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八上:12.黃鶴樓_第1頁
【課件】八上:12.黃鶴樓_第2頁
【課件】八上:12.黃鶴樓_第3頁
【課件】八上:12.黃鶴樓_第4頁
【課件】八上:12.黃鶴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詩歌黃鶴樓12黃鶴樓,美名留。千古詩詞美名揚,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年,我們學習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感悟詩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鄉愁。背誦詩歌,感知詩歌內容,感悟詩意境。品析詩的語言,讀出詩人的情懷,學習本詩借景抒情的寫法。(重點)(難點)崔顥(約704~754),盛唐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著有《崔顥集》。仕途失意、漂泊無依的崔顥登臨此樓,產生了一種吊古傷今、人去樓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話傳說的觸動,蓄積在胸中的詩情便噴涌而出,唱出了這首渾然天成的詩歌,這也是黃鶴樓題詩的絕唱。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去:離開。空余:只剩下,僅留下。悠悠:閑靜的樣子。注釋:

翻譯課文仙人早已乘著黃鶴飛去,這里只剩下了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來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飄蕩。譯文:

原文: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歷歷:清晰的樣子。鄉關:故鄉。煙波:煙靄籠罩江面。注釋:

晴日里漢陽一帶的樹木歷歷可見,芳草茂盛長滿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家鄉,煙靄籠罩的長江激起思鄉的哀愁。譯文:

1.詩歌開頭有什么特色?【答案】此題運用用典作用分析法。詩的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讓人覺得黃鶴樓乃是仙人遺留下來的,起筆就讓黃鶴樓充滿了神秘的色彩。2.“空”字有何妙處?【答案】“空”即空空蕩蕩,仰望天空,千載以來只有悠悠飄蕩的白云,抒發了物是人非、世事蒼茫的感慨,給人一種孤寂惆悵之感。白云千載空悠悠

3.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答案】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漢陽,那里綠樹掩映,江水交匯,在明麗的陽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見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綠草如茵,這就是鸚鵡洲了。4.全詩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答案】全詩以一“愁”字作結,點出了全篇的主旨。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意境相照應,從而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了纏綿的鄉愁。【答案】后四句即景生情,寫在樓上北望的見聞。他的寫作順序是由遠到近,先寫遠處江北歷歷的漢陽樹,接著寫進入眼簾的鸚鵡洲頭的萋萋芳草,最后寫樓下近處大江上的煙波。但日暮的重重霧靄阻隔了回鄉路,使他不禁頓生愁緒。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嚴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斷實連,氣韻一體。尤其是結尾,不僅收束有力,且給人縹緲蒼茫之感。【手法探究】這首詩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試結合詩句分析。首聯——神秘傳說——敘事頷聯——歲月易逝——議論

頸聯——登樓所見——寫景

尾聯——濃濃鄉愁——抒情黃鶴樓吊古懷鄉《黃鶴樓》描寫了詩人登臨黃鶴樓所見到的情景,通過憑吊古跡,抒發了思念家鄉的愁情。《黃鶴樓》虛實相映,意境開闊,情景交融。這首詩首聯和頷聯從傳說入筆,講述“昔人”“黃鶴”,這是虛寫,給人無限縹緲的感受,氣勢蒼茫。頸聯和尾聯轉而寫樓上的所見所聞,這是實寫,很自然地引起詩人濃濃的鄉愁。尾聯寫“煙波”上的日暮思歸,正好與詩開篇的縹緲境界相一致,使得詩歌一氣呵成,意境開闊,讓讀者不禁心入其境,悵然生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