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國學基礎知識講座課件_第1頁
PPT 國學基礎知識講座課件_第2頁
PPT 國學基礎知識講座課件_第3頁
PPT 國學基礎知識講座課件_第4頁
PPT 國學基礎知識講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學基礎知識講座

應用社會科學系李志松國學基礎知識講座應用社會科學系李志松1第一講導論國學的概念

國學的分類范圍

國學的學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陽書院

第一講導論國學的概念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陽書院2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小史》中說:“中國的人生觀也許錯了,但是中國的經驗不會是失敗。如果人類將來日益聰明,想到他們需要內心的和平和幸福,他們就會轉過來注意中國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小史》中說:“中國的人3一、國學的概念

“國學”本意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鄭玄注:“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一、國學的概念“國學”本意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4《禮記集說》卷六:

“古者二十五家為閭,同在一巷,巷首有門,門側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五百家為黨,黨之學為庠,教閭塾所升之人也;術當為州,萬二千五百家為州,州之學曰序,《周禮》春秋以禮會民而設于州序是也,序則教黨學所升之人;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之學謂之國學,以教元子(天子嫡長子)、眾子(天子的庶子)及卿大夫士之子,與所升俊秀之士焉。”《禮記集說》卷六:“古者二十五家為閭,5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隋代稱國子監,唐宋時則以國子監總管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明、清兩代設國子監,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開始設學部,國子監的稱呼于是廢止。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6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鑾始末》下:“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業已議有章程:縣設小學,府設中學,省設大學,循序遞進,給照為憑;大學卒業學成,乃咨選京師國學,覆加課試,量才授官。所學皆實用,所取皆通才,而國家收得人之效矣。”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鑾始末》下:“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7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的最高學府,優秀的庶民子弟也可進入國學,經過考試,量才授官。中國歷朝歷代都有人主張大興國學,發展教育。所以,我國古代典籍中所指稱的國學,是一個與學校教育有關的概念。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8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所謂學問,側重于有關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積累與梳理;所謂學術,側重于有關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繼承與創新。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晚清以來逐漸形成的。

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9由于西學東漸的效應,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與“西學”相對峙,有人提出了“舊學”或“中學”的概念。張之洞即提倡:“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勸學篇·外篇·設學第三》)后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張之洞的名言。可見,相對于新學而言,國學指舊學;相對于西學,國學指中學,它是與西學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體系。由于西學東漸的效應,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10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故論衡》,于是“國學”又有了“國粹”和“國故”的稱謂。

胡適指出:“‘國故’這兩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從前用的‘國粹’好多了;其意義,即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史,包括一切。”胡適又說:“‘國學’在我們的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11外國學者稱研究中國的傳統學問,一般叫做“漢學”(sinology)、“支那學”或“華學”。至于“中國學”的稱謂,則是海外學者研究中國傳統和現當代學術的合稱。歐美學術界還有“東亞學”的稱謂,其范圍包括對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研究。外國學者稱研究中國的傳統學問,一般叫做“漢學”(sinolo12二、國學的分類范圍

(一)考據之學(二)義理之學

(三)經世之學(四)辭章之學

踏飛燕銅奔馬

中國經典青銅藝術、動物雕塑藝術的象征。二、國學的分類范圍(一)考據之學13二、國學的分類范圍

(一)考據之學考據之學是實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學問,又可細分為三項:1.考求文字的真相2.考求書籍的真相3.考求文物的真相二、國學的分類范圍(一)考據之學14(一)考據之學1.考求文字的真相

包括研究字形結構的文字學,研究字音的音韻學,研究字義的訓詁學。2.考求書籍的真相包括書籍著錄的目錄學、研究書籍版本的版本學、研究書籍勘誤的校勘學、研究佚書輯錄的輯佚學、研究書籍真偽的辨偽學、研究書籍年代的避諱學等。(一)考據之學1.考求文字的真相15(一)考據之學3.考求文物的真相包括調查、發掘、整理研究古跡、文物的考古學,研究鐘鼎彝器、碑銘刻石的金石學、研究龜甲獸骨刻寫記號的甲骨學,研究出土竹簡、帛書的簡帛學,研究西域文獻的西域學,研究敦煌文獻的敦煌學,研究清宮內閣大庫檔案的檔庫學等。(一)考據之學3.考求文物的真相16(二)義理之學義理是研究國學的思想理論、內涵精神之學,也可細分為下列諸項:1.經學

2.諸子學3.魏晉玄學4.道教神仙之學5.六朝隋唐佛學6.宋明理學7.清代的漢學與宋學8.新儒家(二)義理之學義理是研究國學的思想理論、17(三)經世之學

讀書治學的目的,有內外兩端,向內講究修身養性,發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則主張貢獻服務于社會人群,如此才能將知識轉化為有用之學。如果說義理之學為體的話,那么經世之學便為用。傳統的經世之學借鑒現代科學的分類方法可以分列為下述三項:1.自然科學

2.社會科學

3.應用科學

(三)經世之學讀書治學的目的,有內外兩端181.自然科學

即研究人類生活與自然關系之學。包括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1.自然科學即研究人類生活與自然關系之學。192.社會科學在中國傳統學術中,研究人類社團活動的學問也相當多。如研究人群血統演進的“氏族學”、記載人類活動的“史學”、研究人群戰爭的“兵學”、研究人群組織管理的“政治學”、研究社會秩序維護的“刑法學”、研究財政食貨的“經濟學”、研究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外交學”、研究人群相處規范的“禮俗學”、研究學識經驗傳遞的“教育學”等,都可概稱為社會科學。2.社會科學在中國傳統學術中,研究人類社團203.應用科學人類發明了許多技術,來維護和改善生活條件,叫應用科學。如有關衣食的“農桑學”、治理水土的“水利學”、治療疾病的“醫藥學”、強身健體的“氣功學”、器物制造的“工藝學”、房屋園林構件的“營造學”等。還有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堪輿學”、“述數學”、“占夢學”等,如果去除其迷信因素,也有研究的價值。

3.應用科學人類發明了許多技術,來維護和改21四、辭章之學辭章之學又稱文藝之學,包括文學與藝術兩項內容。1.文學2.藝術四、辭章之學辭章之學又稱文藝之學,包括文學221.文學

在秦代以前,文學是文字著于竹帛之學的總稱,兩漢以后,文學逐漸自覺獨立。如有研究文章體制作法的“文章學”,研究文法結構的“文法學”,研究文采修辭的“修辭學”。研究詩、詞、曲、賦、戲劇、小說的分別稱作“詩學”、“詞學”、“曲學”、“賦學”、“戲劇學”、“小說學”等。1.文學在秦代以前,文學是文字著于竹帛之學231.文學研究文學思想、文學理論的叫“文學批評學”。研究著名作家或作品的也可以獨立成學,如研究《昭明文選》的“文選學”、研究《文心雕龍》的“龍學”、研究杜甫詩歌的“杜詩學”、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其他還有“敦煌學”、“俗文學”等都是文學研究范圍。1.文學研究文學思想、文學理論的叫“文學242.藝術

藝術包括音樂學、書法學、繪畫學、舞蹈學、雕塑學等。敦煌壁畫

莫高窟第322窟初唐

2.藝術藝術包括音樂學、書法學、繪畫學、25高度發達的建筑藝術高度發達的建筑藝術26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27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28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29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30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31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32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書法藝術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書法藝術33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34繪畫藝術繪畫藝術35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36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考據、義理、經世、辭章之學,并非截然獨立,而是必須結合成一個整體,才是完整的國學。考據之學是接受和檢驗知識之學,由外向內,應該臻于至真。辭章之學發抒情意,描狀自然之態,由內向外,應該臻于至美。義理之學是體,經世之學是用,體用結合,內外兼修,旨在造福人群社會,應該臻于至善。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考據、義理、經世、辭章之學,并37三、國學的學科定位

(一)國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并不是傳統文化的本身,國學作為一門系統而專門的學問,是以“經、史、子、集”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三、國學的學科定位(一)國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38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特別標舉“國學”的概念與“外學”相對:“今日欲使外學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國,則當轉輸之任者必邃于國學,然后能收其效。”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特別標39清華研究院主任吳宓曾解釋說:“茲所謂國學者,乃指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而言。”他后來更是闡明:“今宓曉以本院所謂國學,乃取廣義,舉凡社會之方法,西人治漢學之成績,亦皆在國學正當之范圍以內,故如方言學、人種學、梵文等,悉國學也。”清華研究院主任吳宓曾解釋說:“茲所謂國學40這些說法證明,國學的研究對象以經、史、子、集文獻材料為主體,也包括出土文物,民間口耳相傳的資料,還包括海外漢學。可見國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和范圍,可以概括為:近代以來運用現代和傳統學術方法對中國傳統文化(主要以經、史、子、集為主)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學科。這些說法證明,國學的研究對象以經、史、子、集文41(二)國學有一定的學科構架

國學以經、史、子、集作為研究主體的學科構架應該是可以形成共識的。正如明代學者胡應麟所說:“經、史、子、集,區分為四,九流百氏,咸類附焉,一定之體也。”(二)國學有一定的學科構架國學以經、史、子、集42(二)國學有一定的學科構架

經、史、子、集不僅是目錄學上的典籍分類,而且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流別,所以章學誠才主張面對文獻典籍,必須下“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功夫。(二)國學有一定的學科構架經、史、子、集43(二)國學有一定的學科構架國學以經、史、子、集作為文獻載體或研究對象,從學問或學術的角度,又可以劃分成義理、考據、辭章、經世等四個門類。從學科分類的角度,我們認為,國學可以國學研究作為一級學科,以國學基礎、國學方法、經學研究、史學研究、諸子學研究、集部研究、國學與宗教、國學與典章制度、國學與社會風俗、國學與海外漢學等作為二級學科。(二)國學有一定的學科構架國學以經、史、子44(三)國學有百年的教材編撰和教學實踐經驗

現在所知最早的一部國學教科書是江起鵬出版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國學講義》。由那時算起,國學教材編撰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民國初年,出版有二三十種國學教材。梁啟超先生的《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從提高個人文化修養角度著眼,影響頗大,但尚不具備成體系的教材規模。因此,國學教材以章太炎的《國學概論》、《國學講演錄》和錢穆的《國學概論》為兩大流別。

(三)國學有百年的教材編撰和教學實踐經驗現45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46國學基礎知識講座

應用社會科學系李志松國學基礎知識講座應用社會科學系李志松47第一講導論國學的概念

國學的分類范圍

國學的學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陽書院

第一講導論國學的概念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陽書院48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小史》中說:“中國的人生觀也許錯了,但是中國的經驗不會是失敗。如果人類將來日益聰明,想到他們需要內心的和平和幸福,他們就會轉過來注意中國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小史》中說:“中國的人49一、國學的概念

“國學”本意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鄭玄注:“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一、國學的概念“國學”本意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50《禮記集說》卷六:

“古者二十五家為閭,同在一巷,巷首有門,門側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五百家為黨,黨之學為庠,教閭塾所升之人也;術當為州,萬二千五百家為州,州之學曰序,《周禮》春秋以禮會民而設于州序是也,序則教黨學所升之人;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之學謂之國學,以教元子(天子嫡長子)、眾子(天子的庶子)及卿大夫士之子,與所升俊秀之士焉。”《禮記集說》卷六:“古者二十五家為閭,51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隋代稱國子監,唐宋時則以國子監總管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明、清兩代設國子監,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開始設學部,國子監的稱呼于是廢止。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52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鑾始末》下:“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業已議有章程:縣設小學,府設中學,省設大學,循序遞進,給照為憑;大學卒業學成,乃咨選京師國學,覆加課試,量才授官。所學皆實用,所取皆通才,而國家收得人之效矣。”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鑾始末》下:“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53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的最高學府,優秀的庶民子弟也可進入國學,經過考試,量才授官。中國歷朝歷代都有人主張大興國學,發展教育。所以,我國古代典籍中所指稱的國學,是一個與學校教育有關的概念。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54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所謂學問,側重于有關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積累與梳理;所謂學術,側重于有關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繼承與創新。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晚清以來逐漸形成的。

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55由于西學東漸的效應,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與“西學”相對峙,有人提出了“舊學”或“中學”的概念。張之洞即提倡:“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勸學篇·外篇·設學第三》)后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張之洞的名言。可見,相對于新學而言,國學指舊學;相對于西學,國學指中學,它是與西學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體系。由于西學東漸的效應,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56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故論衡》,于是“國學”又有了“國粹”和“國故”的稱謂。

胡適指出:“‘國故’這兩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從前用的‘國粹’好多了;其意義,即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史,包括一切。”胡適又說:“‘國學’在我們的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57外國學者稱研究中國的傳統學問,一般叫做“漢學”(sinology)、“支那學”或“華學”。至于“中國學”的稱謂,則是海外學者研究中國傳統和現當代學術的合稱。歐美學術界還有“東亞學”的稱謂,其范圍包括對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研究。外國學者稱研究中國的傳統學問,一般叫做“漢學”(sinolo58二、國學的分類范圍

(一)考據之學(二)義理之學

(三)經世之學(四)辭章之學

踏飛燕銅奔馬

中國經典青銅藝術、動物雕塑藝術的象征。二、國學的分類范圍(一)考據之學59二、國學的分類范圍

(一)考據之學考據之學是實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學問,又可細分為三項:1.考求文字的真相2.考求書籍的真相3.考求文物的真相二、國學的分類范圍(一)考據之學60(一)考據之學1.考求文字的真相

包括研究字形結構的文字學,研究字音的音韻學,研究字義的訓詁學。2.考求書籍的真相包括書籍著錄的目錄學、研究書籍版本的版本學、研究書籍勘誤的校勘學、研究佚書輯錄的輯佚學、研究書籍真偽的辨偽學、研究書籍年代的避諱學等。(一)考據之學1.考求文字的真相61(一)考據之學3.考求文物的真相包括調查、發掘、整理研究古跡、文物的考古學,研究鐘鼎彝器、碑銘刻石的金石學、研究龜甲獸骨刻寫記號的甲骨學,研究出土竹簡、帛書的簡帛學,研究西域文獻的西域學,研究敦煌文獻的敦煌學,研究清宮內閣大庫檔案的檔庫學等。(一)考據之學3.考求文物的真相62(二)義理之學義理是研究國學的思想理論、內涵精神之學,也可細分為下列諸項:1.經學

2.諸子學3.魏晉玄學4.道教神仙之學5.六朝隋唐佛學6.宋明理學7.清代的漢學與宋學8.新儒家(二)義理之學義理是研究國學的思想理論、63(三)經世之學

讀書治學的目的,有內外兩端,向內講究修身養性,發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則主張貢獻服務于社會人群,如此才能將知識轉化為有用之學。如果說義理之學為體的話,那么經世之學便為用。傳統的經世之學借鑒現代科學的分類方法可以分列為下述三項:1.自然科學

2.社會科學

3.應用科學

(三)經世之學讀書治學的目的,有內外兩端641.自然科學

即研究人類生活與自然關系之學。包括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1.自然科學即研究人類生活與自然關系之學。652.社會科學在中國傳統學術中,研究人類社團活動的學問也相當多。如研究人群血統演進的“氏族學”、記載人類活動的“史學”、研究人群戰爭的“兵學”、研究人群組織管理的“政治學”、研究社會秩序維護的“刑法學”、研究財政食貨的“經濟學”、研究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外交學”、研究人群相處規范的“禮俗學”、研究學識經驗傳遞的“教育學”等,都可概稱為社會科學。2.社會科學在中國傳統學術中,研究人類社團663.應用科學人類發明了許多技術,來維護和改善生活條件,叫應用科學。如有關衣食的“農桑學”、治理水土的“水利學”、治療疾病的“醫藥學”、強身健體的“氣功學”、器物制造的“工藝學”、房屋園林構件的“營造學”等。還有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堪輿學”、“述數學”、“占夢學”等,如果去除其迷信因素,也有研究的價值。

3.應用科學人類發明了許多技術,來維護和改67四、辭章之學辭章之學又稱文藝之學,包括文學與藝術兩項內容。1.文學2.藝術四、辭章之學辭章之學又稱文藝之學,包括文學681.文學

在秦代以前,文學是文字著于竹帛之學的總稱,兩漢以后,文學逐漸自覺獨立。如有研究文章體制作法的“文章學”,研究文法結構的“文法學”,研究文采修辭的“修辭學”。研究詩、詞、曲、賦、戲劇、小說的分別稱作“詩學”、“詞學”、“曲學”、“賦學”、“戲劇學”、“小說學”等。1.文學在秦代以前,文學是文字著于竹帛之學691.文學研究文學思想、文學理論的叫“文學批評學”。研究著名作家或作品的也可以獨立成學,如研究《昭明文選》的“文選學”、研究《文心雕龍》的“龍學”、研究杜甫詩歌的“杜詩學”、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其他還有“敦煌學”、“俗文學”等都是文學研究范圍。1.文學研究文學思想、文學理論的叫“文學702.藝術

藝術包括音樂學、書法學、繪畫學、舞蹈學、雕塑學等。敦煌壁畫

莫高窟第322窟初唐

2.藝術藝術包括音樂學、書法學、繪畫學、71高度發達的建筑藝術高度發達的建筑藝術72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73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74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75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76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77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78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書法藝術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書法藝術79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80繪畫藝術繪畫藝術81PPT國學基礎知識講座82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考據、義理、經世、辭章之學,并非截然獨立,而是必須結合成一個整體,才是完整的國學。考據之學是接受和檢驗知識之學,由外向內,應該臻于至真。辭章之學發抒情意,描狀自然之態,由內向外,應該臻于至美。義理之學是體,經世之學是用,體用結合,內外兼修,旨在造福人群社會,應該臻于至善。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考據、義理、經世、辭章之學,并83三、國學的學科定位

(一)國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并不是傳統文化的本身,國學作為一門系統而專門的學問,是以“經、史、子、集”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三、國學的學科定位(一)國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84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特別標舉“國學”的概念與“外學”相對:“今日欲使外學之真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