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我善養吾浩然之氣》ppt_第1頁
【公開課】《我善養吾浩然之氣》ppt_第2頁
【公開課】《我善養吾浩然之氣》ppt_第3頁
【公開課】《我善養吾浩然之氣》ppt_第4頁
【公開課】《我善養吾浩然之氣》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看孟子是如何闡述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復習回顧研習課文拓展延伸鞏固練習鏈接高考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教學流程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①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哲學思想。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氣”的基本內涵。③學習孟子運用排比、寓言和典型事例進行論辯說理的方法。④能背誦一些經典名句。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小組合作探究。②學生自主學習。③加強誦讀。④通過討論交流,加以體味、聯想、思考,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思索文章所包蘊的人生哲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從孟子的“養氣說”中借鑒立身處世的智慧,感受先賢大師的人格魅力。②學習體味文章深刻思想,從而對人生獲得一種借鑒與指導,直面今后所面對的人生困惑;學習重點:理解“浩然之氣”的深層內涵。學習難點:

孟子關于人格塑造的“養氣說”對歷代仁人志士的影響和在當世的現實意義。溫故檢查預習(一)文學常識填空: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偉大、、、,戰國中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人。被尊奉為僅次于孔子的“”,又與孔子并稱“”。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講學,和他的弟子萬章等著書,作《》七篇。宋代朱熹將《》《》《》《》合稱“四書”。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亞圣

孔孟

孟子

大學

中庸論語孟子

①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譯文:它作為一種氣,最為盛大,最為剛強的,用正義去培養它而不加損害,就會充塞在天地之間。它作為一種氣,和義與道相配合;沒有這些,就會萎靡不振了。這氣是積累義而產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義的事就取得它的。行為上有了問心有愧的情況,(氣)就萎縮了。”

(二)重點句子翻譯②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即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路(即義)上,實現志向(的時候),就和民眾(一起)遵循仁義道德,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踐行自己的主張,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他做大丈夫!”

。(二)重點句子翻譯

③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增加他以前不具備的才能。

(二)重點句子翻譯

研習課文

齊讀《孟子·公孫丑上》:思考1、何謂“浩然之氣”?(或“浩然之氣”有何特點?)(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剛”,“塞于天地”“配義與道”

形態

性質

2、培養浩然之氣要注意什么問題?(用原文回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研習課文

思考3、義和氣是什么關系?(用原文回答)(1)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2)是集義所在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4、揠苗助長的寓言有何作用?現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這個故事是想要說明浩然之氣是靠不斷積累義而產生的,不是偶然地有過正義的舉動就取得的。因此,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但也不妄自助長它。(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現在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研習課文

思考5、“浩然之氣”的定義對我們人格的修養有什么啟發?

浩然之氣是由平時積累道義而產生的,一個人只要做事合乎道義,問心無愧,就可以養成這種氣,此為“直養”;若行事無道和義,氣則萎靡不振,就會喪失氣,此為“害”。

浩然之氣:至大至剛,直養無害,配義與道,助長害之。

所謂氣,是一種主觀的精神狀態。本則中所謂的浩然之氣,實際上是一種由長期修養道德,踐履道義而產生的,對人對已毫無愧怍的充實完滿的精神境界。小結:孟子的“人格修養”

孟子的戰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著的浩然正氣。他用這正氣去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去喚醒民眾向罪惡統治作斗爭。浩然正氣貫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1、本章關鍵詞是什么?論題是什么?

指名朗誦《孟子·滕文公下》?討論

關鍵詞是大丈夫;論題是何謂大丈夫。2、何謂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認為“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3、本章開篇提到非常厲害的兩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孫衍和張儀,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孫衍和張儀的?孟子認為他們稱得上“大丈夫”嗎?指名朗誦《孟子·滕文公下》?討論

景春是從內心里認為公孫衍、張儀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斷大丈夫的標準是張儀、公孫衍他們表現在外面的威勢和個人的為所欲為。孟子認為公孫衍和張儀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認同二人的行為的。說了“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4、歷史上哪些人可以稱上大丈夫呢?指名朗誦《孟子·滕文公下》?討論

精忠報國的岳飛、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劍》中的李云龍等。5、浩然之氣與所謂大丈夫的氣節,它們的共同點在哪兒?浩然之氣也好,大丈夫的氣節也好,凸顯的都是對仁義道德的持守和堅定的踐履。小結:

孟子借女子出嫁當順從丈夫的事例,諷刺公孫衍和張儀通過阿諛茍容來竊取權勢,不是真正大丈夫該做的事,并明確地闡述了什么是大丈夫。齊讀《孟子·告子下》

思考1、孟子列舉的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作者舉例想說明什么?都來自社會底層,都出身貧賤,都經過艱苦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為,成就一番大業。

說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經歷磨練;只有經過磨練才能有所作為。齊讀《孟子·告子下》

思考2、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明了電燈;諾貝爾發明炸藥,實驗中多次被炸傷;貝多芬耳聾后寫出《命運交響曲》;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元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齊讀《孟子·告子下》

思考

3、文章的中心觀點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例證法、道理論證法。

4、孟子的這個觀點對我們這些正在為學的學子有何啟發?培養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長才干,有所作為。小結:

這章通過舉例、講道理來論證了要成才必先經受磨練的觀點,激發人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總結:思想內容:浩然之氣:至大至剛的昂揚之氣;以天下為己任、擔當道義、無所畏懼的勇氣;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間無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氣,廉正清明之氣。有了這三氣,即可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總結:寫作特色:(1)善用寓言,說理形象。(2)善用排比,增強說理氣勢。(3)善用典型事例,增強說服力。

在歷史上、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一身浩然正氣、忠心為國、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請你列舉3-4個例子。拓展延伸牛刀小試(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被舉用,被選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慮,而后作 作:發作。

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國外。C2.比較下列各組加線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國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雖有名馬

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國恒亡 則有去國懷鄉3.下列句子中,與“舜發于畎畝之中”的“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然后知生于憂患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戰于長勺D.或重于泰山4.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干,必須先經受艱苦磨煉。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DC(二)默寫填空:⑴曰:“我知言,

。”⑵

:此之謂大丈夫。⑶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勞其筋骨,

, , ,

。⑷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我也做做高考題(一)名句默寫:(1)富貴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1996年高考29題)(2)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孟子?告子下》)(2008全國卷1)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我也做做高考題(二)文化經典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10分)(07福建卷8)孟子去齊,充虞①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孟子?公孫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譯:②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4分)譯:(2)上述對話中,孟子的回答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心懷?(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答:您似乎有不快樂的樣子。

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還能有誰呢?體現了自視極高、自任極重(或“自信心、責任感極強”)的心懷。總結:文化經典閱讀思路:1、疏通文意。2、理解思想。3、學會評價。

1、完成歷年高考所考《孟子》中的名句默寫。

作業:(1)老吾老,

(《孟子·梁惠王上》)(1994年高考20題)

(2)

,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1995年高考29題)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004年高考遼寧卷)(4)

,申之以孝悌之義,

(《孟子·粱惠王上》)(2004年高考重慶卷)(5)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05天津卷)(6)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仲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樂歲終身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從之也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