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市嶧城區吳林鄉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市嶧城區吳林鄉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市嶧城區吳林鄉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市嶧城區吳林鄉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市嶧城區吳林鄉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市嶧城區吳林鄉中學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說“俗”道“雅”談文化俗,與其說是一種文化現象,莫如說是一種文化養成或文化習慣。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體現出人對自然的生存選擇與適應。當人的生存選擇與適應“習慣成自然”時,我們就有了“俗”。“積習”而“成俗”,說明“俗”是特定時空中特定人群的“集體無意識”,是無需言明的默契也是無需理析的律令。隨著人類社會組織日趨復雜且日趨精密,鄉民社會的默契需要規范并敞亮為“鄉約”,于是“約定俗成”成為“俗”的自覺構建。這種體現出鄉民社會“民風世情”的俗,也往往成為“法”的適用基礎。俗,在一定語境中其實是人們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也是人們維護社會秩序的準繩。因此,“約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約法”的指向,無論是“積習成俗”還是“約定俗成”,都說明“俗”是一定鄉民社會的內在秉性和價值取向。但是,“積習”也好“約定”也好,“俗”的“群體性”呈現總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說的是空間局限,“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說的是時間局限。適宜某一社會的“俗”,對其余鄉民社會可能“不宜”;某一鄉民社會彼時之“俗”,也可能在時過境遷后變得“不宜”……我國是多民族一體化的文化大國,且地域廣闊。因此,“和而不同”成為眾多個體保持個體特質又顧及和諧相處的“公約”。“公約”可為更大空域和更長時段的“約定”,成為眾多個體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約”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稱為“雅”“雅”實際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經過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會得到“雅正”的評價。“雅”不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體現為整合后“文化范武”的確立。即以“雅”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間就有了高下之別、莊諧之別乃至文野之別。“俗”的意涵也就漸生“陋意”,漸趨“庸境”。講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脫俗”,但大多鄙夷“諂世媚俗”。拒絕媚俗可以是為著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也可以是為著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說,“俗”還是“雅”作為一種價值評判,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或文化習慣,它還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內的文化人格。所謂“文化”,意在“以文化人”,在于使人脫離蒙昧、超越本能、發展智慧、趨赴道德。也就是說,,“文”是構成而“化”是功能,相對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之構成往往更具有穩定性。“風俗”作為“人文”的重要構成,需要一定的堅守來維護穩定,也需要一定的遷變來謀求發展。“風俗”在需要穩定時,是作為正面價值呈現的,背棄者被斥為“傷風敗俗”;而“風俗”在需要發展時,是作為負面價值披露的,變革者被譽為“移風易俗”。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導傾向是“化人以雅”,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調、境界都漸至“文雅”起來。在這里,“雅”成了“文”的內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對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終如一。既然人們鄙夷“諂世媚俗”,藐視“跟風從俗”,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來裝裝門面,墊墊柱基。因此,我們在遠離低俗、拒絕庸俗、摒棄媚俗之時,更要養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過文化自覺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6.下列關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人類社會初期,“俗”體現了人對自然的生存選擇和適應,是特定人群中產生的一種不成文的、無需言明的默契。B.在人類社會組織日益復雜和精密后,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準繩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約法”的指向。C.“雅”是一種“公約”,這種“公約”的特點是眾多個體保持個體特質又顧及和諧相處,是一種更大空域和更長時段的“約定”。D.“雅”是一種價值評判,講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絕媚俗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或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7.對于“俗”和“雅”的關系,解說最恰當的一項是A.“俗”是一種文化養成或文化習慣,具有道德“約法”的指向;“雅”是社會群體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層面的約束功能。B.“雅”“俗”之間有高下之別、莊諧之別乃至文野之別。“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雅”則是高尚的、脫俗的。C.“俗”是小的社會群體共同約定和遵守的無需言明的約定。“雅”則是面向更大的社會層面,對諸多的“俗”進行共性整合,進而形成的書面約定。D.“俗”具有群體性,但這種群體性又有時間或空間上的局限性;“雅”則是為了讓更多的群體“和而不同”,是對“俗”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積習”可成俗,“約定”也可成俗,但是“俗”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全方位適用的,地域不同、時間不同而“俗”不同。B.“雅”是文化整合的結果,也是文化提升的產物。“雅”與“俗”是相對的,追求“雅”就是要逐漸消除“俗”的影響乃至消除“俗”的存在。C.“風俗”是人文的重要構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惡的制約。人們認可它時,它便作為正面價值呈現;人們厭惡它時,它便被作為負面價值披露。D.“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化人以雅”使人脫“俗”。因此,我們應該自覺遠離和拒絕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參考答案:6.B(“俗”只是“在一定語境中”是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維護社會秩序的準繩。)7.D(A“故不具有道德層面的約束功能”錯。B“‘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片面。C“‘雅’則是……書面約定”沒有依據。)8.A(B“追求‘雅’就是要逐漸消除‘俗’的影響乃至消除‘俗’的存在”文中無依據。C風俗“受人的好惡的制約”錯。D“我們應該自覺遠離和拒絕俗文化”文中無依據。)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小人物

契訶夫“尊敬的閣下,父親,恩人!”文官涅維拉齊莫夫在起草一封賀信,“祝您在這個復活節及未的歲月中身體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闔府安康……”燈里的煤油快要燒干,冒著黑煙,發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維拉濟莫夫寫字的那只手旁邊,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張地跑跑去。“還得給他,那個混蛋,再寫點什么呢?”涅維拉濟莫夫這樣思忖著,抬眼望著熏黑的天花板。這值班室讓他感到像沙漠般荒涼,他不僅可憐起自己,也可憐起那只蟑螂了……“我值完班還能離開這里,可它卻要一輩子在這里值班,”他伸著懶腰想道,“苦悶啊!看門人巴拉蒙已經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著刷子,一手畫著十字,站在通風小窗前聽著……“打鐘了,先生。”他對涅維拉濟莫夫小聲。涅維拉濟莫夫把耳朵湊到小窗口,也傾聽起。復活節的鐘聲隨同春天的清新空氣,一齊從窗口涌進室內。各處的教堂鐘聲齊嗚,大街上往往的馬車轆轆作響,“人真多啊!”涅維拉齊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嘆口氣說,“有多少笑聲和談話聲!只有我倒霉透了,這種日子還得在這里坐著。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誰叫您拿人家的錢呢?要知道今天不該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當替身。別人都去玩樂了,您卻在這里替人值班……這是貪財啊!”“見鬼,這怎么叫貪財呢?統共才兩個盧布,外加一條領帶……是貧窮,而不是貪財!要是能跟大伙兒一道去做晨禱,然后開齋,那該多好啊……喝上那么幾杯,吃點冷葷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覺……這時你會感到自己是個人……唉……我這一輩子算完了!你瞧,有個騙子坐著四輪馬車招搖過市了,可你卻不得不待在這里。”“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會升官晉級,日后坐上四輪馬車的。”“我?嘿,不行,伙計,你開玩笑。即使拼了命,我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沒有受過教育。”“我們的將軍也沒有受過教育,可是……”“嘿,我們的將軍,他在做將軍之前,早偷盜了十萬公款。他那副派頭,伙計,我可比不上……憑我這副模樣也不會有什么出息!連姓也糟透了:涅維拉濟莫夫!總而言之,伙計,這種處境是沒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涅維拉濟莫夫離開通風小窗,苦惱地在各個房間里轉轉去。鐘聲變得越越響……“要不要從值班室溜走?”涅維拉濟莫夫想。不過,這種逃跑不會有什么好結果……就算復活節這一天他過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樣呢?依舊是陰暗的四壁,依舊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舊要寫這種賀信……他熱切地想突然出現在大街上,匯入熱鬧的人群中,參加節日的慶典……他想起了剛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輪馬車,想起了庶務官穿了就神氣活現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勛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鋪和袖子沒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這些,是因為所有這些東西他都沒有……“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據說,一些人帶著贓物都逃往美洲,不過鬼知道這個美洲在什么地方!看要能偷會盜,還得受過教育哩。”鐘聲停了。此刻只能聽到遠處的馬車聲和巴拉蒙的咳嗽聲,可是涅維拉齊莫夫的滿腔愁苦和憤恨,卻變得越越強烈,越越難以忍受。“寫告密信呢,普羅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維拉濟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燈里的煤油已經燒干,冒著濃煙,眼看就要熄滅。迷途的蟑螂還在桌上爬爬去,找不到安身之處……“告密怎么行!這種東西一寫,日后我定會受到申斥,我這個笨蛋只能見鬼去!”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賀信上。這信是寫給一個他十分憎恨又怕懼的人的,十年,他一直向這個人請求把他從十六盧布的職位提升到十八盧布的職位上……“啊……你還在這里跑,鬼東西!”他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讓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討厭!”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著細腿……涅維拉濟莫夫捏住它的一條腿,把它扔進玻璃燈罩里,燈罩里突然起火,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涅維拉濟莫夫這才感到略為輕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A.小說以“小人物”為題,表現了這個九品文官社會地位的卑下,使這個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普遍的悲慘命運。B.小說情節緊湊,所寫事件是一個小公務員在復活節之夜,為了掙點小錢,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邊發牢騷,一邊違心地給上司寫節日賀信。C.小說反映了19世紀80年代沙皇統治時期,壞人官運亨通,小公務員整日辛勞卻永無出頭之日的社會現實,有力地鞭撻了俄國官場的黑暗。D.“依舊是陰暗的四壁”等三句,連用三個“依舊”,突出了主人公的無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樣擺脫不掉當前這種無望而又可憐的生活現狀。E.小說結構的特點是以人物對話貫穿全篇。對話揭示了涅維拉濟莫夫替人值班的情節,描繪了形象,表現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2)小說的主人公涅維拉濟莫夫的個性特征是怎樣的?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6分)

(3)請指出文中畫線部分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并分別說出其表達作用。(6分)

(4)請結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說中的作用。(8分)

參考答案:(1)答案: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C給1分。解析:A項錯在“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普遍的悲慘命運”,主人公雖然地位低,卻不是勞動人民,他是官吏。C項表述有不準確之處。“永無出頭之日”有點絕對;鞭撻了“俄國官場的腐朽黑暗”范圍有點狹窄。E項錯在“貫穿全篇”,最后一部分并沒有對話。(2)答案:①奴性,自輕自賤。他寫賀信時,極盡阿諛之能事。②虛偽,口是心非。對上司一邊寫賀信,一邊咒罵。③心理陰暗。想通過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變命運。④對現實不滿,牢騷滿腹。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錢少,工作差。解析:結合小說內容,把握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每條2分,答三條即可。共6分。(3)答案:①動作描寫。湊到小窗口傾聽,暗示著主人公對熱鬧生活的渴望、向往。②環境描寫。以外面空氣清新和大街上熱鬧反襯辦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內心的苦惱、煩悶。③語言描寫。主人公的自言自語表達了他對處境的不滿、抱怨。解析:解答此題:①明確手法;②分析作用;③聯系全文主旨,發掘深意;④層對點答題,緊扣原文。(每條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4)答案:①藝術構思方面:首尾呼應,使結構嚴謹。(2分)②環境描寫方面:表現人物工作環境的惡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交待了主人公內心充滿不平的原因。(2分)③刻畫人物形象方面:①象征人物命運,襯托人物形象;小蟑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生命卑微可憐,迷失方向,沒有出路,其實就是主人公生命的寫照。②拍死小蟑螂并把它燒掉,揭示出主人公內心的怨憤,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內涵。(4分)解析:熟讀文本,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其作用。(共8分。意思對即可。)3.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用人文音樂滋潤心靈音樂對人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具有獨特的影響。人文音樂更是蘊涵著豐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在潛移默化中激勵人、鼓舞人,還與社會發展相互產生積極的影響。人文音樂有助于凝聚社會精神。音樂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活動,人文音樂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精神文化。人在勞動中總結、概括、創造了音樂,使音樂藝術從原始萌芽狀態不斷發展成為人類精神文化產品。人文音樂的民族性體現了音樂來自民族的生活和歷史,脫離不了民族的精神特點。特別是民歌,更是鮮明地反映了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從根本上說,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決定了人文音樂的發展,但人文音樂的發展也會反過來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人文音樂文化活動貼近人們的實際生活,能夠對人們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并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群體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增強民族凝聚力。人文音樂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人文音樂教育既利于傳承民族精神文化,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我國古代社會,音樂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認為音樂具有極強的教化功能,在《論語》中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說法。一個人通過學習詩,在內心修養、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養和陶冶,通過學習禮,使行為修養、人際交流等方面得到培養和陶冶,然后再通過“樂”的教化,將前面的學習有機融合,使人外在修養與內在修養融為一體。人通過“樂”的教化功能,修養成一個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人文音樂可以協調人際關系。音樂是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由于人文音樂與人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密切的聯系,對人的情緒有著強烈的激發作用,可以提供給人有教養的娛樂、有文化的休息,對人的生理、感情以及行為舉止等方面產生有益的影響,因而音樂可以對人進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方面的潛移默化地熏陶,發揮對人的啟迪感化作用。人文音樂中美妙的旋律、輕松的節奏、悅耳的音色可以讓人身心愉悅、心境良好。人們在音樂活動中容易產生情感上的溝通和聯系,最終在契合中增進友誼。所以,優美的人文音樂可以有效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人文音樂體現時代精神。音樂如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是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會現實。人文音樂的形式和內涵都必然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展變化。實際上,每一個時代都要求音樂體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適應社會的需要,并且對社會生活起積極作用。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創作中都體現了所處時代的精神,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等。作為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音樂與社會發展應保持契合,讓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們得到音樂的潛移默化地啟示。當今時代,人類文明快速發展,音樂元素也復雜多樣。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觀察、審視,有意識地讓音樂體現出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念。要把生活融入音樂,用音樂去表達生活、反映生活,又要讓音樂引導社會思潮,為社會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發揮作用。(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下列有關人文音樂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人文音樂不僅對個體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還與社會發展相互產生積極的影響。

B.人文音樂是人類的精神文化產品,來自民族的生活和歷史,具有民族的精神特點。

C.人文音樂具有極強的教化功能,使人的外在修養與內在修養融為一體,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D.人文音樂的美妙旋律、輕松節奏、悅耳音色,容易讓人產生情感上的溝通和聯系,從而增進友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民歌是人文音樂的一個典型代表,它能鮮明地反映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具有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B.“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表現了孔子對音樂的教化功能的深刻認識,同時也說明人文音樂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C.人文音樂對人的情緒有著強烈的激發作用,因而可以直接對人進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方面的教育。

D.貝多芬的交響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等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都體現了它們所處的時代的精神。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為人文音樂能增強民族凝聚力,所以,人文音樂能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群體意識。

B.我國古代就重視音樂教育,古人認為,音樂能將“詩”與“禮”的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使人的外在修養與內在修養融為一體。

C.由于人們在音樂活動中容易產生情感上的溝通和聯系,所以,在一些社交場合演奏或播放一些優美的人文音樂,能讓人在契合中增進友誼。

D.音樂是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會現實。為了引導社會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就應該多創作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參考答案: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孟珙字璞玉,隨州棗陽人。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陽。父宗政時為趙方將,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窺樊城,獻策宗政由羅家渡濟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諸軍臨渡布陣,金人果至,半渡伏發,殲其半。以功補進勇副尉。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紹定三年,丁母憂。明年,起復京西兵馬鈐轄。制置司檄珙問邊事,珙曰:“金人若向呂堰,則八千人不為少,然須騰云、呂堰等寨受節制乃可濟。”有頃,金人犯呂堰,珙喜曰:“吾計得矣。”亟命諸軍追擊呂堰,進逼大河,退逼山險,寨軍四合,僉人棄輜重走,斬首三千。移刺瑗遣其部曲馬天章奉書請降,得縣五。珙入城,瑗伏階下請死,珙為之易衣冠,以賓禮見。端平二年,知光州,又兼知黃州。三年,珙至黃,增埤浚隍,搜訪軍實,邊民來歸者日以千數,為屋三萬間居之,厚加賑貨①。又慮兵民雜處,因高阜為齊安、鎮淮二寨,以居諸軍。嘉熙元年,授鄂州諸軍都統制。大元大將忒沒觶入漢陽②境,江帥萬丈勝戰不利。珙入漢陽城,軍民喜曰:“吾父來矣。”駐帳城樓,指畫戰守,卒全其城,斬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筆以戰功賞將士,特賜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兩賜之諸將。將士彌月苦戰,病傷者相屬,珙遣醫視療,士皆感泣。淳佑五年,珙以身鎮江陵。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李虎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于朝不從病遂革,乞休致,授寧武軍節度使致仕,終于江陵府治,時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隕于境內,聲如雷。封吉國公,謚忠襄。(節選自《宋史·孟珙傳》,有刪改)【注】①貨:應為“貸”。②漢陽:當時漢陽隸屬于鄂州。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摩虎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于朝/從,B.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李虎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于朝/不從/C.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李虎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于朝/不從/D.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李虎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于朝/不從/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朝代,女真族完顏阿骨打所建,在我國北部。金朝建都會寧,后遷都中都、汴京。B.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官員遭逢父母喪事應棄官家居守制。丁母憂也可稱丁外艱。C.致仕,指交還官職,即退休,也稱休致。致仕的年齡一般為七十歲,患有疾病則可提前。D.朔,朔日,即農歷每月的初一日。望日指農歷每月的十五日,晦日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日。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珙使用妙計,擊敗來犯金人。金人進犯呂堰,盂珙采用官軍與各寨軍隊合力作戰之策,大敗金人,這一結果正如他當初所料。B.孟珙接受投降,善待降軍首領。移刺瑗想投降,他接受了移刺璦的投降;移刺璦向他請求賜死,他為移刺璦換衣帽,并以禮相待。C.孟珙為官仁厚,積極救濟百姓。他任黃州知州時,大量接收前來歸附的邊地百姓,他設法救濟他們,還通過軍民雜居的方式保障安全。D.孟珙體恤將士,有良將之風范。他曾自己拿出白銀賜給手下將領,犒勞他們;他派醫者為生病、受傷的將士診視,士兵們十分感動。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越翼日,諸軍臨渡布陣,金人果至,半渡伏發,殲其半。(2)駐帳城樓,指畫戰守,卒全其城,斬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參考答案:10.D

11.B

12.C

13.(1)到第二天,各軍對著渡口安排陣營,金人果然來到,渡到一半時伏兵出擊,殲滅金人半數(2)孟珙在城樓上設置營帳,指揮戰斗防御,最終保全了城池,斬殺了四十九個畏縮不前的人示眾。【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李虎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于朝不從”,這段話是說“孟珙招募鎮北軍駐扎在襄陽,李虎發動兵亂,鎮北軍也潰敗了,于是重賞招納他們,投降的人不斷。行省范用吉暗中通告投降條款,用所接受的委任作為抵押條件,孟珙報告給朝廷,不聽從”,圈出句子中名詞和代詞,如“珙”“鎮北軍”“襄陽”“李虎”“鎮北”“之”“降者”“行省范用吉”“朝”,然后根據句意和語法進行排除,如“亦潰”的主語應是“鎮北軍”,而前一句的主語是“李虎的軍隊”,兩句主語不一致,應在“鎮北”的前面斷開,這就排除BC兩項;如“不絕”的主語是“降者”,所以“降者”應放在后一句中,這就排除A項,故選D。【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B項,“丁母憂也可稱丁外艱”錯誤,“丁外艱”指遭逢父親或祖父喪事,“丁內艱”指遭逢母親或祖母喪事。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C項,“通過軍民雜居的方式保障安全”錯誤,從文中來看,第三段說的是“又慮兵民雜處,因高阜為齊安、鎮淮二寨,以居諸軍”,由此可知,孟珙擔心軍民雜居容易生事端,將軍隊另外安頓。故選C。【13題詳解】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越”,到;“翼日”,第二天,明日,次日,“翼”,通“翌”;“臨”,對著;“布陣”,安排陣營;“果”,果然;“至”,到,來;“半渡”,渡到一半;“伏”,伏兵,“發”,發動攻擊,出擊;“殲”,殲滅;“其”,代指金人。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語“孟珙”;“駐帳城樓”是省略句,省略介詞“于”,應為“駐帳于城樓”,“駐帳”,設置營帳;“指畫”,指揮謀劃;“戰守”,戰斗守御;“卒”,最終,終于;“全”,使動用法,使……全,可以譯為“保全”;“逗留者四十有九人”是定語后置句,應為“四十有九人逗留者”,“逗留者”,畏縮不前的人,“有”同“又”;“以”,目的連詞,來;“徇”,示眾。【點睛】文言文斷句,可以提供以下參考:(1)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歷史、官職、科舉、姓名等。(2)根據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斷句,抓住這個特點,常能斷開一處,接著可以斷開幾處。(3)根據前后內容的關系,尤其是總領句或分承句。(4)根據韻文的特點斷句,把握一定的用韻規律。(5)借助一些標志性詞語斷句,文言對話常用“日”、“云”等,句首常用如下語氣助詞“夫、蓋、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語氣助詞“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歟(與)”等,(6)借助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何異于……”等。沒有參考譯文,試卷上的參考譯文是圖片。5.文言文閱讀,完成10-16題。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上常衣綈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上召貴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幾杖。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上乃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弗下吏。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于禮義。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宮。遺詔曰:“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離寒暑之數,哀人之父子。傷長幼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賴天地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維年之久長,懼于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于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詔御史:“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廩廩③鄉改④正服⑤封禪矣謙讓未成于今。嗚呼,豈不仁哉!

(選自《史記》)【注】①綈衣: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為一世。③廩廩:猶庶幾,漸進。④鄉改:更改歷法。⑤正服:更改服色。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示敦樸,為天下先

先:做榜樣B.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靡:倒下C.以離寒暑之數

離:遭遇D.德厚侔天地

侔:比得上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B.上乃發御府金錢賜之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C.專務以德化民

不賂者以賂者喪D.善人之治國百年

鄰之厚,君之薄也1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于今B.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于今C.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于今D.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于今13.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文帝注重休養生息,反對大興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臺,召來工匠一計算,造價要上百斤黃金,就自動停止了。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他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甚至嚴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為民做節儉的榜樣。C.孝文皇帝有著比較進步的生死觀,他認為死是事物的自然歸宿;對侍喪葬也主張節儉,反對厚葬等奢侈攀比的習俗。D.孝文皇帝功德顯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給予他很高的歷史評價,沒有哪個皇帝堪與他比,無溢美之詞。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分為不同的等級。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獄訟、軍令等事務。其最高長官是刑部尚書。C.實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實封的人才能夠收其所得封戶的租稅。D.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于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統稱。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明經,漢朝出現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到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B.行在,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處是第二種釋義。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D.視事,視察、巡視政事。舊時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視政事,考核官員。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天子所在的地方。B.朋黨指同類的人以惡相濟而結成的集團,后指因政見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傾軋的宗派。C.諸侯指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國君主,在其轄區內,諸侯獨立于朝廷之外,掌握軍政大權。D.緡指古代穿銅錢的繩子,又指成串的錢,一千錢為一緡。參考答案:10.B11.D試題分析:D項結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介詞,和/動詞,結交;B項于是,就/才;C項介詞,用/連詞,因為。12.B試題分析:“誠哉”修飾“是言”“四十有余載”連接,“矣”的停頓標志。13.D試題分析:D項中“沒有哪個皇帝堪與他比”錯,應為“沒有哪個人不曾得到他的好處”。14.B15.D試題分析: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多指政事言。16.C試題分析:“諸侯獨立朝廷之外,掌握軍政大權”錯誤,諸侯在自己的轄區內有軍政大權,但要聽從王命,不能獨立朝廷之外。【參考譯文】孝文帝從代國來(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等,什么都沒有增加。但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廢止,以便利民眾。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臺,召來工匠一計算,造價要值上百斤黃金。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繼承了先帝留下來的宮室,時常擔心有辱于先帝,還建造露臺干什么呢?”文帝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對所寵愛的慎夫人,也不準她穿長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幃帳不準繡彩色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出榜樣。(文帝規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準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做裝飾,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節省,不要煩擾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而文帝卻把尉佗的兄弟召來,(加官進爵)使他們顯貴,用恩德回報他們,尉佗于是取消了帝號,向漢朝稱臣。漢與匈奴相約和親,匈奴卻背約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邊塞戒備防守,不發兵深入匈奴境內,不愿意給百姓帶來煩擾和痛苦。吳王劉濞謊稱有病不來朝見,文帝就趁此機會賜給他木幾和手杖,(以表示關懷他年紀大,可以免去進京朝覲之禮)。群臣中如袁盎等人進言說事,雖然直率尖銳,而文帝總是(寬容)采納。大臣中如張武等人接受別人賄賂的金錢,事情被發覺,文帝就從皇宮倉庫中取出金錢賜給他們,用這種辦法使他們內心羞愧,而不把他們下交給執法官吏處理。文帝專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禮義興盛。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宮逝世。留下遺詔:“我聽說天下萬物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世間的常理,事物的自然歸宿,有什么值得過分悲哀呢!當今世人都喜歡活著而不樂意死,死了人還要厚葬,以致破盡家產;加重服喪以致損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生前沒有什么德行,沒有給百姓什么幫助;現在死了,又讓人們加重服喪長期哭吊,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為我悲哀,天下的老幼心靈受到損害,減少飲食,中斷對鬼神的祭祀,其結果是加重了我的無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保護宗廟,憑著我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依靠的是天地的神靈,社稷的福氣,才使得國內安寧,沒有戰亂。我不聰敏,時常擔心行為有過錯,使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蒙受羞辱;歲月長久了,總是擔心不能維持始終。如今沒想到能僥幸享盡天年,將被供奉在高廟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賢明,卻能有這樣的結果,我認為就很好,還有什么可悲哀的呢!”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詔給御史:“孝文皇帝治理天下,開放了關卡橋梁,處處暢通無阻,邊遠地區也是一樣;廢除了誹謗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賞賜老人,收養撫恤少無父母和老而無子的貧苦人,以此來養育天下眾生;他杜絕各種嗜好,不受臣下進獻的貢品,不求一己之私利;處治罪犯不株連家屬,不誅罰無罪之人。廢除宮刑,放出后宮美人,對使人斷絕后代的事看得很重。我不聰敏,不能認識孝文皇帝的一切。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親自實行了。他的功德顯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廣施,遍及四海,沒有哪個人不曾得到他的好處。”太史公說:孔子曾說“治理國家必須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善人治理國家經過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殘暴免除刑殺了。”這話真是千真萬確!漢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經歷了四十多年,德政達到了極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漸走向更改歷法、服色和進行封禪了,由于他的(謹慎)謙讓,(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這難道不就是仁嗎?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顏真卿,字清臣。少勤學業,有詞藻,尤工書。事親以孝聞。命為監察御史。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逆節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或讒于祿山,祿山亦密偵之,以為書生不足虞也。無幾,祿山果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乃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之。玄宗初聞祿山之變,嘆日:“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得平來,大喜,顧左右日:‘‘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盧杞專權,忌之,會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日:“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上從之,朝廷失色,李勉聞之,以為失一元老,貽朝廷羞,乃密表請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見希烈,欲宣詔旨,希烈養子千余人露刃爭前迫真卿,將食其肉。諸將叢繞慢罵,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希烈大宴逆黨,召真卿坐,使觀倡優斥黷朝政為戲,真卿怒日:“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慚,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顏”。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遺表,自為墓志、祭文,常指寢室西壁下云:“吾殯所也。”興元元年,王師復振,逆賊乃遣其將辛景臻、安華至真卿所,積柴庭中,沃之以油,且傳逆詞曰:“不能屈節,當自燒。”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復告希烈。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先日:“有敕。”真卿拜,奴日:“宜賜卿死。”真卿日:“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不知使人何日從長安來?”奴日:“從大梁來。”真卿罵曰:“乃逆賊耳,何敕耶!”遂縊殺之,年七十七。(選自《舊唐書·列傳七十八》有刪改)4.下列各項加點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可不勞師旅

勞:使……勞頓B.又遣逆于路

逆:送別C.舉刃以擬之

擬:比劃

D.沃之以油

沃:澆淋5.唐文宗評價顏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能直接體現“忠烈”特點的一項是(

)(3分)①真卿至,立辯之

②上從之,朝廷失色③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

④不能屈節,當自燒⑤真卿乃投身赴火

⑥乃逆賊耳,何敕耶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3分)A.五原有積久不決的冤案,顏真卿到后馬上辨清實際情況。案件判決后,當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來。B.在安祿山還沒謀反前,顏真卿以下雨為借口修整城墻疏浚護城河,暗地里做好準備,最后果然發揮了作用。

C.盧杞專權,他與顏真卿不和,趁著李希烈謀反的機會派遣顏真卿前往敵軍,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員紛紛阻止。D.李希烈派人去殺死顏真卿,顏真卿發現不是皇帝派遣而來的,臨死前還痛罵叛賊,最后英勇就義。7.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⑴或讒于祿山,祿山亦密偵之,以為書生不足虞也。

⑵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參考答案:參考譯文: 顏真卿,字清臣。年少時勤奮學習,寫作很有文采,特別擅長書法。侍奉父母以孝聞名。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五原有冤案,很久都沒有判決,真卿到后馬上辨清實際情況。天正大旱,案件判決后就下雨了,郡中的人稱作“御史雨”。楊國忠對顏真卿不依附自己很生氣,讓他離開京城擔任平原太守。安祿山叛逆的行為非常明顯,真卿用下雨為托詞,修整城墻疏浚護城河,暗地里挑選青年壯丁,加強倉庫儲備,而假裝與文人聚會,劃船飲酒賦詩。有的人在安祿山面前進讒言,安祿山也暗地里偵查他,認為顏真卿只是一個書生,不值得擔心。不久,安祿山果然反叛,河朔全部淪陷,唯獨平原城防守戰具完備,于是派遣司兵參軍李平騎馬前往上奏。玄宗開始聽聞安祿山叛變,感嘆說:“河北二十四郡,難道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李平到,玄宗大喜,對身邊的人說:“我不認識顏真卿的樣子如何,他所做到事情能夠像這樣!” 盧杞專權,忌恨顏真卿,剛好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于是上奏說:“顏真卿是四方之人信任的,讓他前去曉諭叛賊,可以不用使軍隊勞頓。”皇帝聽從他的建議,朝廷人人失色,李勉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會失去一個元老,使朝廷蒙羞,于是秘密上表請求留下顏真卿。又派遣人在路上迎接他,沒趕上。剛見希烈,想要宣讀詔書,希烈的養子一千多人拔刀爭相上前威脅真卿,將要吃他的肉。各將領圍繞著他謾罵,舉著刀對著他比劃,真卿不動。希烈宴請逆黨,召來顏真卿,讓他觀看演員罵朝政黨戲,顏真卿生氣地說:“您,是君子的臣子,為什么要讓這些人像這樣呢?”拂衣站起來,希烈慚愧,也呵斥停止了演出。希烈于是拘禁了顏真卿,派遣十個士兵帶著武器看守他,在院子里挖掘一丈見方的坑,說要活埋他,真卿從容淡定并不介意。他猜想自己一定會死,于是寫了表,自己寫了墓志銘和祭文,經常指著臥室西面墻壁下說:“這是我死的地方。”興元元年,官軍重振雄風,叛賊派將領辛景臻、安華到拘押顏真卿的地方,在院子里堆積了柴草,澆灌上油脂,并傳達叛賊的話說:“如果不順從,就自己燒死自己。”顏真卿于是向火中撲去,景臻急忙攔住他,并報告了希烈。興元元年八月三日,希烈于是派宦官與景臻等人一起來殺死顏真卿。先說:“有圣旨。”顏真卿跪拜,宦官說:“應該賜你死罪。”顏真卿說:“老臣沒有禮節,應是死罪。但不知使者是什么時候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顏真卿罵道:“是叛賊啊,哪里是圣旨!”(他們)于是用繩子勒死了顏真卿,真卿死時七十七歲。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處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我追求的風格是:淳樸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純色內涵,形式似散,

,有節奏性,有韻律感,似譜樂曲,往復回環,萬勿

,切記顢頇。我認為,這是很高的標準。我最不贊成

雕琢,生造一些極為不自然的詞句,

,自以為美。A.經營慘淡

率意

刻意

顧影自憐B.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顧影自雄C.經營慘淡

刻意

率意

顧影自雄D.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顧影自憐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段文字出自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自序》。慘淡經營:形容對藝術創作的苦心構思。不枝不蔓: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不蕪雜。率意:任由自己心性,悉心盡意。刻意:故意,特意。顧影自憐:張率《繡賦》:“顧影自媚,窺鏡自憐。”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含諷刺意)。顧盼自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解答本題可采用排除法。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8.蘇軾、關漢卿、魯迅、徐志摩、舒婷、莎士比亞、巴爾扎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作家或詩人,請你仿照例句,為其中一位寫一段話,表現他們在文學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語言流暢,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字。(5分)示例:湯顯祖

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歌,一曲真情的頌歌。你彰顯人性,反對束縛,你是當之無愧的杰出的戲曲作家,美的守護神!所選人物:參考答案:9.閱讀以下表格,根據表格內容在空缺處填寫句子,要求前后連貫。(6分)

表:2009年致命交通事故按時間段對比時段單車事故多車相撞總量酒后駕駛比例總量酒后駕駛比例0:00-3:00309966%85866%3:00-6:00193554%65247%6:00-9:00153620%126210%9:00-12:00141211%15226%12:00-15:00189814%20839%15:00-18:00247424%247015%18:00-21:00310434%188431%21:00-24:00305646%130348%時間不明23152%1832%總計1874537%1205224%(數據資料引自徐子沛著《大數據》,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有刪改)

一般認為,多車相撞是造成致命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據以上表格的數據,這個結論是

,因為

。從以上表格,還可以看出:致命交通事故發生最多的時段,單車事故是下午六點至晚上九點,

;不論是單車還是多車,午夜零點至三點這個時段發生致命交通事故,三分之二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1分)①不準確(2分)②從數據上看,單車事故比多車相撞造成的致命事故更多(2分)③多車相撞是下午三點到六點(1分)④酒后駕駛10.下面是今年3月下旬某中學“學生會微博”發出的一份倡議。請根據其內容,以學校辦公室的名義擬寫一份告示,張貼在收發室的門口。親,你的快遞又寄到學校來了?君不見,學校收發室現在成了倉庫,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統統被“埋”沒了。聽說校長發脾氣了——暈!收發室的陳叔怒發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