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永州市2023年高考第二次適應性考試語文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棚相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當然,我們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和弘揚中國精神,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采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融會貫通、開拓創新,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是文藝作品的鑒賞者和評判者。當代文藝要彰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者,貫道之器也。”無論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還是技藝合一的再度生成,都無法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中國文化和中國文藝的發展道路。當前,Z世代的崛起、新技術在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智媒體對藝術生成的有效參與,使得對新媒介藝術發展方向與價值引導的問題愈益凸顯,以人民性的價值導向引領藝術創新是時代的必然。文藝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文藝之母。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人民并非空洞而抽象的符號,也不單單是大寫的集合性名詞,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態度調侃人民,吏不能用丑化的筆觸丑化人民。文藝要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悲著人民的憂悲、感知著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樂。原本就生發于人民之中,有著技術基因、市場基因、產業基因和全球視野的新媒介藝術,更要體現文藝的人民性追求。究其根本,文藝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為時代的號角。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個人的道德修養、社會形象與作品的社會效果統一起來,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摘編自范玉剛《以文藝的人民性引導藝術創新》)材料三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以大型情景史詩形式呈現,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段,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創偉業、初心不忘再啟航的輝煌歷程。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開閉罩式,用“中國式浪漫”的演繹風格,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無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還是扶貧攻堅主旋律題材刷《山海情》,抑或講述中國抗疫題材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都是有口皆碑的文藝佳作,多時空多維度展示了黨和人民團結一心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卓越歷程,映現出用奮斗成就夢想、以實干贏得幸福的時代底色。談及這些作品為何會“出圈”,受到廣大群眾的追捧,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胡智鋒表示,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希望從藝術作品中感受情感溫度、獲得生活啟示、激發精神力量。正是文藝工作者自覺地融入人民奮斗的時代征程中,文藝創作實踐積極融匯于民族復興大業中,用心用情地描述我們所處時代的豐富多彩,才能為中國奮進、人民奮進、民族奮進留下熾熱的記錄。“相比玄幻、穿越等題材,這些現實主義作品扎根實際、源自人民,充滿了煙火氣。用心投入、用情體驗、用力表達,不辜負時代的作品才更容易打動人。”胡智鋒說。(摘編自段丹潔《中國文藝奏響時代奮進凱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和弘揚中國精神,與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不矛盾。B.當代文藝要彰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主要是因為人民才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C.文藝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為時代的號角,因而有著技術基因、市場基因和全球視野的新媒介藝術,更要體現文藝的人民性追求。D.《山海情》等作品多時空多維度展示黨和人民團結一心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卓越歷程,映現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時代底色。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僅要扎根當代生活,更需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需要。B.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應秉持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度。C.以人民性的價值導向引領藝術創新是時代必然,源于智媒體對藝術生成的有效參與。D.扎根實際、源自人民、融入時代征程、映現時代底色的文藝作品,才更容易打動人。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B.魯迅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層民眾的處境和心情,從而塑造出阿Q等人物。C.《人世間》觀照中國人的精神底色,用史詩般的磅礴之力書寫煙火人間。D.毛澤東同志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4.電影《焦裕祿》的上映,掀起了一股“焦裕祿熱”:舉國爭說焦裕祿,盛況空前。請運用材料一的觀點分析這部文藝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4分)
5.某文藝工作者正為創作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而苦惱。請你根據三則材料,給他提些可行性的建議。(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飛翔的故事李浩一個很古老的故事。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我只好依靠故紙堆中的只言片語來復原它,需要聲明的是,因為記述的相關文字太少,我寫下的這些可能和事實小有出入。故事發生在漢代,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那一年,爆發了一場漢人與匈奴人的慘烈戰爭。這里要說的是,霍去病的一支三百人的部隊。他們隨著大軍出代郡,一路奔襲,行走了大約兩千公里的路程——在漠北的一場戰斗中,他們被沖散,等這些大漢的軍人在幾天后趕到集合地點,三百人僅剩下一百余人,以及七十幾匹馬。糧草的問題還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和主力部隊失去了聯系。主力部隊去了哪兒?戰士們眾說紛紜,他們指出了七八個方向,第二天,這七八個方向又變成了十幾個、二十幾個。幾位將領協商了許久,他們決定,繼續向狼居胥山的方向,在出發前霍去病將軍曾反復地提醒,要盡可能地打到那里去——對,去狼居胥山!這一去,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問題是,一路上他們沒有打聽到任何關于漢軍的消息;問題是,他們走出了一個多月,竟然依然沒有走近狼居胥山——或許,他們在草原上就迷路了;或許,他們在進入沙漠的時候迷路了,越走越遠。沒有了糧食。沒有了草料——盡管已是初夏,但他們到達的地方竟然異常寒冷,只有零星的草芽冒出,遠看似有近卻無……他們宰殺了累倒的或病倒的馬,然而這些完全是杯水車薪。一些將士病倒,病死,將軍命令要想盡一切辦法將他們的尸骨帶回: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們做到了。戰士中有一位懂些巫術的醫師,他使用一種草藥,涂在尸體的身上,并念動咒語:那些干癟的尸體慢慢縮小,變得只有西瓜大小。它們垂在馬背上,有時會在顛簸中相互碰撞,發出銅器的聲響。路上,他們也曾遭遇過一小股的匈奴人,或者別的什么人:這使他們獲得一些短暫地補充,依然是杯水車薪,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一直被饑餓感折磨著,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已經失去了舊日的體形,而變得骨瘦如柴,只有眼睛似乎變得更大。夏日來臨,他們的境遇好了一點點,但這個時候將士們的怨聲越來越重,這是自然的事:他們既沒有走到狼居胥山,也沒有再與大部隊相遇。偶爾,某位將軍會宣布大漢軍隊戰勝匈奴的消息,但他根本說不出消息的來源。后來他們也不再重復這樣的話題:沒有人信,他們自己也不信。盡管歷史上確實是那樣寫的,漢軍大勝,此戰之后匈奴失去了漠北的王庭——但這支部隊并不知道。如果在那個時候某個人將這個真實的消息告知他們,他們也一定認為這不過是個謊言,自欺欺人而已。夏日。這支部隊還有七十余人,十幾匹馬——本來還有更多的馬,包括他們從匈奴人手上搶到的,然而饑餓首先波及的是馬匹的生存。將領們最終商定,不再向狼居胥的方向奔波,而是返回,無論返回之后迎接他們的是什么。活著的將領,要首先承擔決策的責任。這個命令在宣布的時候引起一片沸騰,短暫的沸騰之后便是長久的抽泣之聲——他們盼這個命令盼得太久了。也許,只有這支深入到大漠中停留了數十天的部隊明白所謂“歸心似箭”的真切含義,他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每個人,包括那些忐忑的將領。這個命令,甚至為病中的幾位老兵也注入了活力,他們有的站了起來,而有一個本已病入膏肓的戰士,竟然在返回的途中痊愈,他主動承擔了牽著掛有尸體的馬的工作,要知道這是一件累人的活兒。回家,這個念頭簡直就像一團團的火焰。他們走過山谷,走過幽暗的樹林,走過一望無際的沙海,遠遠望去,他們就像沙漠中輕微移動的沙子。他們走在日出和日落之間。他們在寒冷的夜晚點起小小的火堆,守夜的士兵一點兒也不敢大意。其間,一支匈奴的部隊包圍過他們,也不知是怎樣的力量竟然使他們成功突圍,付出的卻是極小的代價。他們走著,用大腦、心臟和腳趾來猜測:距離代郡還有幾天的路程,距離長安還有幾天的路程,然而……他們的猜測或者說計算其實是錯誤的。代郡,長安,遠比他們想象的遙遠。故事中沒有誰談及他們是不是又一次迷路,但我猜測,是的。他們被自己的感覺和幻覺所欺騙,又一次失掉了方向。走著,走著,他們又來到了一個沙海的邊緣,這個沙海,似乎比他們走出去的那個沙海更大,更加無邊無際。只有四十余人,三匹馬。而這三匹馬,在踏到沙海邊緣的那一刻,竟然一起倒在了地上。將軍命令,殺掉這三匹馬,還算健壯的將士們背起尸體,他自己,要背兩具。“我們不能丟下他們。我們要,讓每一個出生入死的將士的骸骨,返回到他的家鄉——如果我們有機會活著回去的話。”那一天,他們吃上了馬肉,并且沒有人對食物的量進行限制。然而他們都吃得很少。然而,他們在吃馬肉的時候沒有一點興奮與歡樂,多數的戰士吃得淚水漣漣。他們在沙漠中走了多久沒有記載,那個時候,只有他們知道自己的存在,就像沙漠里的沙子那樣。不知道過了多長的時間——是的,不知道。他們一個個倒下,他們其實在進入沙漠的那日就已清楚沒有了返回家鄉的機會,但那個念頭在,一直在,他們就跟著那個念頭一路走著。直到……將軍找到那個醫師,當著所有人的面,提出了他的要求:我要求,在我們還有一口氣的時候吃下你的藥,涂上你的藥,把我們縮小了吧,但愿大風能將我們的尸體給吹回去。他們涂上了藥劑,他們吃掉了藥劑。是的,我們猜得到結果。那個醫師是最后一個,他念動著咒語,眼看著自己的身體在慢慢變小,卻感覺不到一點兒的疼痛。數日之后,這些在沙漠中被陽光灼曬得發黑的尸體,一個個像西瓜那樣大小、也像西瓜那樣的形狀的尸體,竟然一一裂開:從里面鉆出的是一只只暗黑色的烏。它們通身黝黑,只是眼睛是紅色的。這些鳥,叫著“回家”,一起飛上了天空。(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故事發生在漢代”,“霍去病的一支三百人的部隊”等詞,反映了本文作為歷史小說的虛構性。B.“一些將士病倒,病死,將軍命令要想盡一切辦法將他們的尸骨帶回”,表現出將軍的重情重義。C.“將領們最終商定,不再向狼居胥的方向奔波”,透露出霍去病部下的怯懦和軟弱。D.最后“他們涂上了藥劑,他們吃掉了藥劑”,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具有悲劇色彩。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歷史記載,霍去病取得漠北大捷,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本文卻寫霍去病的一支部隊的失敗,體現獨特的審美視角。B.本文主要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外貌描寫等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了戰爭中將士們失去歸家可能的辛酸。C.本文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進行敘述,既有利于展現戰爭圖景及人物處境,又能夠真實直觀地反映戰士們的內心世界。D.本文語言風格沉郁悲涼,典雅蘊藉,很好地呈現了戰場實景與人物內心的切身體會,令人為之嘆惋的同時,引人深思。8.小說以“飛翔的故事”為標題,有何用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9.戰士們借助藥劑化鳥這一情節看似荒誕,其實有其合理性。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魏武侯問“元年”于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失權勢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材料二士茍欲深明博察,以垂榮名,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軀也?琪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干將雖利,非人力不能自斷焉;烏號之弓雖良,不得排槊不能自正;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圣。水積成川,則蛟龍生焉;土積成山,則豫樟生焉;學積成圣,則富貴尊顯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臺廟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訊問者智之本也。材料三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長劍。”孔子曰:“非此之問也,謂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子路曰:“學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政;士無教友,則失聽。狂馬不釋其策,操弓不返于槊。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斬而射之,通于岸革,又何學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節選自《說苑建本》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B.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C.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D.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執柄的本義為拿著器皿的柄,后引申為掌權或掌權的人。文中“執民柄者”指引申義。B.《春秋》屬于“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經”所指的經書范疇,其體例為編年體史書。C.“學積成圣,則富貴尊顯至焉”與“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中的“焉”字含義相同。D.“砥礪”有磨煉、鍛煉或激勵、勉勵之意。文中指前者,與“砥礪前行”的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吳子認為,君主必須做到賞罰分明、為人正直、以民為本,才會不失民心。B.文中以千里馬等三種事物為喻,論證了人要借助外物才能成為圣賢的道理。C.在與子路的談話中,孔子巧妙運用類比論證、對比說理,讓子路心悅誠服。D.材料一和材料三從不同角度切入談論了治國及做人首先應確立的根本大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8分)(1)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軀也?譯文:(2)孔子曰:“非此之問也,謂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譯文:14.材料一提出了“君主端正自己”的具體途徑及表達意圖,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③高適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觀胡人吹笛②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注】①王七即王之渙,此詩是對王之渙《涼州詞》的酬和之作。②本詩作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是年秋天,詩人由河南梁園來到安徽寶城,曾與宣城宇文太守、崔侍御等人游樂唱和。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首詩都寫到胡人吹出的笛聲,與“李憑中國彈箜篌”一樣都點明了音樂所起之處。B.兩首詩都不側重對笛聲的正面描寫,而重在從聽者的角度突出“笛聲”的感染力。C.高詩基調明快、秀麗,實現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營造了深遠的意境。D.李詩開篇點題敘寫感慨由來,敘事抒情,層次井然,語言自然平淡,情感激越蒼涼。16.自古笛聲多傳達豐富情感。請分析兩首詩如何運用“笛”這個意象來蘊含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春江花月夜》暗示“雁兒”“魚兒”不能傳書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2)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_______,_______”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都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3)“煙”在古人筆下形態萬千,所傳達的詩情也不盡相同。請寫出古詩詞中含有“煙”字的連續兩句“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最近幾年,無糖飲料贏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很多消費者認為,飲用無糖飲料讓人在盡情享受甜食的同時,不用擔心長胖。然而,事實和大家的認知有很大出入。首先,無糖飲料并非“零糖”。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的,即可稱之為無糖食品。因此,無糖飲料只是低糖,但很多人以為無糖飲料是完全無糖,就瘋狂攝入,結果越喝越胖。其次,無糖飲料一般不含有蔗糖和淀粉糖,但它可以含有代糖,如糖醇、低聚糖、阿斯巴甜等甜味劑。甜味劑本身熱量不高,但長期、過量飲用含甜味劑的飲料也可能使人發胖。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果蠅進行實驗,發現甜味劑可以使果蠅的攝食量增加將近三分之一。患尼嘉文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實驗也證實了這種現象。研究人員稱,①在人們攝取甜味劑但沒有搭配相應的熱量時,大腦會發出增加操食量而使人補充更多的熱量。②此外,因為飲用者覺得自己喝的是“零糖”“零熱量”飲料,所以會下意識地放縱自己攝入過量食物。③你要是天天用無糖可樂配炸雞,想不長肉那是誰也攔不住。18.將文中劃線句子改成一個單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句義。(4分)
19.文段中畫波浪線并標有序號的句子各有一處語病,請找出并寫出修改意見。(3分)
20.看完這則材料后,你的同桌說:“無糖飲料問題那么多,以后我們再也不要喝無糖飲料了。”請你用含有條件關系的句子來反駁,不超過40字。(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若認真品,"混清漣而不妖"很值得玩味。_____①_____?沒有。不管在"清水"還是無毒的濁水,蓮的生長過程和狀態都大同小異;即使生于濁水,花骨朵照樣不妖;即使生于“清水”,盛花照樣妖艷。蓮并不能生長在沒有泥沙的純粹的清水之中,_____②_____。植物長期身處純水,將造成清水變濁、植物營養不良而病死。許多荷塘的水不清,甚至渾不見底,但不表示水質差、沒營養、有毒害。事實證明,出淤泥的蓮總比不染泥的清水芙蓉要長得好;純水培的蓮光長葉、不開花,其浸水部分的表面容易滋生細菌、代謝掉后留存水中會污染純水。那為什么古人常寫芙蓉出自清水呢?因為清水之下有淤泥——給養花的水加入土壤,由于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水里的大分子化合物,大顆粒雜質也能沉淀至底,被土壤穩固,久而久之水便變得清澈,植物也活得健康了。簡單地說∶_____③_____,污染清水的是蓮。這里頭的曲徑通幽之味,就留待你品、你細細品了。21.下列各項中,和文中加點詞語“許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胙猛舟,載不動許多愁。”B.唐僧道:“貴府至靈山還有許多遠近?”眾僧道:“我們未走,不敢妄對。”C.只見許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過。(《儒林外史·第一回》)D.縣主又問客人道:“你銀子是許多?”客人道:“五十兩。”(《古今小說》)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有人說:“中醫像天上的雄鷹,西醫像森林里的老鼠。”雄鷹飛在高處,看到的是整體和表象;老鼠走在低處,看到的是具體和機理。中醫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講究辨證論治;西醫以解剖學、生物學、化學等為基礎,通過先進的技術來診治,尤其注重局部治療。兩者各有優勢,各有天機。上述中西醫治療理念對我們青年成長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
B(B項錯誤,強加因果。)2.
C(C項錯誤,曲解文意。)3.
C(A項重在強調創新,B、D兩項重在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4.
①體現了愛崗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②傳遞了真善美、向上向善的價值觀;③彰顯了大公無私、忘我奉獻的傳統美德。(寫出一點得2分,寫出兩點得4分)5.
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②彰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③融匯于民族復興大業中,描述所處時代的豐富多彩。(每點2分,寫出兩點得4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給分。)6.
C(“怯懦和軟弱”錯誤)
7.
D(“典雅蘊藉”錯誤)8.
①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飛翔的故事”,誰在飛翔?如何飛翔?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塑造人物,突出形象。通過對戰爭場景的描寫,標題從側面突出了戰士們在處境艱難中渴望自由的形象特點。③想象豐富,情節動人。所謂飛翔的故事,指的是小說結尾戰士們化鳥歸去,富于浪漫色彩,耐人尋味。④暗示主題,深化中心。作者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改編,既表現出對戰爭的解構,又體現出作者現實中的人文關懷。(每點2分。任寫三點得滿分。)9.
①情節上:戰士們遠離大部隊,每況愈下,最終放棄活下去的希望,借助藥劑化鳥。這樣處理,不僅照應了前文,呼應標題,而且符合情節發展邏輯。②主題上:戰士們借助藥劑化鳥,象征他們思鄉盼歸、渴望魂歸故里。這樣處理,有助于小說思想內蘊的表達。③閱讀效果上:戰士們借助藥劑化鳥“回家”,喜劇作結。這樣處理,更符合大眾審美,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每點2分,三點得滿分)10.B。原文: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11.D。“與‘砥礪前行’的含義不同”錯誤。12.A。“為人正直”錯誤,由“君心必仁”可知。13.(1)然而不勤學好問,則是切斷了智慧的根本,阻塞了智慧的本源,又憑什么來立身呢?(得分點:“伐”“塞”“何以”倒裝句式各1分,句意1分)(2)孔子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我是想說憑借你的能力,再加強學習,豈是別人能超越的!”(得分點:
“以”“及”“非此之問也”判斷句式各1分,句意1分)14.(1)具體途徑:廣開言路,擇善而行。(2)表達意圖:不被隔絕蒙蔽,不失民心,不失權勢。(“具體途徑”1分;“表達意圖”2分,寫出兩點得1分,三點得2分)15.A。“都點明了音樂所起之處”錯誤。16.高詩:想象奇妙。詩人身處邊塞,聞笛聲而想象善述離情的《梅花落》的笛音借著風傳滿萬里關山,景觀壯偉,化無形為有形,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3分,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高詩答虛實結合也可得分)李詩:①直抒胸臆。頸聯以一“愁”字寫聽聞《出塞》引發的感受,直接抒發了詩人對國家政治前途的擔憂。②觸景生情。被放逐的詩人回望通往長安的路,觸景生出“空懷”之情,抒發了報國無路、懷才失意之遺恨。(3分,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17.(1)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2)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3)示例一: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示例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示例三: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示例四: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示例五: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示例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每空1分,符合要求即可)18.參考示例:①贏得眾多消費者喜愛的無糖飲料被認為能讓人盡情享受甜食且不會讓人長胖。②眾多消費者喜愛被認為能讓人盡情享受甜食且不會讓人長胖的無糖飲料。③被認為能讓人盡情享受甜食且不會讓人長胖的無糖飲料贏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④由于很多消費者認為無糖飲料能讓人盡情享受甜食且不會讓人長胖,無糖飲料贏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共4分;語法上符合一個單句且語句通順,得1分;語義上,表明"19.①“攝食量”后加“信號”(“指令”“命令”)②將“因為”和“飲用者”調換位置③“想不長肉”中去掉“不”解析:①這句的語病是成分殘缺。“大腦在人們攝取甜味劑并沒有搭配相應的熱量時會發出增加攝食量”中,謂語“發出”缺少中心語,可在攝食量后加上“信號”“指令”等。“熱量”后加“信號”,不得分。②這句的語病是語序不當。關聯詞位置不當造成“會下意識地放縱自己攝入過量食物”缺少主語,將“因為”和“飲用者”詞換位置,使前后分句都有主語。③這句的語病是不合邏輯。“想不長肉那是誰也攔不住”多重否定不當,“天天用無糖可樂配炸雞”的結果是誰也攔不住“長肉”,因此,“想不長肉”中去掉“不”。每項修改正確得1分,共3分。
20.參考示例:①無糖飲料可以喝,只要我們注意飲用頻率,不要天天喝,就不會出大問題。②無糖飲料可以喝,只要我們注意飲用量,不要過量喝,就不會出大問題。③無糖飲料可以喝,只要我們不經常喝,不過量喝,就不會出大問題。④只有長期、過量飲用無糖飲料,才會產生問題,你可以少喝、不常喝。⑤除非你長期、過量飲用無糖飲料,才會產生問題,你可以少喝、不常喝。(寫出表明條件關系的詞語得1分,如“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無論……都……”“不管……都……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郵輪旅游市場安全監管現狀與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 深入解析紡織品檢驗員考試知識 試題及答案
- 芙蓉中學面試題及答案
- 毒理學章節試題及答案
- 簡愛每章測試題及答案
- 紡織工程師考試歸納總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灰鋁粉石墨醇酸面漆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產蛋雞預混料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眼科職稱考試題及答案
- 美術設計師考試反思總結試題及答案
- NT檢查規范-課件
- 信息技術與數學融合案例
- 工程倫理-核工程的倫理問題
- 沉井施工(填空練習)
- 中國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
- 新產品開發打樣流程
- 火龍罐綜合灸技術課件
- 三軸龍門機械手
- 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
- 石油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規劃課件
- 九種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