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的風險調查,預防醫學論文_第1頁
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的風險調查,預防醫學論文_第2頁
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的風險調查,預防醫學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的風險調查,預防醫學論文登革熱是一種病毒性蚊媒傳染病,因其傳播快、發病率高,對人類危害很大,是全球備受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其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憊乏力,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逢迎腫大。登革熱發病率近期幾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全世界人口40%以上人群面臨罹患登革熱的危險,世衛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可能有5000萬至1億登革熱感染病例。全球登革熱疫情日益嚴峻,近年來我們國家國境口岸時有檢出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要求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采取切實有效的防制措施,加強登革熱檢疫防控,防止疫情傳入傳播。但由于我們國家南部自然地理條件合適登革熱傳播媒介伊蚊的孳生,加之與周邊疫情國家有商貿交通人員往來,潛伏期的登革熱病例輸入后引起流行的風險無法排除。為此,筆者對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的風險作了相關調查分析。1登革熱傳入的可能性1.1國內外分布情況當前登革熱在非洲、美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和西太平洋100多個國家呈地方性流行。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印度、巴基斯坦、中國臺灣)、西太平洋(關島、庫克群島、斐濟、新喀里多尼亞、基里巴斯)和拉丁美洲(阿根廷、智利、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秘魯、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地異常活潑踴躍。隨著國際貿易和旅游業的迅猛發展,人員流動頻繁,疾病不斷向新的地方蔓延,病例數量隨之上升。2018年法國和克羅地亞初次報告出現了登革熱地方流行。2020年葡萄牙馬德拉島發生的登革熱疫情造成2000多人患病。2020年美國fo羅里達也出現了病例。登革熱在我省的流行以輸入性散發為主,伴有局部爆發流行的特點。我省自1999年福州市爆發登革熱流行以來,每年均有輸入性病例發生。1.2病例及媒介輸入及病原體檢測情況2007年8-10月份和2008年9-11月莆田市涵江區發生登革熱局部爆發流行,共報告登革熱病例113例。此后,莆田市登革熱輸入性病例分別為2018年7例、2018年5例,2020年2例,2020年1-11月15例。莆田口岸作為海運口岸,既往出入境船舶檢疫查驗中未截獲來自登革熱疫區的伊蚊,無輸入性媒介病原體檢測記錄。但已有很多學者做過報道蚊蟲能通過卵及其子代傳遞登革熱病毒,伊蚊習性喜在積水小容器產卵,而在莆田口岸入境的來自或途徑東南亞的船舶上發現過積水容器,因而存在輸入性的伊蚊幼蟲經銳化傳播登革熱的可能性。2018年2月2日,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曾在途徑巴布內亞新幾內亞、菲律賓等國家的入境船舶施行錨地檢疫時,在一積水鐵桶內發現約60只蚊幼蟲,采樣送檢經銳化鑒定為埃及伊蚊。1.3入境交通工具來源地及沿途港疫情發生情況莆田口岸是1995年12月26日經批準對外開放的一類二級海港口岸,下轄秀嶼港區、東吳港區和三江口港區,主要業務為秀嶼港的LNG、原木、轉基因大豆、玉米、煤炭和少量的海運進境集裝箱,華而不實LNG和煤炭的貿易國多來自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轉基因大豆有來自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國家;上述國家均為登革熱流行區。1.4口岸媒介本底情況2020-2020年在莆田市涵江區登革熱監測結果:2020年入戶調查502戶,1973人,發現積水容器897個,華而不實陽性容器148個;采用人工小時法全年90人小時使用電動捕蚊器捕獲白紋伊蚊500只,成蚊總密度5.56只/人工小時。2020年入戶調查500戶,1930人,發現積水容器963個,華而不實陽性容器180個;全年90人小時使用電動捕蚊器捕獲白紋伊蚊380只,成蚊總密度4.22只/人工小時。伊蚊幼蟲監測數據詳細數據見表1。【表1】2020-2020年在莆田口岸秀嶼港區登革熱監測結果:2020年采用人誘法全年108人小時使用電動捕蚊器捕獲白紋伊蚊184只,成蚊總密度1.76只/人工小時;布設240個有效人工誘器,發現陽性容器49個,誘器指數0.20。2020年采用人工小時法全年108人小時使用電動捕蚊器捕獲白紋伊蚊239只,成蚊總密度2.21只/人工小時;布設240個有效人工誘器,發現陽性容器54個,誘器指數0.23。根據SN/T1415(國境口岸醫學媒介生物控制標準〕斷定標準:1、登革熱不安全區:凡布雷圖指數在5-50之間的地區,假如還有傳播登革熱亞蚊屬和其他野生媒介,這種蚊密度足以引發登革熱爆發。2、人工誘蚊法:有埃及伊蚊、白紋伊蚊的國境口岸叮咬率小于2只。2020年、2020年莆田市涵江區布雷圖指數均超過安全系數,是登革熱不安全地區。2020年莆田口岸秀嶼港區伊蚊成蚊密度超過口岸醫學媒介控制標準,一旦登革熱病例輸入,存在爆發流行登革熱的可能性和危險性。1.5自然疫源地登革熱自然疫源地類型:①叢林型循環,主要是通過棲息于樹冠的伊蚊與非人靈長類之間傳播、保存病毒,此為登革病毒自然疫源性的原始循環,并可將病毒擴散到鄉村和城市地區。云南省的白紋伊蚊具有野棲的特點,曾從該蚊體內分離到登革病毒并從野生動物中查到登革抗體,提示云南可能存在有叢林型疫源地。傳播形式為:猴一蚊一猴循環。②鄉村型和城市型循環,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浙江、江蘇省,該病的傳播形式為人一蚊一人循環。對于輸入性病例疫源地來源問題確實證工作當前只要廣東省在開展,廣東DEVN分離株的分子生物學進化分析顯示,廣東省20世紀90年代以來流行的登革熱來源于不同的傳染源.可追溯到國外進化來源。1.6地理人文因素莆田口岸地處福建省中部沿海,北緯2459~2546、東經11827~11956,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秋季雨水充足,氣候適宜伊蚊的生長繁衍,每年的5-10月為伊蚊活動高峰期。莆田市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條件普遍較差,加上居民生活習慣(種花養花等),更有利于蚊蟲孳生;其涵江區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之一,小商品貿易發達,常年有數百商人往返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經營小商品批發,境外感染攜帶病毒入境的可能性極大。有學者相關研究報道廣州、福州和寧波疫情與天氣因素的穿插相關分析顯示,氣溫、降水量、相對濕度和日照時間都與登革熱的爆發呈正相關,其影響一般延遲3~10周。1.7傳播途徑媒介伊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必備條件,缺少伊蚊的地方,即便有傳染源的傳入,也不會造成登革熱的傳播。能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伊蚊有13種,華而不實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在東南亞和我們國家海南省以埃及伊蚊為主;在太平洋島嶼和我們國家的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浙江則以白紋伊蚊為主。傳播方式為經媒介伊蚊叮咬吸血時將登革熱病毒傳染給人或動物。雌性伊蚊習慣于白天叮咬吸血。伊蚊吸入帶登革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在其唾液腺和神經細胞內復制吸血后10天伊蚊即有傳播能力傳染期可長達174天。當前登革熱尚無直接人傳人的報道。1.8易感人群人群對任何一型登革病毒初次感染都較敏感。初次爆發時可使大量人群發病,初次感染后,對同型病毒有較穩固的免疫力,并可維持多年,但對異型病毒只能維持2個月至1年。莆田口岸當地群眾對登革熱缺乏預防常識和免疫力,健康人群的抗體陽性率偏低,對該病毒普遍易感。易感人群血清抗體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共檢測202份血清,華而不實1例陽性,陽性率0.05%.經調查,該名抗體陽性者為女性,40歲,如今東南亞做生意,其丈夫亦在外做生意。2020年共檢測203份血清,未檢出陽性血清,陽性率0%。1.9預防措施登革病毒疫苗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歷史。2020年9月11日,法國疫苗生產商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研發的CYD-TDV活性減毒登革熱疫苗通過二期臨床試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對3種登革熱病毒株都有預防效果,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登革熱疫苗。報告還講,該公司正在對10個亞洲和拉美國家的3.1萬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新加坡和中國科學家也在合作開發對抗登革熱的新疫苗。上述登革病毒新型疫苗尚處在不同研究階段,至今無安全有效的疫苗被批準使用。2登革熱危害嚴重程度2.1疾病的傳染性及危害性登革熱傳播途徑已相當明確,通過發動群眾開展以滅蚊為主愛國衛生運動,去除垃圾積水、翻盆倒罐、鏟除雜草等消除蚊媒孳生地控制媒介;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防病能力,可有效控制防止登革熱流行。登革熱病死率0.016%~0.13%,嚴重且致命的登革出血熱(DHF)或登革休克綜合癥,其病死率可達12%至44%,是一種具有嚴重危害性的傳染病。對登革熱/重癥登革熱沒有特異治療辦法,但及早發現和適宜的醫護可將死亡率降到1%下面。2.2國際關注情況登革熱是國際十分關注的疾病之一。2018年10月25日,世衛組織通報巴基斯坦發現了1500多例經實驗室確認的登革熱病例,包括15例死亡。世衛組織通過全球疫情警報和反響網絡,發動重癥登革熱臨床管理和衛生保健設施中感染控制方面的專家,協助該國籌集資源,加強疾病監測,開展實驗室診斷及培訓衛生保健提供者。2.3社會經濟影響登革熱病例散發,人們往往不重視,當爆發流行尤其是出現登革熱死亡病例時,就會造成人群的恐慌,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商貿活動。隨著全球信息化發展,一旦發生登革熱的疫情,將難免引起民眾關注,其他無疫情國家或地區就會針對來自疫區的人員及貨物加強監測,勢必造成貨物流轉時間的拖延,人員商貿出行計劃改變或推延。因而登革熱對社會經濟方面的存在一定影響。3流行風險評估根據(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風險評估技術方案〕對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風險進行評估,詳細評估情況如下表二、三、四。根據媒傳疾病發生的可能性水平分級表,影響因素總加權評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40%~60%,可能性水平為C級,即可能。根據媒傳疾病的危害水平分級表,影響因素總評分占總分的百分比40%~60%,危害水平為2級,即較小。將已經知道的媒傳疾病(登革熱)發生的可能性C級,危害性2級代入上表,綜合評估可得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風險等級結果為M,即中等危險度風險。4防控措施針對莆田口岸登革熱流行存在中等危險度的情況,莆田檢驗檢疫局當前已采取五項措施強化口岸防控工作,防止登革熱疫情的輸入與流行。①加強對來自登革熱流行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與人員的醫學巡查及傳染病監測,對現場發現有發熱、頭痛以及面、頸、胸部潮紅(三紅征)等異常感覺和狀態或體征的可疑病例,現場及時采集樣本施行登革熱快速檢測及實驗室病原學檢測。②加強來自登革熱流行國家和地區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行李、郵包的入境衛生檢疫查驗,對發現有蚊蟲或幼蟲的,及時采樣送實驗室進行蚊媒攜帶病原體檢測,并進行嚴格的滅蚊處理。③加強與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的疫情聯絡,及時互相通報登革熱疫情,強化口岸衛生監督與蚊媒控制力度。全面開展口岸伊蚊監測,對相關指數超過預警值的,聯合口岸單位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去除蚊蚴孳生場所,防止蚊媒在口岸孳生和傳播。④落實好口岸各項聯防聯控措施,在與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疾控中心建立疫情通報機制的基礎上,與當地醫院建立病人通報、移送和診治機制,確保口岸登革熱疑似病人的移送與疫情信息通報工作暢通。⑤密切關注境外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疫情信息,組織開展口岸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防病知識宣傳與健康咨詢,重點強化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出入境人員的防病意識,提高自我防護水平。以下為參考文獻[1]陳建歡,周婷.登革熱傳人防城港口岸的風險因素分析及檢疫對策,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08,31(5):305-307.[2]康素萍,黃素蘭,林新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