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機”與“新政”_第1頁
“大危機”與“新政”_第2頁
“大危機”與“新政”_第3頁
“大危機”與“新政”_第4頁
“大危機”與“新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大危機”與“新政”1929—1933經濟大危機與羅斯福新政1、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繁榮景象一、“美國的悲劇”“柯立芝”繁榮材料一:一戰后,美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1924年,美國掌握的黃金總額已達到世界黃金儲存量的1/2,控制了國際金融市場,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轉移到紐約。當時的美國被稱為世界金元帝國。20世紀20年代前期,美國經濟迅猛發展,工業生產居世界首位。1924年—1928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增長69%。1929年美國工業生產總值占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半。20世紀20年代,包括美國在內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走向繁榮的原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列強之間的矛盾,實現了短暫的和平20世紀初,美國經濟極大發展,進出口在十年間翻了一番,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8%。鋼產量到1913年達3100多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1%。這一年,美國工業生產占整個世界工業生產的38%,比英、法、德、日四國之和還多。美國的快速發展“如果我當選總統,保證讓每家工人鍋里有只嫩雞,車庫里有兩輛汽車。”

——胡佛

材料一:20年代美國國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占國民收入的4%。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國工人工資增長2%,而工廠生產率增長55%……材料反映的問題?

美國國民收入分配嚴重不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就會越來越尖銳,購買力低下,美國繁榮經濟的背后潛伏著嚴重的危機。這正是當時“美國悲劇”所在。一、“美國的悲劇”2、繁榮的背后“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德萊塞一、《美國的悲劇》1.作者:2.出版時間:3.地位:4.內容:5.影響:德萊塞1925年美國最偉大的小說P17揭露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敗。本書主人公克萊德原是一個窮牧師的兒子,他的父母篤信上帝,常帶著他們的孩子上街宣傳上帝的旨意,高唱《贊美詩》。可圍觀者卻不把他們當回事,不是投以白眼,便是諷刺挖苦。他們從小沒有好好讀書,卻一次次受到了心靈的傷害。他一家人也并沒有因為崇拜耶穌而得到幸福,相反卻弄得衣食不保。為了追求幸福,克萊德離家獨自闖蕩世界。貪慕虛榮的他雖然憑著聰明機靈在伯父的工廠里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還遇著了愛戀自己的美麗女孩,但他并不滿足,為了追求富家女,他竟然狠心的把自己已經懷孕的女友害死。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淘金夢,克萊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德萊賽是把一個普通的、為追逐金錢財勢墮落為蓄意殺人犯的故事,提煉加工成“一個國家的悲劇”與一種文明的悲劇,不僅揭示了利己主義惡性膨脹的嚴重后果,同時更揭露了金錢至上的美國生活方式對人的普遍的罪惡性腐蝕毒害作用。

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經濟危機的爆發

首先在美國爆發標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紐約股票市場崩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下面是一個嚴寒的冬天,衣著單薄的美國采煤工人的女兒和她母親的一段對話:女兒:媽媽,這么冷的天,為什么我們家不生火取暖?母親:因為沒有煤炭。女兒:為什么沒有煤炭呢?母親:沒有錢買。女兒:為什么沒有錢呢?母親:你爸爸失業了。女兒:那為什么失業呢?母親:煤炭多了,賣不去。2.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直接原因---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的相對低下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隨著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部門必須密切協同、步調一致-----形成社會化大生產。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資本家為追求利潤,不斷地擴大再生產,這就勢必打破平衡,引發惡性競爭,激化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進而導致經濟危機。想一想,說一說

在經濟危機中,受害最深重的是誰?

我會三項技能,我會三種語言,我已經有三年工齡,我有三個孩子,我已經失業三個月了,現在僅僅需要一份工作。1925——1945年美國失業率等候領救濟面包的長隊英國失業者街頭求職一家人的住處

由于農產品價格慘跌,大量農場主破產。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于死亡。賓夕法尼亞州的鄉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她們就跟在后邊跑,有什么掉下來就撿。中西部地區一所旅館的廚師把一桶殘菜剩羹放在廚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來個人從黑暗中沖出來搶。人們還看到,有人全家走進垃圾堆撿骨頭和西瓜皮來啃。因為蛆蟲多,芝加哥市有一個寡婦在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凈。

在人民饑寒交迫的情景下,資本家做何反映呢?為什么?在密西西比河畔,農場主們正在將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車車的大肥豬倒進河中。僅1933年一年就有640萬頭豬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萬多畝棉花被點火燒光。同樣在英國,在法國,在荷蘭,在丹麥,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魚,整袋的咖啡豆被倒進大海,無數的奶牛、小羊被殺死。目的是保住商品的價格和市場,保住利潤。3.危機的特點

特點

具體表現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農、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從1929---1933年,前后共5個年頭。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多達30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

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世界外貿縮減46.2%40.6%28.4%16.5%8.4%1/3工業下降70%69.1%50%48%50%2/3失業人數1700萬476萬近300萬85萬300萬近3000萬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情況表4、經濟危機的影響:A.經濟上:工農業等各行業生產力大幅下降,廣大勞動人民受害最深,他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B.政治上:激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發資本主義各國政局動蕩C.國際關系上:加劇各國的矛盾與沖突,引出一連串關稅戰、傾銷戰與貨幣戰各國如何應對經濟危機?1、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2、美國:羅斯福新政請問:面對經濟危機,當時的總統胡佛采取什么方法擺脫危機?結果如何?奉行自由放任主義(失敗)加深危機面臨這種狀況,誰來拯救美國?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放任”政策是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傳統經濟政策。它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有深刻影響。它認為市場機制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自動調節經濟活動;政府的干預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費,所以沒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會經濟事務最好由不受國家權力干預的個人決定,政府扮演好經濟“守夜人”的角色足矣。胡佛羅斯福

最好的經濟是完全自由的經濟,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預經濟的政府。

如果競選成功,我將保證為美國人民實施新政。1575萬票2280萬票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國總統;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美國總統;他是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1933-1945);他是繼林肯后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美國總統;他被人們喻為”獅子”和”狐貍”FranklinRoosevelt(1882—1945)美國第32任總統,1933年開始推行“新政”。

出生于紐約州海德帕克鎮一富豪之家。1900—1907年就讀于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后在紐約當律師。1910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1913—1920年任助理海軍部長。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炎下肢癱瘓。1928—1933年任紐約州長。任期內,美國發生嚴重經濟危機,他采取措施,建立救濟機構,深得人心。1932年11月以壓倒多數票當選總統。1933年3月羅斯福入主白宮后,對內積極推行以救濟、改革和復興為主要內容的“新政”,在193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大選中,羅斯福又連續三次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1945年4月12日,即在德國投降前夕,羅斯福因患腦溢血逝世。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發表了“無所畏懼”的就職演說:“這個偉大的國家將堅持下去,并獲得新生和繁榮。因此,首先請允許我表明自己的堅定信念,即我們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1、背景:三、羅斯福新政: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學習思考:“試驗”指什么?用什么藥方來救治病入膏肓的美國經濟?羅斯福名言:

這個國家需要進行大膽的、堅持不懈的試驗,如果試驗失敗,就再試行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試驗。--羅斯福

Firstofall,letmeassertmyfirmbeliefthatthe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

我首先表明我的堅定信念: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2、目的:消除經濟危機,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本主義統治3、前提: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對癥下藥4、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新政藥方社會癥狀積極效果

穩定產品價格改善生產環境農產品價格下跌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刺激消費生產穩定社會秩序失業人數激增興辦公共工程,實行社會救濟

恢復銀行信用銀行紛紛倒閉整頓銀行,美元貶值

刺激出口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恢復工業,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工商企業破產新政內容解讀

情景一:據統計,到1933年初,美國銀行倒閉事件已經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總統羅斯福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全國已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關閉,整個金融系統癱瘓,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現。整頓銀行業,克服金融危機恢復銀行信用為解決這一問題,羅斯福采取什么措施?主要目的何在?加強工業計劃指導

防止盲目競爭情境二:藍鷹標志你能簡介一下這個標志嗎?

情境三:大危機中境況最慘的還是農業,農產品大量滯銷,農民負債累累,農產品價格已跌到歷史最低點,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調整農業政策穩定農產品價格,促進農業恢復1933年《農業調整法》: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羅斯福采取什么措施?產生怎樣的作用?羅斯福看望美國農民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穩定社會情境四:田納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壩左圖反映了美國羅斯福新政的哪一舉措?

產生什么作用?

保護勞工權利

情境五:1935年的《全國勞工關系法》:重申工人的權利,規定雇主不得敢干預和圖謀控制勞工組織;雇主不得拒絕與工人進行集體談判,并根據該法成立了勞工關系委員會。1938年的《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了企業工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規定每周工作40小時,每小時40美分最低工資,后調整為每小時1美元。還禁止雇用16歲以下的童工。

緩和勞資矛盾請依據材料概括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談談這一舉措在解決危機中的作用。

情境六:1935的《社會保險法》:政府實行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對兒童、殘疾人、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穩定社會,早日擺脫危機

情境六:1935的《社會保險法》:政府實行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對兒童、殘疾人、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情境六反映的新政內容是什么?出發點何在?5.新政的特點:6.實質(性質):7.結果:8.歷史影響(評價):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三、羅斯福新政(1)是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一次自我調節(性質)(2)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3)維護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4)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局限性:積極作用: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的一次自我調節,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一次自我調節(或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節)促進了經濟的恢復,擺脫了經濟危機2.“新政”會不會把美國變成社會主義國家?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探究:3.“新政”能消除經濟危機嗎?如何評價?1.新政的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經濟危機根本目的:維護資本主義統治

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

——1992年鄧小平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局部調整2.“新政”會不會把美國變成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沒有得到消除,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3.“新政”能消除經濟危機嗎?羅斯福的主要功績:羅斯福實行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維護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課堂拓展羅斯福新政給我國建設的啟示:1、經濟建設要符合國情,要遵循客觀規律2、要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3、要穩定農業,推動工業的發展4、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等。感悟提升人類文明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中不斷發展進步。任何國家走現代化道路都沒有固定模式。列寧:新經濟政策——借鑒資本主義“市場”——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羅斯福:新政——借鑒社會主義“計劃”——資本主義自我完善學史明智:國際視野、改革創新意識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新經濟政策

羅斯福新政背景性質根本目的方式側重點作用思維延伸戰時共產主義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經濟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改革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改革為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以市場調節為主,國家放松對經濟的干預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以農業為主,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以工業為核心,實行《全國工業復興法》①當時在經濟上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②都根據本國國情,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計劃和市場相結合)③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克服了經濟困境)。都鞏固了政權(緩和了社會矛盾)。新經濟政策與羅斯福新政的相同點總結提升一、經濟大危機1.根本原因:2.時間:3.開始的國家與行業:4.特點:5.影響:6.對策:二、羅斯福新政1.背景: 2.目的:3.前提:4.內容:⑴整頓金融業⑵恢復工業⑶調整農業 ⑷興辦公共工程⑸進行社會救濟5.實質:6.特點:7.評價:8.啟示:第4課“大危機”與“新政”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1929~1933年。美國、金融業。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使美國渡過了危機;挽救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為二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國內:激化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蕩。國際: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日本、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消除經濟危機,挽救美國資本主義制度。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1、計劃和市場僅僅是經濟發展的手段,它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發展經濟要尊重市場價值規律,同時適當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要不斷改革,勇于創新,及時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2、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舉辦公共工程,擴大就業渠道。⑴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⑵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⑶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⑷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⑸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是美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1、在羅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廣闊空間的措施是A、恢復銀行信用B、調整農業經濟C、規范企業行為D、舉辦公共工程2.“……首先請允許我表明自己的堅定信念,即我們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羅斯福總統為應對“恐懼”而采取的中心措施是A.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B.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控C.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D.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3.“開心辭典”節目主持人王小丫給正在參賽的小張同學出了這樣一道題目:“他是美國人,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局面”。題目中提及的“他”是A.華盛頓 B.羅斯福C.林肯D.杜魯門4.羅斯福總統克服經濟危機的“大膽試驗”主要表現在A.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B.強化自由競爭機制C.消除經濟危機的根源D.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BBA5.某校九年級(1)班的歷史興趣小組在“美國發展之路”的探究活動中制作了下面的圖表。與圖表中③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獨立戰爭 B.南北戰爭C.羅斯福新政 D.美蘇爭霸6.左圖“1925~1945年美國失業率”顯示,1933年美國的失業率最高。引發這一結果的事件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B.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C.第二次世界大戰D.美蘇爭霸CB7.美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從1776年建國至今只有200多年的歷史,然而已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時,美國走向獨立,領土大塊大塊地擴充,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