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復習題及答案_第1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復習題及答案_第2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復習題及答案_第3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復習題及答案_第4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復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008年蘇科版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復習專題訓練卷圖11-11.在圖11-1所示的杠桿實驗中,木尺質量可以忽略不計,在木尺甲處施力F豎直向上,在乙處懸掛重錘,使木尺呈水平平衡,若施力F大小不變,但施力改為沿圖中虛線的方向,則下列哪一項操作仍可使木尺達到平衡?【】圖11-1A、重錘質量增加,位置不移動B、重錘質量增加,位置向右移動C、重錘質量不變,位置向左移動D、重錘質量不變,位置不移動2.筷子是中國及部分亞洲國家特有的用餐工具,筷子是【】A、費力杠桿,可省距離B、省力杠桿,且省距離C、省力杠桿,但費距離D、等臂杠桿,不省力不省距離3.關于使用杠桿用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使用動力臂長的杠桿省力B.使用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C.使用阻力臂長的杠桿費力D.使用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費力4.工人用扳手擰螺母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扳手相當于一個費力杠桿B.使用扳手時,手離螺母越近越省力C.使用扳手可以省功D.使用扳手用力擰螺母時,最好戴上手套,避免手受傷5.如圖所示,下列器件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A.坩堝鉗A.坩堝鉗B.剪刀C.筷子D.鑷子6.如圖是超市里搬運貨物的小推車,設貨物均勻擺放在車內,當后輪O2遇到障礙物P時,顧客向上提起扶把,這時小推車【】A可視為省力杠桿,支點是前輪O1B可視為費力杠桿,支點是前輪O1C可視為省力杠桿,支點是后輪O2D可視為費力杠桿,支點是后輪O2【】A.省力杠桿B.費力杠桿C.等臂杠桿D.無法確定8.園藝師傅使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B.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C.增大動力臂,省力D.減小阻力臂,省力9.如圖,O為支點,在A端施加一個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這個杠桿為【】A.一定省力B.一定費力C.不省力也不費力D.都有可能F1OF2G圖4AUTONUMF1OF2G圖4A.“3”的位置B.“6”的位置C.“9”的位置D.“12"的位置11.如圖4所示,O為杠桿的支點,第一次杠桿在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處于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第二次杠桿在重物G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圖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關系中正確的是【】A.F1>F2B.F1=F2C.F1<F2D.F2>F1>G12.如圖6所示,繩子OO′懸吊著質量忽略不計的桿,在桿的a點掛上重物G,在O右側某點b處掛上鉤碼.重物G的質量及a到O的距離不變,要使桿保持水平,b點掛的鉤碼個數(各個鉤碼質量相同)和b到O的距離的關系是圖7中哪一幅圖【】13.如圖是自卸車的示意圖,車廂部分可視為杠桿,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B點支點,液壓桿施加的力是動力,貨物重力是阻力B.B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分可省力C.C點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后部分可省力D.C點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分可省力14.如圖12所示,杠桿OA的B點掛著一個重物,A端用細繩吊在圓環M下,此時OA恰成水平且A點與圓弧形架PQ的圓心重合,那么當環M從P點逐漸滑至Q點的過程中,繩對A端的拉力大小將【】A.保持不變B.逐漸增大C.逐漸減小D.由大變小再變大15.如圖,一直桿可繞O點轉動,為提高重物,用一個始終跟直桿垂直的力下使直桿由豎直位置漫漫轉動到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直桿【】A.始終是省力杠桿B.始終是費力杠桿C.先是省力的,后是費力的D.先是費力的,后是省力的16.如圖所示的輕質杠桿,AO小于BO.在A、B兩端懸掛重物G1和G2后杠桿平衡.若將G1和G2同時向支點O移動相同的距離,則【】 A.杠桿仍保持平衡 B.杠桿的A端向下傾斜C.杠桿的B端向下傾斜 D.無法判斷圖7-1717.如圖7-17所示,均勻相同的磚,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用豎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別作用于ab和a′b′的中點,使它們慢慢地直立起來(磚不滑動),則【】圖7-17A、F1=F2B、F1<F2C、F1>F2D、不能確定18.某同學分別用如圖所示的(a)、(b)兩種方法挑著同一個物體行走,(a)圖中肩受到的壓力_______(b)圖中受到的壓力;(a)圖中手施加的動力________(b)圖中手施加的動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9.密度均勻的直尺AB放在水平地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長的三分之一,當B端掛5N的重物0時P,直尺的A端剛剛開始翹起,如圖所示,則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N20.如圖甲所示的鋼絲鉗,A為剪鋼絲處,B為手的用力點,0為轉動軸,圖乙為單側鉗柄及相連部分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畫出剪鋼絲時的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21.如圖,一個繞O點轉動的杠桿,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動力F1的力臂,在圖中補全F2的力臂以及動力F1。22.如圖,在杠桿AB上掛了一個重為G的物體。為使杠桿在圖中的位置靜止.請在杠桿上畫出最小的動力F和它的方向。2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如果杠桿左邊低右端高,則調節平衡螺母應向移動。此后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是否還要再旋動兩側的平衡螺母?。(圖中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2)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一般要實驗中多次測量,得到多組數據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在支點兩側的鉤碼下方分別再掛一個等重的鉤碼后,杠桿_________保持平衡(選填“能”或“不能”),若不能,端向下傾斜;如果兩邊各減少一個鉤碼,杠桿________端向下傾斜;將兩邊鉤碼都向外側移動一個格子,杠桿________端向下傾斜;將兩邊鉤碼都向內側移動一個格子,杠桿________端向下傾斜。24.長lm的杠桿水平放置,支點在距左端0.8m處,現在左端掛20N重的物體,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的最右端掛_______N的重物。25.某同學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得到的兩組數據如表中所示.實驗序號動力F1/N動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10.0820.04220.210.1這兩組數據中肯定序號為____的一組有錯誤.如果他的操作沒有錯,砝碼重及力臂值也沒有錯,那么產生此組數據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圖所示,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測量力臂,她可以采取的做法是:(寫出一條即可);26.右表是小華得到的一組實驗數據,由此她得出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344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你認為她的實驗結論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造成錯誤的原因是什么?。27.輕質硬棒OM的中點N處掛一重物G,如下圖:(1)若在M端施加一個始終保持跟OM垂直的拉力F如圖。a.試比較F跟G的大小,并說明理由。b.在夾角α不斷增加(但小于90°)的過程中,拉力F如何變化?為什么?(2)若在M端施加一個始終豎直向上的拉力F呢?回答上述兩個問題28.2008年5月12日,四川波川發生8.0級地震.救援隊員利用各種器材展開搶險救災工作.使用撬棒,救援隊員把滾落在公路上的石塊撬起,如圖所示,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撬棒的支點是點;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撬棒的支點是點.經常遇到最小力的確定問題,方法是找到最長的力臂,最長的力臂一般為支點與力的作用點的連線,作圖時要注意力的方向與此連線垂直29.如下圖所示,AOB為一輕質杠桿(杠桿自重忽略不計),O為支點,OA=OB,在杠桿的B端掛一重20N的重物,要使杠桿平衡,則在A端施加的力F至少為N。30.一個均勻的圓柱形木柱,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圖所示,現欲使木柱的C點稍離地面(以D點為支點),應在木柱上的哪一個點施加力,才能使施加的力最小,請在圖上畫出這個最小的力。31.如圖7-5所示,不計重力的直角木工尺可以繞軸在豎直平面內轉動(忽略各處摩擦).已知AB=30cm,BC=40cm,AB⊥BC,AB水平,在B點掛上G=10N的重物,要在木工尺上用最小的力使其保持平衡,確定此力的三要素,并畫出示意圖.32.正方體物塊的重力為100N,邊長為1.2m,人用50N的水平推力使物體勻速移動了一段距離(如圖1),推力做的功是_______J,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J.FFAA圖1圖233.如圖2物體A以2c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水平拉力F=N,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f=N,2s內拉力F做的功W=J.(不計輪與繩之間的摩擦)34.35.下列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力對其做功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B.在高速公路上沿直線高速行駛的小轎車C.從高處自由下落的雨滴D.被勻速吊起的貨物圖336.如圖3所示AB、AC、AD為三個光滑面,其中AD為曲面。物體由A點分別沿著三個面滑下時,重力所做的功【】圖3A.沿著AB面做功最少B.沿著AC面做功最多C.沿著AD面做功最多D.重力做功一樣多37.下列現象中,力沒有對物體做功的是【】A.用力將鉛球擲出B.將書包背上樓C.騎自行車勻速前進D.人提著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38.跳繩是今年體育考試新調整的項目。小強同學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A.3JB.30JC.300JD.600J39.粗糙水平面上有一個重為50N的物體,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s內勻速前進了20m,則在此過程中【】A、推力做了1000J的功B、推力做了200J的功C、重力做了1000J的功D、摩擦力為50N40.如圖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表面上,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沿不同的方向拉物體運動相同的路程s,則下列關于拉力做功的判斷中正確的是【】甲乙甲乙丙FsFF第11題圖sC.丙圖中的拉力做功最多D.甲、乙、丙三種情況下拉力做功一樣多41.是【】A.0JB.196JC.500J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42.一石子從空中掉入水里,在水里下落的高度等于在空中下落的高度,重力對石子所做的功應是【】A.在空中大B.在水里大C.一樣大D.無法確定43.一個人先后用同樣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別在光滑和粗糙兩種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進相同的距離。關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較多C.兩次做功一樣多 D.條件不夠,無法比較兩次做功的多少44.如圖4所示,有一個質量為100g的小球從桌面上的A點滾到B點后落到地面上的D點,已知AB=50cm,BC=80cm,CD=30cm,問重力一共對小球做功_.圖445.如圖所示,物體A以2c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水平拉力F=__________N,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___N,2s內拉力F做功W=__________J.(滑輪、彈簧測力計的重力以及滑輪與繩的摩擦不計)46.如圖所示,A物重100N,在力F的作用下,以5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向右運動,此時彈簧秤的示數為10N,則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拉力F為_________N;拉力在10s內所做的功為_________J.47.按要求完成下圖中滑輪組的繞法,或根據繞法完成對應的表達式.F=GF=GF=GF=GF=G第48題48.如左圖所示,動滑輪右邊繩子固定,左邊懸掛物體A,動滑輪受拉力F作用將物體A勻速提高2m,則動滑輪升高m,動滑輪這種使用方法的好處是(填“省力”或“省距離”).49.小明同學利用定滑輪設計了一種拉動窗簾的簡易裝置(如上右圖)。設計時他采用一根閉合的拉線繞在滑輪上,在右側拉動這根拉線,就可以實現窗簾的打開與閉合。請你在圖上畫出這根拉線在滑輪上的繞法以及窗簾細線與拉線的連接。豎直上拉問題50.重為600N的物體以0.1m/s的速度勻速上升,動滑輪重30N,.完成下列各圖(1)拉起動滑輪的股數n(2)作用在繩端的拉力F(3)繩的自由端拉出S拉(4).繩自由端上升的速度V拉(5)拉力所做的功W拉(6)拉力的功率P拉(7)克服物體重力所做的功W物圖3圖1圖圖3圖1圖2(1)n=(1)n=(1)n=(2)F=(2)F=(2)F=(3)S拉=(3)S拉=(3)S拉=(4)V拉=(4)V拉=(4)V拉=(5)W拉=(5)W拉=(5)W拉=(6)P拉=(6)P拉=(6)P拉=(7)W物=(7)W物=(7)W物=水平移動問題51.重為50N的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了1.5米,若物體與水平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為20N,不計繩的摩擦,完成下列各圖:(1)拉起動滑輪的股數n(2)作用在繩端的拉力F(3)繩的自由端拉出S拉(4).繩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拉(5)拉力所做的功W拉(6)拉力的功率P拉(7)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摩(8)物體體重力所做的功W物圖1圖2圖3(1)n=(1)n=(1)n=(2)F=(2)F=(2)F=(3)S拉=(3)S拉=(3)S拉=(4)V拉=(4)V拉=(4)V拉=(5)W拉=(5)W拉=(5)W拉=(6)P拉=(6)P拉=(6)P拉=(7)W摩=(7)W摩=(7)W摩=(8)W物=(8)W物=(8)物=52.某人用圖2所示的滑輪組提起1200牛的重物上升2米,所用的拉力是500牛,求:(1)此人所做的有用功、總功、額外功、機械效率分別是多少?(2)若用此滑輪組提升1500牛的重物,機械效率增大還是減小?(提高題:求出此時的機械效率)53.用如圖20所示滑輪組提升重物.人用500N的拉力F,15s內使重為900N的物體勻速上升了3m.不計繩重和摩擦,求:動滑輪的重.(2)人拉繩子做功的功率.(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圖7-8圖7-854.如圖7-8所示,用滑輪組勻速提升一個重600N的物體,若拉力的功率保持為150W,整個裝置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摩擦和繩重,求:(1)物體上升的速度為多大?(2)作用在繩上的拉力F多大?(3)若用此滑輪組提升重力為750N的物體,作用在繩上的拉力又是多大?圖7-2455.如圖7-24所示裝置,物重G=30N,在拉力F作用下,以10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F=10N,滑輪組機械效率為80%,(不計滑輪重)求:圖7-24(1)物體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2)5s內拉力F做的功.56.:實驗次數斜面傾斜程度物體A重G/N物體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體移動距離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1較緩5.00.11.50.50.50.7566.67%2較陡5.00.22.50.511.253最陡5.00.33.40.51.788.24%⑴請將表格中空格處的數據填寫完整。⑵分析小明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知:長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緩的越(填“省力”或“費力”);斜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有(只寫出一條即可)。⑶根據你的實驗經歷,實驗中很難控制的操作是。57.汽車換胎時常用“千斤頂”將汽車支離地面,那么用千斤頂的目的是【】A.省力B.省功C.省時間D.保護汽車關于功率和機械效率,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機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B.機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C.機器的功率越大,機器的機械效率越高D.功率和機械效率的單位相同59.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表示【】A.甲做的功比乙多B.甲做功的時間比乙短C.甲做功比乙快D.無法確定60.關于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機械效率越大,越省力B.機械效率越大,做功越多C.機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D.機械效率越大,額外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t/sW/J0t/sW/J0甲乙第13題A、動滑輪的個數越多就越省力,且效率越高B、動滑輪的個數越多就越省力,且效率越低C、動滑輪的個數越少就越省力,且效率越低D、機械效率主要由機械本身結構決定62.如上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物體做功與所需時間的關系圖象,由上圖可知,甲物體的功率與乙物體的功率相比是【】A、B、C、D、無法確定63.關于簡單機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定滑輪不僅能改變力的大小而且能改變力的方向B.使用滑輪組不僅省力而且省功C.做功越多的機械,其機械效率就越高D.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就越快64.小文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兩種不同的方式將同一貨物搬運到同一輛汽車上,其中說法正確的是【】A.甲種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B.乙種方法更省力乙甲C.兩種方法機械效率相等乙甲乙D.以上都不對乙65.工人用滑輪組把一箱箱貨物從一樓提升到五樓,在滑輪組上加潤滑油后,機械效率提高了,則加潤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樣的重物時,做功的【】ABCABCC.有用功減小,總功減小D.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小66.如圖8所示,要粗測小明同學做“引體向上”時的功率,下面所列的物理量中,不需要測量的是【】A.他的質量B.單杠的高度C.每次身體上升的高度D.做“引體向上”的時間67.一個物體由A點自由下落時,相繼經過B、C兩點,如圖11.B.3所示,已知AB=BC,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W1,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功率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68.用滑輪組提起某一重物時,適當增加動滑輪個數(假定滑輪都是一樣的)可以更加省力,這時機械效率將【】A.提高B.降低C.不變D.無法確定69.如圖所示,繩子的—端固定,另一端繞過一重為G的油桶,在繩子的自由端大小不變的水平拉力下,使油桶沿水平地面勻速滾動了一段距離s,在此過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為【】A、FsB、GsC、2FsD、(G+F)s70.物體A在拉力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勻速運動了一段距離滑輪重、繩重及繩與滑輪間摩擦不計),如圖9—8所示(試比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的大小【】71.如右圖,用1.2N的拉力沿豎直方向勻速拉起重為2N的物體,物體上升0.1m所用時間為4s。(1)此過程中拉力的功率為W,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2)將物重由2N不斷逐次增大,假設動滑輪始終能正常工作,此過程中,它的機械效率范圍是。72.圖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由圖可知拉力大小為N,若鉤碼上升的高度為8cm,則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cm,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2)若僅增加鉤碼的個數,該滑輪組有機械效率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73.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測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鉤碼質量(g)鉤碼上升的高度(m)彈簧測力計示數(N)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m)11000.10.50.322000.10.90.3(1)所用滑輪組中動滑輪、定滑輪的最少個數分別為:動滑輪為個;定滑輪為個。(2)第二次實驗得出的機械效率的大小為η2=。(g=10N/kg)74.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12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物重G/N物體上升的高度h/cm測力計的示數F/N圖12圖13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圖12圖131632.592652.5173682.524(1)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以下問題:①表中有一個數據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據是;②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無關。(2)小紅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13所示。①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②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75.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甲、乙、丙所示。(1)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可得結論:使用同樣的滑輪組,提起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2)第3次實驗中所做的有用功是J,機械效率是________。(3)第3次實驗中動滑輪個數比第2次實驗多,動滑輪自重增大,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選填“增大”或“減小”),因而,由第2、3次實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自重大小有關。(4)綜合上述結論,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額外功(選填“增大”或“減小”)。76.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1)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將重4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起。求該滑輪組此時的機械效率動滑輪重。(2)若用此滑輪組將重9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2m,時間為2s,求拉力F在這一過程中所做的功及功率。77.某工地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5000N的重物,在重物上升0.8m的過程中,拉力的功率為2500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則:

(1)滑輪組的有用功為多少?(2)拉力做的總功為多少?

(3)繩子的自由端下降的速度為多少?

78.如圖17所示是一種小型千斤頂的示意圖,用手往下壓動搖臂,能把重物抬高一段較小的距離。工人在2s時間內,用l00N的力,向下壓動搖臂50cm,把重103N的重物抬高4cm。求工人做功的功率和千斤頂的機械效率。79.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每個滑輪等重。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體重G1從200N開始逐漸增加,直到繩子被拉斷。每次均勻速拉動繩子將物體提升同樣的高度。圖乙記錄了在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物體重力的增加而變化的圖像。(1)每個滑輪重多少N?(2)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N?(3)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時,物體重多少N?80.小明對“斜面的機械效率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課題,提出了如下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①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②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③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長度有關;④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體的重力有關。給你如圖15所示的裝置,請你選擇上述猜想中的一項,并解答下列問題:(1)你選擇的猜想是(填寫序號)(2)要用圖13中的器材完成你選擇的探究,還要補充的器材是:(至少寫出兩種)(3)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有:①;②;③。81.小文同學在“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勻速吊起鉤碼,并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根據實驗數據,小文同學計算機械效率的過程如下:有用功:W有用=(G1+G2)h=(4十0.4)×0.1J=0.44J總功:W總=FS=1.6×0.3J=0.48J機械效率:答:當勻速吊起4N重的鉤碼時,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91.7%.小文同學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如有錯誤,請在下方空白處寫出錯誤之處并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作出正確解答.82.在一次體育課上,甲、乙兩人進行爬竿比賽,甲從某一位置勻速爬到頂用了9s,乙從同一位置爬到頂用了10s,如果甲乙兩人體重之比是5:6,則他們爬竿時功率之比是【】A.4:3B.25:27C.27:25D.3:48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熱容減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B.吸收熱量多的物質,比熱容一定大

C.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一定多

D.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熱量,沙子升高的溫度大于水升高的溫度84.初溫、外形和體積均相同的實心鐵球和空心鐵球(不考慮物態變化),如果它們吸收相同的熱量,那么【】A實心鐵球溫度升高得多B空心鐵球溫度升高得多

C兩球溫度升得一樣高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85.某興趣小組用以下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讓木塊分別從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終靜止在與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鋪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測量每次開始下滑時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s,記錄如下表:實驗序數水平板面高度h/m水平距離s/m1木板0.201.002木板0.402.003木板0.603.004鋪上棉布的板0.200.505鋪上棉布的板0.401.006鋪上棉布的板0.601.50(1)分析1、2、3次實驗可得:木塊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離s與在斜面上釋放時的高度h的關系式為s=;(2)比較1與4,2與5,3與6次實驗可得: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有關;(3)實驗得出的結論是:。86.小明騎自行車上學途中,要經過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體沖上斜坡的最大距離可能與哪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