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技術】苦參栽培技術_第1頁
【農業種植技術】苦參栽培技術_第2頁
【農業種植技術】苦參栽培技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種植技術】苦參栽培技術

苦參,又叫苦骨、牛參、川參,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效,治療熱毒血痢、腸風下血、黃疽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痔滿、脫肛、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陰瘡濕癢、瘰疬、燙傷等。外用可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和栽培。山東主產于濰坊、臨沂、淄博、棗莊、濟南、煙臺、泰安等地。1生物學特性苦參野生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路旁、沙質地和紅壤地的向陽處。喜溫暖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質壤土為佳。2栽培2.1選地、整地與施肥苦參為深根性植物,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陽的黏壤土、沙質壤土或黏質壤土栽培。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廄肥3000kg,搗細撒勻,深翻40~50cm,耙平整細,作成1.3m寬的高畦。2.2繁殖方法2.2.1種子繁殖7~9月,當苦參莢果變為深褐色時,采回曬干、脫粒、簸凈雜質,置干燥處備用。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方法:用40~50℃溫水浸種10~12小時,取出后稍瀝干即可播種;也可用濕沙層積(種子與濕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種。另外,用95%~98%的濃硫酸處理60分鐘,也能提高種子發芽率。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60cm、株距30~40cm開深2~3cm的穴,每穴播種4~5粒處理好的種子,用細土拌草木灰覆蓋,保持土壤濕潤,15~20天出苗。苗高5~10cm時間苗,每穴留壯苗2株。也可育苗移栽。2.2.2分根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秋栽于落葉后進行,春栽于萌芽前進行。春、秋栽培均結合苦參收獲進行。把母株挖出,剪下粗根作藥用,然后按母株上生芽和生根的多少,用刀切成數株,每株必須具有根和芽2~3個。按上述株、行距栽苗,每穴栽1株。栽后蓋土、澆透水。3田間管理3.1合理排灌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濕潤。雨季要注意排澇,防止積水爛根。3.2中耕除草苗期要進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間無雜草和土壤疏松、濕潤,以利苦參生長。3.3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進行,每畝施稀糞水2000kg;第2次在8月上、中旬進行,以磷、鉀肥為主。貧瘠的地塊要適當增加施肥次數。3.4摘花除留種地外,要及時剪去花薹,以免消耗養分。4采收加工根可在栽種2~3年后的8~9月莖葉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