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史鐵生《我與地壇》.電子教案教學課件_第1頁
6 史鐵生《我與地壇》.電子教案教學課件_第2頁
6 史鐵生《我與地壇》.電子教案教學課件_第3頁
6 史鐵生《我與地壇》.電子教案教學課件_第4頁
6 史鐵生《我與地壇》.電子教案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作家簡介二、文學創作的基本主題:人的精神困境

三、解讀《我的地壇》一、作家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2010年12月),小說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作家簡介二、文學創作的基本主題:人的精神困境

究其根底,文學家所面對的是人的困境。一類作家面對的是人的生存困境;另一類作家面對的是人的精神困境。中國作家多屬于前者,而史鐵生屬于后者。

文學創作的基本主題:人的精神困境

三、解讀《我的地壇》1、我與地壇(第1節)地壇為“我”窺看自己的心魂提供了富于詩意的居處,“我”在地壇中展開對困境的體驗和思考:“為什么活?”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生命獲得意義,生命意義不是被給予的,而是被提出來的。2、我與母親(第2節)母親的堅韌讓“我”學會承受磨難;母親的愛給“我”灰暗的人生以溫暖和光亮。母親在園中的尋找,是對“我”生命的拯救。解讀《我的地壇》3、地壇四季之歌(第3節)“靈魂”與“天地”合成美妙的四季歌。人把困境和痛苦變作藝術來觀照、感受和沉思,自然之美顯示了人超越困境之后所顯現的自由,寧靜和純凈。4、中年夫婦、歌唱家、長跑家(第4節)目的的虛無使人從對目的的焦慮轉向對過程的關注: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創造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能夠欣賞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5、美麗而癡呆的少女(第5節)

只有以無限的觀點去觀測有限,只有從整體的高度去體察個體,才能超越個性的苦難和傷痛,個性的苦難和傷痛才能會被整體所溶解。

6、為什么寫作?(第6節)

寫作能夠讓“我”在過程中體現意義和價值,因此,寫作不是生存的工具或手段,寫作是“我”人生展開的一種方式。

史鐵生對生命通透之后的詩意描述。生命是一個有限與無限相成相因的存在,人的生命可以無限,萬物其實與我一體。把個體命運放在人類的長河,放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去觀照,這樣,就超越了個體,超越了個體的苦難和傷痛,個體的苦難和傷痛就會被整體所溶解。所以,必須把個體的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永無終結的生活之舞中。7、生命永恒的“歌舞”(第7節)《我與地壇》的主題是對生、死,對存在價值與意義的思索與拷問。史鐵生展現了殘疾以后的心靈的痛苦蛻變的歷程。起初我們聆聽到的是一個殘疾者靈魂深處對生命焦灼的吶喊,而后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從個體命運的挫折和苦難突圍出來,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對于生命獨特而深邃的體悟,顯示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豁達的人生態度。

散文散發著濃郁的人生況味,閃爍著澄明的智慧之光。理性與感性、詩情與哲理的融合是其突出的藝術特色。總結

史鐵生給予這個世界的精神財富:對人生意義、根據、價值的執著的追問;看透生活而后熱愛生活,承認虛無而后反抗虛無。1.史鐵生《我與地壇》,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2.史鐵生《病隙碎筆》,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3.林建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