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_第1頁
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_第2頁
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_第3頁
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_第4頁
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以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為多。人群分布:男:女為2-3:1發病年齡3-86歲,兒童少見,40-60最多種族分布:好發于黃種人,白種人罕見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病因:尚未明確1,遺傳因素:種族及家族聚集2,EB病毒感染:①檢測到病人EB病毒抗體②PCR檢測證實腫瘤組織中有EBV特異性病毒mRNA或基因產物表達3,環境與飲食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鼻咽癌是我國1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2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3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4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5臨床表現一、耳鼻喉癥狀:與癌腫發生部位有關腫瘤位于鼻咽側壁或咽鼓管周圍可導致耳鳴和聽力下降。腫瘤位于鼻咽頂,可導致進行性鼻阻。回縮性血涕或血痰臨床表現一、耳鼻喉癥狀:與癌腫發生部位有關6臨床表現二、眼部癥狀:約30%病人有眼部癥狀,包括有視力下降海綿竇綜合征(Ⅲ、Ⅴ、Ⅵ顱神經受累)鼻咽癌病人的特有癥狀突眼臨床表現二、眼部癥狀:約30%病人有眼部癥狀,包括有7臨床表現三、頭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見癥狀,約占60~70%,其中早期即占60%。四、顱神經受累:(Ⅴ、Ⅵ、Ⅸ、Ⅹ顱神經居多)常為腫瘤進入破裂孔后壓迫顱神經所致。臨床表現三、頭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見癥狀,約占60~70%,8臨床表現五、淋巴結轉移: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率很高(60~90%),約36%的病人初始癥狀即為淋巴結轉移。單側居多,亦可為雙側。轉移灶與原發灶多在同側,偶有不在一側者。轉移灶最初出現于頸深上淋巴結。臨床表現五、淋巴結轉移: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率很高(69臨床表現六、遠處轉移:晚期→肺,肝,骨轉移;

七、惡病質八、與皮肌炎相關:皮肌炎患者需查鼻咽部

臨床表現六、遠處轉移:晚期→肺,肝,骨轉移;

10檢查:一、常規耳鼻喉檢查凡有耳鼻喉癥狀及單側頭痛等癥狀者均需做耳鏡、鼻鏡和間接鼻咽鏡檢查。二、內窺鏡檢查常規檢查不滿意的可疑病人需行此檢查,最直觀。檢查:一、常規耳鼻喉檢查11檢查:三、影像學檢查1、鼻咽側位相-鼻咽頂后壁軟組織增厚、變形提示診斷2、顱底相-了解顱底骨質破壞情況3、CT:為目前的首選影像學檢查4、MRI:不能顯示骨質,但較CT能更明顯地顯示腫瘤及其周圍軟組織檢查:三、影像學檢查12檢查:四、EB病毒血清學檢查:VCA-IgA有助于早期發現鼻咽癌病人,高滴度的VCA-IgA具有需進一步檢查、確診的意義檢查:四、EB病毒血清學檢查:13檢查:五、組織活檢:1、鼻咽部組織活檢2、頸淋巴結活檢-適于頸淋巴結腫大而鼻咽部檢查陰性的病人檢查:五、組織活檢:14診斷:提高警惕,重視早期表現病理活檢證實鑒別診斷:與頸淋巴結結核、何杰金氏病、三叉神經痛、中耳炎等相鑒別診斷:提高警惕,重視早期表現15臨床分期:國際抗癌協會1987年制定(UICC,1987)解剖部位及亞部位鼻咽:1,后上壁:從硬、軟腭交界水平至顱底2,側壁:包括咽隱窩3,下壁:有軟腭的上面組成(鼻后孔后緣、中隔后緣屬于鼻腔范圍)T-原發腫瘤,N-區域淋巴結,M-遠處轉移T1-4,N1,N2(N2aN2b,N2c)N3,M0,M1

臨床分期:國際抗癌協會1987年制定(UICC,1987)解16

T1:腫瘤局限于鼻咽部一個亞部位T2:腫瘤侵犯一個以上鼻咽部亞部位T3:腫瘤侵犯鼻腔或口腔T4:腫瘤侵犯顱底和/或顱神經N1:同側單個≤3cmN2:同側單個>3cm,≤6cm;或雙側,對側≤6cmN3:>6cm

T1:腫瘤局限于鼻咽部一個亞部位17分期:I期:T1N0M0II期:T2N0M0III期:T3N0M0;T1N1M0;T2N1M0;T3N0M0IV期:T4N0M0或T4N1M0;T1-4N2M0或T1-4N3M0;T1-4N1-4M1

分期:I期:T1N0M018鼻咽癌首選治療

放射治療誘導化療+放射治療同步放化療鼻咽癌首選治療放射治療19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20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21首程放療后

20-40%鼻咽部未控或復發

首程放療后20-40%鼻咽部未控或復發22放療失敗的原因

病變太晚設野不當某些部位劑量不足某些腫瘤細胞放射抗拒放療失敗的原因病變太晚23首程放療局部復發的再治療選擇

外照射外照射+近距離放射1.再放療外照射+X刀或γ刀放射三維適形放射適形調強放射2.手術救治

首程放療局部復發的再治療選擇

24二程放療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顳葉腦病3.1-20.4%腦干損傷0.2%顱神經損傷5.4-9.7%內分泌功能障礙0.97-3.4%聽力損害11.5-56.5%骨壞死1.9-2.7%眼球損傷0.3-5.8%開口困難Lee.AWM.和Teo.P.資料16.9-69%二程放療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顳葉腦病3.1-20.4%腦干損25二程放療死亡率

Lee.等:1.8%(706例)Teo.等:2.9%(103例)

二程放療死亡率Lee.等:1.8%(706例)26手術救治背景

為了避免二程放療的并發癥從而改善生存質量,試圖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

.手術救治背景為了避免二程放療的并發癥27修復方法

帶蒂胸大肌皮瓣以顳淺動靜脈為蒂的帽狀腱膜瓣以面動靜脈為蒂的頜下腺轉移以面動靜脈為蒂頦下島狀皮瓣以頜內動脈分支為蒂顳肌瓣植皮修復方法帶蒂胸大肌皮瓣28結果

手術并發癥上顎瘺傷口感染

頸內動脈出血

修復組織瓣壞死開口受限結果

手術并發癥29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30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31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32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33復習題1、回縮涕帶血2月,右頸上部腫塊首先考慮______診斷。2、鼻咽癌好發于頂后壁及_______。3、鼻咽癌的首選治療為________。4、鼻咽癌患者的耳鳴、聽力下降是由于腫瘤侵犯______。復習題1、回縮涕帶血2月,右頸上部腫塊首先考慮______診34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35定義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時上氣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結構紊亂,頻繁發生血氧飽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呼吸暫停是指睡眠過程中口鼻氣流停止≥]0s。

3:低通氣(通氣不足)是指睡眠過程中呼吸氣流強度較基礎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血氧飽和度(Sa02)下降>3%或伴有覺醒。

定義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364: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通氣不足)指數(apnea-hypopneaindex,AHl)是指平均每小時睡眠中呼吸暫停和低通氣(通氣不足)的次數。

5:阻塞性呼吸暫停是指呼吸暫停時口鼻無氣流通過,而胸腹呼吸運動存在。

6:鼾癥(snoreingdisease)若鼾聲響度超過60分貝以上,妨礙上呼吸道呼吸氣流通過,影響同室人休息或導致他人煩惱。鼾癥較輕者(單純型)不引起明顯的缺氧癥狀;重者(憋氣型)鼾聲響度可達80分貝以上,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癥狀、此種鼾癥實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同義詞,因為鼾聲乃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癥狀。

4: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通氣不足)指數(apnea-37分型1、中樞型(CSA)

亦稱隔肌型,即呼吸氣流與隔運動均出現暫停。測計時,口頰部紀錄不到氣流,亦記錄不到隔肌腹壁肌運動,不伴有明顯鼾聲。中樞型的見于呼吸中樞受損及某些顱腦疾病.

2、阻塞型(OSA)

亦稱周圍型,由于上呼吸道阻塞,腹壁肌和膈肌雖出現持續性運動,但鼻腔、口腔卻無有無有效的氣流通過。即呼吸暫停時,胸腹部記錄到持續的奮力呼吸動作,但沒有氣流通過。上呼吸道任何解剖任何部位的狹窄或堵塞,都可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阻塞性的具體病因.1、鼻腔病變2、口腔病變3、咽喉病變4、全身性疾病。

3、混合型(MSA)

在開始時為一短暫的中樞神經呼吸暫停,緊接著膈肌運動恢復之后延續為阻塞性呼吸暫停。

。分型1、中樞型(CSA)

亦稱隔肌型,即呼吸氣流與隔運動38發病率

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估計,40歲以上男性的患病率為1.24%,Fairbanks稱,30~35歲的人群中,有20%男性和5%女性打鼾;60歲左右者,則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鼾;肥胖者打鼾的要比瘦者多3倍;嚴重的打鼾者與相同年齡和體重的不打鼾者比較,前者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發展成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總之,鼾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甚至嬰兒和兒童,男女均可發病,但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女性則多見于絕經后,其病情多較男性為輕。少數病時可有家族史。發病率

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估計,40歲以上男性的患病率為39病因上呼吸道狹窄或堵塞:鼻和鼻咽、口咽和軟腭、舌根部肥胖內分泌紊亂老年期組織松弛病因40癥狀:

SAHS的初期癥狀大而不規則的鼾聲夜間短時(10秒以內)不規則呼吸停止仰躺時打鼾,側臥時緩解晨起無力,白天易疲勞

癥狀:41進一步表現睡不解乏每次憋氣時間超過10秒仰躺、側臥時均有鼾聲晨起頭痛、口干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情緒急躁易怒非正常大量出汗夜間憋醒性功能低下慢性咽炎夜間尿頻長期服用降壓藥物,繼發紅細胞增生導致血粘度增加高血脂進一步表現42長期并發癥睡眠高血壓-睡后血壓增高,睡前血壓正常,且服藥療效不佳睡眠時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擴張性心肌病II型糖尿病中風抑郁癥肥胖并且減肥無效

長期并發癥43癥狀

1:晨起頭痛等2:夜間癥狀為重,不能安靜入睡,多夢、躁動、張口呼吸3:白晝睡眠均有高調鼾聲4:并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 44檢查1:多導睡眠描記儀:對OSAS病人進行整夜連續的睡眠觀察和檢測。2:常規耳鼻咽喉檢查、纖維鼻咽鏡檢查、影像學檢查。檢查45診斷依據

(1)癥狀: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時嚴重打鼾和反復的呼吸暫停現象。

(2)體征:檢查有上氣道狹窄因素。

(3)多導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PSG)檢查每夜7h睡眠過程中呼吸暫停及低通氣反復發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暫停和低通氣指數≥5。呼吸暫停以阻塞性為主。

(4)影像學檢查:顯示上氣道結構異常。

(

診斷依據

(1)癥狀: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時嚴重打鼾和46鑒別診斷

OSAHS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癥、發作性睡病、喉痙攣、聲帶麻痹、癲癇、神經肌肉疾病等。鑒別診斷

OSAHS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470SAHS分度

分度AHl

輕度5-20

中度21~40

重度>40

附:低氧血癥分度

分度最低SaO2

輕度>85

中度65~84

重度<65

注:以AHI為標準對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癥情況。例如:AHI=25,最低Sa02(%)=88,則報告為"中度OSAHS合并輕度低氧血癥"

0SAHS分度

分度AHl

輕度5-20

中度21~448我國按阻塞部位分為四型:Ⅰ型:狹窄部位在鼻咽以上(鼻咽部、鼻腔)。Ⅱ型:狹窄部位在口咽部(腭和扁桃體水平)。Ⅲ型:狹窄部位在下咽部(舌根、會厭水平)。Ⅳ型:以上部位均有狹窄或有兩個以上部位狹窄。國外有三型分型:軟腭后區、舌后區和會厭區我國按阻塞部位分為四型:49治療1、手術(原則上應予以手術除去病因):懸雍垂腭咽成形術或腭咽成形術2、重癥OSAS病人,尤其是某些心肺功能差,血氧飽和度低的病人,行氣管切開術。治療50手術治療基本原則

1、對OSAHS強調綜合治療

2、解除上氣道存在的結構性狹窄因素:

3、根據阻塞部位制訂手術方案,對多平面狹窄的患者可行分期手術;

4、建議對重度患者術前行正壓通氣治療1-2周或氣管切開術;

5、手術中應保留基本結構、維持和重建功能:

6、無手術禁忌證。

手術治療基本原則

1、對OSAHS強調綜合治療

2、解除上氣51療效評定依據

1、隨訪時間:近期:6個月

遠期:一年以上

2、療效評定依據

AHISaO癥狀

治愈<5>90基本消失

顯效<20和降低≥50%-明顯減輕

有效降低≥25%減輕

無效降低<25%無明顯變化

療效評定依據

1、隨訪時間:近期:6個月

遠期:一年以上

52懸雍垂腭咽成形術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懸雍垂腭咽成形術uvulopalatopharyngopla53適應證

1、OSAHS:阻塞平面在口咽部,黏膜組織肥厚致咽腔狹小、懸雍垂肥大或過長、軟腭過低過長,扁桃體肥大或Ⅳ型中以口咽部狹窄為主者;

2、重度OSAHS患者術前行正壓通氣治療1-2周或氣管切開術,病情改善后可手術;

3、原發性打鼾、上氣道阻力綜合征患者存在口咽部阻塞。適應證

1、OSAHS:阻塞平面在口咽部,黏膜組織肥厚致咽腔54禁忌證

1、氣道阻塞不在口咽下面:

2、急性扁桃體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作后不滿2周:。

3、合并常規手術禁忌證:

4、瘢痕體質;

5、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禁忌證

1、氣道阻塞不在口咽下面:

2、急性扁桃體炎或急性上55相對禁忌證

1、伴有嚴重低氧血癥的OSAHS患者:

2、對發音有特殊要求:

3、過度肥胖者:

4、年齡>65歲或<18歲。相對禁忌證

1、伴有嚴重低氧血癥的OSAHS患者:

2、對發56并發癥

1、出血

2、上氣道梗阻

3、心腦血管意外

4、腭咽關閉不全

5、發音異常

6、咽腔狹窄

并發癥

1、出血

2、上氣道梗阻

3、心腦血管意外

457END16、業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華盛頓

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羅素·貝克

18、最大的挑戰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馬云

19、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20、要掌握書,莫被書掌握;要為生而讀,莫為讀而生。——布爾沃END16、業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華盛頓58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以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為多。人群分布:男:女為2-3:1發病年齡3-86歲,兒童少見,40-60最多種族分布:好發于黃種人,白種人罕見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病因:尚未明確1,遺傳因素:種族及家族聚集2,EB病毒感染:①檢測到病人EB病毒抗體②PCR檢測證實腫瘤組織中有EBV特異性病毒mRNA或基因產物表達3,環境與飲食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泰醫鼻咽癌與鼾癥鼻咽癌是我國59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60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61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62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63臨床表現一、耳鼻喉癥狀:與癌腫發生部位有關腫瘤位于鼻咽側壁或咽鼓管周圍可導致耳鳴和聽力下降。腫瘤位于鼻咽頂,可導致進行性鼻阻。回縮性血涕或血痰臨床表現一、耳鼻喉癥狀:與癌腫發生部位有關64臨床表現二、眼部癥狀:約30%病人有眼部癥狀,包括有視力下降海綿竇綜合征(Ⅲ、Ⅴ、Ⅵ顱神經受累)鼻咽癌病人的特有癥狀突眼臨床表現二、眼部癥狀:約30%病人有眼部癥狀,包括有65臨床表現三、頭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見癥狀,約占60~70%,其中早期即占60%。四、顱神經受累:(Ⅴ、Ⅵ、Ⅸ、Ⅹ顱神經居多)常為腫瘤進入破裂孔后壓迫顱神經所致。臨床表現三、頭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見癥狀,約占60~70%,66臨床表現五、淋巴結轉移: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率很高(60~90%),約36%的病人初始癥狀即為淋巴結轉移。單側居多,亦可為雙側。轉移灶與原發灶多在同側,偶有不在一側者。轉移灶最初出現于頸深上淋巴結。臨床表現五、淋巴結轉移: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率很高(667臨床表現六、遠處轉移:晚期→肺,肝,骨轉移;

七、惡病質八、與皮肌炎相關:皮肌炎患者需查鼻咽部

臨床表現六、遠處轉移:晚期→肺,肝,骨轉移;

68檢查:一、常規耳鼻喉檢查凡有耳鼻喉癥狀及單側頭痛等癥狀者均需做耳鏡、鼻鏡和間接鼻咽鏡檢查。二、內窺鏡檢查常規檢查不滿意的可疑病人需行此檢查,最直觀。檢查:一、常規耳鼻喉檢查69檢查:三、影像學檢查1、鼻咽側位相-鼻咽頂后壁軟組織增厚、變形提示診斷2、顱底相-了解顱底骨質破壞情況3、CT:為目前的首選影像學檢查4、MRI:不能顯示骨質,但較CT能更明顯地顯示腫瘤及其周圍軟組織檢查:三、影像學檢查70檢查:四、EB病毒血清學檢查:VCA-IgA有助于早期發現鼻咽癌病人,高滴度的VCA-IgA具有需進一步檢查、確診的意義檢查:四、EB病毒血清學檢查:71檢查:五、組織活檢:1、鼻咽部組織活檢2、頸淋巴結活檢-適于頸淋巴結腫大而鼻咽部檢查陰性的病人檢查:五、組織活檢:72診斷:提高警惕,重視早期表現病理活檢證實鑒別診斷:與頸淋巴結結核、何杰金氏病、三叉神經痛、中耳炎等相鑒別診斷:提高警惕,重視早期表現73臨床分期:國際抗癌協會1987年制定(UICC,1987)解剖部位及亞部位鼻咽:1,后上壁:從硬、軟腭交界水平至顱底2,側壁:包括咽隱窩3,下壁:有軟腭的上面組成(鼻后孔后緣、中隔后緣屬于鼻腔范圍)T-原發腫瘤,N-區域淋巴結,M-遠處轉移T1-4,N1,N2(N2aN2b,N2c)N3,M0,M1

臨床分期:國際抗癌協會1987年制定(UICC,1987)解74

T1:腫瘤局限于鼻咽部一個亞部位T2:腫瘤侵犯一個以上鼻咽部亞部位T3:腫瘤侵犯鼻腔或口腔T4:腫瘤侵犯顱底和/或顱神經N1:同側單個≤3cmN2:同側單個>3cm,≤6cm;或雙側,對側≤6cmN3:>6cm

T1:腫瘤局限于鼻咽部一個亞部位75分期:I期:T1N0M0II期:T2N0M0III期:T3N0M0;T1N1M0;T2N1M0;T3N0M0IV期:T4N0M0或T4N1M0;T1-4N2M0或T1-4N3M0;T1-4N1-4M1

分期:I期:T1N0M076鼻咽癌首選治療

放射治療誘導化療+放射治療同步放化療鼻咽癌首選治療放射治療77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78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79首程放療后

20-40%鼻咽部未控或復發

首程放療后20-40%鼻咽部未控或復發80放療失敗的原因

病變太晚設野不當某些部位劑量不足某些腫瘤細胞放射抗拒放療失敗的原因病變太晚81首程放療局部復發的再治療選擇

外照射外照射+近距離放射1.再放療外照射+X刀或γ刀放射三維適形放射適形調強放射2.手術救治

首程放療局部復發的再治療選擇

82二程放療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顳葉腦病3.1-20.4%腦干損傷0.2%顱神經損傷5.4-9.7%內分泌功能障礙0.97-3.4%聽力損害11.5-56.5%骨壞死1.9-2.7%眼球損傷0.3-5.8%開口困難Lee.AWM.和Teo.P.資料16.9-69%二程放療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顳葉腦病3.1-20.4%腦干損83二程放療死亡率

Lee.等:1.8%(706例)Teo.等:2.9%(103例)

二程放療死亡率Lee.等:1.8%(706例)84手術救治背景

為了避免二程放療的并發癥從而改善生存質量,試圖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

.手術救治背景為了避免二程放療的并發癥85修復方法

帶蒂胸大肌皮瓣以顳淺動靜脈為蒂的帽狀腱膜瓣以面動靜脈為蒂的頜下腺轉移以面動靜脈為蒂頦下島狀皮瓣以頜內動脈分支為蒂顳肌瓣植皮修復方法帶蒂胸大肌皮瓣86結果

手術并發癥上顎瘺傷口感染

頸內動脈出血

修復組織瓣壞死開口受限結果

手術并發癥87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88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89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90泰醫鼻咽癌與鼾癥課件91復習題1、回縮涕帶血2月,右頸上部腫塊首先考慮______診斷。2、鼻咽癌好發于頂后壁及_______。3、鼻咽癌的首選治療為________。4、鼻咽癌患者的耳鳴、聽力下降是由于腫瘤侵犯______。復習題1、回縮涕帶血2月,右頸上部腫塊首先考慮______診92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93定義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時上氣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結構紊亂,頻繁發生血氧飽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呼吸暫停是指睡眠過程中口鼻氣流停止≥]0s。

3:低通氣(通氣不足)是指睡眠過程中呼吸氣流強度較基礎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血氧飽和度(Sa02)下降>3%或伴有覺醒。

定義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944: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通氣不足)指數(apnea-hypopneaindex,AHl)是指平均每小時睡眠中呼吸暫停和低通氣(通氣不足)的次數。

5:阻塞性呼吸暫停是指呼吸暫停時口鼻無氣流通過,而胸腹呼吸運動存在。

6:鼾癥(snoreingdisease)若鼾聲響度超過60分貝以上,妨礙上呼吸道呼吸氣流通過,影響同室人休息或導致他人煩惱。鼾癥較輕者(單純型)不引起明顯的缺氧癥狀;重者(憋氣型)鼾聲響度可達80分貝以上,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癥狀、此種鼾癥實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同義詞,因為鼾聲乃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癥狀。

4: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通氣不足)指數(apnea-95分型1、中樞型(CSA)

亦稱隔肌型,即呼吸氣流與隔運動均出現暫停。測計時,口頰部紀錄不到氣流,亦記錄不到隔肌腹壁肌運動,不伴有明顯鼾聲。中樞型的見于呼吸中樞受損及某些顱腦疾病.

2、阻塞型(OSA)

亦稱周圍型,由于上呼吸道阻塞,腹壁肌和膈肌雖出現持續性運動,但鼻腔、口腔卻無有無有效的氣流通過。即呼吸暫停時,胸腹部記錄到持續的奮力呼吸動作,但沒有氣流通過。上呼吸道任何解剖任何部位的狹窄或堵塞,都可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阻塞性的具體病因.1、鼻腔病變2、口腔病變3、咽喉病變4、全身性疾病。

3、混合型(MSA)

在開始時為一短暫的中樞神經呼吸暫停,緊接著膈肌運動恢復之后延續為阻塞性呼吸暫停。

。分型1、中樞型(CSA)

亦稱隔肌型,即呼吸氣流與隔運動96發病率

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估計,40歲以上男性的患病率為1.24%,Fairbanks稱,30~35歲的人群中,有20%男性和5%女性打鼾;60歲左右者,則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鼾;肥胖者打鼾的要比瘦者多3倍;嚴重的打鼾者與相同年齡和體重的不打鼾者比較,前者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發展成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總之,鼾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甚至嬰兒和兒童,男女均可發病,但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女性則多見于絕經后,其病情多較男性為輕。少數病時可有家族史。發病率

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估計,40歲以上男性的患病率為97病因上呼吸道狹窄或堵塞:鼻和鼻咽、口咽和軟腭、舌根部肥胖內分泌紊亂老年期組織松弛病因98癥狀:

SAHS的初期癥狀大而不規則的鼾聲夜間短時(10秒以內)不規則呼吸停止仰躺時打鼾,側臥時緩解晨起無力,白天易疲勞

癥狀:99進一步表現睡不解乏每次憋氣時間超過10秒仰躺、側臥時均有鼾聲晨起頭痛、口干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情緒急躁易怒非正常大量出汗夜間憋醒性功能低下慢性咽炎夜間尿頻長期服用降壓藥物,繼發紅細胞增生導致血粘度增加高血脂進一步表現100長期并發癥睡眠高血壓-睡后血壓增高,睡前血壓正常,且服藥療效不佳睡眠時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擴張性心肌病II型糖尿病中風抑郁癥肥胖并且減肥無效

長期并發癥101癥狀

1:晨起頭痛等2:夜間癥狀為重,不能安靜入睡,多夢、躁動、張口呼吸3:白晝睡眠均有高調鼾聲4:并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 102檢查1:多導睡眠描記儀:對OSAS病人進行整夜連續的睡眠觀察和檢測。2:常規耳鼻咽喉檢查、纖維鼻咽鏡檢查、影像學檢查。檢查103診斷依據

(1)癥狀: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時嚴重打鼾和反復的呼吸暫停現象。

(2)體征:檢查有上氣道狹窄因素。

(3)多導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PSG)檢查每夜7h睡眠過程中呼吸暫停及低通氣反復發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暫停和低通氣指數≥5。呼吸暫停以阻塞性為主。

(4)影像學檢查:顯示上氣道結構異常。

(

診斷依據

(1)癥狀: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時嚴重打鼾和104鑒別診斷

OSAHS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癥、發作性睡病、喉痙攣、聲帶麻痹、癲癇、神經肌肉疾病等。鑒別診斷

OSAHS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1050SAHS分度

分度AHl

輕度5-20

中度21~40

重度>40

附:低氧血癥分度

分度最低SaO2

輕度>85

中度65~84

重度<65

注:以AHI為標準對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癥情況。例如:AHI=25,最低Sa02(%)=88,則報告為"中度OSAHS合并輕度低氧血癥"

0SAHS分度

分度A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