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教學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世紀解決民族問題的主要任務,及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的突出表現。
※明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重大意義。※堅持國家扶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的原則,促
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和繁榮發展。
※認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穩定與發
展的重要力量。
第一節新世紀解決民族問題的主要任務
第二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
全局第三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穩定與
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三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新世紀解決民族問題的主要任務
第一節知識結構圖新世紀解決民族問題的主要任務少數民族從普遍貧窮到總體小康的歷史跨越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的集中表現發展是新世紀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一、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從普遍貧窮到總體小康的歷史跨越1.生產關系發展不平衡少數民族生產關系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展現了一部活的發展史。在原始社會階段有60—70萬;在奴隸社會階段有100萬彝族;在農奴制階段有400萬藏、傣等民族;在封建社會階段有3000萬回、滿等民族。(一)解放前2.極度貧苦的歷史起點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等民族的主要生產工具是自制的弓箭和扎槍。以農業生產獨龍、布朗等民族的主要生產工具以木制、竹制為主。和漢族相鄰的少數民族,鐵制工具少,多從漢族地區輸入。3.經濟基礎薄弱人民社會困苦以新疆為例:1949年,全疆工農業生產總值僅有41761萬元(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農業總產值33743萬元,工業總產值為8018萬元,工業產值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2%。全疆只有38個郵政局,50%以上的縣城沒有郵電機構。新中國成立前,新疆幾乎沒有現代工業。1949年,全疆僅有工業企業363家,其中347家是私營手工業作坊和個體手工業,只有16家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工廠,工人900多人,工業總產值9800萬元。工業產品僅有煤、鹽、皮革、紅磚、面粉、食油、硫酸等10多種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工業品和日用品,主要靠內地供應和從外國進口。解放前,新疆的衛生事業十分落后,當時全疆的醫療衛生機構僅有54所,從業人員534人,其中醫師只有18人,平均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0.08人。有病床696張,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15張。有2臺X線機和4臺顯微鏡;衛生防疫及婦幼保健工作一片空白,嬰兒死亡率達420‰—600‰。孕婦死亡率達150/10萬人,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0歲。20多萬公里的阿勒泰草原上,只有3所極為簡陋的衛生所。從河灘向東北方向看紅嘴山、寶塔山和山坳處的玉皇廟
(攝于上世紀20年代)1947年烏魯木齊市西大橋(上圖)解放前
烏魯木齊市二道橋(下圖)解放前
烏魯木齊市的東門現在的西大橋1.人口數量和素質明顯增長和提高1953年少數民族人口3401.3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5.89﹪。1964年少數民族人口3988.39萬人,占全國人口的5.77﹪。1982年少數民族人口6643.4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6.62﹪。1990年少數民族人口9056.72萬人,占全國人口的8.01﹪。2000年少數民族人口1064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8.41﹪。2010年少數民族人口1137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49%
。(二)解放后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變化
2.現代工業從無到有(以新疆為例)工業:1951年-1954年在國家、人民解放軍及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八一鋼鐵廠、七一棉紡廠、葦湖梁電廠、十月拖拉機廠等一批現代化企業,結束了新疆沒有現代企業的歷史。1952年七一棉紡廠外景1954年八一面粉廠動工八一鋼鐵廠外景十月拖拉機廠技
術
革
新培養少數民族工人
2.現代工業從無到有(以新疆為例)鐵路:蘭新線1952年設計,1962年12月19日通車到烏魯木齊,1963年正式通車,從此結束了新疆沒有鐵路的歷史。1974年4月-1984年8月南疆鐵路吐魯番至庫爾勒通車;1994年蘭新線復線建成通車;1999年全長975公里的南疆鐵路庫爾勒西至喀什建成通車,目前正線運營里程達2998.5公里。60年代烏魯木齊火車南站80年代烏魯木齊火車南站鐵
路
發
展
2.現代工業從無到有(以新疆為例)公路:1950年-1957年先后修建了新疆至西藏、喀什至和田等重要公路。1958年-1979年修建了烏魯木齊至庫爾勒、獨山子至阿勒泰等三條干線公路;南北疆主干線路全部黑色化;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動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長距離高等級公路。民航:新建擴建民航機場12座。石油:1959年克拉瑪依至獨山子原有輸油管線建成,標志著新疆長距離管道運輸事業發展的開始。2000年烏魯木齊市西大橋3.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教育:2012年與1949年相比,小學由1335所增加到3535所,中學由9所增加到1131所,普通高中366所,高校由1所增加到2012年的42所(包括普通高校合成人高等院校)。人均壽命:平均期望壽命延長到71.12歲。1985年新疆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列為世界上四個長壽地區之一。每百萬人口百歲老人數居全國之冠。特別是在南疆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百歲老人數量較多。
注:2012年學校數據來源于自治區教育廳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80
年
代
的
新
疆
大
學今天的
新
疆
大
學建校時的八一農學院今天的
新
疆
農業大
學1950年的南門劇場50年前牧區孩子在“馬背學校”上學現在牧業的寄宿制中小學1964年從紅山上俯瞰烏魯木齊如今的烏魯木齊(現代都市的氣息)建國前飲食目標追求變化吃不飽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今天吃肚飽吃味道吃品質吃健康和田縣改水紀念碑以前現在行1980年兵團89團職工張啟碧和家里的黑白電視機合影2008年11月12日,63歲的張啟碧和老伴一起調試剛買回家的液晶電視二、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的集中表現1.經濟總量差距懸殊2.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3.工業化進程比較緩慢4.對外開放差距急劇擴大5.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全面實現小康東西部農村小康差距過大,2005年,東北地區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實現程度為47.6%,而西部僅為1.3%。結構上:經濟發展西部與東部地區農村的發展差距在8年以上;人口素質:西部與東部的差距在10年以上;生活質量:西部與東部的差距在5年以上。第二節
西部大開發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西部地區:包括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青海、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新疆12個省(區、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人口: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8.8%。GDP:1998年僅占全國17.69﹪。一、西部大開發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50個,少數民族人口的75%集中分布在西部,陸地邊境線的85%位于西部。1978——1997年西部在全國GDP所占比重:東部由56%上升至61.4%。西部由17.69%降至14.8%。1997年全國人均GDP為6392元,西部人均GDP僅為4009元,僅占全國17.3%。第一,西部大開發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的條件下進行的。第二,西部大開發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國際形勢下進行的。第三,西部大開發是在中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條件下進行的,必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互相統一。西部大開發的背景西部大開發:主要指國家通過適當的制度、政策、投資等系列化的支持、保障,從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區生態、經濟、社會的基本條件,培育自身的綜合發展能力,實現快速、高效的發展,從而縮小區域間發展水平的差距,實現共同繁榮的目標。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工作中心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基礎根本關鍵條件(1)是實現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戰略舉措。(2)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途徑。(3)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客觀需要。(4)是適應世界范圍結構調整,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2.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意義西氣東輸工程——拉開了西部大開發的序幕。西電東送工程——聯動東西的新動脈。青藏鐵路工程——天塹變通途。南水北調工程——造就中華大地新“水網”。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南水北調青藏鐵路
1.奠定基礎階段:從2001年到2010年,重點是調整結構,搞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等基礎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場體制,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使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初步改善,生態和環境惡化得到初步遏制,經濟運行步入良性循環,增長速度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可按5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
2.加速發展階段:從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礎設施改善、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制度建設成就的基礎上,進入西部開發的沖刺階段,鞏固提高基礎,培育特色產業,實施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和專業區域布局的全面升級,實現經濟增長的躍進。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可按5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
3.全面推進現代化階段:從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發展地區增強實力,融入國內國際現代化經濟體系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加快邊遠山區、落后農牧區開發,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縮小差距。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可按5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區GDP年均增長12.9%,高于全國同期增速。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由2000年的17.1%提高到2009年的18.5%。西部大開發十年成果涌現或壯大了一批像金風科技、特變電工、新疆天業、天富熱電、天利高新、美克股份、新農開發、天康生物、西部建設等全國知名的企業。構建了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烏魯木齊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體化經濟區、庫爾勒—庫車石化工業等工業聚集區。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工廠如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等在新疆投資設廠,優化了新疆的產業結構。西部大開發新疆工業的發展1.悄悄鼓起的“錢袋子”,讓農民兄弟看到了希望;2.抗震安居工程的實施,已經讓新疆980萬人入住新居;3.南疆庫爾勒、和田、喀什、阿圖什、阿克蘇、墨玉、洛浦、疏勒等23個縣市的30多萬戶各族群眾用上了清潔且價格優惠的天然氣,“砍胡楊”、“燒胡楊”正在成為歷史;4.許多偏遠地區群眾告別無電史;5.牧民定居工程讓廣大牧民有了新房……新疆十年來的民生工程:且末縣農民燒柴做飯庫爾勒郊區農民用上了液化氣新疆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按不變價格計算,2008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達4203億元人民幣,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長了86.4倍,年均遞增8.3%比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19.6倍,年均遞增10.4%比2000年西部大開發實施時增長了2.2倍,年均遞增10.6%。新疆社會經濟的變化新疆產業結構農業工業取代農業成為主要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如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郵電通信網絡快速普及,房地產、金融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1.什么是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主張環境、資源、人口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當代人的需要和子孫后代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把人類社會的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統一起來,實現人與社會、自然的協調發展。二、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2.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觀?(1)大力增加資源意識: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堅決制止對資源的掠奪是開發,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源的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2)大力增強環境意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3)大力增強人口意識西部民族地區的人口問題是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敗的一個重大問題。影響經濟發展的原因:人口增長過快;人口素質低下。二、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三、堅持國家扶持、兄弟省市支援與自
力更生相結合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和支援。第一、從財力上給于新疆大力支持。第二、逐步加大對新疆的投資力度。第三、通過各級經融機構支援新疆建設。第四、幫助新疆救災和脫貧致富。1、新疆經濟的發展第一階段: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在國家幫助下,新疆社會經濟發展與內地差別不大。主要是由國家的幫助。當時中央有專門對新疆的政策傾斜,兵團屯墾戍邊在新疆社會經濟建設中的支撐作用明顯。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到1999年西部大開發前從經濟總量上看,新疆GDP、人均收入的絕對值在增加,但新疆工業基礎薄弱,因此經濟發展與內地的差距拉大。2、新疆經濟的發展歷程第三階段:從西部大開發至今中央對新疆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大(2007年新疆本地財政收入280億元,財政支出700多億元,中央通過財政轉移給予支持)西部大開發實施后,新疆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發展不平很,投資多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用于民生不多。2、新疆經濟的發展歷程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21億元。按2005年平均匯率計算,折合為22257億美元,人均GDP達到1703美元。新疆與內地發展存在的差距2009年,新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926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8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1.4%;這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8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5.3%。同年,南疆三地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只有全國的35.3%。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
新疆的發展和穩定:關系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系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第一,新疆地緣特點和新時期安全穩定的形勢要求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
地緣特點:新疆安全環境的多邊性、多樣性和多向性。
一是歐亞地理板塊的中心地帶;
二是民族宗教問題的交織地帶;
三是長期懸而未決中印邊界問題,對未來新疆安全產生巨大影響;四是世界矚目的資源豐富地帶。(1)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第二,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們要實現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在新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由于歷史、自然、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新疆同我國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部分群眾生活仍然比較困難;二是民族宗教方面出現一些新的復雜因素,社會穩定基礎有待加強;三是新疆還存在著分裂勢力以暴力恐怖手段和其他方式進行的分裂祖國活動,反對民族分裂的斗爭尖銳復雜。(1)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定義:指在國家統一領導和協調下,經濟發達地區對口幫助民族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結成相對固定的聯系,前者幫助后者。特點:一是具有計劃性和指導性。二是具有支援性和互補性。三是具有穩定性和全局性。(2)對口支援:實施經濟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把“輸血”與“造血”、“硬件”與“軟件”建設、物質支援與文化交流結合起來,著力增強受援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支援方為19個省市,受援方我區12個地(州)的82個縣(市),以及兵團的12個師。對口支援省市的重點任務是:改善各族群眾生活條件,支持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培養干部人才。各省市對口支援新疆每年注入資金在100億元以上。很多。
全面推行新一輪對口援疆拜城縣是西氣東輸的主要起源地,自資源稅改之后,2010年底6個月,拜城縣油氣資源稅收入達1.82億。這些錢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提高新農合補貼標準,為1.5萬名60歲以上的農牧民發放養老金,對全縣貧困人口進行免費的雙語培訓。南疆五地州,和田、阿克蘇、巴州、克州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
2010年自治區共增加資源稅收入16億元。
南疆五地州收益資源稅改第一階段:力爭5年內使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第二階段:在10年內,最大程度地縮小新疆與內地的差距,確保2020年新疆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3)新疆區域振興規劃分為“兩個開發階段”到2015年新疆的人均生產總值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要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高,民族團結明顯加強,社會穩定明顯鞏固。到2020年實現新疆的協調發展、人民富裕、生態良好、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鞏固、文明進步,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跨越式發展目標任務到2020年,新疆路網結構將形成向東4條出疆通道,即蘭新線、哈臨線、青新線、新藏線。向西4條出境通道,即蘭新線西段、精伊霍鐵路、中吉鐵路、中巴鐵路。區內4個環線,即環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天山北坡、吐魯番盆地的新疆鐵路主要感線網。第一、是提高新疆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
第三、是我國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部署。
第四、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確保邊疆長治久安的迫切要求。(4)實現新疆跨越是發展的重大意義第三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節知識結構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穩定與發展的重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練習五》具體內容及教學建議
- 長沙醫學院《兼并與收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手足口病合并肺炎護理
-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2025屆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答案
- Web即時通訊系統課程
- 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分析與設施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企業文化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制圖與CAD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民族大學《實驗室安全與規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設計團體操創編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教職工防震培訓課件
- 維修類技能培訓課件
- 企業環保、節能知識培訓
- 醫院高風險意外事件應急措施和救護機制
- (完整word版)健康SF-36量表(中文版)
- 電復律護理查房課件
- 動火作業應急預案范本
- 模板-機房來訪人員進出登記表
- 預防校園欺凌法治知識競答題庫及答案
- 中國歷史文選-圖文
- 二級公路設計畢業設計(論文)-二級公路畢業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