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1人教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課件第三單元全球航路的開2知識點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任務驅動·必備知識】任務驅動:15、16世紀之交,西歐國家探尋通往亞洲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這一過程史學界又稱為“地理大發現”。那么,當時西歐人是基于什么原因走上海外探險之路的呢?他們又具備了怎樣的技術條件呢?知識點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31.初步探索:13世紀開始,_________半島的居民就嘗試從大西洋諸島嶼獲取木材、糧食和糖等資源。2.開辟原因:經濟根源①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隨著______________的解體,手工工場和_________的出現,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②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迫切社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對中國的描寫,推動西歐部分窮困潦倒的貴族、新興_________等去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實現發財夢伊比利亞封建莊園制度租地農場資產階級1.初步探索:13世紀開始,_________半島的居民就嘗4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1)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提示:事件: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引發商業危機。提示: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知識點三其他航路的開辟(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2)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歷史意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閉關鎖國”是地圓說在世界盛行的體現(2)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開始遠航早92年,比麥哲倫開始遠航早114年。提示:初衷:尋找通往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航路。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得出造船技術先進;根據材料“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得出以政治目的為主。迪亞士船隊最遠到達好望角,故A錯誤。結合所學,可從國內形勢、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文化、技術的發達、統治者支持等角度進行分析。優勢:荷蘭造船業世界領先,故遠洋探險的次數和規模都比較大。直接原因___________控制東西陸路貿易的通道,導致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精神動力①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②西歐人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_______政府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奧斯曼帝國基督教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53.技術條件:(1)航海經驗及地理知識:西歐人積累了豐富的航行經驗,相信大地是球狀的,有關季風與洋流等地理知識日益豐富,懂得選擇風向最有利的季節出海遠航。(2)造船技術不斷提高。3.技術條件:6【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情境一】
《1500年世界的變化》中寫道:15世紀以后,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思維交互1】依據材料,分析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原因。(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情境探究·關鍵能力】7提示: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社會原因:西歐各國對金銀財富的狂熱追求。提示: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社會8(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等貴金屬的渴求;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受阻,致使東西方貿易困難。(3)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建立了直接聯系。【情境探究·關鍵能力】優勢:荷蘭造船業世界領先,故遠洋探險的次數和規模都比較大。鱈魚也成了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達·伽馬開辟了到達印度的新航線,故D錯誤。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材料二15世紀中葉,歐洲前往東方的通道為控制整個北非和中東的伊斯蘭勢力所封鎖,對歐洲人來說,地中海是一所牢獄,而不是一條大道。為了尋找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支持了向東和向西兩條路線的海上探險,那具體情況如何呢?歐洲、非洲被地中海隔開,歐洲、亞洲被黑海隔開,非洲、亞洲被紅海隔開。___________控制東西陸路貿易的通道,導致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到了15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君主們越來越意識到,繞過伊斯蘭世界,開辟直接到達東方的商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帶來巨額的利潤。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①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②西歐人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_______”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是地圓說在世界盛行的體現【情境二】
《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與現實》一文中說: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還有一個因素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急需去尋覓海外盟國來反擊當地的伊斯蘭勢力,從而打破伊斯蘭教的制約力量。【思維交互2】材料中“受政治環境影響”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還反映了哪一推動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事件: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引發商業危機。推動因素:對外傳播基督教。(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9【情境三】
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思維交互3】航海家們的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除此之外,新航路開辟還得益于哪些條件?(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說明: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為環球航行奠定了理論基礎。條件:造船技術的進步,羅盤的普遍應用。【情境三】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10【史論生成】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因素1.經濟根源: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掀起了一股到東方的“尋金熱”。3.商業危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西歐各國通過地中海到東方去的傳統商路。4.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5.精神動力:教會鼓勵人們去遙遠的東方傳播基督教,文藝復興的影響,人文主義鼓勵人們大膽追求財富,實現個人價值。6.客觀條件: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的進步。【史論生成】11【深化點撥】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有三條:一條陸路,由中亞沿里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兩條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后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后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深化點撥】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有三條:12知識點二新航路的開辟【任務驅動·必備知識】任務驅動: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了尋找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支持了向東和向西兩條路線的海上探險,那具體情況如何呢?知識點二新航路的開辟131.背景:_______商人控制東地中海商路后,西歐人就開始尋找經大西洋到達印度的航線。2.概況:時間人物方向結果和影響1487年_______向東繞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1492年哥倫布向西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497-1498年達·伽馬向東繞過好望角駛達_____。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1519-1522年_______向西1521年,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被殺死。其船隊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拉伯迪亞士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印度麥哲倫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1.背景:_______商人控制東地中海商路后,西歐人就開始14【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情境一】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思維交互1】哥倫布航海的初衷是什么?他的航行對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提示:初衷:尋找通往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航路。影響:哥倫布向西航行到達美洲,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情境探究·關鍵能力】15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宗教熱情特別強烈,弘揚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動他們積極尋求新航路的一種精神動力。(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探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任務驅動: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原因:明朝初期政局穩定、國力雄厚;手工業、商業發展;海外貿易繁榮;天朝上國的文化心理;中國古代科技發達,技術水平領先;明成祖的支持。環航澳大利亞,到達_______和塔斯馬尼亞島達·伽馬開辟了到達印度的新航線,故D錯誤。《馬可·波羅行紀》對中國的描寫,推動西歐部分窮困潦倒的貴族、新興_________等去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實現發財夢【思維交互2】材料中“受政治環境影響”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還反映了哪一推動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初衷:尋找通往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航路。【情境三】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鱈魚也成了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為了尋找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支持了向東和向西兩條路線的海上探險,那具體情況如何呢?(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等貴金屬的渴求;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受阻,致使東西方貿易困難。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情境二】下圖是“菲律賓麥哲倫紀念碑”
【思維交互2】為什么菲律賓會建造麥哲倫紀念碑?麥哲倫船隊的遠洋航行有何歷史意義?(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提示:原因:1521年,麥哲倫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其本人在介入當地人的沖突中被殺死。歷史意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情境二】下圖是“菲律賓麥哲倫紀16【史論生成】葡萄牙、西班牙能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原因1.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2.資源短缺促使葡萄牙最早進行海外探險,從而帶動了西班牙。3.兩個國家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為葡萄牙的航海事業鋪平了道路。4.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宗教熱情特別強烈,弘揚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動他們積極尋求新航路的一種精神動力。5.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史論生成】17【深化點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深化點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18知識點三其他航路的開辟【任務驅動·必備知識】任務驅動: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較早進行開辟新航路的探險后,西歐其他國家也相繼加入了海外探險的隊伍,其中以英國、荷蘭和法國最為典型,這些國家的海外探險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果呢?知識點三其他航路的開辟191.背景:(1)新航路開辟后,_______________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2)英國、荷蘭等國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_________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北大西洋1.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北大西洋202.概況:國家時間人物成果英國1497年卡伯特父子發現了_________1578年_______到達美洲南端的_______法國16世紀_______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16世紀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留下了詳細的航行記錄和準確的航海圖17世紀初_______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1642—1643年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到達_______和塔斯馬尼亞島俄羅斯17世紀初開辟了_________到北冰洋的航線紐芬蘭島德雷克合恩角卡蒂埃哈得遜新西蘭北太平洋2.概況:國家時間人物成果英國1497年卡伯特父子發現了__213.影響:(1)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2)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3)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建立了直接聯系。3.影響:22【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歐洲各國開辟的新航路【情境一】被稱為“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紐芬蘭漁場,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它同日本北海道漁場、歐洲北海漁場、秘魯漁場齊名。鱈魚也成了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思維交互1】紐芬蘭島是怎樣被發現的?其發現背景是怎樣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提示:發現: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了紐芬蘭島。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英國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情境探究·關鍵能力】23【情境二】
15-16世紀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荷蘭的造船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3到1/2。歐洲許多國家都到荷蘭訂購船只。【思維交互2】荷蘭進行遠洋探險的情況如何?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相比較有何優勢?(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情況:荷蘭多次探尋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還不斷探尋南半球,到達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區。優勢:荷蘭造船業世界領先,故遠洋探險的次數和規模都比較大。【情境二】15-16世紀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24【史論生成】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1.不同點:比較項目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背景封建君主專制強化,自然經濟發展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開拓市場,殖民擴張,牟取暴利【史論生成】比較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背景封建君主專制強化25比較項目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性質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行為的海外殖民結果“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閉關鎖國”增加了資本原始積累,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影響促進中國與亞非國家友好往來,但貢賜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促進資本主義迅猛發展,世界各地聯系加強,世界市場雛形出現,開始殖民時代比較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性質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資本262.相同點:(1)都在國力強盛、最高統治者支持下進行;(2)造船技術、航海知識、指南針運用等為遠航提供了條件;(3)都產生了深遠影響。2.相同點:27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推動因素:對外傳播基督教。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思維交互2】材料中“受政治環境影響”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還反映了哪一推動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條件從政府的支持、技術的進步、知識的擴展等角度作答即可。荷蘭的造船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3到1/2。歷史意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情境一】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情境一】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一大批優秀航海家的涌現【情境二】《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與現實》一文中說: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2)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環航澳大利亞,到達_______和塔斯馬尼亞島【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歐洲各國開辟的新航路【情境三】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深化點撥】(1)1405年之后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東非沿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2)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開始遠航早92年,比麥哲倫開始遠航早114年。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深化點撥】(1)1405年之后的28課堂素養達標1.(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在此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識的積累B.航海技術的進步C.勇于探險的航海家的貢獻D.資本主義因素的出現【解析】選D。根據所學可知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開始于地理大發現,促使探險家出海探險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大量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因此本題選D。課堂素養達標1.(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292.到了15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君主們越來越意識到,繞過伊斯蘭世界,開辟直接到達東方的商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帶來巨額的利潤。由此可見,新航路的開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B.新式帆船與羅盤的應用C.歐洲人對財富的狂熱追求D.一大批優秀航海家的涌現2.到了15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君主們越來越意識到,繞過伊斯蘭30【解析】選C。根據材料信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帶來巨額的利潤”,可知體現的是歐洲人對財富的狂熱追求引發新航路開辟,C符合史實和題意,A、B、D材料均未體現,排除。【解析】選C。根據材料信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313.迪亞士在談及海上探險的目的時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
)A.傳播宗教,發展信徒B.推進近代的工業文明C.弘揚歐洲的科學精神D.普及西方的民主政治3.迪亞士在談及海上探險的目的時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32【解析】選A。材料中的“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說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傳播宗教,發展信徒,故答案為A。新航路開辟時尚不存在近代工業文明,排除B;從材料中的“上帝”來看,不是弘揚科學精神,排除C;此時歐洲的民主政治尚未確立,排除D。【解析】選A。材料中的“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334.有史學家評價某次遠航的成果是“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的劃時代的會合”,該遠航的領導者是 (
)A.迪亞士 B.達·伽馬C.哥倫布 D.麥哲倫【解析】選B。迪亞士到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并沒有到達亞洲,故A錯誤;根據材料“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的劃時代的會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7-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駛達印度,這是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的劃時代的會合,故B正確;哥倫布開辟的是從歐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故C錯誤;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但時間比達·伽馬晚,故D錯誤。4.有史學家評價某次遠航的成果是“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345.如圖是某人繪制的世界地圖。該圖顯示:歐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亞洲在東部。歐洲、非洲被地中海隔開,歐洲、亞洲被黑海隔開,非洲、亞洲被紅海隔開。陸地(人居)世界的周圍是世界洋,它能溝通地中海、紅海和黑海。由該圖可知,繞過非洲也能到達東方,該地圖 (
)A.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B.是新航路開辟產生的成果之一C.是地圓說在世界盛行的體現D.比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5.如圖是某人繪制的世界地圖。該圖顯示:歐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35【解析】選A。材料中的圖片沒有美洲大陸,說明可能是在美洲發現之前,也就是地理大發現之前繪制的,故A正確;材料的圖片應該是新航路開辟之前繪制的,不可能是新航路開辟的成果,故B錯誤;材料圖片不能體現出地圓說盛行,故C錯誤;材料的地圖沒有美洲大陸,不可能描述世界全貌,故D錯誤。【解析】選A。材料中的圖片沒有美洲大陸,說明可能是在美洲發現366.達·伽馬的航海筆記寫道:“(1498年)4月7日,我們到達蒙巴薩城(非洲東部城市)……我們忽然想到要和這里的基督徒見見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們同去做彌撒。”這說明 (
)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傳教B.西班牙國王支持其航海C.基督教此前已傳入非洲D.船隊的目的地是地中海6.達·伽馬的航海筆記寫道:“(1498年)4月7日,我們到37【解析】選C。題干材料“我們忽然想到要和這里的基督徒見見面”說明基督教在達·伽馬到達非洲之前已傳入非洲,故C符合題意;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傳教,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西班牙國王支持其航海,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也無法體現船隊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故D不符合題意。【解析】選C。題干材料“我們忽然想到要和這里的基督徒見見面”387.(2020·聊城高一檢測)在菲律賓馬克坦島有兩座紀念碑,其中一座紀念的是當地酋長拉普,另一座則紀念的是新航路開辟中的航海家麥哲倫。他的船隊主要貢獻是 (
)A.南行最遠到達好望角B.向西航行發現了美洲C.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D.開辟到達印度的新航線7.(2020·聊城高一檢測)在菲律賓馬克坦島有兩座紀念碑,39【解析】選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中,航海家麥哲倫船隊的貢獻是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故C正確。迪亞士船隊最遠到達好望角,故A錯誤。哥倫布船隊向西航行發現了美洲,故B錯誤。達·伽馬開辟了到達印度的新航線,故D錯誤。【解析】選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中,航海家麥哲倫408.有關英國和荷蘭探尋新航線的表述正確的是 (
)A.1497年,卡伯特父子發現了紐芬蘭島B.荷蘭人哈得遜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C.英國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D.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解析】選A。哈得遜是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故B錯誤;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線的是俄羅斯人,故C錯誤;卡蒂埃是法國人,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1497年,英國人卡伯特父子發現了紐芬蘭島,A與史實相符。8.有關英國和荷蘭探尋新航線的表述正確的是 ()419.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線的是 (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C.俄羅斯人 D.法國人【解析】選C。開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線的是俄羅斯人,故選C。9.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42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乘208艘船;1431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27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劉家港。鄭和率領的船隊在28年中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蘇祿(菲律賓蘇祿群島)、溜山(馬爾代夫)、滿剌加(馬來西亞馬六甲)、竹步(索馬里準博)等。鄭和寶船大型的長44.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話來說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3材料二15世紀中葉,歐洲前往東方的通道為控制整個北非和中東的伊斯蘭勢力所封鎖,對歐洲人來說,地中海是一所牢獄,而不是一條大道。意大利商人繼續在地中海東部諸國的各個港口與阿拉伯商人相會,收取歐洲公眾所需要的種種商品。在中世紀后期出現許許多多為突破或繞過將歐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區的伊斯蘭屏障而制訂的計劃。——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5世紀中葉,歐洲前往東方的通道為控制整個北非和中東44(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并分析呈現這些特點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制訂突破或繞過地中海地區計劃的原因,并分析這一計劃得以實施的條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并分析45【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27800多人乘208艘船”得出規模龐大;根據材料“鄭和率領的船隊在28年中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得出航海范圍廣,主要在亞洲及非洲沿岸;根據材料“鄭和寶船大型的長44.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得出造船技術先進;根據材料“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得出以政治目的為主。結合所學,可從國內形勢、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文化、技術的發達、統治者支持等角度進行分析。第(2)題根據所學,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有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等貴金屬的渴求;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受阻,致使東西方貿易困難。條件從政府的支持、技術的進步、知識的擴展等角度作答即可。【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27800多人乘208艘船”得46答案:(1)特點:持續時間長;規模龐大;航海范圍廣,主要在亞洲及非洲沿岸;造船技術先進;以政治目的為主。原因:明朝初期政局穩定、國力雄厚;手工業、商業發展;海外貿易繁榮;天朝上國的文化心理;中國古代科技發達,技術水平領先;明成祖的支持。(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等貴金屬的渴求;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受阻,致使東西方貿易困難。條件:西、葡兩國王室的支持;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天文地理知識的發展。答案:(1)特點:持續時間長;規模龐大;航海范圍廣,主要在亞47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48人教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課件第三單元全球航路的開49知識點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任務驅動·必備知識】任務驅動:15、16世紀之交,西歐國家探尋通往亞洲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這一過程史學界又稱為“地理大發現”。那么,當時西歐人是基于什么原因走上海外探險之路的呢?他們又具備了怎樣的技術條件呢?知識點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501.初步探索:13世紀開始,_________半島的居民就嘗試從大西洋諸島嶼獲取木材、糧食和糖等資源。2.開辟原因:經濟根源①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隨著______________的解體,手工工場和_________的出現,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②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迫切社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對中國的描寫,推動西歐部分窮困潦倒的貴族、新興_________等去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實現發財夢伊比利亞封建莊園制度租地農場資產階級1.初步探索:13世紀開始,_________半島的居民就嘗51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1)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提示:事件: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引發商業危機。提示: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知識點三其他航路的開辟(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2)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歷史意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閉關鎖國”是地圓說在世界盛行的體現(2)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開始遠航早92年,比麥哲倫開始遠航早114年。提示:初衷:尋找通往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航路。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得出造船技術先進;根據材料“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得出以政治目的為主。迪亞士船隊最遠到達好望角,故A錯誤。結合所學,可從國內形勢、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文化、技術的發達、統治者支持等角度進行分析。優勢:荷蘭造船業世界領先,故遠洋探險的次數和規模都比較大。直接原因___________控制東西陸路貿易的通道,導致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精神動力①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②西歐人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_______政府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奧斯曼帝國基督教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523.技術條件:(1)航海經驗及地理知識:西歐人積累了豐富的航行經驗,相信大地是球狀的,有關季風與洋流等地理知識日益豐富,懂得選擇風向最有利的季節出海遠航。(2)造船技術不斷提高。3.技術條件:53【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情境一】
《1500年世界的變化》中寫道:15世紀以后,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思維交互1】依據材料,分析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原因。(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情境探究·關鍵能力】54提示: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社會原因:西歐各國對金銀財富的狂熱追求。提示: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社會55(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等貴金屬的渴求;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受阻,致使東西方貿易困難。(3)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建立了直接聯系。【情境探究·關鍵能力】優勢:荷蘭造船業世界領先,故遠洋探險的次數和規模都比較大。鱈魚也成了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達·伽馬開辟了到達印度的新航線,故D錯誤。4丈(148米),寬18丈(60米),排水量約為14000噸,載重量7000噸以上。——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材料二15世紀中葉,歐洲前往東方的通道為控制整個北非和中東的伊斯蘭勢力所封鎖,對歐洲人來說,地中海是一所牢獄,而不是一條大道。為了尋找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支持了向東和向西兩條路線的海上探險,那具體情況如何呢?歐洲、非洲被地中海隔開,歐洲、亞洲被黑海隔開,非洲、亞洲被紅海隔開。___________控制東西陸路貿易的通道,導致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到了15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君主們越來越意識到,繞過伊斯蘭世界,開辟直接到達東方的商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帶來巨額的利潤。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①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②西歐人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_______”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是地圓說在世界盛行的體現【情境二】
《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與現實》一文中說: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還有一個因素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急需去尋覓海外盟國來反擊當地的伊斯蘭勢力,從而打破伊斯蘭教的制約力量。【思維交互2】材料中“受政治環境影響”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還反映了哪一推動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事件: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引發商業危機。推動因素:對外傳播基督教。(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56【情境三】
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思維交互3】航海家們的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除此之外,新航路開辟還得益于哪些條件?(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說明: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為環球航行奠定了理論基礎。條件:造船技術的進步,羅盤的普遍應用。【情境三】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57【史論生成】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因素1.經濟根源: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掀起了一股到東方的“尋金熱”。3.商業危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西歐各國通過地中海到東方去的傳統商路。4.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5.精神動力:教會鼓勵人們去遙遠的東方傳播基督教,文藝復興的影響,人文主義鼓勵人們大膽追求財富,實現個人價值。6.客觀條件: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的進步。【史論生成】58【深化點撥】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有三條:一條陸路,由中亞沿里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兩條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后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后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深化點撥】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有三條:59知識點二新航路的開辟【任務驅動·必備知識】任務驅動: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了尋找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支持了向東和向西兩條路線的海上探險,那具體情況如何呢?知識點二新航路的開辟601.背景:_______商人控制東地中海商路后,西歐人就開始尋找經大西洋到達印度的航線。2.概況:時間人物方向結果和影響1487年_______向東繞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1492年哥倫布向西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497-1498年達·伽馬向東繞過好望角駛達_____。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1519-1522年_______向西1521年,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被殺死。其船隊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拉伯迪亞士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印度麥哲倫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1.背景:_______商人控制東地中海商路后,西歐人就開始61【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情境一】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思維交互1】哥倫布航海的初衷是什么?他的航行對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提示:初衷:尋找通往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航路。影響:哥倫布向西航行到達美洲,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情境探究·關鍵能力】62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宗教熱情特別強烈,弘揚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動他們積極尋求新航路的一種精神動力。(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探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任務驅動: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原因:明朝初期政局穩定、國力雄厚;手工業、商業發展;海外貿易繁榮;天朝上國的文化心理;中國古代科技發達,技術水平領先;明成祖的支持。環航澳大利亞,到達_______和塔斯馬尼亞島達·伽馬開辟了到達印度的新航線,故D錯誤。《馬可·波羅行紀》對中國的描寫,推動西歐部分窮困潦倒的貴族、新興_________等去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實現發財夢【思維交互2】材料中“受政治環境影響”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還反映了哪一推動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初衷:尋找通往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航路。【情境三】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鱈魚也成了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為了尋找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支持了向東和向西兩條路線的海上探險,那具體情況如何呢?(2)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對黃金等貴金屬的渴求;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受阻,致使東西方貿易困難。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國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財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情境二】下圖是“菲律賓麥哲倫紀念碑”
【思維交互2】為什么菲律賓會建造麥哲倫紀念碑?麥哲倫船隊的遠洋航行有何歷史意義?(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提示:原因:1521年,麥哲倫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其本人在介入當地人的沖突中被殺死。歷史意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情境二】下圖是“菲律賓麥哲倫紀63【史論生成】葡萄牙、西班牙能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原因1.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2.資源短缺促使葡萄牙最早進行海外探險,從而帶動了西班牙。3.兩個國家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為葡萄牙的航海事業鋪平了道路。4.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宗教熱情特別強烈,弘揚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動他們積極尋求新航路的一種精神動力。5.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史論生成】64【深化點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深化點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65知識點三其他航路的開辟【任務驅動·必備知識】任務驅動: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較早進行開辟新航路的探險后,西歐其他國家也相繼加入了海外探險的隊伍,其中以英國、荷蘭和法國最為典型,這些國家的海外探險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果呢?知識點三其他航路的開辟661.背景:(1)新航路開辟后,_______________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2)英國、荷蘭等國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_________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北大西洋1.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北大西洋672.概況:國家時間人物成果英國1497年卡伯特父子發現了_________1578年_______到達美洲南端的_______法國16世紀_______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16世紀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留下了詳細的航行記錄和準確的航海圖17世紀初_______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1642—1643年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到達_______和塔斯馬尼亞島俄羅斯17世紀初開辟了_________到北冰洋的航線紐芬蘭島德雷克合恩角卡蒂埃哈得遜新西蘭北太平洋2.概況:國家時間人物成果英國1497年卡伯特父子發現了__683.影響:(1)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2)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3)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建立了直接聯系。3.影響:69【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歐洲各國開辟的新航路【情境一】被稱為“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紐芬蘭漁場,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它同日本北海道漁場、歐洲北海漁場、秘魯漁場齊名。鱈魚也成了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思維交互1】紐芬蘭島是怎樣被發現的?其發現背景是怎樣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提示:發現: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了紐芬蘭島。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英國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情境探究·關鍵能力】70【情境二】
15-16世紀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荷蘭的造船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3到1/2。歐洲許多國家都到荷蘭訂購船只。【思維交互2】荷蘭進行遠洋探險的情況如何?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相比較有何優勢?(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提示:情況:荷蘭多次探尋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還不斷探尋南半球,到達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區。優勢:荷蘭造船業世界領先,故遠洋探險的次數和規模都比較大。【情境二】15-16世紀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71【史論生成】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1.不同點:比較項目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背景封建君主專制強化,自然經濟發展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開拓市場,殖民擴張,牟取暴利【史論生成】比較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背景封建君主專制強化72比較項目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性質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行為的海外殖民結果“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閉關鎖國”增加了資本原始積累,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影響促進中國與亞非國家友好往來,但貢賜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促進資本主義迅猛發展,世界各地聯系加強,世界市場雛形出現,開始殖民時代比較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性質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資本732.相同點:(1)都在國力強盛、最高統治者支持下進行;(2)造船技術、航海知識、指南針運用等為遠航提供了條件;(3)都產生了深遠影響。2.相同點:74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推動因素:對外傳播基督教。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思維交互2】材料中“受政治環境影響”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還反映了哪一推動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條件從政府的支持、技術的進步、知識的擴展等角度作答即可。荷蘭的造船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3到1/2。歷史意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情境一】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情境一】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一大批優秀航海家的涌現【情境二】《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與現實》一文中說: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2)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環航澳大利亞,到達_______和塔斯馬尼亞島【情境探究·關鍵能力】【探究】歐洲各國開辟的新航路【情境三】15世紀初的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深化點撥】(1)1405年之后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東非沿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2)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開始遠航早92年,比麥哲倫開始遠航早114年。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深化點撥】(1)1405年之后的75課堂素養達標1.(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世界逐步連成一體。在此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識的積累B.航海技術的進步C.勇于探險的航海家的貢獻D.資本主義因素的出現【解析】選D。根據所學可知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開始于地理大發現,促使探險家出海探險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大量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因此本題選D。課堂素養達標1.(2020·海口高一檢測)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762.到了15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君主們越來越意識到,繞過伊斯蘭世界,開辟直接到達東方的商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帶來巨額的利潤。由此可見,新航路的開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B.新式帆船與羅盤的應用C.歐洲人對財富的狂熱追求D.一大批優秀航海家的涌現2.到了15世紀,歐洲的商人和君主們越來越意識到,繞過伊斯蘭77【解析】選C。根據材料信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帶來巨額的利潤”,可知體現的是歐洲人對財富的狂熱追求引發新航路開辟,C符合史實和題意,A、B、D材料均未體現,排除。【解析】選C。根據材料信息“將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亞洲貨物供應783.迪亞士在談及海上探險的目的時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
)A.傳播宗教,發展信徒B.推進近代的工業文明C.弘揚歐洲的科學精神D.普及西方的民主政治3.迪亞士在談及海上探險的目的時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79【解析】選A。材料中的“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說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傳播宗教,發展信徒,故答案為A。新航路開辟時尚不存在近代工業文明,排除B;從材料中的“上帝”來看,不是弘揚科學精神,排除C;此時歐洲的民主政治尚未確立,排除D。【解析】選A。材料中的“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804.有史學家評價某次遠航的成果是“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的劃時代的會合”,該遠航的領導者是 (
)A.迪亞士 B.達·伽馬C.哥倫布 D.麥哲倫【解析】選B。迪亞士到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并沒有到達亞洲,故A錯誤;根據材料“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的劃時代的會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7-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駛達印度,這是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的劃時代的會合,故B正確;哥倫布開辟的是從歐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故C錯誤;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但時間比達·伽馬晚,故D錯誤。4.有史學家評價某次遠航的成果是“歐亞大陸兩種文化首次面對面815.如圖是某人繪制的世界地圖。該圖顯示:歐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亞洲在東部。歐洲、非洲被地中海隔開,歐洲、亞洲被黑海隔開,非洲、亞洲被紅海隔開。陸地(人居)世界的周圍是世界洋,它能溝通地中海、紅海和黑海。由該圖可知,繞過非洲也能到達東方,該地圖 (
)A.有可能繪制于地理大發現以前B.是新航路開辟產生的成果之一C.是地圓說在世界盛行的體現D.比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5.如圖是某人繪制的世界地圖。該圖顯示:歐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82【解析】選A。材料中的圖片沒有美洲大陸,說明可能是在美洲發現之前,也就是地理大發現之前繪制的,故A正確;材料的圖片應該是新航路開辟之前繪制的,不可能是新航路開辟的成果,故B錯誤;材料圖片不能體現出地圓說盛行,故C錯誤;材料的地圖沒有美洲大陸,不可能描述世界全貌,故D錯誤。【解析】選A。材料中的圖片沒有美洲大陸,說明可能是在美洲發現836.達·伽馬的航海筆記寫道:“(1498年)4月7日,我們到達蒙巴薩城(非洲東部城市)……我們忽然想到要和這里的基督徒見見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們同去做彌撒。”這說明 (
)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傳教B.西班牙國王支持其航海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理學光學與聲學練習題
- 2025年市政工程考試高分答案技巧分享及試題及答案
- 家電維修售后服務協議書
- 2024水利水電工程職稱考試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中的技術風險與對策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時間與成本平衡技術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與公共關系的心理學分析題及答案
- 經濟法概論綜合評估試題及答案
- 法式烘焙考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概論必考知識試題及答案
- 直接作業環節的“7+1”安全管理制度課件
- 煙花爆竹行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培訓
- 嬰幼兒體格測量胸圍的測量
- 幼兒園故事課件:《胸有成竹》
- 鋰離子電池內阻的影響因素
- DB34-T 4170-2022 軟闊立木材積表
- 《山西革命文化》課程教學大綱
- 工程質量問題整改回執單
- 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車隊及車輛管理制度
- 第9章-輔助技術與環境改造
- 民事非法強占土地上訴狀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