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案例-壟斷課件_第1頁
經濟學案例-壟斷課件_第2頁
經濟學案例-壟斷課件_第3頁
經濟學案例-壟斷課件_第4頁
經濟學案例-壟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管理經濟學案例分析

-----微軟壟斷案淺析管理經濟學案例分析

-----微軟壟斷案淺析1目錄微軟壟斷案的背景1壟斷的判定標準(條件)2新經濟學下的壟斷和競爭3結論和反思4目錄微軟壟斷案的背景1壟斷的判定標準(條件)2新2簡要背景(一)

美國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75年,微軟公司創立。

1990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微軟與IBM在PC軟件市場可能產生的沖突進行調查。

1993年,美司法部對微軟公司的市場壟斷問題進行調查。

1994年,微軟同意修改與個人電腦生產商的軟件使用合約,允許其他軟件生產商與其進行正當競爭,從而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調查。

1997年,美司法部再次起訴微軟公司,稱其違反了1994年簽署的協議,美國地區法官杰克遜簽發禁止令,迫使微軟公司暫時停止捆綁銷售計劃。

1998年,美國司法部和18個州的總檢察官起訴微軟公司。

2000年,比爾·蓋茨宣布辭去微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職務。杰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微軟隨后提出上訴。

2001年6月,法庭確認了微軟為維持Windows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地位采取了非法手段這一判決,但同時卻拒絕將微軟一分為二。同年11月,微軟與司法部和9個州達成和解協議,但其它9個州卻表示不接受上述協議,并且要求法官對微軟進行更嚴厲制裁。

2002年,美國聯邦法院批準了微軟與美國司法部最終達成的和解協議。根據和解協議,微軟將面對至少為期5年的懲罰性措施。簡要背景(一)美國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75年,3簡要背景(二)歐盟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98年12月,美國太陽微電子公司(Sun)率先向歐盟反壟斷執法機構歐盟委員會投訴微軟公司,開啟了歐盟對微軟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微軟公司被指控意圖利用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絕對優勢擠占服務器軟件市場,其表現是微軟公司拒絕向服務器行業的競爭對手提供相關技術信息,導致競爭對手開發的軟件無法與微軟“視窗”(Windows)操作系統充分兼容。

2004年3月24日,歐盟委員會認定微軟公司濫用了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優勢地位,要求微軟公司在90天內提供不帶自身媒體播放器的“視窗”操作系統版本,并在120天內向服務器軟件行業的競爭對手公開相關技術信息。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對微軟公司開出了4·97億歐元的巨額罰單。

2004年6月7日,微軟公司向歐洲初審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推翻歐盟委員會的決定。同月,微軟公司還請求歐洲初審法院下令,在法院判決作出前暫緩執行歐盟委員會的決定。

2004年7月,微軟公司支付了罰款。

2004年12月,歐洲初審法院駁回了微軟公司要求推翻歐盟委員會決定的請求。

2005年6月15日,微軟公司正式推出不帶自身媒體播放器的“視窗”操作系統,但市場反應冷淡。

2006年7月12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微軟公司再次處以總額2.8億歐元的罰款。

2006年10月2日,微軟公司就歐盟委員會新的處罰決定上訴至歐洲初審法院。

2007年3月1日,歐盟委員會威脅對微軟公司再次處以每天300萬歐元的罰款,并要求微軟公司做出答復。

2007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對微軟公司要求推翻歐盟委員會反壟斷處罰決定的上訴作出初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后的兩個月零10天時間里,雙方均有權上訴至歐洲法院。簡要背景(二)歐盟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98年1242.壟斷企業的需求和收益5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企業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示:企業可以通過改變銷售量來控制市場價格。(1)需求曲線:MR企業目標–利潤最大化壟斷利潤最大化–①選擇價格或②選擇產量壟斷下的邊際收益不等于價格水平D14B1100900AC6122.壟斷企業的需求和收益5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企業的需求5壟斷的判定標準市場上只有惟一的一個企業生產和銷售商品;企業=行業。壟斷企業制定市場價格。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壟斷的條件1.完全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惟一的一家企業的市場組織。即一家企業控制了某種產品的市場。

其他任何企業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壟斷的判定標準市場上只有惟一的一個企業生產和銷售商品;企業=6美國政府為何要起訴微軟認為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在事實認定書里,杰克遜法官列舉了斷定微軟公司"壟斷"市場的3條"罪狀"∶希望打破微軟在軟件行業的壟斷地位,創造競爭環境,以增加消費者的選擇。價格?壟斷利潤最大化?技術創新?4操作系統,IE獨大1其它企業進入難度大2

沒有可替代Win3美國政府為何要起訴微軟認為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798年7%00年50%NOW:90%IE市場份額飚升97年3%98年7%00年50%NOW:90%IE市場份額飚升97年8緣何調查起訴又不了了之自我發展起來的壟斷公司-反壟斷法并不反對通過正常競爭獲得的壟斷地位-區別于通過政府特殊政策及吞并競爭對手確立壟斷地位的AT&T、美孚石油公司微軟自身特點沒有利用壟斷優勢無理抬價牟取暴利以知識產權和知識創新為基礎-在新經濟時代,網絡科技具有高競爭性及快速更新換代的特點,任何領先的技術都將被更加先進的技術所代替,壟斷往往是一時的事情。-而在法官們的眼里,微軟是新經濟的代表,新經濟的生命力在于不斷的技術創新。如果“視窗”軟件多年一貫制,可能早就被市場淘汰了-微軟憑其市場支配地位,完全索取更高的價格,獲取利潤最大化,或者調低價格,逐步擴大其市場份額。微軟采取的是后一種策略,直到目前消費者還在從它的低價策略里得到實惠。-如果微軟選擇靠提高價格而非靠提高銷量來獲得利潤,從而避免訴訟官司和政府騷擾,這種做法將減少有效的競爭、提高價格、并損害消費者。緣何調查起訴又不了了之-反壟斷法并不反對通過正常競爭獲得的9馬克思曾說:壟斷是好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經濟范疇……競爭是好東西,因為它也是一個經濟范疇。但是,不好的是壟斷的現實和競爭的現實。競爭與壟斷的關系新經濟學下的壟斷和競爭馬克思曾說:壟斷是好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經濟范疇……競10壟斷和競爭是可以共存的從美國反壟斷法來看,雖然通過“不正當行為”維持或獲得壟斷地位是違法的,但一家公司擁有壟斷地位或企圖獲得壟斷地位并不一定違法。所以,壟斷行為如果不是通過不正當的方式,就構不成拆分的理由。這實際上就等于說,在新經濟時代,用拆分來破除壟斷已經落伍。反壟斷法發生了變化,即從過去的維護價格競爭轉向新經濟時代的促進創新。在政府介入市場問題上,總是在競爭與壟斷之間尋找一種平衡。總是在壟斷與競爭之間依照提高效率和維護市場的原則尋找某種平衡點,從增加整個國家福利的角度對壟斷與反壟斷作出裁決。競爭和壟斷是商品經濟固有的經濟規律壟斷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壟斷可以促進競爭壟斷和競爭是可以共存的從美國反壟斷法來看,雖然通過“不正當行11壟斷化已成時代潮流微軟能在最后涉險過關,有著種種原因,比如布什政府改變了克林頓政府反微軟壟斷的強硬立場,對企業采取了更為友善的政策,和反微軟壟斷案久拖不決,已陷入僵局,美國司法部急于解決,以及微軟強大的公關、游說攻勢以及政治投資產生了效用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市場的力量。壟斷化已成時代潮流微軟能在最后涉險過關,有著種種原因,比如布12經濟學中的壟斷包含大學問,沒有絕對對的,也沒有絕對錯的。合理界定非法壟斷與合法壟斷以促進技術進步為目的經濟學學無止境對學習者的啟示–對于壟斷經濟學中的壟斷包含大學問,沒有絕對對的,也沒有絕對錯的。合理13ThankYou!ThankYou!14管理經濟學案例分析

-----微軟壟斷案淺析管理經濟學案例分析

-----微軟壟斷案淺析15目錄微軟壟斷案的背景1壟斷的判定標準(條件)2新經濟學下的壟斷和競爭3結論和反思4目錄微軟壟斷案的背景1壟斷的判定標準(條件)2新16簡要背景(一)

美國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75年,微軟公司創立。

1990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微軟與IBM在PC軟件市場可能產生的沖突進行調查。

1993年,美司法部對微軟公司的市場壟斷問題進行調查。

1994年,微軟同意修改與個人電腦生產商的軟件使用合約,允許其他軟件生產商與其進行正當競爭,從而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調查。

1997年,美司法部再次起訴微軟公司,稱其違反了1994年簽署的協議,美國地區法官杰克遜簽發禁止令,迫使微軟公司暫時停止捆綁銷售計劃。

1998年,美國司法部和18個州的總檢察官起訴微軟公司。

2000年,比爾·蓋茨宣布辭去微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職務。杰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微軟隨后提出上訴。

2001年6月,法庭確認了微軟為維持Windows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地位采取了非法手段這一判決,但同時卻拒絕將微軟一分為二。同年11月,微軟與司法部和9個州達成和解協議,但其它9個州卻表示不接受上述協議,并且要求法官對微軟進行更嚴厲制裁。

2002年,美國聯邦法院批準了微軟與美國司法部最終達成的和解協議。根據和解協議,微軟將面對至少為期5年的懲罰性措施。簡要背景(一)美國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75年,17簡要背景(二)歐盟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98年12月,美國太陽微電子公司(Sun)率先向歐盟反壟斷執法機構歐盟委員會投訴微軟公司,開啟了歐盟對微軟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微軟公司被指控意圖利用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絕對優勢擠占服務器軟件市場,其表現是微軟公司拒絕向服務器行業的競爭對手提供相關技術信息,導致競爭對手開發的軟件無法與微軟“視窗”(Windows)操作系統充分兼容。

2004年3月24日,歐盟委員會認定微軟公司濫用了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優勢地位,要求微軟公司在90天內提供不帶自身媒體播放器的“視窗”操作系統版本,并在120天內向服務器軟件行業的競爭對手公開相關技術信息。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對微軟公司開出了4·97億歐元的巨額罰單。

2004年6月7日,微軟公司向歐洲初審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推翻歐盟委員會的決定。同月,微軟公司還請求歐洲初審法院下令,在法院判決作出前暫緩執行歐盟委員會的決定。

2004年7月,微軟公司支付了罰款。

2004年12月,歐洲初審法院駁回了微軟公司要求推翻歐盟委員會決定的請求。

2005年6月15日,微軟公司正式推出不帶自身媒體播放器的“視窗”操作系統,但市場反應冷淡。

2006年7月12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微軟公司再次處以總額2.8億歐元的罰款。

2006年10月2日,微軟公司就歐盟委員會新的處罰決定上訴至歐洲初審法院。

2007年3月1日,歐盟委員會威脅對微軟公司再次處以每天300萬歐元的罰款,并要求微軟公司做出答復。

2007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對微軟公司要求推翻歐盟委員會反壟斷處罰決定的上訴作出初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后的兩個月零10天時間里,雙方均有權上訴至歐洲法院。簡要背景(二)歐盟涉微軟反壟斷案大事記

1998年12182.壟斷企業的需求和收益19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企業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示:企業可以通過改變銷售量來控制市場價格。(1)需求曲線:MR企業目標–利潤最大化壟斷利潤最大化–①選擇價格或②選擇產量壟斷下的邊際收益不等于價格水平D14B1100900AC6122.壟斷企業的需求和收益5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企業的需求19壟斷的判定標準市場上只有惟一的一個企業生產和銷售商品;企業=行業。壟斷企業制定市場價格。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壟斷的條件1.完全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惟一的一家企業的市場組織。即一家企業控制了某種產品的市場。

其他任何企業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壟斷的判定標準市場上只有惟一的一個企業生產和銷售商品;企業=20美國政府為何要起訴微軟認為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在事實認定書里,杰克遜法官列舉了斷定微軟公司"壟斷"市場的3條"罪狀"∶希望打破微軟在軟件行業的壟斷地位,創造競爭環境,以增加消費者的選擇。價格?壟斷利潤最大化?技術創新?4操作系統,IE獨大1其它企業進入難度大2

沒有可替代Win3美國政府為何要起訴微軟認為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2198年7%00年50%NOW:90%IE市場份額飚升97年3%98年7%00年50%NOW:90%IE市場份額飚升97年22緣何調查起訴又不了了之自我發展起來的壟斷公司-反壟斷法并不反對通過正常競爭獲得的壟斷地位-區別于通過政府特殊政策及吞并競爭對手確立壟斷地位的AT&T、美孚石油公司微軟自身特點沒有利用壟斷優勢無理抬價牟取暴利以知識產權和知識創新為基礎-在新經濟時代,網絡科技具有高競爭性及快速更新換代的特點,任何領先的技術都將被更加先進的技術所代替,壟斷往往是一時的事情。-而在法官們的眼里,微軟是新經濟的代表,新經濟的生命力在于不斷的技術創新。如果“視窗”軟件多年一貫制,可能早就被市場淘汰了-微軟憑其市場支配地位,完全索取更高的價格,獲取利潤最大化,或者調低價格,逐步擴大其市場份額。微軟采取的是后一種策略,直到目前消費者還在從它的低價策略里得到實惠。-如果微軟選擇靠提高價格而非靠提高銷量來獲得利潤,從而避免訴訟官司和政府騷擾,這種做法將減少有效的競爭、提高價格、并損害消費者。緣何調查起訴又不了了之-反壟斷法并不反對通過正常競爭獲得的23馬克思曾說:壟斷是好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經濟范疇……競爭是好東西,因為它也是一個經濟范疇。但是,不好的是壟斷的現實和競爭的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