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本科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分析化學》本科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分析化學》本科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分析化學》本科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分析化學》本科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化學》本科課程教學大綱一、《分析化學》課程說明(一)課程代碼:091313003(二)課程英文名稱:AnalyticalChemistry(三)開課對象:環境工程、資源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四)課程性質和地位:分析化學是發展和應用各種理論、方法、儀器和策略以獲取有關物質在相對時空內的組成和性質的信息的一門科學。分析化學是高等學校化學、應用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學、藥學、農學、地學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分析化學是環境工程、資源環境工程及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分析化學包括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兩大部分。化學分析是以物質的化學反應及其計量關系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儀器分析是以物質的物理性質和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分析化學的根本任務是確定物質的組成,結構、信息進行表征和測量。本課程適宜安排在修完《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無機化學》等有關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之后的第二、三學期,內容上注意與無機化學的銜接和數學、物理結論的應用,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五)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驗方法;掌握各類儀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點;掌握各種儀器的結構與基本組成;掌握各種儀器分析方法的應用;初步了解當今世界分析儀器及分析方法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踏實細致的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和初步從事科學研究的技能,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廣泛閱讀有關資料,緊跟學科的發展前沿,隨時補充新內容,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重要進展和發展前沿。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六)教學內容、學時數、學分數及學時數具體分配本課程教學內容包括①

化學分析部分:分析試樣的采集與制備、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方法、酸堿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學中常見的分離與富集方法等。②儀器分析部分:光譜分析法導論、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分子發光分析法、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法、紅外吸收光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電分析化學導論、電位分析法、伏安法和極譜法、電解和庫侖法、色譜法導論、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子質譜法等學時數:64學時學分數:4學分學時數具體分配:序號教

容講授實驗/實踐合計化學分析部分1第1章

概論2

22第2章

分析試樣的采集與制備2

43第3章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2

64第4章分析化學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0

65第5章

酸堿滴定法8

146第6章

絡合滴定法6

207第7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4

248第8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結2

269第9章

重量分析法2

2810第10章

吸光光度法2

3011第11章

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2

32儀器分析部分1第1章

緒論1

332第2章

光譜分析法導論2

353第3章

原子發射光譜法2

374第4章

原子吸收光譜法2

395第8章

分子發光分析法1

406第9章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2

427第10章

紅外吸收光譜法2

448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譜法2

469第13章

電分析化學導論1

4710第14章

電位分析法3

5011第15章

伏安法和極譜法3

5312第16章

電解和庫侖法1

5413第18章

色譜法導論4

5814第19章

氣相色譜法2

6015第20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2

6216第6章

原子質譜法第23章

分子質譜法2

64合計

64

64

(七)教學方式講授法為主,結合案例教學。以傳統教學手段為主要形式,加強教學方法的啟發性、針對性、交互式和實效性,將“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改“單向式”為“雙向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和“會用”,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八)教學方法采用講授法、啟發法、談論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課堂討論法及實驗法等教學方法組織教學。(九)考核方式和成績記載說明1.考核要求:考試課2.考核方式:筆試(閉卷)3.考試成績:嚴格考核學生出勤情況,達到學籍管理規定的曠課量取消考試資格。綜合成績根據平時成績(15%)、期中成績(15%)及期末成績(70%)評定。二、講授大綱與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化學分析第1章

概論教學要點: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分析化學的研究對象,分析化學的地位與作用,分析化學的目標與任務,分析方法的分類以及分析化學的發展簡史,分析化學的參考文獻,分析化學過程及結果的表示,滴定分析法概述,基準物質,滴定分析法計算。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分析化學的定義、任務和作用第二節

分析方法的分類與選擇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結構分析二、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三、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五、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六、分析方法的選擇第三節

分析化學發展簡史與發展趨勢第四節

分析化學參考文獻一、叢書、大全和手冊二、參考書三、雜志四、因特網上化學信息簡介第五節

分析化學過程及分析結果的表示一、分析化學過程二、分析結果的表示第六節

滴定分析法概述一、滴定分析法的特點二、滴定分析發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第七節

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一、基準物質二、標準溶液的配制第八節

滴定分析法計算一、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二、滴定劑與被滴定物質之間的計量關系三、標準溶液濃度的計算四、待測組分含量的計算五、滴定分析計算示例教學重點和難點:1.

分析方法的分類與選擇2.

分析結果的表示3.

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4.

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5.

滴定分析法計算考核要求:1.分析化學的任務(識記)2.分析方法的分類與選擇(領會)3.滴定分析法概述(掌握)4.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掌握)5.滴定分析法計算5.1

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領會)5.2

滴定劑與被滴定物質之間的計量關系(應用)5.3

標準溶液濃度的計算(應用)5.4

待測組分含量的計算(應用)第2章

分析試樣的采集與制備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或掌握定量分析過程中試樣的采集、試樣的制備、試樣的分解及測定前的預處理方法。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試樣的采集一、固體試樣二、液體試樣三、氣體試樣四、生物試樣第二節

試樣的制備第三節

試樣的分解一、溶解法二、熔融法三、半熔法四、干式灰化法五、濕式消化法六、微波輔助消解法第四節

滴定前的預處理教學重點和難點:1.試樣的采集2.試樣的制備3.試樣的分解考核要求:1.試樣的采集1.1

固體試樣(識記)1.2

液體試樣(識記)2.

試樣的制備(掌握)3.

試樣的分解3.1

溶解法(掌握)3.2

熔融法(掌握)3.3

半熔法(了解)3.4

干式灰化法(了解)3.5

濕式消化法(了解)3.6

微波輔助消解法(了解)4.

測定前的預處理(了解)第3章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分析化學中的誤差理論,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數學、統計學處理分析化學數據的方法,熟悉并掌握總體、樣本、標準偏差、正態分布、t分布、平均值的置信區間、線性回歸、t檢驗、F檢驗、格魯布斯法、Q檢驗法等基本概念,理解隨機誤差的正態分布規律,掌握少量數據的統計學處理方法,熟練掌握顯著性檢驗方法和可疑值的取舍方法,了解和掌握計算回歸曲線的數學原理及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1.了解并掌握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偏差、準確度與精密度概念的區別與聯系。2.了解并掌握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區別與聯系。3.

了解誤差的傳遞規律。4.

熟練掌握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5.

了解與分析化學有關的數學、統計學基本概念6.了解有限數據的統計處理方法。7.強調有限數字對分析結果的重要性。8.

比較熟練地運用本章推出的結論進行有關的運算。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一、真值二、平均值三、中位數四、準確度與精密度五、誤差和偏差六、極差七、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八、公差第二節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一、有效數字二、數字修約規則三、計算規則第三節

分析化學中的數據處理一、隨機誤差的正態分布二、總體平均值的估計第四節

顯著性檢驗一、t檢驗法二、F檢驗法第五節

可疑值取舍

一、4d法二、格魯布斯法三、Q檢驗法第六節

回歸分析法一、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及回歸直線二、相關系數第七節

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1.準確度與精密度2.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3.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4.

分析化學中的數據處理5.

顯著性檢驗:t檢驗法、F檢驗法6.

可疑值取舍:4法、格魯布斯法、Q檢驗法考核要求:1.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1.1

誤差與偏差基本、真值概念

(識記)1.2

準確度與精密度概念(掌握)1.3

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1.3.1

系統誤差的特點,性質和產生原因(領會)1.3.2

隨機誤差的特點,性質和產生原因(識記)1.4

誤差的傳遞(了解)2.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2.1

有效數字的概念

(識記)2.2

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應用)2.3

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應用)3.

分析化學中的數據處理3.1隨機誤差的正態分布規律(應用)3.2總體平均值的估計3.2.1

平均值的標準偏差3.2.2

t分布(應用)4.

顯著性檢驗4.1t檢驗法(領會)4.2F檢驗法(應用)5.

可疑值取舍5.14法(應用)5.2格魯布斯法(領會)5.3Q檢驗法(應用)6.回歸分析法6.1

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及回歸直線(領會)6.2

相關系數(領會)7.

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應用)第4章分析化學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從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角度出發,要求分析數據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1、充分理解分析結果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2、了解分析全過程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3、了解標準方法與標準物質。教學時數:自學教學內容:第一節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概述

第二節

分析全過程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第三節

標準方法與標準物質第四節

不確定度和溯源性第五節

實驗室認可、計量認證及審查認可教學重點和難點:1.

分析全過程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2.

標準方法與標準物質考核要求:不作要求。第5章

酸堿滴定法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酸堿平衡研究的內容和手段,掌握分析濃度、平衡濃度、活度、活度系數、分布分數、物料平衡、質子條件、滴定分數、滴定曲線、pH值等基本概念,理解質子理論、酸堿指示劑及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緩沖溶液理論及酸堿滴定法的基本應用。1.熟練掌握與酸堿平衡及酸堿滴定法有關的基本概念。2.熟悉酸堿質子理論。3.掌握分布系數的計算。4.掌握各種類型酸堿溶液的質子條件,并會推導各類計算氫離子濃度的計算公式,掌握近似公式和最簡式的近似條件及使用這些公式的有關計算。5.了解緩沖原理,知道常用的緩沖溶液體系。6.理解滴定曲線的繪制方法和指示劑的選擇及能否準確滴定和分步滴定的判據,會解應用題。教學時數:8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酸堿平衡研究的內容二、酸堿平衡的研究手段三、濃度、活度和活度系數四、酸堿反應的平衡常數第二節

分布分數δ的計算一、一元酸溶液二、多元酸溶液第三節

質子條件與pH的計算一、物料平衡,電荷平衡和質子條件二、pH的計算第四節

酸堿緩沖溶液一、緩沖溶液pH的的計算二、緩沖指數三、緩沖容量第五節

酸堿指示劑一、酸堿指示劑的原理二、指示劑的用量三、離子強度的影響四、混合指示劑第六節

酸堿滴定基本原理一、用強堿滴定強酸二、用強堿滴定一元弱酸三、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第七節

終點誤差一、強堿滴定強酸二、強堿滴定一元弱酸三、強堿滴定多元弱酸第八節

酸堿滴定法的應用一、混合堿的測定二、銨鹽中氮的測定三、酸堿滴定法測定磷教學重點和難點:1.

分布分數δ的計算2.

質子條件與pH的計算3.

酸堿緩沖溶液pH的的計算4.

酸堿滴定基本原理5.

終點誤差6.

酸堿滴定法的應用考核要求:1.酸堿質子理論1.1

共扼關系及共扼酸堿對的概念(識記)1.2

酸堿解離平衡常數及共扼酸堿解離平衡常數間的關系(應用)1.3

定量結果的表示方法(識記)2.分布分數2.1

分布分數的基本概念

(識記)2.2

分析濃度、平衡濃度及分布分數的計算(應用)3.質子條件和酸堿溶液中pH值的計算3.1

物料平衡、電荷平衡和質子條件(應用)3.2pH計算3.2.1

強酸(強堿)溶液(應用)3.2.2

一元弱酸(堿)溶液(應用)3.2.3

多元弱酸(堿)溶液(應用)4.酸堿緩沖溶液4.1

酸堿緩沖溶液的概念(識記)4.2

酸堿緩沖溶液的pH計算4.2.1

緩沖體系pH精確式、近似式的計算(領會)4.2.2

緩沖體系pH最簡式的計算(應用)4.3

緩沖指數、緩沖容量和緩沖溶液的選擇原則及緩沖能力大小的影響因素(領會)5.酸堿指示劑5.1

變色原理(應用)5.2

變色范圍(應用)5.3

混合指示劑(領會)5.4

指示劑用量(應用)6.酸堿滴定的基本原理6.1

強堿滴定強酸,包括滴定曲線、滴定突躍和指示劑選擇原則(掌握)6.2

強堿滴定一元弱酸,包括滴定曲線、滴定突躍變化大小、化學計量點的pH計算、指示劑選擇和滴定條件(應用)6.3

多元酸和混合酸滴定,包括滴定條件和分步滴定條件的判據,化學計量點的pH計算和指示劑選擇(領會)7.終點誤差7.1

強堿滴定強酸(應用)7.2

強堿滴定一元弱酸(應用)7.3

強堿滴定多元弱酸(應用)8.酸堿滴定法的應用8.1

混合堿的測定(應用)8.2銨鹽中氮的測定(應用)8.3

酸堿滴定法測定磷(應用)第6章

絡合滴定法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絡合平衡及絡合滴定法研究的內容,掌握副反應、副反應系數、穩定常數、質子化常數、累積穩定常數

、條件穩定常數、酸效應、絡合效應、共存離子效應、掩蔽劑、指示劑的僵化、指示劑的封閉等基本概念,理解路易斯酸堿理論、金屬指示劑及絡合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絡合滴定終點誤差林邦公式論及絡合滴定法的基本應用。1.掌握分析化學中常用的絡合物。2.理解絡合平衡及副反應的影響,掌握副反應系數及條件穩定常數計算。3.掌握終點誤差的計算。4.掌握滴定原理。5.理解準確滴定條件并會選擇滴定的適宜酸度范圍。6.理解金屬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及應用,理解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滴定并能結合實際進行簡單的分析方案的設計教學時數:6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分析化學中常用的絡合物一、簡單絡合物二、螯合物三、乙二胺四乙酸四、乙二胺四乙酸的螯合物第二節

絡合物的平衡常數一、絡合物的穩定常數二、溶液中各級絡合物的分布三、平均配位數第三節

副反應系數和條件穩定常數一、副反應系數二、條件穩定常數三、金屬離子緩沖溶液第四節

金屬離子指示劑一、金屬離子指示劑的作用原理二、金屬離子指示劑的選擇三、指示劑的封閉與僵化第五節

絡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一、絡合滴定曲線二、終點誤差三、準確滴定判別式四、分別滴定判別式第六節

絡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一、單一離子絡合滴定的適宜酸度范圍二、分別滴定的酸度控制第七節

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途徑一、絡合掩蔽法二、沉淀掩蔽法三、氧化還原掩蔽法四、其他滴定劑的應用第八節

絡合滴定方式及其應用一、直接滴定法二、返滴定法三、置換滴定法四、間接滴定法五、絡合滴定結果的計算教學重點和難點:1.

絡合物的平衡常數2.

副反應系數和條件穩定常數3.

絡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4.

絡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考核要求:1.分析化學中常用的絡合物1.1

簡單絡合物及螯合物基本概念(識記)1.2EDTA和EDTA螯合物的性質,特點及其各種型體在溶液中的分布(應用)2.絡合物的平衡常數2.1

逐級絡合物各種穩定常數的計算(應用)2.2

逐級絡合物分布分數的計算(應用)2.3

逐級絡合物平均配位數的計算(領會)3.副反應系數和條件穩定常數3.1

副反應系數的計算3.1.1

酸效應系數(熟練掌握)3.1.2

共存離子效應系數(應用)3.1.3

絡合效應系數(應用)3.1.4

水解效應系數(應用)3.2

條件穩定常數的計算(應用)3.3

金屬離子緩沖溶液(領會)4.金屬離子指示劑4.1

金屬離子指示劑概念及具備條件(識記)4.2

變色原理(應用)4.3

金屬離子指示劑封閉、僵化及其避免方法(領會)5.絡合滴定法基本原理5.1

滴定曲線的繪制(領會)5.2

影響滴定突躍范圍的因素,化學計量點及終點pM值的計算(應用)5.3

終點誤差的計算(應用)5.4

能否準確滴定和分步滴定的判據(領會)6.絡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6.1

單一金屬離子滴定的酸度控制(領會)6.2

混合金屬離子滴定的酸度控制(領會)7.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途徑7.1

控制酸度(領會)7.2

掩蔽和解蔽(領會)7.3

分離干擾離子(領會)8.絡合滴定法的應用(領會)第7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復雜性及氧化還原平衡和絡合滴定法研究的內容,掌握對稱電對、可逆電對、電極電勢、標準電極電勢、條件電勢、能斯特方程等基本概念,理解能斯特方程、氧化還原指示劑及氧化還原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練應用能斯特方程解決氧化還原平衡中的各種問題,熟悉氧化還原預處理及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基本應用。1.了解氧化還原法的特點。2.注意反應條件的重要性和反應進行完全程度的判斷。3.了解條件電勢的含義。4.掌握電極電勢的計算方法。5.掌握各類型指示劑的應用。6.熟練地掌握重鉻酸鉀法、高錳酸鉀法和碘量法的內容和計算。教學時數:4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氧化還原平衡一、概述二、條件電勢三、氧化還原平衡常數四、化學計量點時反應進行的程度五、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六、催化反應和誘導反應第二節

氧化還原滴定原理一、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二、氧化還原滴定曲線三、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四、終點誤差第三節

氧化還原滴定的預處理一、氧化劑二、還原劑三、金屬離子緩沖溶液第四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一、高錳酸鉀法二、重鉻酸鉀法三、碘量法四、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教學重點和難點:1.

氧化還原平衡2.

氧化還原滴定原理3.

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考核要求:1.氧化還原平衡1.1

電對、電極電勢等基本概念(識記)1.2

能斯特方程的正確書寫(應用)1.3

對稱可逆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特點(應用)1.4

條件電勢的概念和計算(應用)1.5

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的計算(應用)1.6

化學計量點時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領會)1.7

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因素(領會)1.8

催化和誘導反應(領會)2.對稱、可逆氧化還原反應滴定原理2.1

滴定曲線的繪制(領會)2.2

滴定終點的確定及指示劑的選擇,包括自身指示劑、顯色指示劑、本身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指示劑(應用)2.3

化學計量點時溶液電勢的計算(應用)2.4

滴定突越范圍大小的影響因素(領會)2.5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應用)3.氧化還原滴定的預處理(領會)4.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4.1

高錳酸鉀法(應用)4.2

重鉻酸鉀法(應用)4.3

碘量法(應用)第8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結教學要點: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或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銀量法的使用方法及各種滴定分析法的異同。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沉淀滴定法一、滴定曲線二、沉淀滴定終點指示劑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第二節

滴定分析小結一、各種滴定分析方法的共同點二、四種滴定分析方法的不同點三、滴定曲線教學重點和難點:1.

沉淀滴定法的滴定曲線2.

沉淀滴定終點指示劑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考核要求:1.

沉淀滴定曲線的描繪與意義(領會)2.

莫爾法、佛爾哈德法、法揚斯法的原理、使用條件、注意事項(應用)3.

各種滴定分析方法的共同點(識記)4.

各種滴定分析方法的不同點(識記)第9章

重量分析法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重量分析法分類和特點,掌握沉淀形式、稱量形式、溶解度、溶度積、條件溶度積、同離子效應、鹽效應、晶形、無定形、陳化、均相成核、異相成核、重量換算因素等基本概念,理解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影響沉淀溶解度和純度的主要因素,晶形與無定形沉淀的沉淀條件,熟練掌握各種條件下有關溶解度的計算。1.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分類和特點,2.掌握溶度積原理3.掌握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4.了解影響沉淀純度的主要原因5.了解沉淀的形成過程及沉淀條件的選擇6.掌握重量換算因素的計算方法7.掌握各種銀量法的區別、指示劑、反應條件及應用范圍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重量分析法概述一、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二、重量分析對沉淀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第二節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一、溶解度、溶度積和條件溶度積二、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第三節

沉淀的類型和沉淀的形成過程一、沉淀的類型二、沉淀的形成過程三、晶形和無定形沉淀的生成第四節

影響沉淀純度的主要因素一、共沉淀現象二、繼沉淀現象三、減少沉淀玷污的方法第五節

沉淀條件的選擇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條件二、無定形沉淀的沉淀條件三、均勻沉淀法第六節

有機沉淀劑一、有機沉淀劑的分類二、有機沉淀劑的應用示例第七節

重量分析中的換算因素教學重點和難點:1.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2.

沉淀的類型和沉淀的形成過程3.

沉淀條件的選擇4.

重量分析中的換算因素考核要求:1.重量分析法概述1.1

分類與特點(識記)1.2

對沉淀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領會)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2.1

活度積、溶度積、條件溶度積之間的關系(應用)2.2

溶解度的概念及影響沉淀溶解度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同離子效應、鹽效應、酸效應、絡合效應(應用)2.3

各種條件下有關溶解度的計算(應用)3.沉淀的類型和沉淀的形成過程3.1

晶形沉淀和無定形沉淀(識記)3.2

影響沉淀顆粒大小的因素(領會)3.3

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領會)4.沉淀條件的選擇4.1

晶形沉淀的條件(領會)4.2

無定形沉淀的條件(領會)4.3

晶形和無定形沉淀的洗滌(領會)4.4

均勻沉淀法(應用)5.換算因素的計算(應用)第10章

吸光光度法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研究的內容和特點,掌握單色光、復色光、吸收曲線、參比溶液、工作曲線、線性范圍、吸光度、摩爾吸光系數、桑德爾靈敏度等基本概念,理解Lamber-Beer定律的基本原理,熟悉分光光度計的基本構造及光度分析法設計的基本步驟,了解光度分析法誤差產生的原因,熟練應用光吸收基本定律解決光度分析法中的一般問題,掌握光度分析法的基本應用。1.了解物質對光選擇吸收原因及物質顏色及其互補關系規律2.掌握光吸收定律各種數學表達式及其物理意義及吸收定律應用的基本限制。3.了解光度分析誤差產生原因,4.明確顯色條件和光度測量條件及參比溶液的選擇。5.掌握提高測定靈敏度和選擇性的途徑,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應用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吸光光度法的特點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三、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儀器第二節

光度分析法的設計一、顯色反應二、顯色條件的選擇三、測量波長和吸光度范圍的選擇四、參比溶液的選擇五、標準曲線的制作第三節

光度分析法的誤差一、對朗伯-比爾定律的偏離二、吸光度測量的誤差第四節

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應用一、示差吸光光度法二、雙波長吸光光度法三、弱酸和弱堿解離常數的測定四、絡合物組成的測定教學重點和難點:1.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2.

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儀器3.

光度分析法的設計考核要求:1.比色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的特點(識記)2.紫外-可見光譜產生的原因(領會)3.單色光的互補及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規律(應用)4.光吸收定律4.1

朗伯-比爾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及物理意義(應用)4.2

摩爾吸光系數和桑德爾靈敏度(應用)4.3

參比溶液的作用(應用)5.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組成(識記)6.光度分析法設計6.1

顯色反應(識記)6.2

顯色條件的選擇(領會)6.3

光度測量條件與參比溶液的選擇(應用)6.4

標準工作曲線的制作(領會)7.光度分析法誤差7.1

偏離朗伯-比爾定律(領會)7.2

光度分析分析法測量(領會)8.其他分光光度法及其應用8.1

示差法(應用)8.2

雙波長分光光度法(領會)8.3

吸光度加和性的應用(應用)8.4

弱酸和弱堿解離常數的測定(領會)8.5

絡合物組成的測定(領會)第11章

分析化學中的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教學要點: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熟悉并掌握回收率、分配比、分配系數、萃取百分率、離子交換劑、親和力、交換容量、比移值等基本概念,理解萃取分離的原理、實質、了解離子交換法和氣浮分離法的基本原理,熟練掌握色層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比移值的計算與運用。1.了解與掌握與分析化學中常用分離和富集方法的基本概念。2.了解與掌握沉淀分離、離子交換分離、經典色譜分離原理和應用。3.掌握溶劑萃取的原理及應用的有關計算教學時數:2學時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沉淀分離法二、揮發和蒸餾分離法第二節

液-液萃取分離法一、萃取分離法的基本原理二、重要的萃取體系三、萃取條件的選擇四、萃取分離技術第三節

離子交換分離法一、離子交換劑的種類和性質二、離子交換樹脂的親和力三、離子交換分離操作四、離子交換分離法的應用第四節

液相色譜分離法一、紙上色譜分離法二、薄層色譜分離法三、反相色譜分離法第五節

氣浮分離法一、方法原理二、氣浮分離法的類型三、影響氣浮分離效率的主要因素第六節

一些新的分離和富集方法簡介一、固相微萃取分離法二、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法三、液膜萃取分離法四、毛細管電泳分離法五、微波萃取分離法教學重點和難點:1.

沉淀分離法、揮發和蒸餾分離法2.

液-液萃取分離法考核要求:1.與分離富集有關的基本概念(識記)2.化學分離法2.1

沉淀分離法(領會)2.2

揮發與蒸餾法(領會)2.3

溶劑萃取法(應用)第二部分儀器分析第1章緒論教學要點:儀器分析歷史、現狀及總的發展趨勢,儀器分析的共性、衡量儀器性能的指標、儀器校正和分析方法。教學時數:

1學時教學內容:1.1分析化學發展和儀器分析的地位1.2儀器分析方法的類型1.3分析儀器教學重點和難點:1.1分析化學發展和儀器分析的地位經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的產生,儀器分析的特點,分析化學向分析科學發展,儀器分析的發展趨勢,分析化學發展中的創新成就。1.2儀器分析方法的類型光學分析法,電分析化學法,分離分析法,其他儀器分析方法。1.3分析儀器分析儀器的類型,分析儀器的基本結構單元,分析儀器的性能指標,分析儀器和方法校正。考核要求:1.

分析化學發展和儀器分析的地位(識記)2.

儀器分析方法的類型(識記)3.

分析儀器的性能指標,分析儀器和方法校正(理解)第2章光譜分析法導論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電磁輻射的基本性質、光學分析方法及光譜分析儀器的基本構成。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2.1電磁輻射的性質2.2光學分析法2.3光譜分析儀器教學重點和難點:2.1電磁輻射的性質電磁輻射的波動性,電磁輻射的微粒性,電磁波譜,電磁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2.2光學分析法非光譜法,光譜法。2.3光譜分析儀器光譜分析儀器原理和基本結構,光源系統,波長選擇系統,試樣引入系統,檢測系統,信號處理和讀出系統。考核要求:1.

電磁輻射的性質(識記)2.

光譜法的基本原理(理解)3.

儀器構成(識記)第3章原子發射光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原子發射光譜法的基本原理,儀器構成,干擾及消除方法,分析方法,分析性能及應用。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3.1概論3.2基本原理3.3原子發射光譜儀器3.4干擾及消除方法3.5光譜分析方法3.6分析性能.3.7分析應用教學重點和難點:3.1概論3.2基本原理原子發射光譜的產生,原子能級與能級圖,譜線強度,譜線的自吸與自蝕。3.3原子發射光譜儀器光源,試樣引入激發光源方式,試樣的蒸發與光譜的激發,分光儀,檢測器,光譜儀類型。3.4干擾及消除方法光譜干擾,非光譜干擾。3.5光譜分析方法光譜定性分析,光譜半定量分析,光譜定量分析。3.6分析性能.3.7分析應用考核要求:1.

基本原理(理解)2.

儀器構成(識記)3.

干擾及消除(理解)4.

分析方法(理解)第4章原子吸收光譜法與原子熒光光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儀器構成、干擾及其消除方法以及分析方法;也簡介了原子熒光光譜法。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4.1

原子吸收光譜法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4.3

干擾及其消除4.4

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4.5

原子熒光光譜法教學重點和難點:4.1

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原子吸收譜線的輪廓,積分吸收與峰值吸收,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特點。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結構與工作原理,原子化系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性能指標。4.3

干擾及其消除物理干擾及其消除方法,化學干擾及其消除方法,電離干擾及其消除方法,光譜干擾及其消除方法,背景的吸收與校正。4.4

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儀器操作條件的選擇,火焰原子化法最佳條件選擇,石墨爐原子化法最佳條件選擇,原子吸收光譜定量分析方法。4.5

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基本原理,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譜定量分析。考核要求:1.

基本原理(理解)2.

儀器構成(識記)3.

干擾及消除(理解)4.

分析方法(理解)第5章

X射線光譜法教學要點:簡介X射線光譜法的基本原理、儀器基本結構以及三種具體方法:X射線熒光法、X射線吸收法及X射線衍射法。教學時數:

自學教學內容:5.1

基本原理5.2

儀器基本結構5.3

X射線熒光法5.4

X射線吸收法5.5

X射線衍射法教學重點和難點:5.1

基本原理X射線的發射,X射線的吸收,

X射線的散射和衍射,內層激發電子的弛豫過程。5.2

儀器基本結構X射線輻射源,入射波長限定裝置,X射線檢測器,信號處理器。5.3

X射線熒光法儀器裝置,X射線熒光法及其應用5.4

X射線吸收法5.5

X射線衍射法多晶粉末法,單晶衍射法。考核要求:不做要求第6章原子質譜法教學要點:介紹質譜法發展簡史,質譜法分類,原子質譜法基本過程,質譜儀器的基本組成,分析系統,質譜儀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教學時數:

0.5學時(與分子質譜同時講)教學內容:6.1

概論6.2

基本原理6.3

質譜儀器6.4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教學重點和難點:6.1

概論質譜法發展簡史,質譜法分類。6.2

基本原理原子質譜法基本過程,質譜法中的相對原子質量和質荷比。6.3質譜儀器質譜儀器的基本組成,分析系統,質譜儀器的主要性能指標。6.4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基本裝置,干擾及消除方法,ICPMS的應用。考核要求:1.

質譜法基本原理(理解)2.

質譜儀器的基本組成,分析系統,質譜儀器的主要性能指標。(識記)第7章表面分析方法教學要點:簡介表面分析方法教學時數:自學教學內容:7.1

概論7.2

光電子能譜法7.3

二次離子質譜法7.4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7.5近場光學顯微鏡7.6

激光共焦掃描顯微鏡7.7

雙光子NSOM及雙光子LCSM簡介教學重點和難點:7.1

概論7.2

光電子能譜法光電子能譜法基本原理,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紫外光電子能譜法,Auger電子能譜法,電子能譜儀,電子能譜法的應用。7.3

二次離子質譜法二次離子質譜法原理,二次離子質譜儀,二次離子質譜的應用。7.4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儀器裝置,應用,原子力顯微鏡。7.5近場光學顯微鏡近場光學顯微鏡的基本原理,近場光學顯微鏡的應用。7.6

激光共焦掃描顯微鏡基本光路及成像原理,應用。7.7

雙光子NSOM及雙光子LCSM簡介考核要求:不做要求第8章分子發光分析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各種發光分析的概念、熒光及磷光產生過程。重點講述各種去活化過程、影響熒(磷)光強度的因素、分子熒光的特點以及熒光分析儀。教學時數:1學時教學內容:8.1

概論8.2

分子熒光與磷光光譜分析法8.3

化學發光分析法教學重點和難點:8.1

概論分子發光的類型,分子發光分析法的特點。8.2

分子熒光與磷光光譜分析法基本原理,熒光、磷光分析儀器,熒光的常規測定方法,磷光的測定方法,熒光、磷光分析法的應用。8.3化學發光分析法概論,基本原理,化學發光的類型,化學發光的測量儀器。考核要求:1.熒光和磷光光譜法(理解)2.化學發光法(識記)第9章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光吸收定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子吸收光譜的產生、實驗條件的選擇、定性定量原理。重點講述影響波長因素以及該方法的幾種重要應用。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9.1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9.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9.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應用教學重點和難點:9.1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無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常用術語,影響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因素。9.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儀器的基本構造,儀器類型。9.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應用定性分析,結構分析,定量分析,純度檢查,氫鍵強度的測定。考核要求:1.光吸收定律(理解)2.紫外及可見分光光度計(識記)3.分子吸收光譜的產生、實驗條件的選擇、定性定量原理(理解)4.紫外-可見分子吸收光譜的應用(理解)第10章紅外吸收光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紅外光譜的產生原理及條件、基團頻率及其影響因素、紅外光譜儀器組成、應用。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10.1

概論10.2

基本原理10.3

紅外光譜儀10.4

紅外光譜法中的試樣制備10.5

紅外光譜法的應用教學重點和難點:10.1

概論紅外光區的劃分及應用,紅外吸收光譜的特點,紅外吸收光譜圖的表示方法。10.2

基本原理產生紅外吸收的條件,雙原子分子的振動,多原子分子的振動,基團頻率和特征吸收峰,吸收譜帶的強度,影響基團頻率的因素。10.3

紅外光譜儀色散型紅外分光光度計,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10.4

紅外光譜法中的試樣制備對試樣的要求,制樣的方法。10.5

紅外光譜法的應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與色譜的聯用。考核要求:

1.基本原理(理解)2.基團頻率和特征吸收峰(理解)3.紅外光譜儀(識記)4.試樣的制備(識記)5.紅外吸收光譜法的應用(識記)第11章激光Raman光譜法教學要點:簡介激光Raman光譜法教學時數:

自學教學內容:11.1

概論11.2

基本原理11.3激光Raman光譜儀11.4

激光Raman光譜法的應用教學重點和難點:11.1

概論11.2

基本原理Raman散射與Raman位移,Raman光譜圖與Raman光強度,退偏比,Raman光譜與紅外吸收光譜的比較。11.3激光Raman光譜儀色散型Raman光譜儀,傅里葉變換Raman光譜儀。11.4

激光Raman光譜法的應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其他Raman光譜法。考核要求:不做要求第12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化學位移及其影響因素、一級圖譜的解析規則及簡單應用,核磁共振儀器組成。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12.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2.2

化學位移12.3

自旋一自旋偶合12.4

核磁共振譜儀12.5

一維核磁共振氫譜12.6

一維核磁共振碳譜(CNMR)12.7

二維核磁共振波譜簡介12.8

核磁共振應用簡介教學重點和難點:12.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核磁矩的空間量子化,核磁共振的條件。12.2

化學位移屏蔽常數,化學位移的定義。12.3

自旋一自旋偶合自旋一自旋偶合和偶合常數J,自旋一自旋偶合分裂的規律,偶合常數與分子結構的關系。12.4

核磁共振譜儀譜儀的基本組件,連續波NMR譜儀,脈沖傅里葉變換NMR譜儀,波譜儀的三大技術指標,NMR譜儀的近期進展。12.5

一維核磁共振氫譜核磁共振氫譜的特點,氫譜中影響化學位移的主要因素,氫譜中偶合常數的特點,氫譜的解析。考核要求:

1.基本原理(理解)2.核磁共振儀和試樣的制備(識記)3.化學位移(理解)4.一級圖譜的解析規則及簡單應用(識記)第13章電分析化學導論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化學電池、電極電位、電位測量方法、Nernst方程等概念與術語;了解電分析方法的簡單分類。教學時數:

1學時教學內容:13.1

電化學池13.2

電極/溶液界面雙電層13.3

電極過程的基本歷程13.4

電化學池的圖解表達式13.5

電極電位13.6

電極的極化13.7

電化學電池中的電極系統13.8

電流的性質和符號13.9

電分析化學方法概述教學重點和難點:13.1

電化學池電化學池的類型,Faraday過程與非Faraday過程。13.2

電極/溶液界面雙電層雙電層的結構及性質,充電電流。13.3

電極過程的基本歷程13.4

電化學池的圖解表達式電位符號,電池的圖解表達式。13.5

電極電位電極電位的測定,標準電極電位與條件電位,電極電位與電極反應的關系。13.6

電極的極化13.7

電化學電池中的電極系統工作電極、參比電極、輔助電極與對電極,二電極與三電極系統。13.8

電流的性質和符號考核要求:

1.基本術語和概念(理解)

2.電分析化學方法分類及特點(識記)第14章電位分析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各種電極、電位的產生機制、Nernst表達式;重點介紹各種膜電極的電位產生原理、干擾來源及測量方法;電位滴定法。教學時數:

3學時教學內容:14.1

概論14.2

電位分析法指示電極的分類14.3

參比電極與鹽橋14.4

離子選擇電極14.5

離子選擇電極的性能參數14.6

定量分析方法14.7

電位滴定法14.8

電位分析儀器及軟件工具教學重點和難點:14.1

概論14.2

電位分析法指示電極的分類第一類電極,第二類電極,第三類電極,零類電極,膜電極。14.3

參比電極與鹽橋參比電極,鹽橋。14.4

離子選擇電極膜電位及其產生,離子選擇電極電位及其電池電動勢的測量,離子選擇電極的類型及其響應機理。14.5

離子選擇電極的性能參數Nernst響應斜率、線性范圍與檢出限,電位選擇性系數,響應時間。14.6

定量分析方法pH的實用定義及其測量,分析方法,電位法的方法誤差。14.7

電位滴定法滴定終點的確定,滴定反應類型及指示電極的選擇。考核要求:1.指示電極(理解)2.離子選擇電極的機制、Nernst表達式(理解)3.離子選擇電極的性能參數(理解)4.定量分析方法(理解)5.電位滴定法(理解)第15章伏安法與極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經典極譜法測量原理、擴散電流的形成、各種極譜干擾電流的產生及消除方法;直流極譜法;極譜波的類型與極譜波方程、脈沖極譜、伏安法及強制對流技術。教學時數:

3學時教學內容:15.1

液相傳質過程15.2

擴散電流理論15.3

直流極譜法15.4

極譜波的類型與極譜波方程15.5

脈沖極譜15.6

伏安法15.7

強制對流技術教學重點和難點:15.1

液相傳質過程液相傳質方式,線性擴散傳質。15.2

擴散電流理論電位階躍法,伏安曲線,極限擴散電流,擴散層厚度。15.3

直流極譜法直流極譜的裝置,極譜波的形成,擴散電流方程,極譜定量分析。15.4

極譜波的類型與極譜波方程極譜波的類型,極譜波方程,偶聯化學反應的極譜波。15.5

脈沖極譜方波極譜法,常規脈沖極譜法,示差脈沖極譜法。15.6

伏安法線性掃描伏安法,循環伏安法,溶出伏安法,伏安法常用的工作電極。考核要求:1.經典極譜法測量原理、擴散電流的形成、各種極譜干擾電流的產生及消除方法(理解)2.極譜法(理解)3.伏安法(理解)4.

脈沖技術及溶出方法(理解)第16章電解和庫侖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電解及庫侖法的基本原理、對工作電極的要求、控制電位或電流的電解方法及特點。教學時數:

1學時教學內容:16.1

概論16.2

電解分析的基本原理16.3

電解分析方法及其應用16.4

庫侖法教學重點和難點:16.1

概論16.2

電解分析的基本原理電解,分解電壓和析出電位,過電壓和過電位,電解析出離子的次序及完全程度。16.3

電解分析方法及其應用控制電流電解法,控制電位電解法。16.4

庫侖法Faraday電解定律,電流效率,控制電位庫侖法,控制電流庫侖分析法,微庫侖分析法,其他庫侖分析方法。考核要求:1.電解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2.電解分析方法及其應用(識記)3.庫侖法(理解)第17章電分析化學新方法教學要點:簡介電分析化學新方法如:化學修飾電極、生物電化學傳感器、微電極、納米電分析化學及電分析化學聯用技術。教學時數:

自學教學內容:17.1

化學修飾電極17.2

生物電化學傳感器17.3

微電極17.4

納米電分析化學17.5

電分析化學聯用技術教學重點和難點:17.1化學修飾電極化學修飾電極的類型,化學修飾電極的功能,化學修飾電極表面的傳質與電子傳遞過程,化學修飾電極的應用。17.2

生物電化學傳感器酶傳感器,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生物成分的表面固定化方法。17.3

微電極微電極的基本性質,微電極的應用。17.4

納米電分析化學納米微粒膜電極,功能化納米結構電極,納米陣列電極,應用。17.5

電分析化學聯用技術流動注射一電催化檢測,光譜電化學,毛細管電泳或色譜一電化學,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考核要求:不做要求第18章色譜法導論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色譜分離原理、色譜圖及其描述、分離度、色譜分離方程、塔板理論,速率理論,并通過對各種基本理論的介紹,詳細討論影響柱效的各種因素、色譜方法選擇和分離操作條件優化;了解定性和定量分析。教學時數:

4學時教學內容:18.1

概論18.2

色譜法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術語18.3

溶質分布譜帶展寬-色譜動力學基礎理論18.4

組分分離——基本分離方程18.5

色譜方法選擇和分離操作條件優化18.6

色譜定性分析18.7

色譜定量分析教學重點和難點:18.1

概論分離科學的形成,分離與色譜法,分離方法分類,色譜法分類,色譜法與其他分離、分析方法比較。18.2

色譜法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術語色譜分離和相應基礎理論范疇,分布平衡,分布等溫線,分布等溫線方程,色譜流動相流速,色譜圖,保留值,色譜柱結構特性參數。18.3

溶質分布譜帶展寬——色譜動力學基礎理論色譜過程的理論處理類型,塔板理論,速率理論,柱外譜帶展寬效應。18.4

組分分離——基本分離方程分離度,分離方程,分離速度及影響因素,色譜柱峰容量。18.5

色譜方法選擇和分離操作條件優化色譜方法選擇,分離操作條件優化。18.6

色譜定性分析保留值定性,選擇性檢測響應定性,色譜一結構分析儀器聯用。18.7

色譜定量分析定量依據,定量方法。考核要求:1.色譜法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術語(識記、理解)2.塔板理論與速率理論(理解)3.影響柱效的各種因素(理解)4.定性和定量分析(識記)第19章氣相色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氣相色譜基本原理及其分離分析特點、儀器組成。重點講述氣相色譜固定相及其選擇、各種氣相色譜檢測器及其檢測對象、檢測特點等;氣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分析的應用。簡介了毛細管氣相色譜及應用。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19.1

概論19.2

氣相色譜儀19.3

氣相色譜檢測器19.4

氣相色譜固定相19.5

毛細管氣相色譜19.6

氣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19.7

氣相色譜分析的應用教學重點和難點:19.1

概論19.2

氣相色譜儀填充柱氣相色譜儀,毛細管氣相色譜儀,制備型氣相色譜儀。19.3

氣相色譜檢測器檢測器的分類,檢測器的主要性能指標,熱導檢測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電子捕獲檢測器,火焰光度檢測器,氮磷檢測器,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19.4

氣相色譜固定相固體固定相,載體,液體固定相。19.5

毛細管氣相色譜毛細管柱的特點和類型,毛細管柱的速率理論方程,毛細管柱的制備,毛細管柱的評價。19.6

氣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固定液及其含量的選擇,載體及其粒度的選擇,柱長和內徑的選擇,氣相色譜操作條件選擇。19.7

氣相色譜分析的應用環境中有機污染物的分析,食品,生物、醫學,石油化工。考核要求:1.氣相色譜儀及檢測器(識記、理解)2.氣相色譜法固定相及其選擇(理解)3.氣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理解)4.氣相色譜分析方法及應用(識記)第20章高效液相色譜法教學要點:本章介紹了高效液相色譜的儀器組成;重點介紹液相色譜柱的各種固定相及流動相的選擇、柱分離原理。分別詳細介紹分配色譜(正、反相色譜)、吸附色譜、離子交換色譜、離子色譜、體積排阻色譜等方法的原理及其應用。簡介了微徑柱高效液相色譜與制備高效液相色譜。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20.1

概論20.2

高效液相色譜儀20.3

高效液相色譜固定相和流動相20.4

吸附色譜20.5

分配色譜20.6

離子交換色譜20.7

體積排阻色譜20.8

微徑柱高效液相色譜。20.9

制備高效液相色譜簡介教學重點和難點:20.1

概論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產生和發展,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特點及與其他色譜法比較,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類和正反相色譜體系。20.2

高效液相色譜儀流動相儲器和溶劑處理系統,高壓泵系統,進樣系統,高效液相色譜柱,液相色譜檢測器。20.3

高效液相色譜固定相和流動相高效液相色譜固定相,液相色譜流動相。20.4

吸附色譜液固吸附色譜固定相,吸附色譜分離機理,分離條件優化和應用。20.5

分配色譜液液分配色譜,鍵合相高效液相色譜,離子對色譜,手性色譜,親和色譜。20.6

離子交換色譜離子交換平衡,離子交換色譜固定相一離子交換劑和流動相,離子色譜,離子排阻色譜。20.7

體積排阻色譜分離原理,體積排阻色譜柱填料和流動相,體積排阻色譜應用。考核要求:1.液相色譜的柱效(理解)2.高效液相色譜儀(識記)3.高效液相色譜固定相和流動相(理解)4.

分配色譜、吸附色譜、離子交換色譜及體積排阻色譜(識記)第21章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色譜教學要點:簡介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色譜教學時數:

自學教學內容:21.1

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色譜的基本理論21.2毛細管電泳和電色譜儀器裝置21.3

毛細管電泳分離模式及應用21.4

毛細管電色譜柱技術教學重點和難點:21.1

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色譜的基本理論雙電層和Zeta電勢,電泳,電滲流,電滲流的控制,分離原理,柱效和分離度。21.2毛細管電泳和電色譜儀器裝置儀器基本結構,進樣系統,電源及其回路,毛細管及其溫度控制,檢測系統。21.3

毛細管電泳分離模式及應用毛細管區帶電泳,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毛細管凝膠電泳,毛細管等電聚焦,毛細管等速電泳。21.4

毛細管電色譜柱技術填充柱,開管柱,整體柱,CEC應用考核要求:不做要求第22章其他分離分析方法教學要點:簡介其他分離分析方法教學時數:

自學教學內容:22.1

概論22.2

超臨界流體色譜22.3

超臨界流體萃取22.4

固相微萃取22.5

逆流色譜22.6

場流分離22.7

多維色譜教學重點和難點:22.1

概論22.2

超臨界流體色譜超臨界流體和超臨界流體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儀,流動相和固定相,超臨界流體色譜分離操作條件,SFC與氣相和高效液相色譜的比較,超臨界流體色譜的應用。22.3

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的特點,萃取儀器和技術,SFE的應用。22.4

固相微萃取基本裝置和特點,基本原理,固相微萃取頭和制備技術,SPME操作技術,SPME聯用技術,SPME的應用。22.5

逆流色譜22.6

場流分離22.7

多維色譜考核要求:不做要求第23章分子質譜法教學要點:介紹了分子質譜的基本原理、儀器組成、分子質譜離子類型、基本操作技術及應用、簡介了相關聯用技術。教學時數:

0.5學時(與原子質譜同時講)教學內容:23.1

概論23.2

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和方程23.3

質譜儀器23.4

分子質譜離子類型23.5

分子質譜基本操作技術23.6

分子質譜法的應用23.7

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23.8

高效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23.9

毛細管電泳一質譜聯用(CE—MS)23.10質譜一質譜聯用教學重點和難點:23.1

概論分子質譜范疇,分子質譜與原子質譜比較,分子質譜表示法。23.2

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和方程23.3

質譜儀器分子質譜儀器基本結構,進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