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2485-1990 滑石礦床地質勘探規范》是中國關于滑石礦床地質勘探方面的一項國家標準。該規范旨在為滑石礦的勘探工作提供統一的技術要求和方法指導,確保勘探活動的科學性、準確性和規范性。下面是規范內容的大致框架和要點說明:

  1. 范圍:明確了本標準適用于滑石礦床的地質勘探工作,包括礦區地質調查、礦體勘查、礦產質量評價及儲量計算等方面。

  2. 引用標準:列出了實施本規范時需要參考和遵循的其他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確保各項技術指標和操作方法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3. 術語和定義:對在勘探過程中涉及的專業術語進行了界定,如滑石礦床、礦體、品位、儲量類別等,有助于統一認識,避免理解上的歧義。

  4. 基本要求:概述了地質勘探的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包括前期準備工作、勘探工程布置、取樣與測試方法等,強調了勘探工作的系統性和綜合性。

  5. 礦區地質調查:詳細規定了礦區地質填圖、構造解析、巖石及礦石類型識別等工作方法,目的是全面了解礦區的地質背景和礦化特征。

  6. 礦體勘查:闡述了礦體定位、形態、規模、產狀的勘查技術和要求,包括坑探、鉆探、物探、化探等多種勘查手段的應用條件和操作規范。

  7. 礦產質量評價:規定了樣品采集、加工、分析的程序和標準,以及如何根據分析結果評估滑石礦的質量,包括純度、物理性質和用途等。

  8. 儲量計算:介紹了儲量分類體系,規定了儲量估算的方法、步驟和要求,確保儲量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9. 報告編寫:對勘探成果報告的結構、內容、格式提出了具體要求,強調報告應全面反映勘探過程、結果及結論,為后續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10. 質量保證:強調了勘探工作的質量控制措施,包括資料審核、數據復核、現場檢查等,以確保勘探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0-09-12 頒布
  • 1991-09-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2485-1990滑石礦床地質勘探規范_第1頁
GB/T 12485-1990滑石礦床地質勘探規范_第2頁
GB/T 12485-1990滑石礦床地質勘探規范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2485-1990滑石礦床地質勘探規范-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UDC622.367.3:622.2D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2485-90滑石礦床地質勤探規范Geologicalinstructionoftalcdepositexploration1990-09-12發布1991-09-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次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2勤探研究程度的要求3礦床勒探類型和勤探工程密度謝探工作質量要求5儲量分類分級和儲量計算67礦床技術經濟評價(10)附錄滑石礦石的主要選礦方法(參考件)(II)附錄B滑石工業用途及質量標準(參考件)(12)附錄C滑石礦床成因類型(參考件)………………(14>附錄D-般工業指標(參考件)(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2485—90滑石礦床地質勤探規范Geologicalinstructionoftalcdepositexploratior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規范規定了滑石礦床地質探工作內容、研究程度、勒探工作質量、儲量分類和分級、儲量計算、礦床技術經濟評價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礦床勒探類型及相應的勒探工程間距。本規范適用于滑石礦床勒探和驗收、審批滑石礦床地質期探報告。勐探研究程度的要求2.1地質研究2.1.1區域地質研究在充分收集利用區域地層、構造、巖漿巖、礦產等資料的基礎上.視具體需要適當補充部分野外地質.調查·研究滑石礦床區域成礦地質背景,閘述區域礦化特征、成礦控制因素及礦床分布規律2.1.2礦床(礦區)地質研究礦床(礦區)地質研究包括控制和研究兩方面工作。對礦床和礦體邊界應通過礦床地質填圖、探礦工程、取樣分析進行實際控制,確定礦床的分布范圍;研究工作應以成礦條件、控礦因素和礦體分布、富集規律為中心,對不同成因類型的礦床其研究內容應各有側重對于與沉積作用有關的層控礦床(沉積一—一動力變質礦床、部分接觸交代礦床等)要詳細劃分地層,建立標志層,確定地層年代和礦體賦存層位,研究含礦地層的物質成分、沉積旋回、沉積相,進行沉積環境分析,聞明地層層位和巖相的控礦規律。并在此基礎上著重研究含礦地層在成巖后,各種地質作用對礦源層或者原生礦層的疊加成礦和改造作用;對于基性——超基性巖自變質、熱液蝕變型滑石礦床,要詳細研究巖體類型,巖體的形態、產狀、規模、巖相分帶、巖石結構、構造、物質成分、巖體自變質及熱液蝕變的分布規律,劃分蝕變帶,聞明巖相蝕變與礦化富集規律;對產于變鎂質碳酸鹽巖、斜長角閃巖、結晶片巖中的熱液交代型礦床,要查明礦床所處地層層位和變質相、帶位置,以及礦床與巖漿侵入體的空間分布關系。詳細研究圍巖巖性、礦體產出特點、熱液交代與變質、構造作用或巖漿活動的成因關系,闌明原巖物質成分、變質、構造作用及巖漿活動對礦體形成及空間分布的控制作用;對對于接觸交代型滑石礦床,要詳細研究侵入體的類型、巖體形態、產狀、規模、巖性特征、侵入時代、剝蝕程度和接觸帶構造特點;同時要詳細研究圍巖產狀和巖性、接觸變質帶和接觸交代帶的分帶。闌明礦體在接觸帶的位置。對上述各成因類型的礦床均須十分重視控礦構造研究,做到基本查清控制礦床構造的性質、產狀、形態及規模,聞明礦體賦存和富集的有利構造部位。對鳳化殘余礦床應詳細研究風化殼不同深度的礦物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