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_第1頁
2021-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_第2頁
2021-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_第3頁
2021-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_第4頁
2021-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治知識點一遼與西夏1.遼知識點一遼與西夏1.遼課程標準學習重點核心素養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開展和相關制度建立,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開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遼、西夏的建立,認識遼、西夏民族政權的開展及奉獻時空觀念、歷史解釋?概述金的興起及擴張,認識其政治、經濟開展的奉獻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概述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認識元朝的制度建立和民族融合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竽基硼■培素養.(1)生活習俗:遼朝的建立者理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2)建立政權: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來改國號為遼。(3)治國特點①遼朝的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②皇帝和宮廷依然保持草原習俗,每年隨季節轉換定期遷徙。【構圖解史】北宋與遼的關系北米也在他避之盟北宋與江并存163年北米也在他避之盟北宋與江并存163年和平交往121年金我五2.西夏(1)生活區域:西夏的建立者黨項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宋初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2)建立政權: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3)政治統治:其制度根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特別提醒】李元昊建國,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夏〃。合作探究【史料實證】遼、西夏時期北方民族的交往與融匯史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薊以北,拓跋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豪英,皆為其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史料二西羌之俗,歲時以耕稼為事,略與漢同。——以上史料均摘自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研讀]史料一、二分別反映了契丹族和黨項族向漢族學習的情況。[思考]閱讀以上史料,說明在契丹族和黨項族開展壯大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學習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生產方式和文化。國畫回國]遼和西夏政治統治的特點以及原因(1)特點①都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內容,如遼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舉制度。②對本民族和漢人實行不同的統治方式,如遼統治者采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的政治制度。(2)原因:遼、西夏統治的北方地區民族和漢族的經濟文化開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異,為了適應這些地區的不同情況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知識點二金朝入主中原基礎自學.金朝建立政權: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會寧府也稱上京。.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1)1125年,金滅遼,兩年后又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2)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金朝的統治(1)金朝根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統,叫作猛安謀克。(2)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3)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概念闡釋】猛安謀抑制猛安謀抑制是女真人在氏族社會末期的部落組織,完顏阿骨打加以開展,使它同時成了局部較早歸附金朝的契丹人的社會基層組織。猛安謀抑制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合作探究【史料實證】金朝的治國理念與社會治理史料一(金)得志中國,自顧其宗族國人尚少……猛安謀克雜廁其地,聽與契丹、漢人通婚,以相固。——?金史?兵志?史料二(金)世宗曾對太子說:“朕思漢文純儉,心常慕之,汝亦可以為那么也。〃[研讀](1)史料一說明金朝的猛安謀抑制的管理體制。(2)史料二說明金朝統治者仰慕漢族文化。[思考]依據史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金朝的統治特點及其影響。提示特點: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內容;對本民族和漢人實行不同的經濟制度。影響:促進了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開展。知識點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基礎自學.蒙古族的崛起(1)建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2)擴張:此后半個世紀,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歸納總結】鐵木真能夠統一蒙古各部的原因客觀上,當時蒙古草原相互混戰,人民渴望統一;主觀上,鐵木真意志堅強、機敏果敢。K.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統治地區形成了四大汗國,它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元朝的統一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堅拒勸降,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后來在大都沉著就義。【歸納總結】元朝統一的意義(1)完畢了唐末以來國內分裂割據和政權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2)推動了科技文化的開展,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開展,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穩固和開展。K.元朝穩固統一的措施(1)修筑驛道,設立驛站。(2)行省制度: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至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3)宣政院:直屬中央政府機構,管理吐蕃地區。(4)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5)設澎湖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特別提醒】唐代中書省與元朝中書省的區別(1)唐代的中書省是中央決策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2)元代的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合作探究【史料實證】元朝的行省制度史料無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總是在直接掌握某些根本權力(如主要軍隊、官吏任用等)的同時,把相當一局部權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權于中央。顯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明顯優于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單純的地方分權。——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研讀]史料主要闡述了元代行省制度的特點,即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思考](1)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創新。提示地方行政區劃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設行中書省管理地方;行省長官由中央官員擔任。〔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代中國地方權力的變化趨勢。提示地方自主性(地方權力)削弱,權力集中于中央。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元朝行省制度的特點和作用(1)特點: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機構,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行省的領導體制是一署多員與長官節制相結合的制度;行省權力大而不專,較成功地解決了地方勢力坐大的積習。(2)作用:行省制確實立,從政治上穩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后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知識點四元朝的民族關系基礎自學.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鐵木真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的形成: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細微點撥】 元朝時期,民族關系有了新開展,主要表現是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形成等。.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1)目的:保障蒙古貴族的統治利益。(2)內容等級名稱民族弟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第三等漢人北方的漢族和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統治區的居民3.元朝的滅亡⑴原因:民族矛盾逐漸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日益嚴重。⑵滅亡: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不久元朝滅亡。【歸納總結】元朝時期是我國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開展和融合時期,但它實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是蒙古統治者“分而治之〃的嘗試,這導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嚴重的民族分裂,最終使階級矛盾到達無法彌合的邊界,導致了元朝的覆亡。合作探究【史料實證】元朝民族關系的特點及成因史料忽必烈即汗位之時……實現了中國空前的大一統,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復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雜。他為了穩固對這個偌大國家的統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貴族為主要統治者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張傳寶?簡明中國古代史?[研讀]史料說明忽必烈面對如此龐大遼闊的疆域,建立起以蒙古貴族為主要統治者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思考]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答復元朝統治者面對復雜的民族關系采取了怎樣的對策。結果如何?提示對策:對不同民族采取了差異對待的政策。結果:使民族矛盾逐漸激化,成為元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元朝時期的民族關系的特點及其成因(1)特點:元朝民族關系具有濃厚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色彩與急速的民族大融合并存的特點。(2)原因①政治上“四等人制〃的形成使元朝法律有著其階級性獨具的特點,在軍事征服過程中,根據征服的先后順序和投降與否而給予被征服人民不同的政治地位。②元朝少數民族屬于游牧文化,生產力往往落后,面對農耕文化的先進文明成果及生產力,有著天然的自卑感,通過設置等級制度來強調自己的政治權利優越,從而得到一些平衡。③穩固和加強統治的需要。fl遼和西夏與北宋并立,都維持了較長時間的穩定統治,有利于民族間的交往,促進了民族融合。元元朝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行省制度是對郡縣制度的繼承與開展,適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展的需要。元元朝實行民族分化政策,導致民族矛盾鋒利,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是進一步開展。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我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隨堂till練 練基潮固知機..考古學家在一座遼代契丹族公主墓中發現,墓門兩側的仿木構造,都采用了漢族的營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風格已深受宋朝畫界的影響。這一發現最能證明宋遼時期的()A.農業生產的開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戰爭的頻繁 D.海外貿易的興盛解析:選B。材料信息“采用了漢族的營造法式〃”深受宋朝畫界的影響〃說明當時民族文化的交融。.”(金)章宗性好儒術,即位數年后,興建太學,儒風盛行。〃這說明金朝()A.推行猛安謀抑制 B.學習遼的政治制度C.學習漢族的文化 D.廢除原先本族的舊俗解析:選C。“儒術〃”太學〃都是漢族文化,故C項正確。.“風從草原走過/吹散多少傳說/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釀成了歌……到處傳揚你的恩德/在牧人心頭銘刻。〃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傳揚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 B.統一蒙古C.修筑長城 D.開發江南解析:選B。材料中的“恩德〃是指成吉思汗完畢了蒙古草原割據混戰的狀態,使人們有了安定的生活。.元朝忽必烈承受了一位賢士的建議,逐漸學會了更多地依賴漢人及其制度來治理國家,主要表現是()A.推行重農政策 B.下令合并州縣C.重用漢族官吏 D.設立駐藏大臣解析:選C。根據材料“依賴漢人及其制度來治理國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忽必烈重用大批漢族人士為謀士,推行漢制,故C項正確。.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對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評價:“(它)就是一個……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那么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 D.行省制解析:選D。元朝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上設置行中書省作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行省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制,應選D項。.?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以下關于元朝地方行政區劃設置表述錯誤的選項是()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A.現河北省是由中央直接收理的“腹里〃B.地方設中書省,簡稱行省C.行省之下,分別設路、府、州、縣D.西藏歸宣政院管轄解析:選B。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省之下,分設路、府、州、縣;河北、山西、山東由中央直接收理,簡稱“腹里〃,而西藏那么歸宣政院管轄,故A、C、D三項正確,B項錯誤,符合題意。教材答疑?名師指津.教材P54“學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遼朝職官設置特點是什么?你能否從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體會到這一特點?提示特點:南北分治。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教材P57”思考點〃觀察?元朝形勢圖(1330年)?,你認為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有什么影響?提示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奠定了歷代行政區劃的根底。.教材P59”問題探究〃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王朝統治者學習、承受中原傳統典章制度和統治理念的認識。提示因為漢族擁有先進的思想與哲學,所以能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同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也被深厚的漢文化深深吸引。.教材P59”學習拓展〃提示略。時作儂? 培素養提能力.(建議用時:30分鐘)一、選擇題.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以我國歷史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為背景,契丹人蕭峰是劇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的首領是()A.耶律阿保機 B.趙匡胤C.元昊 D.耶律德光解析:選A。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遼國號的意思是鑌鐵,顯示它們的堅硬,但鑌鐵也會銹壞,只有金永不變質,我們國家就稱大金吧。〃你認為說這段話的人物最有可能是()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

A.耶律阿保機A.耶律阿保機B.完顏阿骨打C.元昊D.C.元昊解析:選Bo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經典誦讀可以幫助我們提取豐富的歷史信息。?三字經?“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滅金,絕宋世。……太祖興,國大明〃中所反映的從長期分裂走向統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C.秦元明 D.隋元明解析:選B。解答此題的關鍵信息是“從長期分裂走向統一〃。鏈接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完畢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爭霸局面,完成統一;隋朝完畢了兩晉以來的分裂局面,南北重歸統一;元朝完畢了兩宋時期政權并立的分裂局面,實現國家統一。應選B項。.元行省官員通常由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參知政事六七人組成,無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根本權力的同時,把相當一局部權力分寄于行省。這說明元代()A.堅持民主集中制原那么 B.削弱了地方的權力C.完善了中央集權模式 D.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解析:選C。元朝采取君主專制制度,故A項錯誤;元朝賦予地方一定權力,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行省起初是指臨時的中央派出機構,后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朝廷“把相當一局部權力寄于行省〃,這說明元朝完善了中央集權模式,故C項正確;元朝合理分配中央與地方權力,與君權強化無必然聯系,故D項錯誤。.史書記載:“行中書省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常賦歲鈔四百萬錠,各省備用之外,入京師者二百八十萬錠。〃材料反映了行省()A.與都省相互制衡B.是征收賦稅的專門機構C.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機關解析:選C。材料大意是:行省與中書省互為表里,每年的賦稅有四百萬錠,各省留下一局部備用外,上繳給中書省二百八十萬錠。由此可以看出行省與中書省是上下級、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應選C項。.元代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各行省設丞相1員、平章政事2員、右丞1員、左丞1員、參知政事2員,采取群官圓署、集體議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總領民政和軍政,左、右丞和參知政事主管區內的具體行政事務。據此可知,元代()下載后可自行編輯修改,頁腳下載后可刪除。A.中央政府過分集權 B.政制缺乏制約機制C.行省權力大而不專 D.地方行政體制混亂解析:選C。材料中“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說明行省權力大,材料中“采取群官圓署、集體論政方式〃說明行省權力分散,故C項正確。.元朝時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學于南夏,樂江湖而忘鄉國者眾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侖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黃河之流,而尋瑤池之津〃。對上述歷史現象理解最恰當的是()A.元朝時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B.元朝時邊疆和內地民族聯系加強C.元朝重建大一統,疆域遼闊D.西域民族政權派人學習中原文化解析:選A。根據材料“西域之仕于中朝,學于南夏〃“中原之士'西游昆侖圃'〃可知,元朝時中原與西域間互有人員往來與交流,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故A項正確。.元朝時,民族關系有了新的開展,主要表現在()A.采取說漢語、用漢姓等漢化政策B.澶淵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C.形成了新的民族一一回族D.設立駐藏大臣解析:選C。元朝時,在伊斯蘭教整合下,我國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共同體一一回族。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閱讀以下材料,答復相關問題。材料一大宋皇帝謹致誓書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成信,虔奉觀盟,以風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