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中考試題精編_第1頁
孫權勸學中考試題精編_第2頁
孫權勸學中考試題精編_第3頁
孫權勸學中考試題精編_第4頁
孫權勸學中考試題精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10人教版初中語文課內古詩文中考試題分課精編《孫權勸學》◎名句積累(本課不要求背誦)◎課內閱讀(共2份)【2013年浙江省衢州市】三(二)(9分)孫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⑴權謂呂蒙曰()⑵蒙辭以軍中多務()⑶孰若孤()16.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B.蒙乃始就學乃丹書帛曰“陳勝王”C.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D.結友而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1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18.從文章哪幾處可看出呂蒙學有所成?(2分)【答案】15.(3分)⑴對……說(告訴)⑵推托(推辭)⑶誰(哪一個)16.(2分)B17.(2分)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18.(2分)魯肅對呂蒙的夸獎(魯肅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和呂蒙結友而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2012年廣西百色市】二(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題。孫權勸學《資治通鑒》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但當涉獵(應當)B.見往事耳(了解)C.自以為大有所益(好處)D.非復吳下阿蒙(收復)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學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間也11.下面對本文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這兩個成語均出自本文。B.文章中,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的,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C.本文通過寫魯肅、呂蒙的對話,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正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D.魯肅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被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12.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⑴蒙辭以軍中多務。(3分)譯文:⑵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3分)譯文:【答案】9.D(應為“再”)10.A(A項兩個“若”均譯為“如”或“比得上”;B項第一個“乃”譯為“于是”,第二個“乃”譯為“才”;C項第一個“者”附在時間詞后,譯為“……的時候”,第二個“者”附在數詞后,譯為“個、樣、種”;D項第一個“乎”是感嘆語氣,譯為“啊”,第二個“乎”是介詞,相當于“于”)11.C(“正面”不正確,應為“側面”)12.⑴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為由推辭(托)。(“辭”翻譯正確給1分,“以……多務”介詞結構后置翻譯正確給1分,譯文表達通順給1分)⑵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傳授經學的學官嗎?(“豈”“治”“博士”翻譯正確給2分,譯文表達通順給1分)◎對比閱讀(共2份)【2016年湖北省黃石市】二、(一)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選擇題每題2分)【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資治通鑒?孫權勸學》)【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后漢書?烈女傳》)注:①趨,快步走向②捐,拋棄③亡,通“無”,不足④懿,美好9.下列句子加點的詞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見往事耳(了解) B.及魯肅過尋陽(到了……的時候)C.當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10.乙文段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B.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C.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D.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文段孫權要求呂蒙不僅要涉獵廣泛,而且要鉆研經書。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學業。C.甲乙兩文段中,孫權、羊子之妻都勸學有法,并達到了勸學的目的。D.甲文段孫權指出“學”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學”要不斷積累,持之以恒。12.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⑴蒙辭以軍中多務。(2分)⑵何異斷斯織乎?(2分)【答案】9.D(遂:終于、于是);10.B;11.A(孫權主要是要求呂蒙,多讀書,涉獵廣泛)12.⑴呂蒙以軍中事務多為由推辭。⑵同割斷這絲織品有什么不同呢?【參考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于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

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一年后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后,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七年都沒有回家。【2014年黑龍江省龍東五市】(一)閱讀古詩文,回答第11—14題。(共10分)【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乙】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暮,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選自《說苑》)【注釋】①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②師曠:春秋時期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③炳燭:點燃蠟燭。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1.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⑴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⑵恐已暮矣__________12.翻譯下列語句。(4分)⑴但當涉獵,見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請寫出你在學習上得到的兩點啟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⑴到了……的時候⑵遲、晚評分標準:(2分)每個詞解釋準確得1分,12.⑴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⑵少年時代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壯年時代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陽光。評分標準:(4分)每小題各2分,要求翻譯正確,語言流暢。13.示例一:呂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確建議,知錯就改。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像他一樣,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示例二:晉平公認為“吾年七十”學習已晚,其實學習是不受年齡限制的,只要學習,無論何時都為時不晚,更何況我們還年輕呢?評分標準:(2分)【參考譯文】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晚了,為什么不把蠟燭點燃呢?”平公說:“哪里有作為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就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熱烈);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火把在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平公說:“說得好!”育星教育網◎課外閱讀(共4份)【2016年湖南省長沙市】二、(一)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陳禾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①、繕城壁,以戒不虞。或指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時童貫權益張,與黃經臣等表里為奸③,搢紳④側目。禾日:“此國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責,此而不言,一遷給舍⑤,則非其職矣。”首抗疏⑥劾貫。復劾經臣:“怙寵弄權,夸炫朝列。每云詔令皆出其手,言上將用某人,舉某事,已而詔下,悉如其言。夫發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奈何使宦寺⑦得與?”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言愈切,上變色日:“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內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節選自《宋史》,有刪改)【注釋】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擱置。③表里為奸:內外呼應做壞事。④搢紳:同“縉紳”,士大夫的代稱。⑤遷給舍:指陳禾將改任給事中的職位。⑥抗疏:上書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輩,等。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武備寬弛,東南尤甚/弛擔持刀(《狼》)B.或指為生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C.人服其先見/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D.此國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13.下列選項中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A.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C.宋何罪之有(《公輸》)D.公將鼓之(《曹劌論戰》)1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每小題3分)⑴禾引上衣,請畢其說⑵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15.本文中陳禾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陳禾的進諫方式與我們學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鄒忌的進諫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請闡述理由。(6分)【答案】12.B(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動詞,穿戴;D.根本/本來。)13.B(A.代詞:指“這種景況”;B.助詞:的;C.賓語前置的標志;D.音節助詞,不譯。)14.⑴陳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請求讓自己說完。⑵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難道敢吝嗇頭顱來報答陛下嗎?15.⑴陳禾品質:有先見之明忠于職守敢于進諫剛正不阿⑵進諫方式:鄒忌進諫時采用諷諫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的諷喻。陳禾采用的是直諫的方式。⑶開放題:贊成鄒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規勸齊王,使齊王樂于接受。贊成陳禾。原因:陳禾的方式直接,讓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過錯。【參考譯文】陳禾字秀實,是明州鄞縣人。考中元符三年進士。(當時)天下長久太平,軍備松弛,東南一帶尤其嚴重。陳禾請求增加守軍、修補城墻,用來防備不測。有人指責這是無端生事,擱置起來不予批復。后來盜賊鬧事,人們才佩服他的預見能力。當時童貫的權勢愈加擴張,和黃經臣等內外呼應做壞事,士大夫因畏懼而不敢正視。陳禾說:“這是國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處職位有進言的責任,這時候不進言勸諫,一旦調任給事中,進諫就不是我的本職了。”首先上書直言彈劾童貫。又彈劾黃經臣:“依仗恩寵玩弄權勢,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說詔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說皇上將任用某人,舉行某事,不久詔書下達,都跟他所說的一樣。那發號施令,是國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賢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權,怎么能讓宦官參與其中呢?”陳禾論奏還沒結束,皇上就惱怒地拂衣而起。陳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請求讓自己說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說:“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陳禾說:“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難道敢吝惜砍頭來報答陛下嗎?這些人今天得到富貴的好處,陛下將來會遭受危亡的禍患。”陳禾的言辭更加激烈,皇上改變了臉色說:“你能像這樣盡心進言,我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內侍請皇上換衣服,皇上回絕他說:“留著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2016年山東省淄博市】二、10.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問題。(10分)太宗嘗謂中書今岑文本①曰:“夫人雖稟性定,必須博學以成其道,A亦猶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懷火,待燧動而焰發;人性含靈,待學成而為美。是以蘇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藝,則其名不立。”文本對曰:“夫人性相近,情則遷移,必須以學飭⑤情,以成其性。B《禮》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學問,謂之懿⑥德。”(節選自【唐】吳兢《貞觀政要》)【注釋】①岑文本:唐太宗時宰相,文學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認為其性含水,月光出現時晶瑩剔透。③蘇秦:戰國縱橫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漢政治家。講學時以惟幕遮掩,以求專心。⑤飭:整理。⑥懿:美好。⑴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2分)①蘇秦刺股()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⑵下面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夫人雖稟性定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B.必須博學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C.燧動而焰發有地臆然而高D.博學成而為美為人謀而不忠乎⑶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夫人性相近,情則遷移,必須以學飭情,以成其性。⑷太宗和岑文本圍繞同—個觀點展開了對話,請分別寫出A、B兩個畫線句子所運用的說理方法及其作用。(4分)【答案】10.(2分)⑴①股:大腿;②知道:懂得道理.⑵(2分)A⑶(2分)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卻有所差別,必須用學習來修養情趣,使本性完善。⑷(4分)他們共同的觀點是:學習對人的重要性。A句運用類比從正面的說理方法,通過“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動而焰發”化抽象于具體,化深奧于淺顯,從正面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學習的重要;B句運用類比從反面的說理方法,通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從反面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學習對人的重要性。【參考譯文】唐太宗曾對中書令岑文本說:“人雖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須博學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見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發火。人的本性含有靈氣,可是要通過學習,才能美好完善。所以歷史上有蘇秦刺股讀書、董仲舒放下帷帳講學的美談。不勤奮于道藝,功名是不會樹立的。岑文本回答說:“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卻有所差別,必須用學習來修養情趣,使本性完善。《禮記》說:玉石不經雕琢就不會成為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學習為美德。”【2015年廣東省梅州市】(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12分)(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4分)孫叔敖納言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⑤。”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注釋】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②國: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⑤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發將自己看低。15.下列對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有一老父衣粗衣衣:穿B.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去:離棄C.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惡:厭惡D.愿聞余教余:我16.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A.孫叔敖做了楚國令尹后,都城的官員和百姓都來向他表示祝賀。B.從上文可知孫叔敖是個虛懷若谷,虛心請教,愛國愛民的人。C.那個穿粗布衣服的老漢最后跑來吊唁是因為他對孫叔敖有很大的意見和不滿。D.文章的主旨是:為官應該謙遜謹慎,廉潔自律,善于納諫。15.D(2分,這句中的“余”是“您”的意思)16.C(2分,老人是想借此提醒孫叔敖為官要謹慎,并不是對他有什么意見和不滿)【參考譯文】孫叔敖擔任楚國的宰相,全國的官吏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知道我沒有賢德,讓我當了宰相,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獨自來吊唁,莫非有什么見教的嗎?”老人說:“是有話說。身份已經很高貴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會離開他;地位已經很高但是擅弄職權的人,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已經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禍患就會和他共處。”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聆聽并接受您的教導,愿意聽您的教誨。”老人說:“地位已經高,要越是為人謙恭;官職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足夠把楚國治理好了!”孫叔敖回答說:“您說得十分對,(我)會牢記的。”【2014年四川省資陽市】二、(三)(9分)王冕僧寺夜讀王冕者,諸暨①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②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亡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③。父怒,撻④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⑤映長明燈⑥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⑨。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架母車,自被⑩古冠服隨車后。鄉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①諸暨(jì):縣名,今屬浙江省諸暨市。②隴:通“壟”,田埂。③蹊田:踐踏田地。④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執策:“策”通“冊”,拿著書。⑥長明燈:佛像前晝夜不滅的燈。⑦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獰:兇惡。⑧韓性:紹興人,大學者。⑨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20.(2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⑴父命牧牛隴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