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初三化學第三節海水制堿_第1頁
魯教版初三化學第三節海水制堿_第2頁
魯教版初三化學第三節海水制堿_第3頁
魯教版初三化學第三節海水制堿_第4頁
魯教版初三化學第三節海水制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你知道是什么物質讓這些食品松軟可口嗎?第三節海水“制堿”自然界中有天然純堿內蒙古鄂爾多斯合同查汗淖堿湖

工業上是如何制純堿?天然堿鹽湖純堿(Na2CO3)在工業上以氯化鈉為主要原料,制取碳酸鈉。思考:NaClNa2CO3從組成上看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認為還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質參加反應?制取碳酸鈉所需要的反應物有:氯化鈉、二氧化碳。僅此這兩種物質你認為行不行?還需要:水、氨氣C、O(媒介作用)飽和食鹽水飽和氨鹽水通入二氧化碳過濾通入氨氣NaHCO3加熱飽和食鹽水通入飽和氨鹽水NH3CO2過濾NH4ClNa2CO3NH3熟石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氨堿法制純堿原理△Ca(OH)2+2NH4Cl==CaCl2+2NH3↑

+2H2O△思考:1、為什么采用飽和的食鹽水?3、氨鹽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氫鈉和氯化銨,那種物質首先析出?為什么?(提示:根據課本15頁溶解度曲線)2、在生產過程中為什么要先通入氨氣得到飽和的氨鹽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提高產量使溶液顯堿性,吸收更多的CO2NaHCO3,在同一溫度下NaHCO3溶解度小溶解度\克0102030405060708090100

溫度/℃1009080706050403020100碳酸氫鈉氯化銨氨堿法制純堿的溫度要控制在28~35℃。凡是黃頭發藍眼睛的人能辦到的,我們黑頭發黑眼睛的人也一定能辦到!1862年比利時科學家索爾維發明了氨堿法制純堿,并對制堿技術進行了壟斷。

侯氏制堿法的誕生

1921年10月侯德榜接受了永利堿業公司的聘請,毅然從美國啟程回國,決心自己開發制堿新工藝,經過600多次研究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歷時5年,于1942年發明并創立了舉世聞名的“侯氏制堿法”。本可以高價出售這一專利而獲得巨額財富的侯德榜卻把它公布于眾,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這一科技成果,促進了世界制堿技術的發展。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①

NaCl+NH3+

H2O+

CO2===NaHCO3+NH4Cl②

2NaHCO3=====Na2CO3+

H2O+

CO2↑③向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研細的NaCI,還得到另一產品NH4CI固體?!鏖喿x課本20頁多識一點:侯氏制堿法問題:1、氨堿法制純堿的優、缺點?2、侯氏制堿法優于氨堿法之處是什么?答:(1)氨堿法優點原料經濟易得、CO2和NH3可回收利用,缺點是CaCl2用處不大,污染環境。NaCl利用率低。(2)侯氏制堿法優點NaCl可以循環利用,NH4Cl可作化肥??傇硐嗤?2NaHCO3======Na2CO3+CO2↑+H2ONaCl+NH3+CO2+H2ONaHCO3+NH4Cl不同:對過濾出NaHCO3后的母液的處理方法思考:這兩種制堿方法有何異同?1、利用海水制堿,是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A.CaCl2B.MgCl2C.NaClD.ZnCl22、下列不屬于氨堿法制純堿所需的原料是A.石灰石B.氯化鈉C.氫氧化鈉D.水3、制取純堿時,不需要考慮的是A.原料B.反應條件C.操作過程D.催化劑4、工業上采用氨堿法生產純堿的的工藝是先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較多NH3(溶液顯堿性),再通入足量的CO2的原因是A.使CO2更易被吸收B.NH3比CO2更易制取C.CO2的密度比NH3大D.為了增大NaHCO3的溶解度課堂檢測CCDA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純堿需要的原料有食鹽和石灰石B.海水曬得的粗鹽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鹽水C.向氨鹽水中通入CO2可得到純堿,溶液經結晶后得到純堿固體D.因為氯化鈉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鹽水也呈中性6、侯氏制堿的優點有四,你認為錯誤的是A.生成過程中部分產品可選為初始原料使用B.副產品是一種可利用的氮肥C.反應不需加熱D.副產品不會造成污染環境AC探究一: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碳酸鈉碳酸氫鈉化學式俗名顏色、狀態溶解性水溶液酸堿性

熱穩定性用途Na2CO3NaHCO3純堿、蘇打小蘇打、酸式碳酸鈉白色

晶體白色

粉末可溶顯堿性滅火器、制飲料、發酵粉、治療胃酸石油精煉、洗滌劑、制造玻璃等。易容顯弱堿性受熱不易分解受熱易分解蘇打和小蘇打的用途

無色酚酞

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氯化鋇溶液實驗現象有氣泡產生反應表達式變紅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BaCl2+Na2CO3=BaCO3↓+2NaCl

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2HCl

=2NaCl+CO2↑+H2O

探究二:碳酸鈉的化學性質:把以下幾種溶液分別和碳酸鈉溶液混合★化學性質:1、受熱易分解

2、與酸反應NaHCO3+HCl==NaCl+CO2

↑+H2O2NaHCO3==Na2CO3+CO2↑+H2O探究三:聯系你學過的知識并根據碳酸氫鈉的組成,猜測碳酸氫鈉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3、溶液顯堿性注:1、碳酸氫鈉還有其它性質。2、根據物質的儲存方法可以推測出物質所具有的化學性質。如:低溫、避光可推測出物質受熱、見光易分解;三.鹽1.定義: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2.分類(1):按溶于水顯示的顏色無色:藍色:黃色:淺綠色:鉀、鈉、銨、鎂、鋁、銀、鋇等鹽銅鹽(CuCl2CuSO4Cu(NO3)2)鐵鹽(

FeCl3Fe2(SO4)3

Fe(NO3)3)亞鐵鹽(FeCl2FeSO4Fe(NO3)2)分類(2):按溶解性可溶:微溶:難容:鉀、鈉、銨、硝酸鹽、都溶,AgCl、BaSO4、

CaCO3、BaCO3CaSO4等3.復分解反應(1)定義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位置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2)公式:(3)發生條件:AB+CD=AD+CB(1)反應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2)生成物中必須具備沉淀、氣體、水三者中的任何一個。(4)復分解反應的實質:以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為例降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和數量。HCl+NaOH=

NaCI

+

H2O(5)復分解反應的應用:溶液中離子、化合物是否可以共存﹛H+OH-CO32-OH-﹛H+Mg2+Fe3+Cu2+Al3+NH+4CO32-﹛H+Ca2+、Ba2+等Cl----Ag+SO42----Ba2+以下離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1.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2.在鹽酸中加入下列物質后,溶液的pH不會顯著升高的是()A、Fe(OH)3B、Na2CO3

C、AgNO3D、NaOH課堂檢測CC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3.下列物質俗名或主要成分與化學式不相符的是()A.純堿NaOHB.小蘇打NaHCO3

C.大理石CaCO3D.食鹽NaCl4.檢驗碳酸鹽的正確方法是()A.滴加鹽酸,產生使木條火焰熄滅的氣體B.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C.加熱,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D.滴加鹽酸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課堂檢測AD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過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A.純堿B.燒堿C.氯化鈉D.油脂5.下列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是()A.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