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調研測試試題(doc 12)_第1頁
高三歷史調研測試試題(doc 12)_第2頁
高三歷史調研測試試題(doc 12)_第3頁
高三歷史調研測試試題(doc 12)_第4頁
高三歷史調研測試試題(doc 1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更多資料請訪問.(.....)此資料來自:.(此資料來自:.(....)聯系電話:020-.值班手機:提供50萬份管理資料下載3萬集企業管理資料下載1300GB高清管理講座硬盤拷貝更多企業學院:...../Shop/《中小企業管理全能版》183套講座+89700份資料...../Shop/40.shtml《總經理、高層管理》49套講座+16388份資料...../Shop/38.shtml《中層管理學院》46套講座+6020份資料

...../Shop/39.shtml《國學智慧、易經》46套講座...../Shop/41.shtml《人力資源學院》56套講座+27123份資料...../Shop/44.shtml《各階段員工培訓學院》77套講座+324份資料...../Shop/49.shtml《員工管理企業學院》67套講座+8720份資料...../Shop/42.shtml《工廠生產管理學院》52套講座+13920份資料...../Shop/43.shtml《財務管理學院》53套講座+17945份資料

...../Shop/45.shtml《銷售經理學院》56套講座+14350份資料...../Shop/46.shtml《銷售人員培訓學院》72套講座+4879份資料...../Shop/47.shtml更多企業學院:《中小企業管理全能版》183套講座+89700份資料《總經理、高層管理》49套講座+16388份資料《中層管理學院》46套講座+6020份資料

《國學智慧、易經》46套講座《人力資源學院》56套講座+27123份資料《各階段員工培訓學院》77套講座+324份資料《員工管理企業學院》67套講座+8720份資料《工廠生產管理學院》52套講座+13920份資料《財務管理學院》53套講座+17945份資料

《銷售經理學院》56套講座+14350份資料《銷售人員培訓學院》72套講座+4879份資料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11屆高三調研測試歷史試題2011.3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第1題~第20題)、非選擇題(第21題~第25題,其中第25題為選做題)兩部分。[來源:學§科§網Z§X§X§K]2.本試卷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3.所有答案均應填涂或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上交答題卡。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論語·顏淵》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有人對這段話的解釋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勝也。己,謂身之私欲也。復,反也。禮者,天理之節文也。”這就把“克己復禮”解釋為A.“人倫者,天理也”B.“存天理,滅人欲”[來源:學+科+網Z+X+X+K]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無物”“心外無理”2.“申江鬼國正通商,繁華富麗壓蘇杭。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若狂。今年買經更陸續,農人紡經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上海開放為通商口岸,列強大量收購中國生絲B.清政府廢止“重農抑商”政策,工商業發展C.中國紡絲業使用機器生產,自然經濟瓦解D.蘇杭地區傳統紡絲業衰弱,上海近代紡絲業發展[來源:學科網]3.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首屆世博會上,英國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個“中國展館”。這是為了A.讓歐洲人了解中國的物產和資源B.讓封閉自守的中國人了解世界C.獲取商業利益而賄賂腐敗的清政府D.資助財政萬分窘迫的清政府4.1904年,劉漢公著《太平天國戰史》。孫中山為其寫序稱;“漢公是編,可謂揚皇漢之武功,舉從前穢史一澄清其奸,俾讀者識太平朝之所以異于朱明,漢家謀恢復者不可謂無人。”對此話理解正確的是A.孫中山客觀地肯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作用B.孫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國運動宣揚反滿革命C.孫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D.孫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5.1935年,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案》,確定“建設國民經濟,必須為全盤之統制”的方針。這有利于A.經濟危機的緩和B.美國在華經濟勢力的增長C.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D.官僚資本的迅速膨脹6.“其書羅列甚遠之國,指掌形勢,可謂奇書。”“方今急邊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書,搜討頗有年。”這是對下列哪本書的評價?ABCD7.《新青年》創刊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發行量長期徘徊在1000冊左右;1918年后,發行量猛增至20000冊。出現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科學思想深入人心B.十月革命的影響C.文學革命的開展D.五四運動的影響8.“文明婚禮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監督自由。”這里的“文明婚姻”A.徹底沖破了傳統婚姻的束縛B.表現出新舊雜陳的某些特征C.體現出契約性的原則D.采用了簡單化的形式9.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的原因在于①無產階級政黨可以同資產階級結成統一戰線②雙方有長期團結合作的歷史③各民主黨派已成為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黨派④各民主黨派可以發揮對共產黨的監督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鄧小平說:“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講全了。”這是鄧小平在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B.中共十二大上的講話C.中共十三大上的講話D.南巡期間的講話11.“公元前6世紀早期,許多經濟狀況相同的(希臘)城邦都經歷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殘酷內戰,往往長達數十年。然而,在雅典,一個名叫梭倫的貴族以各階級調停人的身份出現,為階級紛爭設計了一個出路。”下列屬于梭倫改革內容的是A.廢除債務奴隸制B.鏟除貴族的政治特權C.剝奪貴族的土地D.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12.馬克思在對新航路開辟后出現的某一歷史現象分析時指出:“一方面是工資和地租跌價,另一方面是工業利潤增多……。”這一歷史現象在西歐產生的影響不包括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B.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C.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D.促使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13.1917年列寧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為布爾什維克黨制訂策略。這個文件在剛提出時,并沒有被全黨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在下列《四月提綱》的內容中,最能體現當時俄國廣大人民群眾愿望的是世界主要國家的對外貿易(單位:百萬馬克)年份貿易額1903101944.01905113100.61907[來源:Zxxk.Com]133943.51911153870.0A.“退出帝國主義戰爭”B.“不要議會制共和國”C.“一切官員由選舉產生”D.“廢除警察、軍隊”14.不能對右表中反映的情況產生促進作用的是A.科學技術的發展B.工業生產的增長C.陸路和海上運輸的發展D.國際貿易秩序的公正平等15.1999年普京指出:“目前這種困難的經濟和生活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蘇聯式的經濟造成的后果。我們不得不付出代價,為蘇聯體制所固有的過分依賴原料工業和國防工業而損害日用消費品生產的發展付出代價;……為不允許產品生產者的競爭付出代價;為限制甚至壓制企業和個人的創造性和進取精神付出代價。”這里的“蘇聯式的經濟”是指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重點發展農業的政策[來源:學科網ZXXK]16.“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羅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準。人們稱新法院為‘羅斯福法院’。它在解釋憲法時既深刻又迅速,它掃除一切關于新的社會與經濟立法是否合乎憲法的懷疑。”這個“羅斯福法院”A.是羅斯福總統違反憲法的產物B.是羅斯福總統操縱司法權的結果C.有利于羅斯福新政的實施D.雖違憲,但有利于實施羅斯福新政17.在1972年6月斯德哥爾摩召開的首次人類環境會議上,中國代表團發言:“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學武器殺傷印度支那人民,破壞人類環境。”對中國的強烈譴責,美國沒有迅速反應。此后,美國國務院要求其代表團對之進行淡化處理。美國這樣做是因為A.迫予輿論壓力,美國對在越南造成的災難感到內疚B.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美國需要改善同中國的關系C.實行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D.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美國希望會議能順利進行18.右圖中的立體圖形上貼滿了世界各國的貨幣,此圖藝術地表現了某種歷史現象。能反映這一歷史現象的是[來源:學科網ZXXK]A.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B.1945年,世界銀行成立C.1947年,《關貿總協定》在日內瓦簽字D.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19.中曾根康弘在擔任日本首相期間曾說:“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強日本的發言權。不僅增加日本作為經濟大國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為政治大國的分量。”日本為此所作的努力有①在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中,向美國提供大量軍火和給養②在1970年舉辦世博會,大阪成為亞溯第一個舉辦世博會的城市③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向多國部隊提供大量經濟援助④在1994年,正式宣布將積極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0.法國作家左拉極力推崇某一美術流派,認為其“給予人們的是感覺,而不是思想”。這個美術流派是A.浪漫主義B.現實主義C.印象主義D.現代主義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4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5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21.(11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與:出售)。……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產(經商之事),猶伊尹、呂尚之謀,孫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藍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呂不韋者,陽翟人也。往來販賤賣責,家累千金。”——(西漢)司馬遷《史記》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社會經濟呈現全面繁榮。……元稹《估客樂》一詩生動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販運的商品:“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炎州布火浣,蜀地錦織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寧欣《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概貌和特點》材料三(宋時開封)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賣蒲合簟席、屏幃洗漱、鞍轡弓劍、時果、脯臘之類。……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帽子之類。——[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材料四“明清兩朝,都是延續了數百年的統一王朝,政治統一和社會相對安定。”“(明萬歷年間)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則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賈,魚鹽為業。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儉也。”——《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發展和特點》和[明]謝肇潮《五雜俎》請回答:(1)據材料一,歸納白圭的經商理念。據材料一、四,分別概括戰國時期和明代商業發展的特點。(4分)(2)材料二與材料三中的商品種類有何變化?(2分)(3)據材料四,比較“富室之稱雄者”的不同之處。(2分)(4)據材料二、四,概括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條件。(3分)22.(11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因考慮到“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不可無輔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輔官”。要求他們“宜體朕懷,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贊化,以安生民”。——魏千志《明清史概論》材料二(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臣備員六年,百凡皆奉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明神宗實錄》材料三“光榮革命”后的一段時間里,國王仍能獨立行使行政權。……此時的君主立憲政體仍顯粗糙。……(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來自德意志,不諳英國事務,很少出席內閣會議。時間一長,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便也成了慣例。而且,從1714年之后,喬治一世再也沒有否決過內閣會議的決定,事實上放棄了對行政權的控制。這祥,內閣會議先就萊事作出決定,然后提交國王認可。如此,一個對議會負責的內閣政府形成了。——《歷史教學研究與資源》請回答:(1)據材料一、三,分析中英兩國內閣制形成的原因。(3分)(2)據材料二、三,比較明朝內閣與英國內閣的不同之處。(4分)[來源:Z,xx,k.Com](3)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英兩國內閣制度對本國歷史發展產生的主要影響。(4分)23.(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文主義者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攻擊禁欲主義,背棄來世觀念,放眼現實世界。——劉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紀卷》材料二十八世紀,牛頓的學說通過伏爾泰傳播到了法國,從而使法國人首次感受到牛頓思維的優勢。牛頓的學說證實了在對客觀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頓的理性精神對法國的人文及其它眾多學科產生了巨大沖擊。——《牛頓引力理論給法國帶來的沖擊》材料三西方從中世紀遺留下來的教會神學,其內容不是關于這個世界的問題,而是關于另一個世界的問題,身后世界的問題。任何神學的東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覺醒了,那么神學的東西不管多么貌似強大,都是不堪一擊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君權是世俗權力,管轄世俗界,教權是精神權力。……一個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就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西方封建時代并無近代意義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習慣法。所謂習慣法,就理論上講,就是法律來自社會,而非出自君權。材料四儒家的圣賢主張經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現實世界治理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這樣,儒家經學對我們社會的影響之深、力量之韌是罕見的。……封建時代中國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權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國還有一個關于君權的理論,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國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要比西方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大的多。——以上兩段材料摘自吳于廑《中西啟蒙運動的比較》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指出法國啟蒙運動興起的條件。(2分)(2)比較材料三、四,論證“中國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要比西方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大的多”這一觀點。(8分)24.(8分)趙軼峰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斷代史的劃分,從一開始就有以政權存亡為外部框架的取意。這種取向,從(中國古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很長時間中,在中國學者中自然流行。……(其)相對完整性主要體現在國家政治和國家制定的各類制度方面。……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史學發展日益轉入對地方社會特定人群的信仰、話語、生活狀況和宗教、家族等……的考察,社會學的方法論色彩在這種研究中的重要性凸顯。……(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在20世紀最初20年間——正是日本侵略亞洲大陸的理論、政策步步推進的關鍵時期,提出了所謂‘宋代近世說’(和中國文化漂移論)。……他是要說明:中國的‘近世,早就發生,如同一個生物有機體,自己早就走完了生命的歷程;不過中華文化的精神要義,已經飄移到了日本。”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學者傳統的劃分歷史階段的依據是什么?(2分)(2)20世紀80年代前、后中國學者研究歷史的側重點有何不同?(3分)(3)文章作者是如何理解內藤湖南的觀點的?(3分)25.【選做題】本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常州學派的健將劉逢祿認為《左氏春秋》中的義法、凡例皆出自劉歆偽造,他說:“余年十二讀《左氏春秋》,疑其書法是非多失大義。”——《常州學派史學思想研究》材料二(劉歆闡釋《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學,欲奪孔子之經,而自立新說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自可避禍”。——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材料三康有為隱以改復原教之路得自命,……作《偽經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則夷也。——葉德輝《葉吏部與劉先端黃郁文兩生書》材料四不以民為重,其一切法制皆務壓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內治。蓋因欲興內治,不能不稍伸民權也。”——粱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五“弱者常為強肉,愚者常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遺種也,則必強忍魁桀,趨捷巧慧,而與其一時之天時、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嚴復《原強》和《天演論》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指出劉逢祿和康有為的觀點的相同之處。據材料一、二、三,與劉逢祿的觀點相比,康有為的觀點有何不同之處?(3分)(2)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梁啟超的政治主張在百日維新的政令中有何體現?(2分)(3)據材料二、三、四、五,分別概括康有為、梁啟超和嚴復的政治主張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些主張對戊戌變法的影響。(5分)B.【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今天的美國國會大廈里,懸掛著一張巨幅油畫,畫面上歷史偉人濟濟一堂,那是美國人民的開國大典哪(注:時間是1783年)。油畫下面有個小小的說明,上面記載了華盛頓和議長的簡短講話。華盛頓說:“現在,我已經完成了賦予我的使命,我將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在它(大陸會議)的命令之下,我奮戰已久。我謹在此交出委任并辭去我的公職。”議長答道:“……你將帶著同胞們的祝福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將激勵子孫后代。”——林達夫婦《總統是靠不住的》材料二在我們這樣遼闊的國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個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樣一個權力得到適當分配和調節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將會從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護者。……我懷著歡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實現的退休之后,能與同胞們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溫暖……。——華盛頓《告別詞》(1796年9月)材料三“乃孫黃放棄責任,一讓總統,一讓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虛名,致令政變頻乖,擾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謂非一大恨事也。”(但孫中山)“欲挽官僚竊權怙勢之積習,準身作則,專為公家謀幸福,不為一己便私圖。……手段雖劣,其胸襟氣概,固自高出尋常萬萬也”。——譚人鳳《石叟牌詞》(寫于“二次革命”失敗后)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公職”是指什么?促使華盛頓辭去這一“公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是如何做到“權力得到適當分配和調節的”?(4分)(3)據材料二、三,說明華盛頓和孫中山的辭職對本國歷史產生的影響或結果。(4分)C.【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是一組由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圖片圖一圖三圖三圖二材料二蜀候蠶叢,其目縱(突出),始稱王。——[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材料三“蜀王之先名蠶叢,是時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錐型發髻)左衽。”“(蠶叢的)后代名日柏灌(樹和鳥),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魚鳧田于湔山,得仙,今廟祀之于湔。”——[漢]揚雄《蜀王本紀》請回答:(1)據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據的歷史資料有哪些類型?從考證的角度講,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并結合材料加以說明。(8分)(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2分)D.【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萬神殿圣彼得大教堂材料二16世紀初,教廷決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經過競賽,選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藝復興盛期那種激于外敵侵略,渴望祖國統一強大,因而緬懷古羅馬的偉大光榮的社會思潮的推動下,立志建造恒古未有的偉大建筑物。他設計的方案是希臘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穎,整體顯然來自達·芬奇的構思。不過穹頂的做法比較保守,對穹頂技術還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設計的教堂極其宏大壯麗,但祭壇在哪里?舉行儀式時,信徒和神職人員位置在哪里?唱詩班又在哪里?材料三拉斐爾拋棄了伯拉盂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圖設計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著耶穌基督的受難,它最適合天主教的儀式,富有宗教氣氛。……像當時所有藝術家一樣,拉斐爾在設計中努力向古羅馬遺產學習。材料四1547年,教皇委托米開朗基羅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米開朗基羅拋棄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復了伯拉孟特設計的平面。……1564年米開朗基羅逝世時,已經造到了穹頂鼓座。后來,由泡達和封丹納大體按照他的設計的模型完成了穹頂。材料五圣彼得大教堂終于是這個“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的不朽的紀念碑。——材料二、三、四、五均摘自陳志華《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請回答:(1)據材料二、三、五,比較伯拉孟特和拉斐爾設計理念的異同。并結合材料一,說明他們的相同之處是如何體現的?(5分)(2)據材料二、四和所學知識,圣彼得大教堂穹頂的技術難題是什么?米開朗基羅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3分)(3)在教堂的設計過程中,是采用希臘十字還是拉丁十字,實際上是兩種勢力的較量。據材料二、三、四、五,具體指出這兩種勢力。(2分)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11屆高三調研測試(一)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題號1234[來源:學.科.網]5678910答案BAAB[來源:學科網ZXXK]DBCBD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ADCCBDC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微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4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5題為選做題,共4題,考生只能選做其中的兩題,多答無效。21.(11分)(1)理念: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掌握經商時機,當機立斷;講究經商計謀策略。(2分,答到其中2點即可)特點:戰國出現大商人;明代出現“商幫”(或出現徽商和晉商)。(2分)(2)變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2分)(3)不同:經營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晉商節儉。(2分)(4)條件:國家統一;社會安定;農業發展(或經濟發展)。(3分)22.(11分)(1)原因:明朝:廢丞相后,皇帝無法處理所有的政務。(1分)英國:資產階級不滿國王把持行政權;漢諾威王朝國王不愔英國事務,為內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