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_第1頁
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_第2頁
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_第3頁
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_第4頁
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2020高中地理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232020微專題訓練9地膜覆蓋一、單選題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據此完成下列各題。.我國大部分地區使用地膜覆蓋的季節是()A.夏季B.春季C.秋季D.冬季.我國華北地區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其主要原理是()A.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B.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C.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 D.減弱了地面輻射.我國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難回收,難以自然降解,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殘留在土壤中的地膜會()①危害作物根系發育 ②阻礙土壤溫度提升③阻礙土壤水分運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B根據地膜的作用可知,地膜具有保溫、保濕、保土等作用,故使用季節應該是降水少蒸發又強的季節,我國以季風氣候為主,春季雨水少、氣溫較高、蒸發強,故我國大部分地區使用地膜的時間為春季,故選B。.D我國北方春播時地溫較低,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減弱地面輻射,從而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起到保溫的效應。故選D。.B根據題干的提示,地膜會造成白色污染,地膜殘留在土壤中很難降解,會切斷土壤中孔隙的連續性,降低土壤透氣性,阻礙土壤中水肥的運移,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發育生長,故選B。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可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質量。讀圖甲、圖乙,完成下面小題。甲我柞物從物華]川的地膜中整用工K 乙蘋果樹4.下列地區中,地膜覆蓋的保溫、保濕、保土作用最顯著的是( )A.東南沿海地區B.西南地區C.東北地區D.西北地區5山東省農民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保障了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膠東半島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也覆蓋地膜。蘋果樹下覆蓋地膜的主要作用是()A.減少水分蒸發,有明顯保水作用B.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照C.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蟲害D.進一步提高土溫,加快生長4.D據題干知,地膜覆蓋具有保濕、保溫、保土作用,選擇四個區域中相對最干燥且溫度偏低(緯度偏高)、土壤水肥容易流失的地區,綜合考慮,最佳選擇是西北地區。故D正確。5.B在果樹下進行覆蓋的特殊地膜,反射率高,可反射太陽輻射,增加果樹下部光照,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蘋果著色均勻,提高產品質量。故選B【點睛】題中兩種地膜特點并不相同,前一種透光率較高,后一種反射率高,主要作用不同。地膜覆蓋是一種農業栽培技術,具有保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作用。左圖為北方某地農業景觀圖,圖4為大氣受熱過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我國北方農民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其主要原理是A.增強①過程B.增強②過程C.減弱③過程D.增強④過程.煙臺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淺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減弱①,降低氣溫B.反射②,增加光效C.減弱③,保持水分D.吸收④,保持地溫.C讀大氣的受熱過程圖判斷,②為太陽輻射,③是地面輻射,④是大氣逆輻射,①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太陽短波輻射可以穿越薄膜,從而使地面增溫,地面增溫后,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熱量,但是地面長波輻射和大氣輻射卻很少能夠穿越薄膜,就相當于阻止了熱對流,起到保溫作用,故結合題干即為減弱了地面輻射,故C正確。..B反光地膜能強烈反射太陽輻射②,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蘋果著色均勻,提高產品質量。選B正確。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型地膜應運而生。保定滿城的農民在草莓的底部覆蓋了黑色薄膜,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針對塑料薄膜的殘留問題,某科學家以蔗渣漿為原料,生產出了“再生纖維素共混膜”。據此完成下列問題。.與常用透明地膜相比,農民改鋪黑色薄膜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雜草 B.保持土溫C.保持水分 D.防止下滲.不可降解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會A.利于植物吸收水肥 B.阻礙土壤溫度提升C.危害作物根系發育 D.加快表土流失速度.與傳統地膜相比,“再生纖維素共混膜”的環保意義表現在A.生產過程無污染 B.生產成本比較低C.北方地區可推廣 D.自然降解污染少8.A與常用透明地膜相比,農民改鋪黑色薄膜的主要目的是遮擋陽光照射地面,抑制雜草生長,A對。透明膜保持土溫效果更好,B錯。保持水分作用沒有差異,C錯。地膜在地表,目的不是防止下滲,D錯。9.C不可降解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會危害作物根系發育,C對。不利于植物吸收水肥,A錯。對土壤溫度提升無明顯影響,B錯。耕地地形平坦,地膜殘留不能加快表土流失速度,D錯。.D與傳統地膜相比,“再生纖維素共混膜”以蔗渣漿為原料,環保意義表現在自然降解污染少,D對。不能表示生產過程無污染,A錯。生產成本比較低是經濟意義,B錯。北方地區不適宜種植甘蔗,不可推廣,C錯。.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體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B.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C.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答案】B在果樹下進行地膜覆蓋,可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蘋果著色均勻,提高產品質量。故選B。【點睛】我國北方春播時地溫較低,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減弱地面輻射,從而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起到保溫的效應。但并不是所有覆蓋地膜都是為了起到保持地溫的作用。2017年4月,寧波某中學組織學生進行野外拉練活動,學生發現山坡上的梯田里覆有地膜,當地農民采用了間作套種的種植方式,使該地出現了黑白地膜相間分布的景觀。結合圖文,完成下面小題。.農民在梯田里采用間作套種模式主要是為了( )A.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B.減輕水土流失C.提高某一作物的數量D.增加土壤肥力13.與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蓋( )A.土壤升溫快 B.保溫效果好C.能抑制雜草生長 D.可減少“白色污染”.A農民在梯田里采用間作套種模式主要是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A對。采用何種種植方式對于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某種作物產量及土壤肥力沒有影響,BCD錯。故選A。.C與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蓋,可以減少陽光照射,沒有陽光照射,雜草缺乏陽光,不能生長,所以采用黑膜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故選C。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本科學家發明了地膜覆蓋技術并應用于農業生產。近年來,我國西北地區采用黑白條帶地膜覆蓋法(如下圖所示),即在壟中間用透光性高的白色塑料薄膜,壟兩側用透光性低的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農作物產量。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4.20世紀50年代,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地膜覆蓋技術最可能首先應用于A.水稻種植B.櫻桃種植C.蔬菜種植D.棉花種植.在壟兩側鋪設黑色塑料薄膜可以A.降低土壤濕度B.抑制壟兩側雜草滋生C.改善土壤肥力D.促進作物光合作用.壟中間的白色塑料薄膜能夠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關鍵在于其能夠A.增加大氣降水B.減少地表下滲C.增加地表徑流D.減少水分蒸發14.C20世紀50年代,日本科學家發明了地膜覆蓋技術并應用于農業生產,考慮到成本因素和投人產出比,最初地膜覆蓋技術最可能應用于單位面積產值較高的種植類型,比如蔬菜種植。故C正確。水稻,棉花產值比較低,櫻桃屬于喬木,不用地膜覆蓋,故ABD錯誤。15.B壟兩側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陽光多被薄膜吸收,因此,可減少雜草的光合作用,從而抑制壟兩側雜草滋生,故B為正確答案,D為錯誤答案。薄膜不管是白色還是黑色,都能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膜內土壤濕度,故A錯誤。薄膜覆蓋不能影響土壤的肥力,故C錯誤。.D圖中自色塑料薄膜的鋪設,避免了陽光直接照射以后土壤水分直接蒸發進人大氣,將土壤中蒸發的水分攔截在薄膜內,再滲入土壤,達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故正確答案為D。地膜不能增加大氣降水,另外,即便當地大氣降水增加,因為薄膜具有不透水性,降水也無法進入薄膜內影響土壤的水分,故A錯。不透水的薄膜覆蓋在地表,可以減少滲入地下的水分,增加地表徑流。但是這些卻無法影響薄膜內土壤的水分,故BC錯。新疆特殊的地理環境,利于作物中紅色素的積累。同時,“地膜+滴灌”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紅色產業”的發展,在山前綠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紅色作物種植區。據此下列各題。.新疆發展“紅色產業”的特殊地理環境要素是指()A.水源B.地形C.氣候D.土壤.推廣“地膜+滴灌”技術對新疆“紅色產業”的首要意義是()A.節約勞動力B.節約水資源C.減少田間雜草D.減輕鹽漬化.“地膜”技術的主要作用是()A.播種時間提前B.生長周期縮短C.熱量需求減少D.光照要求降低.C由材料中的“紅色產業”可以說明該地發展的作物最大特點就是顏色鮮艷,而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在農業區位因素中,利于作物果實著色最好條件就是光照。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少,夏季氣候高溫干燥,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農作物的紅色素等固性物質容易積累,使農作物品質較好,且顏色鮮艷。因此新疆可以發展“紅色產業”的特殊因素為氣候,C正確;水源、地形、土壤也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區位,但對農作物的著色影響不大,所以ABD錯誤。故選C。.B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少,因此限制農業發展的因素為水源。滴灌不同于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滴灌將水直接作用于作物的根部,減少了水的用量,增加了水資源的利用率,與普通的灌溉方式相比,能大量節約水源,同時地膜覆蓋能夠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因此“地膜+滴灌”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約水資源,對新疆“紅色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故B正確;采用地膜覆蓋能夠抑制雜草的生長,也能夠節省勞動力,避免了不合理灌溉導致的土壤鹽堿化,但這些都不如節約水源的意義首要,故ACD可以排除。故答案選B。.A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早春季節,氣溫較低,不利于種子萌發,早春播種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可以起到提高地溫的作用,利于種子萌發,達到是紅的作物提前播種的時間。因此“地膜”技術不但保水,還能夠提高地溫,提前播種時間,故A正確;“地膜”技術雖然能夠通過保溫作用改變熱量條件,是農作物提前種植,但不能改變農作物的生長周期,B錯誤;“地膜”技術能夠通過保溫作用,改變熱量條件,但并不能減少農作物對熱量的需求,C錯誤;“地膜”技術是通過光照來儲存熱量,達到保溫作用的,并沒有降低對光照的要求,D錯誤,故選A。彩色農業是一種按照顏色多樣性進行分類的農業類型。彩色農業沒有唯一的定義,可以指種植非單一顏色的農作物,可以指同一農作物直接生產不同顏色產品的農業,也可指使用不同顏色覆膜的農業類型。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與透明地膜相比,用黑色地膜突出的優點是A.保溫更好B.保濕更好C.蟲害更少D.雜草更少.有農戶在溫室大棚上方再鋪設銀色半透明膜,其作用最可能有①增加室溫 ②降低室溫 ③減少蟲害 ④減少蒸發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D與透明地膜相比,用黑色地膜突出的優點是透光條件差,雜草更少;黑色地膜本身增溫快,傳給土壤的少,夏季有降溫作用;都不透氣,保濕狀況差異不大;蟲害差異不是突出優點,D項正確。.A有農戶在溫室大棚上方再鋪設銀色半透明膜,銀色膜在白天光照強時,可以有效反射太陽輻射,減弱照射進大棚中的太陽輻射,起到降溫作用;半透明膜,對大棚內有增加室溫作用,①②對;減少蟲害、減少蒸發,單層、雙層膜差異不明顯,③④錯,A項正確。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城市郊區出現了大規模草莓種植園地,租地種植的農戶大多來自于江浙。如圖為大棚草莓景觀圖。.各地草莓種植戶多來自于江浙,主要是因為江浙()A.銷售平臺多樣B.種植技術先進C.物流網絡發達D.區域政策扶持.白色地膜透光率較高,而草莓地壟多用黑色地膜覆蓋,其優勢在于()A.減少水分蒸發B.減輕病蟲危害C.增加土壤肥力D.抑制雜草生長.草莓種植園里,越來越多的立體大棚正逐漸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為了()A.充分利用降水B.節約土地資源C.增加觀賞價值D.利于空氣流通.B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城市郊區出現了大規模草莓種植園地,租地種植的農戶大多來自于江浙,主要原因是江浙種植技術先進,品質優良,故B選項正確。草莓是時鮮性較強的水果,通過多樣銷售平臺和物流網絡,需要一定時間,會讓草莓變質,故A、C選項錯誤。區域政策扶持材料中沒有體現,故D選項排除。.D白色地膜透光率較高,光照條件好,利用雜草生長,而草莓地壟多用黑色地膜覆蓋,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故D選項正確。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覆蓋都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減輕病蟲危害、增加土壤肥力,所以A、B、C選項錯誤。.B平面大棚和立體大棚,在相同的土地面積上,但是利用的面積不一樣,立體大棚利用的面積比較多,這樣可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節約土地資源,故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合理改造自然條件能夠大幅度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盲目改造自然條件,違反因地制宜的原則,則會勞民傷財。山東一農業科技愛好者從廣東引進優質香蕉種苗,在山東丘陵低山區露天栽培,生產的香蕉小如手指、沒有果肉,后采用地膜覆蓋,外加大棚溫室,獲得的產品與原產地品質接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5.山東省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氣候條件是A.夏季高溫多雨 B.冬季溫和濕潤C.全年降水均勻 D.冬季溫暖無霜26.在山東生產香蕉采取地膜覆蓋,外加大棚溫室,主要是為了A.減小溫差B.增大濕度 C.提高積溫 D.增強光照.A山東屬于溫帶季風,夏季高溫多雨,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熱量,A正確;冬季寒冷干燥,BD錯誤;降水的季節變化較大,C錯誤。故答案選A。.C香蕉屬于熱帶水果,山東位于暖溫帶地區,由于熱量不足,不利于香蕉的生長,采取地膜覆蓋,外加大棚溫室,主要是為了改變熱量條件,提高積溫,從而有利于香蕉的生長。故答案選C項。內蒙古包頭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實施“北菜南薯”戰略。固陽縣是馬鈴薯主要種植區,通過高壟側播技術,固陽縣實現了馬鈴薯每畝增產2000多斤。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7.固陽縣高壟側播技術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A.壟更高,更有利于馬鈴薯充分吸收熱量B.側播可使每株結的馬鈴薯量增多C.側播可增加馬鈴薯的種植密度D.壟高后,導致馬鈴薯根系不發達,吸收水分能力減弱28.增產更要增效,固陽縣在高壟側播的基礎上,通過選用黑白膜,促進農作物的生長,關于黑白膜的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壟頂覆蓋黑膜,阻斷光照,抑制光合作用,抑制雜草生長B.壟側覆蓋白膜,可以保墑保水,不影響光照,促進農作物生長C.壟頂覆蓋黑膜,可以降低地溫,增強地力D.黑膜能避免滴灌帶受陽光照射而灼燒損壞.C固陽縣高壟側播技術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增加了馬鈴薯的種植密度從而增產,但材料沒有顯示單株增產,C對,B錯;馬鈴薯性喜溫涼,A錯;該方式對馬鈴薯根系及吸水能力的影響不大,甚至因覆膜可以增進吸水能力。故選C。.C黑膜吸熱能力強,壟頂覆蓋黑膜,可以提高地溫,增強地力,選C。某地理研究小組在寧夏南部山區對不同覆蓋方式下馬鈴薯產量及土壤肥力進行了調查。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33毫米,無霜期123天;當地馬鈴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9月下旬成熟收獲。下表是該研究小組通過調查獲得的數據。據此完成下列各題。三種獲得電子版的方式:.發文后當天14點前轉發并截圖給我即可免費獲??;.按照每個微專題訓練1元發紅包給我,然后告訴我要哪幾個微專題訓練即可;.繳納會員年費100元,邀請加入會員群,每天第一時間把電子稿發到群內,本次年費服務期限至2020年6月9日,至少200個微專題訓練,折合最多0.5元一個微專題.與全膜覆蓋相比,半膜覆蓋爛薯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半膜覆蓋A.土壤的保溫作用較差,易導致低溫凍害B.地溫變化幅度較大C.雨水下滲較多,成熟期土壤濕度過大D.防鼠害、蟲害作用差.與露地種植相比,全膜覆蓋種植馬鈴薯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更高,主要是因為全膜覆蓋A.爛薯率較高,增加土壤肥力B.減少外力侵蝕,保水保肥效果好C.抑制雜草生長,減少有機質消耗D.減小晝夜溫差,減緩有機質分解.據該表推測,該地馬鈴薯最合理的種植方式是A.全程全膜B.全程半膜C.前期全膜,后期半膜D.前期全膜,中期半膜,后期露地.C馬鈴薯爛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馬鈴薯不耐澇,雨澇或濕度過大都會導致其爛薯。寧夏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半膜相對于全膜會增加夏季雨水下滲,但半膜覆蓋也減弱了水分蒸發,因此成熟期土壤濕度過大,導致爛薯。故C正確。A、C、D不是馬鈴薯爛薯的原因。.B全膜覆蓋種植馬鈴薯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故B正確。土壤有機質不是來源于爛薯,故A錯誤?!半s草生長”結果是雜草與馬鈴薯爭奪土壤中的有機質,而不是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變化。C錯誤;晝夜溫差對有機質的分解影響不大,且有機質的分需長期的過程,D錯誤。.D“前期全膜”,有利于提高播種期土壤的溫度,“中期半膜”有利于生長期雨水的下滲,“后期露地”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蒸發,防止因土壤過濕導致爛薯。故D正確。A、B、C錯誤。二、綜合題.“成也地膜,敗也地膜”。曾經作為農業生產推動器的地膜,如今成了土壤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地膜覆蓋面積達18.4億畝,大量的地膜因各種原因未被回收,殘留在土壤中。分析殘留地膜對環境的危害?!敬鸢浮坑绊懲寥浪值臐B透、含水量及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運移,殘膜導致土壤板結,降低土壤肥力;造成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影響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產量下降;由于回收殘膜的局限性和不徹底,部分清理出的殘膜多棄于田邊、地頭,或掛在樹枝、矮植土,影響農村環境景觀,造成“視覺污染”;隨意焚燒殘膜造成大氣污染等。.[地理——選修5環境保護]在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區,地膜覆蓋技術能使農作物產量提高30%左右。2015年甘肅省平涼崆峒區地膜用量就達到2240噸。地膜使用過程中受日照、風化、耕作等因素影響容易破碎,大多廢棄于田間。試分析地膜對北方旱作農業區土壤環境帶來的影響?!敬鸢浮坑欣豪跓崃康谋4?,提高土壤溫度(3分);減少地面蒸發,改善土壤水分條件(3分)。不利:殘留地膜污染土壤(2分);土壤肥力下降(2分).【環境保護」隨著地膜覆蓋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使用年限的延長,加之農田地膜使用者出于成本的考慮,為了減少投入,普遍使用超薄農田地膜,致使廢舊農田地膜回收機械功效低,特別是由于我區的氣候條件特殊、秋翻冬灌時間短、回收時勞動力不足等實際問題,造成廢舊農田地膜清理不徹底,年復一年地積累在農田土壤中,已嚴重污染農村生活環境和農田土壤,影響了農機作業質量和農業生產,“白色污染”不可小覷。為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田地膜管理條例》從2016年5月1日開始實行,條例規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使用、銷售的農田地膜,只能是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80天,產品的其他指標、參數符合國家規定質量標準的聚乙烯吹塑農田地面覆蓋薄膜。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新疆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地膜的原因。厚度小于0.01毫米地膜大量殘留在土地里,有什么危害?【答案】摩崗:新鋁地處溫帶大砧內需,溫差大,降水少,農業%產中使用地枝俯出與、品上填溫匣士 保水保肥'提疝水肥利用地率, 建能抑刷漿京的俅氏.(iJ-提席農作物產M*縮短生長m. 因此農利生聲中廣泛使川地眼.危宙:大法超薄地腿殘酊上耀*選響農作一物根系隹E2#對水肥的吸收.從

:七 大壯地服殘和記盤避臉粒業機械的正常運行.從周幸明小產微率:.地膜覆益具有保溫,保濕、保土等作用,在農業中已經被廣泛應用,我國目前使用的地膜多為超薄型地膜,易破、難回收、難以自然降解,并容易對土壤造成污染與損害,某高校某教授提出用甘蔗渣、麥稈、蘆葦漿做原料生產“再生纖維共混膜”的研究課題,并獲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農作物增產20%,而且其使用壽命一旦終結,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則會在40多天后自動降解,對土壤無副作用。指出普通地膜造成哪些主要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處?!敬鸢浮课:Γ浩胀ǖ啬げ蝗苡谒蛛y降解,長期殘留在農田里,會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和農作物的根系發育。好處:充分利用了麥稈、蔗渣等農作物廢棄物,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又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共混膜”可自行降解,不產生〃白色污染”。36.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由于被丟棄的塑料袋等多呈白色,所以被稱為“白色污染”。這些白色污染物不易回收、不易降解,焚燒時會產生大量有害的氣體,溫度過高時會產生毒素?!鞍咨廴尽笔枪腆w廢棄物中危害較大的一種污染物。材料二:從2008年6月1日起,在我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超薄塑料購物袋)。材料三: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裝袋和聚氯乙烯農用地膜被視為危害環境的三大“白色公害”。為解決一次性快餐盒所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國家打算近幾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飯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紙漿、植物纖維等易循環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紙飯盒”。為解決農用地膜所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我國武漢大學張俐娜教授提出了“以蔗渣漿、麥稈、蘆葦漿為原料來生產‘再生纖維素共混膜’”的研究課題,已獲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農作物增產20%,而且其使用壽命一旦終結,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會在40多天內自動降解,對土壤無副作用。⑴環保專家預言:廢棄的地膜最終將成為禍害。你認為會造成什么禍害?⑵有人建議焚燒處理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農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廢棄物,你認為是否可行?為什么?對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據現在的國情,你認為該怎樣處理為好?(3)武漢大學的研究課題有什么積極的環保意義?【答案】(1)普通地膜等塑料廢棄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約需2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長期留在農田里會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和農作物的根系發育,使農作物減產。(2)不行。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煙塵,而且還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篩選出土壤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種。⑶充分利用了麥稈、蔗渣等農作物廢棄物,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該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8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