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4634.4-2002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全稱為《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 第4部分: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該標準主要規定了如何使用電傳感法來測定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的粒度分布,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以下是標準內容的具體解讀:

標準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即在照明燈具中使用的含有稀土元素的熒光粉,這些熒光粉通常含有三種基本顏色(紅、綠、藍)的發光材料,通過電傳感法來測量其粒度分布,這是評估熒光粉性能和優化光源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

測試原理

電傳感法基于顆粒在通過測量區域時引起的電信號變化來測定粒度。熒光粉樣品在特定介質中分散后,顆粒隨流體通過檢測器,不同大小的顆粒會導致不同的電信號響應,從而可以計算出顆粒尺寸的分布情況。

測量設備與條件

標準詳細說明了進行粒度分布測定所需的儀器設備要求,包括電傳感粒度分析儀的性能指標、樣品制備方法、測試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以及分散介質的選擇等,以確保測試環境的一致性和結果的重復性。

樣品處理與測試步驟

標準提供了詳細的樣品預處理流程,包括如何正確取樣、干燥、分散以及如何控制樣品的濃度,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此外,還規定了測試的操作步驟,如儀器校準、測試參數設置(如電壓、流速)、數據采集與處理方法。

數據處理與結果表示

標準明確了如何對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包括去除異常值、數據平滑、統計分析等,以獲得最終的粒度分布曲線或數據表。同時,規定了粒度分布結果應如何表示,通常采用體積分布或數量分布,并要求報告關鍵參數,如平均粒徑、分布范圍等。

質量控制與驗證

為確保測試結果的可靠性,標準還包含了質量控制措施,比如定期進行儀器校驗、使用標準物質進行比對實驗等,以驗證測試系統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2-11-19 頒布
  • 2003-06-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4634.4-2002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_第1頁
GB/T 14634.4-2002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_第2頁
GB/T 14634.4-2002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4634.4-2002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77.120.99H6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4634.4-2002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Testmethodsofrareearththree-bandphosphorsforfluorescenttlamps-Determinationofparticlesizedistributionbyelectricsensingzonetechnique2002-11-19發布2003-06-01實施華中發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14634.4一2002本標準是根據國內外制粉企業的實際情況而新制定的。“電傳感法”(又稱庫爾特法)較原標準GB/T14633—1993中所引用的“沉降法”快速、穩定,儀器也較普及。本標準適用于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粒度分布的測定,要求儀器可測的粒度分布區域不少于16個。與GB/T4070—1996中粒度分布的測試相比.本標準制定了較詳細的樣品前處理方法,否則測試結果難以一致本標準引用GB/T15445-1995顆粒粒度分析結果的圖形表征中的體積百分比密度分布圖與累積分布圖,以表征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相關的粒度參數。使用本標準時應注意,如果待測樣品能在本法的電解液中分散,且在測試過程(通電流)中也不溶于電解液情況下,標準中“樣品前處理”及"粒度表征”對此也適用。本標準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稀土辦公室提出本標準由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上海躍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義成、吳克平、馮明星

GB/T14634.4一2002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試驗方法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電傳感法粒度分布測定。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勒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5445顆粒粒度分析結果的圖形表征方法原理待測試樣以分散態均勻懸浮在電解液中。小孔管內外電極間通恒定電流。在減壓作用下,顆粒隨電解液通過小孔管小孔。顆粒在小孔孔徑的靈敏區取代了部分電解液,內外電極間電阻改變,電壓隨之變化.這種變化與顆粒體積相關。即內外電極間電壓變化數為測得顆粒個數,電壓變化量對應顆粒大小。把電壓變化量分成若干區域,確定粒度分布。4試劑分散劑:5%六偏磷酸鈉或5%塔莫爾(Tamol)溶液;經0.5gm以下微孔濾膜過濾。44.2電解液:經0.52m以下微孔濾膜過濾的2%到3%氯化鈉溶液,無樣品時(背景)檢測見6.3:或COULTER公司專用電解液。4.3清洗液:使用電解液,或蒸雷水,或經0.5m以下微孔濾膜過濾的清水4.4校正粒子:粒度分布幾何標準偏差小于1.2,并經國家有關機構標定了個數中位徑的顆粒群:或是COULTER公司專用校正粒子。5裝置5.1主機:符合本方法原理的儀器.例如COULTER公司的TA型、MULTISIZER型。附計算機、打印機、小孔管(孔直徑50m~140m)。住:小孔管的孔直徑選用尺寸取決于待測樣品顆粒大小。通常某小孔可測范圍是此孔直徑的2%~60%.測得的第一及最后一區域均不大于3%,5.2配件:100mL燒杯、磁力攪拌器、40W~50W水浴式超聲清洗器6測定步驃6.1清洗小孔管:依試樣選定小孔管的空直徑,按儀器說明書規定方法清洗小孔管6.2儀器校正:依小孔管孔徑選擇校正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