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_第1頁
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_第2頁
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_第3頁
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_第4頁
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兒科患者常用藥物介紹兩點說明:一、以所使用藥物說明書為依據。二、區別一次性用量與一日用量。例如:頭孢他定用量:嬰幼兒常用劑量為一日30~100,分2~3次靜脈滴注。兩點說明:一、以所使用藥物說明書為依據。二、區別一次性用量與一日用量。例如:頭孢他定用量:嬰幼兒常用劑量為一日30~100,分2~3次靜脈滴注。一、抗菌藥物1.青霉素: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各種感染,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肺炎鏈球菌感染,梅毒等。小兒靜脈滴注:每日按體重5萬~20萬,分2~4次給藥。新生兒(足月產):每次按體重5萬單位,靜脈滴注給藥;出生第一周每12小時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時1次,嚴重感染每6小時1次。早產兒:每次按體重3萬單位,出生第一周每12小時1次,2~4周者每8小時1次;以后每6小時1次。2.阿洛西林鈉:功效主治:主要用于敏感的革蘭陽性菌及陰性菌所致的各種感染以及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包括敗血癥、腦膜炎、心內膜炎、化膿性胸膜炎、腹膜炎及下呼吸道、胃腸道、膽道、泌尿道、骨及軟組織和生殖器官等感染。成人一日6~10g,一般分2~4次滴注。兒童按體重一日75,分2~4次滴注。嬰兒100毫克/公斤體重/日,分2-4次靜滴。紅霉素等抑菌劑可干擾注射用阿洛西林鈉的殺菌活性不宜與注射用阿洛西林鈉合用。3.磺芐青霉素:主要適用于對注射用磺芐西林鈉敏感的銅綠假單胞菌某些變形稈菌屬以及其他敏感革蘭氏陰性菌所致肺炎尿路感染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和敗血癥等對注射用磺芐西林鈉敏感菌所致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宜與抗厭氧菌藥物聯合應用

兒童用量:

根據病情每日劑量按體重80~300,分4次給藥。4.氟氯西林:半合成青霉素類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療耐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嚴重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成人:每次0.25-1.0,每日4次。小兒用藥:小于2歲按成人量四分之一給藥,大于2歲按成人量的一半給藥。5.頭孢他定:用于敏感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敗血癥、下呼吸道感染、腹腔和膽道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和嚴重皮膚軟組織感染等。對于由多種耐藥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免疫缺陷者感染醫院內感染以及革蘭陰性桿菌或銅綠假單胞菌所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尤為適用。用量:嬰幼兒常用劑量為一日30~100分2~3次靜脈滴注。小兒一日最高劑量不超過6g.6.頭孢夫辛: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以下病癥: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咽炎等。用量:嬰兒和兒童按體重一日30~100分3~4次給藥.3個月以下嬰兒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確定,不推薦使用。7.頭孢硫脒:用于敏感菌所引起呼吸系統、肝膽系統、五官、尿路感染及心內膜炎、敗血癥。用量:小兒按體重一日50~100,分2~4次給藥。8.克林霉素:適用于鏈球菌屬,葡萄球菌屬及厭氧菌所致的中,重感染,如吸入性肺炎,膿胸,肺膿腫,骨髓炎,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及敗血癥等小兒:一日15~25,分3~4次應用。肝腎功能損害及小于4歲兒童慎用。9.紅霉素:適應癥:現在主要用于支原體感染。用法用量:小兒每日按體重20~30分2~3次滴注。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必須每100溶液中加入4%碳酸氫鈉1。10.頭孢地尼功能主治頭孢地尼分散片敏感的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肺炎球菌等。用法用量:兒童服用的常規劑量為每日9-18毫克/公斤,分三次口服。可依年齡、癥狀進行適量增減。對青霉素或頭孢菌素有過敏史者慎用。新生兒的用藥安全性尚未確立。11.頭孢克肟適應癥:本品適用于對頭孢克肟敏感的鏈球菌屬(腸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蘭漢球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屬等。用法用量:兒童一次1.5-3(體重),一日二次。頭孢克肟對小于6個月的兒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

12.克林霉素棕櫚酸酯顆粒用途:.用于革蘭陽性菌引起的下列各種感染性疾病:(1)扁桃體炎化膿性中耳炎鼻竇炎等(2)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等(3)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癤癰膿腫等。用法用量:按克林霉素計1.兒童:一日劑量為按體重8~25(一般感染8~16,重癥感染17~25)分3~4次服用(體重10以下幼兒每次服藥應不少于37.5一日3次)小于1個月慎用。抗病毒藥物1.阿糖腺苷:用于治療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腦炎及巨細胞病毒感染。。成人按體重一次5~10,一日一次。兒童用藥:尚不明確。參考用量:一次5,一日一次。有的資料注明嬰兒禁用。2.利巴韋林:廣譜抗病毒藥,損害病毒和蛋白合成。小兒按體重一日10~15,分2次給藥。每次滴注20分鐘以上,療程3~7日。三、退熱藥1.賴氨匹林:用于發熱及輕、中度的疼痛。用量:兒童:一日按體重10~25,分2次給藥。一般12歲以下小兒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下列情況應禁用: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史者尤其是出現哮喘、神經血管性水腫或休克者禁用。2.布洛芬:為非甾體抗炎藥,對成人和兒童的發熱有解熱作用。小兒常用量口服,每次按體重5,一日3次。四、中成藥:1.小兒豉翹顆粒沖劑:【化學成分】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樸、黃芩、半夏等14味藥。【用法用量】開水沖服。6個月~1歲一次1~2g;1~3歲一次2~3g;4~6歲一次3~4g;7~9歲一次4~5g;10歲以上一次6g。一日3次。副作用:腹瀉、嘔吐。2.藍芩口服液:主要成分:板藍根、黃芩、梔子、黃柏、胖大海適應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主治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熱等癥。用法:7歲以上每次10,每天3次;2歲到6歲每次5,每天3次。副作用:輕度腹瀉。3.蒲地藍口服液:成分:蒲公英、地丁、板藍根、黃芩。適應癥: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用于癤腫、腮腺炎、咽炎、扁桃體炎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一日3次,小兒酌減。4.芩翹口服液:主要成分為黃芩、連翹、荊芥等。用于急性咽炎、急性充血性扁桃體炎。兒童用量:口服一次10,一日3次,幼兒酌減或遵醫囑。5.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成分: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主要成分為麻黃堿用法用量:口服一歲至三歲一次10毫升一日3次;四歲至七歲一次10毫升一日4次;八歲至十二歲每次20毫升一日3次或遵醫囑.6.熱毒寧:成份:青蒿、金銀花、梔子。功能主治:清熱、疏風、解毒。用于外感風熱所致感冒、咳嗽,癥見高熱、微惡風寒、頭痛身痛、咳嗽、痰黃;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宣傳資料說明對71等病毒感染有效。)兒童劑量:(參考)3-5歲,最高劑量不超過10;或遵醫囑(0.5)。本品使用后需沖洗輸液管后,方可使用第二種藥物。療程:成人為3~5天。7.炎琥寧:適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用法用量:靜脈滴注: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成人一日0.16~0.4g,一日1~2次給藥。小兒酌減或遵醫囑(5~8)。

8.清熱化濕口服液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用于兒童急性支氣管炎濕熱蘊肺證;癥見:發熱,咳嗽,痰液粘稠,兼見嘔惡納呆,便溏不爽,溲黃,舌紅苔膩等。用法與用量:口服,1~2歲:每次3~5;3~5歲:每次5~10;6~14歲:每次20;均為一日3次。9.健兒清解液適應癥: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消滯和中。用于口腔糜爛、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癥。

用法用量:口服,嬰兒一次4毫升,五歲以內8毫升,六歲以上酌加,一日3次。

10.腸胃康【功能主治】清熱除濕化滯。用于急性胃腸炎,屬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者,證見腹痛腹滿、泄瀉臭穢、惡心嘔腐或有發熱惡寒苔黃脈數等。亦可用于食滯胃痛而證見胃脘痛、拒按、惡食欲吐、噯腐吞酸、舌苔厚膩或黃膩脈滑數者。【成人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淺表性胃炎十五天為一個療程。五、止咳化痰藥1.杏蘇止咳糖漿:成分:100含非那根50。成人用量:每次10,每天兩次。小兒用量:非那根每次按體重0.125。注意:小于三個月的嬰兒體內藥物代謝酶不足,不宜應用非那根。急性哮喘慎用。禁忌癥:非那根禁用于新生兒、早產兒和嬰兒。2.復方福爾可定:適應癥:用于傷風、流感、咽喉及支氣管刺激所引起的咳嗽、痰多咳嗽。用法用量:口服每天服三至四次

30個月以下嬰兒:每次服2.5毫升;

30個月至6歲兒童:每次服5毫升;

6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每次服10毫升.3.氨溴索:適應癥(1)、適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哮喘型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支氣管哮喘的祛痰治療。(3)、早產兒及新生兒呼吸道窘迫綜合癥的治療。用法用量:靜脈用藥:6-12歲兒童:每天2-3次,每次15。2-6歲兒童:每天3次,每次7.5。2歲以下兒童:每天2次,每次5。嬰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每日用藥總量以嬰兒體重計算30,分4次給藥。口服用量:12歲以下兒童建議劑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2~1.6.每日2次。4.右美沙芬緩釋釋混懸用于伴有干咳的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對癥治療。用法用量:服用以前充分振搖

成人和12周歲以上兒童常用量每日2次,每次10毫升。

6~12歲兒童常用量每日2次,每次5毫升。

2~6歲兒童常用量每日2次,每次2.5毫升。過量可引起神志不清,支氣管痙攣,呼吸抑制。六、消化系統用藥1.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適應癥】

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慢性腹瀉、抗生素治療無效的腹瀉及便秘。

【兒童用藥】

6個月內嬰兒一次1片,一天2~3次;6個月至3歲小兒一次2片,一天2~3次;3~12歲小兒一次3片,一天2~3次。溫開水或溫牛奶沖服,嬰幼兒可將藥片碾碎后溶于溫牛奶沖服。新生兒:一次半片,一天2次。

2.消旋卡多曲顆粒用于1月以上嬰兒和兒童的急性腹瀉。【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按每公斤體重服用1.5;單日總劑量應不超過每公斤體重6。連續服用不得超過7天。【不良反應】偶見嗜睡、皮疹、便秘、惡心和腹痛等。

3.蒙脫石散適應癥:用于成人及兒童急、慢性腹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兒童1歲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歲每日1—2袋,分3次服;2歲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時將本品倒入半杯溫開水(約50毫升)中混勻快速服完。如需服用其他藥物,建議與本品間隔一段時間。

4.西咪替丁適應癥:用于消化道潰瘍。兒童用藥:兒童慎用。參考劑量:5毫克/公斤體重/次。5.維生素B6:適應癥:適用于維生素B6缺乏的預防和治療,防治異煙肼中毒;也可用于妊娠、放射病及抗癌藥所致的嘔吐,脂溢性皮炎等。用法用量:成人:皮下注射、肌內或靜脈注射,1次50~100,每日一次。小兒:每次25,每日一次。

七、解痙平喘藥1.氨茶堿小兒常用量靜脈注射,一次按體重2-4,以5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緩慢注射。2.地塞米松【臨床用途】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毒等作用,可用于感染性嚴重的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結締組織病,嚴重的支氣管炎哮喘等過敏。【兒童用藥】小兒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須十分慎重。3.硫酸鎂【適應癥】

可作為抗驚厥藥。常用于妊娠高血壓。降低血壓,治療先兆子癇和子癇,也用于治療早產。

【用法用量】每次每公斤體重0.1,每天2~3次,一般不超過3天。

4.布地奈德適應癥:支氣管哮喘的治療。用法用量兒童:0.5~1,每天二次。5.異丙托溴銨功能主治:作為支氣管擴張劑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氣管痙攣的治療用法用量:成人和12歲以上青少年:

每天3-4次,每次1個單劑量小瓶。尚無12歲以下兒童使用本品的經驗。

6.特布他林適應癥: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其它并支氣管痙攣的肺部疾病。用法用量:體重>20:5.0(一小瓶,2)一次,24小時內最多用4次。體重<20:2.5(半小瓶。1)一次,24小時內最多用4次。

謝謝病理病理變化特征是受侵犯的腺體出現非化膿性炎癥,包括間質水腫、點狀出血、淋巴細胞侵潤和腺泡壞死等。臨床表現腮腺腫大是疾病的首發體癥。約3~5天達到高峰,一般一周左右消退,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時受累,或單獨出現腮腺腫大。其病毒有嗜腺體和嗜神經性,故可引起其他腺體或器官病變:(一)神經系統:腦膜腦炎、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灰質炎,耳聾等。(二)生殖系統:睪丸炎或卵巢炎。(三)胰腺炎。(四)其他:心肌炎、腎炎,肝炎等。實驗室檢查1.血清和尿淀粉酶測定:90%患者增高,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診斷。2.血清學檢查:腮腺炎病毒核蛋白的抗體可作為近期感染的診斷.3.病毒分離:唾液、腦脊液、尿或血中可分離出病毒。診斷與鑒別診斷依據流行史、接觸史、腮腺腫痛特點且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腫大情況下,臨床作出流行性腮腺炎的診斷并不困難。對可疑病例確診需依靠血清學檢查和病毒分離。鑒別診斷包括其他病原(細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引起的腮腺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腫大如白血病、淋巴瘤、口眼干燥關節炎綜合癥或罕見的腮腺腫瘤等。治療完全是對癥處理。發病早期可用利巴韋林。預防隔離病人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集體機構的易感兒應檢疫三周。保護易感兒被動免疫:腮腺炎免疫球蛋白主動免疫:腮腺炎減毒活疫苗敗血癥過去的定義系指致病菌進入血循環并在其中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嚴重感染。新的定義是指微生物進入血循環并在其中繁殖,產生毒素并發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病因各種致病菌都可以引起敗血癥,可因不同年齡、性別、感染灶、原發病、免疫功能、感染場所和不同地區有一定差別。發病機制過去強調病原體對機體的損傷和侵襲性,如今揭示了機體對病原體的反應,即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的作用,認識到機體反應的程度、范圍決定了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表現、病程和結局。病理敗血癥患者共同的和最顯著的病理變化是毒血癥引起的中毒改變。組織器官細胞變性、微血管栓塞、組織壞死與出血。除肺、腸、肝、腎、腎上腺等具有上述病變外,心,脾也常被波及。臟器可呈渾濁腫脹,細胞變性與灶狀壞死和炎癥細胞浸潤。臨床表現1.原發感染灶:多數病人都有輕重不等的原發感染灶。2.感染中毒癥狀:發熱、神萎、面蒼、納差、嘔吐、腹瀉,重者可有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等。3.皮疹:可有出血點、斑疹、丘疹或蕁麻疹等.4.肝脾腫大:一般僅輕度腫大。5.遷徙性病灶:皮下及深部肌肉膿腫、肺炎、胸膜炎骨髓炎等。實驗室檢查1.血象:白細胞總數以及中性粒細胞增加,核左移,胞漿中出現中毒顆粒。2.病原學檢查:血及骨髓培養、原發病灶及遷徙病灶的膿液培養及涂片和瘀點涂片尋找病原菌。必要時應同時做厭氧菌,L型細菌和真菌培養。3.其他檢查:鱟溶解物實驗可檢測G陰性菌的內毒素,有助于診斷G陰性菌敗血癥。診斷和鑒別診斷血培養(和骨髓培養)陽性為敗血癥確癥的依據,但一次血培養陰性不能否定敗血癥的診斷。敗血癥應與傷寒,粟粒性肺結核,惡性組織細胞病,結締組織病如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等相鑒別。治療1.一般治療:休息、對癥及支持治療。2.抗菌治療:應盡早使用抗生素,在未獲得病原學結果之前應根據情況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以后再根據病原菌種類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給藥方案。3.并發癥治療:(1)感染性休克;(2)原發炎癥及遷徙性化膿性炎癥或膿腫;(3)基礎病的治療:如糖尿病等。深部真菌病是指真菌不僅侵犯皮膚、黏膜而且侵犯深部組織和內臟所致的疾病。1.原發病原菌:如組織胞漿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2.條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深部真菌病常為繼發感染,多在糖尿病、血液病、惡性腫瘤、大面積燒傷、嚴重營養不良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基礎上發病;或長期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而誘發。念珠菌病由數種念珠菌引起的疾病,多見于兒童,最常引起人類疾病的念珠菌是白色念珠菌。病因和發病機理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假絲酵母菌,屬于條件致病菌。健康小兒帶病率達530%,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可致病。稱內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由接觸引起,可有(或無)誘發因素。病理粘膜病變以其壞死組織、纖維素及大量菌絲和芽孢形成假膜,假膜脫落后形成灶性糜爛和血性潰瘍;內臟病變多呈肉芽腫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