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網絡基礎模塊三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1任務完成計算機物理地址的尋找任務描述:在寄送信件的時候特別注意寫明收件人的地址,一般會具體到街道、門牌號。這樣信件才能準確地寄送到目的地。在網絡中傳輸數據,也需要類似于門牌號的地址信息表示目的地,即目的地址。那么網絡信息的目的地址是如何表示的?信息從發送端如何到達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呢?首先要從網絡的體系結構以及通信協議學起。23.1體系結構與OSI1.網絡體系結構(1)協議:計算機網絡是由多個互聯的結點組成的,結點之間的通信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為網絡數據交換而制定的規則、約定與標準被稱為網絡協議。網絡協議具有三個要素:語義、語法和時序。語義是用于解釋位流每一部分的意義。它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要完成的動作與作出的響應。語法定義了通信雙發的數據與控制信息的表現形式,即結構與格式。還規定了數據出現的順序的意義。時序是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即何時進行通信,先發送什么,再發送什么,發送數據的速度等。3(2)接口:對網絡的研究采用了分層次的結構化處理方法,將總體要實現的諸多功能分配在不同的層次中。一個結點內,相鄰層之間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換,比如低層為高層提供服務等,所以相鄰層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連接點稱之為接口。將網絡層次性結構模型與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NetworkArchitecture)。網絡體系結構的研究意義:①各層之間相互獨立。②靈活性好。③由于各層獨立,因此每層都可以選擇最為合適的實現技術。④易于實現與維護。⑤有益于標準化的實現。42.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1)OSI參考模型的概念OSI中的“開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標準,一個系統就可以與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遵循同一標準的其他任何系統進行通信。OSI是分層體系結構的一個實例。每一層是一個模塊,用于執行某種主要功能,并具有自己的一套通信指令格式(即協議)。用于相同層的兩個功能之間的通信的協議稱為對等協議。5OSI標準的制定采用的是“分而治之”的分層體系結構方法,OSI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7個層次,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6參考模型劃分層次的主要原則是:①網絡中各結點都具有相同的層次。②不同結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③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接口通信。④每一層可以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并向其上層提供服務。⑤不同結點的同等層通過協議來實現對等層的通信。7(2)OSI模型的相關術語①數據單元OSI模型將網絡進行了分層,網絡中同一結點的相鄰層以及不同結點的對等層之間都需要傳送數據,所以OSI定義了多種類型的數據單元來傳送信息。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DataUnit,SDU)是OSI模型中某層等待傳送和處理的數據單元。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DataUnit,PDU)指的是在對等層傳送的數據單元,它通常是將SDU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加上報頭,作為一個單獨協議數據單元PDU在水平方向上傳送。在傳輸層上的服務數據單元被稱為報文(Message),網絡層上的服務數據單元被稱為分組(Packet)。接口數據單元(InterfaceDataUnit,IDU)指的是在相鄰層接口間傳送的數據單元,它由SDU和一些控制信息組成。89②服務訪問點相鄰層間的服務是通過其接口界面上的服務訪問點(ServiceAccessPoint,SAP)進行的,每個SAP都有一個唯一的地址。③服務原語某一層為其上一層提供的服務通常是由一組原語(primitive)操作來組成的,用戶進程通過這些原語操作可以訪問該服務。10113.OSI模型的工作過程123.2OSI各層功能介紹1.物理層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底層,向下直接與物理傳輸介質相連接。該層負責實現兩個物理設備之間二進制位流的透明傳輸,即對數據鏈路層屏蔽物理傳輸介質的特性。物理層傳輸數據的單位是二進制位。需要注意物理層并不是指連接計算機的具體的物理設備或具體的傳輸媒體。物理層的作用是,盡可能的屏蔽種類繁多的物理設備或傳輸媒體之間的差異,對上一層層即數據鏈路層提供統一的服務。所以物理層主要關心的是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的位流。13物理層在設計時涉及的主要問題有:(1)用多大的電壓代表二進制“1”或“0”,以及當發送端發出“1”時,在接收端如何識別出這是二進制位“1”而不是二進制位“0”。(2)確定連接電纜材質、引線的數目及定義、電纜接頭的幾何尺寸、鎖緊裝置等。(3)指出一個比特信息占用多長時間。(4)采用什么樣的傳輸方式。(5)初始連接如何建立。(6)當雙方結束通信如何拆除連接。14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傳輸數據的單位是幀(Frame),數據幀的幀格式中包括的信息有:地址信息部分、控制信息部分、數據部分、校驗信息部分。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數據鏈路層協議(即鏈路控制規程),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數據鏈路層必須執行鏈路管理、幀傳輸、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功能。15數據鏈路層向網絡層提供的基本服務有:(1)數據鏈路建立、維護與釋放的鏈路管理工作。(2)數據鏈路層服務數據單元幀的傳輸。(3)差錯檢測與控制。(4)數據流量控制。(5)幀接收順序控制。(6)在多點連接或多條數據鏈路連接的情況下,提供數據鏈路端口標識的識別,支持網絡層實體建立網絡連接。163.網絡層網絡層傳送的數據單位是分組(Packet),即數據包。在計算機網絡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許多個結點和鏈路,也可能經過多個路由器連接的通信子網。網絡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最佳的路徑,使發送結點的傳輸層所傳下來的報文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目的地址找到目的結點的網絡層,并交付給目的結點的傳輸層。這就是網絡層的路由選擇功能。17路由選擇指的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算法在傳輸通路上選出一條通向目的結點的最佳路徑。路由選擇是廣域網和網際網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局域網則比較簡單,甚至可以不需要路由選擇功能。路由選擇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絡的性能,如網絡吞吐量(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成功發送數據包的數量),平均延遲時間、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等。一個好的路由選擇應有以下特點:(1)信息傳送所用時間最短。(2)使網絡負載均衡。(3)通信量均勻。(4)路由選擇算法應簡單易實現,不致因拓撲的變化,影響報文正常到達目的結點。184.傳輸層傳輸層傳送的信息單位是報文(Message)。傳輸層的基本功能是從會話層接收數據報文,封裝后交給網絡層。傳輸層在發送較長的報文時,首先把報文分割成若干個報文分組,然后再交給下一層(即網絡層)進行傳輸。另外,傳輸層還負責報文錯誤的確認和恢復,以確保信息的可靠傳遞。OSI模型所定義的傳輸層是中間層,是通信子網(下3層)和資源子網(上3層)的分界線。傳輸層屏蔽通信子網的物理差異,完成資源子網中兩結點的直接邏輯通信,實現通信子網中端到端的透明傳輸,使高層用戶感覺不到通信子網的存在。另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問題。195.會話層會話層負責在發送結點和目的結點之間建立通信鏈接或會話(session),會話層還負責管理已經在這兩個結點之間建立起來的通信會話。會話層的另外一個功能是,在發送結點向接目的結點傳送的數據流中加入特殊的檢查點。如果結點之間的連接丟失,這些檢查點就可以發揮作用。發送結點不需要重現發送所有的數據,只需從最近接收到的檢查點處開始的數據發送即可。206.表示層表示層可被認為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翻譯器,該層從會話層取得數據,然后將其轉換為接收結點的應用層能夠讀取的格式。表示層也負責數據加密和數據壓縮。所以,表示層為上層(應用層)提供共同需要的數據或信息語法的表示變換。7.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是計算機網絡與最終用戶的界面,為網絡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的程序21OSI層功能應用層在程序之間傳遞信息表示層處理文本格式化,顯示代碼轉換會話層建立、維持、協調通信傳輸層確保數據正確發送網絡層決定傳輸路由,處理信息傳遞數據鏈路層編碼、編址、傳輸信息物理層管理硬件連接223.3TCP/IP體系結構3.3.1TCP/IP參考模型的發展1.TCP/IP參考模型的起源在TCP/IP協議出現后,出現了TCP/IP參考模型。1974年,Kahn定義了最早的TCP/IP參考模型。1985年,Leiner等人對它開展了進一步研究。1988年,Clark在參考模型出現后對其設計思想進行了討論。2.TCP/IP協議的特性(1)開放的協議標準,可以免費使用,并且獨立于特定的計算機硬件與操作系統。(2)獨立于特定的網絡硬件,可以運行在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于互聯網中。(3)統一的網絡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4)標準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233.3.2TCP/IP參考模型TCP/IP參考模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應用層(ApplicationLayer)、傳輸層(TransportLayer)、網絡互聯層(InternetLayer)、主機—網絡層(Host-to-NetworkLayer)。241.主機-網絡層主機-網絡層(又稱網絡接口層)與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相對應,它不是TCP/IP協議的一部分,但它是TCP/IP賴以存在的與各種通信網之間的接口,所以,TCP/IP對該層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規定。2.網絡互聯層網絡互聯層的主要功能是使主機可以把分組發往任何網絡并使分組獨立地傳向目標(可能經由不同的網絡)。3.傳輸層TCP/IP的傳輸層提供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即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它的功能是使源主機和目的主機的對等實體之間可以進行會話。4.應用層在TCP/IP體系結構中并沒有OSI的會話層和表示層,TCP/IP把它都歸結到應用層。253.4TCP/IP協議棧263.4.1IP協議IP協議,即InternetProtocol,網際協議。規定了如何對數據包進行尋址和路由,并且把數據包從一個網絡轉發到另一個網絡。還規定了計算機在Internet通信所必須遵守的一些基本規則,以確保路由的正確選擇和報文的正確傳輸。1.IP地址含義及獲得在Internet中為了定位每一臺計算機,需要給每臺計算機分配或指定一個確定的“地址”,稱為Internet的網絡地址。即用Internet協議語言表示的地址。目前IP地址仍然使用IPv4協議版本。IPv4的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位組成,它邏輯上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標識主機所屬的網絡(網絡標識),另一部分標識主機本身(主機標識)2728常見的IP地址分為A,B,C三類,與它對應的網絡有時被稱為A類、B類、C類網絡。A類網絡用第一個字節標識網絡本身,后面三組數字作為連接于網絡上的主機的地址,并且規定第一個字節的第一位必須為0。A類IP地址一般分配給國家級網絡。B類網絡用第一、二字節表示網絡地址,后面兩組數字代表網絡上的主機地址,且第一個字節的前兩位為10。B類地址一般分配給大型網絡,如跨國公司的大型網絡。C類網絡用前三個字節表示網絡的地址,最后一組數字作為網絡上的主機地址,且第一個字節的前三位為110。C類地址分配給小型網絡,如大量的局域網和校園網。29(3)IP分組格式網絡層傳輸的數據單元是IP數據報(IP分組),IP協議對IP數據報的報文格式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每個IP數據報包含一個頭部和一個正文部分。而IP數據報的頭部決定了數據報的正確性及是否能被正確傳輸。IP數據報的頭部由一個20字節的定長部分,和一個可選的變長部分構成。30版本號4IP分組頭首部長度4服務類型8總長度16標識符標志3段偏移13生存時間協議分組頭校驗和源站地址(發送IP分組的源主機IP地址)目的站地址(目的主機IP地址)任選參數選項(根據需要可以改變)填充段(可變,通常用0填入,可使IP分組滿足4字節長度的整數倍)313.4.2TCP與UDP協議1.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協議提供面向連接的流傳輸,即數據傳送前,主機間必須建立連接,傳送完畢則需要拆除連接,TCP提供從丟失或損壞數據中恢復報文和控制數據傳輸速度的功能。TCP也包括根據網絡狀態調整到最佳性能的機制。首先來了解端口和socket地址。①端口客戶必須標識要到達的服務器,這可由指定服務器主機的IP地址和TCP端口號來完成。0~1023端口號為公認端口號,用于訪問標準服務。用戶應用程序只能使用大于1023的端口號。32常用協議對應的端口如下:9:Discard丟棄所有新來的數據;19:Chargen交換數據流20:FTP-DATA文件傳送數據端口21:FTP文件傳送對話端口23:TELNET遠程登錄端口25: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端口103:X400用于X400郵件服務110:POP3:用于PC郵件服務80:Web服務器(HTTP)端口53:域名系統區域傳送139:NetBIOS會話服務33②socket地址用戶通信的IP地址和端口的結合為socket地址。(2)TCP協議的功能①確保IP數據報的成功傳遞。②對程序發送的大塊數據進行分段和重組。③確保正確排序以及按順序傳遞分段的數據。④通過計算校驗和,進行傳輸數據的完整性檢查。TCP是基于兩個網絡主機之間的端對端通信。TCP從高層協議接收需要傳送的字節流,將字節流分成段,然后TCP對段編號和排序以便傳遞。3435(4)TCP工作原理TCP經過一個連接建立、數據傳輸和連接釋放的過程來實現可靠數據傳輸。在兩個TCP主機交換數據之前,必須先建立會話。TCP會話通過三次握手的過程初始化。一旦初始的三次握手完成,在發送和接收主機之間按順序發送和確認報文段。關閉連接之前TCP使用與建立連接類似的握手過程驗證兩個主機都完成發送和接收全部數據。36①建立連接37②連接拆除382.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DatagramProtocol)
UDP協議的幾個特性:(1)UDP是一個無連接協議,傳輸數據之前源端和終端不建立連接,當它想傳送時就簡單地去抓取來自應用程序的數據,并盡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網絡上。在發送端,UDP傳送數據的速度僅僅是受應用程序生成數據的速度、計算機的能力和傳輸帶寬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個消息段放在隊列中,應用程序每次從隊列中讀一個消息段。(2)由于傳輸數據不建立連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維護連接狀態,包括收發狀態等,因此一臺服務機可同時向多個客戶機傳輸相同的消息。(3)UDP信息包的標題很短,只有8個字節,相對于TCP的20個字節信息包的額外開銷很小。(4)吞吐量不受擁擠控制算法的調節,只受應用軟件生成數據的速率、傳輸帶寬、源端和終端主機性能的限制。39403.4.3其他常用協議1.遠程登錄協議(Telnet)Telnet協議是用來登錄到遠程計算機上,并進行信息訪問,通過它可以訪問所有的數據庫、聯機游戲、對話服務以及電子公告牌,如同與被訪問的計算機在同一房間中工作一樣,但只能進行些字符類操作和會話。2.文件傳輸協議(FTP)這是文件傳輸的基本協議,有了F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協議等財務資料
- 不同年級班級管理的差異計劃
- 供水合同解除協議范本
- 加裝電梯合同和協議
- 賣竹子合同協議
- 出租車協議合同
- 婚禮慶典協議合同
- 合同協議管轄規定
- 假結婚合同協議
- 外架子協議合同
- 談談微電影創作PPT課件.ppt
- 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40頁)
- 空分裝置增壓機大修方案
- 2021年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組織架構和部門職能
- 六層框架住宅畢業設計計算書2
- MATLAB_第6講_GUI界面設計
- 膽汁淤積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治專家共識參考教學提綱
- 高中英語北師大版(2019)必修第一冊 Unit3Lesson1SpringFestival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全文解讀PPT課件模板
- 《公輸》(共44張PPT)
- 鴿巢原理例1、例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