花葉病、大麗花花葉病。山茶花葉病變色型C、斑駁
與花葉相似,但界限不明顯。觀賞椒病毒病葉片變色界限模糊變色型
D、碎錦花瓣上的變色,郁金香碎色病。發病正常變色型
(2)壞死植物病部細胞和組織死亡,但不解體稱為壞死。常表現為斑點、葉枯、潰瘍、枯梢、瘡痂、立枯和猝倒等。斑點是最常見的病狀,主要發生在莖葉果實等器官上,可根據顏色和形狀進行分類。
A、斑點
多發生在葉片和果實上,形狀和顏色不一。病斑后期有的出現霉點或小黑點。一般由真菌、細菌等引起。如月季黑斑病、鳳尾蘭葉斑病等。鳳尾蘭葉斑病小黑點壞死型輪紋斑角斑
B、潰瘍
枝干皮層、果實等部位局部組織壞死,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周圍常為木栓化愈傷組織所包圍,后期病部常開裂,并在壞死的皮層上出現黑色的小顆粒或小型的盤狀物。一般由真菌、細菌或日灼等引起。如槐樹潰瘍病、楊樹潰瘍病。紅瑞木枝干潰瘍病壞死型C、枯梢
枝條從頂端向下枯死,甚至擴展到主干上。一般由真菌、細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馬尾松枯梢病、柳黑枯病。雪松枯梢壞死型D、瘡痂
發生在葉片、果實和枝條上。斑點表面粗糙,有的局部細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的組織。多由真菌引起。如柑桔瘡痂病。瘡痂斑大葉黃楊瘡痂病梨瘡痂病壞死型
(3)腐爛
病部組織的細胞壞死并解體,原生質被破壞以致組織潰爛稱為腐爛。發生于根、干、花、果上。多汁幼嫩的組織常為濕腐,如羽衣甘藍軟腐病。含水較少、較硬的組織常發生干腐,如三棱掌腐爛病。腐爛一般由真菌或細菌引起。新芽腐爛真菌霉層橡皮樹蘋果腐爛
(4)萎蔫萎蔫是指植物莖部或根部的維管束組織受害后,大量菌體或病原分泌的毒素堵塞或破壞導管,使水分運輸受阻而引起植物凋萎枯死。包括枯萎、黃萎、青枯(若植物迅速死亡,而葉仍呈綠色,稱為青枯。例菊花青枯病,辣椒青枯病)
枯萎和青枯由于干旱、根系腐爛或輸導組織受阻,部分枝條或整個樹冠的葉片凋萎、脫落或整株枯死。一般由真菌、細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榆枯萎病、唐菖蒲枯萎病。菊花植株枯萎青枯
(5)畸形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引起局部器官的細胞數目增多,生長過度或受抑制而畸形。常見的有徒長、矮縮、叢枝或腫瘤。也包括葉片變小、皺縮、腫脹或形成毛氈,枝條帶化,果實變形等。一般由真菌、螨類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桃縮葉病、月季帶化病、李囊果病和闊葉樹毛氈病。扇葉狀皺縮卷曲
葉畸形果實畸形畸形型
A、腫瘤
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細胞增生,形成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瘤狀物。一般由真菌、細菌、線蟲、寄生性種子植物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櫻花根癌病、根瘤線蟲病。櫻花根癌病畸形型B、叢枝
頂芽生長受抑,側芽、腋芽迅速生長,或不定芽大量發生,發育成小枝,小枝上的頂芽又受抑制,其側芽又發育成小枝,這樣多次重復發展,葉片變小,節間變短,枝葉密集叢生。由真菌、植原體或生理原因引起。如竹叢枝病、泡桐叢枝病。竹叢枝病畸形型
(6)流脂或流膠
病部有樹脂或膠質自樹皮滲出,常稱之為流脂病或流膠病。流脂和流膠的原因比較復雜,一般由真菌、細菌或生理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它們綜合作用的結果。如馬尾松枯梢病病梢上流脂、桃樹流膠。流膠桃流膠病
2、病癥的主要類型(1)粉狀物
植物發病部位出現各種顏色的粉狀物,如白粉(月季、黃櫨、瓜葉菊白粉病)、黑粉。白粉狀物薔薇白粉病白粉黑粉(2)霉狀物植物發病部位出現各種顏色的霉狀物。霜霉(葡萄、月季霜霉病)、灰霉(月季、仙客來灰霉病)、煙煤(山茶煙煤病)。霜霉狀物葡萄霜霉病霉狀物煙霉灰霉
灰霉青霉
(3)銹狀物發生在枝干、葉、花、果等部位。病部產生銹黃色粉狀物,或內含黃粉的皰狀物或毛狀物。由銹菌引起。如玫瑰銹病、海棠銹病。
(4)點粒狀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現,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點病征的形狀、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數量的多寡都是不盡相同的。
鳳尾蘭葉斑病小黑點(5)膿膠狀物細菌性病害常從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黃色的液滴,干后結成菌膜或小塊狀物。如天竺葵葉斑病、梔子花葉斑病。
菌膿細菌溢檢查:切取病葉上病健交界處葉片組織約1毫米,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加上蓋玻片,靜止1~2min后,用手持擴大鏡或低倍顯微鏡稍暗視野下檢查,有云霧狀菌液自葉脈涌出。云霧狀菌溢(6)菌核與菌索(補充)
病部先產生白色絨毛狀物,后期聚結成大小、形狀不一的菌核,顏色逐漸變深,質地變硬。菌索是由菌絲形成的,呈繩索狀。如根腐病、禾草白絹病等。
菌核菌核萌發菌索病狀和病癥的區別所有的園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狀,但并非都有病癥,病癥只在由真菌、細菌、寄生性種子植物和藻類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現較明顯;病毒、植原體和類病毒等引起的病害無病癥;線蟲多數在植物體內寄生,一般體外也無病癥;非侵染性病害也無病癥。植物病害一般先表現病狀,病狀易被發現,而病癥常要在病害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才能顯現。
三、植物病害癥狀的變化(補充)
許多病害的癥狀并非固定不變或者只有一種癥狀,可以在不同階段或不同抗性的品種上或者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出現不同類型的癥狀。典型癥狀:一種植物在特定條件下發生一種病害后只出現一種癥狀。例如煙草花葉病毒侵染多種植物都表現為花葉癥狀,但它在心葉煙或莧色藜上卻表現為枯斑。綜合癥狀:有的病害在一種植物上可以同時或者先后表現兩種不同類型的癥狀。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發生引起爛芽,在成株期侵害葉片出現梭形病斑或者圓形枯斑,侵害穗頸部導致穗頸枯死引起白穗。并發癥狀:當兩種或多種病害同時在一株植物上發生時,可以出現多種不同類型的癥狀。當兩種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發生時,可以出現兩種各自癥狀互不影響,或者彼此干擾發生拮抗現象,或者相互促進加重發生協生現象甚至出現完全不同的第三種類型的癥狀。隱癥現象:一種病害癥狀出現后,由于環境條件的改變,或者使用農藥治療后,原有癥狀逐漸減退直至消失。
第二節園藝作物非侵染性病害一、本節知識點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發生的原因二、本節重點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不同表現三、本節難點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
第二節園藝作物非侵染性病害
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一定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不適宜,而且超出園林植物的適應范圍時,園林植物生理活動就會失調,表現失綠、矮化,甚至死亡。引起園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營養失調
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多種營養物質。土壤中缺乏某些營養物質會影響植物正常的生理機能,引起植物缺素癥。
缺素癥發生時,常通過改良土壤和補充所缺乏營養元素治療。有些元素如硼、銅、鈣、銀、汞含量過多,對植物也會產生毒害作用,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紅葉甜菜植株矮小、黃化羽衣甘藍缺氮
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發育不良,分枝少、失綠、變色、花小和組織壞死。在酸性強、缺乏有機質的土壤中易發生缺氮癥。缺磷
植物生長受抑制,植株矮化,葉片變成深綠色,灰暗無光澤,具有紫色素,最后枯死脫落。病狀一般先從老葉上出現。生荒土或土壤粘重板結易發生缺磷癥。植株矮小,葉小枝少鳳仙花植株矮小,葉少脫落一品紅缺鉀
植物老葉端先黃化,后葉尖及葉緣發生焦枯。紅壤一般含鉀量低,易發生缺鉀癥。金盞菊植株矮小,葉片黃化枯焦一品紅下部葉尖、葉緣黃化枯焦植株矮小,葉緣變黃、變褐老葉枯焦缺鉀老葉枯焦缺鉀老葉枯焦缺鉀缺鐵
主要引起失綠、白化和黃葉等。缺鐵首先表現為幼葉脈間部分失綠,葉脈仍為綠色,后葉片逐漸變白,葉脈變黃。由缺鐵引起的黃化病先從幼葉開始發病,逐漸發展到老葉黃化。堿性土壤常會發生缺鐵癥。上部葉片葉脈間變黃矮牽牛缺鐵上部葉黃化、尖端變褐壞死百日菊缺鐵新葉黃化下部葉片黃綠相間百合缺鐵梔子缺鐵癥杜鵑缺鐵癥八仙花缺鐵癥棣棠缺鐵癥缺鎂癥狀同缺鐵癥相似。區別在于缺鎂時常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褪綠,出現黃化,漸向上部葉片蔓延,如金魚草缺鎂癥。此外鎂與鈣有拮抗作用,當鈣過多有害時,可適當加入鎂起緩沖作用。葉片呈花葉、黃化金盞菊缺鎂中下葉脈間變紫色萬壽菊缺鎂中下葉片葉脈間變黃、變紫菊花缺鎂缺硼引起植株矮化、芽畸形、叢生、縮果和落果。硼中毒
葉片白化干枯、生長點死亡。新葉皺縮變小、老葉黃化金盞菊新芽畸形死亡菊花植株矮小、黃化葉片邊緣白化、干枯鳳梨缺鋅
引起新枝節間縮短,葉片小而黃,有時頂部葉片成簇生狀。如桃樹小葉病。鋅中毒
植株小,葉片皺縮、黃化或具褐色壞死斑。缺鋅菊花三色堇紫羅蘭香豌豆鋅中毒鳳梨紫羅蘭缺鈣
植株根系生長受抑,嫩芽枯死,嫩葉扭曲,葉緣葉尖白化,提早落葉。
頂梢壞死或新葉卷曲百日菊菊花香石竹紫羅蘭仙客來缺錳引起花卉葉脈間變成枯黃色,葉緣及葉尖向下卷曲,花呈紫色。癥狀由上向下擴展。一般發生在堿性土壤中。錳中毒
引起葉脈間黃化或變褐。百日菊缺錳向日葵缺錳香豌豆缺錳百日菊錳毒紫羅蘭錳毒菊花錳毒缺硫
植物葉脈發黃,葉肉組織仍保持綠色,從葉片基部開始出現紅色枯斑。幼葉表現更明顯。植株生長較矮小,葉尖黃化。
(二)土壤水分失調土壤干旱,植物常發生萎蔫現象,生長發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如杜鵑對干旱非常敏感,干旱缺水會使葉尖及葉緣變褐色壞死。土壤水分過多,往往發生水澇現象,常使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爛。根系受到損害后,便引起地上部分葉片發黃,花色變淺,花的香味減退及落葉、落花,莖干生長受阻,嚴重時植株死亡。如女貞淹水后,蒸騰作用立即下降,12天后植株便死亡。一般草本花卉易受澇害,植物在幼苗期對水澇較敏感。雪松、懸鈴木、合歡、女貞、青桐等樹木易受澇害,而楓楊、楊樹、柳樹、烏桕等對水澇有很強的耐性。出現水分失調現象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量灌水,注意及時排水。澆灌時盡量采用滴灌或溝灌,避免噴淋和大水漫灌。非洲菊失水萎蔫失水導致葉邊干枯葉邊干枯大麗花大麗花根系腐爛假鱗莖皺縮大花蕙蘭
(三)溫度不適宜高溫常使花木的莖干、葉、果受到灼傷。花灌木及樹木的日灼常發生在樹干的南面或西南面。如柑桔日燒病。夏季苗圃中土表溫度過高,常使幼苗的根莖部發生日灼傷。如銀杏苗木莖基部受到灼傷后,病菌趁機而入,誘發銀杏莖腐病。預防苗木的灼傷可采取適時的遮蔭和灌溉以降低土壤溫度。低溫也會危害植物。霜凍是常見的凍害。晚秋的早霜常使花木未木質化的枝梢等受到凍害,春天的晚霜易使幼芽、新葉和新梢凍死,花脫落。而冬季的反常低溫對一些常綠觀賞植物及落葉花灌木等未充分木質化的組織造成凍害。露地栽培的花木受霜凍后,常自葉尖或葉緣產生水漬狀斑,嚴重時全葉壞死,解凍后葉片變軟下垂。樹干涂白是保護樹木免受日灼傷和凍害的有效措施。高溫日灼
(四)有毒物質的影響
空氣、土壤中的有毒物質,可使花木受害。在工礦區,由于空氣中含有過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氯化氫和氟化物等有害氣體及各種煙塵,常使花木遭受煙害。引起葉緣、葉尖枯死,葉脈間組織變褐,嚴重時葉片脫落,甚至使植物死亡。此外,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使用不當,濃度過大或條件不適宜,可使花木發生不同程度的藥害或灼傷,葉片常產生斑點或枯焦脫落,特別是花卉柔嫩多汁部分最易受害。為防止有毒物質對花木的毒害,應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城鎮工礦區應注意選擇抗煙性較強的花卉和樹木進行綠化,改善環境。藥害藥害藥害藥害
(五)光照不適宜(補充)不同的園林植物對光照時間長短和強度大小的反應不同,我們應根據植物的習性加以養護。如月季、梅花、菊花、金橘等為喜光植物,宜種植在向陽避風處。龜背竹、杜鵑、茶花等為耐陰植物,忌陽光直射,應給予良好的遮蔭條件。中國蘭花、廣東萬年青、海芋等為喜陰植物,喜陰濕環境,除冬季和早春外,均應置蔭棚下養護。當植物正在旺盛生長時,光強度的突然改變和養分供應不足能引起落葉。室內植物要有盡可能多的光照。此外,植株種植過密,光照不足,通風不良等會引致葉部、莖干部病害的發生。
光照過強引起葉黃蘇鐵盆景
(六)通風不良(補充)
無論是露地栽培還是溫室栽培,植株栽植密度或花盆擺放密度都應合理,適宜的株行距有利于通風、透氣、透光,改善環境條件,提高植物生長勢,并造成不利于病菌生長的條件,減少病害的發生。若過密,不但溫室不通風,濕度較高,葉緣易積水,還會使植株葉片相互摩擦出現傷口,尤其在晝夜溫差大時,易在花瓣上凝結露水,誘發霜霉病和灰霉病的發生。如蝴蝶蘭喜通風干燥條件,通風不良的溫室易造成高溫、高濕、悶熱的環境,誘發根系腐爛。(七)土壤酸堿度不適宜(補充)許多園林植物對土壤酸堿度要求嚴格,若酸堿度不適宜易表現各種缺素癥,并誘發一些侵染性病害的發生。如我國南方多為酸性土壤,易缺磷、缺鋅;北方多為石灰性土壤,易發生缺鐵性黃化病。因為微堿性環境利于病原細菌的生長發育,在偏堿的沙壤土,櫻花、月季、菊花根癌病易發生;中性或堿性土壤,一品紅根莖腐爛病、香豌豆根腐病發病率較高。土壤酸堿度較低時,利于香石竹鐮刀菌枯萎病的發生。為使土壤保持適宜的酸堿度,確保植物健壯生長,灌溉用水也應加以注意。如杜鵑、山月桂以雨水或泉水澆灌為好,不宜用含有鹽堿之水。盆栽花卉如用自來水澆灌,最好在容器中存放幾天后再用。一、本節知識點1、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特征及分離培養;2、植物病原細菌病害特征及分離培養;3、植物線蟲、病毒病害特征;4、寄生性種子植物;二、本節重點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害的特征及其分離培養三、本節難點植物病原線蟲、病毒第三節侵染性病害病原(一)植物病原真菌1、真菌的一般性狀
真菌屬于真菌界、真菌門。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空氣、水、土壤中都有存在。在所有病原生物中,大約有8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主要特征有:(1)有真正的細胞核,為真核生物;(2)無葉綠素或者其他光合色素,營養方式為異養型,需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3)營養體簡單,大多為菌絲體,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幾丁質或者纖維素,少數是不具細胞壁的原質團;(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產生各種類型的孢子。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種類多:真菌是一類數目龐大的細胞生物,估計150萬種,被描述的10萬種(我國已知8000種),其中8000種可以引起植物病害,大約有50種真菌引起人的疾病。數量大:由于它們具有多型性,繁殖速度較快,產孢數量又大。所以它們的個體數量是幾何數增長,多到無法計算的程度。分布廣:真菌的分布非常廣泛,從熱帶到寒帶,從空氣到水域,從沙漠到冰川地帶的土壤,從動植物的活體到它們的尸體,從農林產品到它們的加工品,從家庭到工廠。總而言之,凡是人們能想到的地方,幾乎都能找到真菌的蹤跡。
1.1真菌的營養體:
真菌進行營養生長的菌體稱為營養體。
菌絲是獲得養分的機構
。(1)營養體的類型
真菌的營養體呈絲狀,稱為菌絲。菌絲體(mycelium):許多菌絲(hypha)團聚在一起;高等真菌的菌絲是有隔菌絲,低等真菌的菌絲是無隔菌絲;有些真菌的營養體是一團多核的、沒有細胞壁的原生質,稱為原質團(plasmodium),如粘菌。
有些真菌的營養體是非絲狀單細胞,通常為橢圓形或近球形,如酵母菌和壺菌。有隔菌絲無隔菌絲真菌的菌絲菌絲生長1.有隔菌絲2.無隔菌絲菌絲的變態有些專性寄生菌如白粉菌、銹菌、霜霉菌等,能以菌絲上形成的特殊吸收器官──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內吸收養分。
吸器的形狀有瘤
狀、分枝狀、掌
狀等。有些真菌的菌絲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變態,交織成各種形狀的特殊結構,如菌核、菌索和子座等。它們對于真菌的繁殖、傳播、以及增強對環境的抵抗力有很大作用。鼠糞狀菌核菌核子囊盤菌核菌核萌發菌核(sclerotium):菌絲緊密交織成的休眠體,形狀大小差異大內層:疏絲組織外層:擬薄壁組織表皮細胞:厚壁色深,較堅硬功能:抵抗不良環境,適時形成新繁殖體玉米紋枯病菌菌核菌索(rhizomorph):許多菌絲體平行組成的繩索狀結構功能:抵抗不良環境,幫助菌體蔓延子座(stroma):菌絲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織形成的墊狀結構,有時與寄主組織結合而成功能:形成產孢機構;度過不良環境菌索產孢機構子座1.2真菌的繁殖體
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所產生的繁殖器官稱為繁殖體。真菌的繁殖方式分無性和有性兩種。
無性繁殖產生無性孢子,有性繁殖產生有性孢子。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單位,相當于高等植物的種子。
真菌產生孢子的組織和結構稱為子實體。子實體和孢子形式多樣,其形態是真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
真菌產生內生無性孢子的器官統稱為孢子囊。
1.2.1無性繁殖
是指營養體不經過核配和減少分裂產生后代個體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方式:斷裂、裂殖、芽殖和割裂(原生質)。真菌多以芽殖(高等真菌)和原生質割裂(低等)方式進行,其次是斷裂,罕見裂殖。斷裂是真菌的菌絲斷裂呈短段或菌絲細胞相互脫離后產生孢子,如節孢子和厚垣孢子。裂殖是真菌營養體細胞一分為二,分裂成兩個菌體。如粘菌,酵母菌。芽殖是指單細胞營養體、孢子或者絲狀真菌的產孢細胞以芽生的方式產生孢子。原生質裂殖是成熟的孢子囊內的原生質分割成若干小塊,每個小塊原生質轉變成1個孢子,如鞭毛菌產生的游動孢子和接合菌產生的孢囊孢子。真菌的無性孢子主要有下列幾種:
1、
游動孢子:形成于游動孢子囊內,游動孢子沒有細胞壁,有1-2根鞭毛,可在水中游動。
2
、孢囊孢子:形成于孢子囊內,有細胞壁,沒有鞭毛。
3、分生孢子:①產生于分生孢子梗上,頂生、側生或串生等,形狀、顏色、大小多種多樣;②產生于分生孢子器內;③產生于分生孢子盤內。
4其它還有芽孢子、厚垣孢子、節孢子。真菌無性孢子類型1.厚垣孢子2.芽孢子3.節孢子4.游動孢子5.孢囊孢子6.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節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游動孢子分生孢子鞭毛孢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種類著生于分生孢子梗上著生于分生孢子盤上著生于分生孢子器內孢囊孢子1.2.2有性繁殖
是通過性細胞或性器官的結合而產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通常是在真菌的營養生長后期或者養分缺乏、溫度不適宜時進行的。有性生殖要經過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3個階段真菌的有性孢子有以下幾種: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擔子擔孢子子囊子囊孢子2、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從一種孢子萌發開始,經過一定的生長和發育階段,最后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的過程稱為真菌的生活史。典型的生活史一般包括無性階段和有性階段。無性階段可重復多次,所產生的無性孢子數量大,侵染寄主的可能性越大。生長季節末期,真菌產生有性孢子,完成從有性孢子萌發開始到產生下一代有性孢子的過程。有的真菌只有無性階段,有的能產生多種類型的孢子。
真菌發育循環模式真菌的生活史圖解
3.真菌的分類及主要類群3.1.真菌的分類
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不同的分界方法,把生物界分為五界。
1979年,陳世驤等提出了六界系統,加上病毒界。
進入80年代,隨著電子顯微鏡、分子生物學技術飛速發展和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導致了生物八界分類系統的出現,即(1)真菌界、(2)動物界、(3)膽藻界、(4)綠色植物界、(5)眼蟲動物界、(6)原生動物界、(7)藻物界、(8)原核生物界。90年代,生物八界分類系統已被生物學家普遍接受。最早的生物兩界分類體系
生物的五個界包括有細胞狀但沒有固定細胞核的低等生物,主要有細菌、放線菌、藍綠藻、菌原體包括有固定細胞核的原始生物如眼蟲、肉足蟲、孢子蟲等八界系統
卡瓦尼-史密斯(Cavalier-smith,1981,1988)將細胞生物分為八界,創立了八界系統學說。該八界系統如下:真菌界(Fungi)、動物界(Animalia)、膽藻界(Biliphyta)、綠色植物界(Viridiplantae)、眼蟲動物界(Eulenozoa)、原生動物界(Protozoa)、假菌界(Chromista)和原核生物界(Monera)。本教程按照五界分類系統,真菌屬于菌物界真菌辭典(AinsworthandBisby'sDictionaryoftheFungi)第六版,1973菌物界真菌門粘菌門子囊菌亞門接合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半知菌亞門鞭毛菌亞門
真菌的主要類群分類研究A營養體為單細胞或無隔膜的菌絲體B產生有性孢子C有性孢子是卵孢子,無性繁殖形成游動孢子……鞭毛菌亞門C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無性繁殖形成孢囊孢子…接合菌亞門A營養體是有隔膜、細胞核極少的多細胞的菌絲體B產生有性孢子C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無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子囊菌亞門C有性孢子是擔孢子,無性繁殖不發達……………擔子菌亞門B不產生有性孢子C只產生或不產生無性孢子…………半知菌亞門
分類依據:營養體形態和有性孢子類型
根據營養體(菌絲有無隔膜)和無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的特征(有性與無性孢子的類型),將真菌門分為5個亞門: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真菌的學分類單元界門亞門綱目科屬種:真菌最基本的生物學分類單元植物病理學:專化型生理小種3.2.1鞭毛菌亞門
是較低等的真菌,營養體多為無隔菌絲體,少數是單細胞。無性繁殖產生具有鞭毛、能游動的游動孢子,游動孢子有1~2根鞭毛。有性繁殖產生卵孢子。鞭毛菌亞門
一、概述
1.生活習性和寄性性
(1)水生→兩棲→陸生(2)腐生→兼性寄生→專性寄生(3)引起植物病害類型:根腫病、猝倒病、疫病、霜霉病
2.營養體
(1)原質團→單細胞→單細胞具假根→無隔菌絲體(2)整體產果式或分體產果式
3.無性繁殖
(1)產生游動孢子囊和游動孢子(2)鞭毛類型:茸鞭、尾鞭(3)鞭毛結構:“9+2”型
4.有性生殖
(1)休眠孢子囊(2)卵孢子
5.分類
(1)根腫菌綱(Plasmodiophoromycetes)(2)壺菌綱(Chytridiomycetes)(3)絲壺菌綱(Hyphochytridiomycetes)(4)卵菌綱(Oomycetes)其中卵菌綱霜霉目腐霉屬、疫霉屬、霜霉屬與園林植物病害關系密切。腐霉屬Pythium
菌絲發達,有分枝,無分隔。孢子囊不規則形,孢囊梗絲狀。孢子囊產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發出游動孢子。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個卵孢子。大多在土壤中或水中營腐生生活,引起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癥狀。1.孢囊梗和孢子囊2.孢子囊萌發形成泡囊3.雄器、藏卵器和卵孢子腐霉屬疫霉屬Phytophthora
疫霉的寄生性比腐霉強,以吸器伸入細胞內吸收營養。菌絲無隔、發達、多分枝,孢子囊頂生,近球形、卵形或梨形,有乳頭狀突起,游動孢子在孢子囊內形成,不形成泡囊。大多是寄生的,可危害根、莖、葉和果實,引起組織的腐爛和死亡。如杜鵑疫霉根腐病菌、柑桔生疫霉菌。
百合疫病鞭毛菌亞門
霜霉屬Peronospora
孢囊梗主軸較粗壯,頂部有多次左右對稱的二叉狀分枝,末端分枝的頂端尖銳等,孢子囊卵形,單生于孢囊梗頂端,孢子囊萌發產生游動孢子。卵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紋。為害植物葉片,如葡萄霜霉病菌、二月蘭霜霉病。霜霉菌類葡萄霜霉病鞭毛菌亞門
假霜霉屬(Pseudoperonospora)孢子囊梗主干單軸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對稱的二叉狀銳角分枝,末端尖細。主要寄生葫蘆科植物黃瓜霜霉病P.cubensis單軸霉屬(Plasmopara)孢囊梗單軸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鈍。葡萄霜霉病(P.viticola)
霜霉科重要屬形態特征的比較
霜霉屬假霜霉屬單軸霉屬盤梗霉屬指梗霉屬孢囊梗二叉狀主干單軸二叉狀主軸粗短銳角分枝單軸分枝直角分枝銳角分枝頂端二叉分枝小枝末端尖細尖細平鈍盤狀尖細白銹屬(Albugo)孢囊梗主干明顯,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短棍棒狀,孢子囊竄生。鞭毛菌亞門
1.孢囊梗及孢子囊
2.孢子囊萌發
3.卵孢子
4.卵孢子萌發3.2.2接合菌亞門
水生到陸生真菌。多數腐生,少數寄生。營養體主要為發達的無隔菌絲體或蟲菌體。無性繁殖大多產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產生接合孢子。一、概述1.生活習性(1)大多數為腐生菌(2)少數是寄生菌(3)有的是共生菌,與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4)有些是重要的工業真菌(5)明顯地由水生發展到陸生接合菌亞門
2.主要特征
(1)營養體(2)無性繁殖(3)有性生殖3.分類(1)接合菌綱:腐生或寄生,與植物病害有關。(2)毛菌綱:寄生于節肢動物的消化道、中腸。
其中接合菌綱毛霉目根霉屬與園林植物病害關系密切。根霉屬Rhizopus
菌絲發達,有分枝,一般無隔膜,分布于基物表面和基物內,有匍匐枝和假根。孢囊梗2~3根叢生,著生于假根的上方,一般不分枝。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形。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狀突起。如匐枝根霉,常引起種實、球根、鱗莖的霉爛。根霉屬1.孢子囊在假根生出2.放大的孢子囊百合鱗莖根霉軟腐病一、概述(一)生活習性1.生境陸生2.營養方式腐生、寄生、共生許多植物病原菌子囊菌亞門
(二)形態特征1.營養體
大多數是發達的菌絲體,少數是單細胞。形成菌核、子座。
2.無性繁殖
發達。分生孢子。
3.有性生殖
子囊孢子。子囊菌亞門分類半子囊菌綱:沒有子囊果,子囊裸生。(外囊菌目
)不整囊菌綱:子囊果是閉囊殼,子囊無規律地散生在閉囊殼內,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核菌綱:子囊殼,閉囊殼。子囊壁不消解。(白粉菌目、球殼目)腔菌綱: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雙層壁的。(座囊菌目)盤菌綱:子囊果是子囊盤。柔膜菌目
蟲囊菌綱:子殼果是子囊殼。為節肢動物的寄生菌。3.2.3子囊菌亞門
營養體大多數為發達、有隔的菌絲體,少數為單細胞(如酵母菌)。共同特點為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無性繁殖產生分生孢子,全部陸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有的裸生于菌絲體上或寄主植物表面,有的形成在由菌絲形成的固定形狀的子實體──子囊果中。子囊:是子囊菌有性生殖產生的,其內產生子囊孢子,呈囊狀結構子實層:子囊菌的子囊整齊地排列成一層。子囊果:子囊大多產生在由菌絲形成的包被內,形成具有一定形狀的子實體。子囊果分以下4種類型:閉囊殼(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閉的,沒有固定的孔口)、子囊殼(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子囊座(子囊產生在子座組織內,子囊周圍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屬于內生子囊的子座)、子囊盤(子囊果呈盤狀)。分類依據根據是否形成子囊果及子實層、子囊果的類型和子囊的特征等。子囊菌子實體類型閉囊殼子囊殼子囊盤子囊菌亞門
子囊果類型1.裸露的子囊果2.閉囊殼3.子囊殼4.子囊盤子囊菌亞門
外囊菌目(Taphriales)外囊菌屬(Taphrina):為專性寄生菌。菌絲體粗狀,分枝多,寄生于寄主細胞之間,刺激植物組織產生腫脹、皺縮等畸形癥狀。無性繁殖不發達,但子囊孢子能進行芽殖,產生芽孢子。有性繁殖可由蔓延于表皮或角質層下的菌絲直接形成子囊,突破角質層,外露成為灰白色霉層。所致病害如桃縮葉病、梅(杏)膨葉病、櫻桃叢枝病及李袋果病等。
外囊菌屬1.寄主組織2.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菌亞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菌絲體發達,無色或淺褐色,多外寄生于寄主表面。菌絲體能產生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或皮下細胞內吸取養分。分生孢子單個地陸續從分生孢子梗頂端產生或成串產生于短棒狀、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無色,在寄主體表形成典型的白粉病征。有性繁殖產生閉囊殼,為球形、黑色。在寄主體表呈黑粒狀。閉囊殼外生附屬絲,閉囊殼內子囊數目的多少及附屬絲的形態,是分屬的重要依據。引起扁竹寥、芍藥、鳳仙花、月季、黃櫨、丁香、楊樹等園林植物白粉病。子囊菌亞門
白粉菌目分屬檢索表1.閉囊殼內有幾個至幾十個子囊----------21.閉囊殼內只有一個子囊----------------32.附屬絲柔軟,菌絲----白粉屬(Erysiphe)2.附屬絲堅硬,頂端卷曲成鉤狀-----鉤絲殼屬(Uncinula)2.附屬絲堅硬,頂部雙分叉------叉絲殼屬(Microsphaera)2.附屬絲堅硬,基部膨大,頂端尖銳-----球針殼屬(Phyllactinia)???3.附屬絲似白粉菌屬----------單絲殼屬(Sphaerotheca)3.附屬絲似叉絲殼屬---叉絲單囊殼屬(Podosphaera)1.白粉菌屬2.鉤絲殼屬3.叉絲殼屬4.球針殼屬5.單絲殼屬6.叉絲單囊殼屬子囊菌亞門
子囊菌亞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屬(Erysiphe)閉囊殼內有多個子囊;附屬絲菌絲狀。引起煙草、芝麻、向日葵及瓜類等白粉病
白粉菌目(叉絲單囊殼屬Podosphaera)閉囊殼內產生一個子囊;附屬絲剛直,頂端為一次或數次整齊的二叉狀分枝。引起蘋果白粉病、桃樹白粉病、山楂白粉病。叉絲單囊殼屬示意圖白粉菌目(Erysiphales)球針殼屬(Phyllactinia)閉囊殼內有多數子囊,附屬絲剛直,長針狀,幾部球形膨大。引起桑樹、梨、柿、核桃等植物白粉病。
球殼菌目(小叢殼屬Glomerella
)
子囊殼有毛,殼內無側絲。子囊棍棒形,無柄。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無性階段為半知菌亞門的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引起多種植物的炭疽病,如蘭花炭疽病菌。小叢殼屬1.子囊殼2.子囊及子囊孢子蘭花炭疽病子囊菌亞門
球殼菌目(黑腐皮殼屬Valsa)
子囊殼球形或近球形,具長頸,成群深埋在由菌組織和基物交織而成的黑色、炭質的假子座內。子囊棍棒狀或圓筒形,無側絲。子囊孢子單胞、無色,臘腸形。引起多種樹木的枝干腐爛。如楊樹腐爛病菌。黑腐皮殼屬1.子囊殼2.子囊3.子囊孢子腐爛斑子囊殼子囊菌亞門
白粉菌目幾乎全部為外寄生菌。菌絲體無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內吸取營養,無性繁殖多數形成分生孢子,子囊果為閉囊殼。常引起多種植物的白粉病。如紫薇白粉病菌。紫薇白粉病子囊菌亞門
球殼菌目(長喙殼屬Ceratocystis)子囊殼有長勁,子囊壁早期溶解,沒有側絲。引起甘薯黑斑病子囊菌亞門
座囊菌目(Dothideales)其主要特征是子囊果為子囊腔類型。子囊成束在子囊腔內,也有散生的,子囊間無側絲。其中煤炱屬(Capnodium)常引起園林植物的煤污病,球腔菌屬(Mycospharella)引起山茶、月季等多種花木葉斑病。子囊菌亞門
3.2.4擔子菌亞門
擔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個亞門。大多數是腐生的。菌絲體發達,有分隔。無性繁殖除銹菌外,很少產生無性孢子。有性繁殖產生擔子和擔孢子。高等擔子菌的擔子上產生4個小梗和4個擔孢子。根據擔子果的有無、擔子果的發育類型,擔子菌亞門分為3個綱,已知有16000多種。冬孢菌綱(Teliomycetes):低等的擔子菌,沒有擔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冬孢菌綱的銹菌目(Uredinales)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分別引起植物銹病和黑粉病。層菌綱(Hymenomycetes):有擔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擔子形成子實層,擔子是有隔擔子或無隔擔子。大都是腐生物,極少數是寄生物。根據擔子有無隔膜,分為有隔擔子菌亞綱(銀耳目、木耳目和隔擔菌目)和無隔擔子菌亞綱(擔菌目、座擔菌目、花耳目等)腹菌綱(Gasteromycetes):有擔子果,裸果型,擔子形成子實層,擔子是無隔擔子。擔子的不同類型擔子菌的擔子果多數擔子菌的擔子著生在擔子果上,形成子實層。擔子果按發育類型分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裸果型:子實層從一開始就暴露。半被果型:子實層最初有一定的包被,在擔子成熟前開裂露出子實層。如傘菌。被果型:子實層包裹在子實體內,擔子成熟時也不開裂,只有在擔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損傷時擔孢子才釋放出來。如馬勃。有些擔子菌不產生擔子果,如銹菌、黑粉菌。裸果型子實層一開始就暴露,如靈芝半被果型子實層最初有一定的包被,在擔子成熟前開裂露出子實層,如蘑菇被果型子實層包裹在子實體內,擔子成熟時也不開裂。銹菌目(Uredinales)銹菌目真菌一般稱為銹菌,全為專性寄生菌,寄生于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上,引起銹病。菌絲發達,寄生于寄主細胞間,以吸器伸入細胞內吸收營養。冬孢子的性狀是銹菌分類的主要依據。銹菌的形態和生活史比較復雜,典型的銹菌要經過5個發育階段,產生5種類型的孢子,常以代號表示,即性孢子(0)、銹孢子(Ⅰ)、夏孢子(Ⅱ)、冬孢子(Ⅲ)和擔孢子(Ⅳ)。有的銹菌必須經過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現象稱轉主寄生,如結縷草柄銹菌的0、Ⅰ階段寄生在轉主寄主雞矢藤等植物上,Ⅱ、Ⅲ階段寄生在細葉結縷草的葉片上。有的銹菌在一種植物上就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現象稱同主寄生。如薔薇銹菌。上述5種孢子類型,并不是每種銹菌都有,有的銹菌缺少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孢子。擔子菌亞門
0.性孢子(Pycniospore):性孢子單細胞,單核,產生在性孢子器內。其作用是與受精絲進行交配。性孢子器(pycnium)是由擔孢子萌發形成的單核菌絲體侵染寄主形成的一種有孔口、近球形的結構,性孢子器中產生性孢子和受精絲。Ⅰ.銹孢子(aeciospore):銹孢子雙核,單細胞,產生在銹孢子器內。銹孢子器(aecium)和銹孢子是由性孢子器中的性孢子與受精絲交配后形成的雙核菌絲體產生的,因此銹孢子器和銹孢子一般是與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隨產生。
Ⅱ.夏孢子(urediospore):夏孢子是雙核菌絲體產生的成堆的雙核孢子。夏孢子萌發形成雙核菌絲可以繼續侵染寄主,在生長季節中可連續產生多次,作用與分生孢子相似,但兩者性質不同。許多夏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夏孢子堆(uredium)。Ⅲ.冬孢子(teliospore):冬孢子是雙核菌絲體產生的厚壁雙核孢子。一般是在生長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冬孢子是銹菌雙核進行核配的場所。許多冬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telium)。Ⅳ.擔孢子:擔孢子是冬孢子萌發形成先菌絲,先菌絲轉化為有隔擔子,擔子的小梗上產生擔孢子。冬孢子是原擔子,先菌絲是后擔子。銹菌的擔孢子一般稱作小孢子,是經過減數分裂后形成的單核孢子。銹菌的各種孢子類型
1.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2.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3.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4.銹孢子腔和銹孢子5.冬孢子及其萌發6.夏孢子及其萌發
擔子菌亞門
擔子菌亞門
銹菌生活史類型長生活史型:指銹菌生活史中除雙核的冬孢子外,還有一種雙核孢子(銹孢子或夏孢子)。例如禾柄銹菌形成5種孢子,它們的生活史可用0、Ⅰ、Ⅱ、Ⅲ、Ⅳ表示。梨膠銹菌(Gymnosporangiumharaeanum)不產生夏孢子,它的生活史是0、Ⅰ、Ⅲ、Ⅳ型。短生活史型:冬孢子為唯一的雙核孢子。長生活史型的銹菌有單主寄生和轉主寄生兩種;短生活史型的銹菌則都是單主寄生。或者分為:全銹型:即生活史中產生所有5種孢子。半銹型:即生活史中缺夏孢子。短銹型:即冬孢子為唯一的雙核孢子的生活史型。末發現或沒有冬孢子的銹菌,一般稱作“不完全銹菌”。梨銹病擔子菌亞門
1.柄銹菌屬(Puccinia)冬孢子雙細胞、有柄且不能膠化,夏孢子單細胞。小麥銹病:麥類稈銹病(P.graminis)小麥條銹病(P.striiformis)小麥葉銹病(P.reconditef.sptritici)冬孢菌綱銹菌目冬孢子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柄銹菌屬夏孢子電鏡掃描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柄銹菌屬冬孢子堆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條銹葉銹稈銹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2.膠銹菌屬(Gymnosporangium)冬孢子雙細胞,有可以膠化的長柄。沒有夏孢子階段。梨銹病菌(G.haraeanum)冬孢子階段在檜柏上,性孢子和銹孢子在梨樹上引起梨銹病。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膠銹菌屬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膠銹菌屬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膠銹菌屬冬孢子3.多胞銹菌屬(Phragmidium)冬孢子3至多細胞,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瘤狀突起,柄的基部膨大。玫瑰多胞銹菌(P.rosae-multiflorae
)引起玫瑰銹病。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多胞銹菌屬電子掃描顯微照片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多胞銹菌屬冬孢子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4.單胞銹菌屬(Uromyces)冬孢子單細胞,有柄,頂壁較厚;夏孢子單細胞,有刺或瘤狀突起。瘤頂單胞銹U.appendiculatus引起菜豆銹病。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單胞銹菌屬冬孢子堆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單胞銹菌屬冬孢子掃描電子顯微照片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單孢銹屬的夏孢子和冬孢子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銹菌目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危害高等植物,在發病部位形成成堆的黑色粉狀的冬孢子。大多引起系統侵染,少數為局部侵染。主要根據冬孢子的性狀,如孢子的大小、形狀、紋飾、是否有不孕細胞、萌發的方式以及孢子堆的形態等。分為:黑粉菌科,腥黑粉菌科。黑粉菌為害作物重要的屬有黑粉菌屬(Ustilago)、軸黑粉菌屬(Sphacelotheca)和腥黑粉菌屬(Tilletia)等,尤其是以黑粉菌屬最為重要。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2.黑粉菌與銹菌的主要區別1、黑粉菌的冬孢子是從雙核菌絲的中間細胞形成的,擔孢子直接著生在先菌絲(沒有小梗)的側面或頂部,成熟后也不能彈出。而銹菌冬孢子從雙核菌絲頂端形成,擔子具小梗,擔孢子可彈射。
2、黑粉菌不是專性寄生的。黑粉菌大多為兼性寄生的,寄生性較強。而銹菌認為是專性寄生的。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黑粉菌與銹菌的主要區別1、黑粉菌的冬孢子是從雙核菌絲的中間細胞形成的,擔孢子直接著生在先菌絲(沒有小梗)的側面或頂部,成熟后也不能彈出。而銹菌冬孢子從雙核菌絲頂端形成,擔子具小梗,擔孢子可彈射。
2、黑粉菌不是專性寄生的。黑粉菌大多為兼性寄生的,寄生性較強。而銹菌認為是專性寄生的。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1.黑粉菌屬(Ustilago)冬孢子堆外面沒有膜包圍,冬孢子散生、單胞;表面光滑或有紋飾,萌發時產生有橫隔的擔子;擔子側生擔孢子,有的種類冬孢子萌發直接產生芽管。引起大、小麥散黑粉病、玉米瘤黑粉病、大麥堅黑穗病。冬孢子及萌發產生擔子和擔孢子示意圖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黑粉菌屬冬孢子掃描電子顯微照片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2.玉米瘤黑粉病菌(U.maydis)危害玉米莖、葉、雌蕊、雄蕊。玉米瘤黑粉病
3.腥黑粉菌屬(Tilletia):粉狀或帶膠合狀的孢子堆大都產生在植物的子房內,常有腥味;冬孢子萌發時,產生無隔膜的先菌絲,頂端產生成束的擔孢子。小麥網腥黑粉菌(T.caries)及小麥光腥黑粉菌(T.foetida)分別引起小麥的兩種腥黑粉病.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腥黑粉菌屬示意圖腥黑粉菌屬冬孢子掃描電鏡照片小麥腥黑穗病小麥腥黑粉病癥狀腥黑粉菌屬冬孢子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三種腥黑粉病菌的冬孢子形態網腥黑粉菌矮腥黑粉菌光腥黑粉菌4.條黑粉菌屬(Urocystis)
冬孢子結合成外有不孕細胞的孢子球,冬孢子褐色,不孕細胞無色。小麥條黑粉菌(小麥稈黑粉病菌U.tritici)引起小麥稈黑粉病.擔子菌亞門
冬孢菌綱黑粉菌目條黑粉菌屬示意圖小麥稈黑粉病小麥條黑粉菌(U.tritici):引起小麥桿黑粉病。
5.葉黑粉菌屬(Entyloma)
孢子堆埋生在葉片、葉柄或莖組織內,不呈粉狀;圓形光滑的冬孢子,單生或少數粘集在一起。稻葉黑粉菌(E.oryzae)引起水稻葉黑粉病.葉黑粉菌屬示意圖稻葉黑粉病嚴格地說,半知菌只包括未見有性階段的子囊菌和擔子菌,但事實上,習慣上往往將一些無性階段發達而且具有經濟意義,有性階段少見或不重要的子囊菌和擔子菌放在半知菌中。半知菌包括許多系統發育關系不密切的真菌,半知菌已知有17000種,其中許多是植物病原菌,有的是重要的工業真菌和醫藥真菌,有的是植物病蟲害的生防菌。半知菌的營養體大多為發達的有隔菌絲體,少數為單細胞的(酵母類),菌絲體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結構,也可以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產生分生孢子。載孢體(conidimata):是由菌絲特化形成的、承載分生孢子的結構,是半知菌的無性子實體。半知菌的載孢體分為5類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器等。3.2.5半知菌亞門依據無性子實體形態特征和分生孢子個體發育特點(即載孢體的類型、分生孢子的形態、分生孢子形成方式和產孢細胞的特征),將半知菌亞門分芽孢綱、絲孢綱、腔孢綱3個綱,8目,12科,1880屬,約26000余種。3個綱特點為:1.芽孢綱(Blastomycetes):營養體是單細胞或發育程度不同的菌絲體,產生芽孢子繁殖。芽孢綱包括酵母菌和類似酵母的真菌。
2.絲孢綱(HyPhomycetes):營養體是發達的菌絲體,分生孢子主要外生在分生孢子梗上,不產生在分生孢盤或分生孢子器內。(無孢目、絲孢目、束梗孢目、瘤座菌目)3.腔孢綱(Coelomycetes):分生孢子產生在分生孢子盤或分生孢子器內。除了芽孢綱真菌外,許多絲孢綱真菌和腔孢綱真菌可以寄生植物,其中有些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黑盤孢目、球殼孢目)①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是由菌絲特化能產生分生孢子的一種絲狀結構,分生孢子頂生或側生。孢子梗單生或叢生,有色或無色,彎曲或直,分枝或不分枝,長或短,頂端膨大、變細或平截等。分生孢子梗束(synnema)是一束基部排列較緊密、頂部分散的分生孢子梗,頂端或側面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是由許多聚集成墊狀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形成,頂端產生分生孢子。
④分生孢子盤(acervulus):是由菌組織形成的墊狀或盤狀結構,上面著生成排的短的分生孢子梗,梗上生分生孢子。有的四周或中間有深褐色剛毛。
⑤分生孢子器(pycnidium):是由菌組織構成的近球形、頂端有孔口的結構,內壁上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著生位置、質地、形狀、大小、顏色等不同,內常有膠質,吸水膨脹使分生孢子擠出。半知菌的分生孢子半知菌的無性繁殖大多十分發達、以芽殖、斷裂及裂殖的方式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態變化很大,可分為單胞、雙胞、多胞,磚隔狀、線狀、螺旋狀和星狀等7種類型(圖2—120)。1.絲孢目黑星孢屬(Fusicladium)●分生孢子梗黑褐色,頂端著生分生孢子,脫落后有明顯的孢子痕,梗的生長尖上又可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廣梭形,基部平截,l~2個細胞,深褐色。黑星菌屬Venturia無性時期。●梨黑星孢(F.pyrinum)引起梨黑星病。以及蘋果等。2.絲孢目葡萄孢屬(Botrytis)分生孢子梗無色,頂端細胞膨大成球形,上面有許多小梗;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著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狀。[灰葡萄孢(B.cinerea)引起多種植物灰霉病。]4.絲孢目叢梗孢屬(Monilia)分生孢子梗二叉狀或不規則分枝,無色;芽生串孢型的分生孢子橢圓形至長卵圓形,單細胞,孢子鏈呈念珠狀。[仁果叢梗〔M.fructigena)引起蘋果、梨等仁果類的果實褐腐病]。5.絲孢目青霉屬(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一至多次分枝,形成掃帚狀。分枝頂端產生瓶狀小梗,小梗頂端產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單孢。[指狀青霉病菌(P.digitatum)引起柑桔青霉病]。青霉屬青霉屬青霉屬6.絲孢目曲霉屬(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膨大成球形,上面著生1—2層放射狀分布的瓶狀小梗,分生孢子聚集在分生孢子梗頂端呈頭狀。分生孢子球形、單孢。大多腐生,有些種可用于發酵,是重要的工業微生物。曲霉屬7.球殼孢目大莖點菌屬(Macrophoma)分生孢子器球狀或扁球狀?內壁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較大,分生孢子單細胞、卵形至橢圓形一般超過15μm,卵形至橢圓形。[輪紋大莖點菌(M.kawatsukai)引起蘋果、梨的輪紋病]。8.球殼孢目殼囊孢屬(Cytospora)分生孢子器著生在瘤狀或球狀子座組織內;分生孢子器腔不規則地分為數室;分生孢子香蕉形。[梨殼囊孢(C.carphosperma)引起梨樹腐爛病]。無孢菌目(絲核菌屬Rhizoctonia)
菌絲褐色,在分枝處略縊縮,離此不遠處形成隔膜。菌核以菌絲與基質相聯,褐色或紅棕色,表面粗糙,內外顏色一致。如草坪草褐斑病菌。1.菌絲2.菌絲糾結的菌組織3.菌核草坪草褐斑病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
)分生孢子盤平坦,上面敞開,下面略埋在基質內,分生孢子自茁壯的梗上頂生。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橢圓形或彎月形,萌發后產生附著胞。如蘭花炭疽病菌、茉莉炭疽病菌等。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蘭花炭疽病半知菌亞門
黑盤孢目(盤二孢屬Marssonina
)孢盤小,位于寄主角質層下。分生孢子雙胞,無色,橢圓形或卵形,有一分隔,形成兩個大小不等的細胞。如月季黑斑病菌。魚鰾狀孢子黑斑半知菌亞門瘤座孢目(鐮刀菌屬Fusarium)分生孢子梗單生或集成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形狀大小不一。大型分生孢子多細胞,無色,鐮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單細胞,無色,卵形或長圓形,單生或串生。如翠菊枯萎病菌、香石竹枯萎病菌和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皮鐮孢菌等。鐮刀菌感染水仙鱗莖引起莖基與球部腐爛半知菌亞門4.病原真菌的分離和培養培養基的制作滅菌病原物的分離和純化培養(組織分離法和稀釋分離法)4.1培養基的制作
A.馬鈴薯、葡萄糖(或蔗糖)、瓊脂培養基(簡稱P.D.A培養基PotatoDextroseAgar)
這是病理實訓室最常用的培養基,主要用于真菌的分離培養,有時也用于培養植物病原細菌,成分如下:馬鈴薯:200g
葡萄糖(或蔗糖):10~20g瓊
脂:17~20g
水:1000ml將洗凈后去皮或不去皮的馬鈴薯切成小塊,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時后用紗布濾去馬鈴薯,加水補充1000ml,然后加瓊脂,加熱使瓊脂完全溶化后最后加糖,趁熱用紗布過濾后分裝在試管中(作斜面培養基的每管約加5ml),或分裝在三角瓶中,然后滅菌。B.牛肉汁蛋白胨培養基
這種培養基主要用于細菌的分離和培養,配制方法如下:牛肉浸膏 3g 蛋白胨 5~10g水 1000ml將牛肉浸膏和蛋白胨溶于水中,酸度調到pH值為7,分裝試管即成液體培養基,然后滅菌。固體培養基中加入17~20g瓊脂,就成為固體培養基,然后滅菌。牛肉浸膏的缺點,就是在制造過程中生長物質和維生素已經破壞。因此,有時用酵母膏代替牛肉浸膏,在1000ml培養基的用量為3~5g,或在1000ml牛肉汁蛋白胨培養基中加酵母膏0.5~1.0g。有時,為了有利于病原細菌的生長,在上述1000ml培養基中,加入葡萄糖或蔗糖10g,一般情況下,常不加入。在缺乏牛肉浸膏時,可取新鮮而沒有脂肪的牛肉500g,經絞肉機絞碎后,放在大玻璃瓶中,加水1000ml,放在冰箱中過夜(或經過12h)。浸出液過濾,加水補足1000ml,然后加蛋白胨5~10g,酸度調節到pH值為7,煮沸20min,然后用紗布過濾,濾液加水補足1000ml,最后分裝試管滅菌。4.2滅菌
A.玻璃器皿滅菌
主要用干熱滅菌。在烘箱中加熱至160~180℃之間,不宜超過180℃,常用的溫度是165℃開始計時,處理1h。滅菌時應注意:a.器皿放入烘箱之前必須完全干燥,以免引起玻璃的破碎。滅菌時應使溫度慢慢上升。滅菌后等溫度逐漸下降到60℃以下,再打開烘箱門,避免因玻璃突然遇冷而破碎。b.干熱滅菌容易受損失的和含水的物品都不能用干熱滅菌。B.高壓蒸氣滅菌主要指高溫蒸氣滅菌,將培養基及待滅菌物品放入高壓滅菌鍋中,在1kg/1cm2壓力下,即121℃,處理20~30min左右,容積過大的,滅菌時間應適當延長,土壤滅菌要長達2h。滅菌時應注意事項;a.在滅菌鍋中加水,將水加到指定標度。b.將滅菌物品放入滅菌鍋中,然后將蓋密閉,壓力上升至0.4kg/cm2時,打開氣門排出冷空氣,見蒸氣從氣門有力沖出后,關閉氣門。c.當壓力上升到所需要的指標后,開始計算時間,這段時間應控制壓力,使壓力穩定在1kg/cm2。d.滅菌后將水除去,氣門稍微打開使蒸氣排出,注意排氣不能過快,否則滅菌鍋中的培養基會沸騰而沖脫或沾濕棉花塞。排也不能太慢,因培養基受高溫處理時間過長會有損壞,一般從排氣到打開滅菌鍋之間約8~12min。當壓力降到內外相等時,將蓋打開并立即取出培養基。4.3病原物的分離和純化培養(1)組織分離法
選新鮮的病組織,從病健組織交界處剪成或切成小塊(2~4mm正方或長方)做為分離材料,先在70%酒精中浸3~5s,然后放入0.1%的升汞水中,表面消毒30s~1min左右,視分離材料的性狀,決定時間的長短。幼嫩組織時間可短些,老熟組織時間可長些。最后用滅菌水沖洗3次。若用25%的漂白粉液消毒可直接消毒20min即可。待分離的病組織經表面消毒后,將鑷子在火焰上消毒,取上述病組織移入平面培養基上,每皿放4~5塊,置25℃的溫箱中,一般培養2~4d即可長出病原菌落,然后移至斜面培養基上重復培養基2~3次,獲取純培養物。組織分離法應用最廣,最適用于一般病原真菌的分離。(2)稀釋分離法
對細菌性病害,通常采用稀釋分離法。方法是取滅菌培養皿3個,平放于濕毛巾上,用滅菌吸管移1ml無菌水注入每個培養皿中,注明編號、分離日期、分離材料和操作者;取分離材料(邊長4~5mm),經升汞消毒和無菌水沖洗3次后,移入第一個培養皿中,靜置10~15min,使細菌釋放到水中制成菌懸液;然后用滅菌的移植環從第一個培養皿中移3環到第二個培養皿中,充分混合后再移3環到第三個培養皿中;將熔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冷卻至45℃左右,分別倒入3個培養皿中,按順時針方向晃動,使培養基與菌懸液混合均勻;待培養基凝固后,將培養皿翻轉(將培養皿翻轉的目的是避免冷凝水滴落在培養基上,造成污染),在25℃恒溫箱內培養;培養3~5d后,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將分離目的菌移入斜面培養,淘汰雜菌。
(二)植物病原細菌1、細菌的一般性狀
細菌屬原核生物界,單細胞,有細胞壁,無真正的細胞核。細菌的細胞壁外包有厚薄不等的粘質層。厚而固定的粘質層稱為莢膜,便于忍受暫時的干燥。某些細菌的細胞內可以形成休眠的芽孢,以渡過不良環境。細菌的形狀有球狀、桿狀和螺旋狀。
植物病原細菌都是桿狀菌,兩端略圓或尖細,一般大小為1~3μm×0.5~0.8μm,通常沒有莢膜,也不形成芽孢。絕大多數植物病原細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動。生在菌體一端或兩端的鞭毛,稱極毛;生在菌體周圍的鞭毛,稱周毛。鞭毛的有無、著生位置和數目是細菌分類的重要依據。細菌的繁殖方式一般是裂殖。植物病原細菌都是非專性寄生菌。大多數植物病原細菌是好氣菌,少數是厭氣菌。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的重要屬性。植物病原細菌一般在病殘體或者病株上越冬,主要通過雨水飛濺、流動、昆蟲、線蟲、風和帶病原細菌的種苗或土壤進行傳播。植物病原細菌(桿狀)細菌邊毛的著生方式1.單極毛2、3.極毛4.周毛2、植物病原細菌的分類
根據形態特征、營養型及生活方式、培養特性、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癥狀特點、抗原構造、遺傳學特性等作為依據。其中,園藝植物病原細菌密切相關的有以下幾個屬: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rum、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黃單胞桿菌屬Xanthomonas、歐氏桿菌屬Erwinia、棒形桿菌屬Clavibacter。2.1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土壤桿菌屬是薄壁菌門根瘤菌科的一個成員,土壤習居菌、菌體短桿狀,單生或雙生,鞭毛1—6根,周生或側生。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革蘭氏反應陰性,無芽孢。營養瓊脂上菌落為圓形、隆起、光滑,灰白色至白色,質地粘稠。不產生色素。大多數細菌都帶有除染色體之外的另—種遺傳物質,一種大分子的質粒,它控制著細菌的致病性和抗藥性等,如侵染寄主引起腫瘤癥狀的質粒稱為“致瘤質粒”(tomorinducineplasmid,俗稱為Ti質粒),有的能引起寄主產生不定根的“致發根質粒”(rhizogeninducineplasmid,比俗稱Ri質粒)。2.2布克氏菌屬(Burkholderia)布克氏菌屬是由假單胞菌屬中的rRNA第二組獨立出來的。茄青枯布克氏菌(B.solanacearum)能引起多種作物,特別是茄科植物的青枯病。在組合培養基上形成光滑、濕潤、隆起和灰白色的菌落。病菌的寄主范圍很廣,可以為害30余科,100多種植物。病害的典型癥狀是全株呈現急性凋萎,病莖維管束變褐,橫切后用手擠壓可見有白色菌膿溫出。病菌可以在土中長期存活,是土壤習居菌。病菌可隨土壤、灌溉水和種薯、種苗傳染與傳播。侵染的主要途徑是傷口,高溫多濕有利發病。
2.3歐氏桿菌屬(Erwinia)屬薄壁菌門。菌體短桿狀,周生多根鞭毛。菌落灰白色,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主要引致腐爛,如大白菜軟腐病。胡蘿卜歐氏菌(E.carotovora)俗稱大白菜軟腐病菌,寄生范圍很廣,包括十字花科、禾本科、茄科等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學生體育社團注冊與年審流程優化與實施要點
- 2025年湖北省武漢市小學四年級上學期期中數學競賽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托福生物講座專項練習:微生物學基礎與生態學應用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匯編
- 廣東省珠海市文園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2025注冊計量師(一級)計量案例分析模擬試卷:測量誤差分析與案例分析精講
- 2025年春北師版數學九年級下冊 第2章 1 二次函數
- 2025年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職業技能認證模擬試卷:物聯網設備安裝與系統調試新技術應用
- 村官考試農業農村知識高頻考點匯編(附2025年真題解析)
- 2025年室內裝飾設計師職業技能等級考試(高級)空間設計模擬試卷(歷史建筑改造設計)
- 公司應急演練方案
- 2025保密法宣傳專題培訓課件
- 班組安全教育試題及答案
- 虎符銅砭刮痧課件
- 數字媒體對人際親密關系的影響機制研究
- 稅務審計理論試題及答案解析
- 智能海洋牧場裝備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麻醉鎮靜藥與阿片類
- 中考化學第一輪復習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常見的酸堿鹽)測試題(解析版)
- 水產養殖網箱租賃與飼料供應合作協議
- 病理學課件-炎癥的機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