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課件_第1頁
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課件_第2頁
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課件_第3頁
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課件_第4頁
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112我院2012年多重耐藥菌統計37564耐藥菌增加的原因醫院感染中常見的多重耐藥菌細菌耐藥機制定義細菌耐藥監測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2021/1/12212我院2012年多重耐藥菌統計37564耐藥菌增加的原因醫2011年衛生部頒布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中明確指出,多重耐藥菌(MDRO)是指對臨床使用的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2021/1/1232011年衛生部頒布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2011年歐洲疾病控制中心(ECDC)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發起制定了關于多重耐藥、泛耐藥和全耐藥的專家共識,對多重耐藥、泛耐藥和全耐藥作出了更為清晰的界定。2021/1/1242011年歐洲疾病控制中心(ECDC)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多重耐藥(MDR):對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每類中至少有一種)的獲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藥)泛耐藥(XDR):對除1~2類抗菌藥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藥物種類(每類中至少有一種)不敏感。也就是只對1~2類抗菌藥物敏感全耐藥(PDR):對所有抗菌藥物種類中所有藥物菌不敏感。2021/1/125多重耐藥(MDR):對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每類中至少有一治療無效,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病程延長,住院天數增加,床位周轉率底花費大量的抗菌藥物,使國家藥政開支增加,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危害人類健康,對嬰幼兒和老年人、免疫機制低下者的生命構成威脅。2021/1/126治療無效,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2021/1/12624.55%46.75%27.08%54.15%2.71%9.03%5.05%0.9%0.54%0.18%增長倍數Timeshigher(2.0)(1.9)(3.3)(9.4)(5.0)在ICU停留過程中,患者ESBL腸桿菌定植率最高,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增長速度最快2021/1/12724.55%46.75%27.08%54.15%2.71%9

G+球菌①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GISA株(VISA)(萬古霉素中度敏感的金葡菌)

GRSP株(VRSA)(完全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目前國內尚未發現VRSA或VISA②肺炎鏈球菌

PRSP(青霉素耐藥肺炎鏈球菌)③腸球菌

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2021/1/128G+球菌2021/1/1289

G—桿菌腸桿菌科:ESBL超廣譜-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桿菌等)AmpC染色體介導I型-內酰胺酶(陰溝腸桿菌等,弗勞地枸櫞酸桿菌等)非發酵菌屬:多重耐藥菌(MDR)

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屬嗜麥芽窄食單胞菌2021/1/1299G—桿菌2021/1/12910產ESBLs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MRSA2021/1/121010產ESBLs菌MRSA2021/1/12101)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VRE(耐萬古腸球菌)3)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腸桿菌科細菌4)耐碳青霉烯的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桿菌科細菌.本次課重點2021/1/1211本次課重點2021/1/1211細菌耐藥可分為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固有耐藥性又稱天然耐藥性,是由細菌染色體基因決定、代代相傳,較為穩定,如鏈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對青霉素天然耐藥。獲得性耐藥是由于細菌與抗菌藥物接觸后(主要由質粒介導)通過改變自身的代謝途徑使其不被抗菌藥物殺滅,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MDR定值:是指發現MDR但沒有感染的臨床癥狀如發熱、膿腫等。定植可以在鼻前庭、直腸、氣管、皮膚、開放的傷口等部位發現。)2021/1/1212細菌耐藥可分為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MDR定值:是指發現M1.耐藥菌株通過合成某種滅火酶或鈍化酶作用于抗菌藥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2.耐藥菌株通過改變細胞膜與抗菌藥物結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與抗菌藥物的親和力,導致抗菌活性消失。3.細胞壁通透性改變和主動外排機制。細菌接觸抗菌藥物后可以通過改變通道蛋白質性質和數量來降低細菌細胞外膜的通透性而獲得耐藥性。某些細菌還能主動將進入菌體的藥物泵出體外。2021/1/12131.耐藥菌株通過合成某種滅火酶或鈍化酶作用于抗菌藥物,使其失2021/1/12142021/1/1214耐藥是選擇出來的敏感菌落中存在著自發的突變菌株藥物治療給予抗菌治療后,因為敏感菌株的相繼死亡,突變菌株被選擇出來在治療過程中耐藥成為臨床表現耐藥的克隆在過去曾是敏感的菌落中生長2021/1/1215耐藥是選擇出來的敏感菌落中存在著自發的突變菌株藥物治療給予抗MRSAVRE產ESBLs菌株MDR銅綠假單胞菌MDR不動桿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三代頭孢菌素喹諾酮極少數文獻報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與上述耐藥菌株的發生相關2021/1/1216MRSAVRE產ESBLs菌株MDR銅綠假單胞菌MDR不動既往攜帶或感染了MDROs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高齡患者高危手術免疫抑制劑應用插管或侵入性操作長期住院患者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或長期應用抗菌藥物呼吸機應用;本次課重點2021/1/1217既往攜帶或感染了MDROs本次課重點2021/1/1217常見多重耐藥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不動桿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常見多重耐藥菌2021/1/1218常見多重耐藥菌:常見2021/1/1218判斷:對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和(或)頭孢西丁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對除頭孢洛林外所有臨床使用的β-內酰胺酶類均耐藥,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碳青霉烯和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合制劑等。另外還往往對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和林可霉素類等耐藥2021/1/1219判斷:對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和(或)頭孢西丁耐藥的金黃色葡腸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包含多個菌種,臨床常見的是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腸球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如氟喹諾酮類、磺胺類、克林霉素和絕大多數頭孢菌素等。萬古霉素是治療腸球菌感染的主要藥物2021/1/1220腸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包含多個菌種,臨床常見的是糞腸球菌和屎腸桿菌科細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兼性厭氧。腸桿菌科細菌主要有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陰溝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門菌、志賀菌、鼠疫耶爾森菌、產酸克雷伯氏菌、產氣腸桿菌、檸檬酸菌、摩氏根菌和粘質沙雷氏菌等。2021/1/1221腸桿菌科細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兼性厭氧。2021/1/1221ESBLs是指能水解第三代頭孢菌毒的A類和D類β內酰胺酶,能夠介導對青霉素類、頭孢菌毒類和氨曲南耐藥。產ESBLs的菌株同時對氨基糖苷類、磺胺類、氟喹諾酮類和(或)四環類耐藥,導致臨床治療選藥困難,常需要依賴碳青霉烯類藥物作為臨床治療的最后防線。2021/1/1222ESBLs是指能水解第三代頭孢菌毒的A類和D類β內酰胺酶,能不動桿菌是專性需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或球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臨床最常見的是鮑曼不動桿菌。不動桿菌,尤其是鮑曼不動桿菌已經成為醫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體之一。不動桿菌能在醫院環境內長時間生存,可廣泛定植于物體表面、患者的開放氣道和患者及醫務人員的皮膚,常造成醫院感染的暴發。2021/1/1223不動桿菌是專性需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或球桿菌,廣泛分布于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是兼性厭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為假單胞菌屬的代表菌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動植物等)和醫院環境中。該菌是人類的條件致病菌,在醫院內廣泛定植于潮濕環境、物體表面、各類導管、開放的氣道、患者及醫務人員皮膚,并可污染各類液體甚至消毒溶液,常導致醫院感染,并易于在醫院內傳播。2021/1/1224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是兼性厭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為假單胞銅綠假單胞菌由于細胞外膜通透性低、存在多種藥物外排泵的持續表達以及產染色體介導的β內酰胺酶而常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這些藥物包括:青霉素G、氨基青霉素類(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等)、第一和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四環素類(包括替加環素)和厄他培南。2021/1/1225銅綠假單胞菌由于細胞外膜通透性低、存在多種藥物外排泵的持續表簡稱艱難梭菌,為厭氧的革蘭陽性桿菌。艱難梭菌的芽孢可在醫院或護理院等場所長期存活,因而患者可在住院期間攝取到艱難梭菌的芽孢。此時如果腸道正常菌群由于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廣譜抗菌藥物)而破壞,艱難梭菌可在結腸大量繁殖并成為優勢菌種,分泌腸毒素和細胞毒素從而導致腹瀉或者偽膜性腸炎。通過感染或者定植的患者或醫務人員還可導致醫院內腹瀉的暴發。2021/1/1226簡稱艱難梭菌,為厭氧的革蘭陽性桿菌。2021/1/1226多重耐藥菌常見感染類型易感人群常見病房社區或醫院感染MRSA皮膚軟組織感染免疫受限者、靜脈吸毒者、糖尿病患者、留置有導管者ICU、移植、燒傷、皮膚科可導致社區和醫院感染VRE心內膜炎、敗血癥、尿路感染、傷口感染、腹腔感染免疫受限者、留置有導管者ICU、移植、普外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產ESBLs腸桿菌科尿路感染、肺炎、敗血癥、腹腔感染神經內科、普外、ICU、移植、呼吸科可導致社區和醫院感染2021/1/1227多重耐藥菌常見感染類型易感人群常見病房社區或醫院感染MRSA不動桿菌醫院獲得性肺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傷口感染、術后腦膜炎免疫受限者、接受機械通氣者ICU、移植、呼吸、神經外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醫院獲得性肺炎、敗血癥、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傷口感染肺結構異常者、免疫受限者、燒傷患者、接受機械通氣者ICU、移植、燒傷、呼吸、血液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使用廣譜抗菌藥物ICU、移植、呼吸、血液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2021/1/1228不動桿菌醫院獲得性肺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傷口感染、術后腦2012全年送檢標本2458份,陽性結果856份;耐藥菌182株占陽性結果21.3%。主要分布在如下科室:外一37株,外二27株,外三27株,外五34株,內三20株,ICU16株。數量較多的耐藥菌有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MRCNS、MRSA、嗜麥芽、陰溝腸桿菌。菌2021/1/12292012全年送檢標本2458份,陽性結果856份;2021/科別鮑曼不動肺炎克雷伯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MRCNSMRSA嗜麥芽產酸克雷伯陰溝腸桿菌合計外1

1512642

131外2

1125521

127外33126101

1327外4

11

81

11外51210144

1234內1

3

1

1

5內2

3

2

5內3

174314

20內4

3

1

4內5

ICU

34133

216婦科

1

1兒科

1

1合計474745421214291822021/1/1230科別鮑曼不動肺炎克雷伯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MRCNSMRSA

金黃色葡萄球菌(79)溶血葡萄球菌(14)表皮葡萄球菌(51)克林霉素36.7%(79)14.3%(14)43.1%(51)紅霉素16.5%(79)0%(14)9.8%(51)呋喃妥因

100%(1)100%(3)呋西地酸94.4%(18)66.7%(3)100%(10)慶大霉素62.0%(79)14.3%(14)39.2%(51)左旋氧氟沙星79.7%(79)14.3%(14)47.1%(51)米諾環素94.9%(79)85.7%(14)98.0%(51)諾氟沙星

0%(1)0%(1)苯唑西林82.3%(79)14.3%(14)7.8%(51)青霉素3.8%(79)7.1%(14)2%(51)喹努普汀/達福普汀100%(12)

利福平92.4%(79)85.7%(14)92.2%(51)復方新諾明67.1%(76)64.3%(14)29.8%(47)四環素54.4%(79)42.9%(14)60.8%(51)替考拉寧98.7%(79)78.6%(14)54.9%(51)萬古霉素100%(79)100%(14)100%(51)2021/1/1231

金黃色葡萄球菌(79)溶血葡萄球菌(14)表皮敏感率(%)2021/1/1232敏感率(%)2021/1/1232

鮑曼不動桿菌(24)銅綠假單胞91)嗜麥芽寡養單胞(19)氨芐西林/舒巴坦68.2%(22)1.1%(91)0%(18)阿米卡星79.2%(24)39.6%(91)0%(19)環丙沙星79.2%(24)36.3%(91)21.1%(19)多粘菌素E95.8%(24)100%(91)5.6%(18)頭孢吡肟79.2%(24)38.5%(91)0%(18)慶大霉素79.2%(24)30.8%(91)0%(19)亞胺培南95.8%(24)49.5%(91)0%(18)美洛培南95.8%(24)51.6%(91)0%(18)哌拉西林70.8%(24)42.9%(91)0%(19)復方新諾明79.2%(24)14.3%(91)84.2%(19)頭孢他啶79.2%(24)39.6%(91)5.3%(19)替卡西林/棒酸79.2%(24)37.4%(91)36.8%(19)替卡西林79.2%(24)36.3%(91)0%(19)妥布霉素79.2%(24)40.7%(91)0%(1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9.2%(24)44%(91)5.3%(19)2021/1/1233

鮑曼不動桿菌(24)銅綠假單胞91)嗜麥芽寡養單胞(19)敏感率(%)2021/1/1234敏感率(%)2021/1/1234

陰溝腸桿菌(25)大腸埃希菌(101)產酸克雷伯菌(13)肺炎克雷伯菌(78)粘質沙雷菌(13)阿莫西林/棒酸8%(25)68%(100)84.6%(13)96.1%(77)0%(13)阿莫西林4%(25)8%(100)0%(12)0%(73)0%(13)阿米卡星60%(25)95.0%(101)92.3%(13)97.4%(78)92.3%(13)頭孢噻吩0%(25)18%(100)53.8%(13)85.9%(78)0%(13)環丙沙星44%(25)33.7%(101)84.6%(13)94.9%(78)84.6%(13)頭孢吡肟64%(25)55.4%(101)92.3%(13)92.3%(78)92.3%(13)頭孢西丁4%(25)83%(100)92.3%(13)96.1%(77)23.1%(13)慶大霉素40%(25)46.5%(101)69.2%(13)93.6%(78)84.6%(13)亞胺培南100%(25)99.0%(101)100%(13)100%(78)100%(13)美洛培南100%(25)99.0%(101)100%(13)100%(78)100%(13)奈替米星40%(25)75%(100)92.3%(13)96.1%(77)84.6%(13)哌拉西林36%(25)10.9%(101)61.5%(13)84.6%(78)92.3%(13)頭孢呋辛20%(25)28%(100)69.2%(13)87.2%(78)0%(13)復方新諾明36%(25)36.6%(101)69.2%(13)89.7%(78)92.3%(13)頭孢噻肟36%(25)30%(100)84.6%(13)89.7%(78)92.3%(13)頭孢他啶56%(25)47.5%(101)92.3%(13)91.0%(78)100%(13)替卡西林/棒酸28%(25)42.6%(101)76.9%(13)92.2%(77)84.6%(13)替卡西林32%(25)8.9%(101)7.7%(13)3.8%(78)84.6%(13)妥布霉素36%(25)56.4%(101)84.6%(13)93.6%(78)76.9%(1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4%(25)92.1%(101)84.6%(13)97.4%(78)100%(13)2021/1/1235

陰溝腸桿菌(25)大腸埃希菌(101)產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敏感率(%)2021/1/1236敏感率(%)2021/1/1236耐藥菌產生增加(抗生素選擇性壓力):由于過多的使用抗生素,造成對基因突變及耐藥基因轉移的耐藥菌進行了篩選。耐藥菌傳播增加:通過醫護人員尤其手的接觸,細菌在病人間交叉寄生造成耐藥菌株在醫院內的傳播,以及隨后通過宿主病人的轉移,耐藥菌在醫院間甚至社區進行傳播。2021/1/1237耐藥菌產生增加(抗生素選擇性壓力):由于過多的使用抗生素,造30-40%為醫院工作人員的手20-25%是抗菌藥物的選擇壓力20-25%是社區獲得性病原菌20%來源不明(如環境污染及工作人員攜帶)2021/1/123830-40%為醫院工作人員的手2021/1/123839呼吸道定植肺部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傷口的定植和感染皮膚的定植2021/1/123939呼吸道定植肺部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傷口的定植和感染皮膚402021/1/1240402021/1/1240(一)患者:1.確診感染的患者入院時做到有樣必采,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2.對免疫力低下、重患者、對上級醫院轉回病人、有相關流行病學史患者,入院時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及時采集標本。2021/1/1241(一)患者:2021/1/1241(二)檢驗科:1.規范地進行病原學檢查和藥敏實驗,提高細菌分離培養的陽性率、鑒定和藥敏實驗的準確率,及時向臨床發回報告。2.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鑒定、藥敏后,對實施監測的多重耐藥菌應在檢驗報告上標注,電話通知臨床科室,并登記《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表》及時報醫院感染管理科。3.微生物實驗室應每季度統計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的實驗結果并分析,將統計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院感科和臨床科室。2021/1/1242(二)檢驗科:2021/1/1242(三)臨床科室:1.提高病原學標本的送檢率,接診可疑或明確有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及時送檢相應合格的病原學標本,并追蹤檢驗結果,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屬于醫院感染散發則于24小時內報醫院感染報告卡。抗菌藥物被分為三級,不同級別藥物可處方醫生級別不同,需要送微生物送檢的比率不同----非限制級:>30%----限制級:>50%----特殊使用級:>80%2021/1/1243(三)臨床科室:2021/1/12432.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短時間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應立即電話報告醫務科、院感科,節假日向院值班報告,醫院組織專家組進行調查,同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3.了解本院前五位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根據細菌藥敏監測的總結分析報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2021/1/12442.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短時間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4.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發〔2009〕38號)要求,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抗菌藥物給藥方案,加強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減少或者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臨床科室收到病原學檢查結果后,要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或調整抗菌藥物。5.加強對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有相關流行病學史患者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填寫多重耐藥菌病人登記表。2021/1/12454.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6.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并做好標準預防措施。7.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8.加強診療環境的衛生管理,對收治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應當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2021/1/12466.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四)臨床質控醫生、護士:1.了解本科室多重或泛耐藥患者,監督指導科室多重耐藥菌隔離措施落實情況。2.了解本科室前五位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發現多重耐藥菌患者,及時匯報院感科。2021/1/1247(四)臨床質控醫生、護士:2021/1/1247(五)醫院感染管理科1.院感專職人員每天了解多重耐藥菌監測情況。2.院感科按照檢驗科填報的《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表》到科室監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指導,并請科室負責人簽名。3.對MDRO的患者進行追蹤,每周應到相應的科室不少于2次監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直至解除隔離。2021/1/1248(五)醫院感染管理科2021/1/1248(一)對細菌耐藥率超過30%的抗菌藥物,應將預警信息及時通報有關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二)對細菌耐藥率超過40%的抗菌藥物,應該慎重經驗用藥。(三)對細菌耐藥率超過50%的抗菌藥物,應該參照藥敏試驗結果用藥。(四)對細菌耐藥率超過75%的抗菌藥物,應該暫停該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根據細菌耐藥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臨床應用。4、抗菌藥物預警機制與干預措施2021/1/1249(一)對細菌耐藥率超過30%的抗菌藥物,應將預警信息及時通報CompanyLogo(一)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二)減少或消除定值(三)應用疫苗預防耐藥菌感染(四)阻斷傳播: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六)加強政府的干預(七)重視國際交流與協作2021/1/1250CompanyLogo(一)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2021/1.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2021/1/12511.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2021/1/12512.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收治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醫務人員和患者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患者床欄桿和床頭桌、門把手、醫療設施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每天進行清潔和消毒。使用過的抹布、拖布必須消毒處理。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時,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2021/1/12522.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2021/1/12523.加強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醫生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執行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機制。2021/1/12533.加強抗菌藥物合理應用2021/1/1253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根據病原學藥敏結果,同時嚴格按照權限開處方,聯合用藥及使用萬古霉素、廣譜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等必須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對MRSA患者,早期發現,對長期住院的病人定期進行MRSA病原學檢測,必要時對新入院的病人進行檢測。2021/1/1254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根據病原學藥敏結果,同時嚴格按照權限開處方MRSA檢測陽性時,24小時內填寫院感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并隔離治療護理,在床牌和病歷卡上貼接觸隔離標識。遵照病原學檢測結果選擇敏感抗菌藥物,治療藥物首選萬古霉素,控制院內交叉感染。2021/1/1255MRSA檢測陽性時,24小時內填寫院感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管4.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直接接觸多重耐藥菌患者前后、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污染部位轉移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實施手衛生。2021/1/12564.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2021/1/1256Firstcleaning,thendisinfection(ifappropriate)572021/1/1257Firstcleaning,thendisinfect2021/1/12582021/1/12581、接觸病人前后2、摘除手套后3、進行侵入性操作前4、接觸病人體液、排泄物、粘膜、破損的皮膚或者傷口敷料后5、從病人臟的身體部位到干凈的身體部位6、直接接觸接近病人的無生物物體(包括醫療器械)后WHO關于洗手或手消毒的六個指征包括:2021/1/12591、接觸病人前后WHO關于洗手或手消毒的六個指征包括:2025.嚴格實施消毒隔離措施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同種病原同室隔離,不可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間。隔離病房確實不足時考慮床邊隔離,感染較多時,保護性隔離未感染者。2021/1/12605.嚴格實施消毒隔離措施2021/1/1260實行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患者,多重耐藥菌患者安排在最后。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出入。做好標準預防,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時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時穿隔離衣。2021/1/1261實行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患者,多重耐藥菌患者安排在吸痰或霧化治療時,帶標準外科口罩和防護眼鏡。完成診療護理操作,離開房間前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至黃色垃圾袋中。診療護理前后、脫手套后及接觸病人前后洗手、手消毒。診療器具如聽診器、體溫表、血壓計專用。2021/1/1262吸痰或霧化治療時,帶標準外科口罩和防護眼鏡。2021/1/1其他不能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等,一用一清洗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劑)。床旁診斷如拍片、心電圖等儀器檢查完成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離開隔離室進行診療時,應先通知該診療科室,以便及時做好感染控制措施。2021/1/1263其他不能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等,一用一清洗消毒(500mg轉科的病人,向接收方說明對該病人應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臨床癥狀好轉或治愈,連續兩次培養陰性(每次間隔>24小時)方可解除隔離。解除隔離時應對房間進行徹底終末消毒。2021/1/1264轉科的病人,向接收方說明對該病人應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206.醫療廢物管理銳器置入銳器盒。其余醫療廢物(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屬于醫療廢物)均放置在黃色垃圾袋中,置入轉運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廢物處置中心無害化處理。2021/1/12656.醫療廢物管理2021/1/12657.工人、病人家屬的告知對工人、病人家屬告知洗手等消毒隔離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設施或手消毒劑。告知2021/1/12667.工人、病人家屬的告知告知2021/1/12668.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醫院和科室加強醫務人員多重耐藥菌感染及預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強化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視,掌握并實施預防和控制傳播的多重耐藥菌措施,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2021/1/12678.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2021/1/1267

預防傳播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效的診斷和治療預防感染CampaigntoPreventAntimicrobialResistanceinHealthcareSettings12遏制醫務工作者傳播11隔離患者9嚴格掌握萬古霉素應用指證1接種疫苗2拔除導管6專家會診7治療感染,而非污染3針對性病原治療8治療感染,而非寄殖4控制抗菌藥物應用5應用當地資料10及時停用抗菌藥物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耐藥菌愈演愈烈, 感染預防的價值越來越大!2021/1/1268 預防傳播CampaigntoPrThankYou!2021/1/1269ThankYou!2021/1/1269謝謝!謝謝!70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臨床MDRO醫院感7112我院2012年多重耐藥菌統計37564耐藥菌增加的原因醫院感染中常見的多重耐藥菌細菌耐藥機制定義細菌耐藥監測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2021/1/127212我院2012年多重耐藥菌統計37564耐藥菌增加的原因醫2011年衛生部頒布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中明確指出,多重耐藥菌(MDRO)是指對臨床使用的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2021/1/12732011年衛生部頒布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2011年歐洲疾病控制中心(ECDC)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發起制定了關于多重耐藥、泛耐藥和全耐藥的專家共識,對多重耐藥、泛耐藥和全耐藥作出了更為清晰的界定。2021/1/12742011年歐洲疾病控制中心(ECDC)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多重耐藥(MDR):對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每類中至少有一種)的獲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藥)泛耐藥(XDR):對除1~2類抗菌藥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藥物種類(每類中至少有一種)不敏感。也就是只對1~2類抗菌藥物敏感全耐藥(PDR):對所有抗菌藥物種類中所有藥物菌不敏感。2021/1/1275多重耐藥(MDR):對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每類中至少有一治療無效,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病程延長,住院天數增加,床位周轉率底花費大量的抗菌藥物,使國家藥政開支增加,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危害人類健康,對嬰幼兒和老年人、免疫機制低下者的生命構成威脅。2021/1/1276治療無效,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2021/1/12624.55%46.75%27.08%54.15%2.71%9.03%5.05%0.9%0.54%0.18%增長倍數Timeshigher(2.0)(1.9)(3.3)(9.4)(5.0)在ICU停留過程中,患者ESBL腸桿菌定植率最高,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增長速度最快2021/1/127724.55%46.75%27.08%54.15%2.71%9

G+球菌①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GISA株(VISA)(萬古霉素中度敏感的金葡菌)

GRSP株(VRSA)(完全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目前國內尚未發現VRSA或VISA②肺炎鏈球菌

PRSP(青霉素耐藥肺炎鏈球菌)③腸球菌

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2021/1/1278G+球菌2021/1/12879

G—桿菌腸桿菌科:ESBL超廣譜-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桿菌等)AmpC染色體介導I型-內酰胺酶(陰溝腸桿菌等,弗勞地枸櫞酸桿菌等)非發酵菌屬:多重耐藥菌(MDR)

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屬嗜麥芽窄食單胞菌2021/1/12799G—桿菌2021/1/12980產ESBLs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MRSA2021/1/128010產ESBLs菌MRSA2021/1/12101)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VRE(耐萬古腸球菌)3)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腸桿菌科細菌4)耐碳青霉烯的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桿菌科細菌.本次課重點2021/1/1281本次課重點2021/1/1211細菌耐藥可分為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固有耐藥性又稱天然耐藥性,是由細菌染色體基因決定、代代相傳,較為穩定,如鏈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對青霉素天然耐藥。獲得性耐藥是由于細菌與抗菌藥物接觸后(主要由質粒介導)通過改變自身的代謝途徑使其不被抗菌藥物殺滅,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MDR定值:是指發現MDR但沒有感染的臨床癥狀如發熱、膿腫等。定植可以在鼻前庭、直腸、氣管、皮膚、開放的傷口等部位發現。)2021/1/1282細菌耐藥可分為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MDR定值:是指發現M1.耐藥菌株通過合成某種滅火酶或鈍化酶作用于抗菌藥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2.耐藥菌株通過改變細胞膜與抗菌藥物結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與抗菌藥物的親和力,導致抗菌活性消失。3.細胞壁通透性改變和主動外排機制。細菌接觸抗菌藥物后可以通過改變通道蛋白質性質和數量來降低細菌細胞外膜的通透性而獲得耐藥性。某些細菌還能主動將進入菌體的藥物泵出體外。2021/1/12831.耐藥菌株通過合成某種滅火酶或鈍化酶作用于抗菌藥物,使其失2021/1/12842021/1/1214耐藥是選擇出來的敏感菌落中存在著自發的突變菌株藥物治療給予抗菌治療后,因為敏感菌株的相繼死亡,突變菌株被選擇出來在治療過程中耐藥成為臨床表現耐藥的克隆在過去曾是敏感的菌落中生長2021/1/1285耐藥是選擇出來的敏感菌落中存在著自發的突變菌株藥物治療給予抗MRSAVRE產ESBLs菌株MDR銅綠假單胞菌MDR不動桿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三代頭孢菌素喹諾酮極少數文獻報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與上述耐藥菌株的發生相關2021/1/1286MRSAVRE產ESBLs菌株MDR銅綠假單胞菌MDR不動既往攜帶或感染了MDROs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高齡患者高危手術免疫抑制劑應用插管或侵入性操作長期住院患者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或長期應用抗菌藥物呼吸機應用;本次課重點2021/1/1287既往攜帶或感染了MDROs本次課重點2021/1/1217常見多重耐藥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不動桿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常見多重耐藥菌2021/1/1288常見多重耐藥菌:常見2021/1/1218判斷:對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和(或)頭孢西丁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對除頭孢洛林外所有臨床使用的β-內酰胺酶類均耐藥,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碳青霉烯和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合制劑等。另外還往往對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和林可霉素類等耐藥2021/1/1289判斷:對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和(或)頭孢西丁耐藥的金黃色葡腸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包含多個菌種,臨床常見的是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腸球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如氟喹諾酮類、磺胺類、克林霉素和絕大多數頭孢菌素等。萬古霉素是治療腸球菌感染的主要藥物2021/1/1290腸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包含多個菌種,臨床常見的是糞腸球菌和屎腸桿菌科細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兼性厭氧。腸桿菌科細菌主要有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陰溝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門菌、志賀菌、鼠疫耶爾森菌、產酸克雷伯氏菌、產氣腸桿菌、檸檬酸菌、摩氏根菌和粘質沙雷氏菌等。2021/1/1291腸桿菌科細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兼性厭氧。2021/1/1221ESBLs是指能水解第三代頭孢菌毒的A類和D類β內酰胺酶,能夠介導對青霉素類、頭孢菌毒類和氨曲南耐藥。產ESBLs的菌株同時對氨基糖苷類、磺胺類、氟喹諾酮類和(或)四環類耐藥,導致臨床治療選藥困難,常需要依賴碳青霉烯類藥物作為臨床治療的最后防線。2021/1/1292ESBLs是指能水解第三代頭孢菌毒的A類和D類β內酰胺酶,能不動桿菌是專性需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或球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臨床最常見的是鮑曼不動桿菌。不動桿菌,尤其是鮑曼不動桿菌已經成為醫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體之一。不動桿菌能在醫院環境內長時間生存,可廣泛定植于物體表面、患者的開放氣道和患者及醫務人員的皮膚,常造成醫院感染的暴發。2021/1/1293不動桿菌是專性需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或球桿菌,廣泛分布于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是兼性厭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為假單胞菌屬的代表菌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動植物等)和醫院環境中。該菌是人類的條件致病菌,在醫院內廣泛定植于潮濕環境、物體表面、各類導管、開放的氣道、患者及醫務人員皮膚,并可污染各類液體甚至消毒溶液,常導致醫院感染,并易于在醫院內傳播。2021/1/1294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是兼性厭氧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為假單胞銅綠假單胞菌由于細胞外膜通透性低、存在多種藥物外排泵的持續表達以及產染色體介導的β內酰胺酶而常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這些藥物包括:青霉素G、氨基青霉素類(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等)、第一和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四環素類(包括替加環素)和厄他培南。2021/1/1295銅綠假單胞菌由于細胞外膜通透性低、存在多種藥物外排泵的持續表簡稱艱難梭菌,為厭氧的革蘭陽性桿菌。艱難梭菌的芽孢可在醫院或護理院等場所長期存活,因而患者可在住院期間攝取到艱難梭菌的芽孢。此時如果腸道正常菌群由于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廣譜抗菌藥物)而破壞,艱難梭菌可在結腸大量繁殖并成為優勢菌種,分泌腸毒素和細胞毒素從而導致腹瀉或者偽膜性腸炎。通過感染或者定植的患者或醫務人員還可導致醫院內腹瀉的暴發。2021/1/1296簡稱艱難梭菌,為厭氧的革蘭陽性桿菌。2021/1/1226多重耐藥菌常見感染類型易感人群常見病房社區或醫院感染MRSA皮膚軟組織感染免疫受限者、靜脈吸毒者、糖尿病患者、留置有導管者ICU、移植、燒傷、皮膚科可導致社區和醫院感染VRE心內膜炎、敗血癥、尿路感染、傷口感染、腹腔感染免疫受限者、留置有導管者ICU、移植、普外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產ESBLs腸桿菌科尿路感染、肺炎、敗血癥、腹腔感染神經內科、普外、ICU、移植、呼吸科可導致社區和醫院感染2021/1/1297多重耐藥菌常見感染類型易感人群常見病房社區或醫院感染MRSA不動桿菌醫院獲得性肺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傷口感染、術后腦膜炎免疫受限者、接受機械通氣者ICU、移植、呼吸、神經外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醫院獲得性肺炎、敗血癥、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傷口感染肺結構異常者、免疫受限者、燒傷患者、接受機械通氣者ICU、移植、燒傷、呼吸、血液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使用廣譜抗菌藥物ICU、移植、呼吸、血液科主要導致醫院感染2021/1/1298不動桿菌醫院獲得性肺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傷口感染、術后腦2012全年送檢標本2458份,陽性結果856份;耐藥菌182株占陽性結果21.3%。主要分布在如下科室:外一37株,外二27株,外三27株,外五34株,內三20株,ICU16株。數量較多的耐藥菌有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MRCNS、MRSA、嗜麥芽、陰溝腸桿菌。菌2021/1/12992012全年送檢標本2458份,陽性結果856份;2021/科別鮑曼不動肺炎克雷伯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MRCNSMRSA嗜麥芽產酸克雷伯陰溝腸桿菌合計外1

1512642

131外2

1125521

127外33126101

1327外4

11

81

11外51210144

1234內1

3

1

1

5內2

3

2

5內3

174314

20內4

3

1

4內5

ICU

34133

216婦科

1

1兒科

1

1合計474745421214291822021/1/12100科別鮑曼不動肺炎克雷伯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MRCNSMRSA

金黃色葡萄球菌(79)溶血葡萄球菌(14)表皮葡萄球菌(51)克林霉素36.7%(79)14.3%(14)43.1%(51)紅霉素16.5%(79)0%(14)9.8%(51)呋喃妥因

100%(1)100%(3)呋西地酸94.4%(18)66.7%(3)100%(10)慶大霉素62.0%(79)14.3%(14)39.2%(51)左旋氧氟沙星79.7%(79)14.3%(14)47.1%(51)米諾環素94.9%(79)85.7%(14)98.0%(51)諾氟沙星

0%(1)0%(1)苯唑西林82.3%(79)14.3%(14)7.8%(51)青霉素3.8%(79)7.1%(14)2%(51)喹努普汀/達福普汀100%(12)

利福平92.4%(79)85.7%(14)92.2%(51)復方新諾明67.1%(76)64.3%(14)29.8%(47)四環素54.4%(79)42.9%(14)60.8%(51)替考拉寧98.7%(79)78.6%(14)54.9%(51)萬古霉素100%(79)100%(14)100%(51)2021/1/12101

金黃色葡萄球菌(79)溶血葡萄球菌(14)表皮敏感率(%)2021/1/12102敏感率(%)2021/1/1232

鮑曼不動桿菌(24)銅綠假單胞91)嗜麥芽寡養單胞(19)氨芐西林/舒巴坦68.2%(22)1.1%(91)0%(18)阿米卡星79.2%(24)39.6%(91)0%(19)環丙沙星79.2%(24)36.3%(91)21.1%(19)多粘菌素E95.8%(24)100%(91)5.6%(18)頭孢吡肟79.2%(24)38.5%(91)0%(18)慶大霉素79.2%(24)30.8%(91)0%(19)亞胺培南95.8%(24)49.5%(91)0%(18)美洛培南95.8%(24)51.6%(91)0%(18)哌拉西林70.8%(24)42.9%(91)0%(19)復方新諾明79.2%(24)14.3%(91)84.2%(19)頭孢他啶79.2%(24)39.6%(91)5.3%(19)替卡西林/棒酸79.2%(24)37.4%(91)36.8%(19)替卡西林79.2%(24)36.3%(91)0%(19)妥布霉素79.2%(24)40.7%(91)0%(1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9.2%(24)44%(91)5.3%(19)2021/1/12103

鮑曼不動桿菌(24)銅綠假單胞91)嗜麥芽寡養單胞(19)敏感率(%)2021/1/12104敏感率(%)2021/1/1234

陰溝腸桿菌(25)大腸埃希菌(101)產酸克雷伯菌(13)肺炎克雷伯菌(78)粘質沙雷菌(13)阿莫西林/棒酸8%(25)68%(100)84.6%(13)96.1%(77)0%(13)阿莫西林4%(25)8%(100)0%(12)0%(73)0%(13)阿米卡星60%(25)95.0%(101)92.3%(13)97.4%(78)92.3%(13)頭孢噻吩0%(25)18%(100)53.8%(13)85.9%(78)0%(13)環丙沙星44%(25)33.7%(101)84.6%(13)94.9%(78)84.6%(13)頭孢吡肟64%(25)55.4%(101)92.3%(13)92.3%(78)92.3%(13)頭孢西丁4%(25)83%(100)92.3%(13)96.1%(77)23.1%(13)慶大霉素40%(25)46.5%(101)69.2%(13)93.6%(78)84.6%(13)亞胺培南100%(25)99.0%(101)100%(13)100%(78)100%(13)美洛培南100%(25)99.0%(101)100%(13)100%(78)100%(13)奈替米星40%(25)75%(100)92.3%(13)96.1%(77)84.6%(13)哌拉西林36%(25)10.9%(101)61.5%(13)84.6%(78)92.3%(13)頭孢呋辛20%(25)28%(100)69.2%(13)87.2%(78)0%(13)復方新諾明36%(25)36.6%(101)69.2%(13)89.7%(78)92.3%(13)頭孢噻肟36%(25)30%(100)84.6%(13)89.7%(78)92.3%(13)頭孢他啶56%(25)47.5%(101)92.3%(13)91.0%(78)100%(13)替卡西林/棒酸28%(25)42.6%(101)76.9%(13)92.2%(77)84.6%(13)替卡西林32%(25)8.9%(101)7.7%(13)3.8%(78)84.6%(13)妥布霉素36%(25)56.4%(101)84.6%(13)93.6%(78)76.9%(1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4%(25)92.1%(101)84.6%(13)97.4%(78)100%(13)2021/1/12105

陰溝腸桿菌(25)大腸埃希菌(101)產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敏感率(%)2021/1/12106敏感率(%)2021/1/1236耐藥菌產生增加(抗生素選擇性壓力):由于過多的使用抗生素,造成對基因突變及耐藥基因轉移的耐藥菌進行了篩選。耐藥菌傳播增加:通過醫護人員尤其手的接觸,細菌在病人間交叉寄生造成耐藥菌株在醫院內的傳播,以及隨后通過宿主病人的轉移,耐藥菌在醫院間甚至社區進行傳播。2021/1/12107耐藥菌產生增加(抗生素選擇性壓力):由于過多的使用抗生素,造30-40%為醫院工作人員的手20-25%是抗菌藥物的選擇壓力20-25%是社區獲得性病原菌20%來源不明(如環境污染及工作人員攜帶)2021/1/1210830-40%為醫院工作人員的手2021/1/1238109呼吸道定植肺部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傷口的定植和感染皮膚的定植2021/1/1210939呼吸道定植肺部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傷口的定植和感染皮膚1102021/1/12110402021/1/1240(一)患者:1.確診感染的患者入院時做到有樣必采,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2.對免疫力低下、重患者、對上級醫院轉回病人、有相關流行病學史患者,入院時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及時采集標本。2021/1/12111(一)患者:2021/1/1241(二)檢驗科:1.規范地進行病原學檢查和藥敏實驗,提高細菌分離培養的陽性率、鑒定和藥敏實驗的準確率,及時向臨床發回報告。2.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鑒定、藥敏后,對實施監測的多重耐藥菌應在檢驗報告上標注,電話通知臨床科室,并登記《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表》及時報醫院感染管理科。3.微生物實驗室應每季度統計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的實驗結果并分析,將統計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院感科和臨床科室。2021/1/12112(二)檢驗科:2021/1/1242(三)臨床科室:1.提高病原學標本的送檢率,接診可疑或明確有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及時送檢相應合格的病原學標本,并追蹤檢驗結果,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屬于醫院感染散發則于24小時內報醫院感染報告卡。抗菌藥物被分為三級,不同級別藥物可處方醫生級別不同,需要送微生物送檢的比率不同----非限制級:>30%----限制級:>50%----特殊使用級:>80%2021/1/12113(三)臨床科室:2021/1/12432.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短時間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應立即電話報告醫務科、院感科,節假日向院值班報告,醫院組織專家組進行調查,同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3.了解本院前五位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根據細菌藥敏監測的總結分析報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2021/1/121142.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短時間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4.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發〔2009〕38號)要求,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抗菌藥物給藥方案,加強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減少或者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臨床科室收到病原學檢查結果后,要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或調整抗菌藥物。5.加強對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有相關流行病學史患者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填寫多重耐藥菌病人登記表。2021/1/121154.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6.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并做好標準預防措施。7.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8.加強診療環境的衛生管理,對收治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應當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2021/1/121166.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四)臨床質控醫生、護士:1.了解本科室多重或泛耐藥患者,監督指導科室多重耐藥菌隔離措施落實情況。2.了解本科室前五位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發現多重耐藥菌患者,及時匯報院感科。2021/1/12117(四)臨床質控醫生、護士:2021/1/1247(五)醫院感染管理科1.院感專職人員每天了解多重耐藥菌監測情況。2.院感科按照檢驗科填報的《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表》到科室監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指導,并請科室負責人簽名。3.對MDRO的患者進行追蹤,每周應到相應的科室不少于2次監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直至解除隔離。2021/1/12118(五)醫院感染管理科2021/1/1248(一)對細菌耐藥率超過30%的抗菌藥物,應將預警信息及時通報有關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二)對細菌耐藥率超過40%的抗菌藥物,應該慎重經驗用藥。(三)對細菌耐藥率超過50%的抗菌藥物,應該參照藥敏試驗結果用藥。(四)對細菌耐藥率超過75%的抗菌藥物,應該暫停該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根據細菌耐藥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臨床應用。4、抗菌藥物預警機制與干預措施2021/1/12119(一)對細菌耐藥率超過30%的抗菌藥物,應將預警信息及時通報CompanyLogo(一)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二)減少或消除定值(三)應用疫苗預防耐藥菌感染(四)阻斷傳播: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六)加強政府的干預(七)重視國際交流與協作2021/1/12120CompanyLogo(一)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2021/1.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