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論老年康復_第1頁
從中醫角度論老年康復_第2頁
從中醫角度論老年康復_第3頁
從中醫角度論老年康復_第4頁
從中醫角度論老年康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中醫角度論老年康復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廖榮鑫目前現狀

據有關材料,我國老年病者中約有50%需要康復服務,因此,康復是老齡事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康復醫學則是康復的重要方面,需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結合健康教育、廣泛、深入地宣傳老年病的預防、康復醫療,特別是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和一般常識,使之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以利于提高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益壽延年。老年康復的目的

老年康復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復年邁體衰者及因傷、病致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自理程度,減少發生久病臥床和老年性癡呆的機會,而力爭重返社會職業康復在老年人中并不重要。

老年康復的對象

凡有明確的殘疾或功能障礙、慢性病以及年邁體衰者,均適應于康復醫療。

對年邁體衰者的康復大部分屬于預防性康復處置,即通過衛生教育、健康管理增強老年人體質,以減少傷病。

傷病后盡早開始康復醫療這條原則對老年人也適用。如無并發癥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發病第二天即可活動肢體,幾天后就可下床。早期進行康復醫療者與傳統的長時間臥床休息者相比,不但恢復得早,后遺癥少,而且心理恢復亦好。

老年人全身的組織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功能減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傷病也多,常常多病共存。老年人的傷病往往比年輕人病情復雜,病勢沉重,病程遷延,并容易致殘。因此解決“病而不殘,傷而不殘,殘而不廢”的康復醫學,對生理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和傷病老年人至關重要。

在人口老齡化的當代,老年人的康復醫療日益受到重視。老年人康復的內容與一般的康復醫療相同,但實行中要注意老年人的特點。什么是老年康復?傳統中國老年康復醫學的特色在于養生、治療與康復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對于老年康復的認識,在我國最早以探討“養生”的形式出現。中醫養生學大大超過了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的內涵,兩者已交叉滲透,熔為一爐。中醫如何理解老年康復從《素問·上古天真論》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到清代《冷廬醫話》的“審頤養之宜,而克葆天年也”,表明中醫養生學有豐富內容。很多養生家立足于動、靜兩個方面,一般不借助藥物,即能達抗衰老和機體康復目的。如孫思邀在《千金要方》中倡導的“養生說”、李挺在《醫學入門》中提出的“保養說”、孫文撤在《丹臺玉案》中介紹的“調攝養生十六款”等,都有“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的康復抗老經驗。養生抗老已成為中醫學的精髓所在。中醫如何理解老年康復在老年病的康復治療方面,中醫藥顯示出優勢。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和虛證較多,而中醫學注重宏觀上的整體調節,加之有獨具一格的補虛救損治法,寓康復于治療之中,此外在康復治療中貫穿著“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思想。故對老年康復性疾病,療效往往優于單純的西醫藥物療法。中醫如何理解老年康復老年病的病因外因:內因機體衰老(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和宿疾、留邪(如痰飲、痰血、虛損)等如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逸過度等老年病的病機特點多臟受損——老年病具有易發病、易傳變的特征,其病機變化是多個臟腑受損的結果。多臟受損有漸損和驟損兩種,漸損以臟腑之虛為病機特點,驟損以臟腑邪滯為病機特點,前者多見于老年慢性病過程中,后者見于老年急癥過程中。臟腑受損以腎虛、脾虛為多,其次為肺氣虛。虛損累及兩臟者(以脾腎兩虛為主)居首,虛損累及三臟者(以肺脾腎為最多)次之,虛損累及四臟者再次之。陰陽并虛——老年病以陰陽并損為病機變化特點老年人氣血津精多有虧損,不論是生理性的虧損還是病理性的虧損,都使老年人陰陽保持在低水平的平衡狀態下,不僅這種平衡易遭破壞而發病,而且發病后的傷陰或損陽能使陰或陽更虛,陰虛不能養弱陽,陽虛不能長弱陰,故而出現陰陽并損的情況多痰多瘀多風——是使老年病病機復雜多變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年病虛實夾雜的病機變化中的重要方面老年病少見單純實證,然在虛實夾雜的偏實證中,以痰、瘀、風證占多數,老年急癥尤其顯著。所以說,老年病病機特點是多痰、多瘀、多風,三者又常互見或混合出現,尤其痰瘀交結,是許多老年病難診難治的根源。中醫學認為老年病的病因亦在于氣血臟腑虛衰。《靈樞.天年》篇指出:“其五臟皆不堅,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墻,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五臟虛衰,氣血虧少,不但是老年人的致病基礎,也是“中壽而盡”,即不能盡天年的死因。故老年康復的治則乃為扶正祛邪。其中補法為老年病防治與康復的主要治法。大抵對老年病者多從補脾、腎入手。元代李東垣開脾胃學說之先河,明代張介賓、薛己、趙獻可等又創立腎命學說,補重先、后天之本在古代老年病案中有較多的應用。老年病的中醫康復治療原則老年康復的治則:扶正祛邪老年康復的治療原則1祛邪必須有度2祛邪兼顧扶正3祛邪首重痰瘀

扶正祛邪1理虛要明陰陽3理虛倡導食補2理虛尤重脾腎中醫的康復手段

中醫的康復手段多,在老年康復中不局限于藥物,非藥療法也應用廣泛。

中醫的康復手段

近年國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學者在探索延緩衰老途徑時,已注意把傳統抗衰老方藥引入醫藥科研領域。諸如清宮壽桃丸、還精煎、青春寶、施今墨抗衰老方、生脈飲、龜靈集等古方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與臨床觀察研究,已有可喜苗頭。單味中草藥人參、冬蟲夏草、何首烏、黃精、三七、絞股藍、枸杞等的抗衰老研究也有突破性進展。國內外公認,在傳統中草藥中尋求有效的擾衰老方藥是今后方向。

中醫的康復手段

中醫營養學將成為引入往目的領域,它是康復醫學的有機部分,也是臨床醫學的重要補充。

我國周代就設有專職食醫。對于康復,《周禮·天官》曾說:“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可知藥食同樣重要。我國元代老年康復學專著《壽親養老新書》曾謂:“人若能知其食性而調用之,則倍勝于藥也。”歷代《食療本草》、《隨息居飲食譜》、《飲食辨錄》等專著介紹了不少老年人的食療康復法。

藥膳、食養、食療都是中醫營養學在康復中的應用。食療與食養作為中醫補法的具體運用,也必將受到海內外的歡迎。

中醫的康復手段除中草藥、傳統的食療外,針灸、氣功、按摩、運動療法等是中醫的主要康復手段。

針灸對機體臟腑有較好的調節功能,針刺療法對冠心病、心肌缺血、偏癱、血管性癡呆等病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氣功古稱導引、吐納、服氣,通過調身、調氣、調神來達到祛病延年目的。一些老年里人的心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系統疾病,宜于氣功康復。按摩推拿老年人習于使用,對中風后遺癥、腰腿痛等有很好康復效果。此外,包括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八卦掌在內的傳統功法,對老年人的保健與康復深有裨益。

中醫老年康復醫學是交叉學科,有多學科的滲透成份。它絕非局限于單純的醫學生物型模式,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乃至美學等都在傳統康復理論中有體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的改善,康復醫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