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柱影像脊柱影像解剖1脊柱影像脊柱影像解剖1脊柱影像解剖2脊柱影像解剖2
部分容積效應在同一掃描層面內含有多種不同密度橫行走行而又相互重疊的物質時,則所測得的CT值不能如實反映其中任何一種物質的值,這種現象稱為部分容積效應。所測得的CT值是掃描層面內多種組織的平均CT值。當病變組織比周圍組織密度高而其厚度小于層面厚度,所測得的CT值比實際低。相反,當病變組織密度比周圍組織密度低時,而其厚度小于層面厚度,CT值比其實際CT值高。部分容積效應可通過選用薄層掃描和改變掃描位置得以消除。脊柱影像解剖3部分容積效應脊柱影像解剖3骨骼椎間盤骨骼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4骨骼椎間盤骨骼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4第一章脊柱與脊髓X線解剖
第一節平片
脊柱影像解剖5第一章脊柱與脊髓X線解剖
椎體、椎板、椎弓根、關節突、橫突、棘突椎間關節:相鄰上下關節突構成的下關節突在下一脊柱的上關節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穩定,不向前滑椎弓峽部:同一脊柱的上下關節突之間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后內方延續,并與中線聯合成棘突頸椎鉤突:第3~7頸椎體上緣兩側斜向外上方的致密小突起,與上位椎體后外下緣構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脊柱影像解剖6脊柱影像解剖6
終板:椎體上下緣致密線狀影,其間的透亮間隙為椎間隙,是椎間盤的投影椎管:椎體后方,縱行半透明區椎間孔:相鄰椎弓根、椎體、關節突和椎間盤之間,頸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側位清楚脊柱影像解剖7脊柱影像解剖7Luschka關節脊柱影像解剖8Luschka關節脊柱影像解剖8脊柱影像解剖9脊柱影像解剖9脊柱影像解剖10脊柱影像解剖10脊柱影像解剖11脊柱影像解剖11脊柱影像解剖12脊柱影像解剖12第二章脊柱與脊髓斷面影像解剖
第一節橫斷層面影像解剖脊柱影像解剖13第二章脊柱與脊髓斷面影像解剖第一節橫斷層面影像解剖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上下的透明軟骨終板和Sharpey纖維構成正常椎間盤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密度低于椎體,CT不能區分髓核、纖維環脊柱影像解剖14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上下的透明軟骨終板和Sharpey纖維脊柱影像解剖15脊柱影像解剖15脊柱影像解剖16脊柱影像解剖16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17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17脊柱影像解剖18脊柱影像解剖18韌帶:前縱韌帶:正常不顯影后縱韌帶黃韌帶:節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間,橫斷面呈“V”字形,正常厚度為3-5mm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脊柱影像解剖19韌帶:脊柱影像解剖19脊柱影像解剖20脊柱影像解剖20黃韌帶脊柱影像解剖21黃韌帶脊柱影像解剖21硬脊膜與蛛網膜粘貼在一起,統稱為硬脊膜囊硬膜外間隙:骨性椎管與硬脊膜囊之間的間隙內含脂肪密度影蛛網膜下腔:蛛網膜內側的間隙馬尾神經在蛛網膜下腔呈均勻排列的多個圓點狀低密度影,含脊神經根。神經根鞘為直徑約1~3mm的圓形影,位于硬脊膜囊前外方側隱窩內。椎間孔前為椎體,后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有脊神經根通過。脊柱影像解剖22硬脊膜與蛛網膜粘貼在一起,統稱為硬脊膜囊脊柱影像解剖22硬脊膜囊
硬膜外間隙(椎管內脂肪)蛛網膜下腔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23硬脊膜囊硬膜外間隙蛛網膜下腔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23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24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241、寰樞關節層面
寰椎分為前弓、后弓和兩側側塊。前弓后方為樞椎齒狀突。齒狀突呈圓柱形,前緣稍平,與前弓后面的關節面構成寰樞正中關節;齒狀突后方為寰椎橫韌帶;兩側為翼狀韌帶。側塊上下方的關節面分別與枕骨和樞椎相關節,側塊外側方的骨結構為橫突。第1頸椎的橫突較其他頸椎的橫突長且粗,內有橫突孔,孔內有椎動脈、椎靜脈等通過。正常環齒關節間隙不超過3mm
。
脊柱影像解剖251、寰樞關節層面
寰椎分為前弓、后弓和兩側側橫韌帶前弓后弓側塊橫突孔脊柱影像解剖26橫韌帶前弓后弓側塊橫突孔脊柱影像解剖26鉤突脊柱影像解剖27鉤突脊柱影像解剖272、頸5椎弓層面
顯示頸5完整的椎管。椎管由前方的椎體、側方的椎弓根和后方的椎板圍成,呈尖端向后的三角形。關節塊由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構成,連接椎弓根與椎板。兩側椎板在中線處呈鈍角相連接。從連接處可見頸5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分叉狀。椎體與關節塊的外側為橫突,其根部有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通過。椎管內可見頸髓。
脊柱影像解剖282、頸5椎弓層面
顯示頸5完整的椎管。椎管由頸5椎體橫突孔棘突脊柱影像解剖29頸5椎體橫突孔棘突脊柱影像解剖293、頸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頸5至頸6椎間孔的上部。椎體形態及硬脊膜囊、硬膜外腔及脊髓的形態與上一層面相同。骨性椎管不完整,前方為椎體,側后方為椎板。椎板的前端與第5頸椎下關節突相連,關節突關節與椎體后外緣之間的間隙為椎間孔的上部。脊神經根經椎間孔向前外方行走。脊柱影像解剖303、頸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頸5至頸6椎間孔的4、頸5~6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前方見頸5椎體的前下緣,后方見頸6椎體的后上緣,兩側見頸6椎體的鉤突,鉤突后外方為椎間孔,椎間盤的后緣是頸5~6的關節突關節,頸6椎體的上關節突位于前方,頸5椎體的下關節突位于后方。椎間孔內充滿脂肪,其中有神經根影。脊柱影像解剖314、頸5~6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前方見頸5椎體頸椎前曲,椎間盤前部較后部稍厚,后外側受到鉤突的限制,椎間盤的邊緣和相鄰椎體的邊緣一致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的椎體鉤突,與上位椎體的前后唇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頸椎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穿行脊柱影像解剖32頸椎前曲,椎間盤前部較后部稍厚,后脊柱影像解剖32正常椎間盤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正常椎間盤與脊神經之間有一層低密度脂肪墊分界,硬脊膜囊前緣平直脊柱影像解剖33脊柱影像解剖33鉤椎關節硬脊膜囊外脂肪間隙脊柱影像解剖34鉤椎關節硬脊膜囊外脂肪間隙脊柱影像解剖34C5-6椎間盤頸髓黃韌帶椎間關節突關節橫突脊柱影像解剖35C5-6椎間盤頸髓黃韌帶椎間關節突關節橫突脊柱影像解剖355、胸8椎體層面
顯示胸8完整的椎管。椎體前緣凸出與縱隔相鄰,后緣凹陷。椎體內見“Y”形的椎基靜脈影。椎弓根自椎體上部垂直向后伸出,與椎板相連。椎板短而寬,向內后方斜行,于中線處匯合,匯合向后伸出第8胸椎棘突。橫突自關節塊向后外方伸出,與第9肋骨并行,橫突末端的前外側面有肋凹,與肋骨形成肋橫突關節。胸椎椎管近似圓形,胸髓斷面呈圓形,位于蛛網膜下腔正中稍偏前。脊髓兩側可見脊神經的前根和后根。硬脊膜囊前方有椎內靜脈叢。
脊柱影像解剖365、胸8椎體層面
顯示胸8完整的椎管。椎體前緣凸6、腰1椎體層面
通過腰1椎體的中部及椎弓根。椎管呈完整的環狀骨結構,其內腰髓亦呈圓形。椎體外形較大,前緣圓隆,后緣平滑微凹,椎體內見“Y”形椎基靜脈影。椎體側后方與椎弓根相連,在椎弓根與椎板相連處見橫突伸向外方,兩椎板匯合處見棘突伸向后方。
脊柱影像解剖376、腰1椎體層面
通過腰1椎體的中部及椎弓根。椎脊柱影像解剖38脊柱影像解剖38椎基靜脈管硬膜囊神經根腰大肌橫突椎弓板棘突脊柱影像解剖39椎基靜脈管硬膜囊神經根腰大肌橫突椎弓板棘突脊柱影像解剖397、腰4-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第4、5腰椎間孔的上部。椎管呈不完全的環狀結構。椎體呈橢圓形,后緣平滑微凹。椎體后外側與第4腰椎下關節突之間為椎間孔,內見腰4脊神經的后根神經節,神經節的內側為硬膜外靜脈。第4腰椎下關節突前方有黃韌帶附著,后方與椎板相延續。兩側椎板在中線匯合處后方見棘突。硬脊膜囊前緣平直,囊內見散在點狀的馬尾神經根位于終絲周圍。硬脊膜外脂肪在椎間孔處和硬脊膜前、后方最為豐富,兩側有粗大的腰大肌。
脊柱影像解剖407、腰4-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第4、5腰椎間孔的上部。椎管椎間孔前為椎體,后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有脊神經根通過。側隱窩:向下外續于椎間孔,有脊神經經過前壁為椎體后外緣后壁為上關節突前面與黃韌帶外界為椎弓根正常前后徑為3-5mm,<3mm側隱窩狹窄
>5mm,肯定不狹窄
脊柱影像解剖41椎間孔前為椎體,后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側隱窩的定義
又名神經根管,是指椎管向側方延伸的狹窄間隙,容納神經根的通道.其背頂部為黃韌帶、小關節囊及關節軟骨內緣和部分椎板,腹底側為椎體后緣和椎間盤,外側為椎弓根的內壁,內側為硬膜囊及硬膜外結締組織,是硬膜囊側壁至椎間孔內的間隙。脊柱影像解剖42側隱窩的定義脊柱影像解剖42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43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43椎間孔側隱窩與脊神經根黃韌帶硬脊膜囊椎體椎弓根硬脊膜囊外脂肪間隙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44椎間孔側隱窩與脊神經根黃韌帶硬脊膜囊椎體椎弓根硬脊膜囊外脂肪腰椎側隱窩是椎管兩側的延伸部,是容納脊神經的通道,當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尤其側方突出,可直接壓迫神經根,并將神經根壓向本已狹窄的側隱窩,從而加重神經根的卡壓損害,臨床癥狀往往較單純LDH嚴重且頑固。脊柱影像解剖45腰椎側隱窩是椎管兩側的延伸部,是容納脊神經的通道,當椎間盤纖側隱窩與脊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46側隱窩與脊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46側隱窩與脊神經根椎間孔與脊神經根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47側隱窩與脊神經根椎間孔與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47脊柱影像解剖48脊柱影像解剖48側隱窩與脊神經根椎間孔與脊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49側隱窩與椎間孔與脊柱影像解剖498、腰4-5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形態與鄰近椎體一致,后緣微凹。椎間盤側后方為椎間孔,孔內見硬膜外靜脈和脂肪,孔的外側見第4腰神經斜向外側走行。椎間空后方可見腰4-5椎間關節,關節面呈淺弧形,從前內斜向后外方。關節前部為腰5上關節突,后為腰4下關節突。下關節突與椎板相延續,椎板前方見條狀的黃韌帶附著。脊柱影像解剖508、腰4-5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形態與鄰近椎體一致,后緣微凹L1-2至L4-5的椎間盤形態大致相似,呈腎形,后緣年輕人稍凹,凹陷部與后縱韌帶走行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后緣可變得平直;正常L5-S1椎間盤的后緣較平直,并可輕微膨出;椎間盤由髓核和纖維環組成,略高于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CT不能區分髓核和纖維環;黃韌帶厚約2~4mm,超過5mm為肥厚;正常小關節面光滑、完整,關節間隙為
2~4mm。脊柱影像解剖51L1-2至L4-5的椎間盤形態大致相似,呈脊柱影像解剖51椎間孔神經根關節突關節下關節突上關節突椎弓板椎管內脂肪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52椎間孔神經根關節突關節下關節突上關節突椎弓板椎管內脂肪椎間盤
腰椎間盤膨出腰椎間盤膨出(LumberDiskBuldingLDB)是指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髓核體積縮小,不能充盈纖維環;失去彈性的纖維環承受的壓力增加,高度下降,纖維環周邊膨出,椎間盤直經增大,邊緣超出椎體的邊緣。在CT或MRI橫斷面上顯示較椎體周邊超出1.6~2.3mm。LDB表現為在椎體邊緣之外出現對稱的、規則的環狀軟組織影。一般是測量椎間盤超出椎體邊緣的數值來分度,如小于3mm為輕度,3~6mm為中度,大于6mm為重度。脊柱影像解剖53腰椎間脊柱影像解剖54脊柱影像解剖54分度標準:
Ⅰ度:椎間盤膨出不超過椎體后緣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存在或無明顯改變者,為椎間盤的正常活動范圍,屬正常變化。Ⅱ度:椎間盤膨出超過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消失,而硬膜囊無明顯受壓變形者。Ⅲ度:椎間盤膨出超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消失,并壓迫硬膜囊,但根無明顯受壓變形者。Ⅳ度:椎間盤膨出超2mm,壓迫硬膜囊、并壓迫神經根者。脊柱影像解剖55分度標準:脊柱影像解剖55
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又稱椎間盤疝,最多發生于腰部,其次是頸部,胸部極少。腰椎間盤突出90%發生在L4~5和L5~S1。依突出組織的類型不同,分為纖維環和髓核突出。在一定的誘因作用下,如反復的損傷或一定量的沖擊力使壓縮載荷的力度加大,髓核便通過纖維環薄弱處,尤其是退變的裂隙或斷裂處疝出。脊柱影像解剖56椎間盤突出脊柱如髓核僅沖出破裂的纖維環而外層纖維環仍保持完好,并推擠這部分纖維環突向椎間盤的輪廓之外,稱為椎間盤突出。表現為局部突出于椎體后緣的的弧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緣光滑,突出緣與纖維環后緣呈鈍角相交,大多數呈丘狀、新月形或半月形突出椎管。疝塊密度較高,偶而可鈣化。當纖維環全層破裂、髓核或含有部分破碎的纖維環及軟骨板一起疝入到椎管內,稱為椎間盤脫出,往往突出的髓核已穿過韌帶進入硬膜外腔。診斷依據是突出髓核呈孤立狀位于硬膜囊外,脫出緣模糊與椎體后緣呈銳角相交,或突出髓核中心位于椎管內。髓核在椎管硬膜外疏松脂肪間隙內可滑移,但滑移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mm。脊柱影像解剖57如髓核僅沖出破裂的纖維環而外層纖維環仍保持完好,并推擠這部分脊柱影像解剖58脊柱影像解剖58脊柱影像解剖59脊柱影像解剖59
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分為:
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間孔型、椎間孔外側型;椎間盤脫出的特殊類型:縱向型中央型:許莫氏結節邊緣型:椎體后緣軟骨結節脊柱影像解剖60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分為:脊柱影像解剖60£髓核脫水變硬,在垂直外力的作用下,通過變薄的終板突入椎體,形成Schmorl
結節或是椎間盤組織斷裂的軟骨板向上、下方向疝入椎體形成的軟骨結節脊柱影像解剖61£髓核脫水變硬,在垂直外力的作用下,脊柱影像解剖61£軟骨結節腰椎后緣軟骨結節是椎間盤組織經終板疝入椎體后緣松質骨內,使腰椎后緣小骨塊突入椎管,致椎管狹窄及壓迫脊神經根的一種疾病。病理證實除骨塊外均系透明軟骨和退變的椎間盤組織。MRI檢查T1WI及T2WI均顯示病變椎體后下緣低信號改變,壓迫硬膜囊及神經根。CT診斷依據::椎體后緣類圓形多囊狀或不規則形的骨缺損,密度與椎間盤相似,周圍有反應性硬化帶,骨塊后緣與突出的腰椎間盤后緣在CT掃描下顯示一致,說明骨塊是伴隨椎間盤同時向椎管內突出的,CT能顯示骨塊突入椎管對硬膜囊及神經根擠壓情況及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窄情況。脊柱影像解剖62£軟骨結節脊柱影像解剖62脊柱影像解剖63脊柱影像解剖63脊柱影像解剖64脊柱影像解剖64腰椎間盤突出的CT表現
1、直接征象:自椎間盤向后局限性突起的高密度軟組織塊影,由于椎間盤纖維環放射狀撕裂、退變,在該處形成薄弱點,造成髓核在該處突出而形成。軟組織塊影大多數呈丘狀、新月形或半圓形突入椎管內,輪廓多不規則,基底部與椎間盤組織相連,CT值60~100HU左右。2、間接征象:(1)硬脊膜囊受壓、變形、移位:偏側型突出絕大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膜囊受壓,呈刀削狀變形。(2)神經根腫脹、受壓移位:神經根腫脹為水腫所致,神經根受髓核推擠時可向內、外后方移位。脊柱影像解剖65腰椎間盤突出的CT表現脊柱影像解剖65(3)神經根湮沒:由于神經根與突出的髓核為等密度,所以在后外側型突出時,髓核與神經根兩者難以區別,此稱為神經根湮沒。(4)碎塊形成、滑移:椎間盤纖維環完全破裂則突出的髓核可斷裂,穿過并沿后縱韌帶邊緣進入硬膜外間隙,游離于突出節段的上下方椎管內。碎塊大小約5~15mm,形狀不規則,部份邊緣光整呈卵圓形。碎塊在椎管的硬膜外疏松脂肪間隙內可產生滑移,滑移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mm。脊柱影像解剖66(3)神經根湮沒:由于神經根與突出的髓核為等密脊柱影像解剖6(5)鈣化:少數病例突出的髓核中可見鈣化,鈣化灶可為一個或數個,形狀呈圓點狀或密度不均勻的不規則形,CT值一般大于120HU。(6)許莫氏結節:是椎間盤組織斷裂的軟骨板向上、下方向疝入椎體內形成的軟骨結節,為腰椎間盤脫出的一個類型(縱向脫出)。分為中央型和邊緣型。中央型位于椎體上緣或下緣的中1/3部,呈單發或多發,表現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低密度灶,周圍是寬窄不一的硬化帶;邊緣型位于椎體上、下的后緣,病灶呈類圓形或多環形,周邊骨質硬化,結節的骨性后壁呈弧形凸入椎管,后壁與椎體相連或不連脊柱影像解剖67(5)鈣化:少數病例突出的髓核中可見鈣化,鈣脊柱影像解剖67硬脊膜囊受壓、變形脊柱影像解剖68硬脊膜囊脊柱影像解剖68脊柱影像解剖69脊柱影像解剖69脊柱影像解剖70脊柱影像解剖70神經根受壓移位脊柱影像解剖71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71脊柱影像解剖72脊柱影像解剖723、椎間盤突出伴隨的其它異常CT表現(1)椎體后緣的骨質缺損與硬化:可能是椎間盤在疝出過程中對相應椎體后緣產生持續性擠壓,受累骨質發生營養障礙而被不斷吸收,最終形成缺損,同時產生骨的修復再生而形成硬化。骨質缺損多為切跡樣、壓跡樣或不規則形,骨質硬化多為短剌狀或不規則形。(2)骨性椎管狹窄:腰段椎管中央前后徑≤12mm,
應視為比較狹窄,≤10mm為絕對狹窄。脊柱影像解剖733、椎間盤突出伴隨的其它異常CT表現脊柱影像解剖73(3)黃韌帶肥厚:正常黃韌帶厚度一般<3mm,超過5mm為肥厚,如CT測量超過3mm
時,提示肥厚可能(4)椎間盤真空征: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由于髓核體積的皺縮,纖維環的玻璃樣變或髓核因變性脫水而碎裂呈負壓狀態,使血液中的氣體向椎間盤彌散所致,主要成分
(90%~92%)為氮氣,CT表現為不規則斑片狀散在低密度氣體影。(5)小關節退變:表現為小關節骨質增生、硬化、變形和關節間隙變窄。脊柱影像解剖74(3)黃韌帶肥厚:正常黃韌帶厚度一般<3mm,脊柱影像解剖7真空征脊柱影像解剖75真空征脊柱影像解剖75此課件下載可自行編輯修改,供參考!感謝您的支持,我們努力做得更好!脊柱影像解剖76此課件下載可自行編輯修改,供參考!脊柱影像解剖76
脊柱影像脊柱影像解剖77脊柱影像脊柱影像解剖1脊柱影像解剖78脊柱影像解剖2
部分容積效應在同一掃描層面內含有多種不同密度橫行走行而又相互重疊的物質時,則所測得的CT值不能如實反映其中任何一種物質的值,這種現象稱為部分容積效應。所測得的CT值是掃描層面內多種組織的平均CT值。當病變組織比周圍組織密度高而其厚度小于層面厚度,所測得的CT值比實際低。相反,當病變組織密度比周圍組織密度低時,而其厚度小于層面厚度,CT值比其實際CT值高。部分容積效應可通過選用薄層掃描和改變掃描位置得以消除。脊柱影像解剖79部分容積效應脊柱影像解剖3骨骼椎間盤骨骼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80骨骼椎間盤骨骼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4第一章脊柱與脊髓X線解剖
第一節平片
脊柱影像解剖81第一章脊柱與脊髓X線解剖
椎體、椎板、椎弓根、關節突、橫突、棘突椎間關節:相鄰上下關節突構成的下關節突在下一脊柱的上關節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穩定,不向前滑椎弓峽部:同一脊柱的上下關節突之間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后內方延續,并與中線聯合成棘突頸椎鉤突:第3~7頸椎體上緣兩側斜向外上方的致密小突起,與上位椎體后外下緣構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脊柱影像解剖82脊柱影像解剖6
終板:椎體上下緣致密線狀影,其間的透亮間隙為椎間隙,是椎間盤的投影椎管:椎體后方,縱行半透明區椎間孔:相鄰椎弓根、椎體、關節突和椎間盤之間,頸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側位清楚脊柱影像解剖83脊柱影像解剖7Luschka關節脊柱影像解剖84Luschka關節脊柱影像解剖8脊柱影像解剖85脊柱影像解剖9脊柱影像解剖86脊柱影像解剖10脊柱影像解剖87脊柱影像解剖11脊柱影像解剖88脊柱影像解剖12第二章脊柱與脊髓斷面影像解剖
第一節橫斷層面影像解剖脊柱影像解剖89第二章脊柱與脊髓斷面影像解剖第一節橫斷層面影像解剖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上下的透明軟骨終板和Sharpey纖維構成正常椎間盤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密度低于椎體,CT不能區分髓核、纖維環脊柱影像解剖90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上下的透明軟骨終板和Sharpey纖維脊柱影像解剖91脊柱影像解剖15脊柱影像解剖92脊柱影像解剖16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93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17脊柱影像解剖94脊柱影像解剖18韌帶:前縱韌帶:正常不顯影后縱韌帶黃韌帶:節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間,橫斷面呈“V”字形,正常厚度為3-5mm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脊柱影像解剖95韌帶:脊柱影像解剖19脊柱影像解剖96脊柱影像解剖20黃韌帶脊柱影像解剖97黃韌帶脊柱影像解剖21硬脊膜與蛛網膜粘貼在一起,統稱為硬脊膜囊硬膜外間隙:骨性椎管與硬脊膜囊之間的間隙內含脂肪密度影蛛網膜下腔:蛛網膜內側的間隙馬尾神經在蛛網膜下腔呈均勻排列的多個圓點狀低密度影,含脊神經根。神經根鞘為直徑約1~3mm的圓形影,位于硬脊膜囊前外方側隱窩內。椎間孔前為椎體,后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有脊神經根通過。脊柱影像解剖98硬脊膜與蛛網膜粘貼在一起,統稱為硬脊膜囊脊柱影像解剖22硬脊膜囊
硬膜外間隙(椎管內脂肪)蛛網膜下腔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99硬脊膜囊硬膜外間隙蛛網膜下腔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23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100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241、寰樞關節層面
寰椎分為前弓、后弓和兩側側塊。前弓后方為樞椎齒狀突。齒狀突呈圓柱形,前緣稍平,與前弓后面的關節面構成寰樞正中關節;齒狀突后方為寰椎橫韌帶;兩側為翼狀韌帶。側塊上下方的關節面分別與枕骨和樞椎相關節,側塊外側方的骨結構為橫突。第1頸椎的橫突較其他頸椎的橫突長且粗,內有橫突孔,孔內有椎動脈、椎靜脈等通過。正常環齒關節間隙不超過3mm
。
脊柱影像解剖1011、寰樞關節層面
寰椎分為前弓、后弓和兩側側橫韌帶前弓后弓側塊橫突孔脊柱影像解剖102橫韌帶前弓后弓側塊橫突孔脊柱影像解剖26鉤突脊柱影像解剖103鉤突脊柱影像解剖272、頸5椎弓層面
顯示頸5完整的椎管。椎管由前方的椎體、側方的椎弓根和后方的椎板圍成,呈尖端向后的三角形。關節塊由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構成,連接椎弓根與椎板。兩側椎板在中線處呈鈍角相連接。從連接處可見頸5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分叉狀。椎體與關節塊的外側為橫突,其根部有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通過。椎管內可見頸髓。
脊柱影像解剖1042、頸5椎弓層面
顯示頸5完整的椎管。椎管由頸5椎體橫突孔棘突脊柱影像解剖105頸5椎體橫突孔棘突脊柱影像解剖293、頸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頸5至頸6椎間孔的上部。椎體形態及硬脊膜囊、硬膜外腔及脊髓的形態與上一層面相同。骨性椎管不完整,前方為椎體,側后方為椎板。椎板的前端與第5頸椎下關節突相連,關節突關節與椎體后外緣之間的間隙為椎間孔的上部。脊神經根經椎間孔向前外方行走。脊柱影像解剖1063、頸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頸5至頸6椎間孔的4、頸5~6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前方見頸5椎體的前下緣,后方見頸6椎體的后上緣,兩側見頸6椎體的鉤突,鉤突后外方為椎間孔,椎間盤的后緣是頸5~6的關節突關節,頸6椎體的上關節突位于前方,頸5椎體的下關節突位于后方。椎間孔內充滿脂肪,其中有神經根影。脊柱影像解剖1074、頸5~6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前方見頸5椎體頸椎前曲,椎間盤前部較后部稍厚,后外側受到鉤突的限制,椎間盤的邊緣和相鄰椎體的邊緣一致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的椎體鉤突,與上位椎體的前后唇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頸椎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穿行脊柱影像解剖108頸椎前曲,椎間盤前部較后部稍厚,后脊柱影像解剖32正常椎間盤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正常椎間盤與脊神經之間有一層低密度脂肪墊分界,硬脊膜囊前緣平直脊柱影像解剖109脊柱影像解剖33鉤椎關節硬脊膜囊外脂肪間隙脊柱影像解剖110鉤椎關節硬脊膜囊外脂肪間隙脊柱影像解剖34C5-6椎間盤頸髓黃韌帶椎間關節突關節橫突脊柱影像解剖111C5-6椎間盤頸髓黃韌帶椎間關節突關節橫突脊柱影像解剖355、胸8椎體層面
顯示胸8完整的椎管。椎體前緣凸出與縱隔相鄰,后緣凹陷。椎體內見“Y”形的椎基靜脈影。椎弓根自椎體上部垂直向后伸出,與椎板相連。椎板短而寬,向內后方斜行,于中線處匯合,匯合向后伸出第8胸椎棘突。橫突自關節塊向后外方伸出,與第9肋骨并行,橫突末端的前外側面有肋凹,與肋骨形成肋橫突關節。胸椎椎管近似圓形,胸髓斷面呈圓形,位于蛛網膜下腔正中稍偏前。脊髓兩側可見脊神經的前根和后根。硬脊膜囊前方有椎內靜脈叢。
脊柱影像解剖1125、胸8椎體層面
顯示胸8完整的椎管。椎體前緣凸6、腰1椎體層面
通過腰1椎體的中部及椎弓根。椎管呈完整的環狀骨結構,其內腰髓亦呈圓形。椎體外形較大,前緣圓隆,后緣平滑微凹,椎體內見“Y”形椎基靜脈影。椎體側后方與椎弓根相連,在椎弓根與椎板相連處見橫突伸向外方,兩椎板匯合處見棘突伸向后方。
脊柱影像解剖1136、腰1椎體層面
通過腰1椎體的中部及椎弓根。椎脊柱影像解剖114脊柱影像解剖38椎基靜脈管硬膜囊神經根腰大肌橫突椎弓板棘突脊柱影像解剖115椎基靜脈管硬膜囊神經根腰大肌橫突椎弓板棘突脊柱影像解剖397、腰4-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第4、5腰椎間孔的上部。椎管呈不完全的環狀結構。椎體呈橢圓形,后緣平滑微凹。椎體后外側與第4腰椎下關節突之間為椎間孔,內見腰4脊神經的后根神經節,神經節的內側為硬膜外靜脈。第4腰椎下關節突前方有黃韌帶附著,后方與椎板相延續。兩側椎板在中線匯合處后方見棘突。硬脊膜囊前緣平直,囊內見散在點狀的馬尾神經根位于終絲周圍。硬脊膜外脂肪在椎間孔處和硬脊膜前、后方最為豐富,兩側有粗大的腰大肌。
脊柱影像解剖1167、腰4-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第4、5腰椎間孔的上部。椎管椎間孔前為椎體,后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有脊神經根通過。側隱窩:向下外續于椎間孔,有脊神經經過前壁為椎體后外緣后壁為上關節突前面與黃韌帶外界為椎弓根正常前后徑為3-5mm,<3mm側隱窩狹窄
>5mm,肯定不狹窄
脊柱影像解剖117椎間孔前為椎體,后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側隱窩的定義
又名神經根管,是指椎管向側方延伸的狹窄間隙,容納神經根的通道.其背頂部為黃韌帶、小關節囊及關節軟骨內緣和部分椎板,腹底側為椎體后緣和椎間盤,外側為椎弓根的內壁,內側為硬膜囊及硬膜外結締組織,是硬膜囊側壁至椎間孔內的間隙。脊柱影像解剖118側隱窩的定義脊柱影像解剖42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119椎間孔脊柱影像解剖43椎間孔側隱窩與脊神經根黃韌帶硬脊膜囊椎體椎弓根硬脊膜囊外脂肪間隙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120椎間孔側隱窩與脊神經根黃韌帶硬脊膜囊椎體椎弓根硬脊膜囊外脂肪腰椎側隱窩是椎管兩側的延伸部,是容納脊神經的通道,當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尤其側方突出,可直接壓迫神經根,并將神經根壓向本已狹窄的側隱窩,從而加重神經根的卡壓損害,臨床癥狀往往較單純LDH嚴重且頑固。脊柱影像解剖121腰椎側隱窩是椎管兩側的延伸部,是容納脊神經的通道,當椎間盤纖側隱窩與脊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122側隱窩與脊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46側隱窩與脊神經根椎間孔與脊神經根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123側隱窩與脊神經根椎間孔與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47脊柱影像解剖124脊柱影像解剖48側隱窩與脊神經根椎間孔與脊神經根脊柱影像解剖125側隱窩與椎間孔與脊柱影像解剖498、腰4-5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形態與鄰近椎體一致,后緣微凹。椎間盤側后方為椎間孔,孔內見硬膜外靜脈和脂肪,孔的外側見第4腰神經斜向外側走行。椎間空后方可見腰4-5椎間關節,關節面呈淺弧形,從前內斜向后外方。關節前部為腰5上關節突,后為腰4下關節突。下關節突與椎板相延續,椎板前方見條狀的黃韌帶附著。脊柱影像解剖1268、腰4-5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形態與鄰近椎體一致,后緣微凹L1-2至L4-5的椎間盤形態大致相似,呈腎形,后緣年輕人稍凹,凹陷部與后縱韌帶走行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后緣可變得平直;正常L5-S1椎間盤的后緣較平直,并可輕微膨出;椎間盤由髓核和纖維環組成,略高于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CT不能區分髓核和纖維環;黃韌帶厚約2~4mm,超過5mm為肥厚;正常小關節面光滑、完整,關節間隙為
2~4mm。脊柱影像解剖127L1-2至L4-5的椎間盤形態大致相似,呈脊柱影像解剖51椎間孔神經根關節突關節下關節突上關節突椎弓板椎管內脂肪椎間盤脊柱影像解剖128椎間孔神經根關節突關節下關節突上關節突椎弓板椎管內脂肪椎間盤
腰椎間盤膨出腰椎間盤膨出(LumberDiskBuldingLDB)是指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髓核體積縮小,不能充盈纖維環;失去彈性的纖維環承受的壓力增加,高度下降,纖維環周邊膨出,椎間盤直經增大,邊緣超出椎體的邊緣。在CT或MRI橫斷面上顯示較椎體周邊超出1.6~2.3mm。LDB表現為在椎體邊緣之外出現對稱的、規則的環狀軟組織影。一般是測量椎間盤超出椎體邊緣的數值來分度,如小于3mm為輕度,3~6mm為中度,大于6mm為重度。脊柱影像解剖129腰椎間脊柱影像解剖130脊柱影像解剖54分度標準:
Ⅰ度:椎間盤膨出不超過椎體后緣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存在或無明顯改變者,為椎間盤的正?;顒臃秶?,屬正常變化。Ⅱ度:椎間盤膨出超過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消失,而硬膜囊無明顯受壓變形者。Ⅲ度:椎間盤膨出超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消失,并壓迫硬膜囊,但根無明顯受壓變形者。Ⅳ度:椎間盤膨出超2mm,壓迫硬膜囊、并壓迫神經根者。脊柱影像解剖131分度標準:脊柱影像解剖55
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又稱椎間盤疝,最多發生于腰部,其次是頸部,胸部極少。腰椎間盤突出90%發生在L4~5和L5~S1。依突出組織的類型不同,分為纖維環和髓核突出。在一定的誘因作用下,如反復的損傷或一定量的沖擊力使壓縮載荷的力度加大,髓核便通過纖維環薄弱處,尤其是退變的裂隙或斷裂處疝出。脊柱影像解剖132椎間盤突出脊柱如髓核僅沖出破裂的纖維環而外層纖維環仍保持完好,并推擠這部分纖維環突向椎間盤的輪廓之外,稱為椎間盤突出。表現為局部突出于椎體后緣的的弧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緣光滑,突出緣與纖維環后緣呈鈍角相交,大多數呈丘狀、新月形或半月形突出椎管。疝塊密度較高,偶而可鈣化。當纖維環全層破裂、髓核或含有部分破碎的纖維環及軟骨板一起疝入到椎管內,稱為椎間盤脫出,往往突出的髓核已穿過韌帶進入硬膜外腔。診斷依據是突出髓核呈孤立狀位于硬膜囊外,脫出緣模糊與椎體后緣呈銳角相交,或突出髓核中心位于椎管內。髓核在椎管硬膜外疏松脂肪間隙內可滑移,但滑移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mm。脊柱影像解剖133如髓核僅沖出破裂的纖維環而外層纖維環仍保持完好,并推擠這部分脊柱影像解剖134脊柱影像解剖58脊柱影像解剖135脊柱影像解剖59
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分為:
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間孔型、椎間孔外側型;椎間盤脫出的特殊類型:縱向型中央型:許莫氏結節邊緣型:椎體后緣軟骨結節脊柱影像解剖136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分為:脊柱影像解剖60£髓核脫水變硬,在垂直外力的作用下,通過變薄的終板突入椎體,形成Schmorl
結節或是椎間盤組織斷裂的軟骨板向上、下方向疝入椎體形成的軟骨結節脊柱影像解剖137£髓核脫水變硬,在垂直外力的作用下,脊柱影像解剖61£軟骨結節腰椎后緣軟骨結節是椎間盤組織經終板疝入椎體后緣松質骨內,使腰椎后緣小骨塊突入椎管,致椎管狹窄及壓迫脊神經根的一種疾病。病理證實除骨塊外均系透明軟骨和退變的椎間盤組織。MRI檢查T1WI及T2WI均顯示病變椎體后下緣低信號改變,壓迫硬膜囊及神經根。CT診斷依據::椎體后緣類圓形多囊狀或不規則形的骨缺損,密度與椎間盤相似,周圍有反應性硬化帶,骨塊后緣與突出的腰椎間盤后緣在CT掃描下顯示一致,說明骨塊是伴隨椎間盤同時向椎管內突出的,CT能顯示骨塊突入椎管對硬膜囊及神經根擠壓情況及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窄情況。脊柱影像解剖138£軟骨結節脊柱影像解剖62脊柱影像解剖139脊柱影像解剖63脊柱影像解剖140脊柱影像解剖64腰椎間盤突出的CT表現
1、直接征象:自椎間盤向后局限性突起的高密度軟組織塊影,由于椎間盤纖維環放射狀撕裂、退變,在該處形成薄弱點,造成髓核在該處突出而形成。軟組織塊影大多數呈丘狀、新月形或半圓形突入椎管內,輪廓多不規則,基底部與椎間盤組織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嬰幼兒尿布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重型紙箱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輸送機市場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提花時裝彈力布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海南省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非授權體育用品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報
- 2025年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成都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招投標數據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等離子割炬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單酸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國內水路 陸路貨物運輸保險合同7篇
- 邁瑞公司中文簡介
- 合并會計報表編制模板
- 攪拌車說明書
- XX大學學生中文成績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 施耐德PLC 標準指令庫
- 力之優叉車FB-DC70故障代碼
- 電動叉車控制器電路圖大全
- 法學概論的試題及答案
- 福建省水文地質圖
- 出境竹木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
- 靜態存儲器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