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中醫臨床路徑_第1頁
脾胃科中醫臨床路徑_第2頁
脾胃科中醫臨床路徑_第3頁
脾胃科中醫臨床路徑_第4頁
脾胃科中醫臨床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脾胃科

中醫臨床路

徑目錄TOC\o"1-5"\h\z\o"CurrentDocument"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 409\o"CurrentDocument"久痢(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臨床路徑 412\o"CurrentDocument"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臨床路徑 418\o"CurrentDocument"胃瘍(消化性潰瘍)中醫臨床路徑 424泄瀉病(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臨床路徑 427胃脘痛(慢性胃炎)中醫臨床路徑 432鼓脹病(肝硬化腹水)中醫臨床路徑 435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標準門診流程(一)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胃痞病(TCD編碼:BNP020)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消化不良(ICD-10編碼: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二) 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制定的《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制定的《中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指南(2007)。”》2.證候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診療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常見證候:脾虛氣滯證肝胃不和證脾胃虛寒證脾胃濕熱證寒熱錯雜證(三) 治療方案的選擇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診療方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2華.中患醫者藥適學合會并脾接胃受病中分醫會治制療定。的《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四) 標準療程時間為:4-8周/療程。(五) 進入路徑標準第一診斷必須符合胃痞病(TCD編碼: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編碼:K30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2.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療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六)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七)門診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血型、尿常規、便常規+潛血(2)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3)電子胃鏡及胃黏膜病理檢查(4)心電圖(5)胸部透視或胸部X線片(6)腹部超聲(7)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8)幽門螺旋桿菌測定(9)鋇條X線透視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上消化道造影、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檢查、甲狀腺激素等。(八)治療方法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脾虛氣滯證:健脾理氣。(2) 肝胃不和證:疏肝和胃。(3) 脾胃虛寒證:溫中散寒。(4)脾胃濕熱證:清熱祛濕。(5)寒熱錯雜證:辛開苦降。針灸治療:辨證取穴。推拿治療。外治法。其他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音樂療法、心理治療等。(九)完成路徑標準胃脘痞脹等主要癥狀改善。(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治療期間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療時,退出本路徑。病情加重或出現嚴重并發癥時,退出本路徑。因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本路徑的執行時,退出本路徑。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門診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TCD編碼:BNP020;ICD-10編碼:K3002)患者姓名: 性別:—年齡:門診號: 病程: 進入路徑時間: 年—月—日 結束路徑時間: 年—月—日標準I治療時間4-8周 實際治療時間: 天時間年月曰(第1天)年月曰(第2-7天)年月曰(第8-14天)年月曰(第正-21天廠年—月_日(第22-28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血常規+血型、尿常規、便常規+潛血□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電子胃鏡及胃黏膜病理檢查□心電圖□胸部透視或胸部X線片□腹部超聲□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幽門螺旋桿菌測定□鋇條X線透視□其他檢查□完成初步診斷□中醫辨證□確定治療方法□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外治法□其他治療□完成首診門診病歷□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項。□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病情評估□判斷治療效果□制定隨訪計劃□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病情評估□判斷治療效果□制定隨訪計劃病情變異記錄□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醫師簽名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胃痞病(TCD編碼:BNP020。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消化不良(ICD-10編碼: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二) 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2)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制定的《中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指南(2007)。”》2.證候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診療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常見證候:脾虛氣滯證肝胃不和證脾胃虛寒證脾胃濕熱證寒熱錯雜證(三) 治療方案的選擇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診療方案”及“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制定的《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治療。(四) 標準住院日為<21天。(五) 進入路徑標準第一診斷必須符合胃痞病(TCD編碼: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編碼:K30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2.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入院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血型、尿常規、便常規+潛血(2)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電子胃鏡及胃黏膜病理檢查心電圖胸部透視或胸部X線片腹部超聲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幽門螺旋桿菌測定鋇條X線透視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上消化道造影、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檢查、甲狀腺激素等。治療方法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脾虛氣滯證:健脾理氣。肝胃不和證:疏肝和胃。脾胃虛寒證:溫中散寒。脾胃濕熱證:清熱祛濕。寒熱錯雜證:辛開苦降。針灸治療。推拿治療。外治法。其他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音樂療法、心理治療等。護理:辨證施護。出院標準病情穩定,胃脘痞脹等主要癥狀明顯改善。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并發癥。(十)有無變異及其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統疾病者,住院期間病情加重,需要特殊處理,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3.治療過程中發生了病情變化,出現嚴重并發癥時,退出本路徑。因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本路徑的執行時,退出本路徑。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TCD編碼:BNP020;ICD-10編碼:K30 02)患者姓名: 性另H: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發病時間: 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標準住院日W21天 實際住院日: 天第月一天一7三二年2第/|\主要診療工作項于莓意注一丁親口議□TC盅□TC重點醫囑、幾脂理丄「M血病劉沏M'匕掘訃呢厶冃黍咅5^)丄功胃胸B歯見食諂腎及或腫桿騎軟劑查++、鏡視聲統旋媲查淡湯藥檢規能胃圖透超系螺亞檢理清證藥成法法療院常功子電部部化門條他囑護{辨中中療療法治囑入血肝電心胸腹消幽鎖其醫級食醫服服灸拿治他醫善□□□□□□□□□□期分普中口口針推外其時完長□□口□□口□□口臨口理胃證纖成法法療執理屬護<辨中中庁庁層冶屬入處封級食匿服服炎拿渝個封善癥期分普中口口針推外其時完對長□□口□□口□□口臨□口主要護理工作評意導護院育曲指疥紐健檢制捌加院項日囑院入各g入行紹爺照做進介飲按□□口□口囑導導醫指疏照食理按飲心□□口

病情變異記錄□無□有,原因:2.□無□有,原因:2.責任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時間 年—月_日(第8?14天)年月曰(第15?21天)主要診療工作□采集中醫四診信息□進行中醫證候判斷□上級醫師查房治療效果評估和診療方案調整或補充□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上級醫師查房及診療評估,確定出院日期□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出院記錄、出院證明書和病歷首頁的填寫□通知出院□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及隨診方案□開具出院帶藥重點醫囑長期醫囑□分級護理□普食(清淡軟食)□中醫辨證□口服中藥湯劑□口服中成藥□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外治法□其他治療臨時醫囑□完善入院檢查□對癥處理長期醫囑□分級護理□普食(清淡軟食)□中醫辨證□口服中藥湯劑□口服中成藥□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外治法□其他治療臨時醫囑□復查異常檢查□對癥處理□開具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訪主要護理工作□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配合治療□完成護理記錄□生活與心理護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進行衛生宣教、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堅持治療和預防復發的措施□指導出院帶藥的煎服法□協助辦理出院手續□送病人出院病情變異記錄□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責任護士簽名醫師簽名久痢(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用于西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的輕、中度患者。一、久痢(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久痢。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ICD-10編碼:K51.902)(二)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2.疾病分期) (1)活動期:SutherlandDAI>2分。西(2)緩解期:SutherlandDAIW2分,或病理檢查示:①中性粒細胞消失,慢性炎醫細胞減少;②隱窩大小、形態不規則,排列紊亂;③腺上皮與黏膜肌層間隙增大;診④潘氏細胞化生。斷3.疾病分度標輕度:患者每日腹瀉4次以下,便血輕或無,無發熱、脈搏加快或貧血,紅細胞沉降準率正常;:中度:介于輕度和重度之間;參重度:腹瀉每日6次以上,伴明顯黏液血便,體溫>37.5°C,脈搏>90次/分,血紅蛋照(Hb)<100g/L,紅細胞沉降率>30mm/lh。《4.證候診斷對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我方案”。國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臨床常見證候:大炎腸濕熱證癥脾虛濕蘊證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寒熱錯雜證肝郁脾虛證脾腎陽虛證陰血虧虛證(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方案”和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久痢(潰瘍性結腸炎)。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治療。(四) 標準住院日為W28天。(五) 進入路徑標準第一診斷必須符合久痢和潰瘍性結腸炎(ICD-10編碼:K51.902)的患者。2.疾病分期屬于活動期。3.疾病分度屬于輕、中度。4.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療期間無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5.合并有中毒性巨結腸、大出血、腸穿孔、重度異型增生等并發癥,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者不進入本路徑。(六) 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七) 入院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潛血(2)大便培養(3) C反應蛋白(CRP)(4) 血沉(ESR)(5) 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6) 腹部超聲(7)心電圖(8) 胸部X線片(9) 腸鏡和組織病理學檢查(10) 腫瘤標志物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平片,鋇劑灌腸檢查,腹部MRI,血清白蛋白,血清鐵蛋白,免疫指標: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因子等。(八)治療方法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 大腸濕熱證:清熱化濕,調氣行血。(2) 脾虛濕蘊證:健脾益氣,化濕助運。(3)寒熱錯雜證:溫中補虛,清熱化濕。(4)肝郁脾虛證:疏肝解郁,健脾益氣。(5)脾腎陽虛證:健脾補腎,溫陽止瀉。(6)陰血虧虛證:滋陰清腸,養血寧絡。外治法(1) 中藥灌腸治療(2) 直腸栓劑療法(3) 中藥外敷治療其他療法:針灸、耳針、穴位埋線、隔藥灸、結腸透析儀中藥灌洗治療等。護理:辨證施護。(九)出院標準病情穩定,大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肉眼無明顯膿血便。體溫正常,全身癥狀明顯改善。便常規+潛血明顯好轉。(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因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而需要復查或病情無明顯改善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住院期間明確或者高度懷疑癌變,以及組織學檢查發現重度異型增生或腫塊性損害伴輕、中度異型增生者,退出本路徑。治療過程中發生了病情變化,出現中毒性巨結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和大出血經內科治療無效者,退出本路徑。因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路徑的執行,退出本路徑。

二、久痢(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久痢(潰瘍性結腸炎XICD-10編碼:K51.902)疾病分期:活動期,疾病分度:輕、中度患者姓名: 性別:—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1標間準日期: 年年月_月日日住院日W28天第1天)出院日期:—年—月(第2際住天): 天—日 年月曰(第5?7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體格檢查□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臨床類型、嚴重程度等病情評估□進行中醫證候判斷□下達醫囑、開出各項檢查單□完成首次病程記錄□完成病歷書寫□治療前討論,確定治療方案□向患者或家屬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項□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上級醫師查房,完成當日病程和查房記錄□根據病情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完成病情評估□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討論,并予相應處理。病情變化者調整治療方案,注意防治并發癥□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檢查結果□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上級醫師查房完成查房記錄□繼續執行擬定的治療方案,病情變化可調整方案□注意防治并發癥重占八、、醫囑長期醫囑□內科護理常規□分級護理□飲食:低脂無渣飲食□內治法□外治法□其他療法□基礎治療臨時醫囑□完成入院檢查□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潛血□大便培養□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胸部X線片□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腹部超聲□心電圖□腸鏡和組織病理學檢查□腫瘤標志物□其他檢查項目與期療囑案□內科護理常規□分級護理□飲食□內治法□外治法□其他療法□基礎治療臨時醫囑□復查異常指標□對癥處理長期醫囑□內科護理常規□分級護理□飲食□內治法□外治法□其他療法□基礎治療臨時醫囑□復查異常指標□對癥處理

主要護理工作□做入院介紹、入院評估□進行入院健康教育□介紹各項檢查前注意事項□飲食、日常護理指導□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觀察記錄大便質地、顏色和便次□觀察全身情況,測量體溫并記錄□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觀察記錄大便質地、顏色和便次□觀察全身情況,測量體溫并記錄□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觀察記錄大便質地顏色和便次□觀察全身情況測量體溫并記錄病情變異記錄□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責任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時間年月曰(第8?14天)年月曰(第15?21天)年月曰(第22?28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上級醫師查房,完成查房記錄□繼續執行擬定的治療方案,病情變化可調整方案□注意防治并發癥□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上級醫師查房,完成查房記錄□繼續執行擬定的治療方案,病情變化可調整方案□注意防治并發癥□上級醫師查房及診療評估,確定出院日期□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出院記錄、出院證明書和病歷首頁的填寫□通知出院□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及隨診方案□開具出院帶藥重占八、、醫囑長期醫囑□內科護理常規□分級護理□飲食□內治法□外治法□其他療法□基礎治療臨時醫囑□復查異常指標□對癥處理長期醫囑□內科護理常規□分級護理□飲食□內治法□外治法□其他療法□基礎治療臨時醫囑□復查異常指標□對癥處理長期醫囑□停止所有長期醫囑臨時醫囑□開具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訪主要護理工作□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飲食指導□健康教育□觀察記錄大便質地、顏色、便次□觀察全身情況,測量體溫并記錄□按照醫囑執行診療護理措施□飲食指導□健康教育□觀察記錄大便質地顏色、便次□觀察全身情況,測量體溫并記錄□指導患者病后康復□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進行衛生宣教、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堅持治療和預防復發的措施□指導出院帶藥的煎服法□協助辦理出院手續□送病人出院病情變異記錄□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責任護士簽名醫師簽名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臨床路徑標準門診流程(一)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吐酸病(TCD編碼:BNP030)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ICD-10編碼:K21.903)(二)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年)(2)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共識意見專家組《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共識意見》(2006年,三亞)2.證候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診療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臨床常見證候:肝胃郁熱證膽熱犯胃證中虛氣逆證氣郁痰阻證瘀血阻絡證(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診療方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吐酸病(胃食案管反流病)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治療。 ”(四) 標準療程時間為:4-6周/療程。“及(五) 進入路徑標準 “中第一診斷必須符合吐酸病(TCD編碼華BNP030)和胃食管反流病(ICD-10編碼:K21.903)的患者。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反流性食管炎未發生嚴重并發癥,可以進入本路徑。3.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療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六)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七)門診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胃鏡檢查。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時食管pH及膽紅素監測、食管測壓、心電圖、胸片、超聲等。(八)治療方法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1)肝胃郁熱證:疏肝泄熱,和胃降逆。(2)膽熱犯胃證:清化膽熱,降氣和胃。(3)中虛氣逆證:健脾和胃,疏肝降逆。(4)氣郁痰阻證:開郁化痰,降氣和胃。(5)瘀血阻絡證:活血化瘀,行氣通絡。其他療法(1)針刺療法(2)注入式埋線療法(3)藥穴指針療法(4)灸法(5)燙熨療法(6)穴位貼敷療法(九)完成路徑標準1.反酸、燒心等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2.胃鏡下食管炎癥消失或較治療前降低2級。(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1.治療期間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療,退出本路徑。2.出現嚴重并發癥不能完成路徑,退出本路徑。3.由于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本路徑的執行,退出本路徑。

二、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臨床路徑門診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中醫: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OTCD編碼:BNP030;ICD-10編碼:K21.903)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進入路徑時間: 年—月—日 結束路徑時間: 年 月—日標準治療時間W28天 實際治療時間: 天時間年—月—日(第1天)年月曰(第2-7天)年月曰(第8-14天)年月曰(第15-21天)年月曰(第22-28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中醫四診信息米集□進行必要的輔作助檢查:胃鏡檢查□完成初步診斷□中醫辨證□確定治療方案□完成首診門診病歷□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項□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完成復診記錄□中醫四診信息米集□注意證候變化□療效評估□制定隨訪計劃病情變異記錄□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無□有,原因:1.2.醫師簽名胃瘍(消化性潰瘍)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消化性潰瘍Al期、A2期的患者。一、胃瘍(消化性潰瘍)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K26.一01、K27.901。(二)診斷依據1適.疾病診斷用(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性潰瘍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對009年。象(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建議(2008年,黃山。2.疾病分期中1)A1期:胃鏡下見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覆蓋厚白苔,可伴有滲出或血痂,周圍潮醫紅,充血水腫明顯。診2)A2期:胃鏡下見潰瘍覆蓋黃色或白色苔,無出血,周圍充血水腫減輕。斷3)H1期:胃鏡下見潰瘍處于愈合中期,周圍充血、水腫消失,潰瘍苔變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細血管。第4)H2期:胃鏡下見潰瘍繼續變淺、變小,周圍黏黏膜皺襞向潰瘍集中。一5)S1期:胃鏡下見潰瘍白苔消失,呈現紅色新生黏黏膜,稱紅色瘢痕期。診6)S2期:胃鏡下見潰瘍的新生黏黏膜由紅色轉為白色,有時不易與周圍黏膜區別,斷稱白色瘢痕期。3為.證候診斷胃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瘍案”。。胃瘍(消化性潰瘍)臨床常見證候:肝胃不和證西脾胃氣虛證醫脾胃虛寒證診斷第診斷為消化肝胃郁熱證胃陰不足證(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案”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性潰瘍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09年”。)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胃瘍(消化性潰瘍)。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治療。(四) 標準住院日為W21天。(五) 進入路徑標準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胃瘍和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ICD-10編碼: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2.疾病分期為A1期、A2期的患者。3.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4.有特殊原因的消化性潰瘍,如胃泌素瘤等;有潰瘍并發癥者,如出血、穿孔、癌變、幽門梗阻等的患者,不進入本路徑。(六) 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七) 入院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潛血(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型(3) 感染性疾病篩查(甲、乙、丙、戊肝、梅毒、艾滋病檢測)(4) 心電圖(5) 胸部透視或X線片(6) X線鋇餐(7) 胃鏡檢查及黏膜活檢(8) 幽門螺桿菌檢測(9)腹部超聲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淀粉酶、血漿胃泌素水平、消化系統腫瘤標記物篩查等。(八) 治療方法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肝胃不和證:疏肝理氣。脾胃氣虛證:健脾益氣。脾胃虛寒證:溫中健脾。肝胃郁熱證:疏肝泄熱。胃陰不足證:養陰益胃。2.針灸治療。3.中藥穴位貼敷。4.熱敏灸療法。5.其他療法(胃鏡下治療)。6.護理:辨證施護。(九)出院標準1.病情穩定,胃痛消失,反酸、嘈雜、納呆、噯氣等主要癥狀好轉。2.胃鏡復查潰瘍愈合或潰瘍面縮小大于50%。(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或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統疾病者,住院期間病情加重,需要特殊處理,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3.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等并發癥時,退出本路徑。4.因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本路徑的執行時,退出本路徑。

二、胃瘍(消化性潰瘍)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胃瘍(消化性潰瘍XICD-10編碼為:K25.901、K26.901、K27.901)患者姓名: 性別:—年齡:—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