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和闡述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及知識的一門學科。它包括中醫學的基本思想,中醫對人體生命現象、病理規律的基本認識以及中醫治病的一般原則和預防疾病的方法。緒論1一、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醫學是在中國產生,經過數千年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的養生方法、診療手段的傳統醫學。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每時期都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創造了不同的學術成就。一、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21.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1)時期秦漢之際----春秋戰國2)標志《黃帝內經》的問世《黃帝內經》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形成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1.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3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1)《難經》對《內經》理論的發展和補充2)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創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學中成功地運用辨證論治的第一部專書。3)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第一部病因病理證候學專書4)宋·陳無擇·《三因極·病證方論》:提出“三因學說”,對病因進行分類5)宋·錢乙《小兒藥證直決》:確立臟腑證治的體系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4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劉完素(河間):“火熱論”、“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為熱甚”――寒涼派李杲(東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補土派)張從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養陰派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5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劉完素(河間):“火熱論”、“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為熱甚”――寒涼派李杲(東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補土派)張從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養陰派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67)明代:命門學說對藏象學說的補充8)清代:溫病學說的形成9)近、現代時期:中西醫論爭、匯通、結合7)明代:命門學說對藏象學說的補充7二、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二、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81.整體觀念中醫學的整體觀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種思想貫穿于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法、養生和治療的各方面。1.整體觀念9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體現在,結構上是相互聯結,不可分割的;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等。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10(1)組織結構的整體聯系人體是由許多臟器、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它們并不是雜亂無章地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中醫學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臟腑為根本,以經絡為聯系,精、氣、血、精液的運行,將人體的臟與臟,臟與腑,臟腑與體表各個組織器官縱橫的聯系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五臟系統。(1)組織結構的整體聯系11臟腑五體五官心小腸脈舌肝膽筋目脾胃肉口肺大腸皮鼻腎膀胱骨耳臟腑五體五12(2)生理活動的整體統一中醫學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要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在靠各臟腑之間相輔相成的協調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動態平衡。各臟腑組織之間的這種整體作用是在心的統一指揮下完成的。“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2)生理活動的整體統一13(3)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正因為在生理上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那么在發生疾病時,就必然會相互影響,即任何臟腑發生病變,可以通過經絡反應于體表、組織、或器官;體表,組織、器官有病也可以通過經絡影響臟腑;臟腑之間也可以相互傳變。所以中醫在分析病變的病理機制時,首先著眼于整體,著眼于局部病變所引起的整體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變化和整體病理反映統一起來。(3)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14(4)診斷上的整體分析既然人體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個有機整體,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那么在診斷疾病時就可以通過一些外在的五官、形體、色脈的變化,來了解判斷內臟的病變而作出診斷___察其外而知其內。中醫察舌切脈,就是通過外部診察來測知內臟病變的診斷方法。(4)診斷上的整體分析15(5)治療上的整體調節注重臟腑和形體官竅的聯系;注重五臟系統之間的聯系;更注重五臟之間的關系以及傳變規律。所以在治療疾病時,局部病變,從調整整體出發。(5)治療上的整體調節162)人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1)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然條件,同時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則相應地產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2)人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17①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一年的氣候變化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人也與之相適應,春夏陽氣升騰,氣血運行趨向于體表,腠理開泄,表現為多汗,脈搏快;秋冬陽氣潛藏,氣血趨向于里,腠理閉密,表現為少汗尿多,脈沉。季節氣候劇變,超過了人體調節機能的一定限度,或機體本身調節機能失常,不能對氣候變化作出適應性調節,可以導致疾病發生。①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18②晝夜晨昏對疾病的影響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晝夜晨昏陽氣的消長盛衰過程,人體與之相適應也會產生適應性的調節活動。人體陽氣白天多趨于體表,夜晚多趨于內臟,故白天精神充沛,夜晚身倦力乏。一般來講,大多是早晨、上午病情較輕,下午、夜晚較重——“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其主要原因是早晨、上午人體陽氣升發,能抗邪于外;下午、夜晚人體陽氣收藏,不能抗邪。②晝夜晨昏對疾病的影響19③地區方域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因地區氣候的差異,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對人體的生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江南多濕熱,人體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體腠理多致密。南方多濕熱病,北方多風寒病。③地區方域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20(2)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必然影響人。
(2)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必然影響人。212.辨證論治1)癥、證、病的基本概念2.辨證論治22(1)癥:即癥狀。是指病人的主觀感覺和客觀反映(體征)。如惡寒、發熱、無汗、苔白、脈浮緊等。癥狀是疾病的現象(也包括了某些與疾病本質看起來不相符的假象),是辨證的依據。(1)癥:即癥狀。是指病人的主觀感覺和客觀反映(體征)。23(2)證:即證候。是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出現的一組癥狀的病理概括。如前述癥狀可概括為風寒表證。它比癥狀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是辨證的結果。(2)證:即證候。是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出現的一組癥24(3)病:即疾病,是一個診斷的總稱,可概括一個病變的全部病理過程。如感冒、胃痛等等。(3)病:即疾病,是一個診斷的總稱,可概括一個病變的全部病理252)辨證施治的概念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也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2)辨證施治的概念263)同病異治的概念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3)同病異治的概念274)異病同治的概念即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療。4)異病同治的概念28第一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和主要思維方法第一節
精氣學說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和主要思維方法29一、氣的基本概念氣是古代人們對于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氣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本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質的氣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氣的存在狀態有兩種:一種以彌散而劇烈運動的狀態存在,因細小、分散,不停運動,肉眼難以看見而稱之為“無形”;一種以凝聚的狀態存在,細小而分散的氣聚在一起,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稱之為“形質”。習慣上把前者稱為“氣”,后者稱為“形”。一、氣的基本概念30二、精氣學說的基本觀點1.精氣是構成世界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物質,宇宙的開初是一個寥廓的太虛,造化的基礎,是起源于肉眼所看不見的“氣”。氣的不斷運動,分化為陰陽二氣,清陽之氣,清輕升散為天,濁陰之氣重濁沉積為地。隨著天地的形成,日月的晦明相移,寒暑往復的四季更替,為萬物化生提供了時空條件。萬物的化生也是宇宙間的精微物質即“氣”化生而成的。二、精氣學說的基本觀點313.精氣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一切生命都處于不停的地運動變化之中,這種運動變化就是氣的運動變化。無論動植物的生育繁衍,還是其生化聚散,萬物的生成、變化、發展無不是氣的散布和化散所造成的,從而維持宇宙的變化并化生萬物。3.精氣運動不息,變化不止324.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使萬物得以相互感應,并使自然萬物聯成一個整體。4.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335.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1)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2)精氣充足則生命活動正常有序3)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而通暢4)闡明精、氣、神的概念及其關系,指導養生和防病5.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346.神的概念1)指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表現及其內在規律2)指人體內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者3)指人和生物生命力的綜合外在表現4)專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包括心理活動以上幾種含義中,后三種與中醫學關系密切。 6.神的概念352.精氣是生命的本源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人也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由天地之氣中最精微的部分構成的。人的形體構成,實際上亦是以“氣”為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氣,又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人體把攝入的“天地之氣”經過一系列的氣化作用,轉化為生命物質和生命活動的能量,并內即臟腑,外濡腠理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2.精氣是生命的本源36第二節
陰陽學說第二節陰陽學說37一、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對范疇。根據日光的特點,凡是具有溫暖的,明亮的性質的事物和現象即歸之于陽;相反,凡是具有寒冷的,黑暗的性質的事物和現象即歸之為陰。晝夜、日月、春夏秋冬、水火、.....等等。如此不斷的引申,推演整個自然,幾乎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概括為性質相反的陰陽兩大類。一、陰陽的基本概念38二、劃分陰陽屬性的標準凡是具有推動、溫熱、興奮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質屬于陽;凡是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質屬于陰。二、劃分陰陽屬性的標準39三、陰陽的基本特性三、陰陽的基本特性401.陰陽的絕對性陰陽屬性的內容是規定好的、不變的、絕對的;雙方必須是相互關聯的(即陰陽的關聯性);陰陽同矛盾是不等同的。1.陰陽的絕對性412.陰陽的普遍性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凡屬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或同一事物的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屬性,所以陰陽也是普遍存在的。2.陰陽的普遍性423.具體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1)單一事物無法分陰陽,因其相比較的另一方而確定2)相互轉化性即在一定條件下可各自向相反方向轉化3)無限可分性因條件、范疇、層次的改變,具體事物的陰陽屬性也隨之變化,使“陰陽之中復有陰陽”。3.具體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43四、陰陽學說的概念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是由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存在于事物內部的陰陽兩個方面不斷對立的矛盾運動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的根源。這一種理論稱為陰陽學說四、陰陽學說的概念44五、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五、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45相互交感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陰陽二氣和諧的運動是交感發生的最佳狀態,即老子所言“沖氣以為和”。陰陽二氣的運動是交感得以實現的基礎,交感則是陰陽二氣運動的結果或過程。交感,是萬物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根源。它使對立著的兩種事物或力量,統一于一體,于是產生了自然界的萬物,乃至人類。相互交感462.對立制約陰陽的對立是指陰和陽和屬性是相反的,相互對峙著的。如天與地、日與月、寒與熱、動與靜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對峙著的事物和現象,才能區分其陰陽的屬性。陰陽的制約是指陰陽之間的對立,不是靜止著的相互對峙,而是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即陰可以制約陽,陽可以制約陰。如寒可制約熱,熱可制約寒;動可制靜,靜可制約動等。2.對立制約473.互根互用陰陽的互根互用有兩個含義:一是指陰陽互為存在條件,即陰陽兩方各以對立面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立的一方面而單獨存在。如上下,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等。二是指陰陽相互資生為用,即陰陽不僅互為存在條件,更重要的是陰陽必須相互資生,相互助長,相需為用,古人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就是這個意思。3.互根互用484.消長平衡陰陽的消長平衡是對立制約,互根互用的陰陽雙方,始終處于此增彼減,此進彼退,此強彼弱的消長的運動變化狀態中。但是,陰陽之間在“陽長陰消”,“陰長陽消”之中又維持著相對的動態平衡。4.消長平衡495.相互轉化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各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5.相互轉化501).陰陽互根是陰陽轉化的基礎陰陽本是指相關事物的對立雙方,或一個事物內部的對立雙方。二者互根互用,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這樣才有可能相互轉化。1).陰陽互根是陰陽轉化的基礎512).陰陽轉化消長實際上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陰陽消長的量變和陰陽轉化的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密不可分的兩個階段。陰陽消長的量變是陰陽轉化質變的前提,而陰陽轉化的質變,是消長量變的必然結果。2).陰陽轉化消長實際上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一個523).陰陽的轉化的條件陰陽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陰陽的相互轉化,一般都表現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那么這個“極”就是轉化的條件。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重”和“極”就是促進轉化的條件。3).陰陽的轉化的條件53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54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人體的一切組織結構,既是一個密切聯系著的有機整體,又是可以區分相互對立著的陰陽兩部分。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屬性,就大體部位來說,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屬陽,腑部屬陰;四肢的外測為陽,內測為陰。以臟腑來分,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腑之中,以肺為陽,肝脾腎為陰;每一臟腑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55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整體而言,人的生長壯老已全過程,是陰陽二氣交互感應的結果。陰陽二氣的平衡協調,是生命活動正常的生理基礎。物質與功能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物質(陰)是功能(陽)的基礎,而功能(陽)是物質(陰)的機能表現,沒有物質(陰)不能產生功能(陽),沒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質。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是陰陽二氣升降出入的協調:升出為陽,降入為陰,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平衡協調是氣化的基礎。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56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1)人體最基本的病理變化是陰陽失調關系于疾病發生的正氣和邪氣也具有陰陽屬性的劃分。邪氣有陰邪(如六淫中的寒邪、濕邪)陽邪(如六淫中的風邪、燥邪、火邪、暑邪)之分。正氣也可分為陰氣和陽氣兩個方面。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572)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陰陽偏勝、偏衰、陰陽互損、陰陽轉化是陰陽說明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2)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58(1)陰陽偏勝:是屬于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陰勝則熱,陽勝則陰病:外界陽熱之邪侵入人體,使陽絕對亢盛;陽偏勝則會損傷人體的陰液(陽長則陰消),導致陰液不足。陽勝則熱:是指因陽邪所致疾病的性質是熱證。這種熱證,因為主要是由于陽熱偏勝所致,故而又稱“實熱證”。陽勝則陰病:陽偏勝的病變會損傷人體的陰液。(1)陰陽偏勝:是屬于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59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外界陰寒之邪侵入人體,使陰絕對亢盛;陰偏勝則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陰長則陽消),導致陰液不足。陰勝則寒:是指因陰邪所致疾病的性質是寒證。這種寒證,因為主要是由于陰寒偏勝所致,故而又稱“實寒證”。陽勝則陰病:陰偏勝的病變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外界陰寒之邪侵入人體,使陰絕對亢盛;陰60(2)陰陽偏衰:是屬陰或陽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2)陰陽偏衰:是屬陰或陽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61陽虛則寒:陽虛,是指人體本身的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則不能制約陰,陰就會出現相對偏盛而導致寒象,所以說陽虛則寒。這種寒證是由于陽氣不足,才導致陰相對偏盛而產生的(即陽消則陰長)所以屬于“寒證”。陰虛則熱:陰虛,是指人體的陰液不足。陰液不足,則不能制約陽氣,陽氣就會相對偏亢出現熱象。所以說陰虛則熱。這種熱證是由于陰不足才導致陽偏亢的(即陰消則陽長),所以屬于“虛熱證”。陽虛則寒:陽虛,是指人體本身的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則不能制62(3)陰陽互損:是以陰陽互根互用理論為依據,指陰陽任何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時,導致另一方不足,而出現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3)陰陽互損:是以陰陽互根互用理論為依據,指陰陽任何一方偏63陽損及陰:陽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陽虛不能化生陰液,而同時出現陰虛的現象。陰損及陽:陰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陰虛不能化生陽氣,而同時出現陽虛的現象。陰陽俱損:陽損及陰,陰損及陽,最終就會導致陰陽的兩虛。這是疾病發展至后期所出現的一種病理表現,說明病情較重,正氣損傷程度較重。陽損及陰:陽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陽虛不能化生陰液,而同時出現64(4)陰陽轉化: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陽證可以轉化為陰證。(4)陰陽轉化: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654.指導疾病的診斷由于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所以任何疾病,盡管其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千變萬化,但都可以用陰陽來加發概括說明。陰陽用以疾病的診斷,大則可以概括整個病證是屬陰證,屬陽證;小則可分析四診中的一個具體脈癥。4.指導疾病的診斷661)概括證候一般臨床辨證,把疾病總的分為陰證和陽證兩大類。八綱之中,表、實、熱屬陽證;里、虛、寒屬陰證。陰陽是其總綱。1)概括證候672)分析癥狀
中醫學診察疾病,了解病情,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而在其過種中,都應注意分辨屬陰屬。2)分析癥狀68觀察色澤:色鮮明者為病在陽分,色晦暗者為病在陰分,(如黃疸)聽聲音(聞):聲音洪亮者病在陽分,聲音低微者病在陰分。切脈:浮大洪數滑為陽,沉小細遲澀為陰。觀察色澤:色鮮明者為病在陽分,色晦暗者為病在陰分,(如黃疸69所以說:“察色按脈,先辨陰陽”,臨證在診斷疾病過程中,只有掌握了陰陽的屬性,才能在異證中正確地區別陰陽。所以說:“察色按脈,先辨陰陽”,臨證在診斷疾病過程中,只有705.指導疾病的防治1)指導養生調理陰陽是養生的根本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保持內外環境的陰陽平衡。5.指導疾病的防治712)用于疾病治療調整陰陽,損其有余,補其不足,促使陰平陽秘,恢復陰陽的協調平衡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2)用于疾病治療72(1)確定治療原則陰陽偏勝的治療原則:陰陽偏勝,即陰或陽過盛有余,為有余之證,可采用“損其有余”即“實者瀉之”的方法。(1)確定治療原則73陽勝則熱:屬實熱證,宜用寒涼藥以制其陽(損其有余之陽)。陰勝則寒:屬寒實證,宜用溫熱藥以制其奶(損其有余之陰)。陽勝則熱:屬實熱證,宜用寒涼藥以制其陽(損其有余之陽)。74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補其不足、虛者補之。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補其不足、虛者補之。75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一般不能用寒涼藥消其熱,須用滋陰潛陽(補陰)的方法,以抑制陽亢之熱。陽虛不能制陰而致陰盛者:屬虛寒證,一般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寒,須用助陽抑陰(補陽)的方法,以消退陰盛。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一般不能用寒涼藥消其熱,76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陰中求陽,補陽時適當配用補陰藥。陽中求陰,補陰時適當配以補陽藥。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陰中求陽,補陽時適當配用補陰藥。陽中求陰77所以治療的基本原則就其調整陰陽、補偏救敝、促使陰平陽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即“謀察陰陽所在而洞之,以平為期”。所以治療的基本原則就其調整陰陽、補偏救敝、促使陰平陽秘、恢復78(2)歸納藥物的性能藥物的功能,主要靠它的氣(性)味,升降浮沉來體現;而藥物的氣味和升降浮沉又可以用陰陽來概括。(2)歸納藥物的性能79寒、熱、溫、涼四氣,其中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味:酸、苦、甘、辛、咸五味,酸、苦、咸具有涌泄的功能,為陰;甘、辛具有發散的功能,為陽。寒、熱、溫、涼四氣,其中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味:酸、苦、甘80升降浮沉,指藥物作用的趨向而言。升浮的藥物,主上行而向外,屬陽;沉降的藥物,主下行而向內,屬陰。升降浮沉,指藥物作用的趨向而言。升浮的藥物,主上行而向外,屬81總之,治療疾病就是根據陰陽偏勝識偏衰情況,確定治療原則,再結合藥物的陰陽屬性,選擇相應的藥物,以糾正陰陽失調的方法,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總之,治療疾病就是根據陰陽偏勝識偏衰情況,確定治療原則,再結82緒論《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和闡述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及知識的一門學科。它包括中醫學的基本思想,中醫對人體生命現象、病理規律的基本認識以及中醫治病的一般原則和預防疾病的方法。緒論83一、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醫學是在中國產生,經過數千年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的養生方法、診療手段的傳統醫學。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每時期都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創造了不同的學術成就。一、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841.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1)時期秦漢之際----春秋戰國2)標志《黃帝內經》的問世《黃帝內經》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形成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1.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85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1)《難經》對《內經》理論的發展和補充2)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創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學中成功地運用辨證論治的第一部專書。3)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第一部病因病理證候學專書4)宋·陳無擇·《三因極·病證方論》:提出“三因學說”,對病因進行分類5)宋·錢乙《小兒藥證直決》:確立臟腑證治的體系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86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劉完素(河間):“火熱論”、“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為熱甚”――寒涼派李杲(東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補土派)張從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養陰派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87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劉完素(河間):“火熱論”、“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為熱甚”――寒涼派李杲(東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補土派)張從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養陰派6)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家887)明代:命門學說對藏象學說的補充8)清代:溫病學說的形成9)近、現代時期:中西醫論爭、匯通、結合7)明代:命門學說對藏象學說的補充89二、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二、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901.整體觀念中醫學的整體觀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種思想貫穿于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法、養生和治療的各方面。1.整體觀念91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體現在,結構上是相互聯結,不可分割的;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等。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92(1)組織結構的整體聯系人體是由許多臟器、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它們并不是雜亂無章地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中醫學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臟腑為根本,以經絡為聯系,精、氣、血、精液的運行,將人體的臟與臟,臟與腑,臟腑與體表各個組織器官縱橫的聯系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五臟系統。(1)組織結構的整體聯系93臟腑五體五官心小腸脈舌肝膽筋目脾胃肉口肺大腸皮鼻腎膀胱骨耳臟腑五體五94(2)生理活動的整體統一中醫學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要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在靠各臟腑之間相輔相成的協調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動態平衡。各臟腑組織之間的這種整體作用是在心的統一指揮下完成的。“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2)生理活動的整體統一95(3)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正因為在生理上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那么在發生疾病時,就必然會相互影響,即任何臟腑發生病變,可以通過經絡反應于體表、組織、或器官;體表,組織、器官有病也可以通過經絡影響臟腑;臟腑之間也可以相互傳變。所以中醫在分析病變的病理機制時,首先著眼于整體,著眼于局部病變所引起的整體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變化和整體病理反映統一起來。(3)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96(4)診斷上的整體分析既然人體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個有機整體,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那么在診斷疾病時就可以通過一些外在的五官、形體、色脈的變化,來了解判斷內臟的病變而作出診斷___察其外而知其內。中醫察舌切脈,就是通過外部診察來測知內臟病變的診斷方法。(4)診斷上的整體分析97(5)治療上的整體調節注重臟腑和形體官竅的聯系;注重五臟系統之間的聯系;更注重五臟之間的關系以及傳變規律。所以在治療疾病時,局部病變,從調整整體出發。(5)治療上的整體調節982)人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1)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然條件,同時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則相應地產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2)人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99①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一年的氣候變化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人也與之相適應,春夏陽氣升騰,氣血運行趨向于體表,腠理開泄,表現為多汗,脈搏快;秋冬陽氣潛藏,氣血趨向于里,腠理閉密,表現為少汗尿多,脈沉。季節氣候劇變,超過了人體調節機能的一定限度,或機體本身調節機能失常,不能對氣候變化作出適應性調節,可以導致疾病發生。①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100②晝夜晨昏對疾病的影響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晝夜晨昏陽氣的消長盛衰過程,人體與之相適應也會產生適應性的調節活動。人體陽氣白天多趨于體表,夜晚多趨于內臟,故白天精神充沛,夜晚身倦力乏。一般來講,大多是早晨、上午病情較輕,下午、夜晚較重——“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其主要原因是早晨、上午人體陽氣升發,能抗邪于外;下午、夜晚人體陽氣收藏,不能抗邪。②晝夜晨昏對疾病的影響101③地區方域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因地區氣候的差異,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對人體的生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江南多濕熱,人體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體腠理多致密。南方多濕熱病,北方多風寒病。③地區方域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102(2)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必然影響人。
(2)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必然影響人。1032.辨證論治1)癥、證、病的基本概念2.辨證論治104(1)癥:即癥狀。是指病人的主觀感覺和客觀反映(體征)。如惡寒、發熱、無汗、苔白、脈浮緊等。癥狀是疾病的現象(也包括了某些與疾病本質看起來不相符的假象),是辨證的依據。(1)癥:即癥狀。是指病人的主觀感覺和客觀反映(體征)。105(2)證:即證候。是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出現的一組癥狀的病理概括。如前述癥狀可概括為風寒表證。它比癥狀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是辨證的結果。(2)證:即證候。是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出現的一組癥106(3)病:即疾病,是一個診斷的總稱,可概括一個病變的全部病理過程。如感冒、胃痛等等。(3)病:即疾病,是一個診斷的總稱,可概括一個病變的全部病理1072)辨證施治的概念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也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2)辨證施治的概念1083)同病異治的概念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3)同病異治的概念1094)異病同治的概念即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療。4)異病同治的概念110第一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和主要思維方法第一節
精氣學說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和主要思維方法111一、氣的基本概念氣是古代人們對于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氣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本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質的氣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氣的存在狀態有兩種:一種以彌散而劇烈運動的狀態存在,因細小、分散,不停運動,肉眼難以看見而稱之為“無形”;一種以凝聚的狀態存在,細小而分散的氣聚在一起,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稱之為“形質”。習慣上把前者稱為“氣”,后者稱為“形”。一、氣的基本概念112二、精氣學說的基本觀點1.精氣是構成世界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物質,宇宙的開初是一個寥廓的太虛,造化的基礎,是起源于肉眼所看不見的“氣”。氣的不斷運動,分化為陰陽二氣,清陽之氣,清輕升散為天,濁陰之氣重濁沉積為地。隨著天地的形成,日月的晦明相移,寒暑往復的四季更替,為萬物化生提供了時空條件。萬物的化生也是宇宙間的精微物質即“氣”化生而成的。二、精氣學說的基本觀點1133.精氣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一切生命都處于不停的地運動變化之中,這種運動變化就是氣的運動變化。無論動植物的生育繁衍,還是其生化聚散,萬物的生成、變化、發展無不是氣的散布和化散所造成的,從而維持宇宙的變化并化生萬物。3.精氣運動不息,變化不止1144.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使萬物得以相互感應,并使自然萬物聯成一個整體。4.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1155.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1)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2)精氣充足則生命活動正常有序3)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而通暢4)闡明精、氣、神的概念及其關系,指導養生和防病5.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1166.神的概念1)指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表現及其內在規律2)指人體內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者3)指人和生物生命力的綜合外在表現4)專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包括心理活動以上幾種含義中,后三種與中醫學關系密切。 6.神的概念1172.精氣是生命的本源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人也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由天地之氣中最精微的部分構成的。人的形體構成,實際上亦是以“氣”為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氣,又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人體把攝入的“天地之氣”經過一系列的氣化作用,轉化為生命物質和生命活動的能量,并內即臟腑,外濡腠理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2.精氣是生命的本源118第二節
陰陽學說第二節陰陽學說119一、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對范疇。根據日光的特點,凡是具有溫暖的,明亮的性質的事物和現象即歸之于陽;相反,凡是具有寒冷的,黑暗的性質的事物和現象即歸之為陰。晝夜、日月、春夏秋冬、水火、.....等等。如此不斷的引申,推演整個自然,幾乎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概括為性質相反的陰陽兩大類。一、陰陽的基本概念120二、劃分陰陽屬性的標準凡是具有推動、溫熱、興奮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質屬于陽;凡是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質屬于陰。二、劃分陰陽屬性的標準121三、陰陽的基本特性三、陰陽的基本特性1221.陰陽的絕對性陰陽屬性的內容是規定好的、不變的、絕對的;雙方必須是相互關聯的(即陰陽的關聯性);陰陽同矛盾是不等同的。1.陰陽的絕對性1232.陰陽的普遍性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凡屬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或同一事物的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屬性,所以陰陽也是普遍存在的。2.陰陽的普遍性1243.具體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1)單一事物無法分陰陽,因其相比較的另一方而確定2)相互轉化性即在一定條件下可各自向相反方向轉化3)無限可分性因條件、范疇、層次的改變,具體事物的陰陽屬性也隨之變化,使“陰陽之中復有陰陽”。3.具體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125四、陰陽學說的概念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是由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存在于事物內部的陰陽兩個方面不斷對立的矛盾運動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的根源。這一種理論稱為陰陽學說四、陰陽學說的概念126五、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五、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127相互交感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陰陽二氣和諧的運動是交感發生的最佳狀態,即老子所言“沖氣以為和”。陰陽二氣的運動是交感得以實現的基礎,交感則是陰陽二氣運動的結果或過程。交感,是萬物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根源。它使對立著的兩種事物或力量,統一于一體,于是產生了自然界的萬物,乃至人類。相互交感1282.對立制約陰陽的對立是指陰和陽和屬性是相反的,相互對峙著的。如天與地、日與月、寒與熱、動與靜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對峙著的事物和現象,才能區分其陰陽的屬性。陰陽的制約是指陰陽之間的對立,不是靜止著的相互對峙,而是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即陰可以制約陽,陽可以制約陰。如寒可制約熱,熱可制約寒;動可制靜,靜可制約動等。2.對立制約1293.互根互用陰陽的互根互用有兩個含義:一是指陰陽互為存在條件,即陰陽兩方各以對立面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立的一方面而單獨存在。如上下,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等。二是指陰陽相互資生為用,即陰陽不僅互為存在條件,更重要的是陰陽必須相互資生,相互助長,相需為用,古人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就是這個意思。3.互根互用1304.消長平衡陰陽的消長平衡是對立制約,互根互用的陰陽雙方,始終處于此增彼減,此進彼退,此強彼弱的消長的運動變化狀態中。但是,陰陽之間在“陽長陰消”,“陰長陽消”之中又維持著相對的動態平衡。4.消長平衡1315.相互轉化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各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5.相互轉化1321).陰陽互根是陰陽轉化的基礎陰陽本是指相關事物的對立雙方,或一個事物內部的對立雙方。二者互根互用,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這樣才有可能相互轉化。1).陰陽互根是陰陽轉化的基礎1332).陰陽轉化消長實際上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陰陽消長的量變和陰陽轉化的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密不可分的兩個階段。陰陽消長的量變是陰陽轉化質變的前提,而陰陽轉化的質變,是消長量變的必然結果。2).陰陽轉化消長實際上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一個1343).陰陽的轉化的條件陰陽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陰陽的相互轉化,一般都表現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那么這個“極”就是轉化的條件。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重”和“極”就是促進轉化的條件。3).陰陽的轉化的條件135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136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人體的一切組織結構,既是一個密切聯系著的有機整體,又是可以區分相互對立著的陰陽兩部分。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屬性,就大體部位來說,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屬陽,腑部屬陰;四肢的外測為陽,內測為陰。以臟腑來分,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腑之中,以肺為陽,肝脾腎為陰;每一臟腑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137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整體而言,人的生長壯老已全過程,是陰陽二氣交互感應的結果。陰陽二氣的平衡協調,是生命活動正常的生理基礎。物質與功能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物質(陰)是功能(陽)的基礎,而功能(陽)是物質(陰)的機能表現,沒有物質(陰)不能產生功能(陽),沒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質。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是陰陽二氣升降出入的協調:升出為陽,降入為陰,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平衡協調是氣化的基礎。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138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1)人體最基本的病理變化是陰陽失調關系于疾病發生的正氣和邪氣也具有陰陽屬性的劃分。邪氣有陰邪(如六淫中的寒邪、濕邪)陽邪(如六淫中的風邪、燥邪、火邪、暑邪)之分。正氣也可分為陰氣和陽氣兩個方面。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1392)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陰陽偏勝、偏衰、陰陽互損、陰陽轉化是陰陽說明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2)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140(1)陰陽偏勝:是屬于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陰勝則熱,陽勝則陰病:外界陽熱之邪侵入人體,使陽絕對亢盛;陽偏勝則會損傷人體的陰液(陽長則陰消),導致陰液不足。陽勝則熱:是指因陽邪所致疾病的性質是熱證。這種熱證,因為主要是由于陽熱偏勝所致,故而又稱“實熱證”。陽勝則陰病:陽偏勝的病變會損傷人體的陰液。(1)陰陽偏勝:是屬于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141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外界陰寒之邪侵入人體,使陰絕對亢盛;陰偏勝則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陰長則陽消),導致陰液不足。陰勝則寒:是指因陰邪所致疾病的性質是寒證。這種寒證,因為主要是由于陰寒偏勝所致,故而又稱“實寒證”。陽勝則陰病:陰偏勝的病變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外界陰寒之邪侵入人體,使陰絕對亢盛;陰142(2)陰陽偏衰:是屬陰或陽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2)陰陽偏衰:是屬陰或陽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143陽虛則寒:陽虛,是指人體本身的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則不能制約陰,陰就會出現相對偏盛而導致寒象,所以說陽虛則寒。這種寒證是由于陽氣不足,才導致陰相對偏盛而產生的(即陽消則陰長)所以屬于“寒證”。陰虛則熱:陰虛,是指人體的陰液不足。陰液不足,則不能制約陽氣,陽氣就會相對偏亢出現熱象。所以說陰虛則熱。這種熱證是由于陰不足才導致陽偏亢的(即陰消則陽長),所以屬于“虛熱證”。陽虛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花園步梯施工方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自測工具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考試動態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中交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柑橘綠色防控技術與應用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核心考點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證書考試的必考試題及答案
- 場站房屋施工方案設計
- 試題及答案:微生物的可持續發展
- 雨水渠清淤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國煤焦油雜酚油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知識培訓
- 2020-2025年中國遼寧省風力發電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GB 15269-2025雪茄煙
- 規模養殖場十項管理制度
- 2025航天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中考英語熱點話題閱讀《哪吒2魔童鬧海》
- 勞務派遣勞務外包項目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瘧疾2025培訓課件
-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版)解讀課件
- 2025年度打印機銷售與升級改造合同模板4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