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指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_第1頁
發熱是指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_第2頁
發熱是指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_第3頁
發熱是指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_第4頁
發熱是指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發熱是指致熱原的作用使機體體溫調第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體溫升高生理性體溫升高病理性體溫升高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妊娠發熱過熱休溫升高的分類第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發熱的原因和機制

一、發熱激活物來自體外(外致熱原)或體內的能刺激機體產生內生致熱源(EP)的物質,可統稱為發熱激活物(pyrogenicactivator)第三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外致熱原外致熱原:來自體外的致熱物質1、細菌(1)革蘭陽性細菌與外毒素: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是人和動物常見的發熱原因。(2)革蘭陰性細菌與毒素: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淋球菌、腦膜炎球菌、志賀氏菌等。產生內毒素,其特點是耐熱性高(干熱160℃2小時才能滅活)和分子量大(2000KD)。最常見的外致熱源。(3)分枝桿菌:結核桿菌。脂質、多糖和蛋白質都具有致熱作用第四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麻疹病毒、柯薩奇病毒。局限性或全身性病毒感染,均可引起發熱。各種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種,往往也引起發熱(副作用)。3、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組織胞漿菌等感染及有些局部真菌感染等4、螺旋體:鉤端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梅毒螺旋體。(產生外毒素)5、瘧原蟲:裂殖體和代謝產物第五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體內產物1、抗原抗體復合物:牛血清致敏家兔→兔血清轉移正常家兔→牛血清攻擊受血家兔→發熱↓牛血清攻擊正常家兔→不發熱2、致熱性類固醇:本膽脘醇酮、石膽酸3、致炎因子:4、組織損傷和壞死: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大手術、梗死、物理及化學因子作用所致的組織細胞壞死,其蛋白分解產物可作為發熱激活物引起發熱。第六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內生致熱原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體內某些細胞(產內生致熱原細胞)被激活,產生并釋放的致熱物質,稱為內生致熱原。第七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內生致熱原的種類

1948Beeson從正常家兔無菌腹腔滲出液粒細胞中獲得一種物質→注射正常家兔→發熱(白細胞致熱原LP)

1955Atkins和Word證明注射ET的家兔循環血液中發現與有同樣特性的致熱物質(內生致熱原EP)EP是一組由產致熱原細胞產生的不耐熱的小分子蛋白質。(1)白細胞介素-1(IL-1):有IL-1α和IL-1β兩種亞型,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星狀細胞、角質細胞及腫瘤細胞產生。不耐熱,致熱性強。

第八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腫瘤壞死因子(TNF):有TNFα和TNFβ兩種亞型,由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產生和釋放。不耐熱(3)干擾素(IFN):有多種亞型,與發熱有關的是IFN

α和IFNγ。主要由白細胞產生,不耐熱,可產生耐受性。(4)白細胞介素-6(IL-6):由單核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分泌。(5)白細胞介素-2(IL-2):出現發熱較晚,可能是通過白細胞介素-1間接引起發熱(6)其他: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MIP-1)、睫狀神經營養(CNTF)、白細胞介素-8(IL-8)、內皮素等第九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內生致熱原的產生和釋放是一個復雜的細胞信息傳遞和基因表達的調控過程。包括產EP細胞的激活、EP的產生釋放。內生致熱原的來源:

1、血單核細胞、各種組織巨噬細胞,是產生和釋放EP的主要細胞。

2、腫瘤細胞包括霍奇金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細胞等。

3、其他細胞如淋巴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第十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三、發熱時的體溫調節機制(一)體溫調節中樞正調中樞:參與體溫調節的中樞位于下丘腦,特別是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reopticanteriorhypotha-lamus,POAH),該區含有溫度敏感神經元,對來自外周和深部溫度信息起整合作用。損傷該區可導致體溫調節中樞調節障礙。負調中樞:杏仁核、腹中膈第十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致熱信號進入中樞的可能機制(三條途徑)●通過下丘腦終板血管器終板血管器(organumvasculosumlaminaeterminalisOVLT)位于第三腦室壁視上隱窩處、緊靠POAH,該處的毛細血管屬有孔毛血管,通透性較高,對大分子物質有較高的通透性,EP可能由此進入腦。目前認為這可能是內生致熱原作用于體溫中樞的主要通路。(圖示)●經血腦屏障直接進入EP也可能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POAH的神經元而引起發熱。(存在IL-1、IL-6、TNF可飽和轉運機制)●通過迷走神經第十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視神經交叉PAOH神經元PAOH神經元第三腦室視上隱窩OVLT區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毛細血管OVLT與EP作用部示意圖第十三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三)發熱中樞調節介質(了解)1、體溫的正調節介質(1)前列腺素E(PGE):(2)環磷酸腺苷(cAMP):(3)Na+/Ca2+比值:(4)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5)一氧化氮:2、體溫的負調節介質(1)精氨酸血管加壓素(2)黑素細胞刺激素總之發熱的基本環節如圖所示:第十四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發熱激活物致熱微生物及其產物內毒素、外毒素致炎物組織蛋白分解產物抗原—抗體復合物類固醇下丘腦②PGEcAMPNa+/Ca2+體溫調定點上移散熱↓產熱↑皮膚血管收縮骨骼肌緊張、寒戰體溫上升發熱發病學基本環節模式圖①EP單核細胞第十五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體溫上升期

熱代謝特點:產熱〉散熱,中心體溫迅速或逐漸升高臨床表現:畏寒、寒戰、皮膚蒼白“雞皮”

第二節發熱的時相及熱代謝特點

第十六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發熱持續期(高峰期、熱稽留期)熱代謝特點:產熱與散熱在高水平上平衡臨床表現:皮膚發紅、出汗、皮膚灼熱、酷熱感,皮膚、口唇干燥

第十七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寒戰血管改縮

發熱血管擴張

寒戰血管收縮

發熱血管擴張體溫℃調定點恢復

體溫上升期

體溫高峰期

體溫下降期發熱時相中調定點與中心溫度的關系4140393837調定點上移第十八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三、體溫下降期(退熱期、出汗期)熱代謝特點:產熱〈散熱,體溫逐漸下降臨床表現:大量出汗、皮膚潮濕第十九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機體的代謝和功能變化

一、物質代謝變化

1、糖代謝

交感+→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血糖↑、糖尿分解代謝↑→氧供相對不足→酵解↑→乳酸↑→疲乏、肌肉酸痛。

第二十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脂肪代謝

氧化不全→酮血癥酮尿■糖原消耗→動用脂肪消耗→消瘦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3、蛋白質代謝

分解代謝↑發熱→消化吸收↓負氮平衡、血非蛋白氮增多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4、維生素代謝

消耗↑發熱→維生素缺乏吸收↓

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5、水電解質代謝體溫上升期、發熱持續期→交感+→尿量減少→水鈉潴留體溫下降期→出汗、呼吸道蒸發、飲水不足→脫水組織分解→釋鉀離子→腎排鉀↑

長期發熱

→缺鉀

發熱→無氧代謝↑→酸性代謝產物↑→代謝性酸中毒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生理功能改變

(一)神經系統早期:體溫↑、腦血流量↑→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頭痛、頭昏、失眠、煩躁不安

高熱:幻覺、譫妄、抽搐持續高熱:興奮轉抑制→淡漠、嗜睡、昏迷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全→易驚厥衰竭、年老→無、嗜睡(抑制)發熱期:交感興奮;退熱期:副交感興奮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循環系統交感+

血溫↑→刺激竇房結

心率加快、心收縮力加強,血管緊張性↑血壓略升高嚴重中毒迷走中樞受抑心率減慢腦干受損

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退熱→大量出汗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虛脫

心肌勞損

心肌負擔↑→心衰心臟潛在病變

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三)呼吸系統血液溫度↑

→呼吸中樞興奮

酸性代謝產物↑加強散熱→呼吸加深加快過度通氣→呼堿

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大腦皮質高度抑制持續高熱

嚴重酸中毒

→呼吸中樞抑制→呼吸淺、慢、不規則

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四)消化系統

消化腺分泌↓

發熱→交感+

胃腸運動↓唾液↓→口干、口嗅、黃苔胃液↓、蠕動↓→惡心、嘔吐腸、胰、膽汁↓→鼓腸

腸蠕動↓→便秘發熱→肝濁腫

第三十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五)泌尿系統

早期:發熱→交感+→腎血管收縮→腎血腎小球濾過↓流量減少尿量↓比重↓腎小管重吸收↑高熱→腎小管細胞水腫→蛋白尿長期發熱

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三、防御功能改變(一)抗感染能力的改變1、殺死和抑制對熱敏感的細菌(淋球菌、肺炎球菌)2、增加抗感染能力3、免疫細胞功能增強(有相反的報導)(二)對腫瘤細胞的影響1、EP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2、腫瘤細胞對熱敏感,發熱可殺死腫瘤細胞(熱療)(三)急性期反應急性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漿微量元素的改變及白細胞計數的改變第三十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一)治療原發?。ǘ┮话惆l熱處理:<40℃不伴其他嚴重疾病可不解熱(防止掩蓋病情);對癥處理(三)必需及時解熱的病例1、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