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_第1頁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_第2頁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_第3頁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_第4頁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新課標版高二必修3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人教新課標版高二必修3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20世紀的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20世紀的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孫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使中國人醒過來了;2、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毛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兩半社會,創建新中國,使中國人站起來了;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鄧領導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課標導航:

了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課標導航:本課探究: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內容3、評價探究二:三民主義的實踐

1、實踐活動2、結果3、教訓探究三:新三民主義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內容3、“新”在哪里?4、影響、評價探究四:新舊三民主義比較(異、同)本課探究: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內容、評價)

思考:從《時局圖》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一:1895年~1898年間,國內新創建的商辦廠礦企業,資本在萬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設廠十五家以上。材料二:思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工業發展狀況?經濟上: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政治上: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內容、評價)思考:從《時局圖未實踐西學失敗洋務運動失敗戊戌變法失敗(1)鴉片戰爭時期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林則徐,魏源地主階級先進知識分子等提出了“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2)1851-1864年洪秀全領導了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3)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中體西用”和“師夷長技以自強”;(4)19世紀60年代產生了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想,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機提出了哪些救國主張?結果如何?未實踐西學失敗洋務運動失敗一、三民主義的提出——年1、背景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政治民族危機嚴重;資產階級革命派力量壯大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傳播各派方案失敗1905一、三民主義的提出——年1、背景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2、同盟會的成立(1)時間(2)機關報(3)綱領1905年8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11月,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第一次明確解釋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簡稱“三民主義”。2、同盟會的成立(1)時間(2)機關報(3)綱領1905年8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創立民國──民權主義;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平均地權──民生主義;

材料三

滿洲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

(二)三民主義的內容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內容對應的同盟會綱領具體含義評價民族主義(民族革命)民權主義(政治革命)民生主義(社會革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暴力推翻清王朝實現民族獨立自主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國民主權核定地價國民共享3、三民主義的內容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時代的要求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沒有明確反帝主張從理論上解決了革命政黨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缺少具體的可操作的辦法解決土地問題反映孫中山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對世界潮流的敏銳觀察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前提核心補充和發展≠平分土地內容對應的同具體含義評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驅除韃虜創立4、評價(1)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性質)。(2)集中表達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愿望。(3)指導和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局限性: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主張,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進步性:4、評價(1)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性質三民主義的實踐辛亥革命失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臨時約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兩次護法運動活動結果探究二:三民主義的實踐:實踐活動、結果、教訓三民主義的實踐辛亥革命失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臨時約法》二(1)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捍衛民主共和的斗爭……教訓: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走不通。探究二:三民主義的實踐:實踐活動、結果、教訓失敗(1)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材料1:“八月以來,義旗飆發,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態,而報紙及輿論,每表其同情。鄰誼之篤,良足深謝。”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材料2:“革命以來迭次發生亂事,均因各國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擾亂中國之外國勢力,中國之統一和平乃決不可能。”—1924年孫中山《在神戶歡迎會上的演說》據材料1—3分析從1912年到1924年,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據材料4分析變化的原因。變化:由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到明確反帝,喚醒吸收民眾。原因:辛亥革命后維護共和斗爭失敗;英美列強拒絕幫助;蘇俄的幫助材料3……我目前正在改組中國國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農民、工人參加進來。為謀求社會的根本改革,還要喚起民眾覺醒。材料4

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在有淹死的危險。……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站在岸上嘲笑我。這時候,漂來了蘇俄這根稻草。因為要淹死了,我決定抓住它.─1922年孫中山談話材料1:“八月以來,義旗飆發,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態三、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新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1)十月革命鼓舞;共產國際、中共的幫助(客觀)(2)多次斗爭失敗的教訓;孫中山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精神(主觀)2、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廣州)核心內容:三大政策,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背景、內容、“新”的體現?影響三、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新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1)十月革命鼓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內容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發展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認識三民主義學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核心綱領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對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自求解放;對內: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平均地權、核定地價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滿→民族平等①民權由資產階級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權關注工農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內容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發展民族4、影響

在新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國共進行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以北伐戰爭為主要標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來。5、評價(1)進步意義: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展和高漲。(2)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未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4、影響在新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國共進行了第一次國共合新舊三民主義之相同點:

1、性質:都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為目標3、內容:都把民族民權民生緊密結合都以民權為核心4、影響:都成功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相同點:新舊三民主義之相同點:1、性質:都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新舊三民主義的異同:內容不同:民族主義—舊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增加了對外反帝、對內主張民族平等的新內容。民權主義—舊是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為目標:新主張民權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目標發展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政府。民生主義—舊只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新三民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把民生主義和扶助農工相結合,反封建革命性增強。不同點:影響不同:舊三民主義是指導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重大推動作用;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指導國民大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有力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新舊三民主義的異同:內容不同:民族主義—舊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孫中山一生中的兩次偉大轉變第一次: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改良(改革),后走上革命道路,提出三民主義,指導辛亥革命。第二次: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與共產黨合作(最偉大的轉變),開展國民大革命。孫中山一生中的兩次偉大轉變第一次: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物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書》,1894年6月(1)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過李鴻章,使清政府變法維新,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材料二:“革命為惟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孫中山,1903年12月13日(2)與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國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孫中山的思想有了哪兩個顯著的變化?方法:以前采用溫和的改革(或“改良”),以后主張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張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張建立共和國。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物暢其流──材料三:“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孫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1月(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軍閥統治;帝國主義壓榨。

材料四:“我已囑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孫中山《致蘇俄遺書》,1925年3月(4)為了材料四的“民主革命”,孫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針政策上有何重大發展?重大發展:提出了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

材料三:“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件謝謝!謝謝!人教新課標版高二必修3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人教新課標版高二必修3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20世紀的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20世紀的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孫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使中國人醒過來了;2、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毛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兩半社會,創建新中國,使中國人站起來了;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鄧領導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課標導航:

了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課標導航:本課探究: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內容3、評價探究二:三民主義的實踐

1、實踐活動2、結果3、教訓探究三:新三民主義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內容3、“新”在哪里?4、影響、評價探究四:新舊三民主義比較(異、同)本課探究: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內容、評價)

思考:從《時局圖》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一:1895年~1898年間,國內新創建的商辦廠礦企業,資本在萬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設廠十五家以上。材料二:思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工業發展狀況?經濟上: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政治上: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探究一: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內容、評價)思考:從《時局圖未實踐西學失敗洋務運動失敗戊戌變法失敗(1)鴉片戰爭時期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林則徐,魏源地主階級先進知識分子等提出了“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2)1851-1864年洪秀全領導了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3)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中體西用”和“師夷長技以自強”;(4)19世紀60年代產生了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想,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機提出了哪些救國主張?結果如何?未實踐西學失敗洋務運動失敗一、三民主義的提出——年1、背景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政治民族危機嚴重;資產階級革命派力量壯大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傳播各派方案失敗1905一、三民主義的提出——年1、背景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2、同盟會的成立(1)時間(2)機關報(3)綱領1905年8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11月,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第一次明確解釋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簡稱“三民主義”。2、同盟會的成立(1)時間(2)機關報(3)綱領1905年8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創立民國──民權主義;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平均地權──民生主義;

材料三

滿洲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

(二)三民主義的內容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內容對應的同盟會綱領具體含義評價民族主義(民族革命)民權主義(政治革命)民生主義(社會革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暴力推翻清王朝實現民族獨立自主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國民主權核定地價國民共享3、三民主義的內容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時代的要求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沒有明確反帝主張從理論上解決了革命政黨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缺少具體的可操作的辦法解決土地問題反映孫中山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對世界潮流的敏銳觀察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前提核心補充和發展≠平分土地內容對應的同具體含義評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驅除韃虜創立4、評價(1)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性質)。(2)集中表達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愿望。(3)指導和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局限性: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主張,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進步性:4、評價(1)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性質三民主義的實踐辛亥革命失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臨時約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兩次護法運動活動結果探究二:三民主義的實踐:實踐活動、結果、教訓三民主義的實踐辛亥革命失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臨時約法》二(1)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捍衛民主共和的斗爭……教訓: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走不通。探究二:三民主義的實踐:實踐活動、結果、教訓失敗(1)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材料1:“八月以來,義旗飆發,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態,而報紙及輿論,每表其同情。鄰誼之篤,良足深謝。”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材料2:“革命以來迭次發生亂事,均因各國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擾亂中國之外國勢力,中國之統一和平乃決不可能。”—1924年孫中山《在神戶歡迎會上的演說》據材料1—3分析從1912年到1924年,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據材料4分析變化的原因。變化:由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到明確反帝,喚醒吸收民眾。原因:辛亥革命后維護共和斗爭失敗;英美列強拒絕幫助;蘇俄的幫助材料3……我目前正在改組中國國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農民、工人參加進來。為謀求社會的根本改革,還要喚起民眾覺醒。材料4

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在有淹死的危險。……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站在岸上嘲笑我。這時候,漂來了蘇俄這根稻草。因為要淹死了,我決定抓住它.─1922年孫中山談話材料1:“八月以來,義旗飆發,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態三、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新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1)十月革命鼓舞;共產國際、中共的幫助(客觀)(2)多次斗爭失敗的教訓;孫中山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精神(主觀)2、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廣州)核心內容:三大政策,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背景、內容、“新”的體現?影響三、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新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1)十月革命鼓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內容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發展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認識三民主義學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核心綱領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對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自求解放;對內: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平均地權、核定地價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滿→民族平等①民權由資產階級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權關注工農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內容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發展民族4、影響

在新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國共進行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以北伐戰爭為主要標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來。5、評價(1)進步意義: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展和高漲。(2)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未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4、影響在新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國共進行了第一次國共合新舊三民主義之相同點:

1、性質:都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為目標3、內容:都把民族民權民生緊密結合都以民權為核心4、影響:都成功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相同點:新舊三民主義之相同點:1、性質:都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新舊三民主義的異同:內容不同:民族主義—舊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增加了對外反帝、對內主張民族平等的新內容。民權主義—舊是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為目標:新主張民權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目標發展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政府。民生主義—舊只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新三民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把民生主義和扶助農工相結合,反封建革命性增強。不同點:影響不同:舊三民主義是指導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重大推動作用;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指導國民大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有力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新舊三民主義的異同:內容不同:民族主義—舊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孫中山一生中的兩次偉大轉變第一次: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改良(改革),后走上革命道路,提出三民主義,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