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社會功能與局限性_第1頁
宗教的社會功能與局限性_第2頁
宗教的社會功能與局限性_第3頁
宗教的社會功能與局限性_第4頁
宗教的社會功能與局限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宗教的社會功能與局限性一、宗教的內涵和起源二、宗教與迷信、邪教的聯系與區別三、宗教的社會功能四、宗教的局限性五、科學地對待宗教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以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三大宗教為主的近萬種宗教。“在當今世界60多億人口中,信奉各種宗教的人數約有51億,占世界總人口的84%,其中基督教徒人數為20億,占世界總人口的33%;穆斯林約有11.88億,占世界人口的19.6%;印度教徒約8.11億,占世界人口的13.4%;佛教徒約3.85億,占世界人口的5.9%”②[2];另外還有均超過千萬以上的錫克教徒和猶太教徒。全世界的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約有9.18億,占世界人口的15.2%,主要集中在中國。一、宗教的內涵和起源1、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歷史現象。其特點是相信在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秘力量或實體。這種神秘力量超越一切并統攝萬物,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著自然和社會的進程,決定著人世的命運及禍福,從而使人對這一神秘境界產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引伸出與之相關的信仰認知和禮儀活動。2、宗教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它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對于宗教的起源和形成,只能從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和與此相適應的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水平方面,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形勢與政策概論(P157))二、宗教與迷信、邪教的聯系與區別1、宗教與迷信宗教與迷信都是以有神論觀念作為它們的思想基礎,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這是它們的共同點。(P158)宗教與封建迷信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宗教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是一種世界觀,只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宗教還是一種一定形態的文化現象,不論在哲學、文學、藝術、倫理等社會學領域還是醫學、化學、天文學、生命學等自然科學領域中,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封建迷信是從有神論觀念派生出來的,但并不是宗教。2、宗教與邪教

邪教是對某些宗教性質組織帶有負面價值的評斷稱呼,根據不同人士所持的不同價值觀,會對邪教有不同的認定。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邪教組織約有1萬多個,信徒數億人﹔美國因有1000余個邪教組織,故被稱為“邪教王國”。西歐和南歐亦有1317個狂熱教派,英國604個;法國173個,西班牙全國現有200個“具有破壞性”的邪教組織。在未來社會,由于人類情感的需要和人格的變異,邪教組織具有進一步發展擴大的趨勢。邪教26個特征邪教所提供的,正是你很長時間以來尋找卻沒有找到的。很奇怪,他正好知道你缺什么。

與邪教的第一次接觸就為你看問題打開了全新的視線。

邪教的世界觀非常簡潔明了,能夠藉以解答一切問題。

邪教試圖從情感上爭取你,其他成員很快就成了你的“好朋友”。

你覺得提出批評性看法,那些新朋友會感到失望,而且,如果你總得拒絕新朋友不斷的邀請會覺得過意不去,因為你不愿意做一個不講禮貌的人。

邪教越來越多地進入你的生活,逐漸形成一種引力:似乎進去容易出來難。

盡管如此,你還是不清楚邪教的情況。對你的要求是,不要思考,不要檢驗。

你的新朋友會說:“這沒法解釋,必須自己去體驗,我們所經歷的完全是另外一個層次……”或類似的說法。

邪教有一個擁有真理的大師或者是神的傳話人,他的決定權不受任何懷疑。

邪教的教義被視為是唯一真確、永久正確的知識,拒絕傳統的科學,拒絕理性思維,拒絕理智,認為這些只重視腦,是負面的,是屬于魔鬼的等等。

邪教缺乏理性的討論文化:因為邪教認為自己擁有不可改變的真理,所以認為一切關于自己的教義和組織的討論都是多余的。

邪教內部的批評者被誣陷、隔絕或開除。來自邪教外的批評被當作邪教正確的證據。

邪教總感覺自己被敵對勢力包圍,外部的人都在對自己施展陰謀。

邪教只認識兩種人: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敵人,誰不是我們的支持者,誰就是我們的反對者。

世界面臨著大災難,只有邪教自己知道,如何讓這世界或自己的信徒得救。

邪教內部的人是精英,外部的人都在走邪路,充其量是傳教的爭取對象。

邪教可以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

邪教內部通過特別的標志或行為規則與其他人隔離開來,比如通過自己的語言、特定的服裝、飲食、對日常生活的控制和對私人關系的干涉。

邪教促使你與到目前為止的社會關系隔離,原因是這些社會關系影響你的進步。

邪教促使你把自己的資訊來源局限于邪教自己的意識形態(不看新聞,不讀報紙,不讀文學作品,只讀邪教內部的讀物)

邪教給你安排任務,要求你參加活動,占用你幾乎所有的時間(比如賣書刊、參加學習班、參加活動、祈禱、打坐、共同讀書、拉新人入教)。

你很少一個人單獨活動,總是有邪教的人來接你,或許你還被要求到邪教的集體住處去住宿,對你的個人生活的控制被稱為是對你堅持走唯一正路的支持。

邪教也為你做通常由每個人自己做的決定。

邪教公開或暗示性地要求你嚴格服從,甚至要求你放棄自我,因為這是取得進步或得救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對邪教產生懷疑,不會有人關心你懷疑的原因,

更多的是,你將會聽到某些現成的解釋:這套體系本身沒錯,只是你還沒到時候。

如果你沒能取得進步,那么原因只在你自己,因為你信得不夠,讀得不夠,理解得不夠,祈禱不夠,打坐不夠或者是上課上得不夠等等。

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個邪教可怕,覺得自己受到了壓力,可是你很快就排除這種念頭,并且盡力使自己更加靠近這個邪教。三、宗教的社會功能(積極性、正面的)1、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有意識形態方面的社會功能,它為社會提供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一套評判社會行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體系。宗教所以在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是與各主要宗教“抑惡揚善”的宗旨相聯系的。不管是佛教、道教還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它們的宗旨都是要求人們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這從以下的教義和戒律中,完全可以證明。1.佛教佛教重要的宗教觀念之一是“業報法則”,即眾生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原則,于三界(天上、人間、地獄)、六道(天、人、魔鬼、畜牲、地獄、餓鬼)的生死世界循環不已。一個人現世境遇的好壞,是由它前世的所作所為決定的,而現世的所作所為將確定它來世境遇的好壞。佛隨時監視著每一個人,多做善事就可以升天成佛,做壞事就要受懲罰,來世入地獄,變畜牲、餓鬼。犯了罪只有堅持戒律,多做善事,才能滅罪,求得佛的寬恕。佛教的戒律甚多,大乘教和尚有250條,尼姑有348條,西藏喇嘛有450條,小乘教和尚有227條。這些戒律中,最主要的是“五戒”、“十善”道教是地道的漢民族土生的宗教,它是一種人本主義哲學,是體現東方智慧的生命哲學。雖然它的目標是要修道成仙,但它主張“貴生”,其理論指向是人的現世快樂,個體生命的存在和長壽是道教精神信仰的核心。它否定死亡,力求通過個人修煉,達到渡世救人,追求肉身成仙,長生久世。相信在西方的昆侖山上和東海的蓬萊島上住著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的神仙。神仙飲瓊漿玉露,食玉屑靈芝,住瓊樓玉宇,觀奇花異卉。美人仙姑,金童玉女,天上地下任意遨游。人要修道成仙,長生不老,其修煉方術主要有內養、外養和房中術。除以上修煉方術以外,要想修道成仙,還必須遵守道教戒律。道教戒律在教祖天師張道陵創教時已有。《正一法文》即要求道民要遵守三戒、五戒、八戒,并說為老君親授。兩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戒律越來越細,不但有三戒、五戒、八戒,而且出現了女真九戒、十戒、三百觀身大戒、一千二百戒等戒律。其中“十戒”基本概括了戒律的核心內容。由于道教戒律的古抄本略有出入,本文以黃信陽先生所編《道教戒律》為據。十戒為:3.基督教《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教徒信仰的基礎,是教義和法典的來源,整個歐美社會都深深地浸透著圣經文化。基督教教義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而人是上帝的杰作。但因為上帝最初創造的亞當和夏娃在蛇的引誘下偷吃了禁果,違反了上帝的命令,犯了罪,而且這個罪要一直延續到他們所有的后代,成為整個人類的“原罪”。“原罪”無法自救,通過上帝之子耶穌基督的救贖,才免了“原罪”。但救世主并不拯救人類的現實苦難,而是要通過信奉上帝,才能使靈魂得救。凡是信仰上帝而得救的靈魂都能升入天堂。天堂是極樂世界,它“黃金鋪地,寶石蓋屋,眼看美景,耳聽音樂,天使陪伴”。不信基督或違背上帝意志的“現犯罪”者,在世界末日審判時,將被投入地4.伊斯蘭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發展迅速,凝聚力強,信徒特別虔誠,并有較強的地區民族性特點。伊斯蘭教是在猶太教和基督教影響下,在哈尼夫教基礎上,由穆罕默德于公元七世紀初創立的。《古蘭經》是伊斯蘭教信仰及宗教制度的源泉,是伊斯蘭教法和伊斯蘭國家立法的根本原則,也是穆斯林社會生活及個人行為的最高準則。《古蘭經》認為真主安拉是全智全能的,他創造了一切,洞察一切,主宰一切。人生的富貴貧賤、吉兇禍福、生死壽限,都是真主安排的,不可改變,唯有順從和忍耐。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每一個肩上都有一個天使,左記善,右記惡,不論好壞,一絲不漏,待人死后,把記錄交給安拉,作為末日審判的依據。安拉將根據天使的記錄,逐個進行審判,善行者進入天堂,惡行者打入地獄。終極關懷是任何宗教的最基本特質,是宗教發揮持久魅力的根本所在,是宗教信仰的精神內核。“宗教不解決任何人生、社會的實用問題,而是解決人生終極問題。……宗教的超越性給人生和社會提供了終極的價值標準,無用之用才是大用。”[8]人類需要終極關懷,以滿足生命個體對永恒、無限的向往。宗教能滿足人們對生命終極意義的精神追求,這種精神追求是一種深刻的生命需要。宗教正是一種對人的生活意義的超越性的終極關懷和內在的精神生活。它是對超越生命本身的崇高意義的體悟和確認,是對人的存在的價值承諾和精神關懷。蒂利希說,宗教就“在人類精神生活的深層里”“,宗教賦予人類精神的所有機能以要旨、終極意義、判斷力和創造氣。”[9]宗教通過在世俗領域之外再造一個神圣的領域,使人在物質享受、感性存在的現實層面上超逸出來,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靈魂的輪回等這類終極關懷問題,從而把人的思想從物欲滿足、感官享受的平庸猥瑣的層面引向精神追求、理性信仰的層面。宗教信仰這種“終極關懷”,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狀態和方式(濃厚的宗教氣息)美國是一個篤信宗教的國家,在發達國家中宗教色彩最濃。當今美國信教的人數多,宗教組織也很活躍,對美國人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美國被稱為“上帝的伊甸園”。雷雨田教授在他的《上帝與美國人———基督教與美國社會》一書中做過這樣的統計:在美國兩億多居民中,基督徒占88%以上,95%的人聲言信仰上帝,58%的人每天至少象征性地祈禱一次。〔3〕劉澎教授在《當代美國宗教》一書中寫道:美國每10個人中就有9個人自稱相信上帝,有8個人認為宗教對他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個人屬于某個宗教組織,有大約6個人每天祈禱,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上帝是美國民主的道德引導力量,有4個人每周去教堂。〔4〕董國強先生1998-1999年期間在美國,他經常去教堂了解美國的宗教文化,他說大約有70%-80%的人聲稱自己是基督徒。〔5〕雖然這些統計數字有細微的差別,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美國人篤信上帝,在美國人看來,“上帝是美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美國人的萬能保護傘”。如果你到了美國,你會感受到美國社會生活中濃厚的宗教氣息。美國可以說是一個教堂林立的國家,到教堂做禮拜的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不僅有社會底層的人,而且有高級知識分子。宗教對美國政治的影響是明顯的。比如說,美國的鈔票上,赫然印著“我們信仰上帝”。美國的國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國”的歌詞。美國總統就職,要手按圣經進行宣誓。國會參眾兩院的每一屆會議都是以國會牧師主持的祈禱開始。〔7〕在美國43位總統中有39位是基督教教會的成員,其余4位也與教會關系密切。〔8〕有的美國總統總是把上帝掛在嘴邊,表明美國政治文化與宗教有何等重要的關系。宗教對美國的文化教育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在美國的大學校園里,活動著大量的學生宗教團體。美國85%以上私立中小學校的學生就讀于教會學校。“接受宗教教育的人的比例成直線上升,1935年接受宗教教育的人是25萬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人數上升到150萬人。”“1959年至少400萬兒童接受各種類型的周末宗教。”〔9〕僅紐約一個城市,超過17萬中小學生參加宗教教育。為什么接受宗教教育的人有這么多?周末宗教教育(WeekdayReligiousEducation)董事謝弗(Shaver)寫道:“世界形勢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使我感到擔憂,戰爭使人類惡化,追求生活的人正轉向道德和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表達精神需要的基礎。”〔10〕不僅中小學生要接受宗教教育,而且像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學最初都是由教會創辦的。“今天,美國有1200多家宗教廣播電臺播放宗教節目,每12家電視臺中就有一家是宗教電視臺,在20世紀的最后十年里,美國宗教節目增加了75%。美國的宗教報刊雜志有5000多種,《新約圣經》在美國的印數超過了1億冊,宗教音樂的音像制品銷售量遠遠超過了爵士樂、古典音樂及其他各種流行音樂。”〔11〕宗教對美國人的生活影響隨處可見。周末去教堂的人比看體育比賽的人多。據美聯社宗教問題撰稿人喬治·科內爾報道,美國人花在宗教上的時間和金錢遠比花在體育方面的多。1992年,美國人貢獻給宗教事業的資金總額為56.7億美元,14倍于花費在棒球、橄欖球和籃球這三個聯賽上的40億美元資金。〔12〕宗教對美國人生活方面的影響還表現在,許多美國人的婚禮也是在教堂里舉行的,還有喪禮則由牧師主持。由上可見,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難怪里根總統在1984年1月3日一次有關宗教的講話中指出:“上帝是我們生命的精髓”,這僅25分鐘的講話就被25次掌聲所打斷〔6〕(宗教對當代美國社會的影響李其榮)作為評判社會行為的道德體系。宗教都對民眾的道德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種宗教的大量文獻,在許多民族的早期社會,被用作進行文化歷史教育的教材。各宗教教材中都有要求信徒修德、做善事的內容,例如,猶太教的“十戒”、基督教的“贖罪”說、伊斯蘭教的行善戒惡要求等,因此,宗教對道德凈化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就道德來說,不但許多不同宗教中的教義意思相近,而且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中許多關于道德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宗教是一種教化,是加強道德建設的一種途徑.宗教總是從人們身邊的事情說起,與人們的倫理道德聯系十分緊密.勸人向善,多做好事,積善明德,以求來世幸福,內在的自覺和監督,往往比外在的要求和規范力量強大得多,因此宗教在進行道德教育,規范人們行為的方面的效果也比較好。2、作為一種社會實體,宗教又有它實體方面的社會功能,它為社會提供一種組織社會的形式,一套調適和整合、凝聚社會的機制和體系。宗教的社會功能是上述兩種功能的綜合,成為社會的一種控制系統。

現代工業社會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充分體現了物質文化的進步和人對自然的勝利。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進步與勝利,使社會在情感層面上,呈現出日益分離的傾向;使人際交往大多處于一種一般交往狀態,而這種交往狀態似乎很難滿足人內在的、深層次的情感需求,使人雖身處鬧市卻覺得孑然無依,長期處于孤獨寂寞的境地。這造成了社會的冷漠、情感交流的斷裂和人際關系的緊張、疏遠乃至對立。人們交往的限制使許多人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感、空虛感,他們渴望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以擺脫心理上的孤獨與空虛。而宗教文化則可以消除這種冷漠,把松散斷裂的人際關系重新粘合起來。宗教作為一種群動,是由具有共同的信仰和期望、共同的情感和心理、共同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的成員組成的,因而這些成員之間具有特殊的親切感和認同感。無論是基督教的博愛主義,還是伊斯蘭教的兄弟情誼,或是佛教的慈悲心懷,都引導人們向著一個目標努力,即拋棄一己的利害得失,把憐憫、同情、友愛播灑人間,這對個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宗教的局限性1、多數宗教重修來世而不重建設現實的美好生活。宗教要人們行善積德是為了進天國而不下地獄,因此教徒往往不是把主要心思放在建設美好的現實生活上,而是放在虛無縹緲的來世追求上,顯然對推動現實社會的發展不利。2、宗教救人出“苦海”的辦法是消滅欲望。人在現實世界的痛苦、悲傷,只有靜心修行、絕情寡欲才能獲得解脫。但是,人沒有了欲望,也就沒有了創造現實生活的動力。3.宗教往往與反動統治階級相結合,成為反動統治的工具。反動統治階級往往利用宗教,宣稱自己是“天子”,是神在人間的代表,以此麻痹人民的斗志,調和階級矛盾。4.一些統治階級往往利用宗教發動對外侵略。他們打著正義之神的旗號,通過瘋狂的殺戮去征服異教徒,無論是伊斯蘭哈里發艾卜·伯克爾在中東地區的擴張,還是羅馬教廷的“十字軍東征”,都給被征服者帶來了無窮的災難。5.一些反動階級會利用宗教對人民政權搞顛覆活動。各宗教在建立之初,入教者主要是受壓迫階級,現代社會的宗教,階級性已不明顯。但宗教在社會階級斗爭中,不同的階級都可利用。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階級為了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曾多次利用宗教組織起義,從漢代的黃巾起義到近代的太平天國起義都是如此。統治階級在政治斗爭中不但利用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