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_第1頁
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_第2頁
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_第3頁
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_第4頁
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1(優選)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優選)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220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感1968香港流感4-5千萬人死亡2百萬人死亡1百萬人死亡H1N1H2N2H3N2H1N11920194019601980200020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3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420世紀人類4次大流感起源20世紀人類4次大流感起源5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6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7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人禽流感(H5N1)的感染,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具體的傳播途徑。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4月30日起,開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豬流感”一詞,我國將“人感染豬流感”改為“甲型H1N1流感”,同時宣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依照甲類傳染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然而,從事養禽業、屠宰家禽業、獸醫幾乎不被感染,因此被感染而發病者,是否存在個體免疫缺陷而導致發病,值得進一步研究。因此人禽流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非常有限。6%)對奧司他韋耐藥,但均對扎那米韋保持敏感。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而后2003年初,香港又發生了一個家庭中父子感染H5N1禽流感發病。感染鯨的有:H1N3、H13N2和H13N9亞型毒株;WHO已將流感大流行預警級別提至5級(實際上已達到6級)安排單間病室隔離觀察,不可多人同室第一節: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2003年底亞洲動物禽流感暴發以來,全球范圍內一直不間斷地出現人禽流感病例,但在地域分布上總體呈散發態勢。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敗血癥。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8

9第一節: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

第一節: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

10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1)2009年3月起,墨西哥,人感染豬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于4月29日將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由4級提高到5級4月30日起,開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豬流感”一詞,我國將“人感染豬流感”改為“甲型H1N1流感”,同時宣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依照甲類傳染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為有效防止疫情的傳入、傳播和蔓延,還將甲型H1N1流感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1)2009年3月起,墨西哥,人感11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2)鑒于疫情不斷跨地區蔓延,6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甲型H1N1流感警戒級別升至6級,即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最高級,這意味著世衛組織認為疫情已經發展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這種病毒能夠在人群中引起廣泛傳播。鑒于目前甲型H1N1流感傳播力和致病性類似于季節性流感,7月10日,衛生部將甲型H1N1流感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調整為乙類傳染病管理。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2)鑒于疫情不斷跨地區蔓延,6月112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一版)印發日期—2009年5月8日當時是在以”圍堵”甲型H1N1流感的形勢下制定的就目前甲型H1N1流行態勢來說,不太適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一版)印發日期—213背景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的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空氣傳播和接觸病毒污染物傳播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較大范圍內傳播,具備引起大流行的能力和趨勢WHO已將流感大流行預警級別提至5級(實際上已達到6級)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檢疫傳染病管理背景14

甲型H1N1流感傳染源傳染源: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或動物,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臨床病人潛伏期:1-7天傳染期:發病前1天至病后7天或癥狀消失后24小時(二者中較長者)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隱性感染者?傳染期?傳染性?豬其它動物(可能性?)

甲型H1N1流感傳染源15

甲型H1N1流感傳播途徑

較大的飛沫近距離傳播一般2米以內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可能存在較小的飛沫空氣傳播傳播途徑類似于季節性流感,傳染性不亞于季節性流感

甲型H1N1流感傳播途徑

16

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

新重配病毒,與季節性流感H1N1相差較大,人群普遍易感多數人沒有保護抗體,少數成年人、老年人有交叉抗體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沒有保護作用

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

17診斷原則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病原學檢測診斷原則流行病學18病例定義(其他方案均參考此定義)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1.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2.發病前7天內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現病毒的持續人間傳播和基于社區水平的流行和暴發)的國家或地區,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3.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甲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但進一步檢測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亞型確診病例: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有以下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測結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2.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病例定義(其他方案均參考此定義)疑似病例:19問題?定義本身有矛盾:疑似病例為接觸疑似病例?即所謂的”二密”?排除標準時什么?排除有風險,因此需謹慎!問題?定義本身有矛盾:疑似病例為接觸疑似病例?即所謂的”二密20臨床分類病例處理原則

疑似病例安排單間病室隔離觀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時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異性檢查及早給予奧司他韋治療確診病例由定點醫院收治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給予奧司他韋治療臨床分類病例處理原則疑似病例21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耐藥性檢測(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發現7株(0.雙份血清沒有出現4倍或以上增長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臨床癥狀—H9N2亞型病毒感染(2)鑒于目前醫療就診信息的可靠性問題,很多患者的聯系方式均失真實性,甲型H1N1患者很難聯系,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較為困難;本標準由衛生部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20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感染馬的有H3N8亞型毒株;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4)現行甲型H1N1病例診斷需市級專家會診,而監測病例在檢測結果陽性的情況下則直接進入大疫情系統,兩者存在沖突,是否需要統一,明確。依據其顆粒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及其所編碼基因特性的不同,目前已發現的H有16個亞型(H1~H16),N有9個亞型(N1~N9),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有:H5N1、H9N2、H7N7、H7N2、H7N3、H10N7亞型毒株;人禽流感相關領域專家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因此人禽流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非常有限。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診治、護理人禽流感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的醫護人員。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的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召開制修訂小組會議,確定編寫任務、編寫計劃和具體時間安排。目前診斷形勢已存在一定比例本土病例從甲類傳染病管理模式已轉變成乙類傳染病管理從“圍堵”轉變成“常規監測”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22存在的問題(1)監測哨點醫院樣本來源于門診流感樣病例,檢測結果滯后,而門診病例隨診隨走,人員流動性很大,很多不是本地人,追蹤和隔離存在困難;(2)鑒于目前醫療就診信息的可靠性問題,很多患者的聯系方式均失真實性,甲型H1N1患者很難聯系,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較為困難;(3)門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難以判定,追蹤和采取居家隔離措施困難;(4)現行甲型H1N1病例診斷需市級專家會診,而監測病例在檢測結果陽性的情況下則直接進入大疫情系統,兩者存在沖突,是否需要統一,明確。存在的問題(1)監測哨點醫院樣本來源于門診流感樣病例,檢測結23治療對癥治療抗病毒藥物治療奧司他韋是禽流感病毒首選抗病毒藥物,同時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推薦使用藥物,因此對其進行病毒耐藥性監測十分重要。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耐藥性檢測(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發現7株(0.6%)對奧司他韋耐藥,但均對扎那米韋保持敏感。對48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進行了金剛烷胺耐藥性檢測(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100%耐藥中醫治療治療對癥治療24期待有新的診療方案的出臺!!期待有新的診療方案的出臺!!25第二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

(ws284-2008)第二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

(ws284-2026工作過程(任務來源、單位、起草人)任務來源:衛生部承擔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起草人:郭元吉、余宏杰、舒躍龍、高占成、馮子健、楊維中工作過程(任務來源、單位、起草人)任務來源:衛生部27主要內容的依據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衛生部組織制定的《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修訂版)》WHO推薦的人禽流感病例定義人禽流感相關領域專家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主要內容的依據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28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癥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并有血小板降低。病毒分離陰性或抗原及核酸檢測陰性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臨床分類病例處理原則多數人沒有保護抗體,少數成年人、老年人有交叉抗體第二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

(ws284-2008)傳染源: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或動物,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人禽流感(H5N1)的感染,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具體的傳播途徑。病毒核酸陽性或特性性H抗原陽性,且兩個平行實驗室同時證實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較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因此一般認為人對禽流感病毒不易感。發病前14d內,曾經到過有活禽交易、宰殺的市場。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主要為病、死禽和健康攜帶禽流感病毒的水禽。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沒有保護作用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制修訂標準時間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召開制修訂小組會議,確定編寫任務、編寫計劃和具體時間安排。2006年10月31日,對初稿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確定提交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時間。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制修訂標準時間29與舊標準的對比本標準按照全國傳染病標準委員會2005年4月制定的衛生行業標準模板格式編寫,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6年4月印刷的《衛生標準編寫技術指南》對編寫格式進行了調整本標準結合近年來人禽流感在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和實驗診斷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參考世界衛生組織人禽流感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和人禽流感實驗室監測技術的有關內容,按照衛生行業標準模板進行了修訂本標準更利于醫療、疾病控制和防疫工作者對人禽流感的認知以及診斷標準的掌握和執行,便于對人禽流感的早期診斷、報告和監測與舊標準的對比本標準按照全國傳染病標準委員會2005年4月制30人禽流感是一種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H7和H9、H10亞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本標準由衛生部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人禽流感是一種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31內容前言范圍術語、定義與縮略語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標準鑒別診斷附錄規范性附錄資料性附錄內容前言32規定范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標準鑒別診斷規定范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依據33適用范圍全國各級醫療衛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報告適用范圍全國各級醫療34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排除標準時什么?排除有風險,因此需謹慎!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宿主特異性,并不是所有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2003年底亞洲動物禽流感暴發以來,全球范圍內一直不間斷地出現人禽流感病例,但在地域分布上總體呈散發態勢。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耐藥性檢測(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發現7株(0.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臨床表現明顯的肺炎,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r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類似人普通流感,通常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發病前14d內,在出現異常病、死禽的地區居住、生活、工作過。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4)現行甲型H1N1病例診斷需市級專家會診,而監測病例在檢測結果陽性的情況下則直接進入大疫情系統,兩者存在沖突,是否需要統一,明確。人禽流感是一種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H7和H9、H10亞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從甲類傳染病管理模式已轉變成乙類傳染病管理起草人:郭元吉、余宏杰、舒躍龍、高占成、馮子健、楊維中術語與定義(1)人禽流感

human-avianinfluenza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H7和H9亞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它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隨所感染病毒的亞型不同而異:從結膜炎、輕微的上呼吸道卡他癥狀至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導致死亡。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術語與定義(1)人35術語與定義(2)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宿主特異性,并不是所有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根據對禽致病性的強弱,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但是這種致病性的劃分僅對禽類而言,對于人類健康威脅和公共衛生而言,不存在致病性的高低。術語與定義(2)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36術語與定義(3)流感樣病例發熱(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而缺乏其它的實驗室確定診斷依據。術語與定義(3)流感樣病例37病原學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為80~12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依據其顆粒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及其所編碼基因特性的不同,目前已發現的H有16個亞型(H1~H16),N有9個亞型(N1~N9),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有:H5N1、H9N2、H7N7、H7N2、H7N3、H10N7亞型毒株;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感染馬的有H3N8亞型毒株;感染海豹的有:H7N7、H4N5、H4N6和H3N3亞型毒株;感染鯨的有:H1N3、H13N2和H13N9亞型毒株;感染水貂的有:H10N7亞型毒株。病原學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呈多形性,其中球38H7亞型人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就已發現兩名獸醫被H7N7毒株感染而引起了結膜炎。2003年,荷蘭多個養雞場發生了H7N7禽流感爆發后,共有89人確診感染了H7N7,主要表現為結膜炎,其中一名57歲的獸醫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而死亡。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H7亞型人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39H9N2人禽流感1998和1999年我國大陸1999和2003年我國香港發現了因H9N2感染而引起的普通流感樣癥狀的兒童病例。H9N2人禽流感1998和1999年我國大陸40H5N1型人禽流感1997年在我國香港特區,全球首次發生了H5N1毒株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暴發事件,18人發病,其中6例死亡。而后2003年初,香港又發生了一個家庭中父子感染H5N1禽流感發病。2003年底亞洲動物禽流感暴發以來,全球范圍內一直不間斷地出現人禽流感病例,但在地域分布上總體呈散發態勢。H5N1型人禽流感1997年在我國香港特區,全球首次發生了H41H10N7型人禽流感2004年6月,埃及國家流感中心和英國的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合作中心報告:從兩個人類標本分離出禽流感甲型病毒(H10N7)。兩人同是伊馬尼尼亞居民H10N7型人禽流感2004年6月,埃及國家流感中心和英國的42傳染源主要為病、死禽和健康攜帶禽流感病毒的水禽。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雖然2003年荷蘭的H7N7人禽流感暴發和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的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中出現了多起家庭聚集性發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存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但這種傳播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證據表明禽流感病毒尚不具備人傳人的能力。因此人禽流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非常有限。傳染源主要為病、死禽和健康攜帶禽流感病毒的水禽。43傳播途徑禽流感病毒在禽中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途徑傳播。人禽流感(H5N1)的感染,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具體的傳播途徑。目前研究的多數證據表明存在禽-人傳播,可能存在環境-人傳播,還有少數、非持續證據支持的人際傳播。目前認為人禽流感是直接從禽或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環境或物品傳播到人,自然條件下的具體傳播途徑尚不清楚,其主要途徑可能是通過空氣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傳播途徑禽流感病毒在禽中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經消44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奧司他韋是禽流感病毒首選抗病毒藥物,同時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推薦使用藥物,因此對其進行病毒耐藥性監測十分重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為80~120nm,有囊膜。發病前14d內,與人禽流感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包括與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護理過病例等。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2006年10月31日,對初稿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確定提交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時間。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沒有保護作用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報告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依據其顆粒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及其所編碼基因特性的不同,目前已發現的H有16個亞型(H1~H16),N有9個亞型(N1~N9),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有:H5N1、H9N2、H7N7、H7N2、H7N3、H10N7亞型毒株;一般認為12歲以下兒童、老人、與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觸人群以及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包括醫務人員)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工作過程(任務來源、單位、起草人)易感人群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較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因此一般認為人對禽流感病毒不易感。目前感染禽流感H5N1而發病的年齡范圍從1歲以下到80歲以上,但12歲以下兒童多發。與性別及職業無關。一般認為12歲以下兒童、老人、與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觸人群以及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包括醫務人員)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然而,從事養禽業、屠宰家禽業、獸醫幾乎不被感染,因此被感染而發病者,是否存在個體免疫缺陷而導致發病,值得進一步研究。無癥狀的H5N1感染者在中國香港、越南、泰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均有報道。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45潛伏期一般為1d~7d,通常為2d~4d。潛伏期一般為1d~7d,46臨床癥狀--H7亞型病毒感染主要表現出結膜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癥狀至今僅荷蘭報道有一例被H7N7亞型毒株感染后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癥狀,并最后導致死亡。臨床癥狀--H7亞型病毒感染主要表現出結膜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癥47臨床癥狀—H9N2亞型病毒感染類似人普通流感,通常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臨床癥狀—H9N2亞型病毒感染類似人普通流感,通常僅有輕微的48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49臨床癥狀—H5N1亞型病毒感染(1)潛伏期一般為為1d~7d,通常為2d~4d。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人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臨床表現明顯的肺炎,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r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敗血癥。NBD長陽婦幼保健網臨床癥狀—H5N1亞型病毒感染(1)潛伏期一般為為1d~7d50臨床癥狀—H5N1亞型病毒感染(2)外周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癥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并有血小板降低。體征:重癥患者可有肺部實變體征等。胸部影像學:病初病變形態可為斑片狀、大片狀、多片的、融合的單側或雙側肺實變、肺實質滲出陰影淺淡,呈絮狀、磨玻璃樣密度,重癥患者病變進展迅速,1d~2d內范圍擴大,密度加深呈肺實變密度,邊緣模糊,病變內可見“空氣支氣管征”,病變多表現為兩肺彌漫性分布,沒有明顯的以段或葉劃分的特征,相當部分病例演變為“白肺”樣改變,可合并胸腔積液。臨床癥狀—H5N1亞型病毒感染(2)外周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一51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7d內,接觸過禽,尤其是病禽、死禽(包括野生禽、家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及7d內下的蛋,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環境。發病前14d內,曾經到過有活禽交易、宰殺的市場。發病前14d內,與人禽流感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包括與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護理過病例等。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7d內,接觸過禽,尤其是病禽、死禽(包52流行病學史(2)發病前14d內,在出現異常病、死禽的地區居住、生活、工作過。高危職業史:從事飼養、販賣、屠宰、加工、診治家禽工作的職業人員;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處置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員;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診治、護理人禽流感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的醫護人員。流行病學史(2)發病前14d內,在出現異常病、死禽的地區居住53實驗室檢測病毒分離鑒定血清學檢查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微量中和試驗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病毒抗原及核酸檢測實驗室檢測病毒分離鑒定54診斷原則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三者綜合考慮診斷原則流行病學55診斷標準疑似病例臨床病例確診病例排除病例診斷標準疑似病例56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無其他明確診斷的肺炎病例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57臨床診斷病例第一種情況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第二種情況診斷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無法進一步獲得其臨床標本進行實驗室確診,而與其有共同暴露史的其他人已被診斷為人禽流感確診病例,并且沒有其他疾病確定診斷依據者臨床診斷病例第一種情況58確診病例第一種情況臨床癥狀病毒分離鑒定陽性第二種情況臨床癥狀血清學—雙份血清抗體4倍增長第三種情況臨床癥狀病毒核酸陽性或特性性H抗原陽性,且兩個平行實驗室同時證實確診病例第一種情況591999和2003年我國香港發現了因H9N2感染而引起的普通流感樣癥狀的兒童病例。(2)鑒于目前醫療就診信息的可靠性問題,很多患者的聯系方式均失真實性,甲型H1N1患者很難聯系,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較為困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一般認為12歲以下兒童、老人、與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觸人群以及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包括醫務人員)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宿主特異性,并不是所有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雙份血清沒有出現4倍或以上增長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安排單間病室隔離觀察,不可多人同室雙份血清沒有出現4倍或以上增長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目前認為人禽流感是直接從禽或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環境或物品傳播到人,自然條件下的具體傳播途徑尚不清楚,其主要途徑可能是通過空氣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但是這種致病性的劃分僅對禽類而言,對于人類健康威脅和公共衛生而言,不存在致病性的高低。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排除病例第一種情況疑似或臨床病例病毒分離陰性或抗原及核酸檢測陰性雙份血清沒有出現4倍或以上增長第二種情況疑似或臨床病例死亡患者未采集到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尸檢肺組織病毒分離陰性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檢測陰性檢測結果由兩個不同實驗室所證實第三種情況有明確的其他疾病確診依據1999和2003年我國香港發現了因H9N2感染而引起的普通60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61(優選)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優選)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6220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感1968香港流感4-5千萬人死亡2百萬人死亡1百萬人死亡H1N1H2N2H3N2H1N11920194019601980200020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63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6420世紀人類4次大流感起源20世紀人類4次大流感起源65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66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教材課件67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人禽流感(H5N1)的感染,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具體的傳播途徑。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4月30日起,開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豬流感”一詞,我國將“人感染豬流感”改為“甲型H1N1流感”,同時宣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依照甲類傳染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然而,從事養禽業、屠宰家禽業、獸醫幾乎不被感染,因此被感染而發病者,是否存在個體免疫缺陷而導致發病,值得進一步研究。因此人禽流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非常有限。6%)對奧司他韋耐藥,但均對扎那米韋保持敏感。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而后2003年初,香港又發生了一個家庭中父子感染H5N1禽流感發病。感染鯨的有:H1N3、H13N2和H13N9亞型毒株;WHO已將流感大流行預警級別提至5級(實際上已達到6級)安排單間病室隔離觀察,不可多人同室第一節: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2003年底亞洲動物禽流感暴發以來,全球范圍內一直不間斷地出現人禽流感病例,但在地域分布上總體呈散發態勢。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敗血癥。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68

69第一節: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

第一節: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

70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1)2009年3月起,墨西哥,人感染豬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于4月29日將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由4級提高到5級4月30日起,開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豬流感”一詞,我國將“人感染豬流感”改為“甲型H1N1流感”,同時宣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依照甲類傳染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為有效防止疫情的傳入、傳播和蔓延,還將甲型H1N1流感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1)2009年3月起,墨西哥,人感71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2)鑒于疫情不斷跨地區蔓延,6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甲型H1N1流感警戒級別升至6級,即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最高級,這意味著世衛組織認為疫情已經發展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這種病毒能夠在人群中引起廣泛傳播。鑒于目前甲型H1N1流感傳播力和致病性類似于季節性流感,7月10日,衛生部將甲型H1N1流感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調整為乙類傳染病管理。甲型H1N1防控策略調整(2)鑒于疫情不斷跨地區蔓延,6月172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一版)印發日期—2009年5月8日當時是在以”圍堵”甲型H1N1流感的形勢下制定的就目前甲型H1N1流行態勢來說,不太適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一版)印發日期—273背景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的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空氣傳播和接觸病毒污染物傳播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較大范圍內傳播,具備引起大流行的能力和趨勢WHO已將流感大流行預警級別提至5級(實際上已達到6級)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檢疫傳染病管理背景74

甲型H1N1流感傳染源傳染源: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或動物,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臨床病人潛伏期:1-7天傳染期:發病前1天至病后7天或癥狀消失后24小時(二者中較長者)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隱性感染者?傳染期?傳染性?豬其它動物(可能性?)

甲型H1N1流感傳染源75

甲型H1N1流感傳播途徑

較大的飛沫近距離傳播一般2米以內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可能存在較小的飛沫空氣傳播傳播途徑類似于季節性流感,傳染性不亞于季節性流感

甲型H1N1流感傳播途徑

76

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

新重配病毒,與季節性流感H1N1相差較大,人群普遍易感多數人沒有保護抗體,少數成年人、老年人有交叉抗體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沒有保護作用

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

77診斷原則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病原學檢測診斷原則流行病學78病例定義(其他方案均參考此定義)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1.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2.發病前7天內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現病毒的持續人間傳播和基于社區水平的流行和暴發)的國家或地區,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3.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甲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但進一步檢測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亞型確診病例: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有以下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測結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2.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病例定義(其他方案均參考此定義)疑似病例:79問題?定義本身有矛盾:疑似病例為接觸疑似病例?即所謂的”二密”?排除標準時什么?排除有風險,因此需謹慎!問題?定義本身有矛盾:疑似病例為接觸疑似病例?即所謂的”二密80臨床分類病例處理原則

疑似病例安排單間病室隔離觀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時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異性檢查及早給予奧司他韋治療確診病例由定點醫院收治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給予奧司他韋治療臨床分類病例處理原則疑似病例81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耐藥性檢測(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發現7株(0.雙份血清沒有出現4倍或以上增長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臨床癥狀—H9N2亞型病毒感染(2)鑒于目前醫療就診信息的可靠性問題,很多患者的聯系方式均失真實性,甲型H1N1患者很難聯系,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較為困難;本標準由衛生部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20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感染馬的有H3N8亞型毒株;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4)現行甲型H1N1病例診斷需市級專家會診,而監測病例在檢測結果陽性的情況下則直接進入大疫情系統,兩者存在沖突,是否需要統一,明確。依據其顆粒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及其所編碼基因特性的不同,目前已發現的H有16個亞型(H1~H16),N有9個亞型(N1~N9),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有:H5N1、H9N2、H7N7、H7N2、H7N3、H10N7亞型毒株;人禽流感相關領域專家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因此人禽流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非常有限。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診治、護理人禽流感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的醫護人員。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的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召開制修訂小組會議,確定編寫任務、編寫計劃和具體時間安排。目前診斷形勢已存在一定比例本土病例從甲類傳染病管理模式已轉變成乙類傳染病管理從“圍堵”轉變成“常規監測”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82存在的問題(1)監測哨點醫院樣本來源于門診流感樣病例,檢測結果滯后,而門診病例隨診隨走,人員流動性很大,很多不是本地人,追蹤和隔離存在困難;(2)鑒于目前醫療就診信息的可靠性問題,很多患者的聯系方式均失真實性,甲型H1N1患者很難聯系,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較為困難;(3)門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難以判定,追蹤和采取居家隔離措施困難;(4)現行甲型H1N1病例診斷需市級專家會診,而監測病例在檢測結果陽性的情況下則直接進入大疫情系統,兩者存在沖突,是否需要統一,明確。存在的問題(1)監測哨點醫院樣本來源于門診流感樣病例,檢測結83治療對癥治療抗病毒藥物治療奧司他韋是禽流感病毒首選抗病毒藥物,同時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推薦使用藥物,因此對其進行病毒耐藥性監測十分重要。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耐藥性檢測(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發現7株(0.6%)對奧司他韋耐藥,但均對扎那米韋保持敏感。對48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進行了金剛烷胺耐藥性檢測(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100%耐藥中醫治療治療對癥治療84期待有新的診療方案的出臺!!期待有新的診療方案的出臺!!85第二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

(ws284-2008)第二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

(ws284-2086工作過程(任務來源、單位、起草人)任務來源:衛生部承擔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起草人:郭元吉、余宏杰、舒躍龍、高占成、馮子健、楊維中工作過程(任務來源、單位、起草人)任務來源:衛生部87主要內容的依據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衛生部組織制定的《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修訂版)》WHO推薦的人禽流感病例定義人禽流感相關領域專家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主要內容的依據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88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癥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并有血小板降低。病毒分離陰性或抗原及核酸檢測陰性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臨床分類病例處理原則多數人沒有保護抗體,少數成年人、老年人有交叉抗體第二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

(ws284-2008)傳染源: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或動物,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人禽流感(H5N1)的感染,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具體的傳播途徑。病毒核酸陽性或特性性H抗原陽性,且兩個平行實驗室同時證實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較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因此一般認為人對禽流感病毒不易感。發病前14d內,曾經到過有活禽交易、宰殺的市場。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主要為病、死禽和健康攜帶禽流感病毒的水禽。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沒有保護作用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制修訂標準時間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召開制修訂小組會議,確定編寫任務、編寫計劃和具體時間安排。2006年10月31日,對初稿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確定提交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時間。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制修訂標準時間89與舊標準的對比本標準按照全國傳染病標準委員會2005年4月制定的衛生行業標準模板格式編寫,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6年4月印刷的《衛生標準編寫技術指南》對編寫格式進行了調整本標準結合近年來人禽流感在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和實驗診斷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參考世界衛生組織人禽流感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和人禽流感實驗室監測技術的有關內容,按照衛生行業標準模板進行了修訂本標準更利于醫療、疾病控制和防疫工作者對人禽流感的認知以及診斷標準的掌握和執行,便于對人禽流感的早期診斷、報告和監測與舊標準的對比本標準按照全國傳染病標準委員會2005年4月制90人禽流感是一種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H7和H9、H10亞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本標準由衛生部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人禽流感是一種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91內容前言范圍術語、定義與縮略語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標準鑒別診斷附錄規范性附錄資料性附錄內容前言92規定范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標準鑒別診斷規定范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依據93適用范圍全國各級醫療衛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報告適用范圍全國各級醫療94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排除標準時什么?排除有風險,因此需謹慎!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甲型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標準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宿主特異性,并不是所有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2003年底亞洲動物禽流感暴發以來,全球范圍內一直不間斷地出現人禽流感病例,但在地域分布上總體呈散發態勢。美國疾控中心對560株甲型H11N1流感病毒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耐藥性檢測(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發現7株(0.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出現凝集或微量中和試驗陽性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臨床表現明顯的肺炎,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r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類似人普通流感,通常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發病前14d內,在出現異常病、死禽的地區居住、生活、工作過。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4)現行甲型H1N1病例診斷需市級專家會診,而監測病例在檢測結果陽性的情況下則直接進入大疫情系統,兩者存在沖突,是否需要統一,明確。人禽流感是一種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H7和H9、H10亞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從甲類傳染病管理模式已轉變成乙類傳染病管理起草人:郭元吉、余宏杰、舒躍龍、高占成、馮子健、楊維中術語與定義(1)人禽流感

human-avianinfluenza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目前報道的有H5、H7和H9亞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它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隨所感染病毒的亞型不同而異:從結膜炎、輕微的上呼吸道卡他癥狀至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導致死亡。國內外人禽流感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書籍和文獻術語與定義(1)人95術語與定義(2)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宿主特異性,并不是所有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根據對禽致病性的強弱,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但是這種致病性的劃分僅對禽類而言,對于人類健康威脅和公共衛生而言,不存在致病性的高低。術語與定義(2)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96術語與定義(3)流感樣病例發熱(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而缺乏其它的實驗室確定診斷依據。術語與定義(3)流感樣病例97病原學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為80~12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依據其顆粒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及其所編碼基因特性的不同,目前已發現的H有16個亞型(H1~H16),N有9個亞型(N1~N9),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有:H5N1、H9N2、H7N7、H7N2、H7N3、H10N7亞型毒株;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感染馬的有H3N8亞型毒株;感染海豹的有:H7N7、H4N5、H4N6和H3N3亞型毒株;感染鯨的有:H1N3、H13N2和H13N9亞型毒株;感染水貂的有:H10N7亞型毒株。病原學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呈多形性,其中球98H7亞型人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就已發現兩名獸醫被H7N7毒株感染而引起了結膜炎。2003年,荷蘭多個養雞場發生了H7N7禽流感爆發后,共有89人確診感染了H7N7,主要表現為結膜炎,其中一名57歲的獸醫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而死亡。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H7亞型人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99H9N2人禽流感1998和1999年我國大陸1999和2003年我國香港發現了因H9N2感染而引起的普通流感樣癥狀的兒童病例。H9N2人禽流感1998和1999年我國大陸100H5N1型人禽流感1997年在我國香港特區,全球首次發生了H5N1毒株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暴發事件,18人發病,其中6例死亡。而后2003年初,香港又發生了一個家庭中父子感染H5N1禽流感發病。2003年底亞洲動物禽流感暴發以來,全球范圍內一直不間斷地出現人禽流感病例,但在地域分布上總體呈散發態勢。H5N1型人禽流感1997年在我國香港特區,全球首次發生了H101H10N7型人禽流感2004年6月,埃及國家流感中心和英國的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合作中心報告:從兩個人類標本分離出禽流感甲型病毒(H10N7)。兩人同是伊馬尼尼亞居民H10N7型人禽流感2004年6月,埃及國家流感中心和英國的102傳染源主要為病、死禽和健康攜帶禽流感病毒的水禽。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雖然2003年荷蘭的H7N7人禽流感暴發和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的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中出現了多起家庭聚集性發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存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但這種傳播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證據表明禽流感病毒尚不具備人傳人的能力。因此人禽流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非常有限。傳染源主要為病、死禽和健康攜帶禽流感病毒的水禽。103傳播途徑禽流感病毒在禽中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途徑傳播。人禽流感(H5N1)的感染,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具體的傳播途徑。目前研究的多數證據表明存在禽-人傳播,可能存在環境-人傳播,還有少數、非持續證據支持的人際傳播。目前認為人禽流感是直接從禽或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環境或物品傳播到人,自然條件下的具體傳播途徑尚不清楚,其主要途徑可能是通過空氣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傳播途徑禽流感病毒在禽中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經消104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臨床癥狀—H10N7亞型病毒感染奧司他韋是禽流感病毒首選抗病毒藥物,同時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推薦使用藥物,因此對其進行病毒耐藥性監測十分重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為80~120nm,有囊膜。發病前14d內,與人禽流感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包括與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護理過病例等。感染豬的有:H1N1、H4N6、H9N2亞型毒株,以及禽與哺乳類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或發病的報道,但至今尚無證據證實,這些動物能將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直接傳給人類。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亞臨床、無發熱的輕癥呼吸道表現、自限性/流感樣、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死亡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職業人員;2006年10月31日,對初稿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確定提交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時間。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沒有保護作用2002~2003年在美國維吉尼亞、紐約,2004年在加拿大分別發生了H7N2和H7N3感染人的報道。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報告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依據其顆粒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及其所編碼基因特性的不同,目前已發現的H有16個亞型(H1~H16),N有9個亞型(N1~N9),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有:H5N1、H9N2、H7N7、H7N2、H7N3、H10N7亞型毒株;一般認為12歲以下兒童、老人、與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觸人群以及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包括醫務人員)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工作過程(任務來源、單位、起草人)易感人群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較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因此一般認為人對禽流感病毒不易感。目前感染禽流感H5N1而發病的年齡范圍從1歲以下到80歲以上,但12歲以下兒童多發。與性別及職業無關。一般認為12歲以下兒童、老人、與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觸人群以及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包括醫務人員)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然而,從事養禽業、屠宰家禽業、獸醫幾乎不被感染,因此被感染而發病者,是否存在個體免疫缺陷而導致發病,值得進一步研究。無癥狀的H5N1感染者在中國香港、越南、泰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均有報道。雖然目前已有豬、虎、豹、貓、海豹、鯨魚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105潛伏期一般為1d~7d,通常為2d~4d。潛伏期一般為1d~7d,106臨床癥狀--H7亞型病毒感染主要表現出結膜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癥狀至今僅荷蘭報道有一例被H7N7亞型毒株感染后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癥狀,并最后導致死亡。臨床癥狀--H7亞型病毒感染主要表現出結膜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