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培訓ppt講課教案_第1頁
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培訓ppt講課教案_第2頁
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培訓ppt講課教案_第3頁
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培訓ppt講課教案_第4頁
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培訓ppt講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培訓PPT第一節起重司索、指揮人員的職責及安全要求

一司索人員的職責

1必須熟悉各類起重工具、設備和機械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2應掌握吊鉤、繩索及其起重工具性能和報廢標準。

3作業前嚴禁飲酒,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做好工作計劃,各人明確自己任務,并檢查施工現場是否合乎要求。2

4應對吊索具及起重設備進行檢查,發現不正常時必須在操作前排除。

5根據吊運物件正確選用吊運工具和吊運方法,選擇綁扎點,綁扎要牢固,尖銳邊角處要用軟物墊好。

6工作時應事先清理吊運地點及運行通道上的障礙物招呼無關人員避讓并為自己選擇安全位置。3

7應具備綁扎、吊掛知識和熟悉起重指揮信號。

8吊運重物時盡可能不離地面太高。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禁止吊運重物從人的上空越過。

任何人員不準在吊起的吊物下方停留或行走,不準將重物長時間懸吊在空中。

9工作中禁止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漲緊的繩索,吊運中發現綁扎松動或吊運工具發生異樣、怪聲時應立即停止作業進行檢查。絕不可存在僥幸心理。4

10起吊物體時,應將附在物體上的活動件和綁扎后留下的不受負荷的繩頭固定好,以防吊物移動時活動件傷人。

11禁止用人身重量來平衡吊運物件或以人力支撐物體起吊。

12工作結束后,應將使用工具擦凈油垢做好維護保養。5

二指揮人員的職責

1指揮人員應根據《GB5082—85》標準信號要求與起重機司機進行聯系。

2應站在使司機能看清楚指揮信號的安全位置上。當跟隨負載運行指揮時,應隨時指揮負載避開人員和障礙物。

3當多人綁掛同一負載時,起吊前,應先做好呼喚應答,確認綁掛無誤后,方可由一人負責指揮。6

4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準確。

5不能同時看清司機和負載時,必須增設中間指揮人員以便逐級傳遞信號,當發現錯傳信號時,應立即發出停止信號。

6在開始吊載時,應先用“微動”信號指揮,待負載離開地面100~200mm穩妥后,再用正常速度指揮。必要時,在負載降落前,也應使用“微動”信號指揮。7

7負載降落前,指揮人員必須確認降落區域安全時,方可發出降落信號。

8同時用兩臺起重機吊運同一負載時,指揮人員應雙手分別指揮各臺起重機,以確保同步吊運。

9指揮人員應佩戴鮮明的標志,如標有“指揮”字樣的臂章,特殊顏色的安全帽、工作服等。

10指揮人員所佩戴手套的手心和手背要易于辨別。8

三起重作業的安全準備工作

(一)司索人員在作業前的安全準備工作

1.技術準備

在起重指揮組織下,學習和掌握作業方案及安全技術要求,聽取技術與安全交底,了解掌握吊點位置和吊件的捆綁方法。

2.工具與索具的準備認真檢查并落實作業所需工具、索具的種類、規格、件數及完好程度。9

3.現場準備對作業現場進行地貌踏勘,排除作業的障礙物。檢驗地面平整及耐壓程度。察看吊物,了解重量。實地檢查有無影響吊件吊升的因素。10

(二)指揮人員在作業前的安全準備工作

1.技術準備(1)掌握起重、吊運任務的技術要求,包括學習審查圖紙、調查了解吊裝物的情況。(2)參加編制吊裝吊運方案,確定吊裝作業人員的構成。(3)向參加吊裝吊運的人員進行安全與技術交底,對作業班組進行明確的崗位分工和職責交底,認真交待指揮信號的運用。(4)選擇和確定吊點及吊運器具。11

2.吊裝機械、工具的準備

(1)組織司機進行起重機檢查、注油、空轉和必要時的試吊。(2)檢查、落實吊運工具的種類、規格、件數及完好程度,檢查索具的完好程度。

3.現場準備(1)對作業現場進行地貌踏勘,排除起重吊運的障礙物,檢查高壓線路是否對作業有影響。

(2)實地察看吊物,校核重量,是否有牽制物影響吊升。12(3)檢驗地面平整程度及耐壓程度。確定起重機在作業時的位置。13

四起重司索、指揮在吊運作業中的安全要點

(一)司索人員在吊運作業中的安全要點

1.認真執行起重吊運方案及技術、安全要求和措施。

2.正確使用綁掛物件的方法。通曉指揮信號。

3.不歪拉斜吊,不起吊不明重量、半掩埋、凍結于地面、連掛于其他物件的吊物。14

4.做好作業過程中的監護工作,非作業人員不得進入作業區。任何人不得停留在已吊起的吊物下方。

5.在作業全過程中,如發生異常和不明事務應及時報告起重指揮。

6.當吊物離地100~200mm時,應停機復檢綁掛的牢固程度,查詢起重機的穩定程度以及吊具、索具有無異常,吊件未完成就位動作,嚴禁解除吊索和放松溜繩。15

7.吊升應平穩,避免振動和擺動。

8.在室外作業時,遇有6級大風、重霧、雨雪等不良氣候應停止作業。夜晚進行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條件。

9.認真保護吊件的安全和不受損傷。16(二)指揮人員在吊運作業中的安全要點

1.在作業中,起重指揮要認真貫徹執行起重吊運方案及技術、安全要求和措施。

2.要正確運用包括手勢、音響、旗語等指揮信號,組織司索人員綁掛吊位,指揮起重機吊升、就位、校正和最后固定。

3.嚴禁超負荷使用起重機與工具和索具。17

4.嚴格執行在吊裝作業區內不準閑人進入的規定。任何人不得停留在吊物下方。

5.嚴禁人員隨同吊物一同吊運上升攀高。

6.在室外作業時,遇有6級以上大風、重霧、雨雪等不良氣候,應停止作業。夜晚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條件,且經有關部門批準。18

7.因故停止作業,須采取安全可靠的維護措施保護吊物與設備。嚴禁吊物懸空長時間停留。

8.起重吊運大型吊件通過橋涵時,須先調查測量核算橋涵的寬度,承載能力,以確保順利通過。在道路上行駛的起重機,時速應符合有關規定,車輛距路邊不得小于1.5米。

9.認真保護吊件安全和不受損傷。19第二節物體吊點選擇的原則

一試吊法選擇吊點

1.估計起吊物件的重心位置。

2.采用低位試吊方法逐步找準物件的重心。

3.確定吊點的綁扎位置。

注意:對起重物體重量不清時,嚴禁試吊。

二有起吊耳環的物件

1.使用耳環作為連接物件的吊點。

2.吊裝前注意檢查耳環是否完好。20三長形物體吊點的選擇

1.對于長形物體,若采用豎吊,則吊點應在重心之上。

2.用一個吊點時,吊點位置應在距離起吊端0.3L(L為物體長度)處,起吊時,吊鉤應向長形物體下支撐點方向移動以保持吊點垂直,避免形成拖拽,產生碰撞。單點起吊的吊點位置L0.3L吊點213.如采用兩個吊點時,吊點距物體兩端的距離為0.2L處。

4.采用三個吊點時,其中兩端的吊點距兩端的距離為0.13L,而中間吊點的位置應在物體中心。兩點起吊的吊點位置L0.2L0.2L三點起吊的吊點位置L0.13L0.37L0.13L0.37L繩索1繩索222

5.采用四個吊點時,兩端的兩個吊點距兩端的距離為0.095L,中間兩個吊點的距離為0.27L。四點起吊的吊點位置L0.095L0.095L0.27L0.27L0.27L23四方形物體吊點的選擇

1.吊裝方形物體一般應選擇四個吊點,四個吊點應選擇在四邊對稱的位置上。

2.吊點應與吊物重心在同一條鉛垂線上,使吊物處于穩定的位置。

3.提升前應做試吊,直到使吊物獲得平衡為止以防止提升時發生滑動或滾動。24五機械設備安裝平衡輔助吊點如果機械設備安裝精度要求較高時,為了保證安全順利裝配,可采用選擇輔助吊點配合簡易吊具調節機件平衡的吊裝法。用手拉葫蘆調節平衡吊裝法示意圖如果設備在吊裝中要求嚴格,吊裝中要求有一定的位置,可用手拉葫蘆來調整機件的水平位置,以保證機件的安裝要求。25六兩個起重機吊同一物件時吊點的選擇

1.吊運方式通常采用兩臺起重機使用平衡梁吊運方式。

2.使用平衡梁吊運應滿足的條件(1)被吊裝物體的重量與平衡梁重量之和應小于兩臺起重機額定起重量,且每臺起重機的起重量應留有1.2倍的安全系數。(2)利用平衡梁合理分配載荷,保證兩臺起重機均不得超載。26

3.吊點的選擇(1)當兩臺起重機的起重量相等時(G1=G2)則吊點應選在平衡梁中點處。見圖a1、圖a2圖a1起重量相同時單吊點起吊G1G2L/2吊點LL/2G圖a2起重量相同時雙吊點起吊G1G2L/2雙吊點LL/2G27(2)當兩臺起重機的起重量不相等時(G1≠G2)則應根據力矩平衡條件選擇吊點的具體位置。圖b1起重量不相同時單吊點起吊G1G2吊點LaGb其中:G1--第一臺起重機的起重量

G2--第二臺起重機的起重量

G--吊運物體重量

L--平衡梁長度或GG2La=GG1Lb=圖b2起重量不相同時雙吊點起吊G1G2雙吊點LaGb28

七物體翻轉時吊點的選擇

1.大型鑄、鍛件在垂直面內的翻轉(1)通常采用兜翻的方法,吊點選擇在物件重心之下靠近物件的底部或側面的下角處。(2)為防止物件連續傾翻,避免起重機受到沖擊可在物件上角部加掛副繩(保險繩)。見圖a圖a垂直面內翻轉吊點主繩副繩29圖b水平面內翻轉重心

2.柱子、橫梁等大型構件的翻轉(1)采用兜翻的方法。如果水平面內翻轉,吊點選在構件重心兩側。見圖b

(2)水平放置的構件在垂直面內翻轉,吊點選擇在構件重心之上。見圖c重心圖c垂直面內翻轉30

3.特殊形狀或大型物件的翻轉(1)一般采用綁扎后利用機組滑車或主副鉤或兩臺起重機在空中完成翻轉作業。(2)翻轉綁扎時應根據物體的重心位置、形狀特點選擇吊點,保證物體在空中能順利安全翻轉。31主鉤A(B)副鉤圖b主鉤不動副鉤下降主鉤A(B)副鉤圖c副鉤降至水平封頭空中翻轉180°見圖a~c主鉤副鉤A(B)圖a副鉤斜向提升G32八吊運大直徑薄壁物體及大型桁架構件吊點的選擇吊裝大直徑薄壁型物體及大型桁架構件時,應特別注意所選吊點是否滿足物體整體剛度或構件結構局部強度、剛度的要求,以防物體起吊后整體或局部變形造成的構件損壞。必要時應采取臨時加固措施。33圖a薄壁物體臨時加固吊裝臨時加固支架圖b大型桁架構件臨時加固吊裝

臨時加固桿34

第三節吊裝物體的綁扎方法一常用鋼絲繩及白棕繩打結方法

1.直結(平結、交叉結、果子扣)

(1)用途及特點用于白棕繩兩端的連接連接牢固,通常中間放一短木棒易解。

(2)簡圖35

2.活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白棕繩需要迅速解開場合。

(2)簡圖36

3.組合結(單帆索結、三角扣、單繞式雙插法)

(1)用途及特點用于白棕繩或鋼絲繩的連接,比直結易結、易解。

(2)簡圖37

4.梯形結(八字結、豬蹄扣、環扣)

(1)用途及特點在人字及三角桅桿拴拖拉結,可在繩中段打結也可抬吊重物。繩圈易擴大和縮小,繩結牢固、易解。

(2)簡圖38

5.拴柱結(錨樁結)

(1)用途及特點①用于纜風繩固定端繩結②用于溜松繩結,可以在受力后慢慢放松,且活頭應放在下面。

(2)簡圖39

6.雙梯形結(魯班結)

(1)用途及特點主要用于拔樁及桅桿綁扎纜風繩等,繩結緊且不易松脫。

(2)簡圖40

7.單套結(十字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鋼絲繩的兩端或固定繩索用。

(2)簡圖418.雙套結(雙十字結、對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鋼絲繩的兩端,也可用于繩端固定。

(2)簡圖429.杠棒結(抬扣)

(1)用途及特點以白棕繩搬運輕量物件時用,抬起重物時繩結自然縮緊。結繩、解繩迅速。

(2)簡圖4310.水手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吊索直接系結杠桿起吊,特點是愈拉愈緊。

(2)簡圖4411.雙重組合結(雙帆結、多繞式雙插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白棕繩或鋼絲繩兩端有拉力時的連接及鋼絲繩與套環相連接。繩結牢固。

(2)簡圖4512.套連環結

(1)用途及特點將鋼絲繩或白棕繩與吊環連接在一起時用。

(2)簡圖4613.海員結(琵琶結、航海結、滑子扣)

(1)用途及特點用于白棕繩頭的固定,系結桿件或拖拉物件。繩結牢靠、易解,拉緊后不出死結。

(2)簡圖4714.鎖圈結(雙套結)

(1)用途及特點和海員結用途相同,也可做吊索用。結繩牢固可靠,結繩迅速,解開方便。

(2)簡圖4815.瓶口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拴綁起吊圓柱形桿件。特點是越拉越緊。

(2)簡圖4916.桅桿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豎立桅桿,牢固可靠。

(2)簡圖5017.掛鉤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起重機掛鉤上。特點是結法方便、牢靠,繩套不易滑脫。

(2)簡圖5118.掛鉤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起重機掛鉤上。特點是結法方便、牢靠,繩套不易滑脫。

(2)簡圖5219.死結(死圈扣)

(1)用途及特點用于重物吊裝捆綁。結繩方便,牢固可靠安全。

(2)簡圖5320.跳板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捆綁跳板,不易翻轉。

(2)簡圖5421.索環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將鋼絲繩與索環或套環連接在一起。

(2)簡圖5522.抬缸結

(1)用途及特點用于抬缸或吊運圓桶狀物件。

(2)簡圖56

二柱形物體的綁扎方法

(一)平行吊裝綁扎法(有兩種)

1.采用一個吊點---僅適用于短小、重量輕的物件。(1)綁扎前找準物件的重心(2)使被吊裝的物件處于水平狀態(3)通常采用單支吊索穿套結索法吊裝作業。根據所吊物件的整體和松散性,選用單圈或雙圈穿套結索法。(見圖a、b)57圖a單圈穿套結索法適用整體性較好、不易松散的物件適用整體性較差、易松散的物件圖b雙圈穿套結索法58

2.采用兩個吊點---適用于較長、較重的物件(1)綁扎在物件的兩端(2)通常采用雙支穿套結索法和吊籃式結索法吊裝作業。圖a雙支單、雙圈穿套結索法圖b吊籃式結索法59

(二)垂直斜形吊裝綁扎法

1.用于吊裝較重、較長的柱子,而起重機起重桿不夠長及對物件的安裝有特殊要求的場合;

2.綁扎點多為一點,綁扎點位置應選在重心以上,采用雙圈或雙圈以上穿套結索法,以防物件起吊后發生滑脫;

3.綁扎時應根據物件的重量選擇吊索;60

4.為防止物件下部擺動,及方便物件撥正就位可在物件下部綁扎一根麻繩作為拖拉繩。垂直斜形吊裝綁扎示意圖拖拉繩61(三)柱子綁扎注意事項

1柱子綁扎點的位置必須設置在構件重心的上部,否則起吊后會產生頭重腳輕現象。

2對于多吊點的柱子,也必須保證多吊點的中心在柱子重心的上面。

3吊索的綁扎處需墊以襯墊物,以免損傷吊索或柱子本身。

4柱子的綁扎位置和吊點個數必須根據柱子的強度結構和重量來確定。62

三長方形物體的綁扎方法

1.采用平行吊裝兩點綁扎法(適用于重心不居中的物件吊裝)。

2.采用兜掛法直接吊裝(適用于重心居中的物件吊裝)。兜掛吊裝法(不用綁扎)63

四拖拉長形物件的綁扎方法

1.拖拉長形物件時,一般多采用順長的方向拖拉,此時綁扎點應在重物的前端。(見圖a)圖a順長方向拖拉64

2.如果采用橫拉時,兩個綁扎點應在距物件重心等距離的兩端。(見圖b)圖b橫向拖拉LLG65

五用吊索調整構件平衡的綁扎方法

1.采用一根吊索調整構件的平衡吊運角形構件,要求在吊運過程中保持其垂直或水平狀態時可采用一根長繩索,通過調整受力點位置的方法,來保持構件的平衡。圖a彎管的垂直吊裝圖b彎管的水平吊裝66

2.采用兩根吊索調整構件的平衡

(1)用兩根等長吊索綁掛調整構件平衡

(2)用兩根不等長吊索綁掛調整構件平衡圖b用不等長吊索吊裝特殊形狀構件圖a用等長吊索吊裝軸類部件67

六屋架的吊裝綁扎

1大型預應力屋架一般都采用平衡梁四吊點綁扎起吊。(見圖a)圖a屋架四吊點綁扎示意圖1—平衡梁2—平衡梁吊索3—吊索31268

2如果采用平衡梁兩吊點綁扎吊裝時,必要時應使用輔助吊索。(輔助吊索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屋架懸臂過大而產生較大的彎曲力)。(見圖b)圖b屋架使用輔助吊索吊裝1—平衡梁2—主吊索3—輔助吊索12369

七物件綁扎的安全要求

1必須正確計算或估算物體的重量及其重心的確切位置,使物體的重心置于捆綁繩吊點范圍之內。

2采用穿套結索法,應選用足夠長的吊索,以確保擋套處角度不超過120°,且擋套處不得向下施加損壞吊索的壓緊力。

3用于綁扎的鋼絲繩吊索不得用插接、打結或繩卡固定連接的方法縮短或加長。70

4綁扎用的鋼絲繩吊索和卸扣的選用要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綁扎前必須進行嚴格檢查如發現損壞應及時更換,未達到報廢標準時,應在出現異常部位處做出明顯標記,作為繼續檢查的重點。

5嚴格檢查捆綁繩的規格,并保證其有足夠的長度。

6用綁扎后的鋼絲繩吊索提升重物時,各分支受力應均勻,分支間夾角一般不應超過90°最大不得超過120°。71

7吊索饒過吊物的曲率半徑應不小于該繩徑的兩倍。

8捆綁繩與被吊物體間必須牢靠,不得有間隙,以防止起吊時重物對繩索及對起重機產生沖擊。

9綁扎吊運大型或薄壁物件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10捆綁必須牢靠,在捆綁繩與金屬體間應墊木塊等防滑材料,以防吊運過程中因吊物移動而滑脫。72

11被吊物件具有邊角尖棱時,為防止捆綁繩被割斷必須在繩與被吊物間墊厚木塊,必須保證繩不與邊棱接觸,確保吊運安全。

12注意風載荷對物體受力引起的變化。

13捆綁完畢后應進行試吊,在確認物體捆綁牢靠,平衡穩定后方可進行吊運。

14卸載時,應在確認吊物放置穩妥后方可落鉤卸載。73

15起吊梁類物件,采用兩點綁扎法時,不能使用一根繩索,這是因為一根繩索可能在吊鉤上自由滑動,容易造成物件翻轉。禁止74第四節起重吊運指揮信號(GB5082-85)

一制定《GB5082-85》的目的(1)為了確保起重吊運安全,防止發生事故;(2)適應科學管理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5082-85起重吊運指揮信號1985-04-17發布1986-03-01實施國家標準局發布Thecommandingsignalforliftingandmoving

75

三《GB5082-85》中有關名詞術語

1通用手勢信號:指各種類型的起重機在起重、吊運中普遍適用的指揮手勢。

2專用手勢信號:指具有特殊的起升、變幅、回轉機構的起重機單獨使用的指揮信號。

3吊鉤(包括吊環、抓斗和電磁吸盤等):指空鉤以及負有載荷的吊鉤。76

4起重機“前進或后退”:“前進”是指起重機向指揮人員開來;“后退”是指起重機離開指揮人員。

5前、后、左、右:在指揮語言中,均是以司機所在位置為基準。

6音響符號(1)“——”:表示大于1秒鐘的長音符號(2)“●”:表示小于1秒鐘的短聲符號(3)“○”:表示停頓的符號77四起重指揮信號的作用(1)防止因口音不準而產生誤動作。(2)防止因指揮人員距離操作人員較遠,無法聽清而產生誤動作。五起重指揮人員使用的信號

起重指揮人員常用的起重聯系信號有三種,即:手勢信號、旗語信號和音響信號。其中手勢信號是起重指揮人員使用的最主要的指揮信號。78(一)手勢信號

1通用手勢信號(14個)圖1(1)預備(注意)用于工作開始或停止較長一段時間后繼續工作前,以提示司機準備吊運。動作要領:手臂伸直,置于頭上方,五指自然伸開,手心朝前保持不動(圖1)

79(2)要主鉤用于具有主、副鉤的起重機械。116動作要領:單手自然提拳,置于頭上,輕觸頭頂(圖2)圖280(3)要副鉤用于具有主、副鉤的起重機械。動作要領:一只手握拳,小臂向上不動,另一只手伸出,手心輕觸前只手的肘關節(圖3)

圖381(4)吊鉤上升用于正常速度起吊物件或空鉤上升的手勢。動作要領:小臂向側上方伸直,五指自然伸開,高于肩部,以腕部為軸轉動(圖4)

圖482(5)吊鉤下降用于正常速度下降物件或空鉤下降的手勢。動作要領:手臂伸向側前下方,與身體夾角約為30°,五指自然伸開,以腕部為軸轉動(圖5)

117圖583(6)吊鉤水平移動主要用于對橋式起重機小車的指揮。指揮人員根據所處的指揮位置,可向左、右或前、后做手勢。動作要領:小臂向側上方伸直,五指并攏手心朝外,朝負載應運行的方向,向下揮動到與肩相平的位置(圖6)

圖684(7)吊鉤微微上升用于吊運的開始、結束或其他要求小距離移動的情況。動作要領:小臂伸向側前上方,手心朝上高于肩部,以腕部為軸,重復向上擺動手掌(圖7)圖785(8)吊鉤微微下降動作要領:手臂伸向側前下方,與身體夾角約為30°手心朝下,以腕部為軸,重復向下擺動手掌(圖8)118

圖886(9)吊鉤水平微微移動動作要領:小臂向側上方自然伸出,五指并攏手心朝外朝負載應運行的方向,重復做緩慢的水平運動(圖9)

圖987(10)微動范圍用于負載快要接近要求位置時,提醒司機注意。動作要領:雙小臂曲起,伸向一側,五指伸直,手心相對,其間距與負載所要移動的距離接近(圖10)

圖1088(11)指示降落方位用于降下負載時,指出負載應放置在某一具體位置。動作要領:五指伸直,指出負載應降落的位置(圖11)圖1189(12)停止用于負載運行的正常停止手勢(應逐漸而非突然停車)動作要領:小臂水平置于胸前,五指伸開,手心朝下,水平揮向一側(圖12)

圖1290(13)緊急停止用于瞬間停車或遇到意外及有危險情況時的緊急停車動作要領:兩小臂水平置于胸前,五指伸開,手心朝下,同時水平揮向兩側(圖13)119

圖1391(14)工作結素用于工作結束,指揮人員不再向司機發出任何指揮信號動作要領:雙手五指伸開,在額前交叉(圖14)圖14922專用手勢信號(14個)這部分手勢信號不能單獨用在起重吊運工作的全過程它只是作為通用手勢信號的補充。(1)升臂用于臂架式起重機臂桿的上升手勢。動作要領:手臂向一側水平伸直,拇指朝上,余指握攏,小臂向上擺動(圖15)圖1593(2)降臂用于臂架式起重機臂桿的下降手勢。動作要領:手臂向一側水平伸直,拇指朝下,余指握攏,小臂向下擺動(圖16)圖1694(3)轉臂用于臂架式起重機臂桿的旋轉手勢。動作要領:手臂水平伸直,指向應轉臂的方向,拇指伸出,余指握攏,以腕部為軸轉動(圖17)

120圖1795(4)微微升臂用于臂架式起重機臂桿的小距離前后、左右移動。動作要領:一只小臂置于胸前一側,五指伸直,手心朝下,保持不動。另一手的拇指對著前手手心,余指握攏做上下移動(圖18)圖1896(5)微微降臂動作要領:一只小臂置于胸前的一側,五指伸直,手心朝上,保持不動,另一只手的拇指對著前手心,余指握攏,做上下移動(圖19)圖1997(6)微微轉臂動作要領:一只小臂向前平伸,手心自然朝向內側。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向前只手的手心,余指握攏做轉動。圖2098(7)伸臂用于汽車或輪胎起重機液壓臂桿伸長的指揮手勢。動作要領:兩手分別握拳,拳心朝上,拇指分別指向兩則,做相斥運動(圖21)圖2199(8)縮臂用于汽車或輪胎起重機液壓臂桿縮短的指揮手勢。動作要領:兩手分別握拳,拳心朝下,拇指對指,做相向運動(圖22)圖22100(9)履帶起重機回轉用于履帶起重機履帶回轉的手勢。動作要領:一只小臂水平前伸,五指自然伸出不動。另一只小臂在胸前作水平重復擺動(圖23)圖23101(10)起重機前進用于門式、塔式、門座式和橋式等起重機架或活動支座向前轉動的手勢。動作要領:雙手臂先向前平伸,然后小臂曲起,五指并攏,手心對著自己,做前后運動(圖24)圖24102(11)起重機后退動作要領:雙小臂向上曲起,五指并攏,手心朝向起重機,做前后運動(圖25)圖25103(12)抓取(吸取)用于抓斗起重機和電磁吸盤起重機的抓取或吸取手勢動作要領:兩小臂分別置于側前方,手心相對,由兩側向中間擺動(圖26)圖26104(13)釋放用于抓斗起重機和電磁吸盤起重機對物件釋放的手勢動作要領:兩小臂分別置于側前方,手心朝外,兩臂分別向兩側擺動(圖27)圖27105(14)翻轉用于起重機對物件進行翻轉的指揮手勢。動作要領:一小臂向前曲起,手心朝上,另一小臂向前伸出,手心朝下,雙手同時進行翻轉(圖28)圖28106(2)慢速起鉤用于負載穩定并以正常速度起吊負載的手勢。動作要領:兩小臂水平伸向前側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上小臂以肘部為軸向上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起升時,指揮起升速度快的一方,手要高于另一只手。圖30107(3)全速起鉤為提高吊運速度而采用的手勢(應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使用)。動作要領:兩臂下垂,五指伸開,手心朝上,全臂向上揮動(圖31)圖31108(4)微速落鉤用于起吊物微速下落的手勢。動作要領:兩小臂水平伸向側前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下手以腕部為軸向下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降落時,指揮降落速度快的一方,手要低于另一只手(圖32)圖32109(5)慢速落鉤用于負載穩定并以正常速度降落負載的手勢。動作要領:兩小臂水平伸向前側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下小臂以肘部為軸向下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降落時,指揮降落速度快的一方,手要低于另一只手(圖33)圖33110(6)全速落鉤為提高物件的降落速度而采用的手勢(應在保證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使用)。動作要領:兩臂伸向側上方,五指伸出,手心朝下,全臂向下揮動(圖34)圖34111(7)一方停止,一方起鉤用于調整負載平衡的指揮手勢。動作要領:指揮停止的手臂作“停止”手勢;指揮起鉤的手臂作相應速度的起鉤手勢(圖35)圖35112第五節起重司索、指揮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起重司索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司索人員必須是年滿18周歲以上(含18周歲)視力(包括矯正視力)在0.8以上,無色盲癥,聽力能滿足工作條件的要求,身體健康。

2.司索人員必須經安全技術培訓,勞動部門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操作資格證后,方可從事司索工作。113

3.作業前,應穿戴好安全帽及其他防護用品。

4.根據吊重物件的具體情況選擇相適應的吊具與索具。

5.作業前應對吊具與索具進行檢查后,方可投入使用。

6.起升重物前,應檢查連接點是否牢固可靠。

7.吊具承載時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吊索(含各分支)不得超過安全工作載荷(含高低溫、腐蝕等特殊工況)。114

8.作業中不得損壞吊件、吊具與索具,必要時應在吊件與吊索的接觸處加保護襯墊。

9.起重機吊鉤的吊點,應與吊物重心在同一條鉛垂線上,使吊重處于穩定平衡狀態。

10.禁止司索或其他人員站在吊物上一同起吊,嚴禁司索人員停留在吊重物下。

11.起吊重物時,司索人員應與重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115

12.應做到經常清理作業現場,保持道路暢通。安全通道暢通無阻。

13.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發現不安全情況時,及時通知指揮人員。

14.經常保養吊具、索具,確保使用安全可靠,延長使用壽命。

15.在高空作業時,應嚴格遵守高空作業的安全要求。116

16.捆綁后留出的繩頭,必須緊繞吊鉤或吊物上,防止吊物移動時,掛住沿途人員或物件。

17.吊運成批零散物件,必須使用專門吊籃、吊斗等器具,同時吊運兩件以上重物時,要保持平穩,不得相互碰撞。

18.吊重物就位前,要墊好襯木,不規則物體要加支撐,保持平衡,不得將物件壓在電氣線路和管道上面,或堵塞通道,物件堆放要整齊平穩。117

19.卸往運輸車輛上的吊物,要注意觀察重心是否平穩,確認不致傾倒時,方可松綁、卸物。

20.吊運化學危險物品,要嚴格遵守國務院頒布的《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有關規定。

21.工作結束后,所使用的索具、吊具應放置在規定的地點,加強維護保養,達到報廢標準的吊具、索具要及時更換。118

二起重指揮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吊運指揮人員必須是18周歲以上(含18周歲)視力(包括矯正視力)在0.8以上,無色盲癥,聽力能滿足工作條件的要求,身體健康。2.指揮人員必須經安全技術培訓,勞動部門考核合格、并發給安全操作證后,方可從事指揮。3.指揮人員必須嚴格執行GB5082—85標準與起重機司機聯絡時做到準確無誤。119

9.指揮人員應佩戴鮮明的標志和特殊顏色的安全帽。

10.指揮人員在發出吊鉤或負載下降信號時,應有保護負載降落地點的人身、設備安全措施。

11.在開始指揮起吊負載時,用微動信號指揮待負載離開地面100~200mm時,停止起升,進行試吊,確認安全可靠后,方可用正常起升信號指揮重物上升。

12.指揮起重機在雨雪天氣作業時,應先經過試吊,檢驗制動器靈敏可靠后,方可進行正常的起吊作業。120第六節起重司索、指揮作業常見的事故及預防

一常見事故的原因及分類

(一)常見事故的原因

1.貨物重心選擇不當

2.貨物重量判斷失誤

3.綁扎不牢

4.索具、吊具或工具有缺陷

5.起重機械安全保護裝置不齊全或失靈121

6.作業人員技術水平低;

7.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操作知識和技能;

8.作業人員指揮或操作失誤;

9.作業人員作業時精神不集中、麻痹大意或相互配合出現失誤;

10.作業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11.作業條件不符合要求(如作業場地狹窄混亂、照明不良等);

12.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暴風雨、地震等)。122

(二)常見事故的分類

1.人身傷害事故

2.貨物損壞事故

3.起重機械損壞事故違章作業自食其果123二常見事故發生的規律

(一)發生事故時的生產情況分析

1.生產任務繁忙。

2.生產現場管理混亂。

3.工作計劃不周詳或臨時增添新任務。

4.作業時出現差錯需要重新做。

(二)發生事故的作業人員年齡分析

1.18~30歲

——最易出事故

2.31~45歲

——較少出事故

3.46~60歲

——較易出事故124

(三)發生事故的日期或季節分析

1.節假日前后

2.炎熱或寒冷的季節

3.年終

(四)發生事故的時間分析

1剛開始進行作業時

2臨近天黑時

3深夜

4臨近作業結束下班時125三起重司索、指揮作業事故的預防

1.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宣傳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

2.提高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思想意識,正確認識安全在生產作業中的重要性,消除麻痹思想和僥幸的心理因素。126

3.加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4.把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懲罰與獎勵制度結合起來,獎罰分明。

5.加強司索、指揮作業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提高司索、指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素質。

6.增強司索、指揮作業人員的自我保護和群體相互保護意識,各司其職、協同合力。127

7.起重作業現場必須設置專職安全監督員。

8.建立科學的設備維護保養和檢查制度,保持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128第七節起重作業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一起重作業方案的編制

(一)編制起重作業方案的準備工作

1.收集資料

(1)收集所吊設備或構件的有關圖紙及技術文件,有關工程平面圖及土建施工圖。(2)了解裝車、卸車及運輸的件數、吊件的噸位以及運輸距離和施工工期的計劃安排所依據的技術規程和規范。129(3)了解施工場地的有關地質資料和自然資料。(4)了解本單位或本地區起重機具情況及相關的技術數據。

2.現場調查

(1)現場實地調查了解有關地質、道路情況。(2)實地調查周圍建筑物、構筑物及附近障礙物等方面的情況。130(二)確定起重方案的依據

1被吊運重物的重量。

2被吊運重物的重心位置及綁扎。

3起重作業現場的環境。

4被吊物的強度。

5被吊物件的精密度。131

(三)起重吊運方案的組成

1起重物體重量的確定根據(1)在簡圖上標出物體重心的位置(說明采用何方法確定的)。(2)說明所吊運物體的幾何形狀。

2作業現場的布置(1)起重機的具體位置。(2)重物吊運路線、吊運指定位置和重物的降落點。(3)司索、指揮人員的安全位置等。132

3吊點、綁扎方法及起重設備的配置(1)說明選擇吊點的依據。(2)說明為什么采用此種綁扎方法。(3)起重機的額定起重量與吊運物的重量有多少余量。(4)說明起升的高度和運行的范圍。133

(四)起重吊運方案的確定

1由技術負責人組織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對幾個初步方案進行充分的討論、分析、對比和論證,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2對于復雜的設備或構件的起重吊裝方案,應結合安裝方案共同制定,組件的吊裝次序應配合安裝程序進行安排。

3需要考慮起重機的承載能力,否則需要在選擇更大的起重機或減小組件重量兩者之間權衡利弊。134

二一般設備吊裝方案的內容(一)起重吊裝方案的基本內容

1.工程概況

(1)被吊設備或構件的工藝作用和要求。(2)被吊物體的基本情況(重量、尺寸、重心、施工要求和安裝部位等)。(3)現場自然條件(季節、風力、雨雪及土質等)。(4)現場施工條件(水、電、道路、場地平整度及土建情況等)。135

2.吊裝方法及程序

(1)說明所采用的吊裝方法和所用起重機械以及選擇的依據。(2)說明吊裝的具體步驟和每一道工序中的具體工作內容及技術要求。

3.施工平面圖和立面圖(1)按比例畫出已有建(構)筑物的位置(基礎設施、地溝、電線、電纜等)。136(2)采用桅桿時,應標出桅桿的搬運路線、組裝位置、豎直方法和移動路線等。(3)采用移動式起重機時,應標出站位和吊裝順序。(4)采用塔吊時,應畫出軌道位置。(5)如需要,在圖上還應標明卷揚機、地錨、指揮人員位置及吊裝警戒區域等。(6)在吊裝立面圖上要按比例畫出在吊裝過程中幾個關鍵位置的立面圖。137

4.吊裝受力分析(1)根據平面圖和立面圖,把吊裝過程中的情況簡化為力學模型,進行受力分析計算,并對機索吊具的規格型號作選擇計算。(2)如果用桅桿吊裝時要對桅桿的強度和穩定性進行核算,并要對桅桿豎立時的受力進行計算。(3)必要時,對被吊設備的關鍵部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