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滋病或梅毒治療和管理改艾滋病或梅毒治療和管理改1一、概述一、概述2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2015版)總目標:為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服務,最大程度降低艾、梅、乙對婦女兒童的影響,改善婦女兒童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具體目標:1、孕產婦艾滋病、梅毒、乙肝檢測率達95%以上,孕期檢測率達90%以上,提高孕早期檢測比率;2、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抗病毒用藥率達90%以上;3、梅毒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治療率達90%以上;4、乙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達95%以上;5、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至5%以下。6、先天梅毒報告發病率下降至15/10萬活產以下。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3預防艾滋病
、
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艾滋病
、
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4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抗體檢測檢測時間記錄在保健手冊(+)終止妊娠
轉介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繼續妊娠(婦幼保健機構管理)(一)孕期保健服務(二)CD4檢測指導選擇抗病毒藥物方案(三)孕產婦HIV感染狀況及免疫狀況監測(四)安全助產①規范性服用抗病毒藥物1月以上或病載<1000拷貝/ml陰道分娩(無產科禁忌癥)(五)所生嬰兒保健與指導(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七)預防性應用復方新諾明(八)轉介②擇期剖宮產:孕38周預防性用藥方案治療性用藥方案有反應性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抗體檢測5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隨訪和先天梅毒的診斷治
血清學檢測雙(+)(首次產檢)(一)治
療(二)安全助產(三)所生兒童預防性治療(四)為梅毒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提供孕早期發現(孕13周前)孕中期、晚期發現:臨產時發現:立即給予治療孕早期(13周前)孕晚期(28周后)立刻給予2個療程的抗梅毒治療①各提供1個療程的治療②性伴同時治療2個治療療程間隔4周(最少間隔2周)第二個療程在孕晚期進行
①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療,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療或在分娩前1個月才進行抗梅毒治療②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滴度不高于母親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沒有臨床表現。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隨訪和先天梅6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首次產檢)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兩對半化驗(+)
孕婦:①監測肝臟功能②治療、營養支持、指導嬰兒:①出生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國際單位,越早效果越好。
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
三次乙肝疫苗接種。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首次產檢)7艾滋病病人在臨床上分為四期。—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兩對半化驗早期梅毒的母親發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親梅毒胎盤的主要表現包括巨大胎盤、局灶性絨毛炎、血管增生及壞死性臍帶炎,胎盤絨毛相對不成熟;在胎盤組織中找到梅毒螺旋體也可確診先天梅毒。定義:梅毒患者在首次使用驅梅藥物時所出現的急性不良反應,又叫“療后增劇反應”。12個月作抗體檢測,兩種試劑均陰性,排除感染,補種尚未接種的疫苗。早期先天梅毒診斷(我國)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NVP10mg(即混懸液1.–普魯卡因青霉素G5萬單位/kg/日,肌注,1次/日連續10-14天。全身不適,體溫升高(38.1、原則上HIV感染和未除外HIV感染兒童不宜使用活病毒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水痘、麻疹及輪狀病毒疫苗)。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性治療方案:(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療程:妊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療一,中間間隔4周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的治療及管理艾滋病病人在臨床上分為四期。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8
艾滋病基本概述1、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感染后一般要經過2-10年的潛伏期發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沒有發病的人,無癥狀狀態可持續較長時間,是比較危險的傳染源。人體感染后病毒后需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抗體,臨床上檢測不出HIV抗體,這段時間成為“窗口期”,約2周至3個月,具有傳染性,隱匿性更強。艾滋病病人在臨床上分為四期。2、傳播途徑:通過性、血液和母嬰傳播三種途徑傳播,一般性日常接觸不會造成艾滋病的傳播。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4、艾滋病檢測的實驗室:HIV檢測篩查實驗室;HIV檢測確證實驗室;艾滋病參比實驗室。
9
艾滋病母嬰傳播流行狀況
1、全球:在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母嬰傳播率15-50%。進行預防母嬰傳播干預后,傳播率下降至2-8%以下。
2、我國:在未采取任何干預措施的情況下,艾滋病相對高發地區母嬰傳播水平在33-38%。采取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措施后,傳播率下降至8%,如規范干預,傳播率可降至3.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3、干預措施:孕產婦在孕產期的咨詢與檢測;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使用抗病毒藥物;采取安全的助產措施,避免母乳喂養等。
艾滋病母嬰傳播流行狀況
1、全球:在沒有采取任何10(一)HIV感染孕婦1、選擇終止妊娠已確認為HIV感染的婦女,醫務人員應詳細分析其目前的感染狀態,并告知繼續妊娠可能帶來的后果,自愿選擇妊娠結局。在知情同意原則下及早安排終止妊娠術,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為決定終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產服務,給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導和提供相應的服務,以避免再次發生意外妊娠。提供恰當的關懷和轉介服務。(一)HIV感染孕婦1、選擇終止妊娠112、選擇繼續妊娠
已確認為HIV感染且選擇繼續妊娠的孕婦,按《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進行干預;未進行孕期保健或HIV感染狀態不明的孕婦,在臨產時應采用快速法急查HIV抗體,如檢測結果為陽性,應及時對孕產婦及其所生新生兒給予抗艾滋病病毒預防性用藥等干預措施,同時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如最終確認結果為陰性,則終止產婦和新生兒的干預性治療措施。2、選擇繼續妊娠已確認為HIV感染且選擇繼續妊娠的12(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干預1、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孕產期干預要點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感染孕產婦實行首診負責,將其納入高危管理,遵循保密原則,提供高質量的保健服務更為規范和詳盡的孕產期保健,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和檢查項目除常規孕產期保健外,還要提供安全性行為指導、感染癥狀和體征監測、營養支持、心理支持、性伴告知與檢測等服務進行CD4細胞、病毒載量以及相關檢測(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干預1、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孕產期干預要點13(1)孕期的管理孕早期
—及早發現HIV感染孕產婦,盡早HIV檢測咨詢、盡早檢測,并監測感染孕產婦癥狀及體征、CD4、VL、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根據結果進行綜合評價,讓其知情選擇妊娠結局
—為選擇終止妊娠者提供安全的流產服務及避孕服務
—為繼續妊娠的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備好孕期、分娩及產后需用的抗病毒藥物
—孕產婦監測和評價,及早確定抗病毒治療方案(預防性或治療性),盡早服藥
—預防孕婦發生機會性感染,對CD4<350/mm3的孕婦服用復方新諾明(1)孕期的管理14
孕中期
—加強產前保健、注意監測胎兒宮內發育,注重營養監測與指導
—進行孕產婦監測和評價,復查CD4細胞、病毒載量等,避免有創檢查如羊水穿刺等,指導性生活中正確使用避孕套,避免感染病情加重或重復感染。
—為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準備和提供孕期、分娩及產后的抗病毒藥物
—根據綜合情況及早確定抗病毒治療方案,盡早服藥
—注意預防機會性感染,對CD4<350/mm3的孕婦繼續或開始服用復方新諾明
孕中期
—加強產前保健、注意監測胎兒宮內發育,注重營15孕晚期
—繼續提供孕期保健和病情監測,復查CD4細胞、病毒載量等,預防孕期合并癥、并發癥
—指導HIV感染孕產婦繼續或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制定分娩計劃,指導分娩方式,提供嬰兒喂養咨詢(提倡人工喂養),確定分娩醫院。孕晚期16
(2)分娩期
適時住院分娩,按照用藥方案繼續分娩期用藥,提供安全助產服務,做好醫療防護和職業接觸防護,再次對孕產婦情況進行評估,孕期規范服藥者,艾滋病感染不是剖宮產的指征,陰道分娩助產時避免側切、使用胎頭吸引器或產鉗助產等操作,避免緊急剖宮產,必要時選擇擇期剖宮產,HIV-VL<1000拷貝/mL或規范服用抗病毒藥物者不主張行剖宮產術,剖宮產沒有明顯降低母嬰傳播幾率,還可能增加其他的并發癥。
(2)分娩期
適時住院分娩,按照用藥方案繼續分娩期用藥,提17(3)產褥期—指導產婦服藥,按照母親服藥情況兒童盡早服藥,安全處理HIV感染產婦的惡露和排泄物,建議正確和堅持使用安全套,既預防HIV感染,又可避孕
—給予新生兒特殊護理,出生后及時清洗
—選擇適宜喂養方式,提倡人工喂養,并給予指導
—做好兒童保健、追蹤、早期診斷
—注意乳房的護理,預防和處理乳頭疼痛、乳頭皸裂、乳房腫脹、乳腺炎、乳腺膿腫等(3)產褥期—指導產婦服藥,按照母親服藥情況兒童盡早18(三)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干預要點—兒童特殊護理和保健
—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
—預防性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預防機會性感染
—有條件的進行兒童早期診斷檢測
—產后12、18個月病毒抗體檢測
—確診兒童感染者轉介至兒童治療(三)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干預要點—兒童特殊護理和保健19不同時期的兒童保健要點1.出生后1個月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注意用藥監測及預防體格檢查,特別注意與艾滋病感染有關的癥狀和體征。2.生后2-3個月出生后6周、3月采血進行早期診斷檢測人工喂養指導體格檢查及生長發育監測,注意觀察艾滋病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不同時期的兒童保健要點1.出生后1個月203.生后4個月早期診斷檢測結果陰性者,按預防接種程序補種尚未接種的疫苗;陽性者,轉介到相關治療機構,繼續提供兒童保健服務和隨訪。4.生后6-8個月喂養指導,體格檢查及生長發育監測。注意觀察艾滋病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5.生后9-12個月
12個月作抗體檢測,兩種試劑均陰性,排除感染,補種尚未接種的疫苗。任一試劑陽性,18個月再次檢測。6.生后18個月
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或12個月未檢測者,18個月作抗體檢測,如確認診斷感染的兒童,轉介治療。3.生后4個月21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種。早期梅毒的母親發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親(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干預3、未進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或早期診斷檢測結果陰性者,12月齡、18月齡抗體檢測.1、CD4≥1500/mm3、CD4≥25%可以按正常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孕前即有正規的驅梅治療,婚檢療程:妊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療一,中間間隔4周梅毒胎盤的主要表現包括巨大胎盤、局灶性絨毛炎、血管增生及壞死性臍帶炎,胎盤絨毛相對不成熟;在胎盤組織中找到梅毒螺旋體也可確診先天梅毒。呈陽性反應,且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4倍,無論有無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考慮先天梅毒的診斷(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傳染方式:母嬰傳播途徑出生七日以內新生兒5萬單位/kg/次,q12h靜滴,連續10-14天。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奈韋拉平(NVP)–芐星青霉素G5萬單位/kg/d,1次,分兩側,肌注母親RPR>1:820%95%300‰來自母親的梅毒抗體可被動轉移至新生兒,但可在出生后6~12個月被分解代謝以致檢測不到(2)喂養: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梅毒螺旋體在妊娠6周時就可感染胎兒引起流產,而16~20周以后可播散到胎兒所有器官而引起多臟器損害;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4、艾滋病檢測的實驗室:HIV檢測篩查實驗室;–無條件做腦脊液者按腦脊液異常處理兒童抗病毒用藥4-6周。(四)抗病毒用藥方案1、預防性應用抗病毒藥物方案方案一: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PV/r)400/100mg,每日2次,或方案二: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依非韋倫(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結束。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222、治療性抗病毒藥物方案一:適用于CD4+T細胞小于250個/mm3,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奈韋拉平(nvp)200mg,每日2次,需終身服藥。或方案二:適用于CD4+T細胞大于等于250個/mm3,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依非韋倫(EFV)600mg,每天1次,終身服用。2、治療性抗病毒藥物方案一:適用于CD4+T細胞小于250個23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g AZT15mg(即混懸液1.5ml),每天2次 母親孕期即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藥至出生后4~6周;<2500g且≥2000g AZT10mg(即混懸液1.0ml),每天2次 母親產時或者產后才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用6~12周。<2000g AZT2mg/kg(即混懸液0.2ml/kg),每天2次
母親哺乳期未應用抗病毒藥物,則嬰兒持續應用抗病毒藥物至母乳喂養停止后1周。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齊多夫定(AZT)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g24
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g NVP15mg(即混懸液1.5ml),每天1次母親孕期即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藥至出生后4~6周;<2500g且≥2000g NVP10mg(即混懸液1.0ml),每天1次母親產時或者產后才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用6~12周。<2000g NVP2mg/kg(即混懸液0.2ml/kg),每天1次 母親哺乳期未應用抗病毒藥物,則嬰兒持續應用抗病毒藥物至母乳喂養停止后1周。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奈韋拉平(NVP)
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25
(五)用藥注意事項(1)一旦發現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無論其是否進行CD4+T淋巴細胞計數和病毒載量檢測,也無論其檢測結果如何,都要盡快開始抗病毒治療藥物副作用:齊多夫定AZT:骨髓抑制,當孕產婦血紅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細胞低于0.75×109/L,建議不選或停用AZT(齊多夫定),應用TDF(替諾夫韋);拉米夫定3TC:胃腸道和神經系統反應;奈韋拉平NVP:以皮疹最常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PV/r):復方制劑,轉氨酶升高,血糖升高等;依非韋倫
EFV:皮疹和神經系統癥狀,孕早期服用有發生神經管畸形的危險。提供持續的咨詢指導及相關監測,提高用藥依從性;定期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測,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孕期每3個月和產后4-6周各進行一次CD4+T淋巴細胞檢測,同時在發現感染艾滋病時和孕晚期各進行一次病毒載量的檢測,以觀察并評價病情,并提供必要的處理和轉介服務。在分娩結束后,盡快將其轉介到抗病毒治療機構,繼續后續治療服務;對于選擇母乳喂養的產婦,應用抗病毒藥物至少要持續至母乳喂養結束后一周。
(五)用藥注意事項(1)一旦發現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無論其是26注意事項(2)
(1)用藥:新生兒出生后6小時內盡早給予首次服藥,超過12小時后用藥效果會減弱,服藥時間最遲不超過48小時;教會母親如何給新生兒服藥并告訴產婦,嬰兒必須完成整個服藥療程;在就餐時或兩餐之間服用藥物可以減少副反應。
(2)喂養: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3)兒童HIV檢測:HIV感染母親的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所以部分兒童帶有母親的HIV抗體,一般需9-12月的時間逐漸消失,18個月基本完全消失,所以需采用HIV感染早期診斷檢測方法。
注意事項(2)27
(六)為艾滋病感染產婦所生兒童提供隨訪和艾滋病檢測
1、兒童滿1、3、6、9、12和18月齡進行隨訪;2、出生后6周及3個月(或其后盡早)采血進行早期診斷檢測;3、未進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或早期診斷檢測結果陰性者,12月齡、18月齡抗體檢測.
(六)為艾滋病感染產婦所生兒童提供隨訪和艾滋病檢測
28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或12個月未檢測者,18個月作抗體檢測,如確認診斷感染的兒童,轉介治療。職業暴露是指從事診療、護理等過程中意外被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污染或被污染的針頭、銳器刺破皮膚等,導致可能感染的情況。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呈陽性反應,且滴度低于母親4倍,但有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分娩前1個月內才進行抗梅毒治療20mg/日,分2次口服,持續3-4天4、乙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達95%以上;母親哺乳期未應用抗病毒藥物,則嬰兒持續應用抗病毒藥物至母乳喂養停止后1周。3、HIV感染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在沒有除外感染的情況下暫不接種卡介苗。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呈陽性反應,且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4倍,無論有無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考慮先天梅毒的診斷(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兩對半化驗如檢查結果呈陰性反應,可繼續檢查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定量試驗,按照前述步驟進行隨訪和處理。2、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抗病毒用藥率達90%以上;嬰兒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最近滴度的4倍(2個稀釋度),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可確診約有2/3的未經治療的梅毒孕婦可將感染傳播給胎兒。晚期梅毒:傳染胎兒機會小(4年后很小)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AZT15mg(即混懸液1.(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
(七)艾滋病感染母親所生兒童的預防接種
1、原則上HIV感染和未除外HIV感染兒童不宜使用活病毒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水痘、麻疹及輪狀病毒疫苗)。
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如接觸到麻疹或水痘病人,有條件的可使用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
3、HIV感染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在沒有除外感染的情況下暫不接種卡介苗。但在出生時能夠監測到CD4,或在結核病高發地區,新生兒沒有出現HIV感染的臨床表現時,也可以接種卡介苗
4、早期診斷陰性者按預防接種程序補種疫苗
5、出生后6個月未接種卡介苗者,應做PPD實驗有條件的地區,出生時能夠監測到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及百分比
1、CD4≥1500/mm3、CD4≥25%可以按正常程序進行疫苗接種
2、CD4〈1500mm3、CD4〈25%的兒童不接種任何疫苗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或12個月未檢測者,18個月作抗體檢29
(八)預防醫源性感染及職業暴露防護
職業暴露與防護職業暴露是指從事診療、護理等過程中意外被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污染或被污染的針頭、銳器刺破皮膚等,導致可能感染的情況。職業暴露后處理:及時清洗、擠壓、消毒、包扎;風險評估;暴露后預防用藥;檢測(4、8、12周及6個月)、隨訪、隔離等。預防醫源性感染醫源性感染是指病原體來自被感染者污染的醫療器具、血制品、病房用品和藥品等所造成的感染,也叫交叉感染。預防措施:建立安全的醫療環境;嚴格消毒隔離措施。
30小結HIV感染孕產婦:1、早期篩查,盡早確診,報表1。2、系統的圍產保健管理,按高危管理。孕14周開始抗病毒用藥。(預防機會性感染用藥。)3、定期追訪,了解服藥情況,CD4+T淋巴細胞檢測情況(三個月查一次),病毒載量(孕晚期查)。宣教:堅持抗病毒用藥,人工喂養。4、及早掌握住院分娩情況,完善并報表2。(產時用藥)5、產后訪視,與兒保交接,所生兒童納入兒童保健管理。兒童抗病毒用藥4-6周。(預防機會性感染用藥。)6、產后6周、3個月早期檢測。早期檢測診斷感染兒童,轉介。早期檢測診斷陰性兒童,按預防接種程序補種疫苗。7、兒童滿1、3、6、9、12、18個月追訪,保健管理,填報表3。8、兒童12個月抗體檢測。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18個月再次檢測。排除感染者,常規兒童保健。感染者,轉介。小結HIV感染孕產婦:31
二、梅毒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的
治療及管理
二、梅毒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的
治療及管理
321.孕婦梅毒篩查、管理的重要性未經治療的一期、二期梅毒母嬰傳播率50%,早起潛伏梅毒母嬰傳播率40%,晚期梅毒母嬰傳播率10%實行健全的產前保健、合理的梅毒篩查和對妊娠梅毒進行規范的治療及隨訪,可以防止90%以上的先天梅毒發生妊娠期梅毒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多為隱性梅毒,因此主要靠血清學診斷對所有孕婦應在孕早期或第一次產檢時常規行梅毒血清學篩查(一)梅毒的母嬰傳播及孕婦梅毒的治療1.孕婦梅毒篩查、管理的重要性未經治療的一期、二期梅毒母嬰傳332.孕婦梅毒怎樣取得最好妊娠結局孕前即有正規的驅梅治療,婚檢RPR≦1:4再妊娠。早孕期梅毒篩查,早、晚孕各規范治療一療程,90%以上可取得良好結局。高危人群在孕晚期須再次篩查如乳房沒有皮損,哺乳不傳染梅毒2.孕婦梅毒怎樣取得最好妊娠結局孕前即有正規的驅梅治療,婚檢34—為繼續妊娠的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備好孕期、分娩及產后需用的抗病毒藥物—選擇適宜喂養方式,提倡人工喂養,并給予指導1、原則上HIV感染和未除外HIV感染兒童不宜使用活病毒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水痘、麻疹及輪狀病毒疫苗)。2、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抗病毒用藥率達90%以上;②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滴度不高于母親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沒有臨床表現。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或12個月未檢測者,18個月作抗體檢測,如確認診斷感染的兒童,轉介治療。嬰兒血清梅毒螺旋體IgM抗體陽性,為確診依據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種。隨訪,若再次感染或復發——立即再開始一個療程的梅毒治療出生后應用芐星青霉素,5萬U/kg,單次肌注。病期超過2年,未經治療者,雖已無性傳播,但妊娠時仍可傳染給胎兒,病期越長,傳染性越小隨訪,若再次感染或復發——立即再開始一個療程的梅毒治療5ml),每天2次定期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測,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定義:梅毒患者在首次使用驅梅藥物時所出現的急性不良反應,又叫“療后增劇反應”。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種。從接受治療到分娩的時間少于30d,則先天性梅毒發生的機率極高(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梅毒孕婦即使病期>4年,仍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5ml),每天2次3.胎兒感染梅毒的時間?1.梅毒螺旋體在妊娠6周時就可感染胎兒引起流產,而16~20周以后可播散到胎兒所有器官而引起多臟器損害;2.有研究應用免疫熒光技術在第9周的自然流產胎兒組織中檢測出螺旋體,證明梅毒螺旋體在妊娠早期可以進入胎兒組織;3.—為繼續妊娠的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備好孕期、分娩及產354.傳染方式:母嬰傳播途徑在妊娠任何階段,梅毒螺旋體均可通過胎盤傳染梅毒,也可通過產道傳染胎兒(產道感染不屬于胎傳梅毒)病期超過2年,未經治療者,雖已無性傳播,但妊娠時仍可傳染給胎兒,病期越長,傳染性越小早期梅毒的母親發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親4.傳染方式:母嬰傳播途徑在妊娠任何階段,梅毒螺旋體均可通過365.梅毒對妊娠的影響梅毒可經母嬰傳播,胎盤被TP侵入后發生小動脈內膜炎而致管腔狹小甚至出現梗塞,引起胎盤功能嚴重障礙。約有2/3的未經治療的梅毒孕婦可將感染傳播給胎兒。死胎和新生兒死亡是最嚴重的妊娠結局。375.梅毒對妊娠的影響梅毒可經母嬰傳播,胎盤被TP侵入后發生小6.影響梅毒母嬰傳播的相關因素:1)與孕婦血清RPR滴度有關:孕婦RPR≥1:8:死產、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孕婦RPR≤1:4: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相對低研究顯示:先天性梅毒患兒的母親平均RPR滴度為1∶32,故產檢時可做出評估。6.影響梅毒母嬰傳播的相關因素:1)與孕婦血清RPR滴度有關382)與母親感染的時間有關妊娠前感染:早期梅毒:傳染胎兒機會大(1年內最大)晚期梅毒:傳染胎兒機會小(4年后很小)梅毒孕婦即使病期>4年,仍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妊娠期感染:妊娠早期感染:多數導致死胎妊娠晚期感染:多數胎兒受到感染,并不表現臨床表現,部分可致胎兒生長遲緩或早產2)與母親感染的時間有關393)與孕婦初始治療時孕周有關:越早越好:早孕期治療:感染率16.1%(孕6周就可感染胎兒)晚孕期治療:感染率46.4%3)與孕婦初始治療時孕周有關:407.妊娠合并梅毒是否終止妊娠新生兒的預后與與母親RPR滴度有關:
早產先天梅毒圍產死亡母親RPR>1:820%95%300‰母親RPR<1:84.1%31.56%28.69‰與母親接受第一針青霉素時間有關:早孕新生兒先天梅毒5%中孕新生兒先天梅毒14.29%晚孕新生兒先天梅毒35.71%未治新生兒先天梅毒76.92%7.妊娠合并梅毒是否終止妊娠新生兒的預后與與母親RPR滴度41如果妊娠合并梅毒者在妊娠16周以前得到充分治療,幾乎可完全預防下一代的先天梅毒。25周以后治療者宮內感染的概率高達46.4%從接受治療到分娩的時間少于30d,則先天性梅毒發生的機率極高藥物治療要系統進行,治療期間中斷1d以上,則梅毒螺旋體可以增殖,故整個療程需重新開始。妊娠后半期,可通過B超檢查判斷有無胎兒梅毒,如發現胎兒肝脾腫大、腹水、腦積水要考慮引產。如果妊娠合并梅毒者在妊娠16周以前得到充分治療,幾乎可完全預42
8.妊娠梅毒治療為梅毒感染孕婦提供規范治療
(1)全程、足量
–孕早期發現——孕早期與孕晚期各提供1個療程的抗梅毒治療
–孕中、晚期發現——立刻給予2個療程的抗梅毒治療,2個治療療程之間間隔4周以上(最少間隔2周),第2個療程應在孕晚期進行
–臨產時發現——也應立即給予治療隨訪,若再次感染或復發——立即再開始一個療程的梅毒治療性伴侶檢測及治療8.妊娠梅毒治療為梅毒感染孕婦提供規范治療43治療方案(1)推薦方案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單位/日,肌內注射,連續15日;芐星青霉素240萬單位,分兩側臀部肌內注射,每周1次,共3次。(2)替代方案頭孢曲松,1克/日,肌內注射或靜脈給藥,續10天;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連服15天;禁用四環素、多西環素治療方案(1)推薦方案44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兒童抗病毒用藥4-6周。分娩前1個月內才進行抗梅毒治療1、CD4≥1500/mm3、CD4≥25%可以按正常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對于沒有條件進行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或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者,應采集嬰兒靜脈血,進行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定量試驗。5、產后訪視,與兒保交接,所生兒童納入兒童保健管理。AZT15mg(即混懸液1.②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滴度不高于母親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沒有臨床表現。—為繼續妊娠的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備好孕期、分娩及產后需用的抗病毒藥物奈韋拉平NVP:以皮疹最常見;陽性者,轉介到相關治療機構,繼續提供兒童保健服務和隨訪。(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高危人群在孕晚期須再次篩查納入高危孕產婦管理。早產先天梅毒圍產死亡死胎懷疑先天梅毒時,可取胎兒、臍帶或胎盤組織用特殊銀染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梅毒螺旋體進行診斷。呈陽性反應,且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4倍,無論有無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考慮先天梅毒的診斷(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NVP15mg(即混懸液1.如最終確認結果為陰性,則終止產婦和新生兒的干預性治療措施。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妊娠梅毒治療:國家標準首選青霉素:目前尚無青霉素耐藥的報道通過胎盤,預防98%以上的先天梅毒,對胎兒安全芐星青霉素:240萬U肌注,1次/周,連續3次為1療程普魯卡因青霉素:80萬U/d,肌注,連續15d為1個療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妊娠梅毒治療:國家標準首選青霉素:45療程:妊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療一,中間間隔4周臨產后發現的產婦應立即治療治療后每月查USR或RPR,如孕婦再次感染或復發,應立即開始1療程治療注意:吉海反應療程:妊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療一,中間間隔4周46吉海反應(Jarish-Herxiheimer反應)定義:梅毒患者在首次使用驅梅藥物時所出現的急性不良反應,又叫“療后增劇反應”。機理:尚不清楚,與人體對病原體的異種蛋白高度過敏時間:首次給藥4h內發作,8h達高峰,24h內結束癥狀:流感樣癥狀全身不適,體溫升高(38.5℃左右),頭痛,寒戰,心動過速,惡心嘔吐,原有梅毒損害加劇,淋巴結腫大,內臟及中樞神經系統梅毒癥狀顯著惡化。吉海反應(Jarish-Herxiheimer反應)定義:47吉海反應的預防與處理預防:在療前1天開始給予短療程強的松20mg/日,分2次口服,持續3-4天處理:對癥撲熱息痛必要時住院吉海反應的預防與處理預防:在療前1天開始給予短療程強的松48孕產婦梅毒檢測及服務流程孕產婦梅毒檢測及服務流程499.梅毒感染孕婦治療與隨訪納入高危孕產婦管理。
分娩前每月一次,包括臨床和血清學試驗。早期梅毒,其滴度下降要求≥4倍。其他類型的梅毒,其滴度至少保持原水平或下降至≤1:4。
如3個月內血清反應素滴度不下降2個稀釋度(如1:16到1:4,即4倍),應復治。9.梅毒感染孕婦治療與隨訪納入高危孕產婦管理。50(二)提供適宜、安全的助產技術服務
盡量避免可能增加梅毒螺旋體經血液、體液母嬰傳播的危險,減少在分娩過程中新生兒感染梅毒的機會。(二)提供適宜、安全的助產技術服務盡量避51(三)為梅毒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提供預防性治療兒童預防性治療條件:
1.孕產婦孕期未接受規范治療
2.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療
3.孕期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療
4.分娩前1個月內才進行抗梅毒治療
5.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滴度不高于母親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沒有臨床表現的兒童預防性治療方案:
出生后應用芐星青霉素,5萬U/kg,單次肌注。(三)為梅毒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提供預防性治療兒童預防52梅毒感染產婦所生兒童的隨訪和處理1.對于沒有條件進行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或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者,應采集嬰兒靜脈血,進行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定量試驗。呈陰性反應,應每隔3個月繼續隨訪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連續2次結果陰性,則排除先天梅毒,停止觀察。梅毒感染產婦所生兒童的隨訪和處理1.對于沒有條件進行梅毒螺旋53呈陽性反應,且滴度低于母親4倍,無臨床癥狀,此時應給予嬰兒預防性梅毒治療,繼續每隔3個月繼續隨訪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呈陽性反應,且滴度低于母親4倍,但有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呈陽性反應,且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4倍,無論有無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考慮先天梅毒的診斷(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呈陽性反應,且滴度低于母親4倍,無臨床癥狀,此時應給予嬰兒預54兒童的隨訪和處理2.對于有條件進行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或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者:
如檢查結果呈陽性反應,應診斷先天梅毒,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
如檢查結果呈陰性反應,可繼續檢查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定量試驗,按照前述步驟進行隨訪和處理。兒童的隨訪和處理2.對于有條件進行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55兒童的隨訪和處理凡診斷為先天梅毒的嬰兒,均應上報先天梅毒報告卡,提供規范治療、隨訪和轉介服務。兒童的隨訪和處理凡診斷為先天梅毒的嬰兒,均應上報先天梅毒報告56先天梅毒的診斷:梅毒血清學母親如梅毒血清學陽性,所有出生的嬰兒均應在出生后數月內進行非螺旋體定量試驗從新生兒體內取得的血液作檢測為宜,而臍帶血易出現假陽性來自母親的梅毒抗體可被動轉移至新生兒,但可在出生后6~12個月被分解代謝以致檢測不到先天梅毒的診斷:梅毒血清學母親如梅毒血清學陽性,所有出生的嬰57早期先天梅毒診斷(我國)下列實驗室檢查和隨訪結果應考慮先天梅毒診斷:皮膚及粘膜損害中查到梅毒螺旋體,為確診依據嬰兒血清梅毒螺旋體IgM抗體陽性,為確診依據嬰兒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最近滴度的4倍(2個稀釋度),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可確診嬰兒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陰性或滴度未達到母親滴度的4倍,但在隨訪中發現由陰轉陽,或滴度上升且有臨床癥狀,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可確診上述嬰兒隨訪至18月齡時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仍持續陽性,可回顧性確診早期先天梅毒診斷(我國)下列實驗室檢查和隨訪結果應考慮先天梅58先天梅毒的輔助診斷方法死胎懷疑先天梅毒時,可取胎兒、臍帶或胎盤組織用特殊銀染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梅毒螺旋體進行診斷。在胎兒尸體自溶時,對胎兒做全身長骨X線檢查,發現胎兒有骨軟骨炎或骨膜炎對診斷有幫助。胎盤檢查對發現先天梅毒有重要意義。梅毒胎盤的主要表現包括巨大胎盤、局灶性絨毛炎、血管增生及壞死性臍帶炎,胎盤絨毛相對不成熟;在胎盤組織中找到梅毒螺旋體也可確診先天梅毒。先天梅毒的輔助診斷方法死胎懷疑先天梅毒時,可取胎兒、臍帶或胎59早期先天梅毒治療原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必須規則、足量、足療程;首選青霉素治療;治療后要定期隨訪。癥狀消失,血清轉陰。當病兒內臟損害多并嚴重時,首先立足于搶救生命,小心謹慎地進行治療,避免發生嚴重的吉海反應。早期先天梅毒治療原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60艾滋病或梅毒治療和管理改教材課件61早期先天梅毒治療治療對象:確診病例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陽性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滴度是母親最近滴度的4倍或以上取胎兒體液作梅毒螺旋體暗視野或熒光抗體試驗結果陽性早期先天梅毒治療治療對象:確診病例621、孕產婦艾滋病、梅毒、乙肝檢測率達95%以上,孕期檢測率達90%以上,提高孕早期檢測比率;方案二:適用于CD4+T細胞大于等于250個/mm3,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依非韋倫(EFV)600mg,每天1次,終身服用。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已確認為HIV感染且選擇繼續妊娠的孕婦,按《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進行干預;妊娠晚期感染:多數胎兒受到感染,并不表現臨床表現,部分可致胎兒生長遲緩或早產約有2/3的未經治療的梅毒孕婦可將感染傳播給胎兒。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奈韋拉平(NVP)定義:梅毒患者在首次使用驅梅藥物時所出現的急性不良反應,又叫“療后增劇反應”。胎盤檢查對發現先天梅毒有重要意義。先天梅毒的診斷:梅毒血清學高危人群在孕晚期須再次篩查—及早發現HIV感染孕產婦,盡早HIV檢測咨詢、盡早檢測,并監測感染孕產婦癥狀及體征、CD4、VL、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根據結果進行綜合評價,讓其知情選擇妊娠結局一旦發現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無論其是否進行CD4+T淋巴細胞計數和病毒載量檢測,也無論其檢測結果如何,都要盡快開始抗病毒治療—指導HIV感染孕產婦繼續或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制定分娩計劃,指導分娩方式,提供嬰兒喂養咨詢(提倡人工喂養),確定分娩醫院。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中孕新生兒先天梅毒14.5、出生后6個月未接種卡介苗者,應做PPD實驗預防艾滋病
、
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定義:梅毒患者在首次使用驅梅藥物時所出現的急性不良反應,又叫“療后增劇反應”。如3個月內血清反應素滴度不下降2個稀釋度(如1:16到1:4,即4倍),應復治。(五)所生嬰兒保健與指導早期先天梅毒治療腦脊液異常者
–水劑青霉素G:出生七日以內新生兒5萬單位/kg/次,q12h靜滴,連續10-14天。出生7天以后的嬰兒,每8小時1次,連續10~14日–普魯卡因青霉素G5萬單位/kg/日,肌注,1次/日連續10-14天。腦脊液正常者–芐星青霉素G5萬單位/kg/d,1次,分兩側,肌注–無條件做腦脊液者按腦脊液異常處理–對青霉素過敏者紅霉素,每日7.5~12.5mg/kg,分4次口服,連續30d1、孕產婦艾滋病、梅毒、乙肝檢測率達95%以上,孕期檢測率達63謝謝觀看!謝謝觀看!64艾滋病或梅毒治療和管理改艾滋病或梅毒治療和管理改65一、概述一、概述66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2015版)總目標:為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服務,最大程度降低艾、梅、乙對婦女兒童的影響,改善婦女兒童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具體目標:1、孕產婦艾滋病、梅毒、乙肝檢測率達95%以上,孕期檢測率達90%以上,提高孕早期檢測比率;2、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抗病毒用藥率達90%以上;3、梅毒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治療率達90%以上;4、乙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達95%以上;5、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至5%以下。6、先天梅毒報告發病率下降至15/10萬活產以下。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67預防艾滋病
、
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艾滋病
、
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68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抗體檢測檢測時間記錄在保健手冊(+)終止妊娠
轉介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繼續妊娠(婦幼保健機構管理)(一)孕期保健服務(二)CD4檢測指導選擇抗病毒藥物方案(三)孕產婦HIV感染狀況及免疫狀況監測(四)安全助產①規范性服用抗病毒藥物1月以上或病載<1000拷貝/ml陰道分娩(無產科禁忌癥)(五)所生嬰兒保健與指導(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七)預防性應用復方新諾明(八)轉介②擇期剖宮產:孕38周預防性用藥方案治療性用藥方案有反應性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流程抗體檢測69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隨訪和先天梅毒的診斷治
血清學檢測雙(+)(首次產檢)(一)治
療(二)安全助產(三)所生兒童預防性治療(四)為梅毒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提供孕早期發現(孕13周前)孕中期、晚期發現:臨產時發現:立即給予治療孕早期(13周前)孕晚期(28周后)立刻給予2個療程的抗梅毒治療①各提供1個療程的治療②性伴同時治療2個治療療程間隔4周(最少間隔2周)第二個療程在孕晚期進行
①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療,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療或在分娩前1個月才進行抗梅毒治療②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滴度不高于母親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沒有臨床表現。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隨訪和先天梅70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首次產檢)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兩對半化驗(+)
孕婦:①監測肝臟功能②治療、營養支持、指導嬰兒:①出生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國際單位,越早效果越好。
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
三次乙肝疫苗接種。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首次產檢)71艾滋病病人在臨床上分為四期。—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兩對半化驗早期梅毒的母親發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親梅毒胎盤的主要表現包括巨大胎盤、局灶性絨毛炎、血管增生及壞死性臍帶炎,胎盤絨毛相對不成熟;在胎盤組織中找到梅毒螺旋體也可確診先天梅毒。定義:梅毒患者在首次使用驅梅藥物時所出現的急性不良反應,又叫“療后增劇反應”。12個月作抗體檢測,兩種試劑均陰性,排除感染,補種尚未接種的疫苗。早期先天梅毒診斷(我國)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NVP10mg(即混懸液1.–普魯卡因青霉素G5萬單位/kg/日,肌注,1次/日連續10-14天。全身不適,體溫升高(38.1、原則上HIV感染和未除外HIV感染兒童不宜使用活病毒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水痘、麻疹及輪狀病毒疫苗)。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預防性治療方案:(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服務流程療程:妊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療一,中間間隔4周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的治療及管理艾滋病病人在臨床上分為四期。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72
艾滋病基本概述1、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感染后一般要經過2-10年的潛伏期發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沒有發病的人,無癥狀狀態可持續較長時間,是比較危險的傳染源。人體感染后病毒后需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抗體,臨床上檢測不出HIV抗體,這段時間成為“窗口期”,約2周至3個月,具有傳染性,隱匿性更強。艾滋病病人在臨床上分為四期。2、傳播途徑:通過性、血液和母嬰傳播三種途徑傳播,一般性日常接觸不會造成艾滋病的傳播。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4、艾滋病檢測的實驗室:HIV檢測篩查實驗室;HIV檢測確證實驗室;艾滋病參比實驗室。
73
艾滋病母嬰傳播流行狀況
1、全球:在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母嬰傳播率15-50%。進行預防母嬰傳播干預后,傳播率下降至2-8%以下。
2、我國:在未采取任何干預措施的情況下,艾滋病相對高發地區母嬰傳播水平在33-38%。采取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措施后,傳播率下降至8%,如規范干預,傳播率可降至3.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3、干預措施:孕產婦在孕產期的咨詢與檢測;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使用抗病毒藥物;采取安全的助產措施,避免母乳喂養等。
艾滋病母嬰傳播流行狀況
1、全球:在沒有采取任何74(一)HIV感染孕婦1、選擇終止妊娠已確認為HIV感染的婦女,醫務人員應詳細分析其目前的感染狀態,并告知繼續妊娠可能帶來的后果,自愿選擇妊娠結局。在知情同意原則下及早安排終止妊娠術,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為決定終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產服務,給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導和提供相應的服務,以避免再次發生意外妊娠。提供恰當的關懷和轉介服務。(一)HIV感染孕婦1、選擇終止妊娠752、選擇繼續妊娠
已確認為HIV感染且選擇繼續妊娠的孕婦,按《浙江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進行干預;未進行孕期保健或HIV感染狀態不明的孕婦,在臨產時應采用快速法急查HIV抗體,如檢測結果為陽性,應及時對孕產婦及其所生新生兒給予抗艾滋病病毒預防性用藥等干預措施,同時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如最終確認結果為陰性,則終止產婦和新生兒的干預性治療措施。2、選擇繼續妊娠已確認為HIV感染且選擇繼續妊娠的76(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干預1、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孕產期干預要點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感染孕產婦實行首診負責,將其納入高危管理,遵循保密原則,提供高質量的保健服務更為規范和詳盡的孕產期保健,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和檢查項目除常規孕產期保健外,還要提供安全性行為指導、感染癥狀和體征監測、營養支持、心理支持、性伴告知與檢測等服務進行CD4細胞、病毒載量以及相關檢測(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干預1、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孕產期干預要點77(1)孕期的管理孕早期
—及早發現HIV感染孕產婦,盡早HIV檢測咨詢、盡早檢測,并監測感染孕產婦癥狀及體征、CD4、VL、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根據結果進行綜合評價,讓其知情選擇妊娠結局
—為選擇終止妊娠者提供安全的流產服務及避孕服務
—為繼續妊娠的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備好孕期、分娩及產后需用的抗病毒藥物
—孕產婦監測和評價,及早確定抗病毒治療方案(預防性或治療性),盡早服藥
—預防孕婦發生機會性感染,對CD4<350/mm3的孕婦服用復方新諾明(1)孕期的管理78
孕中期
—加強產前保健、注意監測胎兒宮內發育,注重營養監測與指導
—進行孕產婦監測和評價,復查CD4細胞、病毒載量等,避免有創檢查如羊水穿刺等,指導性生活中正確使用避孕套,避免感染病情加重或重復感染。
—為HIV感染的孕產婦和所生嬰兒準備和提供孕期、分娩及產后的抗病毒藥物
—根據綜合情況及早確定抗病毒治療方案,盡早服藥
—注意預防機會性感染,對CD4<350/mm3的孕婦繼續或開始服用復方新諾明
孕中期
—加強產前保健、注意監測胎兒宮內發育,注重營79孕晚期
—繼續提供孕期保健和病情監測,復查CD4細胞、病毒載量等,預防孕期合并癥、并發癥
—指導HIV感染孕產婦繼續或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制定分娩計劃,指導分娩方式,提供嬰兒喂養咨詢(提倡人工喂養),確定分娩醫院。孕晚期80
(2)分娩期
適時住院分娩,按照用藥方案繼續分娩期用藥,提供安全助產服務,做好醫療防護和職業接觸防護,再次對孕產婦情況進行評估,孕期規范服藥者,艾滋病感染不是剖宮產的指征,陰道分娩助產時避免側切、使用胎頭吸引器或產鉗助產等操作,避免緊急剖宮產,必要時選擇擇期剖宮產,HIV-VL<1000拷貝/mL或規范服用抗病毒藥物者不主張行剖宮產術,剖宮產沒有明顯降低母嬰傳播幾率,還可能增加其他的并發癥。
(2)分娩期
適時住院分娩,按照用藥方案繼續分娩期用藥,提81(3)產褥期—指導產婦服藥,按照母親服藥情況兒童盡早服藥,安全處理HIV感染產婦的惡露和排泄物,建議正確和堅持使用安全套,既預防HIV感染,又可避孕
—給予新生兒特殊護理,出生后及時清洗
—選擇適宜喂養方式,提倡人工喂養,并給予指導
—做好兒童保健、追蹤、早期診斷
—注意乳房的護理,預防和處理乳頭疼痛、乳頭皸裂、乳房腫脹、乳腺炎、乳腺膿腫等(3)產褥期—指導產婦服藥,按照母親服藥情況兒童盡早82(三)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干預要點—兒童特殊護理和保健
—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
—預防性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預防機會性感染
—有條件的進行兒童早期診斷檢測
—產后12、18個月病毒抗體檢測
—確診兒童感染者轉介至兒童治療(三)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干預要點—兒童特殊護理和保健83不同時期的兒童保健要點1.出生后1個月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注意用藥監測及預防體格檢查,特別注意與艾滋病感染有關的癥狀和體征。2.生后2-3個月出生后6周、3月采血進行早期診斷檢測人工喂養指導體格檢查及生長發育監測,注意觀察艾滋病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不同時期的兒童保健要點1.出生后1個月843.生后4個月早期診斷檢測結果陰性者,按預防接種程序補種尚未接種的疫苗;陽性者,轉介到相關治療機構,繼續提供兒童保健服務和隨訪。4.生后6-8個月喂養指導,體格檢查及生長發育監測。注意觀察艾滋病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5.生后9-12個月
12個月作抗體檢測,兩種試劑均陰性,排除感染,補種尚未接種的疫苗。任一試劑陽性,18個月再次檢測。6.生后18個月
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或12個月未檢測者,18個月作抗體檢測,如確認診斷感染的兒童,轉介治療。3.生后4個月85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種。早期梅毒的母親發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親(二)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干預3、未進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或早期診斷檢測結果陰性者,12月齡、18月齡抗體檢測.1、CD4≥1500/mm3、CD4≥25%可以按正常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孕前即有正規的驅梅治療,婚檢療程:妊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療一,中間間隔4周梅毒胎盤的主要表現包括巨大胎盤、局灶性絨毛炎、血管增生及壞死性臍帶炎,胎盤絨毛相對不成熟;在胎盤組織中找到梅毒螺旋體也可確診先天梅毒。呈陽性反應,且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4倍,無論有無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考慮先天梅毒的診斷(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傳染方式:母嬰傳播途徑出生七日以內新生兒5萬單位/kg/次,q12h靜滴,連續10-14天。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奈韋拉平(NVP)–芐星青霉素G5萬單位/kg/d,1次,分兩側,肌注母親RPR>1:820%95%300‰來自母親的梅毒抗體可被動轉移至新生兒,但可在出生后6~12個月被分解代謝以致檢測不到(2)喂養: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梅毒螺旋體在妊娠6周時就可感染胎兒引起流產,而16~20周以后可播散到胎兒所有器官而引起多臟器損害;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服務流程4、艾滋病檢測的實驗室:HIV檢測篩查實驗室;–無條件做腦脊液者按腦脊液異常處理兒童抗病毒用藥4-6周。(四)抗病毒用藥方案1、預防性應用抗病毒藥物方案方案一: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PV/r)400/100mg,每日2次,或方案二: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依非韋倫(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結束。②按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24小時內及1月齡和6月齡兒童的862、治療性抗病毒藥物方案一:適用于CD4+T細胞小于250個/mm3,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奈韋拉平(nvp)200mg,每日2次,需終身服藥。或方案二:適用于CD4+T細胞大于等于250個/mm3,齊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依非韋倫(EFV)600mg,每天1次,終身服用。2、治療性抗病毒藥物方案一:適用于CD4+T細胞小于250個87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g AZT15mg(即混懸液1.5ml),每天2次 母親孕期即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藥至出生后4~6周;<2500g且≥2000g AZT10mg(即混懸液1.0ml),每天2次 母親產時或者產后才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用6~12周。<2000g AZT2mg/kg(即混懸液0.2ml/kg),每天2次
母親哺乳期未應用抗病毒藥物,則嬰兒持續應用抗病毒藥物至母乳喂養停止后1周。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齊多夫定(AZT)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g88
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g NVP15mg(即混懸液1.5ml),每天1次母親孕期即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藥至出生后4~6周;<2500g且≥2000g NVP10mg(即混懸液1.0ml),每天1次母親產時或者產后才開始用藥者,嬰兒應服用6~12周。<2000g NVP2mg/kg(即混懸液0.2ml/kg),每天1次 母親哺乳期未應用抗病毒藥物,則嬰兒持續應用抗病毒藥物至母乳喂養停止后1周。嬰兒預防用藥建議劑量:奈韋拉平(NVP)
嬰兒抗病毒用藥方案出生體重用藥劑量 用藥時間≥250089
(五)用藥注意事項(1)一旦發現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無論其是否進行CD4+T淋巴細胞計數和病毒載量檢測,也無論其檢測結果如何,都要盡快開始抗病毒治療藥物副作用:齊多夫定AZT:骨髓抑制,當孕產婦血紅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細胞低于0.75×109/L,建議不選或停用AZT(齊多夫定),應用TDF(替諾夫韋);拉米夫定3TC:胃腸道和神經系統反應;奈韋拉平NVP:以皮疹最常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PV/r):復方制劑,轉氨酶升高,血糖升高等;依非韋倫
EFV:皮疹和神經系統癥狀,孕早期服用有發生神經管畸形的危險。提供持續的咨詢指導及相關監測,提高用藥依從性;定期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測,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孕期每3個月和產后4-6周各進行一次CD4+T淋巴細胞檢測,同時在發現感染艾滋病時和孕晚期各進行一次病毒載量的檢測,以觀察并評價病情,并提供必要的處理和轉介服務。在分娩結束后,盡快將其轉介到抗病毒治療機構,繼續后續治療服務;對于選擇母乳喂養的產婦,應用抗病毒藥物至少要持續至母乳喂養結束后一周。
(五)用藥注意事項(1)一旦發現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無論其是90注意事項(2)
(1)用藥:新生兒出生后6小時內盡早給予首次服藥,超過12小時后用藥效果會減弱,服藥時間最遲不超過48小時;教會母親如何給新生兒服藥并告訴產婦,嬰兒必須完成整個服藥療程;在就餐時或兩餐之間服用藥物可以減少副反應。
(2)喂養: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3)兒童HIV檢測:HIV感染母親的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所以部分兒童帶有母親的HIV抗體,一般需9-12月的時間逐漸消失,18個月基本完全消失,所以需采用HIV感染早期診斷檢測方法。
注意事項(2)91
(六)為艾滋病感染產婦所生兒童提供隨訪和艾滋病檢測
1、兒童滿1、3、6、9、12和18月齡進行隨訪;2、出生后6周及3個月(或其后盡早)采血進行早期診斷檢測;3、未進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或早期診斷檢測結果陰性者,12月齡、18月齡抗體檢測.
(六)為艾滋病感染產婦所生兒童提供隨訪和艾滋病檢測
9212個月抗體檢測陽性者,或12個月未檢測者,18個月作抗體檢測,如確認診斷感染的兒童,轉介治療。職業暴露是指從事診療、護理等過程中意外被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污染或被污染的針頭、銳器刺破皮膚等,導致可能感染的情況。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呈陽性反應,且滴度低于母親4倍,但有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分娩前1個月內才進行抗梅毒治療20mg/日,分2次口服,持續3-4天4、乙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達95%以上;母親哺乳期未應用抗病毒藥物,則嬰兒持續應用抗病毒藥物至母乳喂養停止后1周。3、HIV感染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在沒有除外感染的情況下暫不接種卡介苗。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呈陽性反應,且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4倍,無論有無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應考慮先天梅毒的診斷(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給予嬰兒規范的抗梅毒治療和隨訪。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兩對半化驗如檢查結果呈陰性反應,可繼續檢查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定量試驗,按照前述步驟進行隨訪和處理。2、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抗病毒用藥率達90%以上;嬰兒出生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滴度大于或等于母親最近滴度的4倍(2個稀釋度),結合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可確診約有2/3的未經治療的梅毒孕婦可將感染傳播給胎兒。晚期梅毒:傳染胎兒機會小(4年后很小)3、艾滋病母嬰傳播三階段:妊娠、分娩、哺乳,即宮內傳播、產程傳播、產后傳播。AZT15mg(即混懸液1.(六)所生嬰兒早期檢測及HIV抗體檢測
(七)艾滋病感染母親所生兒童的預防接種
1、原則上HIV感染和未除外HIV感染兒童不宜使用活病毒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水痘、麻疹及輪狀病毒疫苗)。
2、未完成預防接種的嬰兒和兒童應進行保護性隔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如接觸到麻疹或水痘病人,有條件的可使用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
3、HIV感染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在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仿古木材油漆施工方案
- 組件支架水上施工方案
- 《傳遞積極力量》課件
- 2025智能解決方案開發合同(標準模板)
- 2025至2031年中國人造牡丹花枝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國際貨物貿易合同范本下載
- 2025至2030年中國銀包五金配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足球運動急救套裝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水曲柳貼面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施工方案的計算軟件
- 2024年度昌平區養老院食堂餐飲服務承包合同
- 礦業權評估師崗前培訓課件
- 二年級家庭教育講座省公開課獲獎課件市賽課比賽一等獎課件
- 礦山生態修復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 GB/T 24008-2024環境影響及相關環境因素的貨幣價值評估
- 化學計量學與化學分析技術考核試卷
- 2024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議全文解讀課件
- 人教pep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卷期中期末復習試卷
- 電梯維保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維護操作手冊
- 低碳環保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