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保人類和環境_第1頁
預保人類和環境_第2頁
預保人類和環境_第3頁
預保人類和環境_第4頁
預保人類和環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Humanandenvironment人類和環境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教學中心第一節人類的環境概述當前環境污染幾個引人注目的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形成…1988197720002006酸雨臭氧空洞環境分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直接間接圍繞人類周圍的空間及存在的因素影響人類健康、生存發展生活環境生產環境環境組成環境介質環境因素有機無機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附載在介質中可在介質間轉移環境(environment)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自然環境環境社會環境

上層建筑經濟、文化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城市、交通家庭人口一、環境及其基本構成生物圈: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層。范圍:12km深地殼、海洋及15km以內的地表大氣層

原生環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為因素影響的環境有利健康因素不利健康因素促進健康地方病空氣,水,土壤,陽光,微小氣候,風光水、土壤:元素含量異常例子氟(F)氟斑牙1)白堊型;2)著色型;3)缺損型;

“三不見”出門不見天;說話不見人;回家不見門。氟骨癥患者脊柱彎曲畸形碘(I)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過多,甲狀腺腫大。一代腫,二代傻,三代斷根芽呆、小、聾、啞、癱克汀病的特征砷(As)次生環境:人類活動下形成的環境,環境污染是主要問題

破壞生態平衡:次生環境質量惡化

保持生態平衡:次生環境優于原生環境促進健康引起疾病CASE1大氣中CASE2水體中CASE3土壤中痛痛病主要臨床表現:骨痛骨折變形止痛藥無效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因素預防醫學研究的環境:生活環境生產環境環境介質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按性質分類空氣水體土壤食物生物(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微生物寄生蟲支原體原蟲生物毒素環境中能引起健康危害的的生物病原因子

老傳染病與新傳染病共存:霍亂、傷寒、鼠疫、炭疽HIV、瘋牛病、非典、禽流感、人-豬鏈球菌感染

人為原因自然原因:洪水、地震、風景、火山爆發生活性三廢排放生產性三廢排放交通運輸

化學組成變化空氣水土壤食物(二)化學因素(Chemicalfactor)

硫氧化物SOx

氮氧化物NOx

一氧化碳CO

煙塵

揮發性烴類CHx

重金屬化合物Pb,Mn

苯并芘B(a)P

燃料廢氣:煙、COx、NOx、SOx

汽車尾氣、火車廢氣、廢渣金屬與重金屬:鎘、鉻、汞、鉛、鋅、砷、農藥化肥:有機磷、有機氮其他有機物:氰、酚、塑料、洗滌劑、環境雌激素、二噁英、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對人類健康有損害的化學物氣象因素:溫度、濕度、氣流、氣壓、熱輻射電離輻射:X線和γ射線非電離輻射:紅外線、紫外線、激光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噪聲、振動

電磁輻射:雷達站、手機、微波爐、電磁灶、電視、電腦(三)物理因素(Physicalfactor)物理因素人類環境(四)社會心理因素(Socialpsychologicalfactor)政治制度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方式衛生服務心理人類健康

二、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

Ecosystemandecologicalbalance■定義:

生物群落與非生物所組成的自然系統稱為生態系統

■要素: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環境■功能:

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一)生態系統及其基本構成生態系統二級消費者分解者無機界(空氣、水、土壤、太陽輻射等)生產者一級消費者生態系統四要素及其關系無機物光能有機物化學能有機物礦物質無機物生態平衡

在一定的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物質、能量的輸出和輸入,生物學種群和數量,以及各數量之間的比例,始終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關系,稱之為生態平衡。

(二)生態平衡(Ecologicalbalance)

生態系統健康(ecosystemhealth)具有活力、自調節能力和結構穩定的生態系統稱為健康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健康的基礎。

生態平衡(三)食物鏈與生物放大作用水水生浮游生物魚貝類鳥禽類畜類空氣土壤昆蟲植物人食物鏈對人類重要性正面:在生態系統中維持物質能量流動,保持生態平衡負面:污染物通過食物鏈生物放大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環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體之間沿著食物鏈逐級增高,使生物體內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食物鏈DDT農藥在環境中的富集作用環境狀態環境中濃度(ppm)富集系數海

水5.00×10-5藻類植物4.00×10-28.00×102魚

類2.074.14×104水

類75.501.51×106環境污染物發生生物放大的條件:①環境化學物質易為各種生物體吸收②進入生物體的環境化學物質較難分解和排泄③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富集和逐漸積累時,尚不會對該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損害④在生物放大過程中是通過食物鏈進行生物放大示意圖(DDT)三、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一)人與環境的統一性通過物質、能量、信息交換保持動態平衡,形成統一體人體血液中和地殼中元素含量的相關性

元素海水中豐度(Mg/L

)對生物必需性

H108000必需

Li0.2非必需

Na10500必需

K380必需

Be0.0000006非必需

Mg1350必需

Ca400必需

元素在海水中豐度與其生物必需性適應長期適應短期適應(二)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長期進化,形成了對環境的適應。在不同緯度,人膚色差異很大。人的大拇指兩節,便做精細動作,猩猩大拇指三節,便握持攀援。生理生化調節,與不利環因素保持平衡,在進入黑暗的空間后,瞳孔會擴大。從事高溫作業一段時間后,汗液的分泌會減少。

“久入芝蘭之室,不聞其臭”(三)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依賴、適應環境,人類生存、發展。適者生存的定律被破壞。第二節環境污染及對健康的影響日本四日市污染狀況(1961年)中國某城市大氣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itseffectonhealth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

由于各種人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環境的構成發生大變化,造成環境質量惡化,破壞了生態平衡,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的、間接的或潛在的有害影響。環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pollutant)

進入環境并能引起環境污染的物質: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后者為主。概念公害(publicnuisance)

嚴重的環境污染叫公害。特點:區域性,多為人為,連續污染,受害人數多,動植物同時受害。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公害病是嚴重環境污染造成的地區中毒性疾病。

公害病特征它是由環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損害健康的環境污染因素復雜。長期陸續發病:遠的可能累及胎兒﹐危害后代﹔也可能出現急性暴發型的疾病,大量人群在短期內發病。公害病在疾病譜中是新病種,有些發病機制至今還不清楚,因而也缺乏特效療法。幾次重大的公害事件名稱原因后果倫敦煙霧事件燃煤煙塵及SO2污染約4000人死亡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汽車廢氣在日光下形成光化學煙霧影響數千人水俁病事件含汞廢水污染,甲基汞慢性中毒數百人患病,數十人死亡痛痛病事件含鎘廢水污染水源及水稻數百人患病,數十人死亡博帕爾事件工廠泄漏異氰酸甲酯污染大氣20萬人中毒,2500人死亡,5萬人失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放射性污染197人受害,9人死亡,影響東歐一、環境污染及其來源

廢水

生產性污染

廢氣

工業性“三廢”

廢渣

污水

生活性污染

糞尿

生活性“三廢”

垃圾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ED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來源(一)生產性污染(Productivepollutant)

1.能源大規模使用;

2.資源大規模的開發;

3.新物質的大規模合成:現有960萬種新的化學物質,人工合成200萬種,增加1000種/

年。三大合成(塑料、纖維、橡膠)。特點:有組織排放、量大、毒性強、易治理工廠大量廢氣的排放工廠廢水未經處理大量排放排污口長江水污染資源大規模的開發(二)生活性污染(Domesticpollutant)

污水:醫院污水、生活污水

垃圾:成分復雜,含致突變致癌物

糞尿:主要是生物性污染

煤煙: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灰塵。1999年九屆人大11

次會議提案:在大城市禁止燒煤。

特點:片污染、無組織排放、難治理生活性三廢隨意亂倒的生活垃圾堆積如山(三)其他污染(Otherpollutant

交通污染

噪聲污染

光污染

放射性污染

農藥化肥交通性污染二、環境污染物的遷移與自凈(一)環境污染物的遷移污染物在空氣中遷移污染物在水中遷移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污染物在生物間遷移(二)環境污染物的自凈污染物進入環境后,在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經過一定時間,環境污染物濃度或總量降低自凈是運用環境自身能力消除污染物的重要途徑環境的自凈能力有限環境:結構、狀態污染物:性質、數量影響因素自凈方式物理凈化:稀釋、混合、擴散、沉降、揮發、逸散、凝聚化學凈化:氧化、還原、水解及中和、光解生物凈化:吸收、分解或降解、轉化影響因素環境物理條件(溫度、流量、流速、風速)污染物的物理特性(比重、形態、粒度)影響因素環境化學條件(pH值、化學組分、氧化還原電勢)污染物的化學性質三、環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andexcretionofenvironmentalpollutant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環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與排泄肺泡總表觀面積大,壁薄,毛細血管豐富:吸收迅速不經肝,直接進入大循環肺泡/血液濃度(分壓)差大,吸收快血/氣分配系數大,易吸收入血顆粒大小、分散度、溶解度活動強度、肺通氣量環境氣象因素1.呼吸道:氣體、蒸氣、氣溶膠特點影響因素(一)環境污染物的吸收血液污染物經肺吸收與轉運模式圖胃腸道

鼻咽氣管支氣管肺泡淋巴2.消化道吸收:水與食物中的有害物質主要經小腸吸收絨毛增加吸收面積600倍擴散方式為主,也可經載體可在腸肝循環過程中反復被吸收pH值胃腸道內容物多少、排空時間、蠕動狀況

消化道吸收:水與食物中的有害物質特點影響因素3.皮膚吸收:水溶性同時具脂溶性環境毒物主要經表皮,少量經毛囊、汗腺、皮脂腺透過三層屏障

——表皮角質層:阻止分子量>300的物質

——連接角質層:阻止水、電解質、水溶性物質通過脂溶性物質

——基膜(表皮與真皮間):阻止少數物質不進入肝臟,直接進入大循環脂/水分配系數易溶于脂、難溶于水、易揮發:吸收少,如苯易溶于脂、水、不易揮發:吸收多,如有機磷皮膚完整性特點影響因素(二)環境污染物在體內的分布與貯存器官或組織血流量大,灌注速率高,如肝臟化學物與器官親和力:90%鉛鹽沉積在骨骼屏障作用(血腦、胎盤、血眼、血睪):甲基汞易通過血腦和胎盤屏障1.分布:環境污染物通過吸收后,隨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組織的過程非均勻分布2.貯存(storage)靶器官:多數情況下污染物貯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用部位,稱為靶部位(靶組織或靶器官)貯存庫:化學物含量高,但不顯示明顯毒作用的部位

—血漿蛋白(白蛋白為主)是暫時貯存庫

—肝、腎、脂肪組織是多數污染物的貯存庫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環境污染物在體內的分布與貯存蓄積

物質蓄積:進入機體的污染物或其代謝產物,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漸蓄積于體內

功能蓄積:毒物進入體內后,用現代檢測技術不能發現其在體內有明顯貯留,但由該物質引起的功能改變卻逐漸累積,導致機體對該毒物的反應性增強環境污染物在體內的分布與貯存(三)環境污染物在體內的轉化生物轉化:進入機體的環境化學物,在體液或組織內參與機體固有的復雜生化過程,使其本身的化學結構發生一系列變化。污染物第一階段反應(降解反應):氧化、還原、水解第二階段反應(II相反應):結合反應生物解毒作用(detoxication)經過體內的轉化,環境污染物毒性降低如大多數毒物生物活化作用(bioactivation)

經過生物轉化,環境污染物毒物增如對硫磷,樂果;苯并(a)芘、芳香胺對硫磷氧化對氧磷水解水解產物1.經腎隨尿排出:主要途徑污染物或其代謝物腎小球被動過濾腎小管解離.水溶性未解離.脂溶性被動擴散尿重吸收入血不易排除

(四)環境污染物的排泄2.經肝、膽通過腸道隨糞便排出肝臟生物轉化代謝物肝細胞膽汁腸道隨糞排出腸肝循環3.經呼吸道排出

氣態或揮發性物質(CO、SO2、HS、C4H6)可經肺呼出以下因素可加速排出——血中溶解度低——肺泡分壓小:移至空氣新鮮環境——肺通氣量大4.其他排除途徑

毛發、唾液、乳汁、月經生物監測指標(生物標記物):血液、尿液、呼出氣、毛發及脂肪組織等生物樣品中某些化學物或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可作為評價體內該化學物量的生物檢測指標,即生物標記物四、環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參數及安全限值

毒性:化學物引起機體損害的能力毒物:存在于自然環境中,較少劑量進入機體后就能引起機體病理性損害的化學物質環境毒物:環境中存在的毒物生產性毒物:存在于生產環境中的毒物(一)致死劑量絕對致死量(LD100):毒物引起全部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劑量,如再降低劑量,即有存活者最小致死劑量(LD01):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個別成員出現死亡的劑量,低于此劑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最大耐受劑量(LD0):毒物不引起受試對象出現死亡的最高劑量,高于此劑量即可出現死亡半數致死劑量(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出現死亡所需要的劑量,又稱致死中量毒物使受試對象死亡所需的劑量(二)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LOAEL)(三)未觀察到有害作用量(NOAEL)在設定暴露條件下,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和指標未觀察到一種物質引起機體(人或實驗動物)的形態、功能、生長發育或壽命等產生有害作用的最高劑量。在設定的暴露條件下,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和指標觀察到一種物質引起機體(人或實驗動物)的形態、功能、生長發育或壽命等產生有害變化的最低劑量。(四)閾值(五)安全限值對存在有害效應閾值的化學物,安全限值是指為保護人群健康,對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及各種環境介質(空氣、水、食物、土壤)中與人群健康有關的各種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所規定的濃度和暴露時間的限制量。一種物質使機體(人或實驗動物)產生某種效應的最低劑量或暴露濃度,即低于該劑量或暴露濃度就觀察不到或預計不會發生某種效應。毒性參數和安全限值與劑量關系五、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Effectofenvironmentalpollutionstomankind

healthy

痛痛病鉈中毒海豹畸形水俁病(一)環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應Healtheffectofenvironmentalpathogenicfactors生理反應的異常變動機體代償狀態生理反應正常范圍內的變動患病死亡作用強度預防醫生臨床醫生健康效應譜(二)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特點

廣泛性(university)

多樣性(diversity)

復雜性(complexity)

長期性(long-term)(三)環境污染對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現形式水俁病癌癥胎兒畸形

特異性損害1.急性危害

特點事故性泄露一次大量排放不良氣候條件、特殊的地形成因常常是事故性排放易感人群發病率高常為多種污染物聯合作用2.慢性危害

1)慢性中毒:水俁病、痛痛病

2)致癌作用(化學、物理、生物因素)

3)致畸作用(反應停事件)

4)致突變作用

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

致癌物分類:

第1類:對人類致癌:對人類致癌證據充分第2類:2A類對人類很可能致癌

2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第3類:對人類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類第4類: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2)致癌作用環境化學致癌物直接致癌物間接致癌物促癌物

常見致癌物質、混合物或接觸環境及其癌癥部位致癌物質(混合物)或接觸環境癌癥部位(癌癥)黃曲霉毒素肝4-氨基聯苯及聯苯胺膀胱砷和砷化合物肺和皮膚石棉肺、胸膜、腹膜2-萘胺及N,N-雙(2-氯乙基)-2-萘胺膀胱苯白血病雙氯甲醚和氯甲甲醚(工業品)肺六價鉻化合物鼻腔、肺鎳和鎳化合物鼻腔、肺鎘及鎘化合物肺氯乙烯肝煙炱肺、皮膚無煙的煙草制品咽、口腔、食管煙草煙霧肺致癌物質(混合物)或接觸環境癌癥部位(癌癥)煤焦油瀝青皮膚、陰囊、肺、膀胱煤焦油皮膚、陰囊、肺、膀胱頁巖油皮膚含煙草的檳榔等咀嚼物口腔結晶型二氧化硅(石英或方石英)肺含石棉纖維的滑石粉肺木塵鼻腔環磷酰胺膀胱、白血病己烯雌酚子宮、陰道非甾族雌激素子宮、陰道甾族雌激素乳腺、子宮聯合使用口服避孕藥肝連續服用避孕藥子宮芥子氣(硫芥子氣)咽喉、肺常見致癌物質、混合物或接觸環境及其癌癥部位(續)

致癌物質(混合物)或接觸環境癌癥部位(癌癥)含馬兜鈴屬植物的草藥方劑泌尿上皮癌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肝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肝2,3,7,8-四氯二苯-對-二噁英多器官氡的地下赤鐵礦開采肺品紅制造膀胱橡膠工業皮膚、陰囊煤的氣化皮膚、肺、膀胱鐵和鋼的鑄造肺金胺制造膀胱鋁生產肺、膀胱異丙醇生產鼻腔、咽喉家具和箱櫥制造鼻腔靴鞋制造與修理皮膚、肺常見致癌物質、混合物或接觸環境及其癌癥部位(續)

射癌癥部位(癌癥)X射線和γ-射線太陽輻射氡-222及其衰變產物氡-224、226、228及其衰變產物釷-232及其衰變產物放射性碘(包括碘-131)钚-239及其衰變產物磷-32中子發射α粒子的放射性核素發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多部位皮膚肺骨肝、血管肉瘤、白血病甲狀腺肺、肝、骨白血病多部位多部位多部位對人類致癌的輻射及癌癥部位或癌癥

掃煙囪工人易患陰囊癌3、致畸作用反應停事件致突變作用:引起生物體細胞遺傳物質發生可遺傳改變的作用4、致突變作用突變類型基因突變:DNA的堿基組成或排列順序發生了改變染色體畸變: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基因組突變:基因組中染色體數目的改變輻射放射克汀病(缺碘)糖尿病多氯聯苯吸煙放射性碘葉酸缺乏可卡因核爆炸散落物高溫苯丙酮尿癥香豆素抗凝血藥乙醇感染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CMV)風濕癥和先天心臟傳導阻滯藥物或化學物質環氧乙烷氟康唑,高劑量已烯雄酚皰疹單純病毒Ⅰ和Ⅱ弓形體病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雄激素類化學物質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依托普利碘化物鋰金屬:有機汞、鉛梅毒細小病毒B-19(傳染性紅斑)水痘病毒母體創傷和代謝失調酒精中毒抗生素:四環素抗腫瘤藥物:氨基蝶呤、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白消安抗驚厥藥:苯妥英鈉、三甲雙酮、丙戊酸抗甲狀腺藥物:甲巰咪唑螯合劑:青霉胺米索前列醇視黃醛衍生物:13-順式-視黃酸、阿維A酯反應停某些可引起人類發育毒性的化學、生物和物理因素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環境毒物對免疫功能的抑制化學物作為致敏原引起機體變態反應

引起免疫抑制或超敏性反應的部分常見環境化學物化學物名稱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化學物名稱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免疫抑制超敏性反應免疫抑制超敏性反應鉛++多氯聯苯++汞++多溴聯苯++鎳++狄氏劑+

?鉻++DDT+

?鎘++2,3,7,8,-四氯苯-對二噁英(TCDD)+

?砷++一氧化碳+-二甲基苯蒽+

?二氧化硫+-三甲基膽蒽+

?苯及同系物++苯并(a)芘+

?三氯乙烯++甲苯二異氰酸酯

?+非特異性損害表現為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率增加,人體抵抗力下降,勞動能力降低等。(四)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1.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2.職業病(occupationaldisease)3.傳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4.食源性疾病(foodbornedisease)公害病的特征它是人為活動造成的嚴重環境污染所引起引起公害病的環境污染多數是連續性的環境污染有一定病人數,病人往往分布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公害病的病因是共同的;引起公害病的環境污染因素有時是復雜的,可能是單一污染物,也可能是多種污染物聯合作用;可能是一次污染物,也可能是二次污染物污染源數量及其排放污染物性質、濃度與人群損害程度呈一定相關性病區人群不分年齡、性別均可發病公害病可能流行時間長,還可能累及胎兒,危害后代;也可以是急性中毒性疾病患同一公害病的個體其癥狀與體征相似有些公害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歷史上的幾次重大公害事件

稱原

因后

果年

代倫敦煙霧事件盆地,逆溫層形成。自1873年以來,共發生七次,主要是采暖煤煙粉塵與濃霧結合,二氧化硫污染也較嚴重,煙塵達4.5mg/m3,SO2達3.8mg/m3。僅1952年12月的煙霧事件,比同期多死亡4807人。最近四次發生在1954、1956、1957、1962年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狹窄盆地,逆溫層形成,含硫礦冶煉廠、煉鋼、煉鋅、煉焦、發電等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SO2達25mg/m3~100mg/m3。數千人出現上呼吸道炎癥的癥狀與體征,1周內60多人死亡1930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三面環山,一年中有100天出現逆溫,大量汽車(250萬輛)排放出的廢氣,在日光紫外線作用下形成大量以O3為主的光化學煙霧。造成數千人出現紅眼病及上呼吸道炎癥等,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人。1943、1955年

痛痛病事件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因上游鋅冶煉廠排出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水,居民用河水灌田,使稻米含鎘量增高。痛痛病患者數百人,死亡34人,100多人出現可疑癥狀。1955~1972年水俁病事件日本熊本縣水俁鎮上游,氮肥公司生產醋酸乙烯、氯乙烯,工廠排放含汞廢水,汞經生物轉化形成甲基汞,居民長期食用含甲基汞量很高的魚、蝦、貝而中毒。50年來先后有2265人被確診(其中1573人因病死亡),另外有11540人獲賠償1953年以來米糠油事件日本九州愛知縣,某一食用油廠在煉油時被多氯聯苯污染了食用油。1萬多人中毒,16人死亡1968年四日市哮喘病日本四日市、大阪市石油化工企業排放廢氣污染大氣,居民長期吸入含二氧化硫、硫酸、鉛等污染物的混合氣體。四日市哮喘病患者500多,實際患者超過2000人。截至1972年,日本國四日市哮喘總數達6376人1955年以來博帕爾異氰酸甲酯事件印度博帕爾市農藥廠貯氣罐泄漏異氰酸甲酯污染廠周圍居民區中毒15萬多人,死亡2500人,5萬多人雙目失明1984年切爾貝利核電站事件前蘇聯切爾貝利核電站事故造成廠周圍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共造成30人死亡。污染區人群10年追蹤,兒童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1986年六、環境污染對健康損害的影響因素Factorsinfluencingtoxicityofenvironmentalpollutant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質影響毒性的因素:化學結構:

醇類毒性依次:丁醇>戊醇>乙醇>丙醇不飽和化合物>飽和化合物:乙炔>乙烯>乙烷氯取代氫越多毒性越大:CCl4>CHCl3>CH2Cl2>CH3Cl>CH4

物理特性:

固體微粒分散度大,進入呼吸道深部溶解度:易溶于水損害眼結膜、上呼吸道粘膜難溶于水損害深呼吸道粘膜脂溶性強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揮發性PM2.5PM10相對發生情況

多為合成(工業和機動車)肺底部沉積有機物硝酸鹽鉛煤煙上呼吸道沉積

多源于自然灰塵沉積(鼻腔、咽喉和口腔吸收)土壤海鹽工業粗粒子大氣粒子的大小與分布粒子直徑(m)0.010.1110100

(二)劑量或強度劑量:進入機體化學物的數量,一般以mg/kg體重表示

強度:物理性因素作用于機體的數量劑量-效應關系:表示化學因素作用于生物個體發生量效應與強度之間的關系。

主要反映環境因素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劑量-反應關系:表示化學因素作用于一組生物體出現的反應率的大小。

某一特定生物效應發生在群體的頻率之間關系

不同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