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PPT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PPT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PPT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PPT_第4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工業化的洋務運動,政治民主化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沒有挽救民族危機,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把目光轉向思想文化方面,他們以民主與科學為口號,開展了新文化運動。近代化的探索19世紀60年代——20世紀初技術制度思想文化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開端第12課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一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代表人物、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二理解新文化運動中“新”的含義。三認識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探究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學習目標1915年袁世凱到天壇祭天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①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文化逆流1912年9月20日,袁世凱頒布《整飭倫常令》,下令“尊崇倫常”,提倡“禮教”。思想:辛亥革命促進了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辛亥革命后,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深受知識階層歡迎。新思潮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在思想領域“尊孔復古”的文化逆流。舊思潮新舊思潮發生激烈沖突②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大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復辟帝制,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我們中國多數國民口里雖然不反對共和,腦子里實在是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如今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陳獨秀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③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①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大②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文化逆流③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新文化運動興起標志: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背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發表《敬告青年》。旗幟(口號、核心):主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代表人物:民主和科學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新青年》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1917年,每期的發行量已達1.6萬份,被譽為青年的“良師益友”。2、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4、主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內容新文化運動內容

1.思想革命內容一: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新道德:指資產階級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舊道德:主要指以三綱五常為中心的儒家倫理學說。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節選自魯迅《狂人日記》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指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德先生)。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也包從西方傳入的社會科學理論(賽先生)。民主科學

1.思想革命內容二:提倡民主和科學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內容1917年2月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陳獨秀文體內容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文學改良芻議》文體形式胡適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

1.文學革命: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倡導白話文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內容胡適邀請提倡維護文言文的黃侃先生做官。黃侃決定以“不去”為題,請學生用文言代擬回電。如果你用白話文回電,你會怎么表達?“干不了,謝謝。”“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白之爭文提倡白話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

“新文化運動是人的運動。”

“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號內容新文化運動內容中思想革命與文學革命的關系:

思想革命決定了文學革命的方向;

文學革命擴大了思想革命的影響。材料

“古來女人的位置,不過是男子的器具與奴隸,中古時代,教會里還曾討論女子有無靈魂,算不算得一個人。兒童過去也只是父母的所有品,被當作具體而微的成人,因此不知演了多少家庭與教育的悲劇。”---1918年12月,周作人《人的文學》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無獨立自主之人格矣!--陳獨秀

第一樁西式離婚案

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載了大詩人徐志摩和妻子張幼儀的離婚聲明。徐志摩愛上了林徽因,于是選擇了和家庭包辦的妻子張幼儀離婚。離婚后的張幼儀開始學習德語,后單擔任蘇州大學德語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為中國銀行第一位女總裁。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五四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學生3000余人匯集天安門廣場。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打倒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口號。

促進了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北京學生的憤怒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材料

1919年6月20日,來中國訪問的杜威在寫給他女兒的信中說:“要使我們國家14歲多的孩子領導人們展開一場大清掃的政治改革運動,并使商人和各行各業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們的隊伍,那是難以想像的。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錢玄同認為“惟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廢滅漢文”、采用世界語新文化運動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片面性。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影響1.積極性:

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2.局限性: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3.性質: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新文化運動興起標志: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背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發表《敬告青年》。旗幟(口號、核心):主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代表人物:主要內容:思想革命:民主和科學文學革命: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歷史意義(進步性和局限性):性質: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倡導白話文。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課堂小結1.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有何新聲音)?宣傳資產階級的新文化,批判封建舊文化。即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制與愚昧;

提倡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等。【易錯易混—精要點撥】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認為“新”表現在那些方面?

課堂小結一本新雜志一批新青年一種新思潮一個新時代(1)“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五曰務去濫調語。”這段文字的作者是()A.梁啟超B.胡適C.李大釗D.陳獨秀B當堂檢測(2)蔡元培、陳獨秀和胡適三人年幼長幼,生肖都屬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稱作新文化運動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關他們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活動,敘述正確的是()A.1915年,陳獨秀在北京創辦《青年雜志》B.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D.陳獨秀和胡適都在新文化運動后期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C(3).某校排練了一部歷史劇,其中一句臺詞是:“請‘民主’和‘科學’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