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_第1頁
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_第2頁
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_第3頁
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_第4頁
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第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目錄2第二章第三章1直腸給藥的概念2直腸給藥歷史;

目前國內直腸給藥的流派3直腸肛管的解剖;4直腸肛管的生理;5直腸給藥的分類;6直腸給藥的吸收機理;7直腸給藥與口服、肌肉注射、和靜脈給藥的區別;8直腸給藥的利弊;9影響藥物在直腸吸收的因素機體的給藥途經

直腸給藥第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目錄3

一常見病

1發熱2咳嗽3腹瀉4腹痛5嘔吐6便秘7黃疸8驚厥9過敏

二呼吸系統疾病1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2支氣管炎3支氣管肺炎4哮喘病5百日咳

第四章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直腸給藥第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目錄4

三消化系統疾病

1小兒急性胃腸炎

2秋冬季腹瀉

3小兒厭食

4小兒便秘

四其它系統疾病第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1綠色療法的理念 在當今“醫藥公害;環境污染”的情況下,各國醫學界有識之士已提出由“白色治療”(藥物治療)向“綠色治療”(非藥物治療)轉變。醫藥發展的新趨勢是尋找一種無創傷或創傷小;無痛苦或痛苦?。欢靖弊饔玫偷?,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療方法。也就是我們向往的綠色療法。祖國醫學就是在綠色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國古老的針灸、推拿、氣功、刮痧、食療等傳統“綠色療法”走向了世界。綠色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并在全球推廣的一種自然的、安全的全科生物醫學療法。綠色療法中醫外治技術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是中國勞動人民在漫長的同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傳統治療方法。隨著中藥外治療法的廣泛應用,國內外對其治療機理、給藥方法、劑型的改革、器械的開發運用等也進行了深一步的研究。從中醫國粹談綠色療法第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1綠色療法的理念※《內經》---砭石、九針、火芮、導引、按摩、灸、熨、漬、浴、蒸、涂、嚏、膏藥?!肚Ы鹨健贰白儨帪橥庵危瑢嶉_后人無限法門”?!秱摗愤€創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藥、潤導、粉身等法?!短绞セ莘健妨茕汀①N熁、膏摩等法?!夺t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言:“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補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無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闭鞘址ㄅc外固定器具是中醫外治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理瀹駢文》,集《內經》至清外治技術之大成,作了一次劃時代的實踐總結,對外治方藥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理論探討,初步完善了外治理論,申明了內治外治之義,為外治理論的系統化和完善化作出了貢獻?!F代中醫外治技術:激光、遠紅外線、電磁、超聲霧化和透入、離子導入治療機等?!把笾兴帯边~亞密大學中醫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貝克萊分校建立中藥藥圃,康乃爾大學投資篩選中草藥,及國際知名的制藥公司開發草藥新產品。啟蒙于原始社會發展與春秋戰國鼎盛于明清綠色療法中醫外治的歷史:第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1綠色療法--中醫外治的鼎盛時期清代吳師機“世有博通之醫,當于此見其才”,清代吳師機大力推崇外治,曾熱情洋溢地指出“世有博通之醫,當于此見其才”,我們絕不可辜負先祖的希冀。展望中醫外治技術前景,可謂前程遠大,但征途上的崎嶇與坎坷要求我們要有充足的信心、頑強的毅力,方能迎接新世紀賦予我們的機遇與挑戰。第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2、外治是古代傳統技術、現代綠色醫療西醫真正有效的醫學診療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始于20世紀30年代,至今不過七、八十年。西醫其實也是在某些國家民族醫學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而成,并逐步推向全世界的。西藥為化學合成藥物,其副作用越來越引起關注。在西方享有盛名的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1993年作了一次較大范圍的社會調查: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使用非正統療法(指西醫藥以外的醫療方法)。1994年全美國社會調查報告公布說,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國西醫師曾介紹病人去接受非正統療法。不斷換代的藥品耗費了巨額資金,手術創傷的后遺癥和治療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手術后的康復也已成為中醫外治的優勢及研究課題。第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1從中醫國粹談綠色療法綠色理念

綜上所述,綠色療法是一種新理念,查閱古今中外醫書無此解釋。只是中醫就是在綠色的理念中發展而來的。如:我們祖國醫學的針灸、刮痧、拔罐、推拿、貼敷、直腸給藥等等都屬于綠色療法范疇。療法不予辯解,現對綠色小析幾點。

綠色是健康,無污染,原生態的理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在悄然間侵襲著我們健康的機體,當一部分人為此付出代價乃至生命時,人們才意識到綠色無污染原生態才是我們健康的追求。

綠色是無創傷,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的微創理念。傳統術式因其創傷大,患者機體條件差,不得不忍受痛苦放棄手術乃至生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的科技不斷應用于臨床,使好多創傷大,痛苦大,病人不易接受的手術治療,藝術般變得無創傷,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第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2綠色療法的分類一應用各種自然因素直接作用于人體,獲得相應的效果。例如,空氣療法、光療法、溫泉療法、泥土療法、熱沙療法、芳香療法……等等。二通過人體局部或全身的運動,達到健身防病、療病的功效。例如,吞津療法、叩齒療法、散步療法、體操療法……等等。三選用某種自然因素或自然方式,在醫生操作和控制下作用于人體。⑴作用于人體局部。例如,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貼敷直腸給藥……等等。⑵作用于人體全身。例如,飲食療法、營養療法、飲水療法、補氧療法、藥浴療法、斷食排毒療法……等等。⑶作用于人體精神。例如,睡眠療法、心理療法、笑療法……等等。根據作用于人體的方式分為三大類:

第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知識回顧:回顧歷史第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的發展簡史直腸給藥的發展簡史第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的中醫簡史春秋戰國(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年),我國醫學家就提出了“痔”和“瘺”的病名,后為世界醫學所采用,并被沿用至今?!饵S帝內經》對肛腸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均有詳細論述。東漢·張仲景在《傷寒論》中首創了肛門栓劑和灌腸術。他發明的蜜煎導方,以食蜜煉后捻作梃,內經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冷后變硬,內谷道(肛門)中,是治療便秘的最早的肛栓療法。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里說:“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渴,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边@種方法就是用土瓜根搗成藥湯和用豬膽汁,給發高熱而大便不通的患者灌腸,達到潤腸通便的目的。用土瓜根和豬膽汁灌谷道中以通便,是中國最早的灌腸術。第十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的中醫簡史葛洪(261-341年)《肘后備急方》中有“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搗汁,筒吹入肛門中,取道”的記載,這表明當時已明確提出用器械灌腸,有了當時的灌腸器—筒。最早的灌腸器械。唐?孫思邈(580—682)所應用的灌腸器為竹筒,其方法有吹法、射法和灌法。如所用藥為散劑,則用竹筒吹入;如所有藥為丸劑,則可用竹筒或用中指直接推至一定深處;如所用藥為湯、水、藥汁,則可用竹筒灌之,或射灌之。根據其“灌入肛內,早一灌,晚一灌”用以治療疳癥,則說明已有保留灌腸技術。第十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西醫簡史最早使用灌腸療法的是古埃及人,公元前1500年結腸灌腸治療某些疾病。17世紀是灌腸療法盛行的時代,巴黎上流社會的人們普遍每天做3或4次灌腸,他們認為這是保持健康的一種基本方式。18世紀中期,灌腸設備有了很大的改進,人們發明了靠重力或注射泵的壓力來促進灌腸液流入腸器。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可以使用更先進的腸道清理設備進行灌腸---橡膠第十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現狀及未來

直腸給藥是臨床工作中常用的診斷治療技術,在臨床工作中被廣泛應用。直腸給藥對多種疾病均有較好的療效,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理由是

1、直腸給藥療法改變了傳統的給藥途徑,拓展了用藥空間2、直腸給藥操作簡便,無創傷,患者易接受。3、對不能吞服的病員,如昏迷、嘔吐和口服藥有困難的患者,尤適合此法給藥。4、藥物在直腸吸收比口服為快,有些直腸給藥方法可用于急危重癥的搶救和治療。5、對結腸、盆腔疾病、男科疾病等的治療可發揮藥物的直接接觸、滲透和吸收作用,從而產生其他療法不可替代的療效。6、利用腸道黏膜的通透性,某些藥物的吸附作用,特別適用于沒有透析條件下搶救腎功能衰竭的病人。7、直腸給藥容易掌握,藥源易得,價格低廉??傊嗄c療法應用范圍廣泛,見效快,療效可靠,無明顯不良反應,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治療方法。第十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機體的給藥途徑第十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機體給藥的途徑

藥物進入機體(用藥)才能進入血循環(吸收),并作用于靶器官(分布>>>作用)。之后藥物通過肝臟代謝(氧化、還原、水解)后,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排泄)。一給藥途徑

藥物有多種給藥途徑,口服、靜脈注射(靜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藥物還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腸給藥、滴眼、鼻腔噴霧、口腔噴霧(吸入劑),也可皮膚局部(表面)或全身(經皮)用藥。每種給藥途徑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第十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機體的給藥途徑機體的給藥途徑依據給藥部位不同皮膚注射粘膜第十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粘膜吸收的分類

粘膜吸收

粘膜吸收的分類

口服舌下含服直腸給藥鼻腔給藥結膜給藥鼻粘膜給藥氣管給藥胸、腹腔給藥其它鞘膜內、硬膜外等第二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解剖生理第二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第二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第二十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第二十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肛管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齒線,下至肛緣,長約1.5~2cm。肛管內層在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鱗狀上皮。肛管周圍有肛管內外括約肌環繞。直腸是大腸的末端,結腸的延續,直腸上接乙狀結腸,下連肛管,長約12~15cm;它從第3骶椎起沿骶前向下,至尾骨平面與肛管相接形成90°的彎曲。直腸上端與結腸粗細相同,下段擴大成直腸壺腹,是暫存糞便的部位。直腸上l/3前面和兩側有腹膜覆蓋;中1/3僅在前面有腹膜并反折成直腸膀聯陷凹或直腸子宮陷凹;下1/3全部位于腹膜外,使直腸在腹腔內外各占一半。直腸第二十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腸系膜解剖學無直腸系膜這一名詞,外科學的直腸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腸的后方和兩側包裹著直腸的、形成半圈1.5~2.0cm后的結締組織,內含動脈、靜脈、淋巴組織及大量的脂肪組織,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達盆膈。肛墊肛墊位于直腸、肛管結合處,亦稱直腸肛管移行區(痔區)。該區為一環狀、約1.5cm寬的海綿狀組織帶,富含血管、結締組織、彈性組織及平滑肌纖維相混合的纖維肌性組織(Treitz?。reitz呈網絡狀結構纏繞直腸靜脈叢,構成一個支持性框架,將肛墊固定于內括約肌上。肛墊似一膠墊協助括約肌封閉肛門。第二十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腸肛管的動脈/靜脈直腸、肛管的供應動脈來自直腸上動脈、直腸下動脈、肛管動脈和骶中動脈。直腸肛管的靜脈:直腸上靜脈叢位于齒線上方的粘膜下層,匯集成數支小靜脈,穿過直腸肌層成為直腸上靜脈,經腸系膜下靜脈回流入門靜脈。直腸下靜脈叢位于齒線下方,匯集肛管及其周圍的靜脈,經肛管直腸外方形成肛門靜脈和直腸下靜脈,分別通過陰部內靜脈和骼內靜脈回流到下腔靜脈。直腸肛管的淋巴引流上、中、下三組:上組引流恥骨直腸肌附著部的直腸以上部分(壺腹及以上部分)。多數經直腸旁淋巴結,一部分直接沿直腸上動脈,注入于直腸系膜內直腸上動脈起始部的淋巴結。這是直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中組引流上組下緣至齒線的部分,多數沿直腸下動脈經肛提肌上注入直腸下動脈起始部淋巴結。下組引流齒線以下肛管,主要是經會陰及大腿內側皮下注入腹股溝淺淋巴結,然后經骼外、骼總旁淋巴結而向上;也有經閉孔動脈旁而至骼總旁淋巴結。第二十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5直腸、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腸肛管的神經齒狀線①以上是粘膜,以下是皮膚;②以上是直腸上靜脈叢,齒狀線以下是直腸下靜脈叢,因此齒狀線附近是門、體靜脈側支吻合處;③以上由直腸上、下動脈供應,以下屬肛管動脈供應;④以上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動脈周圍或骼內淋巴結,以下淋巴結引流主要入腹股溝淋巴結及骼外淋巴結;⑤以上的直腸粘膜受植物神經系統支配,無痛感,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受陰部內神經支配,痛感很明顯。第二十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5直腸肛管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便。盲腸可吸收少量水、鹽、葡萄糖和一部分藥物,也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正常情況下,糞便儲存于乙狀結腸內,不排便時,直腸內基本無糞便,肛管關閉。結腸蠕動,糞便下行進入直腸,使直腸壺腹膨脹,引起便意和肛管內括約肌反射性松弛,同時機體自主松弛肛管外括約肌,并增加腹壓使糞便排出體外。直腸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發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環節;如直腸全部切除后,即使保留括約肌,因失去排便反射部位,仍可出現大便失禁。只有保留至少5cm與肛管相連的直腸,才能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第二十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灌腸療法的目的分類第三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綠色療法--傳統的直腸給藥的目的和分類灌腸療法的目的和分類

灌腸術是將肛管(或導尿管)經肛門插入直腸、結腸內,灌入所需藥液,用于促進排便,清潔腸道及治療疾病的一種技術。灌腸治療還包括藥物直腸滴入(注)、直腸或結腸給藥以及藥物栓劑的應用。一、灌腸療法的目的

1.通便、排氣各種原因引起的大便干結、排便困難和腹部脹氣者,通過灌腸可軟化糞便,促進腸蠕動,達到排便、驅氣和除脹的目的。

2.有關檢查前和術前準備如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檢查,下消化道造影,結腸、直腸手術及分娩術前準備等,稱之為清潔灌腸。

3.清除腸道內毒性物質灌腸治療可減少毒物吸收和減輕中毒癥狀,也屬清潔灌腸。

4.營養劑灌腸營養劑灌腸可補充營養和液體。

5.高壓灌腸高壓灌腸是治療套疊的一種方法,可使部分患者套疊的腸管復位。

6.灌腸給藥(我們講的狹義的直腸給藥)灌腸給藥是目前治療多種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和途徑,其方法簡便有效,不僅在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上受到青睞,對一些疑難病癥也有獨到之處,而且對急危重癥,顯示出明顯的治療效果。第三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綠色療法--傳統的直腸給藥的目的和分類灌腸療法的分類灌腸療法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男科共200余種疾病。根據灌腸療法的目的的不同,可分為不保留灌腸和保留灌腸。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灌腸療法的分類(一)不保留灌腸

一般在灌腸時5~10min陸續排出灌腸液。又分為大量不保留灌腸和小量不保留灌腸。1.大量不保留灌腸

大量不保留灌腸的目的是清除糞便,清潔腸道。常用灌腸液有39~420C,0.9%氯化鈉溶液。成人用量為

500~1000ml,小兒為200~500ml?;颊咦髠扰P位,灌腸管插至適當深度,放開水止,使溶液慢慢流入,全部溶液在5~10min內灌注完畢。囑患者盡量保留藥液5~10min后再排便,以達到較好的效果。2.小量不保留灌腸

小量不保留灌腸的目的是軟化糞便,減輕腹脹,解除便秘等。常用灌腸液:為1、2、3溶液(50%硫酸鎂

30ml,甘油60ml,溫開水90ml)、各種植物(120~180ml)。操作方法與大量不保留灌腸相同。一不保留灌腸

第三十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灌腸療法的分類(二)保留灌腸將藥液灌入直腸或結腸內,藥液不宜超過200ml,溫度應接近體溫被吸收。保留灌腸時間應1~2h以上。1.一般保留灌腸法(傳統保留灌腸法):

患者排清大便,灌腸管插入肛門內5~10cm灌腸液在15min內,隨重力輸入結腸內。根據病情選擇適宜體位,導管插入相應深度,灌入藥液的速度要慢。在此基礎上衍生了兩種A直腸給藥法為一次性的注入一次性直腸給藥管插入肛門內5~10cm此處直腸上靜脈叢和下靜脈叢交匯處,血運豐富。無消化酶,血管豐富,(直腸吸收藥物的部位主要在肛門以上5~8cm的區域。B直腸滴注法。,而直腸點滴部位是在肛門內10cm處藥液進入肛門內15~40cm,屬于直腸的中下段,給藥的速度與靜脈輸液相似。藥物經直腸上皮細胞吸收后,進入體內。操作前囑患者排便或行清潔灌腸,取左側臥位。排出輸液管中空氣,將涂以液狀石蠟的導管插入肛門,膠布固定,即可點滴。插入深度:一般肛門內10cm。點滴速度:30~50滴/min,最快可達120滴/min.

二保留灌腸第三十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1灌腸療法的分類(二)保留灌腸2.直腸栓劑填塞法:栓劑系指藥物與適宜基質制成供腸道給藥的制劑,如退熱栓、氟尿嘧啶栓、雙氯芬酸鈉栓、內異康復栓、柳氮磺吡啶栓等。最早栓劑是起局部作用,如治療直腸、結腸、陰道、前列腺等部位的疾病。隨著醫藥事業的發展,人們發現栓劑可以通過腔道黏膜吸收起全身作用。直腸吸收藥物的部位在肛門以上6~8cm的區域,直腸對首次通過該區域的藥物的吸收率大約為50%,故藥物插入直腸可最大限度提高藥物吸收的效果。。栓劑吸收慢而作用持久。直腸給藥的劑量大致相同。 直腸栓的形狀有圓錐形、圓柱形、魚雷形等。目前改進劑型有中空栓、雙層栓、微囊栓、滲透泵劑、不溶性栓劑及泡騰栓等。

使用3.結腸透析法結腸透析法主要利用結腸黏膜的透析能力,治療急、慢性腎炎,尿毒癥和肝硬化難治性腹水等疾病 第三十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流派第三十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2國內直腸給藥的流派改革開放以來,在基層、社區醫療機構中,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這項技術悠然發展?。?!九十年代初期,全國各地呈現出一些名家,為此項技術的發展、發揚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國內直腸給藥的流派兩大流派西醫微量直腸給藥中醫大量直腸給藥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傳統的器具:直腸給藥器具展示直腸給藥的專用給藥管第三十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理論依據與作用機制第三十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理論依據與作用機制一、中醫理論依據《靈樞·經脈篇》有“大腸……是津液所生病者”之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中去:“夫大腸庚金也,津,本性燥清,清肅殺之氣。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液?!蓖ㄟ^胃之“泌糟粕,蒸津液”后,再輸運給大腸,大腸則吸收津液,使糟粕形成有形之糞便。說明大腸有吸收功能。《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中醫認為,大腸絡脈絡肺,其與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脈”,把以藥物經直腸吸收后可通過經脈上輸于肺,再由肺將藥物運送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而達全身的治療作用。同時大腸、小腸、膀胱同居下焦,腎主水液,司二便,從而為直腸給藥治療急、慢性腎衰竭提供了理論基礎,酷以“透析”作用。 清代醫學家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醫理藥理無二,則神奇變幻上可以發泄、造化五行之奧蘊,下亦扶危救急層見,疊出不窮?!闭f明外治內治法雖不同,其醫理、藥理則不殊。中藥灌腸遵循辨證施治規律,直腸給藥雖屬外治法范圍,卻與中藥口服具有同等靈活性,可隨癥加減用藥,符合中醫辨證論治原則。第四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理論依據與作用機制二、現代醫學研究現代醫學已證實,直腸周圍有豐富的動脈、靜脈和淋巴叢,其黏膜具有很強的吸收功能。直腸給藥,藥物混合于腸道分泌液中,通過腸黏膜被吸收,而直接進入體循環,或經過門靜脈入肝,再參與體循環,腸道淋巴系統也吸收部分藥物。這種吸收方式避免了酸、堿消化酶對藥物的影響和破壞作用,亦減動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第四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理論依據與作用機制三、作用機制

1.局部治療作用直腸給藥,藥液與病灶直接接觸,能較好發揮藥物的局部治療作用藥;藥物通過滲透和直接被腸黏膜吸收,很快在局部彌散,使直腸、結腸周圍組織器官的藥物濃度較高,能夠充分發揮藥物對直、結腸周圍組織器官疾病的治療作用。

2.腸道透析作用藥物保留灌腸起到一定的結腸透析作用,通過腸道清除部分血液中蓄積的毒素(BUN,Cr等)及過多的水,減輕腎損害,從而治療急、慢性腎衰竭。

3.全身治療作用藥用灌腸,藥物通過吸收能收到與口服給藥,甚至類似靜脈給藥同樣的效果,不但能治療中、下焦病證,對上焦病同樣發揮治療作用,起到上病下治的效果,故能發揮全身治療的作用。

4.減少了藥物對肝的影響藥物保留灌腸,部分藥物通過腸黏膜的直接吸收,50%~70%藥物不經肝進入體循環系統,大大減少了肝的首過效應及藥物對肝的影響,尤其對于急性中毒的搶救,藥物保留灌腸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第四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吸收機理第四十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6直腸給藥吸收的機理一祖國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直腸吸入藥物后通過經脈上輸于肺,通過肺的宣發作用輸布全身,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二西醫理論:直腸肛管的解剖生理闡明:直腸粘膜血液循環旺盛,吸收能力很強,藥物可以通過三條途徑進入血液循環。(1)通過直腸上靜脈、經門靜脈進入肝臟代謝后循環全身。

直腸上靜脈叢位于齒線上方的粘膜下層,匯集成數支小靜脈,穿過直腸肌層成為直腸上靜脈,經腸系膜下靜脈回流入門靜脈。(2)通過直腸中靜脈、下靜脈及肛管靜脈直接進體循環。(側支循環)

直腸下靜脈叢位于齒線下方,匯集肛管及其周圍的靜脈,經肛管直腸外方形成肛門靜脈和直腸下靜脈,分別通過陰部內靜脈和骼內靜脈回流到下腔靜脈。(3)通過直腸肛管的淋巴系統吸收后,經乳糜池,胸導管進入血液循環。:

1上組引流恥骨直腸肌附著部的直腸以上部分(壺腹及以上部分)。多數經直腸旁淋巴結,一部分直接沿直腸上動脈,注入于直腸系膜內直腸上動脈起始部的淋巴結。這是直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

2中組引流上組下緣至齒線的部分,多數沿直腸下動脈經肛提肌上注入直腸下動脈起始部淋巴結。

3下組引流齒線以下肛管,主要是經會陰及大腿內側皮下注入腹股溝淺淋巴結,然后經骼外、骼總旁淋巴結而向上;也有經閉孔動脈旁而至骼總旁淋巴結第四十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直腸給藥

藥物可通過直腸壁豐富的血循環迅速吸收。當患者惡心、喪失吞咽能力、限制飲食和外科手術后等不能口服時可用栓劑直腸給藥。方法指引:第四十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藥物使用范疇第四十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藥物使用范疇直腸給藥是機體的給藥途徑之一。屬于黏膜吸收。所以用藥范圍廣。中、西藥物在不違背禁忌癥和用藥原則的前提下,均可應用。即可西藥注射劑、片劑碾壓成粉溶解成混懸液,膠囊粉溶于注射用水,復方中成藥制取,又可以應用中藥湯劑。使用十分方便。各種制劑的吸收利用度:受各種因素影響,不同制劑直腸給藥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大體有一下規律:

1靜脈注射劑>肌肉注射劑>口服片劑;

2水溶性藥物比脂溶性液吸收快第四十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適應癥、禁忌癥第四十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兒童綠色療法--直腸給藥的適應癥適應癥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輕、中癥患者重癥患者以靜脈點滴為主,直腸給藥為輔兒童疾病主要是呼吸道和腸道感染性疾病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禁忌癥1重度脫水、電解質紊亂及嚴重腹瀉者;2肛門、直腸、結腸術后患者;3消化道出血、急腹癥(疑有腸壞死或穿孔)及心功能衰竭、心律失?;颊?過敏藥物、血管活性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刺激性較大的藥物

5過敏體質者慎用第五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利弊第五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利弊§直腸給藥操作簡單,容易掌握、便于推廣;§直腸給藥無痛苦,患兒及家長樂易接受;§直腸給藥吸收快、藥效顯著;§直腸給藥取藥范疇廣,避免了肌注、靜脈給藥的單一;§

直腸給藥減輕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兒童(3歲以內嬰幼兒)的肝、腎等器官發育還不健全。直腸給藥是通過直腸的粘膜吸收,直接進入大循環,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也減輕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優點第五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利弊直給藥吸收面積小,限制了它的藥物給藥容量;直腸是空腔臟器,其容積和生理因素使得給藥容量受到限制,沒有靜脈給藥的多組、大容量;直腸給藥部位隱私,適宜兒童,成人不便;直腸給藥一但出現過敏,癥狀重,來勢兇;直腸給藥對脂溶性藥物吸收差;缺點第五十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7直腸給藥與口服、肌肉注射、和靜脈給藥的區別與口服給藥的區別與肌肉注射的區別與靜脈給藥的區別第五十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操作規范第五十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操作規范目的1不易口服、不易皮下、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又需要機體給藥治療、迅速產生藥效時,可采用直腸給藥法。2局部用藥部位直腸準備工作治療盤內盛有一次性使用注射器、一次性使用直腸給藥管、藥品、砂輪生理鹽水、棉簽、石蠟油、鑷子。第五十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操作規范操作程序: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三查七對,向患兒家屬解釋,并哄逗患兒,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排氣時留少許(3-5個氣泡),安上一次性使用直腸給藥管,頭端涂石蠟油。3.患兒取俯臥位,用碘伏消毒肛周皮膚;4.左手拿注射器,右手拿鑷子把一次性使用直腸給藥管送入肛門5-8厘米;5.緩慢推注藥物6.給藥完畢,拔出給藥管。患兒靜臥5分鐘。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操作規范

操作輕柔,切記粗暴強行插入1推注藥液宜緩慢2操作時哄逗患兒,轉移注意力3直腸給藥前20-30分鐘排便4注意事項:第五十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技術要點兒童直腸給藥的技術要點:一兒童直腸給藥時的體位

兒童直腸給藥前20-30分鐘需排便,以增加藥物與直腸粘膜的接觸面積。給藥時要哄逗孩子,不要強行給藥。以免患兒給藥后隨即排泄。

1左側臥位\臀高位:灌注完畢保持體位5分鐘,自由活動。2截石位:灌注完畢取左側臥位5分鐘,自由活動。

3俯臥位:灌注完畢取左側臥位5分鐘,自由活動。第五十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技術要點二兒童直腸給藥的藥液溫度

各個年齡段的直腸溫度相同,所以用藥藥液的溫度是相同的。 溫度36°C+2°C *最高溫度40°C,過高可以導致直腸粘膜灼傷。 *冬季須適當加溫;夏季不必加溫。方法:1患者少時可用小容器加熱水,用溫度計測定水溫38°C,再把已經加好藥液的注射器侵泡5分鐘。2患者多時,應用恒溫水浴箱,溫度控制在37.0--40.0°C.藥物加溫時間5--10分鐘,邊加溫邊晃動,以充分加熱均勻。第六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技術要點三兒童直腸給藥的容量用量

不同年齡兒童的直腸容量不同。隨年齡的增長,直腸容積逐漸增大,我們依據各年齡段兒童的直腸容積,制定了兒童直腸給藥的容量用量:

3歲---5歲:5.0ml----10ml 6歲---9歲:9.0ml----20ml 10歲---14歲:20ml----30ml

兒童用藥劑量依據小兒用藥劑量為準第六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直腸給藥的技術要點四兒童直腸給藥時給藥管插入的深度小兒直腸給藥管,管體的頭部為子彈頭形狀,在鄰近首端的管體上設有出藥口,管體的尾部有與注射器或輸液器出口配合的接口。由具有一定硬度并可彎曲的材料制成。在所述的管體外設有長度刻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管徑較細,管內存藥量小,減小藥物的損失;管頭的子彈頭形狀利于進入肛門,對直腸黏膜無損傷;其接口可與一次性注射器或輸液器的出口連接,利于操作;管體的刻度便于控制插入的深度。新生兒---2歲4.0cm-5cm

6歲---9歲8.0--12.0cm 10歲---14歲:12--15cm第六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第六十三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病原體90%以上為病毒,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是指鼻、鼻竇、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汕旨翱谇弧⒅卸?、眼部、頸淋巴結等鄰近器官,如炎癥向下蔓延則可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或肺炎。嬰兒表現為起病急,進食減少、腹瀉、嘔吐、發熱。高熱時可引起高熱驚厥,而咳嗽癥狀不明顯,兒童表現為咳嗽、鼻塞等局部癥狀為主,如為鏈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濕熱等疾病。本病預后良好。1.潛伏期多為2~3天或稍久。2.輕癥只有鼻部癥狀,如流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有流淚、輕咳或咽部不適,可在3~4天內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炎及咽后壁淋巴組織充血和增生,有時淋巴結可輕度腫大。發熱可持續2~3天至1周左右。在嬰幼兒常易引起嘔吐和腹瀉。3.重癥體溫可達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頭痛、全身無力、食欲銳減、睡眠不安等,可因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較頻繁的咳嗽。咽部微紅,發生皰疹和潰瘍時稱為皰疹性咽炎。有時紅腫明顯波及扁桃體,出現濾泡性膿性滲出物,咽痛和全身癥狀加重,鼻咽部分泌物從稀薄變成稠厚。頜下淋巴結顯著腫大,壓痛明顯。如果炎癥波及鼻竇、中耳或氣管,則發生相應癥狀,全身癥狀也較嚴重。要注意高熱驚厥和急性腹痛,并與其他疾病作鑒別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熱驚厥多見于嬰幼兒,于起病后1天內發生,很少反復發生。急性腹痛有時很劇烈,多在臍部周圍,無壓痛,早期出現,多為暫時性,可能與腸蠕動亢進有關;也可持續存在,有時與闌尾炎的癥狀相似,多因并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六十四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

治療原則一般治療:1.注意休息。2.多飲開水??刂聘腥荆嚎股兀共《舅幬?、抗菌素)對癥治療:高熱者。。。。。;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病例舉例1:劉**女四歲就診時間

主訴:發熱、鼻塞流涕一天、嘔吐一次。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體溫38.5***咽部稍紅,雙肺呼吸音清。輔助檢查:wbc4.6*10*******************

病歷分析:發病季節年齡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治療:潘生丁5毫克(kg.d)

桑姜感冒注射液2ml

撲爾敏2mg

生理鹽水2ml直腸給藥1-2次每日一次癥狀控制鞏固治療2天痊愈。第六十五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病例舉例2:李**、男三歲就診時間2011108主訴:鼻塞流涕兩天發熱一小時體格檢查:體溫37.8咽部充血輔助檢查:wbc1.26*10*******病情分析:主要癥狀是鼻塞流涕次要癥狀是輕度發熱wbc

治療潔霉素0.5桑姜感冒注射液1.5ml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1mg直腸給藥1-2次/日第六十六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病例舉例3:崔**女5歲就診時間2000-3-18主訴:咳嗽、流涕三天發熱2小時、體格檢查:體溫39.8咽部紅腫下頜淋巴結腫大可移動1*0.2cm輔助檢查:wbc1.5*10*******病情分析:主要癥狀是高熱次要癥狀是鼻塞流涕輕度咳嗽wbc血象高中性高治療頭孢噻肟鈉1.0桑姜感冒注射液2ml氯雷他定?片安痛定1.5ml地塞米松1mg直腸給藥1-2次/日

第六十七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病例舉例4:及**女4.5歲就診時間2000-4-19

主訴:咳嗽發熱3天伴鼻塞、流涕;嘔吐兩次體格檢查:體溫39.8咽部紅腫下頜淋巴結腫大可移動1.2*1.5cm輔助檢查:wbc1.8*10*******病情分析:主要癥狀是咳嗽高熱次要癥狀是鼻塞流涕wbc血象高中性高治療頭孢噻肟鈉1.0復方蛤青注射液2ml氯雷他定?片安痛定1.5ml地塞米松1.5mg直腸給藥1-2次/日

第六十八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急性扁桃體炎由病毒所致者有時可在扁桃體表面見到斑點狀白色滲出物,同時軟腭和咽后壁可見小潰瘍,雙側頰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點,但黏膜表面光滑,可與麻疹鑒別。由鏈球菌引起者,一般在2歲以上,發病時全身癥狀較多,有高熱、冷感、嘔吐、頭疼、腹痛等,以后咽痛或輕或重,吞咽困難,扁桃體大多呈彌漫性紅腫或同時顯示濾泡性膿性滲出物,患者舌紅苔厚。如治療不及時,容易發生鼻竇炎、中耳炎和頸部淋巴結炎。急性扁桃體炎第六十九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病例:李**男5歲主訴:發熱3天伴咽痛體格檢查:體溫39.2雙側頰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點下頜淋巴結腫大可移動1.5*1.0cm輔助檢查:wbc1.89*10*******病情分析:主要癥狀是高熱次要癥狀是咽痛wbc血象高中性高治療頭孢噻肟鈉1.0桑姜感冒注射液2ml布洛芬0.1g安痛定1.5ml地塞米松1.5mg直腸給藥2次/日局部涂藥碘酒或碘伏(過敏者忌用)中成藥退熱緩慢、持久??梢詰米涎_劑、小兒清熱沖劑小兒葫蘆散等等、第七十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小兒支氣管炎癥狀: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見于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多為呼吸道病毒所致,發病可急可緩,早期表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狀,如流涕、干咳。2-3天后咳嗽逐漸加劇,伴分泌物增多,初為白色粘痰,后可為膿性痰。發熱可有可無,熱度高低不限。兒童可訴有頭痛、胸痛、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嬰幼兒常有嘔吐、腹瀉。病程約5-10天,也有持續3周左右。肺部體征:早期呼吸音可正常。如氣管病變為主,僅呼吸音粗糙;支氣管病變為主,則在胸背中下部可聽到干性及中粗濕羅音,且隨體位及咳嗽而改變。有時也可聽到呼氣音延長高音調哮鳴音。為分泌物增多,管腔粘膜充血、水腫使氣管變窄之故。小兒支氣管炎常見病舉例分析第七十一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病例1:栗**男5.5歲主訴:發熱咳嗽3天伴咽痛體格檢查:體溫39.2雙側頰黏膜充血下頜淋巴結腫大可移動1.5*1.0cm呼吸音粗可聞及痰鳴輔助檢查:wbc1.79*10*******病情分析:主要癥狀是高熱咳嗽次要癥狀是咽痛wbc血象高中性高治療頭孢噻肟鈉1.0復方蛤青注射液2ml布洛芬0.1g安痛定1.5ml地塞米松1.5mg直腸給藥2次/日咳嗽劇烈者可適量加用神奇止咳沖劑或非那根沖劑第七十二頁,共七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病舉例分析病例2:于**男5.2歲主訴:發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