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血火驚醒千年夢
第一節:守不住的大清門第二節:雙重變奏路漫漫血火驚醒千年夢第一節守不住的大清門一、中國在古代世界的輝煌二、東西方交往的歷史回顧三、帝國與資本主義的碰撞四、鴉片戰爭及其失敗原因一、中國在古代世界的輝煌
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土地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其他文明比較,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更以其輝煌燦爛的文明令世人矚目和向往。第一,源遠流長。早在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就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進行耕作。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記錄了我國的農事活動。甲骨文中華文明的顯著特點
第二,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政治、經濟、科技、哲學、歷史、教育、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創造了曾經領先于世界或被世人至今奉為圭臬的思想和理論。中華文明的顯著特點世界奇觀—秦始皇兵馬俑孔子老子四大發明雕塑圖
第三,影響深遠。中華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文明的顯著特點
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等等。
中華文化有極大的輻射力,許多的亞洲國家,都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如日本、朝鮮、越南、緬甸等。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張騫通西域、鑒真渡東洋,唐僧西天取經、鄭和下西洋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鑒真像
中華文明對人類進步與發展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亞當?斯密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天文學、數學、農學、醫藥學等領域,取得過許多卓越成就。尤其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四大發明,更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的杰出科技成果。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馬克思二、東西方交往的歷史回顧一)東西對視,隔霧看花玄奘班超張騫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于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舴遥‵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
《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聞見錄》)。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鄭和下西洋和地理大發現15世紀歐洲出現的海上探險熱潮<
上一張下一張
>
鄭和哥倫布航海次數7次,1405—1433年歷時28年4次,1492—1504年歷時13年船只數目一般多達260余艘大型寶船60余艘最少3艘,最多17艘船只噸位、人數寶船估計1500噸約27000人100——200噸從數十人到數百人航行里程中國至東非海岸約15000海里西歐至加勒比海岸約4500海里近代西方航海者背后的動力<
上一張下一張
>三、帝國與資本主義的碰撞一)由盛轉衰的清王朝VS快速崛起的西方二)西方強韌持久的的推進VS帝國保守的封貢體系1、清帝國前半期的興盛朝氣蓬勃的馬背民族入主中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開疆拓土,奠定多民族的近代中國的基礎
2、清帝國由盛轉衰
——中華帝國的習慣性衰落17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的“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鼎盛時期,統治者此時沒有采取過把中國社會導入近代化軌道的任何措施,相反,乾隆末年起,社會生產力發展停滯不前,土地兼并嚴重,吏治腐敗,民不聊生,清朝閉關自守、固步自封,潛伏著許多危機。所以中國走到了封建社會的末世。
中國封建社會具有與其他國家所不同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結構,這樣的結構一方面鞏固和維系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和延續,另一方面也使得其前進緩慢甚至遲滯,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經濟危機。下面我們從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結構四個方面來解讀。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1)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導地位;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但同時又束縛和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對新的生產方式有較強的排斥力;地主、商人和高利貸者結合在一起,常常從事地租剝削、兼營商業或放高利貸,預示新的生產關系興起發展之不易。在社會內部,缺乏促使工業發展和社會深刻變動的有效機制,造成封建經濟發展遲滯。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2)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歷代皇帝都不斷加強皇權,維護“家天下”的君主專專制統治;隋唐以后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比歐洲的公務員選拔制度要早好幾百年),使官僚階層有一定的開放性、流動性。這種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云南貢院是中國科舉考試的考場之一
(3)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突出父權、夫權、君權,以三綱五常為其倫理道德的基礎,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顯示出超乎尋常的穩定性,長期為封建統治服務。同時吸收法家思想,嚴刑峻法,實行專制統治。鎮壓異端,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漫長,封建意識形態所起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4)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結構
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結構的特點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長制,突出父權、夫權和君權。這樣的制度在封建社會的早、中期起到了穩定和規范社會秩序的作用,但到后期保守性逐漸增強,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封建社會的跪拜與禮儀都是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宗法服務的對于中國落后的原因,有多種分析
◆自給自足自然經濟◆重本輕末的傳統◆閉關鎖國政策◆自然條件◆人口的壓力◆官僚政治、文化◆超穩定結構◆亞細亞生產方式◆多種因素論等
◆美國歷史學家魏特夫在《東方專制主義》中提出“治水社會”理論和“東方專制主義”概念。干旱、半干旱的東方國家都是“治水社會”,這種社會需要大規模的社會協作,而社會協作又需要強化紀律、從屬關系和強有力的領導,于是就產生了專制君主和“東方專制主義”。◆梅洛蒂在《馬克思與第三世界》中,對馬克思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作了分析。亞細亞生產方式有三個特點:沒有土地私有制;社會基礎是村社制,每個村社通過農業、家庭手工業而自給自足;中央集權起支配作用。◆金觀濤《在歷史的表象背后》,提出超穩定結構理論。運用系統論、控制論的分析框架,來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停滯原因。中國封建社會形成超穩定系統,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子系統保持高度協調,并扼殺一切新因素?!羟螘r期的學者洪亮吉提出人口增加與糧食之間的矛盾問題。
康熙時人口突破1億,乾隆時達到3億。道光二十年(1840年),猛增到4億。
據估計,順治八年至十八年(公元1651—1661年)人口不過一億左右,到乾隆五十年至五十六年(公元1785—1791年)卻猛增至三億。以至于平均每人占有耕地從原來的五畝多,下降為兩畝多。洪亮吉針對當時這種情況,首先認為,戶口“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視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視百年、百數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而田地、房屋“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治平篇》
盡管洪亮吉在人口與財產增長的具體數字上沒有什么科學根據,但他的這一看法,與五年后馬爾薩斯的人口按等比數列增加、生活資料按等差數列增加的觀點很相類似。
為了解決人口過剩,洪亮吉認為不外乎有“天地調劑法”和“君相調劑法”兩種。前者,借助自然災害和疫病流行來減少人口;后者,由政府通過發展生產,移民開荒,減輕賦稅,反對奢侈浪費,抑制兼并和賑濟貧困等來減輕人口增長過快的壓力。但他認為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有很大局限性,這一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吨纹狡?782年,瓦特發明蒸汽機。3、歐美工業革命,國力大增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最基本的條件基本完成雇用勞動力市場資本生產技術前提條件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的確立科學技術18世紀中期巨大的市場需求是引發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19世紀40年代紡織采礦
冶金運輸業動力
蒸汽機手工工場機器生產工廠制用機器生產機器
德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雖然落后于英國和法國,但到了19世紀30年代,也已開始進入了工業革命的階段。
歐洲其他國家如比利時、瑞士、西班牙等國,由于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到了19世紀上半葉也都先后進入了工業革命時期。美國發展工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國內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之害;大量外國移民涌入,提供勞動力,還帶來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
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評價: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五百年前,中國是世界上頂強的國家。國家的地位,好像現在的英國、美國一樣。英國、美國的強盛還是列強。中國從前的強盛是獨強。對各弱小民族,中國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們。他們是懷中國之德,甘心情愿,自己來朝貢的。
——孫中山二)清王朝封貢體系VS西方強韌持久的進取1793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英使馬戛爾尼<
上一張下一張
>
“間或外域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
——《乾隆御制詩》
大使受到了最禮貌的接待,最熱情的款待,最嚴密的監視和最客套的打發
——對馬戛爾尼來華的評價
<
上一張下一張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道圣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圖為當時的外國人在廣州貿易場景清代十三行夷館
廣州商館區
清政府將通商事務限定在廣州,設立公行即十三洋行管理外商,經營進出口貿易和辦理交涉。封貢體系阻礙了中外交流,助長了清朝統治者頑固守舊心理,使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落后于西方。
封貢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反映了中國的世界觀,并在制約清王朝與西方的關系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
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向東方的殖民擴張,使古老的中國遇到了空前嚴重的挑戰,面臨著極其深刻的生存危機。鴉片戰爭前的廣州港
中西的關系是特別的。在鴉片戰爭之前,我們不肯給外國以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蔣廷黻
以保守的政策來對付進取的政策,這種中西之間的態勢就是鴉片戰爭后一系列變化的基礎和原因。<
上一張下一張
>三、鴉片戰爭及其失敗原因
那場戰爭中國人稱為鴉片戰爭,英國人則稱為通商戰爭,兩方面都有理由。關于鴉片問題,中方力圖禁絕,英方則希望維持原狀:我攻彼守;關于通商問題,英方力圖獲得更大的機會和自由,中方則硬要維持原狀:彼攻我守。
一)鴉片之禍與林則徐禁煙
在19世紀初期的中外貿易中,中國以茶葉、生絲和土布為主要出口商品,在歐美十分暢銷。西方以英國毛織品和英屬印度棉花為主,在中國卻成為滯銷品。所以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處于出超地位。19世紀20—30年代,每年出超額在200萬—300萬兩以上。
早期中英貿易
鴉片又名阿芙蓉,俗稱大煙,由罌粟的汁液提煉制成,含有大量的嗎啡和生物堿,有鎮痛、鎮咳和止瀉等功能,經常吸食極易上癮。原產南歐及小亞西亞,后傳入阿拉伯、東南亞等地。明朝末年,由南洋傳入中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箱1820182418291830183518384000多788912576203313544540200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激增
罪惡的鴉片貿易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情況
英國的鴉片走私不僅造成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和財政危機,還導致銀貴錢賤,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并直接毒害了中國人的身體和精神。馬克思曾經憤怒地譴責“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填滿英國國庫”。
中國人民強烈反對鴉片貿易,是理所當然的。清政府實行禁鴉片措施,特別是欽差大臣林則徐1839年6月在廣東虎門銷毀收繳鴉片的行動,完全是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正義行動。平民煙館中吸食鴉片者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與鄧廷楨、關天培等人在虎門公開銷毀收繳的2萬余箱共計230多萬斤鴉片。廣州人民涌向虎門海灘觀看銷煙壯舉。在現場的外國商人“摘帽斂手”,向林則徐敬意?;㈤T銷煙鴉片戰爭形勢圖二)鴉片戰爭與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鴉片戰爭以清王朝的全面失敗而告終。尾隨英國而來的西方列強利用中國戰敗之機趁火打劫,1844年7月中美《望廈條約》、10月中法《黃埔條約》簽訂。接著西方形形色色的小國,如葡萄牙、比利時、瑞典、挪威、普魯士、荷蘭、丹麥等等也紛紛效尢,要求“利益均沾”?;杪樀那逋醭植磺暹@些國家的差別、大小和來頭,索取“一視同仁”,全部照允,還美其名曰“以夷制夷”。
不平等條約的根源除了我們戰敗之外,也源于當時我們中國人的無知,完全不懂國際法和國際形勢,所以他們爭所不當爭,放棄所不應當放棄的。
于是獨立的專制主義的中國以鴉片戰爭為起點、在不平等的條件下,以“法”的形式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開放”了。三)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有人說,落后就要挨打,但事實卻是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只有落后加上專制腐敗的政府才會挨打并遭致失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弄清楚:我們到底是在哪些方面落后了?!武器的陳舊?→經濟、技術的落后?
政治的腐?。?/p>
制度的落后?
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了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不思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器”不如人
“理”不如人
“法”不如人(制度)
“知”不如人
“助”不如人第二節
雙重變奏路漫漫
——民族危機與民族覺醒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社會蹣跚步入了近代。走這條道路不是中國民族選擇的結果,而是外國影響造成的,于是而有種種變態。這一點是決定以后100多年中國命運的主要東西,它影響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鴉片戰爭的炮聲既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步入近代化的最初一步。對亞洲來說,戰爭改變了原有的格局。
一、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一副血與火的畫圖二、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與基本特征三、近代中國的新變化與民族覺醒一、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一副血與火的畫圖
中國半殖民地化的形成有兩個最重要的表現:一是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訂立許多不平等條約,條約的網絡編成了所謂條約制度,使半殖民地半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制度化
;二是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和中國的地主階級及買辦階級聯合起來壓迫和反對大多數的中國人民。資本主義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軍事侵略
發動戰爭,屠殺人民;侵占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勒索賠款,搶掠財富。經濟掠奪
控制關稅與通商;傾銷商品與輸出資本;操縱中國經濟命脈。政治控制
收買、扶持代理人,干涉中國內政、外交。文化滲透資本主義軍事侵略與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開端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深化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加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完成二、中國近代社會性質與基本特征一)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個根本的變化:獨立的中國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漸變成半封建的中國。
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列強的入侵,使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中國,淪為表面上獨立、實際上受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列強的入侵,對中國原有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經濟結構起了很大的解體作用,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但同時封建剝削制度仍然在社會經濟中占據顯著的優勢,中國由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變成了有一定程度資本主義成分的半封建社會。(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概念的由來“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個概念淵源于列寧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大論戰與該概念被廣泛接受(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辨別為什么不稱“半獨立半資本主義”?
一方面:兩半具有各自相對獨立的內涵。
半殖民地涉及的是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問題;半封建涉及的是社會形態問題。
“半殖民地”即所謂的“半獨立”。
“半封建”即所謂的“半資本主義”。
另一方面:兩半又是一個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整體。(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辨別這正是中國作為“半殖民地”的主要表現。
在近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中,主要是在對西方國家的關系中,中國開始:領土上喪失完整性。主權上受到嚴重損害。經濟上逐漸處于依附地位。文化上也開始受到嚴重滲透。同時,中國社會出現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
A、帝國主義在華的商品侵略與資本侵略。
B、官僚資本主義的興起。
C、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它進而導致了階級結構和政治結構的新變化,開始了去封建化歷程。故近代中國又是一個“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為什么會形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什么中國會形成為“半殖民地”社會?為什么中國會形成為“半封建”社會?這兩個問題又可轉變為:為什么中國在近代遭受到多次大規模的軍事侵略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領土的相對完整和主權的相對獨立?為什么資本主義在近代中國的農村不能發展起來?同學們,你對這個問題是如何分析的呢?關于第一個問題:(1)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是最基本的原因。(2)土地遼闊、人口眾多等硬國力因素亦是不可忽視的原因。(3)帝國主義的相互牽制。(4)資本主義戰爭目的的變化。1、資本—帝國主義成為操控中國經濟政治的決定性力量;2、封建勢力仍是統治中國的支柱;3、自然經濟雖遭到削弱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保持主體地位;4、民族資本主義雖已產生但力量很軟弱;5、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6、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既無錢又無權。二)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征三)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與歷史任務(一)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一)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二)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任務(一)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在一起,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軍血洗河北省豐潤縣潘家峪村后的慘狀斗爭地主
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主要有這樣兩種情況:其一,說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這是從整個中國近代史的角度高度概括的結果,不同的歷史時期,最尖銳的矛盾沖突往往并不一定表現在這個矛盾領域。如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如幾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其二,說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但也有具體區別,國家不同,矛盾程度往往并不一樣。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最主要的矛盾是我國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而非與所有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雖同我們仍然有矛盾,但我們還要一定程度上爭取他們的援助。(二)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及其關系1.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中國近代社會的歷史主題是與社會主要矛盾緊密相聯的。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帝國主義和以地主階級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是中國革命的對象。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就是這樣被提了出來。黨的十五大總結回顧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指出:“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及其關系2.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由于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
近代以來,一些愛國人士提出過工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等主張,但是在民族不獨立、國家不統一、人民無權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它們并不能從根本上給瀕臨危亡的中國指明正確的出路。事實上,只有通過革命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國人民才有可能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三、近代中國的新變化與民族覺醒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正象它使鄉村從屬于城市一樣,它使未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馬克思新舊生產方式交替所產生的社會陣痛,只有在新生產方式取代舊生產方式之后才能解除。但是,這種取代過程在近代中國始終沒有完成。因此,扭曲的歷史過程使中國人不僅承受了舊生產方式衰落時的痛苦,而且承受了新生產方式發展不足的痛苦。在這里,復雜的問題是帝國主義。具體的歷史過程把它同中國社會的上述變化糾纏在一起了。把侵略同侵略帶來的社會變化分開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用這個觀點來分析帝國主義與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可能距離歷史實際會更近一點。1、資本—帝國主義征服殖民地的目的決定了他們必須使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化”,但又必然會把這種“現代化”限制在一定范圍內。2、伴隨著殖民罪惡的是西方殖民統治客觀上對東方社會的改造作用,即“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薄R克思3、所謂破壞性使命,就是“消滅舊的亞洲式社會”。4、所謂建設性使命,就是“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基礎”。一)如何理解西方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5、從后果和影響來看,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的確帶來了雙重結果,它帶給中國的既有歷史的沉淪,又有歷史的進步。6、西方殖民者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
7、外部影響僅僅是提供前提和條件,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如何發展,歸根到底還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8、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要“完成”由舊社會向西方式社會轉型只能在擺脫殖民主義的統治之后并經過本國的艱苦努力才能達到。“這種關系固可以為禍,亦可以為福,看我們振作與否。”——蔣廷黻(一)半封建化的經濟結構
(二)階級(階層)關系新變動(三)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二)近代中國社會經濟領域的新變化(一)半封建化的經濟結構
鴉片戰爭之后,中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城鄉社會的演變由此而緩慢發生。多元的經濟結構除了繼續存在的地主經濟和農民、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外;又出現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多元的經濟結構導致復雜而特殊的階級結構: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各種小資產階級;其他。(二)階級關系新變動1、舊階級及其變化
第一,地主階級繼續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著國家政權,對人民實行專制統治,不過也發生了某些變化,由于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出現了一批因軍功而升遷的官僚地主(湘系集團、淮系集團的將領)。有的地主將土地剝削所得的貨幣投資于資本主義工商業,轉化為資本家。
第二,農民仍然是近代中國社會人數最多的被剝削階級。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劇,不少自耕農失去土地,向貧雇農轉化,有的破產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的后備軍。2、新階級的出現及其特點
第一,工人階級是新興的被壓迫階級,其來源主要是城鄉破產失業的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具有組織紀律性強、集中、團結、與廣大農民有著天然聯系等優點。第二,中國的資產階級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影響下主要由一些買辦、商人、地主、官僚投資新式企業轉化而成。一部分是官僚買辦資本家,他們是大官僚與大買辦的結合。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規模較小,并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及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壓迫,發展緩慢,始終不在中國社會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表現出兩面性的特點,不可能引導民主革命走向勝利。工人階級對于工人階級,我們過去著重指出他們受苦之深及種種優點。強調這一方面,反映了工人階級一般的階級本質,并且曾經是歷史本身的需要。但在被強調的一面之外總還有沒有被強調的一面。因此,在另一種歷史環境下努力把問題講得全面一點,應當是可取的。第一,同西方工人相比,中國工人其所受剝削之深重是非常明顯的;但同當時國內農民相比,工人生活處境的悲慘色彩就不那么觸目。這種比較不會損害工人階級的形象。工人階級的力量并不在于受苦,而是在于代表新的生產方式。第二,中國的工人階級并不是沒有弱點的階級。中國的工人階級同農民有這天然的聯系,這為工農聯盟提供了歷史基礎。但是,一種優點有時會帶來與之相關的另一種缺點。工農之間的緊密聯系,既使工人階級可以影響農民,也使農民可以影響工人階級,從而染上小生產意識。所以,在近代中國,工人群眾往往很容易被幫會勢力所吸引。工人階級與幫會的關系是馬恩沒有討論過的題目,但卻是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的事實。正像無需諱言中國資產階級身上的宗法專制影響一樣,我們也用不著諱言中國工人階級身上的宗法專制影響。兩者扎根于同一塊宗法專制源遠流長的土地上,兩者都脫身于先天不足的資本主義。所以,兩者都會有同一個弱點。當然,工人階級的弱點并不是痼疾,它反映了傳統社會對新的階級力量的影響。相對于內在的階級本性,這是一種外在的東西。隨著工人階級主體意識的增長,前者應當而且能夠克服后者。資產階級中國資產階級從生到滅不滿百年,是一個命運短促又多舛的階級。在近代歷史的前八十年,他們處在宗法專制勢力的重圍之中,行行止止。不僅地主反對他們,手工業者和農民也反對他們。后三十年,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軍。雖然它的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革命,但不少地方斗爭的鋒芒已經轉向越軌,打到了資產階級的頭上。即使如此,資產階級在其短短的一生中還為中國留下了一點積極的東西。他們為社會的新陳代謝提供了物質基礎,使最初的改革和后來的革命有所依托。3、其他1)買辦2)教會與會黨3)華僑、華工一種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貿易中介人,它的出現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社會變化。在歷史研究中,買辦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他們中產生過吳健彰、楊坊那樣由買辦起家積資捐官的人;也有如鄭觀應、徐潤以及后來的虞洽卿那樣的人。他們受雇于洋行、操買辦之業而握有大量的貨幣。而后,他們又投資或主辦獨立的近代工商企業,同包括外國資本在內的其他企業爭利于市。1)買辦這一類企業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一部分。于是,不值得尊敬的買辦創辦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業,人和事業脫節了。這種脫節打破了人們喜愛的同一性,顯得那么別扭,但它是活生生的歷史造成的。買辦是當時中國最懂得資本主義知識的一部分人。作為買辦,他們固然有職業帶來的買辦性或階級性,但作為中國人,他們同時又有民族性。2)教會與會黨(1)外國教會西洋宗教在中國比商品走得更遠,甚至深入窮鄉僻壤。教民的社會地位很不相同:在農村,他們往往是為輿論所鄙的社會下層人物,縉紳之流幾乎以異類觀之;而城市里的教徒卻常有社會上層分子。兩者的不同,說明了宗法專制傳統在城鄉之間的分布已經出現了厚薄不均。中國人接受外國宗教的過程,是外在勢力轉為內在的過程。因此,這個過程又曲折交織著侵略與反侵略的矛盾,交織著中西文化心理差異的矛盾,而且還會喚起強烈的排外情緒。因此,與傳統相伴隨的是綿延不斷得反洋教斗爭。自40年代起到甲午前后,反洋教的輿論和行動幾如海潮江波,逐浪而起。在地域上以長江流域為多,而同時也屢見于華北、西南。卷入其中的,不僅有下層民眾,而且有相當數目的士紳和官吏。雖說教案總是由具體的沖突引起的,但常常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激烈的意識形態對抗,造成了高漲的社會動員。在近代民族主義形成以前,被侵略借助傳統意識來表達自己的民族感情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這種斗爭的頂點便是后來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說明,當道義的憤怒仍舊同舊時代連在一起之時,正義者不可能戰勝非正義者。(2)本土會黨勢力及其它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勢力。這些品類本不相同的人們匯成一體,在19世紀后期,成為一種影響很大的社會勢力。沒有它們參加,長江流域那些波浪相逐的反洋教斗爭和其他反抗斗爭是難成氣候的。但他們又是一種脫離社會生產的盲目力量,時人往往側目而視。(3)華僑、華工研究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中國城鄉社會的演變,還有一個問題須納入視野,這就是出洋華僑、華工對國內的反饋。在飽受苦辛與“侵侮”之后,他們中一部分稍能自主,或有發展,于是開始對國內有了僑匯和投資于國內城鄉事業,這也成為促進中國城鄉社會演變的因素之一。三)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的的新變化
戰爭以嚴酷的事實暴露了中西的差距,促使一批愛國知識分子在比較中思考。于是,在中國社會緩慢地發生變化的同時,出現了開眼看世界,主張向西方學習的引領風氣之先的先鋒者——龔自珍、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等,出現了《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著作。龔自珍及其書稿
1、開眼看世界龔自珍,浙江仁和人。面對日益深重的社會危機,棄絕考據訓詁之學,講求經世致用,立志改革社會。對專制制度的積弊進行了揭露與抨擊,成為康有為等人倡導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的先聲。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建議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
魏源,湖南邵陽人,講求經世致用,謀求國富民強,為晚清學術開風氣者。以“通經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主張。道光初年參與編輯《皇朝經世文編》,對海運、水利等多有建議。鴉片戰爭爆發后,應欽差大臣裕謙聘請,入浙參贊軍務,兵敗之后,感憤時事,撰成《圣武記》14卷。
魏源根據《四洲志》編輯為《海國圖志》50卷,后續至100卷。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情況,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方向,對中國思想家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魏源
徐繼畬,字松龕,山西五臺人。在閩浙任職長達15年,從1841年起,利用公務上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尋求探問,廣泛搜集外文資料、地圖書冊,參閱大量史書,撰成《瀛環考略》,后改名《瀛環志略》。這是中國近代較早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的重要著作,開中國近代啟蒙運動的先河。徐繼畬《紐約時報》如此評價道:“中國歷史悠久的整個地理學體系,被這位東方的伽利略改革了?!?/p>
2、向西方學習器物→政制→文化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十年來中國進化概論》
——梁啟超(1922)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诙?,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谌?,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锩晒⒔?,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3、民族意識的覺醒1)“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和早期的維新思想2)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傳統天下觀中沒有民族國家的地位:家國同構和華夏中心主義歷史上“國”與“家”這兩個字組成“國家”一詞之過程,是和家國同構體同步形成的。家國同構體是一個沒有固定邊界,甚至亦無確定民族為依托的集合;大小九州的傳說是文明的范圍。在中國傳統社會里,“天下”和“國家”的意義相類似,是指那些實現了儒家倫理的地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5屆初三教學情況調研(二)生物試題含解析
-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體育游戲創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證券從業資格證市場參與者責任試題及答案
- 遼寧工業大學《建筑設計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海事職業學院《礦床學研究方法與前沿問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離散課件 置換群和子群及其陪集2學習資料
-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血液與循環系統醫學教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化學試題9月摸底考試試題含解析
- 授信合同書擔保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可燃氣體報警儀檢驗記錄
- 自動控制原理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手衛生相關知識考核試題與答案
-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
- 產業經濟學第三版(蘇東水)課后習題及答案完整版
-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
- 首件檢驗記錄表(標準樣版)
- 中建六局建設發展公司責任目標管理考核辦法
-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Vsyst運用
- 壓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表干法)自動計算
- 博碩BSL2236OAC全自動說明書(觸摸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