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案例】她生活:微信奇葩玩法_第1頁
【營銷案例】她生活:微信奇葩玩法_第2頁
【營銷案例】她生活:微信奇葩玩法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營銷案例】她生活:微信奇葩玩法

“周一:拆解大叔,培訓女紙;周二:走進閨蜜梳妝臺,教你變美;周三:心理專家坐診答疑……”在微信公眾賬號平臺上,她生活(微信號:Wchatherstyle)以閨蜜的姿態展現在用戶面前。在這里,用戶的名稱是“她蜜”,而“她蜜”們則把她生活喚作“她她”。通過內容輸出以及“找她蜜”的互動問答,“她蜜”和“她她”,以及“她蜜”之間交流著消費、情感、心理、八卦等等“女性剛需”話題。數名編輯和來自各個行業的男女寫手,共同組成了閨蜜“她她”的形象。他們中有作家,有媒體、投資、時尚等行業中人,甚至還有航天工程師,寫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且,他們不拿稿費。這個難以用既有模式定義的媒體,正在以“微信第一女刊”、“自媒體新銳”為名初顯影響力,也很快引來了一堆同名跟風者。情感牌的閨蜜圈今年年初,她生活還僅僅只是創始人蘇娟給身邊幾名女性朋友策劃來玩的東西。玩著玩著,通過朋友的朋友,她生活在3月底聚集了700多名粉絲。曾是媒體人,后任奇虎360戰略投資人的經歷,使蘇娟敏銳地嗅到了她生活的價值。她果斷辭掉工作,投身創業。在新的事業起點上,蘇娟重新定義了這個“給朋友玩的東西”:她生活是以社會化內容制造加媒體編輯運營的思路,伴生統一價值觀輸出的非UGC社區媒體。她生活的發展路徑,前期是CP(內容制造商),然后慢慢過渡為SP(服務提供商),隨后成長為獨立的女性媒體品牌。而她生活的價值觀slogan有兩條。第一,她生活是她蜜一生中最有價值的閨蜜。第二,好好生活。蘇娟形容,這是一個民間婦聯組織,傳遞精致惡趣味、人間正能量,致力于給用戶提供最接近生活、最實用的價值指引,面貌上是一個“比較二,不需要端,不需要裝”的閨蜜。事實上,閨蜜這個概念,已經有很多網站和APP在講。不同的是,她生活打造閨蜜并非通過產品,而是通過情感和內容。蘇娟相信,內容本身會說話,會傳播,會把人不斷吸引過來。蘇娟毫不諱言,她生活所做的是一場奇葩想法引領的奇葩實踐。超出她預計的是,“她生活居然實踐得很好”。正式上線4個月以來,她生活聚集了25000名她蜜,內容輸出從微信延展至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Viva雜志平臺等在線閱讀渠道,以大姨嗎為代表的女性APP,以城市畫報為代表的平面媒體。同時,她生活帶動了一個可以影響200萬以上粉絲的自媒體聯盟。令蘇娟驚訝的是,有上百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賬號來向依舊嬌小的她生活“求引領,求包養”。此外,以她蜜團為代表形式的用戶互動正在從QQ、YY等在線社區向線下同城活動延伸。周生生、樂蜂網等商家也先后同她生活合作展開營銷活動。能解渴的媒體基因面對四處伸來的橄欖枝,蘇娟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覺:“行業里的人嗅覺靈敏,分分鐘知道饑渴點在哪兒。”與其他營銷媒介不同,她生活的核心基因是媒體。打造女性媒體品牌的創業實踐,使她生活成為了業界眼中的“奇葩”,同時也成了解渴的試驗田。蘇娟認定,傳統媒體長久以來的隕落狀態,并不意味著媒體喪失價值。“你知道傳統媒體曾經是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嗎?為什么一步一步變成悲催行業之一?”曾是一名記者的蘇娟,保留著以提問表達觀點的習慣。近十年的職業生涯,從媒體人轉型為投資人的經歷,使蘇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產品。內容和價值觀是媒體的核心產品,一旦放棄價值堅守,用戶和需求之間的價值點不斷模糊,媒體不知道自己在對什么人講什么話,價值就會呈幾何數下降,“怪不得別人”。傳統媒體隕落的同時,蘇娟也感受到了商業對新媒體的渴求。在線上,電商們賴以為生的流量入口,在社會化媒體的沖擊之下逐漸分化,過去聚集在巨頭BAT上的人群,現在分散至微信、微博……而社會化媒體上,“小伙伴體”一類的流行語一波波走紅,說明人群依然很容易被內容和價值觀影響。當下信息泛濫,而商家天然需要媒體對特定人群的影響力。當傳統媒體的一部分轟然倒塌時,必須有新的介質、新的價值觀把人群重新組織起來。重組人群雖然難以重回傳統媒體暴利期的壟斷程度,但精準的特定人群聚合也成為了現實。新媒體應運而生,外部商業環境也在發生變化。蘇娟看到,現在的商家更加現實,比起過去粗放的廣而告之,商家更關注投放帶來的實際商業轉化。而新媒體提供的解決方案,正是通過一定的影響,聚合一定的人群,傳達一定的價值,帶動一定的實際銷售。她生活想要聚集的人群,是城市輕熟女。同樣針對女性市場,以媒體為出發點決定了她生活與美麗說、蘑菇街們完全不一樣的基因。蘇娟看到,通過產品聚合人群的導購類網站在發展中存在遺憾。在她看來,導購類網站在某個階段忽視了媒體的建設,沒有對人群產生強媒體屬性的影響力,“沒有消費主張,用戶用了導購,生活沒有變化”。用戶黏性來自產品,同時也使導購類網站受制于電商平臺的“準入機制”。蘇娟相信,如果用戶的黏性來自內容和價值觀,用戶就可以持續聚集,甚至跟隨媒體跨渠道轉移。源自生活的內容基于對媒體價值的認識,她生活的運營思路和方式同樣顯得“奇葩”。城市輕熟女是她生活的目標用戶。她們是大學畢業至28歲的都市女性,處于感情、事業的迷惘期,外在可能剛強堅硬,但心理敏感柔弱,需要價值指引。因此,生活上的情感、心理和順勢而為的消費成為了她們的剛需。蘇娟相信自己的經歷能夠使她充分理解這部分人群。“我是一個奇葩的人。”蘇娟調侃著分析:首先,她是女人,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成長為有著產品意識的媒體人,具有對各個行業的了解和綜合把握能力。與她認知、經歷對等的同類少,相當于建立了所謂的壁壘。那么,如何推開她蜜的心門,做一個被她們所接受的媒體?蘇娟從一開始就堅持不養記者,而是選擇由專業領域的寫手寫作他們各自領域的內容。內容的唯一標準是看能不能與她蜜產生共情。“生活與新聞不同,生活需要生活里的人來主持”,蘇娟不希望她生活的原創內容由工作制造,那樣會毫無意識、沒有表情。她生活的第一個作者土豆姑娘就來自生活。蘇娟介紹,土豆姑娘是一個航天工程師,喜歡用工程師的細致來寫怎么選食材,怎么做早餐。“她是每天很開心很溫暖的人,寫的東西跟其他人不一樣。”作家艾明雅最開始在她生活連載作品,結果書賣得很好。而作為作家,她也需要一個平臺去接觸人群,所以就開始在她生活寫專欄,此后又拉來了自己的朋友、新銳作家十二。寫《歷史也性感》的河馬叔是國企中層,本身有才華,追求的是表達快感。她生活找到的寫手不是為了生存寫作,更多的是為了自我表達。而過去,優秀的寫手可能散布在天涯、豆瓣,但是沒有得到運營。因此,她生活不是直接給作者開稿費,而是以經紀人的角色重新運營他們,給他們找到特定的受眾,給他們釋放的空間。目前,她生活上40%~50%的內容來自固定的簽約專欄作者,20%是她生活的專題策劃,剩下的內容由她蜜互動產生,每周7天推出不同的欄目。“現在我的承諾是不靠譜的,所以沒有給他們承諾”,蘇娟笑言,作者們更尊重隱形的價值,相信堅持下去能夠創造價值。但蘇娟也在簽約協議中寫入了未來商業代言、商業合作分成等機制。商業變現的設想商業變現是外界對于她生活模式的一大質疑點。蘇娟想的是,前期她生活肯定會很辛苦地做用戶屬性,但是商業變現時一定會選最輕的路徑。目前,蘇娟在觀察一些可能的方向。她注意到,過去一批電商試圖做口碑、做購物推薦,后來發現在社交里不存在購物分享,大家更愿意聽意見領袖的,而非身邊的朋友,“因為這樣效率太低,很多問題我們不知道該找哪個朋友”。但是,對于單個的達人,她生活更傾向于使他們成為欄目主持人,而將意見領袖的功能轉移至一個個的她蜜團。蘇娟設想,她蜜中會產生幾大消費領域的她蜜團,例如淘寶專家團、試吃團、旅行團等等。她蜜團可以長期存在或者被臨時召集,對消費的某一領域作出調查和判斷。由于她蜜們是來自不同城市的普通人,比起單個意見領袖更客觀,更具價值。而未來,基于她蜜團意見的商家認證,可能成為她生活的一個業務點,“她生活作為第三方平臺是可以去實踐的。”此外,一線品牌的整合營銷業務,也是蘇娟在考慮的未來業務點之一。“正是因為有種種希望,會讓一切變成一種美好的幻覺。我會遏制商業進來,我會把美好的幻覺在我心里過濾一遍。”如同一位媒體人在描述對新聞專業的堅守那樣,蘇娟向《天下網商·經理人》記者描述了她頗具理想化色彩的堅守原則。“第一,堅守我們自認為最好的服務”,蘇娟解釋,她生活團隊自己看不上、不喜歡的東西,絕不會推給她蜜,他們要保持內容上最真誠,同時實用、有趣。同時,她在思考搭建一個機制讓作者們不在內容上賺錢,而是塑造權威性,通過權威性賺錢。例如不選擇惡的,而是選擇好的商品來代言,這樣她生活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第二,她生活堅守傳達一種正向的價值理念——好好生活。第三,堅持做行業、商業的最后一公里,“其他事情我們就不做了”。蘇娟形容,這最后一公里,恰恰是商家就是抓耳撓腮也無法到達的東西——推開女性的心門,為商家提供一個真正的情感營銷陣地。全媒體的未來在創業初始,蘇娟選擇了她心中離用戶最近、鏈路最短的媒介:微信。面對微信5.0版本折疊公眾賬號的變化,蘇娟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你得承認你就在他的平臺上,他給你提供了零成本創業的機會,肯定會有風險。”蘇娟判斷,只要微信不停運公眾賬號這個產品,她生活借助微信發展的時間窗就還沒有過去。蘇娟一邊揣摩微信的變化之于她生活的利弊,一邊在為她生活設計全媒體未來。目前,她生活每天在微信上至少推送3篇文章,每周有15個以上欄目。隨著稿源的增多,已經有幾個欄目呈現排隊狀態。但蘇娟依舊堅持控制數量,同時在嘗試將不同的內容通過不同的形式制作、傳播出去。她設想,以后她蜜搜索她生活,也許有視頻節目,比如八卦訪談,比如教女性怎么變美。也許有PC端的問答網站。她生活簽約作者中的微電影導演,也許會將某個她蜜真實的故事寫成劇本,拍成片子。作家在她生活接觸女性的情感素材寫作成書……在不同渠道上呈現不同內容形態的她生活,以統一的價值觀和氣場連接位于不同渠道的她蜜。當一個活動發布時,她生活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上把她蜜們召集起來。“媒體未來會無處不在”,蘇娟感性地形容,媒體是空氣,是一種介質。在陽光下是一種樣子,有尾氣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