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及其影響_第1頁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_第2頁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_第3頁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_第4頁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第一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課程目標設置】目標定位層級要求列舉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比較同一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1.初步了解自然災害的內涵及其形成條件。2?掌握自然災害的影響。3?學會分析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的地差異及形成機制。【自主學習】一、自然災害1.自然異變與自然災害(1)自然異變:自然異變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或異常。(2)自然災害是指由于 變化造成的 、 、 、 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3)關系:自然災害是 與 相互作用的產物。自然異變本身無所謂成災和危害,只有當它們作用于人類及其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上,并使之造成 ,才成為災害。2.自然災害的發生的條件(1)自然災害形成的具備條件:—是要有 作為誘因;二是要有 的人、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 。(2)自然災害孕育于由 、 、 、 共同組成的地球表層環境中。(3)自然災害災情的大小取決于孕育災害的環境( )、導致災害發生的因子( )和承受災害的客體( )三者的共同作用。二、自然災害的影響災情的大小通常以 和 的損失為衡量標準,如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自然資源與環境破壞等。1.人員傷亡(1)自然災害帶來的 是相當慘重的,同時在災害中還會由于斷水、缺糧、失去親人、無家可歸等災害境遇,造成恐慌、憂愁、痛苦等 和 傷害。對人類生理、心理的損害是自然災害產生的最嚴重的后果,因此,人是防災、救災的首要防治對象。(2)由于人們在 、 、 、 、 等方面存在差異,會導致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因此, 的災害發生時,人員傷亡的情況不同。(3)在承災人群中脆弱的不僅有兒童,還有婦女、老人、殘障人等,都容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而 則是相對不易受災害損傷的群體。2.財產損失(1) 經濟損失:財產損毀(對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機場、船舶、廠礦、文物古跡等財產造成損毀)(2) 經濟損失:物資生產流通、商貿金融、社會結構和管理方面等的損失3.自然資源與環境破壞(1)特殊性:資源損失的災情相對于人員、財產的損失災情來說具有 和 ;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具有 和 (2)對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破壞的差異:可再生資源: 非可再生資源: 三、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具體表現:在災害強度相同的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高,但 的地區,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就 ,反之危害程度就低。【小組合作探究】探究1.讀課本P2?P3頁案例。問題一:辨析哪些是自然災害,哪些不是?為什么?問題二:請同學們總結自然災害的判別標準:探究2.案例:汶川地震災情報告汶川地震損失究竟是多少?“8451.4億”難以承載我們全部的痛,然而——中國堅信:一切可以從頭再來經濟損失是最難確定的數據,地方報上來的總數超過1萬億,我們經過仔細的再三核實,最終確定了這個數字——8451.4億元。”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常務副校長、著名災害評估專家史培軍教授對我說,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這只是直接經濟損失,是地震直接毀壞的、有形的、物質財產的損失,不包括不可計價的損失和間接的損失。”其中,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的損失確實很大,占到了總損失的7成。死亡和失蹤共8.7萬多人,失蹤者生還希望渺茫9月2日,溫家寶總理在映秀表示,汶川地震遇難者人數已超過8萬人。史培軍教授解釋說,溫家寶總理說的數據是遇難人數和失蹤人數加起來。“根據國家標準,對任何一次災害后,人員的傷亡情況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遇難的人數,第二類是現在確定不了他是不是遇難了,把它定義為失蹤人數。”史培軍說,因為地震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我們認為,因地震造成的那些現在還失蹤的人數生還的希望已經很小,把死亡的6.9萬多人和失蹤的1.8萬多人,加在一起是8.7萬多人。史培軍說,評估鑒定的時間是7月中旬,直接的遇難人數是69,197人,失蹤的人數是18,341人。國務院新聞辦和國家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一直都在很快地更新這些數據,還會持續公布最新的結果。他還特別指出,其他災害和汶川地震的傷亡一定要分開,比如說這次公布攀枝花地震遇難人數已經達到了38人,這就不是汶川地震的事。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建筑物和基礎設施占總損失七成“經濟損失是最難確定的數據,地方報上來的總數超過1萬億,我們經過仔細的再三核實,最終確定了這個數字——8451.4億元。”專家委員會中負責災情評估的北京師范大學常務副校長史培軍教授說。“關于地震災情的評估,我們經過長時期的調查,并利用了遙感資料,以及地方政府的統計資料,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表格,分成了13大類、25個指標、229項統計要素進行統計。最終獲得了直接經濟損失的數據是8451.4億元人民幣,其中四川的損失是最嚴重的,占到總損失的91.3%,甘肅占到總損失的5.8%,陜西占總損失的2.9%,其他各省的損失之和不到20億元。“在這些損失中,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的損失確實很大,占到了總損失的7成。”史培軍說,按照比例排序,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最大,占總損失的27.4%。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為其次,占到總損失的21.9%,包括學校、醫院在內的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為第三,占總損失的20.4%。這三項之后,損失排序依次為工業占7.7%,服務業4.9%,農業4.5%,居民財產4。4%,土地資源3.3%,社會事業3.2%,文化遺產1.1%,礦山資源0.7%,自然保護區0.6%等。不可計價和間接損失不計其數,文物損失、檔案損失和生態環境破壞等未入統計“這次統計的直接經濟損失,是地震直接毀壞的、有形的、物質財產的損失,不包括不可計價的損失和間接的損失。”史培軍告訴記者。比如,損失的文物,有很多是無形的價值,就是沒法計算的,很難進行準確經濟損失評估,所以沒有列入直接經濟損失;再比如失去的檔案、文件,地震生態環境的破壞,都屬于不可計價的損失,沒法進行評估,也不能列入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中。對于那些地震造成的間接損失,比如工廠停產、道路停運,等等,都不再統計之列。還有人說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大地震在震區制造了兩場空前的大災難:一場看得見,在地表;一場看不見,在人的心靈。有專家告訴我,如果算上這部分未統計的損失,可能會是真正的天文數字。地質災害發生1.2萬多處,北川老縣城西最大滑坡致死1600人介紹地質災害評估時董樹文研究員指出,汶川大地震引發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我國有史以來一次性災變事件爆發的最嚴重的地質災害。經過初步判斷,整個汶川地震的損失中約有三分之一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而是次生地質災害引起的損失。馬宗晉院士說,根據初步統計,地質災害多達12,000多處,潛在隱患點近8,700處,有危險的堰塞湖30多座。地震發生之后,地震、地質、水利等多學科專家對此次地震災害及次生災害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對災害的防治以及堰塞湖的治理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董樹文告訴記者,汶川地震引發如此多的地質災害和危害,主要是由于龍門山脈地處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的地勢梯度帶上,在50-70km直線距離內高程落差達到3500-4000m,山高壑深,峽窄坡陡,在8級地震引發下發生世界罕見的地質災害。與其它地震災害明顯不同的是,汶川地震觸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的人員傷亡非常慘重,至今仍難以獲得完整確切的數據,可以推斷目前大部分失蹤人員多數被滑坡等地質災害所掩埋。根據部分現場調查,死亡人數大于30人的地震滑坡、崩塌災害約22處,其中,死亡人數最高的為北川老縣城的城西滑坡,高達1600人,直接摧毀了近半數老縣城建筑;從映秀到汶川的20公里路段為成都—九寨溝的環線要道,由于被340多處滑坡、崩塌嚴重毀壞。問題一: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汶川地震災情報告,結合教材,說明汶川地震造成的影響都是哪些?請舉例說明。問題二:請同學們總結自然災害影響的分析方法:探究3.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形成機制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致災因子強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防抗災能力。這三個因素在區域間的不同組合,造成了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

致災因子強度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但防抗災能力弱的地區,災害的危害程度最高,影響程度最大。反之,災害的危害程度最低,影響程度最小。但往往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防抗災能力也強,所以,在災害強度相同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經濟密度大,發生災害后造成經濟損失的絕對數量大,但是還應該考慮到災害損失與發達的經濟相比較小,即經濟損失的相對數量小,且災后恢復自救的能力較強,災害的影響程度較小。問題一: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圖1.8,分析,在災害強度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某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且防災能力強,災害的危害程度如何?問題二:請同學們總結從那幾個方面分析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請同學們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當堂達標】2010年4月,位于冰島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爆發,巖漿融化冰蓋引發洪水,火山噴發釋放出的大量有毒氣體、火山灰對航空、氣候和人體健康等造成長期影響。據此回答1-4題。1.艾雅法拉火山噴發導致巖漿融化冰蓋引發的洪水災害,孕育于()A.巖石圈 B.水圈C.大氣圈 D.生物圈這次火山噴發()A.不屬于自然災害B.屬于孕災環境 C.屬于致災因子 D.屬于受災體材料中這次火山噴發,與1985年哥倫比亞魯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規模噴發造成了2.3萬人死亡相比,危害有所不同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致災因子強度不同B.人口、經濟密度不同 C.抗災救災投入不同D.太陽高度不同TOC\o"1-5"\h\z本次火山噴發,除了對氣候資源產生影響之外,還有可能造成哪些資源的破壞( )礦產資源 ②淡水資源 ③森林資源 ④地熱資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從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A?70A?70年代甜早武9C年挖1110IW727422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