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危兒童專案管理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吳虹高危兒童專案管理湖南省婦幼保健院1
目的
高危兒童管理是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加強對高危兒童的醫學監護及特別護理,使其盡早康復,保障兒童身體健康和降低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目的高危兒童管理是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加強對高危兒童2對象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中重度營養不良、中重度貧血、活動期佝僂病、出生缺陷先心病等。對象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中重度營養不良、中重度貧血、活3管理方法
專案管理:高危兒童管理登記冊(一覽表)對所有高危兒童應進行登記;個案卡對每一個高危兒童均應建立個案卡片,記錄建檔時間、疾病名稱、隨訪及轉歸,進行專案管理。管理方法
專案管理:4結案治愈后應結案轉入健康兒童常規管理。高危兒童個案卡歸于其健康檔案中。結案治愈后應結案轉入健康兒童常規管理。5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家庭訪視:盡量在出院當天訪視,并且根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增加訪視次數(如體重在2000克以下或體溫不正常、生活能力差者)。對于這類新生兒給予額外的指導喂養指導保溫指導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家庭訪視:盡量在出院當天訪視,并且6喂養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必須強調母乳喂養;對吸吮力弱的孩子,可將母親的奶汁擠在杯中,用滴管喂養。逐步增加喂奶次數;觀察體重的增長;對32周以內的早產兒,每次滴管喂養前,母親可將小手指(洗凈后)放入早產兒口中,刺激和促進吸吮反射的建立,以便主動吸吮乳頭;注意食具和手的衛生。喂養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必須強調母乳喂養;7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定時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次,作好記錄(每日體溫正常應波動在36℃~37℃之間)。室溫應保持在24℃~26℃。在換尿布時,注意先將尿布(用暖水袋)加溫。新生兒保溫可將熱水袋或用裝熱水的密封瓶放在兩床被之間(不能直接接觸嬰兒皮膚),以嬰兒手足溫和即為適宜。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定時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8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無上述條件者,可將嬰兒直接貼近成人身體保溫。體重≥2000克的嬰兒,臍帶脫落后每日可洗澡,室溫最好在28℃左右,盆浴水溫應調在38℃~40℃為宜,一切浴巾、衣物應預熱后使用,出浴后應先將嬰兒頭部擦干。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無上述條件者,可將嬰兒直接貼9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每次換尿布或做其他護理時,動作要輕柔迅速,以免嬰兒受涼。注意更換嬰兒的體位,定時翻身、側臥。吃奶后應將嬰兒頭部側向右邊,以免吐奶或吐奶后吸入呼吸道中。注意觀察臍部情況。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每次換尿布或做其他護理時,動10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觀察新生兒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聲、皮膚(注意黃疸、硬腫)及大小便性質和次數,并囑家長如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或到醫院檢查。若需吸氧或靜脈輸液須隨時監測,應轉診至上級醫院。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觀察新生兒吃奶、精神、面色、11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滿2周及28天時各測一次體重,但要注意保暖。對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克者應分析原因,進行指導,必要時轉診。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滿2周及28天時各測一12結案標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體重達到正常,按年齡別體重或按身高別體重達到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上,并維持2個月無變化。生活能力明顯增強、吸吮能力增強、體溫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結案標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體重達到正常,按年齡別體重或13營養不良兒童管理管理對象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克者。生長監測中連續2次體重不增或下降的兒童。低體重、消瘦、生長遲緩兒童。營養不良兒童管理管理對象14咨詢指導生長曲線營養評價建議正常范圍內呈向上趨勢營養狀況良好繼續合理喂養曲線平坦曲線低偏有潛在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尋找原因,予以指導發現并糾正不良的飲食行為曲線下斜營養不良轉入營養不良專案管理咨詢指導生長曲線營養評價建議正常范圍內呈向上趨勢營養狀況良好15-2-1-2-116-2-1-2-117-2-1-2-118-2-1-2-119-1-2-1-220營養不良的分類體重低下(年齡別體重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急性或近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年齡別身高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慢性長期營養不良。消瘦(身長別體重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分類體重低下(年齡別體重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21管理方法對營養不良的兒童進行專案登記,加強管理;詳細詢問喂養和患病情況,分析體重增長不良的原因,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健康教育;對由于感染所致營養不良的兒童,針對感染的病因給予及時治療,對反復感染的兒童,可選用調節機體免疫力的藥物,以達到減少和控制感染的目的。管理方法對營養不良的兒童進行專案登記,加強管理;22飲食調理增加食物量增加能量密度增加餐次適當添加營養素補充劑對于食欲差的低體重患兒,可以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鋅,一日兩次,連續服用14天。飲食調理23隨訪每月隨訪一次,如有喂養問題,5天后復診。檢查時準確測量體重,并對測查結果進行評價分析;連續三次隨訪,體重曲線與標準曲線平行或上升者可以結案,重新納入健康兒童管理,否則轉上級兒童保健部門營養門診。隨訪每月隨訪一次,如有喂養問題,5天后復診。檢查時準確測量體24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活動期佝僂病凡年齡在2歲以下兒童,有VitD缺乏的高危因素,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可考慮診斷;確診需血生化,骨X攝片。注意:肋外翻不是佝僂病的體征,這是當嬰兒坐位時,脊柱前傾,腹壓加大將肋緣向外牽引所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活動期佝僂病25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治療及結案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顯效者(神經系統癥狀消失、體征減輕)再服三個月維持量,以鞏固療效,三個月后可酌情結案。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若用藥后癥狀、體征消失,繼續觀察3個月無變化。即可結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治療及結案26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轉診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仍無好轉,應考慮有無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需轉兒科內分泌門診診治。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轉診27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貧血是由于病理情況引起的血紅蛋白降低,其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缺鐵性貧血是鐵缺乏癥的嚴重階段,6-24個月的兒童中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缺鐵性貧血必須補充鐵劑方能治愈。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貧血是由于病理情況引起的血紅蛋白降低,28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判定標準絕大多數營養性貧血是缺鐵造成的,因此可以用血紅蛋白水平指示缺鐵性貧血的程度。一旦血紅蛋白水平低于110克/升,體內鐵儲備已經處于耗竭狀態。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判定標準29看化驗單HCT<33-34%MCV<80MCH<26看化驗單HCT<33-34%30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常規檢測時間嬰幼兒期: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
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常規檢測時間31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治療方法兒童一旦出現缺鐵性貧血,必須通過補充鐵劑進行治療;血紅蛋白在11克/分升以下的貧血患兒,需連續服用鐵劑至少3個月,以糾正貧血并補充鐵儲備,同時進行飲食調整。重度貧血患兒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還需要繼續補充鐵劑3個月,以增加鐵儲備。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治療方法32飲食調整6個月以內的嬰兒應該純母乳喂養,母乳中的鐵很容易被吸收,是預防嬰兒缺鐵的最佳食品;6個月的孩子開始添加輔食時應首選鐵強化米粉;嬰幼兒飲食中每周應該吃1-2次動物肝臟或動物血,每天都要吃肉類,紅顏色的肉(豬肉、牛肉、羊肉等)比白顏色的肉(雞肉、魚肉、蝦等)和蛋含鐵量多,也更容易被機體吸收;一些植物類食品(黑木耳、芝麻等)含鐵雖然很豐富,但所含的非血紅素鐵不容易被機體吸收,因此不宜作為給兒童補充鐵的首選食品。飲食調整33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復診對貧血患兒,應在補充鐵劑和葉酸后1周和4周復診。復診的目的是觀察療效,調整治療方案。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復診34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轉診經病史詢問和臨床檢查可疑為非營養性貧血的患兒;補充鐵劑和葉酸后1周復診血紅蛋白繼續下降;補充鐵劑和葉酸4周后復診血紅蛋白未上升。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轉診35結案血紅蛋白上升至正常,并維持8周不下降。貧血癥狀及體征消失。結案血紅蛋白上升至正常,并維持8周不下降。36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管理對象:
確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在實施手術根治前均作為管理對象。
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管理對象:
確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在實37管理方法
進行專案登記,加強管理,1~3個月隨訪;指導家長加強生活各環節的護理:合理安排活動,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哭鬧;合理膳食,保證足夠營養和能量,少食多餐,避免吃產氣多的食物;增強抗病能力,鼓勵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天氣變化時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呼吸道感染;按照計劃免疫程序規定預防接種,減少相應傳染病的發生;督促定期專科隨訪檢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適時手術治療。
管理方法進行專案登記,加強管理,1~3個月隨訪;38謝謝大家!謝謝大家!39高危兒童專案管理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吳虹高危兒童專案管理湖南省婦幼保健院40
目的
高危兒童管理是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加強對高危兒童的醫學監護及特別護理,使其盡早康復,保障兒童身體健康和降低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目的高危兒童管理是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加強對高危兒童41對象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中重度營養不良、中重度貧血、活動期佝僂病、出生缺陷先心病等。對象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中重度營養不良、中重度貧血、活42管理方法
專案管理:高危兒童管理登記冊(一覽表)對所有高危兒童應進行登記;個案卡對每一個高危兒童均應建立個案卡片,記錄建檔時間、疾病名稱、隨訪及轉歸,進行專案管理。管理方法
專案管理:43結案治愈后應結案轉入健康兒童常規管理。高危兒童個案卡歸于其健康檔案中。結案治愈后應結案轉入健康兒童常規管理。44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家庭訪視:盡量在出院當天訪視,并且根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增加訪視次數(如體重在2000克以下或體溫不正常、生活能力差者)。對于這類新生兒給予額外的指導喂養指導保溫指導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家庭訪視:盡量在出院當天訪視,并且45喂養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必須強調母乳喂養;對吸吮力弱的孩子,可將母親的奶汁擠在杯中,用滴管喂養。逐步增加喂奶次數;觀察體重的增長;對32周以內的早產兒,每次滴管喂養前,母親可將小手指(洗凈后)放入早產兒口中,刺激和促進吸吮反射的建立,以便主動吸吮乳頭;注意食具和手的衛生。喂養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必須強調母乳喂養;46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定時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次,作好記錄(每日體溫正常應波動在36℃~37℃之間)。室溫應保持在24℃~26℃。在換尿布時,注意先將尿布(用暖水袋)加溫。新生兒保溫可將熱水袋或用裝熱水的密封瓶放在兩床被之間(不能直接接觸嬰兒皮膚),以嬰兒手足溫和即為適宜。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定時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47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無上述條件者,可將嬰兒直接貼近成人身體保溫。體重≥2000克的嬰兒,臍帶脫落后每日可洗澡,室溫最好在28℃左右,盆浴水溫應調在38℃~40℃為宜,一切浴巾、衣物應預熱后使用,出浴后應先將嬰兒頭部擦干。保溫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無上述條件者,可將嬰兒直接貼48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每次換尿布或做其他護理時,動作要輕柔迅速,以免嬰兒受涼。注意更換嬰兒的體位,定時翻身、側臥。吃奶后應將嬰兒頭部側向右邊,以免吐奶或吐奶后吸入呼吸道中。注意觀察臍部情況。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每次換尿布或做其他護理時,動49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觀察新生兒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聲、皮膚(注意黃疸、硬腫)及大小便性質和次數,并囑家長如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或到醫院檢查。若需吸氧或靜脈輸液須隨時監測,應轉診至上級醫院。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觀察新生兒吃奶、精神、面色、50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滿2周及28天時各測一次體重,但要注意保暖。對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克者應分析原因,進行指導,必要時轉診。護理指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滿2周及28天時各測一51結案標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體重達到正常,按年齡別體重或按身高別體重達到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上,并維持2個月無變化。生活能力明顯增強、吸吮能力增強、體溫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結案標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體重達到正常,按年齡別體重或52營養不良兒童管理管理對象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克者。生長監測中連續2次體重不增或下降的兒童。低體重、消瘦、生長遲緩兒童。營養不良兒童管理管理對象53咨詢指導生長曲線營養評價建議正常范圍內呈向上趨勢營養狀況良好繼續合理喂養曲線平坦曲線低偏有潛在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尋找原因,予以指導發現并糾正不良的飲食行為曲線下斜營養不良轉入營養不良專案管理咨詢指導生長曲線營養評價建議正常范圍內呈向上趨勢營養狀況良好54-2-1-2-155-2-1-2-156-2-1-2-157-2-1-2-158-1-2-1-259營養不良的分類體重低下(年齡別體重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急性或近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年齡別身高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慢性長期營養不良。消瘦(身長別體重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分類體重低下(年齡別體重低于中位數-2個標準差),60管理方法對營養不良的兒童進行專案登記,加強管理;詳細詢問喂養和患病情況,分析體重增長不良的原因,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健康教育;對由于感染所致營養不良的兒童,針對感染的病因給予及時治療,對反復感染的兒童,可選用調節機體免疫力的藥物,以達到減少和控制感染的目的。管理方法對營養不良的兒童進行專案登記,加強管理;61飲食調理增加食物量增加能量密度增加餐次適當添加營養素補充劑對于食欲差的低體重患兒,可以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鋅,一日兩次,連續服用14天。飲食調理62隨訪每月隨訪一次,如有喂養問題,5天后復診。檢查時準確測量體重,并對測查結果進行評價分析;連續三次隨訪,體重曲線與標準曲線平行或上升者可以結案,重新納入健康兒童管理,否則轉上級兒童保健部門營養門診。隨訪每月隨訪一次,如有喂養問題,5天后復診。檢查時準確測量體6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活動期佝僂病凡年齡在2歲以下兒童,有VitD缺乏的高危因素,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可考慮診斷;確診需血生化,骨X攝片。注意:肋外翻不是佝僂病的體征,這是當嬰兒坐位時,脊柱前傾,腹壓加大將肋緣向外牽引所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活動期佝僂病64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治療及結案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顯效者(神經系統癥狀消失、體征減輕)再服三個月維持量,以鞏固療效,三個月后可酌情結案。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若用藥后癥狀、體征消失,繼續觀察3個月無變化。即可結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治療及結案65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轉診維生素D治療量,服藥一個月后復查仍無好轉,應考慮有無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需轉兒科內分泌門診診治。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管理轉診66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貧血是由于病理情況引起的血紅蛋白降低,其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缺鐵性貧血是鐵缺乏癥的嚴重階段,6-24個月的兒童中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缺鐵性貧血必須補充鐵劑方能治愈。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貧血是由于病理情況引起的血紅蛋白降低,67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判定標準絕大多數營養性貧血是缺鐵造成的,因此可以用血紅蛋白水平指示缺鐵性貧血的程度。一旦血紅蛋白水平低于110克/升,體內鐵儲備已經處于耗竭狀態。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判定標準68看化驗單HCT<33-34%MCV<80MCH<26看化驗單HCT<33-34%69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常規檢測時間嬰幼兒期: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
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常規檢測時間70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的管理治療方法兒童一旦出現缺鐵性貧血,必須通過補充鐵劑進行治療;血紅蛋白在11克/分升以下的貧血患兒,需連續服用鐵劑至少3個月,以糾正貧血并補充鐵儲備,同時進行飲食調整。重度貧血患兒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還需要繼續補充鐵劑3個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全自動繞簧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確定方向足球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辦公新風尚醫療器械智能化的應用與展望
- 辦公衛生中微生物學的實踐應用研究
- 互聯網醫療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 國企門面租賃合同協議
- 多項施工合同協議
- 國外技術指導合同協議
- 工程小型維修合同協議
- 奶茶店閉店合同協議
- 鋇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作業指導書
- LY/T 2588-2016林業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準則
- 2023年廣州市黃埔區中醫院康復醫學與技術崗位招聘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江蘇省民用建筑施工圖綠色設計專篇參考樣式2021年版
- GB/T 34720-2017山羊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技術
- GB/T 24368-2009玻璃表面疏水污染物檢測接觸角測量法
- GB/T 18901.1-2002光纖傳感器第1部分:總規范
- GB/T 1282-1996化學試劑磷酸
- 聯想云教室lenovo eclass用戶手冊
- 動脈瘤醫學知識專題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